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223-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吗

admin2023-01-26 10:48:5921

算命223,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吗?

感谢提问。

太史令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贵为天子皇帝也一样,他们也是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秉持大历史观,坚持民族立场,人民立场,客观公正,不能因为秦始皇的一些错误就去否定他,功远大于过,其千古一帝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今天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分享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教。

1.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基本版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疆域大概为360万平方公里,已经包括了除现在的新疆、 *** 、内蒙古等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值得一提的秦始皇派赵佗远征南越,几十万大军为国戍边,成为如今的客家人。因此,我们说越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是没错的。2.大一统的国家造就了大一统的民族思想。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国 *** 个封建专治集权的王朝,开启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形式,也使大一统的民族思想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也正是这种大一统思想才使中国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劫难,分崩离析的如五代十国般破碎不堪,但是统一始终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的国家历经无数磨难,最终都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3.秦朝制度传承千年,影响至今。首先,政治制度方面,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官僚制。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这是重大的历史进步。太史令曰,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美国的联邦制有些类似商周的分封制,各州类似封国,相对 *** ,中央权威不足。最近还发生争抢防疫物资的事情,可发一笑。其次,经济文化制度方面,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和货币。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控制产品质量,这些现代化的理念我们秦朝时就有了,太史令曰,厉害吧!这里必须说的是文字的力量,汉字穿越千年,传承古圣先贤思想,让中华文明不断流,怎么说都不过分!

秦 小篆《峄山刻石》

4.修长城绝对不是个错误。秦始皇修长城一直是他的劣迹之一,千百年来饱受诟病,更有孟姜女等证人现身说法、血泪控诉。太史公曰,非也!修长城有紧迫的现实意义,首先,北方匈奴之患由来已久,到秦统一时其已经强大异常,修长城以隔绝抵御,不能说不是个好注意;其次,六国新灭,大军无用,几十万闲人聚集是要出事的,戍边劳作一直是军队的归宿之一。从历史角度看,长城一直发挥着抵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这种横贯古今的重大军事设施,无论怎么讲都不能算错了吧?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必须要感谢秦始皇修长城,秦长城虽然被风霜雪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依然苍苍莽莽,威武雄浑,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 象征,鉴证着中国的崛起和腾飞。5.焚书坑儒可能是误伤。首先声明,太史公曰,关于焚书坑儒我们不是洗地,纯学术讨论。《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太史公的史记,太史令曰:靠谱!焚书是有的,起因是一些人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作为当权者肯定不爽,不爽当然要 *** ,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至于坑儒争议就大了,史记记载的是坑术士。术士是什么人?应该主要指的是卢生等方士,他们整天装神弄鬼,骗人钱财,不但求仙失败,还私下诋毁秦始皇,后来徐福更是携带巨资、拐跑童男童女出逃日本,秦始皇震怒,下令抓获460人并全部 *** 。这其中即便有儒生,也可能属于误伤。太史令曰:综上所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过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

刘姓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由于刘邦建立了汉朝,所以说到刘姓的历史名人,肯定就会有汉朝历史帝王将相长长的一大串名字。

而统这个刘姓当皇帝的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真是好不威风。

1西汉皇朝(公元前206-公元8):

汉高祖刘邦

西汉皇朝是我国 *** 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200余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历 *** 景之治、武帝鼎盛时期、昭宣中兴等著名治世,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 *** 次鼎盛。

公元8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又称为前汉,历时215年,共15位刘氏帝王。

序号帝号姓名在位/登位时间简 介(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1汉高祖 刘邦,前206年乙未岁汉开国皇帝,字季,终年53岁(前256--前195年)。

2孝惠帝 刘盈,前194年丁未岁刘邦长子,高祖卒后继位,为吕后专权。

3前少帝 刘恭,前187年甲寅岁为吕后专权。

4后少帝 刘弘,前183年戊午岁五月为吕后专权。

吕后 吕雉高祖刘邦之原配夫人,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高祖死后长期执政,然并未称帝,前后共16年。

5太宗文帝 刘恒,前179年壬戌岁高祖第三子,吕后死,周勃等 *** 吕产,迎立之。

6景帝 刘启,前156年乙酉岁文帝的儿子。文帝死后继位,历史上的“ 文景之治 ”时期。

7世宗武帝 刘彻,前l40年辛丑岁景帝之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8昭帝 刘弗陵,前86年乙未岁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

9昌邑王废帝 刘贺,前74年丁未岁六月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 *** 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10中宗宣帝 刘询,前73年戊申岁又名刘病己,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

11高宗元帝 刘奭,前48年癸酉岁宣帝之子,宣帝死后继位。

12统宗成帝 刘骜,前32年己丑岁元帝之子,元帝死后继位。

13哀帝 刘欣,前6年乙卯岁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

14元宗平帝 刘衍,公元1年辛酉岁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之子,哀帝死后继位。

15孺子皇帝 刘婴,6年丙寅岁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王莽摄政。

注:汉朝(包括东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2更始皇朝(23-25):

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复国号为汉,公元25年被以刘盆子为首领的赤眉军所攻灭。传一帝前后共3年。

更始帝刘玄

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推刘玄为皇帝。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刘玄因客犯法,亡命平林。地皇三年(公元22)绿林农民 *** 爆发后,刘玄投奔陈牧领导的平林兵,为安集掾。次年正月,绿林军诸部合兵击破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遂号刘玄为更始将军。后因其为刘姓宗室,遂被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诸将。他嫉忌刘演﹑刘秀兄弟威名,诛杀刘演。 *** 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王莽败死后﹐更始由洛阳移都长安。他没有才能,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 *** 乐生活,委政于其岳父赵萌,以致众叛亲离。赤眉军进逼长安时,刘玄杀害申屠建﹑陈牧﹑成丹等 *** 军重要将领,于更始三年(公元25)十月,奉玺绶归降赤眉,降封为长沙王。不久,被缢死。

