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薛仁贵-为何在二十三岁时就死于乱箭之下
算命薛仁贵,为何在二十三岁时就死于乱箭之下?
罗成本来能活七十三岁,只因做人太短,折寿五十年,二十三岁就乱箭穿身而死。
在隋唐演义之中,罗成是天下第七的好汉,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这一是因为罗成手中的五钩神飞枪快准狠,再者是因为他为人英俊又不苟言笑,出手又太过狠毒。
罗成的故事有很多,两破隋朝大阵、扬州夺魁、力擒五王等为人所知。在民间戏曲之中还有个故事叫《罗成算卦》,京东大鼓、 西河大鼓、 河南坠子、太平歌词、二人转等版本都有。
罗成是 *** 星临凡,少年已成名。据说罗成曾让瓦岗半仙式的军师徐茂公给他算过一卦,看他能活多少岁,徐茂公算他能活七十三。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岁也是大岁数了,罗成很是高兴。后来罗成锁五龙定唐朝江山,因功被封越国公,可谓功成名就。
在长安游玩时,罗成又遇到一个摆摊算卦的老道,自称未卜先知。罗成就又让这个老道给自己算了一卦,还是问能活多少岁。老道算出来一个二十三岁,比徐茂公算的少了五十年。罗成当场就翻了脸,徐茂公的阴阳八卦能定江山,他给我算的是七十三岁,我们无冤无仇,你为何损我阳寿五十年。
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徐茂公是半仙,这个老道可是他的师父,他当场就揭了罗成的五个短处。
*** 短:传枪递锏私藏回马枪当初秦琼惹上官司,被发配到北平府。正巧北平王罗艺是秦琼的姑父,他不仅没受到责罚,还在罗艺帐下任职,经常和他的表弟罗成钻研武艺。
罗家枪是独门绝技,秦家锏也算天下无二。秦琼和罗成兄弟两人练习武艺之时,罗成突发奇想,想要兄弟两个互换武艺。秦琼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却不放心罗成,说互换武艺可以,但都不能藏私,需要先发个毒咒。罗成当即发誓,若隐瞒了一路枪法,就不逢好死,万箭攒身而亡。秦琼也发下毒咒,若是隐瞒了一路锏法,就让自己不得善终, *** 而亡。
等到传枪递锏之时,兄弟两人却是各有想法。秦琼传锏传到绝招杀手锏之时,突然想道,还是别传了,表弟勇猛,传了他杀手锏,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想到这,秦琼就住手了,没有传杀手锏。罗成传到绝招回马枪时,也想道,表哥英雄,把回马枪传给他,只显他的英名不显自己手段了。就这样,罗成也收住了枪,没有继续传回马枪。
在戏曲版本都夸秦琼没有留手,实际《说唐》之中秦琼是先藏了私。当时兄弟两人都把誓言当儿戏,谁知后来全部应验了。这是罗成 *** 短,折寿十年。
第二短:逼死义父罗成有个义父叫定彦平,隋唐有名的双枪将,枪法是一绝。定彦平用的不仅是双枪,还是四个枪头的双枪,可以克制天下大多数使用单枪之人,罗家枪正好被他的双枪所克制。
*** 摆长蛇阵围攻瓦岗时,请来了定彦平。瓦岗寨没人能破长蛇阵,也请来了罗成来破阵。正巧的是,在路上定彦平和罗成碰见了,但定彦平不知道罗成是去破阵的,罗成却知道他是去守阵的。罗成也知道定彦平的双枪天下无双,罗家枪破不了他的双枪,那他守阵自己破阵还怎么破。于是,罗成花言巧语地骗取定彦平的双枪技巧,定彦平也相信自己的义子,把所有招数都传给了他。定彦平还对罗成说道,咱们要是仇敌,你会这套枪法可就要了我的命。
定彦平哪里知道罗成是个白眼狼,他就是去破阵的。罗成表面笑嘻嘻,心里想的却是咱们马上就是仇敌了,你的命就在我手里攒着呢。这还不算,罗成又是一番花言巧语,夸定彦平比罗艺摆阵厉害,要他跟自己讲长蛇阵的奥妙。定彦平也是毫不藏私,一一传授各种技巧。
等到瓦岗破阵之时,定彦平就自尝恶果了。罗成化妆假称自己是程咬银,直接对上了定彦平,狠心以单枪破双枪之术一枪扎伤定彦平。幸亏定彦平见机得快,虽重伤还是跑了。
再到铜旗阵之时,定彦平又倒霉的碰上了破阵的罗成。这次罗成也不隐瞒了,直接告诉了定彦平假扮程咬银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罗成就没打算让定彦平活着离去,定彦平自然已不是他的对手,被他逼得拔剑 *** 。这是罗成的第二短,狠心逼死义父,天理不容,折寿十年。
第三短:监斩单雄信罗成是 *** 星转世,单雄信是青龙星转世,两人天生的不合。
秦琼母亲过寿之时,罗成和单雄信初次相会。程咬金因为在半路劫道,先被罗成打又被单雄信打,就两边挑拨两人动手。单雄信又哪里是罗成的对手,被他如提小孩子一般放倒,狠打了一顿。从这开始两人就不合,虽然其后结拜成兄弟,但一直不对付。
瓦岗寨之时,罗成前去破阵,就曾为难单雄信。当时罗成为主将,他将所有人都安排了,只留下两支令箭,让单雄信选择一个。 *** 个是长蛇阵东西南北中加上四个犄角九路的总接应,第二个是打阵胆对付双枪将定彦平。凭单雄信的本事哪一个也担任不了,所有人都知道罗成这是为难单雄信的。这只因罗成这人心眼太小,一直看不上单雄信,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不过,秦琼可不容许罗成胡闹,看他耍笑单雄信,气得让他直接回北平府吧。罗成最是佩服表哥,看他着急了,才算作罢。
