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风水:房子毗邻学校的后果-军运村为什么会选择建在江夏
房子风水:房子毗邻学校的后果,军运村为什么会选择建在江夏?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个是江夏黄家湖畔空气清新,自然环境非常优良,可以为各国运动员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同时也给各国的运动员及管理人员留下对这座城市的一个美好印象。
其次,军运村建在江夏黄家湖畔,去武汉三镇的各个比赛场馆距离都比较适中,都不算太远。另外,军运村所在地交通方便,通过黄家湖大道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三环线,从而到达武汉三镇的任一地方。
再者,军运村建在三环与四环之内的江夏黄家湖畔,南靠黄家湖湿地公园,门口就是地铁8号线终点站,因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方便赛后对房屋的再利用,方便项目建设方将房屋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
总而言之,军运村建在江夏,是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的更佳选择,可以将项目利益更大化,让这个项目在赛后发挥出它的更大价值。
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
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该村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
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前厅、堂屋,左右厢房,面阔三至五间不等。建筑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部分建筑以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手法,院中心的建筑以悬山建筑为主,沿围墙砌筑的房屋均为硬山式,所有建筑除堂屋明间两个檐柱是立在青石柱础上外,其余所有的木柱都是立在磉墩石上的木质上的,这是清溪古民居的特点之一。堂屋隔扇门一般为六扇,上半部为雕花窗图案,下半部为平板,隔心都缀有福、禄、寿、喜字样的雕花图案,各种花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堂屋地面以三合泥和方青砖铺筑为主,檐廊和天井地面以鹅卵石镶嵌而成,图案设计多以同心圆、柳叶纹图案等。充分反映了清溪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堪为湘西南苗族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清溪古民居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
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该村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
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前厅、堂屋,左右厢房,面阔三至五间不等。建筑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部分建筑以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手法,院中心的建筑以悬山建筑为主,沿围墙砌筑的房屋均为硬山式,所有建筑除堂屋明间两个檐柱是立在青石柱础上外,其余所有的木柱都是立在磉墩石上的木质上的,这是清溪古民居的特点之一。堂屋隔扇门一般为六扇,上半部为雕花窗图案,下半部为平板,隔心都缀有福、禄、寿、喜字样的雕花图案,各种花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堂屋地面以三合泥和方青砖铺筑为主,檐廊和天井地面以鹅卵石镶嵌而成,图案设计多以同心圆、柳叶纹图案等。充分反映了清溪先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出苗族在宗教、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蕴和神韵,堪为湘西南苗族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
孔圣庙
孔圣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庙又名文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三十四年增建魁星阁,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庙北朝南,前后四进,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后殿,魁星阁,两侧为厢房,大成殿前有四柱三门石坊,题为“櫺星门”。1990年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0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庙位于县城儒林镇南侧,巫水北岸,处东径11°10′。北纬26°12′。距省会长沙市436公里。孔圣庙的东、西面是雪峰山余脉黔峰山和马鞍山。南与巫水河距100米。北面是城南路和印刷厂。座北朝南,北高南低,庙周围紧邻的是学校和居民区,整个建筑呈梯形状态修筑。