16更始帝 刘玄,23年癸未岁二月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为更始帝。

3三、刘望汉帝国(23-23)

更始元年(23)八月,前钟武侯刘望(一作刘圣)起兵汝南(今河南上蔡西),称皇帝,严尤、陈茂往归之;刘望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十月,更始政权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并诛严尤、陈茂,郡县皆降,刘望帝国灭亡。

共历一帝,历时不到一年。

17刘望,23年

4刘子舆汉帝国(23-24)

公元23年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刘子舆,拥立为帝,建都邯郸。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次年(公元24年),刘秀率部进攻王郎政权,占领邯郸,斩杀王郎。邯郸之战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共历一帝,历时不到2年。

18

刘子舆,23年

5建世皇朝(25-27):刘盆子,太山式人,城阳王刘章之后。更始三年,为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所拥立为帝,改元建世。于公元25年消灭刘玄更始王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投降于光武帝刘秀,贬为赵王郎中。

传一帝前后共3年。

19建世帝 刘盆子,25年乙酉岁六月

6刘永梁汉帝国(25-27):

汉朝宗室梁王刘永起兵,在睢阳(今河南商丘)称帝,占据今河南东南和相邻的山东、安徽一带。公元27年刘永死,苏茂、周建逃到垂惠,共同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当梁王,继续对抗刘秀政权,但是刘纡放弃帝位,只称了王,刘纡于27-29年在王位。

故传一帝共2年。

20梁帝(称帝) 刘永,25年乙酉岁

梁王(未称帝) 刘纡,27年丁亥岁

7刘文伯汉帝国(25-37):

卢芳假称自己是汉武帝曾孙子,原名刘文伯,于是在三水(今天宁夏)起兵,依附当地的少数民族羌匈奴,割据一方。刘文伯于公元25年被匈奴尊为皇帝。传一帝共13年。

卢芳,字君期。东汉初年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人。新莽时,尝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更始帝刘玄至长安后授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刘玄败,三水豪杰共计议,以他系刘氏子孙,宜承宗庙,乃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他派使者与西羌、匈奴和亲,被匈奴单于奉为汉帝。建武五年(29年),在匈奴扶植下,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包头西南),并置守令。公元37年,刘文伯帝国被东汉消灭,刘文伯逃入匈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文伯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

21(称帝) 刘文伯,25年乙酉岁又名卢芳

8东汉皇朝(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乙酉岁)汉光武帝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庚子岁)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在近200年的统治中,经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治世,一度成为当时 *** 强盛的国家。东汉在世界上的地位赶上了西汉,在科学文化上超过了西汉。

东汉共有14个帝王,共196年,帝位传递次序为:1、光武皇帝刘秀→2、孝明皇帝刘庄→3、孝章皇帝刘炟→4、孝和皇帝刘肇→5、孝殇皇帝刘隆→6、孝安皇帝刘祐→7、前少帝刘懿→8、孝顺皇帝刘保→9、孝冲皇帝刘炳→10、孝质皇帝刘缵→11、孝桓皇帝刘志→12、孝灵皇帝刘宏→13、后少帝刘辩→14、孝献皇帝刘协。

22世祖光武帝 刘秀,25年乙酉岁六月字文叔,先后推翻王莽、刘玄政权后称帝

23显宗明帝 刘庄,58年戊午岁初名刘阳。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

24肃宗章帝 刘炟,76年丙子岁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

25穆宗和帝 刘肇,89年己丑岁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

26殇帝 刘隆,106年丙午岁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27恭宗安帝 刘祐,107年丁未岁章帝孙,刘庆之子,殇帝死后继位。

28北乡侯前少帝 刘懿,125年癸亥岁三月章帝孙,安帝死后阎太后(汉安帝皇后)拥立继位,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

29敬宗顺帝 刘保,126年丙寅岁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

30冲帝 刘炳,145年乙酉岁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

31质帝 刘缵1/146年丙戌岁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

32威宗桓帝 刘志,147年丁亥岁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

33灵帝 刘宏,168年戊申岁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

34弘农王后少帝 刘辩,189年己巳岁四月灵帝死后继位,做了四个月皇帝,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

35献帝 刘协,189年己巳岁九月字伯和,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被曹丕废黜。

9三国·蜀汉皇朝(221-263):

刘备

公元221年,昭烈帝刘备续汉之大统,在四川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止于后主刘禅,共2帝43年。拥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等一带,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

刘备幼有大志,东汉末年,与河东关羽公、涿县张飞公结为兄弟,募兵参加 *** 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豫州牧等,后为徐州牧。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 *** 于赤壁,取荆州,得益州和汉中地区。建安二十四年已亥岁(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乃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算命223-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吗

36先主昭烈帝 刘备,221年辛丑岁四月又称蜀先主,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37后主怀帝 刘禅,223年癸卯岁五月又称孝怀皇帝,刘备之子,为甘夫人所生。

10神凤汉帝国(公元303年):

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割据和农民 *** 势力活跃,荆襄张昌率巴蜀流民起事,推举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丘沈改名刘尼,称汉之后裔,公元303年5月刘尼称帝,国号为汉,建元神凤,建都江夏(今武汉),公元303年8月为晋所灭。

38神凤帝 刘尼,303年癸亥岁五月

11十六国·(前赵)汉皇朝(304-329):

