算命1943-中国十大科技人物是哪些
算命1943,中国十大科技人物是哪些?
1、潘建伟
潘建伟,男,汉族,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2017年5月3日,该研究团队在上海正式发布了这一系列研究成果。
潘建伟教授在现场宣布,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去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 *** 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2、吴希明
吴希明,男,1964年9月出生,福建省邵武市人,直升机总体设计专家, *** 党员,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研究员,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研发中心型号总设计师。2015年11月入选“ ***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2016年1月,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吴希明荣立一等功2次。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金国藩
金国藩,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主持研制了我国 *** 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获全国科技大会奖,领导可擦除光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一种可擦可写的光学头,获我国专利,写出国内唯一的一本“计算全息图”专著。
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 *** 凹面光栅及光学综合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双折射双频激光器”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元光学器件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 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 。
5、张存浩
张存浩,籍贯山东无棣,天津人,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1943年考入厦门大学,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
张存浩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 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
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部 *** , 2013年度获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兵败如山倒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1948年,在 *** 战士攻入廖耀湘兵团指挥所所在地胡家窝棚后, *** 最精锐的军团兵败如山倒,顷刻间土崩瓦解、全军覆灭!
辽沈战役中锦州、长春相继解放,此时东北 *** 军只剩下锦西、葫芦岛和沈阳三个主要据点。
焦头烂额的 *** 亲临沈阳,坐镇指挥,他下令:“西进兵团”由彰武等地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在“东进兵团”策应下夺回锦州,然后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铁路撤入关内。
*** 和 *** 将军分析战局,判断沈阳之敌有可能经锦州实行总退却。于是致电中央获得同意后,做出了举行辽西会战,以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西进兵团”的部署。
黑山、大虎山地处彰武以南、沈阳以西,是北宁、彰武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又有公路交错。“西进兵团”不管是西进锦州还是向南逃往营口,此处为必经之地。驻守黑山、大虎山的是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
廖耀湘经过思虑之后认为攻打锦州风险太大,于是决定直退营口。10月21日廖耀湘下令“西进兵团”向黑山发起进攻。但是受到黑山 *** 守军的强烈的抵抗与反击,一连几天的猛攻,黑山仍没有拿下,廖耀湘心知不妙, *** 在黑山设伏阻击,目的一定是拖住“西进兵团”,等攻打锦州的主力回援, *** 这是要一口吃掉我啊!
按奈不住的廖耀湘亲自下场指挥,誓要拿下黑山。
而此时驻守黑山的第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也收到了 *** 的电令:
“务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三天,廖耀湘西进兵团必遭全歼!”
第十纵队将士们不退一步,死守黑山。这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的一仗,四千血肉之躯让敌人寸进不得!
见黑山、大虎山久攻不下,廖耀湘准备经台安渡过辽河向营口撤退。但是此时第7、第8纵队也先后 *** 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了“西进兵团”南逃的通路。
廖耀湘见状,只得令各军向沈阳撤退。但为时已晚。第6、第5纵队从彰武、阜新地区南下,于25、26日分别 *** 新民、沈阳以西,切断了“西进兵团”向新民、沈阳的退路;
至此时,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已经完全陷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约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向心突击,采取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直捣其指挥中心。
此时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在胡家窝棚(黑山以东通往沈阳公路上的一个小村庄)
双方激战之际,第3纵队第7师第21团8连2排排长任炳全率全排攻入胡家窝棚。一举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1军、新6军、新3军指挥部。
指挥部被斩,西进兵团群龙无首,成了无头苍蝇。各军、师、团纷纷四散溃逃。西进兵团兵败如山倒,被 *** 逐个击破。
此时 *** 士兵已无斗志,只要有人让投降,他们就坚决不反抗。第5纵队的一个侦察科长只身俘虏了新6军第169师的一个炮营,在几个侦察员的协助下,押回来400多名俘虏。
据第9兵团参谋长杨焜回忆:
我们几个人,先是站在汽车门的两边,命开着汽车跑,后来颠颠簸簸,又下来跟着跑。跑来跑去,只听得四面八方枪响,却未看见 *** 人员逼近……后来,人群渐渐跑散了,渐渐稀少了,只剩下我们少数人蒙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28日,辽西大会战结束。东北野战军全歼“西进兵团”1个兵团部、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
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皇太极去世后,大清权贵将年仅6岁的福临推上了皇上的宝座,实质上是大清内部权力斗争的“折衷方案”,并不是因为多尔衮和孝庄的风流韵事。
多尔衮精明神勇,雄心壮志,面对近在眼前的皇权,他会因为一介女流而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吗?
显然不会!
