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大器晚成是几岁-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admin2023-01-21 11:57:2729

算命大器晚成是几岁,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苦熬了多年,走过了春夏,迎送了秋冬,最终好不容易坐上了王位,没想到3天就病死了!秦孝文王,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

01 刚登上王位,为何3天就病死?

秦孝文王,他的家族是个顶个的牛人。他曾祖父是带领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父亲是称霸天下的秦昭襄王;孙子则是开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河的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然而,为啥秦孝文王却是史上最悲催的帝王?一直以来,坊间对秦孝文王为何病死的猜测诸多。今天,读书君来谈谈,几种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

1.和他的老爹爹有关

秦孝文王,生于公元前303年,为秦昭襄王的儿子。而众所周知,秦昭襄王嬴稷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他从公元前306年继位当上国君(年仅19岁)开始,一直到了75岁撒手人寰才腾出王位,在位时长长达56年。

(秦昭襄王嬴稷)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驾崩之后,次子嬴柱苦等了多年,终于登上了王位宝座。

这里有个疑问,有人可能会问,为何是次子继位?按中国古代的嫡子继承制度来说,也本应是嬴柱的哥哥赢倬继位,而非是次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哥哥赢倬终究没有熬得过老父亲,没有像老父亲一样长寿。太子赢倬在他父亲59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当年秦昭襄王已经在位40年。

太子赢倬去世两年之后,嬴柱顶替哥哥,顺理成章变成了太子,而当时,嬴柱已经36岁。

本以为当上太子,很快就能继承王位了,毕竟他的爹爹秦昭襄王已经六十花甲,垂老迟暮。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昭襄王身体很是硬朗,又继续做了15年的秦国君主,最后直到公元251年,才撒手人间,终年75岁。

秦昭襄王驾崩之后,太子嬴柱需要为父守孝,孝期从下葬时算起,少则需要戴孝36天,多则近3年。而当时,嬴柱顺承继位时,已经年过半百,52岁了。

而古代国君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加之算上守孝等等时间,最终嬴柱在公元前 *** 年才正式即位,史称“秦孝文王”。

然而,好不容易刚登上王位,秦孝文王 *** 还未坐热,就驾崩归天了,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说到这里,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具有可信度的解释,那就是嬴柱年纪已大,随时有驾崩的可能,毕竟在当时的古代,活到五十多岁,已经算是长寿的了。而像他的老爹那样的,简直就是“成精”了。

(秦昭襄王剧照)

且据说嬴柱还是一个泡在药罐里长大的帝王。当年,他的爹爹带兵打仗时,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还鲜有嬴柱的影子。另外,史书上也几乎找不到他参加过哪些军事战役的记载。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嬴柱活到五十几岁,身体不好,随时驾崩是极有可能的。要说他的老爹爹再撑个一年半载,恐怕历史上就没有“秦孝文王”这人和称号了。

2.纵欲过度

根据史料记载,安国君(秦孝文王)妻妾成群,光儿子就有20多个,女儿还没统计算在内。

从小衣食无忧,长在帝皇家庭,安国君一来不用带兵打仗,二来不用打理朝政,不仅生活物质丰富,精神文化也极为丰富。

平时里,他除了可以看看书、打打游戏、逛逛街,听听戏,消磨打发时光。另外一项好玩的消遣活动,那当然是酒色。

宫中妃子成群,在当太子的十几年光影岁月中,谁知嬴柱喝了多少酒?又宠幸了多少女人?如此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恐怕也是早已掏空了这位体弱多病的太子。

而一朝当上国君,需要面临各种冗杂的政务,于是身体很快就被击垮了。

3.常年精神抑郁

作为家中的次之,嬴柱本和太子宝座无缘。多年不得志,不受重用,这对一个血气方刚的烈气青年来说,多少有些打击。

之后,悼太子在老父亲之前先死了,嬴柱虽然当上了太子。但是,却苦熬了十几年才熬到了继位,在这长达十多年的岁月里,据说嬴柱常年活在担心受怕中。

(剧照)

因为他的老父亲秦昭襄王晚年时猜疑心极重,连大将白起都被赐死。由此可见,嬴柱这得活得多么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也正因为如此,常年精神状态压抑,而抑郁出了病来。