(前赵)汉建国于304年,初称汉,实际上在318年之前只称为汉政权。西晋永兴元年( 304年)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18年七月,汉主刘聪死,子刘粲继位,同年为外戚大司马靳准所杀。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闻变,发兵攻靳准。公元318年十月,刘曜自立为皇帝,公元319年,刘曜徙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328年,两军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石勒军乘胜西进,曜太子刘熙弃长安,逃奔上□(今甘肃天水)。329年九月,勒军攻占上□,杀刘熙,前赵亡。前赵全盛时,拥兵二十八万余人,据地有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当时,关陇氐、羌,莫不降附,前凉张茂等亦遣使朝贡。

(前赵)汉历5帝,共26年。

39高祖光文帝 刘渊,304年甲子岁十月详细资料

40武皇帝戾太子 刘和,310年庚午岁详细资料

41烈宗昭武帝 刘聪,310年庚午岁七月详细资料

42隐帝 刘粲,318年戊寅岁七月详细资料

43秦王光初帝 刘曜,318年戊寅岁十月

末帝 刘熙(未称帝),328年戊子岁十二月并未称帝

12刘芒荡汉帝国(309---309)

永嘉三年(公元309)七月,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室后裔,诳诱羌戎,在马栏山(今旬邑境内)称帝。同年九月,为晋朝南阳王司马模所败,被杀,帝国遂告灭亡。

44刘芒荡 309年

13刘显帝国(351---352)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七月(一说永宁二年(351)四月),后赵大将刘显杀石祗在襄国称帝。公元352年正月冉魏帝国魏主冉闵杀刘显,进占襄国,刘显帝国灭亡。

45刘显351年

14刘黎帝国(389---389)公元389年,刘黎称帝,建都皇丘,同年为晋帝国所灭。

46刘黎389年

15十六国·夏皇朝(407-431)

赫连勃勃

夏又称刘夏或大夏,是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全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晋太元16年(391) 北魏 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于,尽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前后俘获、坑杀数万。赫连勃勃施政残暴,发胡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中)。刑杀工匠数千人。夏凤翔六年(公元418),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声势更强。 真兴七年(425)赫连勃勃病死,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北魏攻取长安,后攻陷统万城,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逃到平凉,自称夏皇帝,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赫连定六月,赫连定乘西秦混乱之机,杀掉乞伏暮末,消灭了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夏 *** 传三帝存在25年。

47世祖武烈帝 赫连勃勃,407年丁未岁六月(查看详细介绍)

48德武帝 赫连昌,425年乙丑岁八月(查看详细介绍)

49平武帝 赫连定,428年戊辰岁三月(查看详细介绍)

16南北朝·南朝·刘宋皇朝(420—479)

宋武帝刘裕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开国皇帝刘裕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宋朝建立。

宋帝国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 *** 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

刘宋共11帝,历时60年。

50高祖武帝 刘裕,420年庚申岁六月战功起家,420年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代。

51少帝 刘义符,423年癸亥岁刘裕长子,因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即位3年,被顾命大臣所杀。

52中宗文帝 刘义隆,424年甲子岁八月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53太初帝 刘劭,453年癸巳岁二月弑父即位,后被弟刘骏所杀。

54南郡王建平帝 刘义宣,454年甲午岁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荆州)称帝。

55世祖孝武帝 刘骏,454年甲午岁文帝第三子。

56前废帝 刘子业,465年乙巳岁孝武帝长子,在位6个月被杀。

57晋安王义嘉帝 刘子勋1/466年丙午岁一月在公元466年正月称帝。

58明帝 刘彧,465年乙巳岁十二月文帝第十一子。

59苍梧王后废帝 刘昱,473年癸丑岁明帝长子,被萧道成 *** 。

60顺帝 刘凖,477年丁巳岁七月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

注:

1、太初帝刘劭(426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30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改元“太初”。刘劭因弑父篡位而导致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 并被刘骏称为元凶。

2、南郡王建平帝刘义宣,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荆州)称帝。

3、晋安王义嘉帝刘子勋, 刘骏之第三子,刘子业之弟,曾在公元466年正月称帝,年号义嘉,并得到大部分州郡的支持,但在当年八月被刘彧大将沈攸之捕斩。

17刘没铎稽胡帝国(577-577):

刘没铎是建立神嘉年号的刘蠡升之孙。

北周败齐师于晋州(今山西临汾)时,乘胜猛追,未暇收剑北齐人所弃甲仗。稽胡乘机收集齐兵所弃武器,装配部队。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并州稽胡立刘蠡升之孙刘没铎为帝,号圣武皇帝,改元石平。同年,周武帝派齐王宇文宪督诸军进讨,赵王宇文招擒刘没铎,余众皆降,帝国灭亡,历时仅一个月。

61圣武帝 刘没铎1年/公元577年十一月

18定杨帝国(617-620):

隋炀帝大业13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 *** 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赈贫,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为了立稳脚跟,他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公元617年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史称定杨皇帝,公元620年亡于唐朝。

62定杨帝 刘武周,617年丁丑岁三月

19辽皇朝 (907—1125):

耶律阿保机

辽朝于公元907年为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所建,起初国号为契丹,公元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其国都原不在幽州,在上京(巴林左旗南),由于石敬瑭为了成为中原皇帝,请辽国帮助,所以,以幽州为礼物送给辽国了,辽国才迁都到幽州。辽朝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终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10帝统治219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契丹辽朝在今天的辽河(喀拉木仑河)上游诞生了,匈奴-鲜卑宇文部落之后,耶律亦为“迭剌”,统治北亚的强大帝国,耶律氏兼称“刘氏”,“刘”在通古斯语系中发音为“IRA”,即“耶律”。 《辽史.太祖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其实耶律本是契丹语,翻译成汉文就是刘。故历代皇帝均有带刘姓的汉名字。