只不过,在豪格面前,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争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至于,34岁的豪格为何落选,那就要从皇太极说起。
皇太极51岁时,突然猝死于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一向身体力强的他竟会如此匆匆地永诀尘寰。
在生前,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立储的事情;临终之时,更是没有指定大清的继承人,甚至,连一些有关的交待都没有来得及向托孤大臣嘱咐。
因此,当大清诸王、贝勒、权臣、后宫等一干权贵从一片震惊、愕然和悲痛中醒来时,空虚的皇位就成为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各方势力开始“私相计议”嗣君的人选了。
当时,爵位在郡王以上、手中握有军权的共有7人,分别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
其中,实力与威望较高的首推前4人。
不过,与其说四进一,不如过二争一。
因为他们四人中,有两名郡王不愿意当皇上。
我们先看看四人的情况。
代善:贵为礼亲王,他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皇太极之兄,原本是大贝勒,统管着正红旗,德高望重,资格最老,但是,年龄已有61岁,仿佛看透了人世间的浮华沧桑,对皇位没有进取之心。
济尔哈朗:45岁,贵为郑亲王,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统管镶蓝旗,虽然年富力强,资历颇深,但是,毕竟不是嫡系,宗派并不显要,他仿佛有自知之明,从未有取位之心。
多尔衮:32岁,贵为睿亲王,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也是皇太极的弟弟,此人能征善战,雄才大略,掌管着正白旗,实力非同一般;再加上皇太极在世时对他“朕爱尔过于诸子弟”的高度评价,继位呼声很高;当然,他自己也非常想当皇上。
豪格:皇太极的长子,贵为肃亲王,时年34岁,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还要年长两岁;此人文武全才,能征善战,屡立战功,是皇太极11位儿子中出类拔萃者,也是皇太极手中的一员名将。虽为侧妃所生,但是,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长子豪格无疑是继承皇位的主要人选。
另外,前面所述阿济格和多铎也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但是,实力不济,远远不如前4位,所以,相比之下无足轻重。
就这样,多尔衮和豪格,这对叔侄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的更佳人选,也是互为有力的主要竞争者。
最终花落谁家,不仅要看各自的实力,还要看各自的造化。
皇太极生前知人善任,豁达大度,他统管的两黄旗大臣对他忠心耿耿,所以,在他死后,两黄旗的大臣,诸如索尼、图尔格、图赖、鳌拜等人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儿子豪格一边。
根据《清实录》记载,两黄旗大臣“尝谋立肃亲王豪格”,甚至,还“往肃亲王家中,意欲立肃王为君。”
得到两黄旗大臣的拥护之后,豪格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信心倍增,开始各方奔走活动,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豪格毕竟是皇太极的长子,独特的身份让他占据了先天性的优势,说话办事还是有些份量的,他派心腹何洛会和扬善来到堂叔济尔哈朗家中,直接告诉堂叔:“两旗大臣已定我为君,尚需尔议。”
意思就是他告诉济尔哈朗,现在两黄旗大臣已经支持立他为君,目前,还需要与堂叔商议。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豪格想拉拢济尔哈朗以及他的镶蓝旗,以此来增加自己的 *** 。
济尔哈朗虽然不想争皇位,但是,他还是比较支持豪格的,他直接让人给豪格回话:“我意亦如此!”
就这样,豪格赢得了济尔哈朗的支持,但是,豪格明白,在多尔衮及其他的正白旗面前,自己还没有必胜的把握,他还要征得一个人的同意。
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他是资格最老的郡王之一,在皇位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很有话语权。
没想到,代善也站在了豪格一队,他明确表示:“帝之长子,当继大统!”