瓦岗散去后,单雄信去洛阳投靠了王世充。罗成、秦琼、程咬金也去找了单雄信,单雄信对三人可谓不薄。不过,徐茂公很快就来请三人了,秦琼和程咬金编了个理由跑到了唐营,只有罗成因病留在了洛阳。罗成知道单雄信和他不对付,就故意大骂秦琼,又设计要送母亲回老家打算借机投唐营。单雄信知道罗成诡计多端,怕他是金蝉脱壳之计,让他赌个誓。这套罗成最熟,当即就来了个。
罗成用的就是金蝉脱壳之计,直接跑去了唐营。其后,罗成锁五龙力擒五王,单雄信孤身踹唐营被擒。因为李渊曾射杀过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单雄信宁死不降,上了断头台,而监斩人正是罗成。这是罗成的第三个短处,背信弃义监斩兄长,坏了结义之情,再损寿十年。
第四短:醉卧龙床罗成是北平少保出身,又身负绝技,因此为人最狂傲。
在投降唐营之时,罗成给李世民出了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让李世民趴在地上,马鞍配在身上,马嚼子勒在嘴里,再让罗成骑在身上,驮进唐营里。这就是让李世民当马,瓦岗众兄弟都责备罗成无礼,李世民却是求贤若渴,跳下马就趴在了地上。当然,罗成也并没骑在李世民身上,他感念李世民礼贤下士,就归顺了。也有版本说,罗成扶着李世民走了八步。
罗成归顺后,李世民大摆筵席庆贺。罗成醉酒之后,就睡在了李世民的龙床之上。李世民虽不在意,但他是紫薇星下凡,是皇帝之命,罗成只是虎将,怎能占据君主之位。这是罗成的第四短,臣子欺君,又折寿十年。
第五短:负心杀妻在隋唐之中,罗成的花枪和狠毒都是为人所知,他最狠的就是杀了两个妻子。
当初攻打孟州城时,屡屡攻打不下。无计可施之下,英俊的罗成化身为翩翩公子,勾引了两个守城将军的女儿胡金婵和王金娥,成功破了孟州。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心高气傲的罗成觉得这件事不利于自己的英雄之名,不顾胡金婵和王金娥对自己情深意切,用毒酒毒死了她们。这是罗家人的一贯作风,罗成的父亲罗艺负心于姜桂芝,罗成的儿子又在新婚之夜逼死屡次救自己的屠炉公主。这也是罗成的第五短,负心杀妻,再折寿十年。
到了这里,罗成已折寿五十年,自然由七十三岁变成了二十三岁。其实,在不同版本中,罗成的五个短处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版本说罗成十一岁领兵扫北,杀戮无数;还有说贾柳楼结义滴血,罗成不咬中指不算还坐在上首等等。总之,都是罗成这人品德都是问题,最后合该折寿五十年,因此本该活七十三的他二十三岁就应誓乱箭穿身而死。
同罗成算卦一样的故事还有韩信算卦,也是做了人神共愤之事折寿。这些故事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暗室亏心无人见,自有 *** 眼在上观。正所谓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没人敢要的“悍妇”武则天,口味独特的唐高宗李治,一段人为炮制的虚假传说,居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了1500年。
武则天“神话”的由来有关武则天取代李唐自立的预言,出自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和吕道生的轶事小说《定命录》。这两部文学作品称不上历史书籍,只能算是野史类怪异小说。
《朝野佥载》主要以隋唐两代朝野趣闻为题材,多数故事都没有具体的史料进行考证。搁现在来说,属于市井小巷的小道消息,尤其是以武则天一朝的秘史居多。
这也不足为怪,武则天属于女主当国,不被唐朝旧臣所容忍,那些遭受排挤士大夫自然会发挥文笔,对她进行各种讽刺和抨击。
张鷟版本张鷟在写《朝野佥载》时,自称是自己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估计有他自己自吹自擂的成分在里面。比如,他从哪里知道李世民与李淳风讨论有关武氏乱唐一事,稍微细心一点就不难发现,张鷟的很多记载经不起任何推敲。
唐太宗之代有《秘记》,云唐三代之后,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风以询其事,淳风对曰:“臣据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四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将歼尽。”
贞观年间,唐太宗偶然获得一部《秘记》,说唐朝李氏传位到第三代时,会出现一位武姓女皇帝取代李氏得到天下。张鷟是个市井文人,史书上没有他入仕为官的记载,他又是从哪里得知唐太宗读过此书。有人要撼动李唐江山,这是唐朝的高度机密,哪能传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
如此说来,唐朝的保密工作做得也忒不靠谱了吧。再往下看。
帝曰:“求而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不可废也。王者不死,虽求恐不可得。且据占已长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壮严毒,杀之为血仇,即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古代帝王都很迷信,尤其相信谶纬之说。李世民想提前动手,把武氏扼杀在摇篮里,以绝后患。李淳风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是天命所归。武则天具备王者的星相,她是不可能被除掉的,就算眼前把她除掉了。将来她转世投胎后,会把李唐的子子孙孙屠戮殆尽。