63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帝 耶律阿保机(刘亿),907年丁卯岁

64太宗孝武惠文帝 耶律尧骨(刘德光),927年丁亥岁十一月

65章肃帝 刘李胡,947年丁未岁二月

66世宗孝和庄宪帝 耶律兀欲(刘阮),947年丁未岁九月

67穆宗孝安敬正帝 耶律述律(刘璟/刘明),951年辛亥岁九月

68景宗孝成康靖帝 耶律明扆(刘贤),969年己巳岁二月

69圣宗 文武大孝宣帝 耶律文殊奴(刘隆绪),982年壬午岁九月

70兴宗神圣孝章帝 耶律只骨(刘宗真),1031年辛未岁六月

71道宗孝文帝 耶律查剌(刘洪基),1055年乙未岁八月

72天祚帝 耶律阿果(刘延禧),1101年辛巳岁二月

20(桀)燕帝国(911-913):

又称桀燕,为五代十国时其他割据政权,为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刘守光建立。刘守光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公元911年,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登基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桀燕建立後,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勗的攻击,应天三年(913年),晋军攻陷幽州,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而刘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桀燕亡。

桀燕共一帝,仅历3年。

73应天帝 刘守光911年辛未岁

21五代十国·十国·南汉皇朝(917——971):

五代时十国之一,建国于917年,初称大越国,918年改国号为汉,刘隐、刘岩(龑)兄弟所建。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四主,共统治了54年。

刘隐(874~911)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云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居泉州。父刘谦,唐末为封州(今广西梧州东南)刺史,拥有上万人的军队和成百的战舰。乾宁元年(894)刘谦卒,不久,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进封南海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 (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关(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 (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龑。后梁贞明三年(917) 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乾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 (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乾、乾和两个年号。乾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 (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鋹(原名继兴,942~ 980)嗣位,年号大宝。

刘鋹即位后,宦官垄断了大权,朝 *** 败。宋开宝四年(即南汉大宝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广州,刘鋹降,南汉亡。

74高祖 刘龑,917年丁丑岁(查看详细介绍)

75殇帝 刘玢,942年壬寅岁(查看详细介绍)

76中宗明孝帝 刘晟,943年癸卯岁(查看详细介绍)

77后主 刘鋹,958年戊午岁(查看详细介绍)

22五代十国·十国·后汉皇朝(947—950):

五代之一。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建都于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2帝,前后约4年。

刘知远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 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开封,后晋亡。刘知远亦曾向契丹纳贡, 但当时人民坚决反抗契丹, 有的方镇也拒绝投降。刘知远对契丹的南下先采取观望态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国号辽。二月,刘知远亦在太原称帝。他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搜括钱帛,并诏慰抗击辽之民众,人心归附。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后晋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六月, 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改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祐。与南唐、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平等政权并立。

乾祐元年 (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祐(931~ 951)继位,是为隐帝。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杨邠、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邠为枢密使,权势最重。承祐疑惧,于乾祐三年十一月杀杨邠、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杀。后汉亡。

78高祖肃孝帝 刘知远2/947年丁未岁二月又名刘暠,后晋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

79隐帝 刘承祐2/948年戊申岁二月高祖之子,为夺回兵权,事败为乱兵所杀。

23五代十国·十国·北汉皇朝(951——979):

刘崇

五代时十国之一,刘崇所建,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4主共29年。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旻,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刘旻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祐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炅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 *** 出降,北汉亡。

80世祖神武帝 刘旻,951年辛亥岁又名刘崇

81睿宗孝和帝 刘钧,954年甲寅岁(查看详细介绍)

82少主 刘继恩,968年戊辰岁(查看详细介绍)

83英武帝 刘继元,968年戊辰岁(查看详细介绍)

24北辽帝国(1122-1123)

耶律淳

北辽,于1122年3月立国,是时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 *** 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耶律淳(1062年-1122年)是北辽开国皇帝,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他曾出任为彰圣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年),他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萧德妃 *** 女摄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但耶律大石却得到赦免。其后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月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朮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国祚只有19个月。 北辽历传4帝,前后不足两年,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个月,在位最长的是辽宣宗的王后萧德妃(未称帝),在位差不多一年。

84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 建福,1122年壬寅(三)

萧德妃(萧 *** 女)(未称帝) 德兴,1122年壬寅(六)未称帝

85秦王(耶律定) 德兴,1122年壬寅(六)

86梁王(~雅里) 神历,1123年癸卯(五)

87英宗(~术烈),1123年癸卯(十)

25西辽皇朝(1124-1211):

耶律大石

西辽是辽朝灭亡后辽皇族的残余势力所建的王朝。所有皇帝汉姓也都是刘姓。

西辽(1132年-1218年)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代贵族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斯翰鲁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在这里他召集了契丹十八个部落的首领 *** ,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他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 *** 。1132年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称帝,并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成立。

公元1211年乃蛮部首领屈出律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擒获,攫取了政权。名义上直鲁古被尊为太上皇,但只不过是个幌子。1213年直鲁古去世。不久蒙古势力已经进入中亚,1217年蒙古大军进入楚河,1218年击杀屈出律,西辽灭亡。

西辽刘氏统治共历88年,刘氏皇帝3位。

88德宗 耶律大石,1124年甲辰岁二月

感天皇后 萧塔不烟,1144年甲子岁(未称帝)