4.被吕不韦谋害致死

还有人认为,是被吕不韦谋害致死。当年,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的时候,见到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回家后,他问了他的老爹:

“耕田可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百倍;

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无数倍。

(吕不韦剧照)

然后,吕不韦回道“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吕不韦为了让子楚(异人)能尽快即位,他几乎把所有的身家性命和财产都压在了上面,他不能等,也不能输。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在秦孝文王服丧完成并即位后,毒死秦孝文王,加速秦孝文王的“退位”,从逻辑上也是讲的通的。

小结

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秦孝文王是因为兴奋过度致死的。因为苦熬了14、15年,到了暮年才终于熬出头,这一朝登上王位,兴奋过度,不小心就猝死过去了。总言之,至今,秦孝文王的确切死因仍是一个谜。

根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编年纪》记载: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我们大体唯一知道的是,秦孝文王是因病亡去世。至于其他具体的细节,那就是后人的各种解说了。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始皇嬴政的爷爷。秦孝文王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对秦国变强起到什么重大推动作用,但却有一个秦国之最。因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太短,嬴柱正式继位三天后便驾崩了,还没来得及对秦国进行重大建设便撒手人寰,因此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秦孝文王是正式继位三天后去世,和继位三天后去世有着明显的区别。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襄王是在公元前251年的秋天驾崩,秦昭襄王去世后,作为太子的秦孝文王就算是继位秦王了,只不过没有正式继位。秦孝文王正式继位秦王是在公元前 *** 年,父亲秦昭襄王去世后,当时是有守孝的习俗礼仪,秦孝文王守孝一年,在服丧期满后,于公元前 *** 年十月己亥日正式继位,于第三天辛丑日去世,所以秦孝文王是在位一年,正式继位3天后去世。

秦孝文王正式继位3天后就去世主要原因在于秦孝文王继位时年龄已经算是年长了,秦孝文王继位时已经53岁,正式继位时54岁,而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是不超过40岁,秦孝文王终年54岁去世的年龄和现今人均寿命72岁左右的年龄自然无法相比,但以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秦孝文王54岁去世并不算短,属于正常生老病死的年龄。

秦孝文王53岁才继位秦王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其父亲秦昭襄王嬴稷。秦昭襄王嬴稷出生于公元前325年,19岁继位秦王,之后便对秦国开始了长达56年的统治,秦昭襄王在位56年,于公元前251年去世,终年75岁。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之一。而嬴柱在公元前265年被父亲立为太子,此时嬴柱已经39岁,当了14年的太子后才成为秦王。父亲秦昭襄王的长寿,导致秦孝文王继位时已经是年迈之龄了。

秦昭襄王对秦国长达56年之久的统治,为此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结果,秦昭襄王嬴稷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而儿子秦孝文王嬴柱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这么一看,为此可能有些读友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是秦昭襄王把儿子秦孝文王的时间给抢了去呢?因此导致儿子嬴柱在位时间太短,当然这只是幽默一下罢了,我们不要当真。

根据历史记载秦孝文王死因很大可能是生老病死。不过也有纵欲过度的可能,根据史料记载,秦孝文王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为此试想,儿子都有二十多个,几乎不可能一个女儿也没有,秦孝文王的妻妾不可能生的都是儿子,相信秦孝文王也是有女儿的,只不过因为历史久远,失去了史料记载。就拿秦孝文王众多的子嗣来说,以此可以看出秦孝文王的妻妾数目并不少,秦孝文王的死因可能也与其过度的纵欲有关。

不过秦孝文王本来是没啥可能继位秦王的,之所以能继承秦国王位还是嬴柱的运气不错。首先秦武王年仅23岁就英年早逝,并且膝下无子,让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襄王嬴稷有了争夺秦国王位的继位,嬴稷和秦武王都是秦惠文王赢驷的儿子,嬴稷是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在秦武王英年早逝后有继承秦国王位的机会,为此嬴稷顺利成为秦王,而秦孝文王嬴柱只是嬴稷的次子,嬴柱的哥哥是秦国太子。

