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藏头诗-卢俊义后来是不是知道被宋江骗上梁山
算命藏头诗,卢俊义后来是不是知道被宋江骗上梁山?
卢俊义不是傻瓜,他肯定是后来知道了自己上当受骗,毕竟纸里包不住火,再高明的骗术也有真相大白的时候,更何况吴用的伎俩并不高明甚至很拙劣,只是卢俊义一时糊涂没看 *** 相而上当,当他上了梁山逐渐冷静下来再回顾整个事件过程时,他必然恍然大悟。但是木已成舟,知道又能怎样?
自己落草梁山,事实上与梁山一伙人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成了“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已经成了官府的通缉要犯,自己也已家破人亡,可谓是“有国难投,有家难奔。”自己只能是一错再错,错到底。虽然是梁山用了不光彩的手段欺骗了卢俊义且搞得他身败名裂,但是到梁山后宋江对他不薄,为了笼络住他,让他死心塌地的为梁山卖命,让他当了梁山二当家的。拥有了这么高的地位,卢俊义自然明白位置越高,义务就越多,责任就越大。此时他只能全身心与梁山共进退了。
另一方面,卢俊义虽然权势显赫,声名远播。但是在经营家庭方面却是十足的失败者。自己的老婆贾氏与管家李固暗中勾搭连环欲将其置之死地居然浑然不觉,等到卢俊义醒悟时,为时已晚,贾氏与李固陷害卢俊义的证据已经收集齐全,陷阱业已挖好,这让卢俊义百口莫辩,屈打成招。当然这也为梁山趁虚而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卢俊义沦落梁山固然梁山的欺骗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卢俊义本人家庭中存在的巨大缺陷也起到了催化作用。试想即便梁山不骗卢俊义上山入伙,卢俊义本人也势必会被家中奸佞小人和不贤的妻子所害。从这个方面来说卢俊义甚至要感谢梁山。
总之,卢俊义对梁山以及宋江的态度是从愤怒到感恩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当他权衡利弊后,认为合则两利,斗则死路一条,只有与宋江通力合作才有出路。想明白这个道理后他杀宋江的念头也就烟消云散了。
卢俊义反藏头诗原文?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白话译文:芦花从中有一只小船,俊士不久将要从这里划船游过。倘若你知道这里面的暗藏的道理,反过来要求自己逃走,就可以没有忧虑了。背景:军师吴用与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与哑童子,前往卢府为其算命。闻其生于“甲子年,乙丑月, 丙寅日,丁卯时”,吴用大惊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
劝其前往东南千里之外躲避此灾,并在墙上题下“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的藏头反诗。
悟空问答里有很多是关于藏头诗的题目?
藏头露尾,故弄玄虚而令人拍岸叫绝,故曰藏头。
鹤立鸡群,立意高远而妙趣横生,一读入佳境,再读不舍君子,方为佳作,诗词之上品也。如二李二杜之诗,苏轼 *** 之词,好问致远之曲。犹有后来者西厢红楼之集大成者,一见倾心,重见知交,又见故友,皆因相知相识,入情入理,且得益无穷,宛如千年之旅,十世轮回,故可流传千古,名垂青史而不朽!否则命促而不久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四书五经,诗赋词曲,离 *** 诗经唱绝古今,黄帝孙子横行天下,老子天下 *** ,谁可比拟?
藏头绝句,尤为道高千尺,三言两语而道尽天下尤为不易也。故更令君神往,对乎?