如此算来,在八旗之中,支持豪格当皇上的至少占四旗以上,分别是皇太极生前统管的两黄旗和正蓝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代善的正红旗。
反观多尔衮,虽然他本人有权谋,也不乏辉煌的战绩,但是,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只有他与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统管的两白旗。
当然,代善的一些子孙,诸如罗洛宏和阿达礼,所率领的镶红旗和正蓝旗,也站在了多尔衮旁边。
即便是这样,支持多尔衮的势力勉强算是三旗多一点。
可见,立豪格为帝,在当时的环境中,是人之所向的;如果没有太大的阻力,豪格继承皇位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现实情况下,势在必得的豪格却落选了。
他最终没能继承皇位,除了《清实录》中没有记载的隐情之外,更多的是造化弄人。
在皇太极死后的第四天,多尔衮召集索尼开会,商讨选立新君事宜。
在这一事上,索尼还是比较坚持原则的,他明确地告诉多尔衮:“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
很明显,索尼要从皇太极的众多儿子中,挑选出一位作为大清的新君,但是,与之前“欲立肃王为君”的说辞相比,索尼在这里仿佛打了折扣,因为他只是说“必立其一”,而这个“其一”或许是豪格,或许是其他皇子。
第二天,也就是皇太极去世的第五天,诸王大臣聚集在崇政殿商讨选立新君之事。
两黄旗大臣吩咐士兵带着弓箭、兵器站立在崇政殿两侧,维护秩序,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率先发声:“立皇子。”
多尔衮听后,不以为意,他仿佛不想让众位大臣参与其中,而是,主张自己家的事,自己家的人商讨解决。
于是,多尔衮命令大臣们暂退,只留下礼亲王、肃亲王、郑亲王等众位郡王开会。
大臣们退出后,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也就是豪格的二伯父说话了:“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说完,豪格的堂叔济尔哈朗说话了,他表示同意代善的主张,也就是支持豪格继位。
两位有资历的郡王发话了,都表示支持豪格,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为豪格拉到更多的选票。
但是,豪格却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不仅让多尔衮钻了空子,更是让他本人失去了参选资格。
豪格的话很简单,一共有12个字,他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
意思就是说本人没有做皇上的福分,难当大任,坚辞不受。
豪格之所以说这句话,就是因为他想假惺惺而又恰如其分地来个“三辞三受”。
按照他的计划,两黄旗大臣支持他继位,代善和济尔哈朗也十分拥护他,满以为自己谦让一下,众位大臣还会坚持支持他,请他继位。
殊不知,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当真了。
见豪格提出辞退,阿济格和多铎一再声称不能再立豪格,一番辩论之后,本就看破尘世的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改变了之前的强硬态度,不便再坚持立豪格之事。
最终结果是“豪格性柔,力不能胜众”。
就这样,豪格出局了,他因自己的愚蠢做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导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时,多尔衮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抓住机会,竭力主张:“劝睿亲王即帝位!”
可是,此时的多尔衮犹豫未决,不敢贸然同意。
因为他知道,支持他继位的人寥寥无几,不仅得不到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的同意,也得不到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支持,这种情况下,一旦答应继位,日后必有隐患。
就在多尔衮犹豫之间,多铎露出了自己的野心,他说:“若不允,当立我;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很明显,多铎并不主张“立皇子”,而是坚持兄终弟及的做法。
代善是个聪明人,他无意皇权,见多铎将烫手的山芋抛给了自己,连忙说道:“睿王若允,我国之福”。
意思就是,如果睿王多尔衮答应继位,是我们大清的福气。
代善将这个烫手的山芋又转给了多尔衮,还没等多尔衮答话,原则性较强的代善又表明了自己原本的态度:“否则,当立皇子。”
看来,代善还是坚决支持“立皇子”的,他并不拥护多尔衮登基。
多尔衮见代善如此说话,更不便表明态度。
此时,刚才被多尔衮勒令暂退的两黄旗大臣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他们手持佩剑,大步走进崇政殿,大声嚷道:“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意思就是我们吃先帝的,喝先帝的,连穿的衣服也是先帝赏赐的,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大如天,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愿以死去地下陪先帝。
这里的先帝就是指皇太极。
显然,两黄旗大臣誓死不愿意立多尔衮。
看来,多尔衮想夺皇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过这么一闹,会议立马陷入了僵局。
甚至,代善还以“年老力竭”为借口,退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漩涡。
最后,打破僵局的还是多尔衮。
他见自己继位已无希望,只得以仲裁者地口吻对两黄旗大臣说道:“汝等之言是矣,豪格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
意思就是,众位大臣所提“立皇子”一事十分有道理,既然豪格退出,没有继承皇位的想法,那就立皇九子福临吧。
多尔衮之所以会提出立福临,在很多文学作品或者电视剧中,大都介绍是大玉儿(庄妃)与多尔衮之间的权色交易,其实,这在《清实录》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推测,不能妄加确定。
抛去这一“桃色”说法来看,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这一决定,因为他早已悟透:与名分相比,实权更重要!