李淳风的分析有鼻子有眼,把李世民忽悠的迷迷瞪瞪。他继续说,如今武氏已经长大成人被选入后宫,成为皇上的嫔妃。虽然武氏有篡夺唐朝李氏的想法,但也就是年轻气盛。再过四十年后,等她年纪大了,人也就变得慈祥,绝大多数李氏后人尚且能够保存,江山还会归还李唐。
也不知道李淳风说得是真是假,反正李世民最后相信了他说的话,放过了武则天。
假设张鷟的记载是真的,估计李淳风就是在劝说李世民不要滥杀无辜。此时,武氏年纪稍小,没有篡夺江山的实际行动,也就没有正当的理由诛杀她,否则有违天理道德。
我觉得这段记载可信度不高。
真要是如李淳风说得那样,以李世民的脾气管你将来会不会转世乱唐,现在先把武氏除掉再说。李世民是何等人物,别看他是一代明君圣主。杀起人来,丝毫不亚于那些有名的暴君。
尤其是对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下手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他能被李淳风三言两语给糊弄了?你要是真信了,那说明你有多天真。
吕道生版本吕道生在《定命录》里说得更危言耸听:
武后之召入宫,李淳风奏云:“后宫有天子气。”太宗召宫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淳风云:在某队中。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择。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太宗遂止。
说国师李淳风直接上书太宗皇帝说“宫中有天子的气象”,太宗皇帝把所有宫人召集起来,以百人为一队,让李淳风帮忙筛选,筛到最后,李淳风坚决不给李世民具体说明是哪位。
李世民有点急了,让侍卫把一票人拉出去全宰了。李淳风才出面劝阻说,留着她,最多皇位有一段时间空缺,不留的话,转世为男人,整个唐朝李氏有 *** 之灾。
胡璩版本围绕武则天有太多的传奇故事。相比李淳风的夜观天象,唐朝另一位大师更牛了,只见过婴儿时的武则天一面,已经预测到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唐代胡璩也有本朝野小说《谭宾录》,曾记载袁天罡预言武则天一事,说:
武后时衣男子之服,乳母抱于怀中。天纲大惊曰:此郎君男子,神彩奥澈,不易知。遂令后试行床下,天纲大惊曰:日角龙颜,龙睛凤颈。伏牺之相,贵人之极也。更转侧视之,又惊曰: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
武则天尚在襁褓中,唐朝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回京奏事,途径利州时,当地大户人家武士彟邀请袁天罡到家里,替家人看看面相。袁天罡见到吃奶的武则天时,大惊失色说,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
武士彟彻底被袁天罡说懵了,以为老袁跟自己开玩笑,历朝历代哪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袁大师是不是不想跟我说实话,真是白瞎了一顿酒席。武则天要是男孩,她将来还有可能足登九五,一个女孩做“天下之主”实在有些荒唐。武士彟并不相信袁天罡说得话,但是六十七年后,武则天真的称帝了。
武则天的造神运动人类都有一种认知天性,宁愿相信道听途说的消息,也不会相信正规渠道的资讯。尤其表现在对历史的态度,人们更加津津乐道于野史趣闻。
武则天的神话传说已经流传千年,从来没有人思考过她的那些传奇故事从何而来。其实,那些匪夷所思的民间传说都是武则天自己找人炮制散播。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况且历代统治者都曾用过这种手段,而且屡试不爽。
古人的心智尚未开化,思想很蒙昧,稍有气候异常,便以为是上苍警示谴责,这不怪他们,因为科学就发展到那种程度。像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些精通天文星相的人,往往会被人视为神人一般。
因为李淳风和袁天罡在民间的名气很大,武则天便想在他俩身上做文章。武则天的帝位来历不正,篡夺皇位不说了,还是女人当国,别说唐朝李家人不服,天下百姓也会说三道四。
为了证明自己是顺应天命,她拉上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两位“神人”帮助自己预言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难道你们还有疑义吗。
