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风水进财布局怎么布置-2021年鱼缸摆放的更佳位置

admin2023-01-18 23:36:4325

2023风水进财布局怎么布置,2021年鱼缸摆放的更佳位置?

在风水理论中,当运的一方为旺位“正神位”,失运的一方为零位“衰神位”,鱼缸则适合摆放在家居的衰位上,可以摆放在零神位。因为有“拨水入零堂”,零堂见水为吉的说法,所谓“零堂”是指失运的衰位,“拨水入零堂”就是指把水引入失运的方位,可以扭转乾坤,帮助拨顺家居风水,令家居气场顺畅,转衰为盛。

2004~2023年期间,正神位在东北方,衰位为在西南方,所以2021年可以把鱼缸摆放在家居西南方。而且西南方还是2021年的流年岁破方所在,摆放鱼缸有助于泄耗岁破的土性能量,化解煞气,帮助平衡气场。

2023风水进财布局怎么布置-2021年鱼缸摆放的最佳位置

十牛耕田双春年闰2月年景好不好?

2023年不一般,不仅闰二月、双春年,而且还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的年景,究竟这样的年景好不好?

为什么2023年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呢?关于“几龙治水”、“几牛耕田”的说法,只要了解我国的农历基本常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国的农历也叫干支历,也就是用天干和地支组成的历法,主要用来标记年、月、日。

我 *** 有10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就可以来记下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比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等,按照数字排列顺序,每一轮回需要60次,这也就是为什么甲子年是60年一轮回。

我国12个地支又配上了12个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每一年,或者每一个月,或者每一天对应的一只的生肖就被称之为生肖的年、月、日。比如甲子年这一年就是鼠年,这一年出生的人生肖都是属鼠。

对于“几龙治水、几牛耕田”的问题,就要看农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之间的日子的生肖是什么,初几就代表着几个生肖的意思。

2023风水进财布局怎么布置-2021年鱼缸摆放的最佳位置

2023年正月初一是庚辰日,辰的生肖为龙,所以2023年是“一龙治水”。在古代,把龙看作成为主宰雨水的神仙,尤其是东海龙王主管降雨。

2023年正月初十是己丑日,己的生肖为牛,所以2023年是十牛耕田。在我国农业技术不发达的年代,牛是主要的耕地劳动力,农民几乎家家户户喂牛就是用来耕地的。现在由于农业技术发达了,实现了机械化种田的模式,牛耕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23年为什么是双春年呢?为什么闰农历二月?关于双春年的问题,需要了解阴历和阳历年的定的理由来。

目前历法分为阴历和阳历。阴历指的是我国老祖宗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周这时间来制定的,也就是月亮所望的规律,制定的时间一般在29.5天。所以阴历年每月是29天或者30天,一年12个月,共计354天。

阳历是西方根据太阳运转的规律制定的,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5天,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平均时间为30.25天,所以阳历每个月为30天或者31天,而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阳历闰年是366天是每4年闰一次。

其实我国的阴历也是根据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规律来制定的。一般阴历和阳历之间每年相差11天,三年的时间就相差了33天,所以出现了19年里闰7年的规律。这样就平衡了阴历年和阳历年的时间差,新的一年闰年有13个月,共计384天。

俗话说“三闰两不闰,一年两头春”,意思是说三年有两年不闰,闰年这一年就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这里的春指的是立春节气,并非指的是春季。春季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年只有一个春节。

根据闰年的规律,2023年闰农历二月。也就是明年有两个农历的二月,可见明年春天比较短。因为农历二月还是非常寒冷的,到了农历三月二十二又立夏了,可以说明年是无春之年。

2023年立春节气为正月十四,2024年立春节气为腊月二十五。这样阴历的2023年有两个立春节气,被称之为双春年,2024年就是无春年了。双春年只有农历闰月年有,闰农历二月一般是每隔12年一次,这就是规律。

2023年年景如何?看老祖宗留下的谚语和俗语是咋预兆的?1、俗语“一龙治水,十牛耕田”,预示着明年会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庄稼被淹死这样农民需要补种庄稼,会使得牛非常的劳累,所以用的牛耕地比较多。

俗话说“龙少了主涝,龙多了主旱”,这就是传统的说法,传说有三道五条龙主管,则降雨,这一年就会出现风调雨顺。一条龙掌管着一年的雨水,显得比较勤快,出现了降水比较多。

2、农村谚语“双春兼闰月,春寒逢秋旱”,这句意思是说双春年而且闰月的年景,预示着春季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秋季会出现干旱气候。