这不,他当着群臣的面儿,点明了未来的发展策略:“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意思就是福临虽然年幼,不懂事,我与济尔哈朗分别掌管八旗将士,一左一右辅佐新君,当他年长后,再归还皇上。
这一件建议,可谓是一箭三雕,既利用豪格的谦让打击了豪格,又同意了两黄旗大臣所提“立皇子”的建议,征得了两黄旗大臣的拥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还巧妙地夺得了权力。
而福临,虽然不是皇太极的长子,更无显赫战功,但是,他是庄妃(大妃)所生,这个身份是除豪格之外,其余在世的四个兄长无法比拟的。
因为其他在世的四个兄长皆为侧妃或者庶妃所生,身份并不显赫。
而与豪格相比,福临更是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那就是 *** 的背景。
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出身于高贵的元朝皇族后裔博尔济锦氏族,这个氏族是大清朝所拉拢的对象。
同时,皇太极的正妻孝端皇后是孝庄的亲姑姑,她膝下无子,自然会支持自己侄女的儿子继承皇位。
所以,各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福临得到了各方势力的拥护而登上了皇位。
至于豪格,在福临继位的7个月后,因部下何洛会揭发:“豪格对谭泰及护军统领图赖、索尼离开自己、投靠多尔衮一事多有怨言,并且还说多尔衮善病,不是有福之人。同时,还后悔当初议立时自己不该拒绝继位。”
这话传到多尔衮耳朵里,多尔衮立即罚没豪格5000两白银,并贬为庶人,后来,又将豪格下狱之死,死时年仅40岁;更让人唾弃的是,多尔衮还霸占了豪格的妻子,将豪格的福晋强行纳为己有。
多尔衮继位不仅是实力不够,更不符合当时父死子继的传统,而是一种兄终弟及的另类做法,这种强行冒天下大不韪之事,势必会让大清朝变得血雨腥风,最终威胁大清内部团结。
这种悲剧不是多尔衮所愿看到的。
至于豪格没有被选为新君,只能说他是在正确的场合下,做了错误的事情,他在决定“三辞三受”之前,并没有为自己继承皇位铲平道路。
而年仅6岁的福临登上皇帝的宝座,就是豪格与多尔衮之间、多尔衮与两黄旗大臣、代善和济尔哈朗之间的“折衷方案”,这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让大清权杖平稳过渡,维护了大清内部各派势力的关系。
你觉得民国山东悍匪陈三坎当年到底有多坏?
如果走进一个悬挂着“替天行道”牌匾的大堂内,这里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刑具和人体器官标本,你会是什么感觉?对,这里就是山东巨匪陈三坎私设的军法处监狱审讯室,他为了配合日寇的“ *** 政策”,疯狂 *** 抗日军民,堂上所有标本,皆是抗日军民所留。陈三坎为了满足其内心渴望的官欲,往往亲自审讯,施以酷刑,在这里灌煤油、辣椒水,坐老虎凳只是最轻的刑法;穿锁骨、烙铁、割舌剜眼也是常事;令人恐怖的是他从清朝酷刑中演变的“抽肠”、“洗刷”、剥皮等酷刑,仅仅在1940年4月到1944年9月间,他就在这里用酷刑处决了672人,比日军之残暴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此人真是一个坏到了骨子里的汉奸土匪。
陈三坎其人陈三坎(1902-1944)又名陈锡胤,字子良,生于山东新泰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他是小妾所生,故而人皆以三坎称呼。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其早早进行了蒙学,到了17岁时在学校将一人打成重伤,就此被学校开除,从此便在社会上浪荡起来。
其父见其不成器,又怕走了歪路,于是使了些钱财给他买了一个“里长”的职位,但后来因贪污亏欠公款过多被 *** 所通缉,遂带着平时厮混的一些泼皮无赖上了山落草为寇,由于其心狠手辣,迅速在莲花山一带闯出了名气。久而久之百姓们不堪其扰,便一纸将其告到官府,新泰县长让兴起于山东的民团“红枪会”出兵围剿“陈匪”。
1927年9月13日,“红枪会”在管事楼増高的率领下,出动了三千余人开始对陈三坎匪帮的围剿。在混战中,陈三坎的土枪没有打过只拿红缨枪的民团,其一母同胞之四弟也被乱枪捅死,陈三坎见势不妙,带着残余土匪逃之夭夭。等过了一段时间后,陈三坎听到风声已经过去,民团也已经撤兵,他又带着土匪们回到莲花山继续干着绑架勒索, *** 越货的买卖,不到两个月势力再次大增。
1928年4月18日,新泰县再次出兵对陈三坎进行了围剿,这帮乌合之众又被击溃,陈三坎靠着运气又躲过一劫。此后他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告诉他新泰县并非他的福地,对他来说,这里既无法立足更无法起山,于是萌发了出外发展的心思。
1928年8月,他带着几个心腹勘察新的土匪窝点,却不巧遇到了韩复渠的正规军,逃跑无果后落马受擒。韩复渠的手下深知韩复渠有审案之爱好,当时也就没有击毙他,反而将他押解至济南受审。
韩复渠此人,酷爱审案自诩“青天”,却又经常出错,所以民间送其“草包青天”,而他却不自知,还是经常以个人喜好来断案。陈三坎被押解至济南后,韩复渠亲自对其进行了审讯,在审讯中,其他土匪唯唯诺诺,皆不承认自己是土匪,而陈三坎自觉已经没有生路,便大大方方满口承认下来,并把一些不属于他的罪责也缆到自己身上。
