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算命准的地方-马鞍山订婚的礼节
马鞍山算命准的地方,马鞍山订婚的礼节?
一般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双方依家境相似,门当户对为佳u旧时经双方父母认可后,便用庚帖互换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订婚。
正式订婚得“过红书”,又叫“过书子”。男方请媒议聘,女方提出聘礼品种数额后,男方按商定标准,准备聘礼。聘礼多少、质量好坏,由双方家境而定,没有确切规定。
民间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曾经上过电视的 香河老人周凤臣不腐之谜事件分析,举世罕见的“不朽之身”
据了解,在我国河北省香河县一老太太,逝世后多年遗体依然不腐,转眼22年过去了,老人的身体在自然环境中,没有进行任何防腐处理,历经严寒酷暑的考验,演化成为举世罕见的“不朽之身”,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生命奇迹,那么老太太是怎么做去世后尸体不腐的?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其它因素造成的呢?有人说是老太太生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也有人说是老太太可能已经得到成仙,各种说法层出不穷,那么香河老太太尸体不腐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探秘志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香河老人不腐之谜。
香河老人尸体不腐事件介绍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香河老人不腐事件到底是什么事,那么探秘志就先跟大家说说这个事件的详情吧。
香河老人指的是河北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一位耄耋老人周凤臣,也就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
1992年11月24日,在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发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老人周凤臣(俗称香河老人)去世后(停止了心跳与呼吸),停止呼吸后,周凤臣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像常人一样很快冰凉僵硬,而是像平时睡觉一样,神态安详,老人的家人说他们一直认为老人当时就是睡着了。
正常情况下,人死之后体温会在两小时左右下降,尸体会出现尸僵和腐败绿斑等现象,法医学常常根据这些现象来断定死者的死亡时间,人死了以后,24小时以内的话都属于早期的尸体现象,早期的尸体现象主要是开始尸体温度下降,尸冷,以后就出现尸僵,温度的下降是随着气候环境和人的死亡原因不同,尸体的温度下降的话,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因为老人体温降得慢,杨学强(老人的孙子)和家人以为老人睡着了,没有惊动老人,可是到了第二天,杨学强就发现老人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杨学强说,她说了一句话,17号那天,那天下午她就跟我说,她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当时我听这话,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跟我弟弟还商量,我说奶奶一个普通老太太,怎么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还让全国都知道,当时都不理解什么意思,这是奶奶对她这个事的非常正式的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当时都不明白。25号开始,发现 *** 指尖在变红,血液没有凝固。接下来的几天里, *** 身体一直在逐渐变化,第七天,家人又发现了老人身体一些新的奇怪变化。等于到了12月1号,奶奶停止呼吸7天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位置,就是很多血水了已经,当时拿起胳膊以后,她胳膊还能动,这个水能从这流到这个地方,然后再放回去以后水还能流到这个地方。
奇怪的现象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杨学强和他的父亲及弟弟一家人,都没有想到应该尽快为老人处理后事,他们固执地认为,老人就是睡着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香河老人身体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之外,她似乎还能够预知身后事。