这种把戏在历史上见多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 *** 时,也曾往鱼肚中塞纸条说“大楚兴,陈胜王”。刘邦 *** 时,故意找来一条大白蛇杀掉,再找一位老妇人坐在路旁哭泣说“赤帝子斩白帝子”,以此忽悠众人说自己是赤帝转世。后来王莽篡汉时,根据高祖爷斩白蛇 *** 的故事,继续进行拓展,说自己是两百年前被斩杀的白帝子,如今转世拿回属于自己的天下。刘秀起兵时,南阳有位蔡少公曾对外说“刘秀当为天子”,后来有部《赤伏符》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在现代人眼中,这都是些小儿科的技俩,但在古代社会屡试不爽。很多不明就里的群众真的会信以为真,脑瓜一热跟着他们走了。
武则天这道菜,口味不一般武则天与李世民、李治父子的关系,一直是后人 *** 的谈资,流传着各种有关他们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实际上,李世民压根没有碰过武则天。
武则天不是李世民的菜,但是很合李治的口味。《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记载:
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 *** 。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 *** 断其喉。
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 *** 邪!
以上是“武则天驯马”的典故。李世民有匹狮子骢名马,长得膘肥体壮,就是野性十足难以驯服。武则天自告奋勇说,给我三样东西,我能把它驯服。
铁鞭抽它,再不行用铁棍揍它,这样都不能驯服,干脆拿 *** 宰了它。
李世民听完武则天的建议,直夸她有志气,但表示不能沾染了自己的 *** 。
从这段记载来看,武则天就是一个悍妇形象。先不说唐太宗能不能接受这种性格的女人,但凡是心智正常的男人,谁能受得了如此彪悍的女人。
李世民是马上天子,像他那样驰骋沙场、杀伐决断的帝王,更喜欢性格温柔、讨好自己的女人。
武则天绝非李世民喜欢的菜,但凡李世民对武则天有些许好感,也不会从进宫到太宗驾崩十二年间,一直在“才人”的位置上没有提升。
自古只有单身汉,从没听说女光棍。李世民对武则天没好感,但她符合另一个人的口味,谁呢?唐高宗李治。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属于“瘸驴配破磨,乌龟配王八,豺狼配虎豹”(没有贬义),基本上属于一路货色。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唐高宗李治被奉为明君圣主。真没听说,有哪位明君圣主纵容老婆,四个儿子没有过错被逼死两个,一个整天哭着上吊,一个整天活得战战兢兢。李弘李贤不满武氏,抑郁早死,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已经登基又被武则天赶下去。
啰里啰嗦说了不少,归根结底就一句话:
没有所谓袁天罡和李淳风的预言,更不存在李世民除掉武则天以绝后患的问题。一切都是后代文人闲得皮痒,聊以慰藉的牵强附会。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一个小小的密码本,却能够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
钱壮飞,1895年出身于浙江湖州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行过医,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解剖学;甚至还演过电影。在1925年,经内弟牵线,钱壮飞和夫人张振华一起加入了 *** 。
在1927年, *** 次革命战争失败后,钱壮飞曾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当过军医,但因为欠饷严重,在家计无着之下只好远赴上海。也正因为如此,钱壮飞当时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到了上海后,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无线电训练招考广告,便尝试着去报了名考试。出人意料的是,钱壮飞最后以 *** 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但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无线电训练班竟然是 *** 新建的特务组织,而负责人是徐恩曾。
到了训练班后,钱壮飞便以自己的聪明能干和廉洁,得到了上司徐恩曾的看重,并且想把他调来当机要秘书。在感到关系重大之后,钱壮飞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李克农,并向中央请示下一步。而 *** 闻讯后,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提出“要将 *** 的特务组织拿过来为我们服务”。
随后, *** 便决定让钱壮飞、李克农,以及胡底组成特别党小组,直接归中央特科单线领导。钱壮飞得到 *** 的明确指示后,到徐恩曾的身边担任机要秘书,并趁机把李克农和胡底给介绍进去。就这样,钱壮飞等三人在 *** 情报 *** 中打进一个“铁三角”。