韩复渠当即对陈三坎作了高度评价:“此人侠义,为匪应有难言之隐,留他一条性命,命其到特务队当一个司务长去!”于是满身罪恶的陈三坎就这样被韩复渠放了,还当上了军官,这样戏剧性的变化任谁也没想到,就连陈三坎被送到特务队时,还是懵着的。
此后,陈三坎凭借着有些文化,经常写一些歪诗以投韩复渠之所好,逐渐成为韩复渠之心腹。
1934年,韩复渠为解决巨匪刘黑七,派出心腹特务队到各地主要地区进行巡视防务工作,陈三坎则被派往黄河地区巡视安防并查验税款。1937年,陈三坎又被任命为该地区的 *** 官,在任上他借机中饱私囊,大肆贪污索贿。
韩复渠被诱杀,陈三坎沦为汉奸1937年,由于韩复渠部的不战而退,没有死守黄河泰山天险,让李宗仁准备的黄河阻击战的计划落空,打乱了 *** 整体抗日部属。 *** 在盛怒之下,在1938年1月11日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将韩复渠诱捕,八天后又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名义判其死刑,1月24日被执行了枪决。同时 *** 对山东各级官员进行追责,陈三坎虽然不入流,但却在这份名单之内,他 *** 卷着贪污而来的巨额财富潜回了新泰老家。
1938年2月底,他听说韩复渠被杀后,又纠集了数十人欲上山为匪,当时由于抗日民团发展迅速,鲁南民团谢富贤部更是实力雄厚,于是陈三坎以“抗日救国”为名加入了谢富贤部,驻防和庄地区。3月16日,陈三坎前去谢富贤部开会,结果半路遇到了一百多名日军,陈三坎退无可退, *** 以优势兵力还击,日军死伤数人后开始败退。经此一役,陈三坎自觉身价倍增,常常自吹自擂,竟引得不少抗日人士前来投奔。
之后,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抗日英雄”委屈在民团内实在不匹配,于是便投靠了 *** 苏鲁战区总司令秦启荣,被委任为二十旅十一团团长。
不过陈三坎在投靠 *** 后仍然学习韩复渠“明哲保身”的做法,一直消极抗日,甚至不惜违反军令。看到了他真面目的抗日人士纷纷离开他的队伍,到了1938年底,他的部下从一千多人骤降到不足三百人,于是他拉出队伍离开了秦启荣投靠了新任山东省 *** 沈鸿烈。
不久后陈三坎得到新的任命,驻防寨子乡并参与围攻驻扎在新泰县城的日军。然而陈三坎却继续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不仅没有进军,反而以新纳小妾之名将部队停在了寨子村不动。这样一来,围攻新泰县的攻势就出现了漏洞,这样的漏洞迅速 *** 军抓住,1939年7月6日,日军五百多人逼近寨子,陈三坎得知后未作丝毫反抗便逃之夭夭。
不久后,陈三坎的结拜兄弟陆名扬找到了他,此人是替日军来当说客的,几番威逼利诱下来,陈三坎当即认贼作父,公开投降了日本人,并大张旗鼓地给日军送去了“降书”,同时接受了日军的国旗和“纳降书”,在8月7日在前上庄大庙正式签订了受降书,自此,陈三坎彻底转变成为一个受人唾弃的汉奸。
汉奸陈三坎,为祸地方比之日寇也丝毫不差为了向主子表功,陈三坎在投降日军后的第三天便迫不及待地配合日军对我新泰县机关进行了围攻,严重打击了新泰县的抗日情绪。9月,他又率伪军围攻我莲花山抗日根据地,并在莲花山要道施家峪安营扎寨,以彻底封死我根据地。刚做了汉奸便表现得如此积极,这让日军大为满意,便委任其为“山东中部民团司令”一职。
为打击陈三坎之流汉奸之嚣张气焰,山东抗日游击队决定以第四支队为主力,新泰县大队配合,对驻扎在莲花山要道的陈三坎展开了“锄奸行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陈三坎虽然人多势众,但皆是乌合之众,被击毙数十人后,防线立刻 *** ,陈三坎也狼狈而逃。
回到新泰县后,日本人并没有给他好脸色。他为了在日军面前表现,以翟家庄为中心,四周辐射新泰城南、莱芜、蒙阴等地建立起一套立体防御体系。不仅翟家庄修了高墙炮楼,还在翟家庄以北三十多里“村村安据点,山山筑炮楼”,妄图彻底封锁莲花山抗日根据地。截止到1941年底,陈三坎已经裹挟百姓7000余人,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翟家庄修建了发电厂、兵工厂等等,实力之雄厚,堪称山东诸土匪之首。
其间,陈三坎暴露出最为残忍的一面。
虽然土匪们生性嗜杀几乎是本性,但陈三坎不仅是嗜杀,他似乎更享受 *** 的过程,尤其针对我抗日军民,研发出不少残忍的刑具,手段之残忍,就连当时的日本人都要来学习观摩。
陈三坎为了配合日军对我根据地的扫荡,所用手段卑劣无比。他的队伍为了逼问抗日人士藏身之处,每到一村便找孕妇逼问,如果此地没有交待出来“抗日人士”,那么孕妇腹中胎儿会被残忍地活活剖出。这样一来,虽然的确有些效果,但同时一些孕妇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会交待一些无辜之人,这些“抗日人士”往往会带到翟家庄的军法处审讯室,在这里有分门别类的一百多种刑罚是专门针对抗日军民设立的。
传统的老虎凳、辣椒水在这里仅仅是初级刑罚,就像割鼻舌挖眼也是极为常见的,更残忍的抽肠、剥皮、人彘、木驴等在这里都有,并且经常用到抗日军民身上,这里的犯人几乎都是陈三坎亲自审理的,每审理处决一人,他必然要留下犯人身体上的器官作为标本。据后来统计,此地更高有672件人体标本,那说明这个大堂上最少被其残杀了672人,就此一点即可证明陈三坎的血债累累!