谁是被自己人逼上的梁山而不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
吴用虽然打仗时没用,但是害起人来心狠手辣,手段阴损歹毒,为了抢夺财产和人才,他和宋江、李逵等人合伙把很多人“逼上梁山”。一个“逼”字已经不能控诉他们的恶行,应该是“伤天害理”,手段歹毒、凶残、血腥令人发指,哪有什么“义”字可谈。 逼李应,害了一个村子人
李应是个心地善良、有实力的大地主,不但有自己的庄子,还和祝家庄、扈家庄结成“铁三角”,防止草寇 *** 扰,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因为管家的面子,出手救偷鸡贼时迁,趟了浑水,和祝家庄翻了脸。没想到晁盖、宋江、吴用看上了李应的武艺和厚实的家底,将祝家庄、扈家庄屠庄后,便又思谋上李家庄的财富。
受伤的李应正在家休养,忽然知府亲自带着人来庄子上,说有人告他勾结强盗,要把他押到府里审问。李应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就跟着去府衙。没想到半路杀出真强盗——梁山好汉,吓跑了知府,把他“救”上了山。李应感谢完宋江救命之恩,请求回家时,吴用一脸坏笑,说:“你老婆都同意上山当压寨夫人了,你的庄子都烧成灰了,你回个屁家啊!”李应大吃一惊,见到老婆真的上了梁山,一问才知道,他前脚被“知府”押走,后脚便有“官兵”抄家,把牛羊马驴骡,金银细软,一起抄了不说,还把一他的庄子一把火烧了。原来什么问案的“知府”,什么抄家的“官兵”,其实都是梁山土匪假扮的,梁山好汉个个都是好演员,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李应被骗得溜溜转,安定祥和的李家庄被一把火烧干净,经营多少年的家当被梁山“好汉”充公,老婆家人被当人质,无家可归的李应只得为梁山卖命。这场戏演够歹毒!
求能人,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说起梁山的军师吴用,打仗不行,害人很厉害,只要出手,一定把人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按民间说法,就是一个头上长疮,身上流脓,坏到心里的家伙。他害卢俊义时可谓套路连环,设计缜密。
梁山一群乌合之众,打不过一个祝家庄的一个武术老师铁棒栾廷玉,于是想到武艺超群的卢俊义。可卢俊义是北京的土豪,非理不为,非财不取,根本看不上梁山草寇。这个难不住吴用,他知道当时的人很迷信鬼神,于是先出 *** 招——故弄玄虚。吴用来到北京,假装成算卦先生,故意狮子大开口,一两银子算一卦,吸引卢俊义。卢俊义真就上了当,认为敢出狂言的人一定有能耐,于是请来算卦。吴用看卢俊义中了圈套,立马使出算命绝招脸色大变,惊呼:“有血光之灾。”骗他向梁山方向躲灾难,还煞有介事的在墙上写了首诗。卢俊义也是文武双全之人,可能当时光想着血光之灾的事,没留意这首诗竟然是“卢俊义反”四个字的藏头诗。
卢俊义按吴用支的歪招外出躲避灾难。吴用便使出的第二招是草寇常用的手法——半路打劫。路过梁山时,和“好汉”劫道,陆地上当然没人能打得过玉麒麟,只能有水里使阴招,弄翻船活捉了卢俊义,然后劝其入伙。卢俊义“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死也不伙。
于是吴用使出第三招——断其后路。吴用故意放卢俊义的管家李固先回家,阴险地告诉他:“卢俊义早就想好加入梁山团队了,不信你回去看看,墙上写有反诗。你回京城后把卢俊义反了的事好好宣传一下,他的家产、老婆都是你的了,你懂的。”李固一听天上掉下大馅饼,当时晕了头,回去按吴用的吩咐给卢俊义扣屎盆子,四处宣扬卢俊义 *** 的新闻,还帮助官府活捉了卢俊义。在吴用一手 *** 纵下,卢家的财产全部被梁山好汉搬上了山,卢俊义的老婆被作为 *** 和李固一起剜了心凌迟,其实他们都是吴用的牺牲品。
吴用的毒计害得卢俊义丢了殷实的家、丢了财富、丢了老婆,还丢了好名声,只能上梁山安身。