孔圣庙由湖北郧阳总兵花翎提督龚继昌回原籍城步时,以宋代的普和寺为基地,从城北迁文庙扩建而成。扩建此庙时,曾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和苏州寒山寺的建筑风格,结合城步本地各民族建筑习俗进行修建。光绪十七年迁石碑坊“櫺星门”于大成殿前,民国三十四年将原文庙的魁星阁迁至庙后。修建成的孔圣庙座北朝南,呈梯形状态,有正厅四座四合天井两处,厢房六座。木结构部分都采取卯榫连接方式,重檐歇山顶,柱脚基石都精刻有花鸟图案,飞檐翘角造型优美,蟠龙彩凤形象逼真,花鸟图案栩栩如生。1974年,后殿和魁星阁在风雨中同时倒塌。现存正殿两座,厢房五间,总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8平方米。1988年由县文物管理所正式接管至今。
孔圣庙是先进的汉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各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从众多的木雕,石刻,塑饰、镶嵌等装饰和造型设计中,既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各族人民的思想信仰,又反映了古代各族人民的建筑。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城步蓝氏宗祠
城步蓝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民国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扩建。门联曰:“创立功成继续黔旺,重光伟绩绍恢汝南。”门面及外檐墙壁上饰有彩绘图案,进前厅为戏楼,中厅左侧竖有“国先茔”石碑,上厅中间为宫殿式神龛,上有飞檐楼阁及横匾两块,一曰:“数宁宗功”,一曰“灵爽贰凭”。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两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台基长方形,总面阔15.2米,总进深46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此为祭祖、议事、宗法、读书、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牌坊、戏楼、山墙、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木、石构件中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神话故事一类的图案,如“八仙过海”、“ *** 台”、“凤凰展翅”、“孔雀开屏”、“燕子衔泥”、“麒麟飞天”、“梅花盛放”等。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6-45。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金童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城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越城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地带、南岭山脉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18″~110°33′36″,北纬26°06′03″~26°20′06″。保护区分为两个片区, *** 片区是金童山,该片区的南部与南山牧场相连,北部与湖南城步两江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金童山主峰更高海拔1784.1米。第二个片区是明竹老山片区,东与广西资源县交界,东北与湖南新宁县接壤,更高峰二宝顶海拔2018米。两个片区直线距离约19 km,土地总面积为18466 公顷,其中国有林面积10491公顷,集体林面积7975 公顷,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绝大部分缓冲区为国有林。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大面积天然次生林,其中6025公顷为常绿阔叶林、5800公顷为落叶阔叶林的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现调查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20科、878属、2277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5属23种,被子植物177科、745属、1799种,蕨类植物45科,118属,455 种,是湖南境内植物多样性程度更高的区域之一。森林中的精华如黄连、竹节人参、天麻等,本区野生资源较为丰富。林下大型真菌资源也是反映森林环境的重要指标,本区的大型真菌极为丰富,2009年的两次调查,发现大型真菌158种,分属于35科65属,其中有中国新记录种2种,湖南省新记录种18种。
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植物富集,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19种,有兰科植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本区最有特色的是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华南五针松、闽楠、篦子三尖杉、半枫荷、黄连、天麻、水青树等野生资源。
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比例较高。保护区现调查到的脊椎动物共92科、192属、278种,其中鱼类12科26属28种,两栖动物8科15属28种,爬行动物9科33属46种,鸟类44科91属142种,哺乳动物19科27属34种。