89仁宗 耶律夷列,1151年辛未岁

承天后 耶律普速完,1164年甲申岁(未称帝)

90文颢帝 耶律直鲁古,1178年戊戌岁

注意:史书上把悯文帝(屈出律)也算入西辽皇帝中,由于屈出律不是耶律氏(即不是刘氏皇帝),故此处不计入表中。悯文帝(屈出律)于1211---1218年在位。

26齐帝国(1130-1137):

刘豫

又称刘齐或大齐,为南宋大臣刘豫(1073—l146)所建,共一帝前后8年。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北宋时历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官潜逃。建炎二年(1128年)杀宋将降金。1130年四年九月,被金人立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属河北),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统治河南、陕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七年后为金帅挞懒黜为蜀王,后改封曹王。绍兴七年(1137年)被废黜,迁居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附近)而死。

91阜昌帝 刘豫,1130年庚戌岁九月

27后辽帝国(1216-1230)

公元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金东京,部将耶厮不等劝留哥称帝,摆脱蒙古控制,留哥不从,与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为辽王,命其继续统领部众。1216年初,耶厮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称帝,国号辽,改元天威。不久,耶厮不被部下所杀,众推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部众越过鸭绿江进入 *** 境内。在 *** ,又发生内讧,金山杀乞奴,自称辽王。1217年,统古与复杀金山,取而代之。1218年,喊舍又杀统古与而自立。

后辽帝国只有一位皇帝----耶厮不。其他的都没有称帝,乞奴只是监国,后来的乞奴、金山、统古与、喊舍等也都只是称王,没有称帝。所以终后辽帝国只有一任刘氏皇帝,帝国起始时间为1216-----1216。

92天威帝(耶厮不 )天威,1216年丙子耶厮不又名耶律厮不,1216年称帝,同年死。

乞奴天佑,1216年丙子为监国,没有称帝

金山天德,1216年丙子称辽王,没有称帝

统古与,1218年戊寅没有称帝

喊舍,1218年戊寅没有称帝

总结刘氏在中国历史上,共有27个帝国,92个皇帝,统治时间达1009年之久,现详细列表如下:

朝代(或国)名始末年限帝王数统治年数开国皇帝

汉帝国一、(西)汉前206---815帝215年刘邦

二、更始皇朝23---251帝3年刘玄

三、刘望汉帝国23---231帝1年刘望

四、刘子舆汉帝国23---241帝2年刘子舆(王郎)

五、建世皇朝25---271帝3年刘盆子

六、刘永梁汉帝国25-271帝3年刘永

七、刘文伯汉帝国25---371帝13年刘文伯(卢芳)

八、(东)汉25---22014帝196年刘秀

九、(蜀)汉221---2632帝43年刘备

十、神凤汉帝国303-3031帝1年刘尼(丘沈)

十一、(前赵)汉304-3295帝26年刘渊

十二、刘芒荡汉帝国309---3091帝1年刘芒荡

算命223-秦始皇的功大于过吗

十三、刘显帝国351---3521帝2年刘显

十四、刘黎帝国389---3891帝1年刘黎

十五、(刘)夏或(大)夏407---4313帝25年赫连勃勃

十六、(刘)宋420---47911帝60年刘裕

十七、刘没铎稽胡帝国577---5771帝1年刘没铎

十八、定杨帝国617---6201帝4年刘武周

十九、辽907---112510帝219年耶律阿保机

二十、(桀)燕911---9131帝3年刘守光

二十一、(南)汉917---9714帝55年刘龚

二十二、(后)汉947---9502帝4年刘知远

二十三、(北)汉951---9794帝29年刘崇

二十四、(北)辽1122---11234帝2年耶律淳

二十五、(西)辽1124---12113帝88年耶律大石

二十六、(刘)齐或(大)齐1130---11371帝8年刘豫

二十七、(后)辽帝国1216---12161帝1年耶律厮不

总计92帝1009年27国

三国时期的美人甄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首先说甄宓一定是个美女,不然也不会让曹 *** 、曹丕父子二人同时都看上了她;其次她也是个悲剧人物,虽然嫁给曹丕,贵为王妃,但也最终难逃“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命运,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在死后下葬时,被人覆面掩发,口塞米糠,诅咒让她无法转世投胎。

甄宓自幼聪慧过人、心地善良

甄宓的父亲是上蔡令甄逸,从小她的家境殷实,家里兄弟姊妹八人,哥哥姐姐都非常疼爱这个最小的妹妹。据说甄宓的母亲张氏就是远近有名的大美女,甄宓也遗传了母亲的美貌,长得非常漂亮,特别是肌肤嫩白如玉,每当她睡觉的时候,家人仿佛看见有一件玉衣盖在她身上一样,说明她的美丽的确是光彩照人。

甄宓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写字,而不喜欢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学习女红和针线活,她的哥哥就嘲笑她不像个女孩子,甄宓说:“自古以来,能称为贤女的人,都会读书写字,好从书里学习做人的道理,不读书怎么能够知道呢?”这也看出甄宓的与众不同。随着甄宓逐渐长大,不但通晓经史,而且长得娇 *** 滴,有一回一个知名的相士看见甄宓后,大为赞叹,说甄宓将来一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在东汉末年,连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许多人变卖家产只为能够换取一点粮食。这样一来,就有许多官宦之人趁机囤积粮食,大 *** 。甄宓的母亲张氏也准备囤积一些粮食,高价卖出,只有10岁的甄宓知道以后,极力劝阻母亲不要趁火打劫,应该将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分给附近的百姓,帮助左邻右舍渡过灾年。母亲听了甄宓的话,也如梦初醒,认为女儿说得很有道理,就将粮食拿出来广施四邻,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极力称赞。这也看出甄宓心地颇为善良。