嬴柱作为次子看来是没什么可能继位秦王了,不过该说不说嬴柱的运气是爆棚了,虽然嬴柱在位时间短,但嬴柱的运气着实不错,嬴柱的哥哥嬴悼太子没能熬到继位秦王就病逝了,为此嬴柱被父亲秦昭襄王立为太子,最终继承了秦王的王位,是为秦孝文王。接下来看和紫陌一起看秦孝文王艰难的继位历程,和秦孝文王的死因详细分析,首先我们对秦孝文王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从秦国始封君秦非子建立附属国算是,秦孝文王嬴柱是秦国第34位君主,从秦国第6位君主秦襄公嬴开时期被正式列为诸侯算起,秦孝文王是秦国第29位国君。秦孝文王赢姓,赵氏,名柱,又名式。可称为嬴柱,赵柱,别名有安国君(父亲秦昭襄王封)、赢式。嬴柱是秦昭襄王次子,母亲是唐八子,秦孝文王继位后,追尊生母为唐太后,嬴柱的王后是华阳夫人。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是嬴柱的祖母,秦孝文王是秦庄襄王嬴异人的父亲,是秦始皇的爷爷。

《史记》:“惠王卒,子武王立。......武王四年,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四年)出现一个契机,秦国第27位国君秦武王意外去世,为秦孝文王的父亲秦昭襄王继位秦王有了机会。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在其继位四年后的一天,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将导致膝盖折断,最终在当天晚上气绝身亡,时年23岁。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秦武王英年早逝,因秦武王没有子嗣,武王的异母弟嬴稷从燕国回到秦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史记》:“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

秦昭襄王的次子嬴柱为此也有了继承秦王的权利,秦昭襄王未举行冠礼前便和夫人叶阳后生下一子,就是嬴悼太子。后秦昭襄王和妾室唐八子也生有一子,公元前303年嬴柱(秦孝文王)出生了。之后嬴悼太子被父亲秦昭襄王派到魏国做人质,但在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嬴悼太子在魏国病故,此时秦昭襄王虽做了秦王四十年,但朝政仍由母亲宣太后主掌,直到一年后,范雎当上秦国丞相,嬴稷才开始收回军政大权。于次年嬴柱被父亲立为太子。

嬴柱是在父亲秦昭襄王20岁(公元前304年)举行冠礼后的一年出生,秦昭襄王在位42后,由于秦昭襄王嬴稷也到了花甲之年,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秦国需要另立一位储君,就这样,39岁的安国君嬴柱才被立为太子。想必嬴柱都没想过到自己能称为秦国的继承人,但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你的是什么。嬴柱本是一位与王位无缘的次子,最终成为了大秦正统继承人。

安国君嬴柱还没有成为秦王时,而嬴柱的嫡子之位早就有人惦记上了,安国君的儿子有二十多个,但正式华阳夫人一直没能为安国君生育子嗣,所以安国君并无有嫡子,只有长子。正常来说在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的长子就很可能称为太子,然而安国君的长子做梦也没想到,被弟弟嬴异人给钻了空子,嬴异人在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华阳夫人义子。

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功返回秦国,成为安国君嗣子,安国君嬴柱还未继位秦王,其继承人都在吕不韦的谋划下确立了,可见安国君成为国君之路真是漫长。嬴柱直到做了14年太子后,已到了半百之年才终于继承了秦王的王位。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秋,秦昭襄王逝世,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随后立自己的正妻华阳夫人为王后,赢异人也自然的登上了太子之位。

《史记》:“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秦孝文王在39岁被册立为太子,熬了14年,终于成为了秦王。嬴柱虽然登上了王位,按照秦国的礼仪是需要进行服丧守孝,在守孝期间,秦孝文王并没有放下处理朝政,在仅有的一年时间中,秦孝文王为秦国做了5大贡献,一:大赦罪人;二:表彰父亲秦昭襄王时期的有功之臣;三:优待宗室亲属;四:毁掉供王室游赏玩乐的专属园林;五:确立继承人。

秦孝文王做完这五件时候,服丧期也满,于公元前 *** 年十月乙亥日正式继位秦王,熬了大半辈子的秦孝文王在三天之后便驾崩了。嬴柱50多岁还在当太子,好不容易正式的坐上了王位,仅仅三天后便撒手人寰了。其死因在史料中并未记载,但秦孝文王继位秦王之时已经53岁,接近花甲之年,对比当时人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情况,秦孝文王算是长寿了。