据当年的知情人士透露,周凤臣老人的一位亲属就是我原先单位的同事,我父亲跟那位同事去看过老人的尸首,但是没让进屋,从窗户外面看了一眼。当时老人已逝去三年,听他儿子说,“父亲临终时留下了话,让家人把自己的衣服 *** ,用竹席卷上放在炕上,说是自己成仙了,死后肉身不会腐、不许入殓,说了些神神鬼鬼的事情……”
觉得老人死后 *** 衣、竹席卷着不合孝道,加之临终时满屋香气,儿女们不敢违,就给这麽搁着了……老单位有五六个人过去看过,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再有就是,老人在医院医疗期间,曾对她小女儿脱口而出说:“你大哥他们一会儿就来。”此话说了五分钟之后,老人的长子杨守德真的从北京赶回来了。而当家人为安慰老人,说她的小孙子一会儿就回来时,老人摇摇头说:“他明天才能回来呢”果然第二天上午,她小孙子从徐州匆匆赶来。老人临终前五天的深夜。从香河回北京的路上,老人蒙着被子在车里躺着,可是车走到那儿她都知道说的完全对。
所有这些发生的事,都表明了老人的预言是十分正确的。特别是她说的“……我是个肉身了”“我的事大着呢,不仅让香河且知道,还要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后来的实践就真是证明了,让全中国知道、让全世界知道。
老人的预言何以准确呢?笔者认为这与她平时潜心修炼不无关系。气功界有功夫的人对预测都有一定的能力。尽管老人未有进行正规的, *** 的修炼,但是因为她平日就多行善事。为人治病,几十年来她既给人看病,又修炼了自己的功力,最终能够出现预测功能这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除此之外,老人儿孙所述其逝世前的行为,便有了许多不正常处,确切地说,似乎已经显露出了其逝后异常现象的某些征兆,家人的文字记录详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
1992年春节过后,在北京长子杨守德家居住了16年之久的周凤臣老人多次要求返回香河,儿孙百般劝阻。直到8月,实在拗不过老人,才将其接回老家安居。
从进入11月份,老人似乎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以后身体不腐做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从禁食、呕吐、 *** 、咳痰到净口、净身,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历时20余天。
11月6日,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咳嗽不止并拒绝进食,经香河县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肺炎,住院进行了 *** 。期间,老人多次出现异常呕吐,有时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呕吐物,里面有红色蝌蚪状的东西和黑色小米粒硬物。
11月10日,老人强烈要求回家,儿女怕她回家有个三长两短,坚决不同意出院。老人说:“你们再不让我回家,我就让你们后悔。”儿女仍不同意。老人当时脉搏和心跳都停止下来,呈现严重休克状态。儿女们吓慌了,哭叫着答应老人回家。老人立即回应一声,呼吸、心跳、神智又恢复正常,情况令人惊异。中午,老人被接回家中。老人回家以后,身体极度虚弱,子女们开始为她准备后事,当晚抬上灵床,但老人神智始终清醒,不愿意躺在灵床上。家人又将老人抬回炕上。第二天老人身体情况有所缓解,家人又开始对老人进行输液 *** 。
到11月15日,老人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并要求进食,然而饮食习惯却发生了大的改变:由先前的怕凉改为怕热,无奈家人只好给其吃凉饭、喝凉水。在9天未进食未排便的情况下,这一天上午,老人出现异常排便,呈喷涌状,量大粘稠,颜色紫黑。此后直到老人停止呼吸,每天都大量排便。
16日凌晨,老人又开始大量咳痰,达3个小时。痰中含有五颜六色形状奇怪的块状物。这天晚上,老人又要求用凉水漱口,整整一天一夜没有间断。
18日晚,老人提出要吃“消炎痛”,让家里人打开自己常年随身的几个布包袱翻找。儿女们挨个把包袱抖个底朝天,忙活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这时,老人把家人叫到一起,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让你们找药是假,我是让你们翻翻看,我这包袱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你们要懂得,钱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面对包袱中一堆针头线脑碎布片等日用杂物,面对老人那双深邃而澄澈的双眼,家人恍然大悟,失声痛哭。
19日早晨,老人让家人用凉水给她擦身,并用清凉油抹全身主要穴位。