笑春寒对于农作物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春季越冬农作物返青、许多植物发芽开花,等遇到严重的倒春寒就会被冻伤或者冻死造成减产。

到了秋天再出现秋旱,秋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来积累植物脂肪、淀粉和糖分等等,没有水就旱死了,更是减产无疑。

3、谚语“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意思是说双春年,牛腩都是空的,主要原因是不利于家禽、牲畜等养殖。

原因“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说明这一年当中比较的暖和,病菌、病毒等容易滋生并传播,导致了疾病非常多。还有类似的谚语“两春夹一冬,带毛的贵如金”等,都表明了“双春年”里不利于养殖。

4、谚语“两春夹一冬,黄豆贵如金”,意思是说双春年里,黄豆等粮食减产,价格非常的贵。这里用大豆代表着粮食作物。

其实道理也非常的简单,双春年,年景容易出现倒春寒和秋旱的天气,另一方面由于“双春年”比较暖和,会使得病菌、病毒、害虫频发,造成粮食减产。

综上所述,2023年是双春年、闰二月、“一龙治水,十牛耕田”。预示着这一年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养殖和种植,年景不好!

古书说癸卯半忧喜?

《枕中记》,一本预测天时、灾害和农事吉凶的古书。我们先看看它对过去4年的预测,再看2023癸卯年怎么说的,最后小编再推测下这些说法文化来源。

回望旧生活风貌,了解古文化沉淀,我们既要有感性的理解,也要有理性的认知。

1.枕中记解读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2019己亥年

己亥人民病,四季雨不均。种植无终始,粟麦贵如金。蚕娘无喜色,盗贼乱纷纷。其年秋禾好,豆棉一概论。

枕中记说,己亥年人民多疾病,雨水不均,桑农不利,年景欠收,盗贼纷起。不过秋收喜人,各种作物多丰收。

子贡评曰,社稷混乱,瘟疫不断,人们借粮借钱。应当施药材以治疾,兴讲演正人心,并赈灾规教,谨遵孝弟忠信,困难可度。

2020庚子年

庚子疾病广,虎狼满山川。百钱换升米,河水冲断船。早禾略兴旺,晚稻收不全。秋冬粟麦熟,燕地虫害田。

枕中记说,庚子年民疾渐广,社稷不安,米粮贵,河水淹。农事有起色,粟麦见收,但晚稻难始终,北方现虫害。

子贡评曰,当商筹以救时难,在内安民,在外除贼,持俭养德,莫信惑言。

2021辛丑年

辛丑多忧患,疾病常为祟。春夏雨均匀,秋冬鱼晒背。菽麻稻粱好,六畜多损退。人民渐生息,蚕桑加一倍。

枕中记说,辛丑年忧患不断,疾病作祟,春夏好雨,秋冬干旱。农事见丰收,牲畜多损耗,社稷渐向好。

子贡评曰,年景虽丰,疾病仍凶,当多施救治,广积功德,费资以求长远。

2022壬寅年

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八方皆成熟,六畜有灾缠。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

枕中记说,壬寅喜获丰收,四季风调雨顺,但六畜灾病缠身,人民自足,但地气不明(虎从风),疾病扰身烦心。

子贡评曰,日月运行(天),万物生长(地),孝娣忠信(人),皆为三界规律。慷慨救济,积德造福,见义不为是为愚也。

管仲窥豹,各位窥枕,大家感觉《枕中记》说得怎么样?注,"子贡评曰"为小编简译,仅供参考。

2.何为"癸卯半忧喜,四时恶风起"?

为了便于理解,先简介下《枕中记》。

❶《枕中记》是怎样一本古书?

为了作品广为流传,古人常模仿圣人大贤的手笔,写出一本书,再冠上他们的名字。《枕中记》就是这样一本书,原名《孔圣枕中记》,作者伪托孔子之名所著。

《枕中记》是一部预测天时情况、自然灾难和农事吉凶的著作,以六十年为一甲子,以三元九运为历法,逐年进行预测,对古代农耕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或说意图。每一段观点后,还有一段子贡的评论。

2023风水进财布局怎么布置-2021年鱼缸摆放的最佳位置

装就要装得像。除了假借圣人之名阐述自己观点,作者同时还冒充子贡,对自己的观点逐条进行作评。好嘛,最后作品是流传了,真正的作者找不着人了……

❷"癸卯半忧喜,四时恶风起"