算命大器晚成是几岁-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秦孝文王终年54岁的年龄,对比秦国历代国君也并不短,儿子秦昭襄王年仅35岁,孙子秦始皇50岁,伯父秦武王23岁,爷爷秦惠文王46岁,秦孝公43岁,秦国历代国君超过50岁的并不多,毕竟不是每位君主都能向秦昭襄王那么长寿。而秦孝文王在39岁已经成为太子,虽然不是秦王,但也开始配合父亲秦昭襄王处理朝政,算下来也是处理秦国朝政15年,连续15年的时间处理朝政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秦孝文王长期处理政务,难免会积劳成疾为此而患病,加上其儿子二十多个推算出秦孝文王的妻妾数量众多,过度沉浸情爱之中也会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秦孝文王正式继位时已经54岁,已经年长,身体自然无法和盛年相比,加上处理政务的劳累过度以及其它因素产生疾病也很正常,最终秦孝文王在正式继位三天后便病故了。

大家对秦孝文王熬了大半辈子才坐上秦王有什么看法?认为秦孝文王的死因是什么?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算命大器晚成是几岁-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封神榜中姜子牙为什么最终未能封神?

姜子牙是被封了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虽然在封神榜上名落孙山,但是作为“保送生”的姜子牙,最后还是跨进了神的门槛,尽管只是个看大门的,可管着进出的神仙责任重大,比封神榜上任何一位神都家喻户晓。

常言道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兴周伐纣上合天数,周室当兴成汤该灭。是朝代更迭,也是仙道渡劫。因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称臣,定下三百六十五神位,由阐教大校长元始天尊封神。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关门弟子,即是如此也肯定会收到偏爱。

姜子牙七十二岁那年,元始天尊对姜子牙说,你天生命薄,估计成不了神仙,不过能享受人间福禄福。你下山代我封神去吧,好好的辅助明君将来,也可成就一番事业。这里不是你的久居之地收拾后下山去吧。

不会吧?关门弟子按理说可以特殊照顾,就这么打发了?子牙听后忙跪在地上哀求的说,我是诚心出家,熬了四十年才有的今天,我不贪恋什么富贵,您还是发达慈悲,将我留在山上修行吧。

元始也不理会,一句天命如此,拒绝了姜子牙的请求。难道元始天尊真的如此绝情吗?四十年的朝夕相处,不讲一点师徒情分吗?

就在子牙收拾好,准备离开时,师兄南极仙翁悄悄的对其说,这封神可是个美差机会难得啊,你放心去吧,功成后还会让你回来的。而元始也说了,今 *** 去还有上山之日。姜子牙这下吃了定心丸,装作悻悻的样子下山去了。

由于老师的提前告知,下山后,首先不用担心站错队伍。很快就能找到明君,危难之中也自有高人来相助。可见这个关门弟子,元始的确还是偏爱有加。但对子牙的照顾,不仅仅是帮助子牙建功立业享受富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答应子牙功成名就后,还会让你上山。

我们看子牙封神完后,被敕封为,风水将军的申公豹嘲笑姜子牙,自己虽不能成正果,也无法享受人间富贵,但毕竟是个神仙啊。你呢百年以后可没有神仙可以封了。

子牙沉思片刻,手捧打神鞭,面向玉虚宫方向拜见老师元始,封神大事已完,物归原主请老师收回打神鞭。元始从远方传来声音,说道人间天上任重道远,打神鞭还是留给你吧,有你姜太公在此,诸神不敢造次方可相安无事。

子牙顿时领会,谢过了元始,并说自己将永守山门。

由此可以看出,四十年修行的子牙,并非享受人间富贵那么简单。再者天数有变,一朝封神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万事大吉。这也是,元始口中的任重道远。打神鞭既然仍留在子牙手中,那么定有用意,元始说有你太公在此才能相安无事,那么子牙不似神仙,却远在诸神之上。所以开头我说子牙是看大门的,其实看的是神门。

故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为何四次都失败了呢?

姜子牙是万神总领,为何四次做生意四次都失败了呢?