20日夜里零点,在家人安排下,老人离开香河回北京长子杨守德家,从此不再进食。家人为其准备了氧气袋。
24日(农历十一月初一)夜22时45分,老人在神智非常清醒的状态下自己拔掉氧气管后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它了。”随后安祥地合上双眼,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接下来便发生了用现今的自然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的一系列奇异现象。
老人停止呼吸后24小时内,体温一直没有下降,身体未出现任何僵硬现象。24小时后体温降至室温(约22度),但肢体仍柔软如常。
11月29日夜,指间颜色开始变红,手背和胳膊表皮内开始出现红色液体。
12月1日,身体开始出现充气现象,一天后,全身呈气囊状。
12月2日晚,身体表皮部分破损,有大量无异味的红色液体排出体外,此后随着液体不断排出,身体充气逐渐减少,及至12月25日,液体基本排完,身体恢复原状。
12月30日晚,家人为老人换下了浸透液体的衣裤。
1993年元旦后,老人身体开始排出油性分泌物,6个月后分泌量开始逐渐减少。
直到1995年夏天的时候,身体更演化成“金刚琉璃体”,到现在2016年,已经十多年过去了,老人遗体在常温下不仅不腐,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香河老人不腐事件。
你小时候南京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12条回答。
小时候的南京很有意思的,我们看图说话。
1986年,南京公交电车。
这是南京的一大特色,其实其他城市也有,比如上海。
电车的特点是不耗油,运营价格比较低廉,是我们从苏联学来的。
但是,萨沙小时候很讨厌这种电车,一来它的速度非常慢,今天公交车走30分钟的路程,它要开60分钟。为啥?速度快了,车辆的辫子会脱轨;二来它必须沿着空中的电线轨道行驶,稍微偏一点,辫子还是会掉,司机就必须下车去恢复,耽误很多时间。
80年代的南京市长 江大桥。
这是南京地标,不过南京本地人其实很少看到它。
因为当年交通不方便,普通的南京人很少去江北,也不会经过 长江大桥。
萨沙 *** 次近距离看到长江大桥,还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当时是去春游坐车路过。
1984年,玄武湖最有名的莫过于“鸭子船”。
当年南京各大湖里都是这种鸭子船,其实船头造型不一,但都是需要用脚踩动的小船。
踩着玩意其实很累,但当年很少有自带动力的船只,要么就是用浆划船,那个更需要技术。
1980年的南京街头。
当年奇缺的自行车,现在也可以比较容易的买到了。
大家注意老百姓穿衣服也是花花绿绿的,几个妹子穿的都是不错的。
可见人民生活有相当的改善,南京也迅速富裕繁荣起来。
80年代,赫赫有名的南 *** 庙。
大家注意,此时文昌桥上还可以停放自行车,墙壁上也没有两条龙,河里也空空荡荡。
为啥?
其实当时这里的秦淮河完全成为内河,同其他河流隔绝,成为一条臭水河,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在这里乘船。
80年代南京街头交警的岗亭。
大家注意,交警的制服还是白色的。
当年交警的值班位置是固定的,为了避免他们风吹日晒,就修建了这种岗亭,类似于今天的警务站。
有的岗亭甚至还放在马路中间,90年代就基本都拆除了
不要怀疑,这就是80年代南京的明城墙。
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城墙已经残破不堪,但大体还是保留明代的风貌。
萨沙小时候经常爬到城墙上去玩,现在想起来很危险。
80年代的南京街头小吃店。
大家注意,做锅贴用的还是煤炭。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小时候南京的种种小吃 *** ,也许是当时没什么吃的东西。
80年代鹤立鸡群的金陵饭店。
今天金陵饭店在南京已经平平无奇,有无数大楼高过它。
在80年代,金陵饭店绝对是南京 *** 高楼,也是地标建筑。
客人来住在金陵饭店,就说明身份很高贵;结婚能够在金陵饭店办事,绝对是南京有头有脸的家庭。
80年代,南京林业大学樱花大道。
大家注意樱花还是比较小的,同今天不能相比。
另外,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妹子好漂亮?
当年女孩真的是纯天然,一般连化妆品都不用。虽然衣着不怎么样,也掩盖不住天生丽质。
今天这妹子应该也有50多岁了,做奶奶了。
80年代的 *** 学。
门口停着的应该是上海牌轿车,在当年大学录取率很低很低,进入 *** 学更是全国精英。
大家注意大门上有很多红旗,70年代 *** 学也是又红又专的地方。
80年代南京街头的老外。
当时老外叫做外宾,还是很少见的一群人。
一般外国人在南京街头走,都会引起路人有趣的围观。
大家看到,这两个外国人倒有3个中国人陪同,中国女士可能是翻译,另外两个男人应该是搞外事的人员。
80年代的南京小朋友。
萨沙当年也就是这个样子,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有哪些带马字的成语?