情报侦察工作,历来都是隐蔽的战争,无火的硝烟。在最初的时候,徐恩曾虽然看重钱壮飞,但是并不完全信任,他只让钱壮飞处理文件和电报收发。至于密码本,则是由徐恩曾亲自携带在身,而机要文件,也是由徐恩曾自己一人亲译。
因此,为了得到徐恩曾手上的密码本,钱壮飞和李克农针对徐恩曾贪恋美色的弱点而制定了一个计划。在一次陪徐恩曾到上海歌舞厅的时候,钱壮飞趁着他换衣服之际,偷偷地口袋中的密码本取出,而后迅速地让守在门口的同志拍照,而后再放回徐恩曾的口袋中。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一本密码本,钱壮飞和地下党等同志才能够对 *** 的密件进行破译。
在1931年的4月24日,长期负责机关保卫工作的 *** 叛变,而后向 *** 供出了许多机密,以及 *** 、 *** 等人的位置。在得到 *** 提供的情报后,当地的 *** 特务组织连续向南京发了五分电报。
而24日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六。而这一晚,徐恩曾早已到歌舞厅寻欢去了。所以,在得到这五封电报后,钱壮飞敏锐的感到一丝不寻常。于是,他连夜对电报进行破译,从而向 *** 等人发出警报。
考虑到自己不便离开,钱壮飞便让自己的女婿连夜乘车到上海。而第二天一早,李克农收到消息后,连忙通过陈赓找到了 *** 并告知了此消息。 *** 闻讯后,立即指挥各机关采取行动。此后的两天两夜,几十个秘密机关和几百名工作者紧急转移。
等到了星期一的早晨,钱壮飞平静地把 *** 的密报交到徐恩曾的手上。结束值班后,钱壮飞便乘车离开南京到上海。等徐恩曾得知情报泄露时,早已找不到钱壮飞了。而且因为害怕被追究,徐恩曾还疏通陈立农和有关同僚,向 *** 隐瞒了这件事。
就这样,直到红军长征时, *** 也未曾更改密码。而红军万里长征,也正是因为这一本密码本,才能够一次也未中埋伏,总能选择敌合围的薄弱区突围。
所以说,这一本小小的密码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钱壮飞这一位隐蔽战线的工作者,也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在1935年3月末,钱壮飞随军长征到贵州省黔西县第七区,为侦察南渡乌 *** 而只身进入梯子岩一带的丛林,随后失踪;后被判定为牺牲。
为什么过年大门上要贴门神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曰,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诗里面提到的“桃符”,就是指的宋代人们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位神仙的桃木板,用来压邪驱鬼的。这应该是我国早起的门神画了。人们在除旧迎新之际,在大门上贴上门神画也应该是为了驱邪避害,保平安,卫家宅,助功利,降福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春节的风俗,同时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在我国,春节贴门神画的传统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有了对门神的祭祀活动,上到周天子,下到黎明百姓对门神都非常敬畏。早期的门神一般是指神荼和郁垒,据《山海经》记载,在很久的上古时代,在茫茫的东海上,有一座神山名曰:度朔山,山上有一颗盘亘三千里的巨大的神桃树,在树的枝干延伸出去的东北角,有一个大门,名曰,鬼门,这里是众鬼出入的门户,而守门的两位门神就是神荼和郁垒。他们日夜守着大门,防止恶鬼进入人们的家中。
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桃木板的木质画也慢慢变成了由木板印制的纸质门神画,门神的数量也由历代的小说家和文学家通过文学作品的演义,而增加了很多,目前我们常见的门神主要有:
一,驱邪类,神荼和郁垒。
二,祈福类,福禄寿三星,和文武财神。
三,武将类: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程咬金和罗成,关羽和张飞,赵云和马超,薛仁贵和盖苏文,孙膑和庞涓,孟良和焦赞,岳飞和韩世忠,等等。
四,文官类,魏征和徐茂公,杨波,徐延昭,包拯,文天祥和海瑞,
五,宗教类,四大天王,韦驮 *** 和伽蓝 *** ,哼哈二将,燃灯道人和赵公明等。
当然被老百姓奉为门神的还有很多,《水浒传》中的解珍谢宝,吕方,郭盛在有的地方也被当做门神贴在门上。
特别要说的是,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在门上贴门神并不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它和贴灶神,一样,都是人们原始的自然崇拜,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的一种希望和寄托,反应了老板姓朴素的生活追求和对善良,忠义,正义,勇敢,吉祥,平安,健康的一种向往。
春节的时候,您不妨也贴上门神吧!希望能给你带来吉祥福瑞,平安顺利!