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至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在保护区三十六渡河的山脊等处,历史上曾是当地苗民最著名的“打鸟坳”,每年9月初至10月,由晴转阴特别是有绵绵细雨的晚上,当地村民爬至山脊,在山脊上燃起篝火,南迁的鸟类就会向篝火飞扑下来,村民挥舞竹枝扑打,数量惊人。现在这一传统陋习被有效制止了。另外,由于该保护区保存了大面积的中山阔叶林,湖南省的“省鸟”红嘴相思鸟在该保护区分布广,数量大,繁殖个体随处可见,形成了红嘴相思鸟的种群密集中心。因此,湖南金童山自然保护区是南亚-澳大利亚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和红嘴相思鸟的重要繁殖地,可谓鸟类的“天堂”,在东南亚鸟类分布和进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邵阳文昌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昌阁在岩寨乡岩寨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供有“文昌帝君”。
阁为砖木结构,分三层十六柱构成,每层四角均为四柱,各有交叉挑枋负重檐角和阁顶。底基长宽均为八米,各层依次缩小,成方形宝塔状。层层翘角飞檐,脊背彩绘粉饰。阁顶四面倒水,中有球状尖顶。下层周围砖墙,南有大门,门上挂有文昌0匾。上两层为木柱板壁,绘花草虫鱼,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浓郁的侗族建筑风格。
银杉公园
银杉公园位于县境东北沙角洞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1620.8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7795立方米,基本为原始次森林,郁闭度达0.95以上,生长着银杉、南方红豆杉、毛红椿、长苞铁杉、银杏等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生长着包括果子狸、岩羊、穿山甲、大鲵、猴面鹰等11种珍贵动物的200余种野生动物。
在山峰顶部,58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古银杉与众多的长苞铁杉混生,虬劲挺拔,枝叶婆娑,是全国乃至世界所罕见,南面银练急泻,飞花溅玉,气势恢宏;北侧峭壁垂亘,峥嵘突兀,壮阔雄险,在气候学、地质学研究上具有极高价值。
城步南山牧场
城步南山牧场位于城步县城西南80千米处,从县城乘车可直达山顶。景区位于雪峰山脉南段,绵延80余里, 人称八十里大南山。她得天独厚,平均海拔1760米,象一块碧绿的翡翠,嵌镶在湘桂边陲的崇山峻岭之上。上有48坪,48溪,坪坪芳草茵茵,溪溪清流涓涓。
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柳舞清风、青山含黛、水光涟漪、山色空濛、犹在白云深处。
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包括常水位下白云湖水面及周边部分林地,以及白云湖大坝流经至县城区的巫水河段和"十万古田"。公园主体由北向南呈树形结构伸展。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40"~110°23′15",北纬26°14′43"~26°21′30",规划总面积1198.6公顷。公园内湿地主要有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以及拥有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等完整演替系列的"十万古田沼泽地",湿地面积为856.6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1.47%。共同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协同的湿地复合生态 *** ,在我国中部中 *** 带丘陵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白云湖水质清纯,岛屿点缀,岸线优美,素有"苗岭千岛湖"之称。
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状况,为我国南北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地点和栖息环境,孕育了白云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02种;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102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共计17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21种;列入 *** 候鸟保护协定的有6种。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湿地公园的生物在区域内具有重要的珍稀保护价值,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赋予了白云湖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承着魅力苗乡千年的历史文明。公园及周边有明代瑶民耕作与聚落遗址--"十万古田";有苗家挤油尖、城步傩戏、芦笙舞、吊龙舞、炭花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美的湿地生态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成就了白云湖最美的苗疆风光。
湿地公园建设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公园区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回龙桥在县西南岩寨乡长坪村,