千军万马。马到成功。人仰马翻。牛头马面。马首是瞻。汗马功劳。马不停蹄。马前卒。鞍马坠凳。马失前蹄。老马识途。塞翁失马。田忌 *** 。马前课。痛斩马谡。司马法。司马昭之心。司马光砸缸。木牛流马。李贺马诗。八马图。战马捷报。马放南山。鞍前马后。马大脚。马中赤兔。厉兵秣马。马鸣菩萨。马陵之战。马鞍山。快马加鞭。汗血宝马。马饮长江。骏马嘶鸣。方马埋轮。木马算命。司马苴穰变法。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司空马。司马蔺如完壁归赵。大司马。野马分鬓。高探马。三马同槽。夜战马超。此马非凡马。瘦老赤马。势如奔马。马踏飞燕。生肖属马。白马非马。人困马乏杀马赈饥。龙马精神。马后炮。指鹿为马。世界名人有大仲马。马克思。马克吐温等等。
山东济南的英雄山是什么样子的?
之一
外地人都知道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还有个千佛山。可济南本地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英雄山。老济南习惯叫她四里山,因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建于此被 *** 誉为英雄山而后称英雄山。山边南北向的济南道路交通大动脉也因她叫做英雄山路。
英雄山虽是陵园,却毫不阴森恐怖,反而一年四季人气极旺、从早到晚热闹非凡、山上山下一片欢腾。春天,草木泛青、柳絮纷飞、蜂拥而来;夏天,树荫浓密、松涛阵阵、游人如织;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风筝满天;冬天冷而不冻、静而不闷、肃而不杀,山坳间、避风处、阳光下便是人们温暖的脸。
没有谁比英雄山的晨练者起得更早。老头儿老太太老爷们小伙子四五点钟就到了,一句“我来了”的喊山声你呼我应、此伏彼起、绵延不绝,几里远的二七新村社区也听得到。跑步的、登山的、打球的、跳舞的、练拳的、耍剑的、踢毽子的……你能想到的健身方式这里一应俱全。他们因陋就简,借助山势、林木、台阶、道路,摆开了场子,摩拳擦掌、伸胳膊蹬腿、上跃下跳、你来我往,出一身热汗,长几分精神。英雄山是济南人的免费运动场,给了济南人一副好身板。
没有哪座山比英雄山更多闲人。白天爬山、打牌、搓麻将、下象棋、神侃胡聊,晚上散步、溜狗、唱歌,一玩一整天,或者干脆只作看客东游西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虚度光阴。神情呆板、动作舒缓的老人,面如土色、一脸茫然的闲汉甚至眼光游离、举止怪异的人们在英雄山与时俱进、随处可见。时间在这里停滞了,他们是英雄山的职业山人。英雄山承载了太多济南人的愤懑、无助、失意、无聊、懈怠、散漫、悲观和消极,她宣泄了济南人的苦,也成全了济南人的乐。步入深山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风吹雨打浑不怕,只留一笑在唇边。济南人在英雄山自娱自乐、怡然自得、自我排遣、自我更新。这里没有三六九等高低尊卑,这里只有男女老幼游客山人;这里没有端着架着演着,这里只有自在自为自然。她少了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植物园等济南知名景点走马观花般的矜持、高远、虚华、仰止,多了弥勒笑佛般的宽容、亲近、沉稳和厚道。英雄山是济南老百姓的精神乐园,给了济南人一份好心情。
没有哪里比英雄山更能显现济南的民俗民情。正门的牌坊现在的浮雕广场是祭奠先烈的唯一官方场所,每年清明节前后人头攒动,各大院校、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商家个体在这里追古抚今、忆苦思甜,进行着继往开来的革命传统教育。而西侧的赤霞广场、后山的胜利广场和英雄山文化市场则是济南百姓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赤霞广场的瓷器展、胜利广场的文宣活动、文化市场的书市、花鸟鱼市和古玩交易近年来已成既定模式并有了相当规模。一到周六、周日,这里游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叫卖声、吆喝声、歌声、笑声人声鼎沸、不绝于耳,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南来北往的小商贩、真的假的卖药的卖艺的算命的,三教九流五湖四海。而徜徉其间的人们有衣衫褴褛的贩夫走卒,有结伴而游的少年少女,有情意绵绵的夫妻情侣,有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 *** 琴高歌的有高山流水美声民族,也有乡间俚曲通俗流行,有的要观者听众鼓掌叫好哪怕引来一片笑倒,有的却藏在松林间纵性而为自抒胸臆倒常让行人驻足凝听观望。