癸卯,在一甲子中的次第为40,2023年就是癸卯兔年,前面是壬寅,后面是甲辰(2024)。癸即揆,意思为"万物可揆度(预测)"。卯即茂,意思为"言万物茂也"。当然,癸卯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

枕中记中的癸卯年:

癸卯半忧喜,四时恶风起。春夏多雨雹,秋来缺雨水。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人民生疾病,六畜有瘴疫。

——孔圣枕中记

枕中记认为,癸卯年春夏雨势较大,或伴有冰雹,但秋季雨水匮乏。北方桑农有利好,南方稻谷好收成。不过,四季或常见恶风,民间易出疾病,牲畜防疫也是大事。整体来看,癸卯年间的态势可以说喜忧参半。

春夏多雨水,湿气很重,瘴气和蚊虫见多,民间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前期雨势过猛,秋季则成为分水岭,天干地燥。

子贡评曰,喜忧参半,丰凶两边。各方四季不同,有多雨雹,有起恶风,干旱在野,疾病在身,当悔思向善。

子贡果真好学生,三句话不离本行,每次评完都以儒家思想结束。

❸《地母经》中的类似说法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蚕妇走忙忙,提篮泣泪悲。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

《黄帝地母经》传为黄帝所著,一部上古总结或预测农事和养殖的指导古籍,排序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

很显然,《枕中记》的作者参考过《地母经》,内容和排序原则都很类似。

比如,大唐儒道通家杜光庭也有类似说法,不知是不是杜道人写了《枕中记》。

癸卯岁,晋魏逢灾害。值旱隔三秋,向应成两载。田畴多乏水,高低失准拟。人物竟喧争,厄据中城里。

3.《枕中记》预测的来源

❶天干地支五行说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阳,乙丁己辛癸☞阴。纪年碰上阳天干,力量则强大;碰上阴天干,力量则不及。2023年癸卯年,就是"不及"之年(癸为阴)。

癸卯年,阳金之年。黄帝内经说法,"戊癸合化火",戊土为阳,癸水为阴。戊年则火太过,癸年则火不及,所以癸卯年为火气不及之年。火不及,则寒气重,土干而风燥横运,阳多阴少,寓意癸卯年秋天容易干旱。

据天干地支五行,癸卯年也涉及恶风和秋旱,古书所谓年景预测也与此说契合。

❷星宿之说

老祖宗把二十八星宿广泛应用于古代天文、文学、宗教、星占、风水、农事、择吉等领域,古代星宿文化非常庞杂。

癸卯年情况,第四颗星文曲星开始进入主星位,通常说法,寓意新年文运昌盛。

木星也随四颗星入主中央,在东方天空被两颗星压制,这两颗星分别主土和主木。由此,古人可以观测气象和雨势的关系。类似古书很可能也借鉴了星宿文化。

4.最后的真相

类似古书譬如《枕中记》,所谓预测之说当是后人的噱头,它更像是一种分析和总结,以一甲子为轮回,对60年逐年作了分析和汇编,用以指导生活和农事。

古人经验主要来自两种,生活实践和感性认知。天时和自然乃人力所不及,则属于感性的一面。古人发现某些现象经常重复,则视为规律,并加以总结记录。

《枕中记》大概也是这样。内容虽然感性,但并非乱写,作者必定查阅了历代年志,比如《汉书》就是很好的参考。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

五年夏四月,平原君薨。五月,大蝗。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汉书

以上就是《汉书》的模式。逐年记录当时气候、天象、水汛、灾害、农事、战乱和各种大事件,具体到月份,很详细(引用有省略)。这无疑是《枕中记》一类书籍 *** 的参考。

小编认为,《枕中记》参考了传统文化,借鉴了前人典籍,查阅了诸多年志,再结合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最后总结而成,再冠以孔圣人之名,虚拟一个书托子贡,自编自导自演了《孔圣枕中记》。

小编观点

❶回望远古生活,我们应当敬畏老祖宗的实践探索,理解老祖宗的感性认知。

❷周易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是古代生活的指导思想,尽管它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指导,但要承认这种 *** 化的思想,在农耕华夏是巨大的进步,是远古质朴又璀璨的文明成果。

❸我们当秉承感性和理性,敬畏和求实的心态来看待老祖宗的文化,了解远古生活风貌,理解先人心理诉求,并沿着先人苦难又勇敢的脚步砥砺前行,不忘老本,不惧前行。

希望大家多了解和传承华夏文化,以今天的科学认知再品先人生活,你看到的远不是科学与否的问题,而是背后的厚重沉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