嫁入豪门, 但命运坎坷的甄宓

公元195年,由于战乱不止,再加上甄宓的父亲也早已去世,甄宓一家在家乡也待不住了,只得到邺城去投奔叔父。在甄宓到邺城以后,由于邺城是军阀割据中袁绍的都城,家世显赫、称霸一方的诸侯袁绍听说甄家有个才貌出众的女子,就上门求亲,希望甄宓嫁给她的二儿子袁熙。

能够嫁入四世三公,甚至极有可能称帝的袁家,这也算应了当年相士对甄宓的预测,果然是大富大贵之命。甄宓嫁给袁熙时还不到20岁,甄宓的美貌被人形容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与江南的二乔姐妹齐名。素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地说话,足见甄宓的确样貌出众。

公元200年,曹 *** 在官渡之战彻底打败了袁绍,袁绍在经此一战后也一蹶不振,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在袁绍死后,袁绍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事发生内斗,最终兄弟相残,闹得两败俱伤。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竟然萌发了请曹 *** 帮助他击败弟弟袁尚的打算,这真是引狼入室,将仇人当朋友,曹 *** 对此,当然求之不得。

公元204年,曹 *** 大军进攻袁家的大本营邺城,由于袁氏手下审荣、苏由已经投靠曹 *** ,暗中做内应,所以,曹军很快攻下邺城,甄宓和婆婆刘氏一起被曹 *** 俘虏。曹 *** 早已经听说甄宓的美名,对于喜纳 *** 的曹 *** 来说,早有将甄宓收归自己房中的打算。谁知道,在曹 *** 处置军务还没有来得及过问甄宓是否被抓的时候,曹 *** 的儿子曹丕倒先行一步,跑进了袁府。

刘氏见到曹丕,担心会杀掉自己,为了保命,想施展“美人计”,她将原本脸上涂满锅灰的儿媳甄宓,用汗巾将脸搽干净,登时“延颈秀项,皓质呈露,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曹丕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宓了,曹丕没有为难刘氏和甄宓,并对她们进行了安慰,吩咐手下人保护好二人,刘氏见曹丕如此态度,知道自己的命是保住了。

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曹 *** 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在见到甄宓的 *** 眼,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曹丕立即跑去见父亲曹 *** ,向他提出娶甄宓为妻,曹 *** 一听心中十分后悔,自己怎么让儿子抢了先呢?曹 *** 虽然爱美人,但也不能和儿子争呀,他心中虽有不甘,也只得同意了。

开始甄宓是不愿意嫁给曹丕的,但是架不住她婆婆刘氏一再相劝,为了保命要紧,最终答应嫁给曹丕。这一年曹丕只有19岁,而甄宓已经24岁了,看来那个年代婚姻比现在还自由开放,甄宓已经结过婚,甚至比曹丕还大5岁,这些并没有成为他们婚姻的障碍,曹 *** 作为父亲也没有干涉儿子的婚事,只要有美貌就足够了。

嫁给曹丕的甄宓,结局令人唏嘘

甄宓在嫁给曹丕后,因为甄宓为人简单,对人真诚,与婆婆卞夫人处得也不错。曹丕对甄宓也很是宠爱,本来曹氏父子都有着文人的习惯和爱好,而且父子三人也是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员,甄宓本人也有着不错的文学修养,这样一来,曹丕和甄宓就有着共同的爱好。

曹丕沉迷于甄宓的美貌,又喜欢她的贤淑与才气。这时候的曹丕已经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到甄宓的身上,不久甄宓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这样一来,两人的感情就更好了。

但是,由于曹丕专注于爱甄宓,就势必忽视了其他姬妾的感受,难免会有人对甄宓产生嫉妒。曹丕的姬妾任氏就经常在曹丕面前诋毁甄宓,曹丕就想将任氏赶回娘家,甄宓知道后,不但不记恨任氏,反而向曹丕为她求情,这也还是甄宓的善良使然。

世上的感情都相类似,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如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写的一样。美好的爱情故事都难以长久,曹丕作为曹 *** 事实上的嫡长子,是曹 *** 未来继承人强有力竞争者,由于曹 *** 对儿子曹植心有所向,所以,曹植对曹丕顺利获得的储位造成不小的威胁,此时的曹丕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争储上了,而对甄宓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

在曹丕的姬妾之中有一位郭氏,由于心计颇多,经常为曹丕出谋划策,而甄宓则非常反感这一套,认为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不应该尔虞我诈。曹丕则认为,储位之争大于一切,这样一来曹丕就经常与郭氏在一起,而疏远了甄宓。

郭氏为曹丕出了一条妙计:“内结相府姬妾,外请朝歌吴质!”曹丕依计而行,最终成功夺得太子之位,曹丕从此对郭氏也就更加另眼相看了。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 *** 去世后,曹丕即魏王位;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正式登基为帝,建立魏国。原本准备要立为王妃的甄宓,就更成为其他姬妾的眼中钉,有了郭氏的挑拨,曹丕并没有立甄宓为王妃。这时候,汉献帝也将两个女儿嫁给曹丕为妃,曹丕后宫此时人数众多,对甄宓也就更加疏远了。