山人游客里有言语滑稽、粗俗直白的莽夫闲汉,也有真人不露相的坊间高人。那些高谈阔论的老者,捭阖纵横间依稀带出昔日的头角峥嵘,随便拉出一个聊聊八成比哪个领导还要讲政治、明事理、达人情。这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有风云激荡金戈铁马,这里有市井的嘈杂,这里有隐者的慎独,这里有群体的喧嚣欢闹,这里有行者看客的安详静谧,这里有指天唤地的壮怀激烈,这里有卿卿我我的蜜语甜言,这里是老中青少幼各得其所的身心家园,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水宝地,这里就是济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英雄山是济南人天然和自发的游乐场、风情园和博物馆,给了济南特有的文化注脚。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林草间捉萤火虫;上学了,跟着小伙伴到苹果园偷苹果;上高中,白天打羽毛球晚上爬山练胆;上大学,考试前复习功课背诵题目;工作了,休息日逛文化市场。英雄山陪我长大,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搬家了,离她远了,还是愿意常回山看看。看老头儿老太太在无名烈士墓间打太极,看赤霞广场宠物狗狗 *** 拼,看形形 *** 的人们和光怪陆离的世界。看得烦恼随风散,看得神清身体健,看得闲云野鹤俗情逸,看得荡胸层云心胸广。欲问闲来无事何处游,我说莫如去趟英雄山。
之二
观光,年轻时爱图新奇,但凡事物风景只求见人所未见;后来爱比较,有所见闻后往往琢磨人之优劣和我之长短;如今爱寻记忆,那些承载着往日悲欢故事的山水、引发不尽遐思的旧物,哪怕它破败、平常甚至无趣,也是心头好。今日重游一直在身边伴我成长久违了的英雄山。
我循着赤霞广场—济南战役纪念馆—纪念碑—胜利广场的方向,沿着山间柏油大道、石阶小路翻过山头,在下山的转山石路间,听到从后山广场远远传来小提琴独奏《梁祝化蝶》那悠婉绵厚的旋律,心中反复涌动着一个异常清晰的念头:我是如此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尽管尘世喧嚣、杂事纷扰、烦恼萦绕。一时间,景物熟悉到视之不见,心中却全是曾经的时光和莫名的感动,清凉的风模糊了双眼。
待得转出山林,看到一伙老太太正在踏着《化蝶》的曲点大扭广场舞,不禁一怔,……呃,好吧,大妈,我原谅你们了。
由英雄山想到济南。仁者乐山。爱登山者大都宅心仁厚、沉稳赤诚。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省会济南人自然更是如此。这儿的传统文化厚重实在得甚至有些坠得慌,好处是黄色文明的传家宝依然秉持管用,坏处是蓝色文明迟迟难以发育成熟。这儿,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扑楞折腾的地方,但它绝对是一个你扑楞败了折腾完了弄得灰溜溜,无地自容而倾情包容你的地方。这是偶有儿童当众便溺,旁边一定或有纸巾递来或有老人嘘寒问暖或是人们当然自然包容接受了的城市; 这是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年人主动让座,老年人或坦然坐之或诚恳谢之或因路程较近慨然让之比例很高的城市。对其,以往常怨天尤人作愤青吐槽,如今方慢慢体味到它的温情和踏实。现在能想到最想看的城市风景是时髦 *** 专注地说着地道的济南话,这大概是这个城市更具特色和最自信的名片吧。
最后,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英雄山是济南红色文化、新中国文化的集中地,这才是它根本和终极的魅力所在。革命、解放、阶级、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 ,这些红色和新中国的印记符号,不断在这里以物态更以语言、思想的形态呈现。最终显露其外集大成者是平等的心态和生态。多年来,人们熙熙攘攘忙着通过位子、票子、房子与他人分别开来;却又不断遵循着内心的指引或独行或结伴以普通一人的角色掺和拥挤到这里,回归真切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我想,这也是长眠在英雄山上的万千烈士所喜闻乐见乃至英灵护佑的吧。
(本文为“我也来也”原创内容,已授权同名头条号、、一点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和凤凰号(“我也来也2017”)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