另外,陈三坎为匪那套祸害人的作派一点也没有落下,绑架富户为“肉票”勒索钱财;私自征收多如牛毛的税费;强制百姓种植 *** ;强抢民女等等,以至于本来富裕的本地百姓变得赤贫无比,该地区百姓纷纷走上了逃亡他乡的道路,数十里无人烟的惨状竟然能在富足的山东出现,可见陈三坎为祸之烈。
当狗当久了就连主子也不会放心,尽管陈三坎大肆 *** 抗日军民表决心,但他日本主子依然不放心实力越来越壮大的陈三坎。1942年3月,日本人突然要求对陈三坎的队伍进行整编,陈三坎觉得不妙,连夜拉着7000多名伪军躲进了蒙阴一带,再次投靠了 *** 山东省 *** 陈鸿烈。
对于陈三坎再次投靠,陈鸿烈是不放心的,他对陈三坎的队伍进行了整编,整编结束后又命他回新泰围剿日军,陈三坎不情不愿地向新泰县进发。途中因烧杀抢掠,遭遇到我山东抗日游击队沉重打击,陈三坎的七千多人剩下不到两千人,其余人则四散而逃。
1942年7月,陈三坎率领着不到两千人的溃兵投靠了吴化文部。不久后吴化文接到戴笠密电,让其“投日剿共”,陈三坎跟着吴化文再次投靠了日军,日军将其部改组为“和平建 *** ”,专门负责在鲁南剿灭我山东抗日游击队。
由于陈三坎背靠日本人和 *** 两条大腿,他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鉴于此人民愤极大,经山东游击队鲁中区指示:拔除陈三坎据点。在我军的主动进攻下,陈三坎驻防据点被逐渐打掉,陈三坎匪帮损失惨重,再无力对我根据地发起 *** 扰攻击。
1944年,日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他们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从8月15日开始,陈三坎匪帮配合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结果在9月1日反被我军包围在沂水边上的葛庄,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陈三坎匪帮覆灭,陈三坎本人被俘。
在押解回根据地途中,陈三坎知道自己手上血债累累,再无活命的可能,于是在途中悄悄吞下了一块金子,没等回到根据地便一命呜呼。为祸新泰、蒙阴、莱芜等地多年的土匪汉奸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结语陈三坎之坏简直到了极点,刷新了土匪作恶的下线,人性、气节对于这种人而言是丝毫没有的,在他的整个人生中,杀戮、残忍始终伴随着,从土匪 *** 放火受招安,再到成为汉奸 *** 爱 *** 民,陈三坎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匪来如梳,兵来如篦”,苦的始终是黎民百姓,所以这也是后来 *** 大力剿匪的主要原因吧。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无巧不成书,还是冥冥中的注定。世间很多事情就像一个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来我去,周而复始。
历史中神奇的巧合1、三家分晋三国又归晋
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也是上古五霸之一,是夏、商、周三代霸主中最有势力、更具影响力的五位霸主之一。此后,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都是非常强势,晋悼公时期九合诸侯,独霸中原,晋国霸业达到巅峰。巅峰之后,晋国开始走下坡路。晋悼公去世后,晋平公即位,他在位后期,不理政事,大权旁落至六卿。此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相互争斗,范、中行两家先败亡,其后韩、赵、魏三家联合共灭智氏,平分地盘,又要求周威烈王封自己为诸侯。韩、赵、魏三家诸侯兴起后,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三家还是没有放过没落的晋国公室。三家诸侯平分了晋国仅有的土地,废晋国末代君主晋静公为平民,晋国彻底灭亡,就这样逃到洛阳的晋静公也被韩王派人刺杀。三家分晋后,春秋结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最终形成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魏蜀吴三国聚集了天下大部分的谋士、猛将,尤以曹魏势力更大,曹 *** 进爵为魏王。曹 *** 去世后,曹丕取代了汉朝,建立魏,但是曹魏的权利很快被司马家掌握。司马昭派兵灭亡蜀汉后,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司马炎袭封晋王后,取代了曹魏,建立晋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三国末期三家又归晋。也许是天下大势的偶然,但正好是晋取代三国。
2、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秦朝和隋朝都是大一统的王朝,时间又都极为短暂。
春秋战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大一统的朝代。秦始皇派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隋文帝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秦朝和隋朝都是只有两位正统皇帝,第二位皇帝都不是太子,都是靠矫诏赐死大哥即位的,两人又都是被自己宠信的权臣逼迫 *** 。而两个朝代灭亡后,又有了更加繁盛的汉朝、唐朝。
秦朝和隋朝虽然短暂,对后世的影响却都很大。秦始皇的皇帝称号,秦朝的郡县制,隋朝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都很大。秦朝和隋朝都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工程,秦朝有长城、隋朝有京杭大运河,虽然在当时看劳民伤财,却对后世影响无限大。
3、西汉和东汉
汉朝是刘邦建立的,中间又有个王莽的新朝,因此分为西汉和东汉。刘邦斩蛇 *** 的故事在《史记》中都有记载,“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刘邦当亭长时押送徒役去骊山时,在芒砀山泽遇见一条大蛇拦路,刘邦趁着醉意一刀斩蛇为两段,举兵 *** ,汉文帝时还专门敕令在芒砀山斩蛇处立碑建庙。