遭到冷落的甄宓,为了打发心中的苦闷,就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与闲愁,她写下了《塘上行》,将自己对曹丕的爱与恨都融进了这首诗中,她希望曹丕看后能够回心转意,重新回到她的身边。但是甄宓忘了,人心险恶,郭氏早就计划将甄宓打倒,由自己取代她的地位了。郭氏不断地在曹丕面前说甄宓的坏话,时间久了,曹丕也的确对甄宓产生了厌恶,郭氏有一次跟曹丕说,甄宓是在嫁给曹丕八个月就生下的儿子曹睿,说明这个儿子不是曹丕的。曹丕听后大为震惊,就真的相信了,他就没想想他在邺城时就已经和甄宓在一起了。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在愤怒之中,下令赐毒酒毒死了甄宓,甄宓此时只有38岁。在甄宓死后下葬之时,竟然被人披发遮面,口塞米糠,这是用巫术使其死后无法托生的意思,也说明郭氏做贼心虚。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氏为皇后,并将失去母亲的曹睿交给郭氏抚养。在甄宓死后,曹丕也逐渐醒悟,觉得自己对甄宓太不公平,愧对甄宓,便对甄宓所生的儿子曹睿有了些许偏爱,并最终立曹睿为太子。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也就是魏明帝。曹睿追封自己的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同时尊郭皇后为太后,由于曹睿自幼由郭皇后抚养,曹睿对她也颇为孝顺。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丕的一位李夫人偷偷告诉曹睿,其母甄皇后在去世后装殓时,按照郭皇后的吩咐,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不能翻身。曹睿听了之后,大为震怒,立即跑到永安宫质问郭太后,郭太后狡辩不承认。

魏明帝曹睿下令断绝郭太后的一切供应,命其自尽。走投无路的郭太后,只得 *** 身亡。魏明帝下令对郭太后的殡葬,按照她对甄皇后的一样对待,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也是魏明帝为他的母亲甄宓报仇。

但是,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经无据可考。因为对于甄宓的死因,也有说她是病死的说法。不过,无风不起浪,说甄宓是病死的,也不能排除曹丕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儿子长大了对他忌恨。后世,多数人还是认可甄宓是被曹丕毒死的说法。

甄宓有才、有貌,为人善良又贤淑,但是却不适合在宫廷生活,在那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文艺女青年甄宓只有被人踩在脚下的份,她也是典型的红颜薄命!

不过,后世关于甄宓的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她在死后已经成仙了;也有人说,曹植的《洛神赋》里就是以她为原型,也就是说甄宓死后化成洛神了!这不过是人们对美丽善良的甄宓,遇人不淑、遭遇辈惨结局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四川的美景有哪些?

这个问题,我不请自来。作为踏遍国内各大景点的旅游小国宝“YOYO”来说,我要为大家推荐我家乡——四川的美景。作为一个走向国际的四川人,我觉得四川就是国内性价比很高的旅游胜地。(借用 *** 大神的图来给大家做介绍,感恩)

一、成都:IFS +太古里:

来四川的 *** 站,我推荐你一定要到成都,来了成都呢,要推荐你去IFS和太古里。这里有最网红的大熊猫(比我还红,哼哼),还有许多时尚打卡地,走累了能到大慈寺喝个茶,饿了就到周边吃个火锅串串,一动一静两种体验,让你体验地道成都的滋味。

对了,这里还是四川时尚乖妹仔的聚集地,要看美女的同学请务必到此一游。

大熊猫基地:

在IFS楼下的广场就有到景区的直通车,坐车到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看我的兄弟姐妹们。这里可是全世界范围内育有熊猫数量最多、年龄分布最全的基地,目前大多数“网红喵”都生活在这里。

且不说大熊猫数量有多少,光是基地场馆都足够让你惊叹,大熊猫博物馆、熊猫厨房、大熊猫1/2号别墅、大熊猫月亮产房、小熊猫1/2号活动场、野鸟栖息区、天鹅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完全值得你花上整整半天去细细领略。

东郊记忆:

无论你是文艺青年、二次元爱好者还是时尚弄潮儿,在东郊记忆都能找到归属感。东郊记忆是一个大型文创公园,前身为50年代初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后加以利用及改造,将厂内特色鲜明的工业遗址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意结合,形成了工业文明与时尚艺术的奇妙碰撞。

这里,随便一拍就是 *** ,每一个场景都是更佳背景板。这里新与旧交替、现代与过去碰撞,来到东郊记忆保证你能踏上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

人民公园:

作为成都的 *** 个公园,我经常和朋友们到这里来喝茶、玩耍。着一碗盖碗茶,经常一待就是一下午。那时我还小,不懂喝茶,但是不妨碍我喜欢闻茶叶的香气,滚烫开水冲泡开茶叶,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呢。

都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离不开的城市,我认为确实在理。当大城市都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时,成都人却愿意花业余时间来喝茶、打麻将,他们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支配。所以,如果你想在中秋小长假得到一次放松,不妨来人民公园泡一碗盖碗茶,用最舒服的姿势半躺在竹椅上,学几句成都话,体验最地道、最真实、最惬意的成都生活。

都江堰:

见识了高速发展的成都市区,我建议大家到都江堰走一圈,感受让世界震惊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悠久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在这里,我推荐大家从上往下走,能依次看到二王庙、安澜桥,抵达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鱼嘴。鱼嘴就是起到分流内江和外江的大坝。这个由鹅卵石堆砌的像鱼嘴一样的建筑,别具一格,它使得江水在雨季飞流直下,流入外江,而在枯水期保留足够的水流入内江,从而使成都盆地农作物得以生存。

青城山:

青城山一直以来被称为“成都后花园”,这里青树翠蔓、诸峰环绕,有着高达95%的森林覆盖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外地同学可来青城山打个卡。