二人转都有什么剧?
二人转剧目太多: 《二人转剧目》 降 香 马 坡 打 画 骂 店 报 号 闯 帐 报 恩 断 桥 地 楼 退 还 画 眉 黄 病 探 窖 雁 词 摔 盆 盗 扇 拷 红 补 汗 坐 楼 拉 君 拉 马 祭 天 寒 江 刚 鉴 双 拐 小送饭 小住家 小过门 小锄地 小天台 小上坟 小上寿 小上庙 小打柴 小封官 小西唐 小放牛 小重楼 小尿炕 小盘道 小寒江 小拜年 小赶船 小分家 回杯记 大清律 大观灯 大登殿 大天台 大赶船 大重楼 打金枝 打黄狼 打韩昌 打八仙 打龙袍 打瓜园 浔阳楼 尤三姐 双锁山 一 六月雪 杜十娘 刘金定观星 二 醉八仙 上兰桥 力杀四门 三 禅宇寺 下兰桥 刘金定探病 四 斩扬帆 十字坡 五雷阵 五 憎尼会 毒蛇记 扎花帐 六 秦香莲 狐玉娘 阴魂阵 七 回岗岭 井台会 三狐洞 寒江关 花烛会 牧羊圈 西施女 古城会 玉堂春 楼台会 锯大钢 白蛇传 凤仪亭 天缘配 月为煤 游古庙 香海魂 乾坤带 墙头记 柜中缘 杀狗记 老少换 绣鞋记 天公报 告扇子 香罗带 罗裙记 莲花庵 桃花庵 锯大缸 美凤楼 拣棉花 刘公案 单吊孝 贫女泪 珍珠衫 度林英 水牢记 下南唐 闹江洲 劈关西 茨儿山 哭典韦 战长沙 反樊城 忠义堂 铡国舅 相国寺 砸鸾架 献天书 夫人梦 三节烈 三丑会 下扬州 哭典韦 李陵碑 莲花俺 反樊城 华容道 彩球记 才子会 天门阵 天河配 五峰山 无底洞 忆真妃 乌金记 双配合 双休妻 双怕妻 双拜年 阴功报 民国律 对字儿 双下山 白帝城 孙纪皋 游西湖 西楼会 百忍图 血花池 华容道 全德后 抢潼关 美猴王 快活林 望儿楼 武家庄 洛阳桥 忠义厅 英雄会 金环记 看财奴 战金兵 黄鹤楼 黄阁楼 探书房 清烈传 借东风 借髦髦 调精忠 跑关东 紫竹崖 稀柿洞 铁弓缘 铁佛寺 砸銮驾 鸳鸯楼 绣忒勒 游武庙 禅宇寺 蜈蚣岭 蟠桃会 露泪缘 聚义厅 妈妈会 丝绒记 青石山 青纱帐 穷富论 夫人梦 穆苛寨 潘金莲 包公游阴 蛤嫫告状 糜氏托孤 包公铡侄 乌盆告状 单刀赴会 包公赔情 毛驴告状 夜宿花亭 包公赶驴 西厢听琴 鸿雁捎书 包公断后 西厢写书 姐妹蜴嫁 包公吊孝 西厢观画 独占花魁 薛礼打虎 崇祯观画 破镜重圆 薛礼探穴 苏武牧羊 辕门斩子 薛礼还家 罗章跪楼 父过子孝 武松杀嫂 刘全进瓜 丁郎寻父 武松打店 宋王逼婚 洞房认父 武松发配 燕青卖线 白猿教刀 武松反狱 燕青下山 王八戏女 武松打虎 燕青打擂 小王打鸟 关公辞朝 张郎休妻 刘伶醉酒 关公盘道 张飞审瓜 罗成算挂 宋江杀楼 哪吒出世 密建游宫 石秀杀楼 观音赠剑 百年长恨 韩琪杀庙 劈山救母 大闹天宫 孔名招亲 牛皋招亲 岳母刺字 何氏卖身 真假驸马 孙膑思家 秦家花园 苏岱陪妹 老汉背妻 雪玉冰霜 打狗劝夫 贤妻休夫 冯奎卖妻 刘云打母 金精戏窦 傻子相亲 五女哭坟 墓生高望 双拜花堂 五女拜寿 马前泼水 孙成打酒 王婆骂鸡 赶马下山 谭香哭瓜 貂蝉拜月 宗保抗令 二主探病 秦琼观阵 