“请”朱仝,斧劈无辜的孩子梁山好汉把义字挂在嘴边,但做起事来很暴力、血腥,把 *** 当乐趣,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
朱仝是个有江湖义气的人,放走了孝子雷横,自己不但挨了板子,还被发配。好在知府不借,把他留在府中重用他。知府四岁的孩子长得浓眉俊眼,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非常喜欢朱仝像关羽一样的漂亮胡子,总和他一起玩。㿻兰盆大斋日,朱仝带着小孩子去看放河灯,小衙内很高兴,穿上了喜欢的绿纱衫,头上还用带珠子的丝绳绑了两上抓髻,十分可爱。朱仝非常喜欢这孩子,把他扛在肩头看放河灯。忽然有人叫他,一看竟是雷横,于是放下孩子和雷横、吴用说话。原来他们是来请朱仝上梁山的。有一分奈何谁愿意去当草寇呢,朱仝表示等他服完刑做个安分守己的好市民。雷横却说:“当个良民不像个男人。”朱仝生气了,说“我看你是个孝子才救你,你怎么会害我违背义字呢?”说完后一回头,发现娃丢了。他们一起找到抱走孩子的李逵时,李逵头上竟然绑着孩子的头绳,再一看,四岁幼童的脑壳被李逵的大板斧砍成两半。朱仝大怒,追着杀李逵,黑旋风一着急说出了黑幕:“这不干我的事,就晁盖、宋江叫我这么做的。”
李逵的话道破天机,梁山泊里就是一窝假仁假义的土匪草寇,他们办事没底线,口口声声讲义气,其实只是用“义”字做金字招牌招兵买马,用义字当“挡箭牌”抢夺别人的财物,用“义”字当遮羞布做 *** 放火之事,梁山好汉就是一群 *** 道义的匪徒。
是否真的比林冲和卢俊义厉害?
武松是《水浒》里非常鲜明的一个人物,所谓“武十回”,不过一百回的《水浒》中,武松在十回左右的篇目中都是主角,分量很重。
说到厉害,其实所谓的厉害,依我看,看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武功,还要看此人的勇气、血气,与当时的情境。
林冲在野猪林是被董超、薛霸诓了,绑在了树上,动弹不得,只得闭眼等死。要不是花和尚鲁智深一路卫护,林冲早就成了林中无名之尸了。但林冲并非武功不高,他不过是逆来顺受。
当初他被高俅暗算,误入 *** 节堂,刺配沧州,临走之前,写下休书,免得耽误了妻子,妻子却矢志不渝,要等他回来。岳父也说:“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这句话虽出自岳父之口,却也是林冲心中念想。因而,林冲是存了忍辱负重,好歹挨过刑期,日后再回汴梁,夫妻团聚过日子的想法。因此,刺配路上,尽管两个差役百般刁难,也只忍让。否则以薛、董二人那点本事,哪里是林冲的对手,怎见得林冲本事就不济。
薛、董二人被鲁智深整治后,不敢再存坏心,而林冲对他们仍旧恭敬客气,可见林冲是绝不向想罪这二人,完全是息事宁人的态度。
还有一件事,最能见林冲收敛隐忍的态度,那就是在柴进庄上,那个洪教头一再挑衅,林冲却百般忍让,绝不肯和洪教头比试,心中怕的就是得罪人,施耐庵通过这种言语上的退缩,将林冲此刻的心态勾勒得纤毫毕现。
最后,无奈之下,不得不和洪教头过招,林冲也一直是采取守势,不敢进攻,打了四五回合,就跳出圈子,自动认输。最后还是柴进看出林冲没使出真本事,坚持要再比,也是那位洪教头不作不会死,觉得林冲本事不过如此,愈发张狂,攻上前来,最后,林冲无奈,只能一棒将他扫倒在地。
这一下,林冲的功夫不但显露无疑,他之前委屈忍让的事实也表露清楚。说他不厉害,是没看到这个人心中所想。他只是隐忍,一个有家有业的男人面对现实的无奈退让。
等到了风雪山神庙,林冲怒了,自己一味退让,换来的却是他人的穷追不舍,必要致自己于死地,这时的林冲退无可退,才显示出自己的真实本领。
后来,林冲位列水泊梁山五虎上将,重要阵仗马军作战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说他不厉害,就未免太牵强了。