青城山前山门票90元一张,后山门票20元。前山游客较多,道观、宗教的氛围更浓;后山通常是本地人闲暇时爬山锻炼之处,山上植被茂盛,悠闲又清净。如果你喜欢爬山,我更推荐清幽的后山。

如果大家对成都好玩的地方了熟于心,那我再推荐一些川西的小众景点给你们。

康定新都桥

没去过新都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座桥。其实新都桥是康定的一个小镇。新都桥镇外有着10多公里的长廊,一到秋天便是一片金色。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只能说巴适得板。

新都桥有着川西更佳的地理位置,位于318国道旁,往西可以到 *** 、稻城亚丁;往东可以到成都;往北可以到色达、丹巴;往南可以到子梅垭口。

阿坝毕棚沟

毕棚沟被称作“小瑞士”,景色真的很美。

毕棚沟被比作四姑娘山的美丽背影,这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浓绿的树,深红的叶,青青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这是个多姿多彩世界,险峻奇峰,一道冰川,人间寺庙。

特别推荐大家秋天去,因为一到秋天,毕棚沟就变成了一个色彩的世界,宛如绚烂的童话世界。

五、四姑娘山

“观光者的胜地” “登山者的天堂”“蜀山皇后”“东方阿尔卑斯”,全都是对四姑娘山的赞美。

四姑娘山一直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峡谷山道崎岖狭长,冰山上融化的瀑布溪水慢慢流过,翻过了山谷,则是宽阔的、开满鲜花的高山草甸,景色非常柔美。

四川还有很多风景宜人的景区,看再多图文介绍都不如你们亲自来四川耍一哈!

当然了,如果不打算外出的小伙伴,也可以看存了很久的剧,玩一直没通关的游戏,跟恋人在家过安静的二人世界……

当然,还可以买彩妆、衣物愉悦自己,买一些有意思的家居为生活添点趣味。比如这款被粉丝们称作“百变精灵”的“趣玩”沙发,它可以移动靠背的位置改变沙发的形态,可以几个人排排坐聊家常,可以两个人背靠背打游戏,还可以把靠背拿开睡觉觉!中秋,这个好物,也应该和上面的美景一样拥!有!姓!名!

以上是YOYO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攻略,祝大家中秋开森,每天都快落!要来我家乡耍哦!

为何会主动迎娶守寡多年的吴夫人?

都别抢,我来答。

刘备在平定益州以后,之所以会迎娶当时成为寡妇的吴夫人,其实是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政治考量,这和当初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一样,属于政治联姻。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和孙尚香是没有感情的,刘备入蜀以后,孙权就把自己的妹妹接走了。

吴夫人背景

吴夫人原来的丈夫就是刘瑁,这个刘瑁是谁呢?他和刘璋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刘焉,这人有四个后代,分别是:刘范、刘诞、刘瑁和刘璋。除了刘璋,他的三位哥哥都早逝,前两位被杀,刘瑁因病早逝,所以刘璋就掌管了益州。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三国志·二主妃子传》

除了和刘氏家族有着直接的亲属关系以外,吴夫人的哥哥吴懿当时也在刘璋的手底下担任中郎将的职位,刘备和刘璋开战以后,吴懿曾被刘璋派去阻击刘备,后被打败,投降于刘备,封讨逆将军。

十八年,璋遣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刘主于涪,皆破败,还保绵竹。懿诣军降,拜讨逆将军——《华阳国志》

政治需求决定了刘备娶孙夫人

要知道这时候的刘备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妻子,那就是孙尚香。两个人虽然有名无分,但好歹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明媒正娶来的,刘备敢另娶他人,实际上恰恰证明了他和孙尚香只是政治联姻需要,所以刘备和孙尚香的婚姻后来就自动解除了。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刘备夺取刘璋政权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的,首先刘备的身份是一个外来人,是一个客人;其次他来得目的是刘璋为了制衡张鲁,结果刘备反而先把刘璋拿下了。首先在道义上刘备出于劣势,虽然他打赢了这场战争,但估计大家心里都并不服他。

他和刘璋开战以后,基本上就是一个侵略者的形象,后来刘备包围成都的时候,城里的军民都不愿投降刘备,就算他是在荆州“携民过江”的刘皇叔,但对于益州军民来说,他只是一个和曹 *** 并没有什么区别的敌人。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后汉书》

而且他和刘璋的战争打了三年之久,造成的影响力很坏,可以说刘备在益州已经没有了什么好的名声。所以他占领益州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抚民心,但是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行,需要扶持本土势力,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通用的一种手段。

迎娶刘焉昔日的儿媳妇,这无疑有利于维护刘备的名声,毕竟吴夫人虽然是一个在那个时代无足轻重的女人,但她在立场上毕竟代表了益州人。刘备通过迎娶吴夫人的方式,无疑能够缓和大家对他的敌意。

除了迎娶吴夫人以外,刘备还升任吴懿为护军。吴懿原本就是刘璋的手下,把吴懿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来,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刘备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定。此外,刘备还重用了像李严这样的本土官员,李严也曾是刘璋政权的官员。

后来投降了刘备,先是封裨将军,后又封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刘备托孤时李严也在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托孤诸葛亮。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平衡双方势力,让刘禅能够扎根于蜀汉。

综上所述,刘备之所以会迎娶吴夫人主要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刘备称帝以后,她也晋升为皇后,成为刘备的正牌妻子,其去世后的谥号为穆皇后,与刘备一起合葬。而刘备原来那位妻子孙尚香,在和刘备自动解除婚约以后,不知是另嫁他人还是如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