距县城63公里。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为侗族风雨桥。桥基为卵石砌成,长34米,宽3.5米。桥亭14排,中部为两层楼阁,高7.5米,重檐翘角,四面倒水,圆球尖顶。桥边有供歇息的靠背栏杆和双行木柱栅,庄严雅致,气势雄浑。两岸翠柏挺立,古木参天,存有“李天保神树”——湖南杉树王。
岩寨花鼓楼
是城步至今保留的唯一侗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楼虽不高大,但玲珑精巧。楼基为1丈4尺见方,楼下层空高7尺,楼上层空高1丈2尺,六个粗实的杉木柱子分两排构成四方形楼身;基础为砖石结构,楼身为木质结构;楼板为耐腐耐磨的果栗木板所搭,楼顶为坚硬厚实的青瓦所盖,楼脊两端砌了对称的角翘。鼓楼中的四面,置有高1尺4寸、宽8寸的固定板凳。板凳后面是匀称结实的鼓形栏杆;板凳和鼓形栏杆构成了舒适的木靠椅,供人闲坐。鼓形栏杆下部的外面,每向都嵌了一块满幅的“万”字格,格子有方有圆,摆布均匀。鼓楼正中的主匾下面,精细雕刻了“双龙抢宝”图。龙尾下面是一对腾空欲跃的大鳌鱼。龙尾、鳌鱼与匾柱相接,成为匾的柱子吻合处的主体角花。整个造形使鼓楼显得堂皇壮观。
除了精湛的建筑工艺,楼匾和楼联更增添了鼓楼的情趣。岩寨鼓楼共有三块楼匾、一块楼牌:门匾上写着“高阁凌云”,主匾上写的是“规模雅俊,气象峥嵘”,后匾写了“星辰可摘”,楼牌上则落了建楼首士、工匠和捐款民众的姓名等,每对柱子都浮刻了行草对联,这些对联意境深远,富有情趣。其中门联题的是:“地胜人争至,楼高月早临”,横批是“闲来聚会”四个字。
城步文庙
位于湘西南边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现存的城步文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为湖北郧阳总兵花如提督龚继昌回原籍时倡修,其将文庙从城北迁移、扩建于宋代的普和寺原址上。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成。光绪十七年(1891)迁“棂星门”于大成门前。1935年又将原文庙的魁星阁迁至庙后,最后形成现在的规模。
城步文庙为砖木结构建筑,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828平方米。现存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东西厢房。崇圣祠及魁星阁于1974年倒塌。
文庙仿山东大成殿和故宫太和殿建造。庙后魁星阁仿苏州寒山寺建制,面积200平方米,呈六角形,砖木结构。阁前为后殿,建筑面积319平方米,内供孔子神位。正厅为大成殿,建筑面积367平方米,殿内刻匾雕龙,正中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为东西配殿,供历代忠烈文人。厅前筑天子台,左右筑东西二庑,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前厅名大成门,建筑面积405平方米。中堂为祭礼聚会处,左右为钟、鼓楼。大成门前,左为名宦祠、忠义祠,右为乡贤祠、节孝祠,面积共约100平方米。入庙两耳门,上 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门前有“一”字形三孔青石牌坊,名棂星门,高7米。门前4米筑月池,池上建无阶石拱天桥。
城步文庙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结构与湖南其他地方的文庙大同小异,其具有自身特点的地方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而全,即建筑规模小,但是整个平面布局和建筑结构与其他地方的文庙一样;二是依山势而建,显得很有气势;三是柱础、石雕、木雕等工艺体现出汉文化与苗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合肥靠市区比较近一点的肥西肥东长丰?
答:谢邀,我是合肥的土著,对合肥周边相对比较了解。下面我来聊聊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言:合肥靠市区比较近一点的肥西。肥东,长丰,现在不限购,未来哪里比较有前景一点。下面我将图文并茂的介绍一下。合肥的老三县分别是:肥西,长丰,肥东。近些年随着合肥的飞速发展,三县也紧跟合肥的步伐,一起齐头并进。由于楼主说的是三县离市区比较近的区域,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① 肥西县
全国百强县的常客,目前在三县来说经济发展的 *** ,房价均价也更高,甚至比瑶海区,新站区价格都高,主要是离滨湖高新等区域都不远,但是肥西的教育在三县是最差的,如果是前期结婚工作方便可以在这边买的,后期有小孩子了再考虑置换。但是你得接受这边相对较高的价格。还有一种可能等肥西划区,不过这个还太不确定,毕竟政策这些我们看不出。
②长丰县
长丰县是纵向的,离市区较近的双墩双凤,岗集等区域近年发展的比较好。双墩这边被冠以北城新区,房价比肥西低不少,比肥东稍微高一点,这里教育还赶不上肥东。有万达广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省立医院北区等配套。阜阳北路,与蒙城北路为主干道。目前地铁八号线已经开通了。交通也会相对方便。
③肥东县
肥东县在过去还是挺厉害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就不在这里说了,以至于后期被肥西超越了。肥东的教育还是蛮好的,房价均价在三县是更低的。如果预算不多,又想又不错的教育,那么肥东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其实在哪里买房需要看你自己的工作的地点,还有结合自身的预算,三县目前来说都非常有潜力。大家都是合肥的小弟。都不会太差的,因为大哥牛逼啊。所以需要结合你自身的情况,每个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优势劣势。预祝你买到新颖的房子。
大神帮忙看看这个户型的电梯位置怎么样?