秦琼卖马 太子要表 花子拾金 南郭学艺 九龄温席 九红出嫁 十女夸夫 大破孟州 土山被困 小三分家 马失前蹄 目莲救母 正德访资 王华买父 美人查关 灶王诉功 佛门点缘 闺女出嫁 花魁游街 青菜段儿 杨广变牛 杨门女将 杨家归西 单鞭压槊 贪财害命 夜打登山 张飞跪楼 英雄刺虎 临潼斗宝 郭军反奉 耗子娶猫 疯僧扫秦 寇准斗潘 崇祯观兵 割袍断义 窦义思金 诗书巧合 燕王扫北 鹦哥对诗 秋胡戏妻 秋胡戏嫂 三关认夫 三娘教子 刘备过江 审问青羊 吴汉杀妻 昭君出塞 闯王发兵 闯王坐殿 灯下劝夫 尼姑下山 打渔杀家 白狗黑卷 白蛇诉功 孟良搬嫂 水漫金山 孙宾学艺 母女顶嘴 姐俩顶嘴 妯娌顶嘴 姑嫂降香 东吴招亲 百鸟朝凤 林冲发配 二美夺夫 三贤劝母 打碗劝婆 王小借粮 败子回头 安安送米 穆桂英指路 穆桂英搬兵 穆桂英被困 呼延庆出世 呼延庆打擂 呼延庆上坟 黄金锭下山 单臂擒方腊 楚幼主登基 三对梨花枪 三盗芭蕉扇 三打白骨精 黄爱玉上坟 王少安赶船 蔻准斗潘妃 秦雪梅吊孝 傻柱接媳妇 大战琵琶精 梁赛金擀面 李存孝打虎 韩湘子讨封 二大妈探病 扬金豹下山 赵连璧借粮 郝姚琪杀妻 伍子婿过江 炮打庆功楼 刘翠萍哭井 千里走单骑 鞭打紫金门 李翠莲游阴 *** 保招亲 李芳巧得妻 李翠莲盘道 程咬金招亲 庄金定思夫 扬七郎打擂 薛丁山招亲 猪八戒拱地 扬八姐游春 扬玉春招亲 朱洪武放牛 扬六郎哭棂 刘金定招亲 马寡妇开店 佘太君辞朝 猪八戒招亲 王美容观花 刘三姐上寿 李老虎抢亲 祝九红吊孝 张云昌讨饭 黄氏女游阴 洞滨戏牡丹 扬二舍化缘 白娘子诉宫 红月娥做梦 吕蒙正赶斋 马前龙走国 李香莲卖画 一枝花捎书 丁成巧得妻 鸳鸯嫁老雕 云秀英劝夫 关公斩貂蝉 大雁笑群儒 小白龙 *** 小两口顶嘴 小两口争灯 许士林祭塔 白桂香割肝 吕蒙正教学 朱买臣打柴 朱买臣赶考 朱买臣休妻 杨八姐盗刀 杨文广收妻 杨闹红要表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卖面 柳展雄抢亲 安禄山 *** 炮打烂菜沟 柴郡主送饭 赵匡胤被困 马红眼上当 咬脐郎接母 樊梨花骂城 樊金宝骂城 吴三桂借兵 狄仁灰赶考 王魁元逃学 王令安借档 王定宝借当 王天宝讨饭 王员外休妻 王久来休妻 王登云休妻 索罗颜查关 夜审周子琴 棒打薄情郎 韩相子出家 柳迎春守寒窑 马娘娘害东宫 桃花女战周公 王三姐抛彩球 刘二姐拴娃娃 陈玉生接姑娘 杨八姐下幽州 孟姜女哭长城 王姣兰百年长恨 小两口串门儿 四季花鸟虫子名 武松大闹董家庙 《二十四孝》 1 虑舜行孝 2 扮鹿行孝 3 老莱逗乐 4 鞭打芦花 5 仲由借来 6 *** 连心 7 刘恒尝药 8 郭巨埋儿 9 背母逃难 10 采果孝母 11 磕头求泉 12 丁兰刻像 13 王祥卧鱼 14 黄香温糜 15 董永葬父 16 揣桔孝母 17 哭竹生笋 18 听雷哭坟 19 杨香勒虎 20 默娄尝粪 21 汝汁喂婆 22 吴猛为蚊 23 弃官寻母 