卢俊义被刺配沙门岛,还是那董超、薛霸那二位押送,我觉得这二人才真是《水浒传》里的金牌配角,一百单八将里的不少位,只是名字出现过几次,根本没有什么具体描写,完全是群众演员的样子,可这二位公差在两个关键节点登了场,出镜虽不多,位置重要。
这次董超、薛霸用的是和对付林冲同样的伎俩,也是开水先烫脚,让人走路困难,然后进林子,假装睡觉,说怕犯人跑,将犯人捆起来后,让他没有挣扎之力,再动手。
只不过这次这二位运气更差,上次鲁智深本来要杀了这二位,是林冲给劝阻下来。可见林教头是一点不想得罪人。但 *** 动手可比鲁智深快,两人还没弄明白状况就送了命。
公差都杀了,卢俊义也是没有退路了,只能上梁山,不想还没去,半道就让一二百个公人给捉了,才有了后来燕青、石秀劫法场不成,水泊梁山两次攻打大名府的事。
说到卢俊义的武功如何,这个还真不好判断。虽然当初卢员外很自负,上了吴用的当,经过梁山泊,明知道山上有强人,还故意挑出旗子,号称:“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 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搞得像一个人要单挑梁山全伙好汉。
虽然这次卢员外还真的和梁山好汉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挨个打了一遍,几个人都是败走,但人家那不是真打,是诱敌深入之计,陪你玩玩,所以卢俊义真实的本事,是不是和他的自信一样大,就不好说了。
当然,卢俊义最后是在水上被张顺、李俊等人抓住的,也不好说人家陆上功夫不好。
但是后来,卢俊义的确真没显示出有多高武力值,由他直接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是杀了史文恭。
这看来就是他建功更大的一次了。但那次,史文恭是让梁山打得丢盔卸甲,夺路逃命,惊弓之鸟,早就没有多大战斗力。《水浒传》里面写得清楚,史文恭靠着千里马,单枪匹马脱逃,先碰上燕青,又撞上卢俊义,卢俊义对着史文恭,“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看起来,没什么激烈的战斗,属于捡了个漏。
在这之后,卢俊义安然坐了第二把金交椅,却再没见有什么武功爆发的时刻,所以卢俊义的战斗力,我是很怀疑的。
武松则不同,他一直是江湖中人,当年因为在家乡酒醉打人,为躲避官府缉拿,流落在柴进处。后来做都头,也不过是因为打死了一只猛虎,官员赏识才做了个小吏,但骨子里,武松始终是江湖人。
中了张都监的圈套,情知那押送的人路上要害自己,武松却浑不在意,五六里路,先吃了两只熟鹅,这是吃饱了肚子好干仗。
路上又碰见两个拿朴刀的,一路上和两个公人眉来眼去,武松早就看出来了。因此,到了飞云浦边四个人准备动手,早就让武松先下手为强,挨个干掉。武松返回城去,大开杀戒,这才有了后来的血溅鸳鸯楼。
这里我们就看出来,首先,武松是江湖中人,深知对方的鬼魅伎俩,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因此武功得以尽情施展。
反观林冲,当年是禁军教头,对江湖事算不得有经验,又存了忍辱纳垢、委曲求全的心思,自然容易着了人家的道,功夫得不到施展。我们不能说他不够厉害,只是一个人没有放开一搏,反而有投鼠忌器的心思,就算武功高,也难以发挥。
因此武松和林冲之所以在刺配路上表现不同,未必是武功高低决定的,而是心态决定的。
至于卢俊义,武功是不是高,有点可疑,又是河北巨富的身份,这辈子没受过苦,哪知道江湖上的险恶,他被刺配,不被算计,实在有点难。
老话说,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武松,一,的确是武功高,二,不要命,表现出来,就是见人 *** ,见佛杀佛。
林冲思想包袱重,武功虽高,不能尽力。
卢俊义,人家有名、有钱,至于武功这事,我觉得,还得靠大家伙帮衬,靠燕青鞍前马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