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拿米和衣服算命-七斗八簸箕是什么意思

admin2023-01-18 11:24:3058

民间拿米和衣服算命,七斗八簸箕是什么意思?

意思这是个算命说法。通过手相来看命运,根据手指纹路来辩别一个人命运的发展。

“箕”,读音为ji、jī,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箕”的基本含义为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如箕帚;引申含义为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如箕畚。

在日常使用中,“箕”也常做动词,表示箕踞,如箕张。

民间拿米和衣服算命-七斗八簸箕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无巧不成书,还是冥冥中的注定。世间很多事情就像一个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来我去,周而复始。

历史中神奇的巧合

1、三家分晋三国又归晋

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也是上古五霸之一,是夏、商、周三代霸主中最有势力、更具影响力的五位霸主之一。此后,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都是非常强势,晋悼公时期九合诸侯,独霸中原,晋国霸业达到巅峰。巅峰之后,晋国开始走下坡路。晋悼公去世后,晋平公即位,他在位后期,不理政事,大权旁落至六卿。此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相互争斗,范、中行两家先败亡,其后韩、赵、魏三家联合共灭智氏,平分地盘,又要求周威烈王封自己为诸侯。韩、赵、魏三家诸侯兴起后,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三家还是没有放过没落的晋国公室。三家诸侯平分了晋国仅有的土地,废晋国末代君主晋静公为平民,晋国彻底灭亡,就这样逃到洛阳的晋静公也被韩王派人刺杀。三家分晋后,春秋结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最终形成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魏蜀吴三国聚集了天下大部分的谋士、猛将,尤以曹魏势力更大,曹 *** 进爵为魏王。曹 *** 去世后,曹丕取代了汉朝,建立魏,但是曹魏的权利很快被司马家掌握。司马昭派兵灭亡蜀汉后,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司马炎袭封晋王后,取代了曹魏,建立晋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三国末期三家又归晋。也许是天下大势的偶然,但正好是晋取代三国。

2、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秦朝和隋朝都是大一统的王朝,时间又都极为短暂。

春秋战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大一统的朝代。秦始皇派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隋文帝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秦朝和隋朝都是只有两位正统皇帝,第二位皇帝都不是太子,都是靠矫诏赐死大哥即位的,两人又都是被自己宠信的权臣逼迫 *** 。而两个朝代灭亡后,又有了更加繁盛的汉朝、唐朝。

秦朝和隋朝虽然短暂,对后世的影响却都很大。秦始皇的皇帝称号,秦朝的郡县制,隋朝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都很大。秦朝和隋朝都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工程,秦朝有长城、隋朝有京杭大运河,虽然在当时看劳民伤财,却对后世影响无限大。

3、西汉和东汉

汉朝是刘邦建立的,中间又有个王莽的新朝,因此分为西汉和东汉。刘邦斩蛇 *** 的故事在《史记》中都有记载,“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刘邦当亭长时押送徒役去骊山时,在芒砀山泽遇见一条大蛇拦路,刘邦趁着醉意一刀斩蛇为两段,举兵 *** ,汉文帝时还专门敕令在芒砀山斩蛇处立碑建庙。

根据《史记》的这段记载,有了一个神话传说“高祖斩蛇,平帝还命”。话说在刘邦斩蛇前,白蟒对他说:“你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听说后,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等西汉传到平帝时,白蛇转投胎为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

这个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刘邦斩蛇 *** ,建立汉朝,中间正好是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以后刘邦的后裔刘秀又重新振兴汉朝,并且仍然使用“汉”为国号,也就是东汉。

还有一个神奇的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子婴,西汉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孺子婴”。秦末刘邦兵临咸阳,子婴献传国玉玺投降,秦朝灭亡。相比子婴,刘婴更惨,四岁就被王莽囚禁,不让人给他说话,成了一个傻子,王莽就势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子婴、刘婴都没有当皇帝,并且刘邦、王莽都没有杀他们,但他们却没逃过死路。项羽进入咸阳后,立刻 *** 子婴,而刘婴是被更始政权丞相李松杀害,都是死在乱世之中,这两人的命运非常相似。