根据《史记》的这段记载,有了一个神话传说“高祖斩蛇,平帝还命”。话说在刘邦斩蛇前,白蟒对他说:“你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听说后,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等西汉传到平帝时,白蛇转投胎为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
这个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刘邦斩蛇 *** ,建立汉朝,中间正好是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以后刘邦的后裔刘秀又重新振兴汉朝,并且仍然使用“汉”为国号,也就是东汉。
还有一个神奇的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子婴,西汉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孺子婴”。秦末刘邦兵临咸阳,子婴献传国玉玺投降,秦朝灭亡。相比子婴,刘婴更惨,四岁就被王莽囚禁,不让人给他说话,成了一个傻子,王莽就势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子婴、刘婴都没有当皇帝,并且刘邦、王莽都没有杀他们,但他们却没逃过死路。项羽进入咸阳后,立刻 *** 子婴,而刘婴是被更始政权丞相李松杀害,都是死在乱世之中,这两人的命运非常相似。
4、曹魏
东汉末年,曹 *** 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成了一个傀儡。汉献帝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朝中也有着不少的忠臣,衣带诏让国舅董承联络人谋诛杀曹 *** 。结果事情泄露,董承全家被杀,董贵人也受到牵连。董贵人有身孕,汉献帝数次为她向曹 *** 求情,曹 *** 仍是不为所动,让人杀了她。看到曹 *** 的暴行,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伏完直到去世都没敢动手,但事情仍然泄露了。曹 *** 大怒,逼着汉献帝废去伏皇后,把她幽禁到去世,伏氏宗族受到牵连一百多人被处死。
曹魏建立后,经曹丕、曹叡到第三位皇帝曹芳时期,大权已经被司马家族掌控,大魏曹家又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曹芳也不甘心当傀儡,曹魏也不缺乏忠臣,国舅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结果事情泄露,张缉被处死,张皇后也被废,司马师还废黜了曹芳,报应实在来得太快了。
5、晋朝和刘姓
东汉末年刘备建立了蜀汉,割据一方。曹魏司马师掌握大权后,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后又进爵晋王。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承袭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自司马师灭亡蜀汉后,晋朝都和刘姓过不去了。
西晋是三国之后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经过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西晋内乱时,刘渊建立汉国,追认并尊奉后主刘禅。刘聪即位后夺取洛阳,俘杀晋怀帝司马炽,其后司马邺在长安即位,刘曜攻打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东晋还是和姓刘的过不去,东晋末年的时候刘裕掌握大权,废除杀害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刘渊和刘裕不只是姓刘,还都和刘邦家族有着联系。刘渊是匈奴铁弗部,冒顿单于的后代,冒顿时期非常强大,曾在白登围困刘邦。面对匈奴的侵扰,刘邦实行了和亲政策,把一位宗室的女儿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此后,冒顿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刘渊就是打着汉朝刘氏的外甥称帝,还追谥蜀汉后主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刘裕和刘邦的关系就更近了,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在五代残唐的时候,石敬瑭还建立了个后晋。后晋大将刘知远一直跟随石敬瑭,战功卓越,石敬瑭去世后,他更是成为检校太师。此时,刘知远的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面对朝廷的诏命基本不听从,致使后晋被契丹灭亡。刘知远踩在后晋的基础上称帝,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后,他才正式改国号为汉,又是汉。
6、刘裕杀禅位皇帝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被誉为“南朝 *** 帝”,“定乱代兴之君”。从刘裕起,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禅位的皇帝被杀。
王莽篡汉后,降刘婴为定安公,允许刘婴在国中立汉祖宗之庙,世代祭祀。曹丕篡汉,汉献帝刘协被降降为山阳公,仍然保留天子礼仪,允许他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曹奂被降为陈留王,允许他使用天子旌旗,地位、待遇、结局都非常好。而刘裕夺了东晋江山后,却派人 *** 了禅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刘裕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 *** 个受害的就是他的子孙。刘宋末年,宋顺帝刘准 *** 禅位给萧道成,萧道成建立齐国后,刘准被杀害。此后,这个禅位被杀成了一个轮回。