24 刷桶孝母 《拉场戏》 祭天 茨山 三贤 寒江 拣柴 杀狗 杀江 杀家 拉君 杀楼 双拐 挂画 王婆骂鸡 发财还家 花魁游街 劝婆打碗 刘云打母 独占花魁 独占花魁 糊涂县官 冯奎卖妻 卖子孙贤 摔子劝夫 佛门点缘 婆媳顶嘴 高成借嫂 老少 *** 小老妈开 雪玉冰霜 马前泼水 小姑不贤 二美夺夫 三贤劝母 打碗劝婆 王小借粮 败子回头 安安送米 高成借嫂 李桂香打柴 赵匡胤打枣 补背褡 双下山 僧尼会 双怕妻 拾玉镯 混官断 苦中苦 打杠子 拣棉花 双背凳 清官断 上北楼 刘公案 鲍不平 乌龙院 罗裙记 铁弓缘 纺棉花 喜荣归 锯大缸 小姑贤 回杯记 双怕妻 双顶灯 旋风案 香罗帕 香罗带 小天台 小放牛 小借年 大观灯 小姑恶 墙头记 傻柱子接媳妇 杨八姐拉马 王登云休妻 李桂香打柴 秦雪梅吊孝 黄爱玉上坟 赵匡胤打枣 二大妈探病 黄氏女游阴 梁赛金擀面 三请樊梨花 三打苏二姐 孙纪皋卖水 夜审周子琴 索罗颜查关 棒打薄情郎 梁赛金擀面 桃花女战周公 韩相子出家 《灞桥》又叫《关公辞朝》 《思情》又叫《美女思情》 《野猪林》又叫《林冲发配》 《劈关西》又叫《鲁达除霸》 《五龙堂》又叫《李虎抢亲》 《洵阳楼》又叫《宋江发配》 《甘露寺》又叫《刘备招亲》 《双锁山》又叫《下南唐》 《禅宇寺》又叫《伍子胥救主》 《汾河湾》又叫《薛礼还乡》 《寒江关》又叫《三请樊梨花》 《秦香莲》又叫《铡美案》 《双下山》又叫《尼姑思凡》 《后店房》又叫《状元图》片断 《 *** 》又叫《老热河 *** 》 《北上楼》又叫《老热河本门上北楼》 《花间会》又叫《大西厢?茶蘼架下》 《凤仪亭》又叫《吕布戏貂蝉》 《彩球记》又叫《三击掌》 《宋江杀楼》又叫《乌龙院》 《李逵夺鱼》又叫《闹江州》 《武松打虎》又叫《景阳岗》 《武松杀嫂》又叫《武松哭灵》 《燕青卖线》又叫《走神州》 《罗成算卦》又叫《 *** 星归位》 《罗章跪楼》又叫《小西唐》 《包公断后》又叫《凤还朝》 《貂蝉拜月》又叫《连环计》 《观音赐箭》又叫《白袍征东》 《丁郎寻父》又叫《乌绫记》 《小王打鸟》又叫《龙凤配》 《丁香孝母》又叫《二十四孝》 《密建游宫》又叫《父霸子妻》 《太子要表》又叫《临潼会》 《鸿雁捎书》又叫《伍家坡》 《西厢写书》又叫《红娘下书》 《西厢观画》又叫《西厢院》 《二本蓝桥》又叫《井台劝》 《姑爷钻门》又叫《咕咚后角门儿》 《王二姐思夫》又叫《摔镜架》 《关公斩貂蝉》又叫《十问十答》 《诸葛亮招亲》又叫《黄老打犬》 《孙二娘开店》又叫《十字坡》 《赵匡胤出世》又叫《王八戏女》 《穆桂英指路》又叫《杨宗保招亲》 《杨八郎探母》又叫《回岗岭》 《杨八姐打店》又叫《挡马》 《杨金豹出世》又叫《仙人指路》 《朱洪武放牛》又叫《封宫院》 《云秀英劝夫》又叫《南北合》 《鞭打紫金门》又叫《割袍断义》 《宫门挂玉带》又叫《监斩李世民》 《唐二主探病》又叫《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