4、曹魏

东汉末年,曹 *** 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成了一个傀儡。汉献帝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朝中也有着不少的忠臣,衣带诏让国舅董承联络人谋诛杀曹 *** 。结果事情泄露,董承全家被杀,董贵人也受到牵连。董贵人有身孕,汉献帝数次为她向曹 *** 求情,曹 *** 仍是不为所动,让人杀了她。看到曹 *** 的暴行,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伏完直到去世都没敢动手,但事情仍然泄露了。曹 *** 大怒,逼着汉献帝废去伏皇后,把她幽禁到去世,伏氏宗族受到牵连一百多人被处死。

曹魏建立后,经曹丕、曹叡到第三位皇帝曹芳时期,大权已经被司马家族掌控,大魏曹家又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曹芳也不甘心当傀儡,曹魏也不缺乏忠臣,国舅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结果事情泄露,张缉被处死,张皇后也被废,司马师还废黜了曹芳,报应实在来得太快了。

5、晋朝和刘姓

东汉末年刘备建立了蜀汉,割据一方。曹魏司马师掌握大权后,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后又进爵晋王。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承袭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自司马师灭亡蜀汉后,晋朝都和刘姓过不去了。

西晋是三国之后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经过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西晋内乱时,刘渊建立汉国,追认并尊奉后主刘禅。刘聪即位后夺取洛阳,俘杀晋怀帝司马炽,其后司马邺在长安即位,刘曜攻打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东晋还是和姓刘的过不去,东晋末年的时候刘裕掌握大权,废除杀害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刘渊和刘裕不只是姓刘,还都和刘邦家族有着联系。刘渊是匈奴铁弗部,冒顿单于的后代,冒顿时期非常强大,曾在白登围困刘邦。面对匈奴的侵扰,刘邦实行了和亲政策,把一位宗室的女儿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此后,冒顿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刘渊就是打着汉朝刘氏的外甥称帝,还追谥蜀汉后主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刘裕和刘邦的关系就更近了,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在五代残唐的时候,石敬瑭还建立了个后晋。后晋大将刘知远一直跟随石敬瑭,战功卓越,石敬瑭去世后,他更是成为检校太师。此时,刘知远的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面对朝廷的诏命基本不听从,致使后晋被契丹灭亡。刘知远踩在后晋的基础上称帝,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后,他才正式改国号为汉,又是汉。

6、刘裕杀禅位皇帝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被誉为“南朝 *** 帝”,“定乱代兴之君”。从刘裕起,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禅位的皇帝被杀。

王莽篡汉后,降刘婴为定安公,允许刘婴在国中立汉祖宗之庙,世代祭祀。曹丕篡汉,汉献帝刘协被降降为山阳公,仍然保留天子礼仪,允许他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曹奂被降为陈留王,允许他使用天子旌旗,地位、待遇、结局都非常好。而刘裕夺了东晋江山后,却派人 *** 了禅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刘裕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 *** 个受害的就是他的子孙。刘宋末年,宋顺帝刘准 *** 禅位给萧道成,萧道成建立齐国后,刘准被杀害。此后,这个禅位被杀成了一个轮回。

萧齐末代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萧衍,后被杀害,萧衍建立南朝梁。南梁末代皇帝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被陈霸先杀害,陈霸先建立南陈。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是结局 *** 的一个了,投降隋朝后,隋文帝杨坚对他还是很好的。陈叔宝没被杀因为他不是禅位的,禅位给杨坚的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被杨坚杀害时仅九岁。

这还没有结束。隋末,李渊攻入长安,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将皇位禅让给李渊后就去世了。唐朝末年,唐哀帝李柷 *** 将皇位禅让给朱温,不久就被杀害了。后周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后,也是早早去世,只活了20岁。

自刘裕开始,所有末代皇帝禅位后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就是不被人承认的王莽,他也没杀孺子婴,孺子婴是被后来的更始政权所杀。后世这些杀禅位皇帝的开创新的王朝的皇帝,他们的后代也是一样的下场。

7、北周和后周

北周时南北朝时期的朝代,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非常相似。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明君,他在位期间灭亡北齐,统一了北方,国势强盛。可惜,宇文邕在讨伐突厥时,因病返军,不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宇文邕去世后,长子宇文赟即位,可惜这个家伙不正经,没多久就禅位给小太子宇文阐,宇文赟酒开始花天酒地,去世时仅22岁。宇文阐即位时仅仅6岁,宇文赟去世时,他才7岁,大权落在了杨坚手中,轻易夺取了后周的江山,建立了隋朝。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的明君,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柴荣要夺取幽州时因病返回,不久去世,年仅39岁。柴荣去世后,7岁的柴宗训即位,轻易被赵匡胤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宋朝。