萧齐末代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萧衍,后被杀害,萧衍建立南朝梁。南梁末代皇帝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被陈霸先杀害,陈霸先建立南陈。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是结局 *** 的一个了,投降隋朝后,隋文帝杨坚对他还是很好的。陈叔宝没被杀因为他不是禅位的,禅位给杨坚的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被杨坚杀害时仅九岁。
这还没有结束。隋末,李渊攻入长安,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将皇位禅让给李渊后就去世了。唐朝末年,唐哀帝李柷 *** 将皇位禅让给朱温,不久就被杀害了。后周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后,也是早早去世,只活了20岁。
自刘裕开始,所有末代皇帝禅位后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就是不被人承认的王莽,他也没杀孺子婴,孺子婴是被后来的更始政权所杀。后世这些杀禅位皇帝的开创新的王朝的皇帝,他们的后代也是一样的下场。
7、北周和后周
北周时南北朝时期的朝代,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非常相似。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明君,他在位期间灭亡北齐,统一了北方,国势强盛。可惜,宇文邕在讨伐突厥时,因病返军,不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宇文邕去世后,长子宇文赟即位,可惜这个家伙不正经,没多久就禅位给小太子宇文阐,宇文赟酒开始花天酒地,去世时仅22岁。宇文阐即位时仅仅6岁,宇文赟去世时,他才7岁,大权落在了杨坚手中,轻易夺取了后周的江山,建立了隋朝。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的明君,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柴荣要夺取幽州时因病返回,不久去世,年仅39岁。柴荣去世后,7岁的柴宗训即位,轻易被赵匡胤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宋朝。
宇文邕和柴荣都是一代明君,却都是英年早逝,并且都是在征伐异族时因病返军去世,两位雄主命运如此的相似。北周和后周的江山又都是因为皇帝年幼轻易被权臣夺取,而之后的隋朝、宋朝又都是在周的基础上更加强盛,周朝灭亡才有大一统的朝代。
8、黄袍加身
后周柴宗训即位后,赵匡胤掌握了兵权。皇帝年幼,赵匡胤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手下亲信将领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赵匡胤“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返回开封正式称帝。
黄袍加身并不是赵匡胤自创,最早是在后周太祖郭威身上。郭威是后周大将,因为受到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发动兵变,在澶州士兵把黄袍披在他身上,郭威回到开封后正式称帝。
郭威黄袍加身取代北汉,建立后周,赵匡胤也是一样的 *** 取代了后周。两人的 *** 也是一样,都是发动兵变,手下把黄袍披在身上,都是在开封府正式称帝。
9、北宋和南宋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九位皇帝、南宋九位皇帝。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北宋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其他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而南宋除了 *** 位皇帝宋高宗赵构是赵光义一脉,其他皇帝都是赵匡胤一脉。
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没有传位给儿子,弟弟赵光义即了皇帝位。此后,北宋皇帝位一直由赵光义子孙继承,最后徽钦二帝客死他乡,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又建立了南宋。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由于太子早逝,此后一直没有儿子,收养了赵伯琮为养子。赵伯琮是赵匡胤的七世孙,成功即位,就是宋孝宗赵昚。自赵匡胤后,历经十位皇帝赵匡胤一脉重新继承皇帝。
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传世,为的是向赵宋皇家讨回血债。相传宋徽宗赵佶出生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宋徽宗。宋徽宗出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宋徽宗和李后主非常相似,当皇帝不行,却都擅长于诗词书画。当年李后主 *** ,被俘虏到京师,不久离奇去世,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流传也非常广。靖康之变后,宋徽宗被金国俘到五国城坐井观天,客死他乡,北宋妃嫔更是受尽凌 辱。
10、开封城下城叠城
开封府有八朝古都之称,自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城,历经唐、宋、明、清,共有六座地下城埋在地下。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在民间流传甚广。因为黄河泛滥,一座座古城被黄河的泥沙无情淹没,开封城下有六座古城,分别是魏国大梁城、唐朝汴州城、北宋东京三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这其中有3座国都、2座省城、1座中原重镇,其实因为黄河泛滥这些古城被泥沙淹没不算很神奇。最神奇的是这些古城“城摞城”、“墙摞墙”,而且“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层层叠加,南北中轴线都没有丝毫变动,这难道会是巧合吗?就算是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