小刘侃封神

姜子牙在昆仑山修道四十年,想着有一天能修道成仙。

但是突然有一天,元始天尊让白鹤童子在桃园里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了一番话,便是说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

之后元始天尊又派姜子牙到人间去辅佐明君并代他封神。

姜子牙很不情愿很不开心,但他还是无奈的下山了。

姜子牙已经七十二岁,人间也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只在朝歌有个好兄弟宋异人。

来到朝歌,姜子牙见到了宋异人。

宋异人对姜子牙很好,不止管他吃住,还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而姜子牙的成亲对象,便是六十八岁的黄花大闺女马氏。马氏也是姜子牙封神时的扫帚星。

结婚之后,马氏不愿意依靠宋异人生活,便让姜子牙去做生意。

姜子牙虽然不愿意,但经不住马氏罗嗦,便答应去做生意。

但是姜子牙做了四次生意,每一次都失败了。

*** 次卖笊篱,卖了一天都没卖出去一个。

第二次卖面,被马把面担给踢翻了,失败。

第三次开酒楼,因为倾盆大雨,黄飞虎没有练兵,天气炎热,导致姜子牙准备的酒肉都臭了,这一次又失败了。

第四次贩牲畜,因为纣王求雨,不让杀生,姜子牙又失败了。

姜子牙能掐会算,甚至元始天尊都把封神重任交给了他,为何他四次做生意都失败了呢?

小刘分析,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姜子牙擅长算命,但他却去做了许多自己不了解的生意。跨领域想要做出成绩,那是很困难的。看后来姜子牙开了算命的命馆,生意立马就火爆了起来!

二,姜子牙没有恒心,不管做什么生意都做了一次,第二次便不再干!

三,姜子牙的老婆马氏,是鼎鼎大名的扫把星。

马氏被封为扫把星,证明她是自带倒霉光环的人。

姜子牙身为马氏的丈夫,也在她倒霉光环的笼罩之下,必然会倒霉,所以做生意根本不能成功。

四,元始天尊不让姜子牙成功!

元始天尊需要的是姜子牙封侯拜相,然后完成封神的任务,而不是让他去做生意,他也不能安稳的渡过一生。

五,姜子牙是万神统领,鬼也不上门,没人敢靠近他。

姜子牙接手宋异人的酒楼,当时生意可是很红火,宋异人也是想让姜子牙赚钱,结果到了姜子牙手中,就一碗饭都没卖出去!

原文描述了姜子牙失败的原因,一则子牙乃万神总领,二则年庚不利,从早晨到已牌时候,鬼也不上门!

姜子牙身为万神统领,自带气场,冥冥之中,鬼神都不敢靠近他,何况是人!

六,姜子牙根本不擅长做生意!

姜子牙三十二岁到昆仑山,七十二岁下山,这四十年间他跟社会已经脱节,更不知道人间需要什么,他又没提前跟着宋异人学做生意,不失败才怪了。

因此,姜子牙做生意失败,也就是这么理所当然了。

算命大器晚成是几岁-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三果花开成两果?

一看就是庙里面求的签,或是算卦的签,我觉得是大器晚成的意思啊,你瞧 *** 句的意思是说三个都花开了但有一个还总也不结果,结果可能是事业有成吧,是收获的意思.第二句说的是有一果悬悬,是不是说还有一果终于结成可是好像不是那么踏实,是指事业般吧,后来是说振动家声大,是不是时来运转了,事业不怎么样的反而得到了好时机,终于成就了大事业,成为有用的人.最后一句是指这要感谢上天的相助.不想在此宣扬个人追求,要解释私信。

怎样理解凡事不能太较真这句话?

【凡事不能太较真】应怎样理解?

“凡事不能太较真”和“人至查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有一样的道理。

古代老师收徒弟都是很严格的,教出来的徒弟才有出息。但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总有一些小毛病,如果这点都不能容忍,就找不到徒弟。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就是说你不能因为屋顶落下一只乌鸦,就不喜这屋子。爱屋一定要及乌。如果你较真就麻烦了。只能忍痛放弃这房子。

再看“水至清则无鱼”,鱼多藏水底,或深水区,或浑水区。这就是鱼要隐身的结果。正如人活要面子一样,你一点不给他留面子,他会和你干仗的。

凡事不要太较真是为人处世道,类似于“中庸之道”,不偏不依。这是灵活性的人际关系之法。

感谢邀请,应当知道,在科学研究上,“凡事较真”是正确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不认真。

分清情况,灵活理解,才不会“凡事太较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