宇文邕和柴荣都是一代明君,却都是英年早逝,并且都是在征伐异族时因病返军去世,两位雄主命运如此的相似。北周和后周的江山又都是因为皇帝年幼轻易被权臣夺取,而之后的隋朝、宋朝又都是在周的基础上更加强盛,周朝灭亡才有大一统的朝代。

8、黄袍加身

后周柴宗训即位后,赵匡胤掌握了兵权。皇帝年幼,赵匡胤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手下亲信将领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赵匡胤“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返回开封正式称帝。

黄袍加身并不是赵匡胤自创,最早是在后周太祖郭威身上。郭威是后周大将,因为受到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发动兵变,在澶州士兵把黄袍披在他身上,郭威回到开封后正式称帝。

郭威黄袍加身取代北汉,建立后周,赵匡胤也是一样的 *** 取代了后周。两人的 *** 也是一样,都是发动兵变,手下把黄袍披在身上,都是在开封府正式称帝。

9、北宋和南宋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九位皇帝、南宋九位皇帝。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北宋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其他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而南宋除了 *** 位皇帝宋高宗赵构是赵光义一脉,其他皇帝都是赵匡胤一脉。

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没有传位给儿子,弟弟赵光义即了皇帝位。此后,北宋皇帝位一直由赵光义子孙继承,最后徽钦二帝客死他乡,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又建立了南宋。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由于太子早逝,此后一直没有儿子,收养了赵伯琮为养子。赵伯琮是赵匡胤的七世孙,成功即位,就是宋孝宗赵昚。自赵匡胤后,历经十位皇帝赵匡胤一脉重新继承皇帝。

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传世,为的是向赵宋皇家讨回血债。相传宋徽宗赵佶出生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宋徽宗。宋徽宗出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宋徽宗和李后主非常相似,当皇帝不行,却都擅长于诗词书画。当年李后主 *** ,被俘虏到京师,不久离奇去世,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流传也非常广。靖康之变后,宋徽宗被金国俘到五国城坐井观天,客死他乡,北宋妃嫔更是受尽凌 辱。

10、开封城下城叠城

开封府有八朝古都之称,自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城,历经唐、宋、明、清,共有六座地下城埋在地下。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在民间流传甚广。因为黄河泛滥,一座座古城被黄河的泥沙无情淹没,开封城下有六座古城,分别是魏国大梁城、唐朝汴州城、北宋东京三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这其中有3座国都、2座省城、1座中原重镇,其实因为黄河泛滥这些古城被泥沙淹没不算很神奇。最神奇的是这些古城“城摞城”、“墙摞墙”,而且“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层层叠加,南北中轴线都没有丝毫变动,这难道会是巧合吗?就算是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1,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2,心里没鬼不怕鬼叫门。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4,寡妇门前是非多。不信你半夜去敲寡妇的门试试看,马上会让你的行为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

5,不能去别人家的祖坟动土。

6,贤妻夫祸少。

7,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8,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9,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0,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受穷。

11,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12,升米养恩,斗米养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3,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14,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15,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

16,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巧于拙,大智若愚。

17,穷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18,常在冰上走,哪有不湿鞋。

19,穷不哭穷,富不炫富。

20,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

21,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22,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23,一个女婿半个儿。

24,远亲不如近邻。

25,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26,别不把村干部不当干部。

27,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8,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9,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一岁,好活一辈。

30,得罪长辈等于得罪好几辈。

31,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32,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3,贪多不烂,知足者常乐。

34,金窝金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别人的屋

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把伞。

35,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老赖"失信,寸步难行。

36,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终会因噎废食。

37,姑娘傍大叔,隔辈婚烟难幸福。

38,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39,天亮不亮,鸡叫了不算。

40,天狗吃月亮,痴心妄想。

41,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心不足吃太阳。

42,话不说满,事不做绝,给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43,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4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5,众人拾柴火焰高,五指并拢出拳头。

46,我今天会让你看不起,明天会让你高攀不起,千万别把人看扁。

47,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48,吃不了当下的苦,只会受未来平庸的罪。

4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0,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51,世人笑我痴,我笑世人颠。