四室两厅双卫,没有朝向,如果是南北朝向,这个户型还不错。
△原户型
客厅开间4.5米,客厅外阳台面积比较大,落地推拉门使客厅的采光也挺好,餐厅与客厅在家南北一条线上,而且餐厅外也有阳台,餐厅虽朝北,但也有落地窗,所以客餐厅的通风和采光都挺好的。
厨房外有1.7米*3.5米的设备平台,如果可以利用,可以使厨房更为宽敞明亮。
四间我是空间足够,最小的卧室开间也有2.8米。主卧室有 *** 衣帽间,使主卧室更显品质。
次户型阳台 比较多,不管是休闲还是扩充室内空间,都适宜。
在来说说电梯位置,这个户型的电梯位置在整个户型东面,背靠户型的餐厅区,这个位置对于户型来说挺好的。餐厅属于家庭公用区域,即便是电梯井有一些噪音,也不会影响室内居住人员的休息。
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原创不易,若觉有用,请点赞或分享支持!
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秦始皇一生三大土木工程?
还真没听过这个所谓三大土木工程。不过秦始皇的确有一系列的史诗级工程,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也是影响深远的工程,如果要选三个。我觉得是万里长城、灵渠和大秦直道吧。
万里长城这个太著名了,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长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冷兵器时代打仗玩的就是地形天险。秦朝之前,周朝就已经有这种意识,为了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都依靠天险,没天险就开始造长城这种防御工事御敌。
秦统一六国后在其他北方国家原长城基础上也开始大兴修建长城御敌。
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击退北匈奴之后,从甘肃临洮开始,一直到辽东,联合过去六国所修筑的城墙,修筑成了万余里的城墙,抵抗匈奴南进,被如今人称之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史记》记载:“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这个工事共计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征召民工将近百万,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这种劳民伤财的举措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灵渠又叫秦凿渠或者兴安运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大将屠睢率领50万秦军进攻百越(广东广西地区)之地。
遭到当时 *** 的顽强抵抗,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秦军损失惨重,连主帅屠雎都战死。
誓要拿下百越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再次派遣赵佗带领秦军南下。
为解决交通不便,粮草补给的问题,赵佗决定修运河,灵渠开通后彻底占领了百越。
而灵渠的开通,为中原地区针对南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后世也一直在扩增灵渠。可以说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及经济枢纽。
比较有意思的这个赵佗,他后来在百越这边地区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越政权,这个人也非常厉害贤能有作为,史称南越武帝。而且赵佗非常长寿,活了一百零三岁,
秦直道也叫大秦直道。是一条中原地区贯穿中原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自秦都咸阳开始一直到现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全长七百多公里在当时看绝对是 *** 的工程。
《史记》、《汉书》等史籍都对秦直道有所记载,其规模在当时可称为世界公路工程奇迹。
这条南北贯穿,把京卫和边防连接起来。边事告急时,中央军可以直接从秦都直达塞外边陲。而中央有威胁时,边陲部队也能及时救援。
是当时最重要的主干道枢纽,它对于促进边防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到清朝前都是中原地区的一条主要道路,清朝开始逐渐被废弃。
如今的秦直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基本留存。比较好玩的是可能是由于地质或者当年修筑时使用的土质(据说是熟土)所以秦直道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陕西的百姓都会说秦直道上不长草。
至于阿房宫,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应该是没建成,我们熟悉阿房宫一般都是根据唐朝诗人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的描写,毕竟唐朝跟秦始皇都离了多久,不能当真。
2002年10月,考古队开始挖掘阿房宫遗址,得出阿房宫其实未建成的结论。
当年考古专家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
而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被项羽烧掉应该有大量土木灰,杜牧诗里也曾描写说大火烧了三月不灭。比照考古发现,项羽应该没烧阿房宫,烧的是咸阳宫殿。阿房宫应该还没建成就凉了。
所以阿房宫如果建成应该是非常了不得的工程,不过目前来看应该是流产了,当然也许过些年还会有更新的考古发现来推翻之前的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