52,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三人行必有我师。

5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54,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世。

55,朋友妻不可欺。

5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57,天上下雨地上流,老婆汉子打架不记仇。

58,抬头老婆低头汉,往往都是心计之人。

5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0,人善受人欺,马善受人骑。

61,隔着门缝看人会把人看扁。

62,男人心软一生穷。

63,好吃吃倒泰山。

64,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

65,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66,穷不算卦,富不拜佛。

6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68,家有一老,胜似一宝。

69,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7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71,家丑不可外扬。

72,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73,损人不利己。

74,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75,宰相肚里能撑船。

76,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77,小不忍则乱大谋。

7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79,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

80,人在做,天在看。

81,世事如棋局局新。

82,放长线钓大鱼。

……

欢迎友友们评论、点赞、转发和关注!

民间拿米和衣服算命-七斗八簸箕是什么意思

民间真的有奇人吗?

奇人就是奇怪的人吗?我这里有不少啊!

你见过什么样的民间奇人?

1992年,一位87岁老太弥留之际对儿女说:“我的事终究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儿女不明所以,可不久后,老人的名字真的传遍大江南北,震撼全世界。

香河老人周凤臣,生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在她去世后的几年里,她的名字却迅速传遍世界,被世人称为“天下 *** 奇人”,她究竟做了些什么,能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高僧都慕名前来呢?

命运坎坷却善良一生

1905年,周凤臣出生在河北省香河县,父亲是晚清的一名地方官,周凤臣的生活还是比较优渥的,但身为大 *** 的周凤臣却从小虔诚信佛,心地善良。1924年,她嫁给了淑阳镇胡庄村的杨世杰为妻。二人生活幸福,共孕育了7个子女。

1943年,38岁的周凤臣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舅妈得知后,用民间方子将周凤臣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从此周凤臣开始长年吃素,不沾荤腥,此后50年皆是如此。即使后来公社化运动时期全村人都去吃集体大锅饭,她依然在家独自吃些简单素食了事。

老人的一生十分坎坷,先后经历了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周凤臣因为家庭背景的缘故被划为富农遭到抄家打击,多年来,她受尽了村里人的谩骂屈辱。但周凤臣却没有丝毫怨恨,她只是偷偷在凌晨起来烧香拜佛。

周凤臣曾与周围一名道士交往深厚,跟随道士掌握了许多 *** 疑难杂症的方子,乡亲们有什么久治不愈的疾病,求助周凤臣,必然手到病除,并且她且向来不问来者何人,也不求回报。

即使在她被称为“牛鬼蛇神”期间,她依然是有求必应。白天还在痛骂周凤臣的村民,晚上却面色痛苦地来找她求医了,周凤臣二话没说,当即把脉调药。村民服下后果见好转,想到白天的所作所为,村民羞愧难当。

老人一生信仰虔诚,潜心修持,治病救人,行善积德。在晚年时期,老人愈发显得神秘且深不可测了。

神秘莫测的晚年

1974年,受孙子的邀请,周凤臣来到了北京居住,在北京的18年间,周凤臣展现出了许多常人难以解释的能力,常常让子孙目瞪口呆。

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通讯设备,但老人生活在北京,却对香河老家发生的事了如指掌,有时周凤臣会突然让儿子今天多准备两道菜,儿子不解,老人却淡定的说:“今天中午某时某分,家里的那个谁会来看我们”。

时间一到,果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来人的身份与人数竟与周凤臣所说丝毫不差!

孙子对 *** 能力颇为惊讶,他时常在屋内将周凤臣的这些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但周凤臣却似乎知道他在写什么一样,笑着对孙子说:“你不要写,将来自然有人会写”。孙子不信,但隔天他的纸笔却不翼而飞,这时他才真的相信奶奶已经修炼大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凤臣的修为越来越高,直到1985年,老人对自己的女儿说:“我啊,已经修成了,是个肉身了”。女儿不解,但想到母亲常年信佛,也没有在意。老人却对小女儿说:“你以后拖地不要用拖把,蹲地用抹布擦”。

小女儿一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还是听了母亲的话。一段时间后,小女儿惊奇地发现,困扰了自己多年的腿疾居然痊愈了!可之前自己也没对母亲说过,她是怎么知道的呢?

1992年,本来在北京住得好好的周凤臣,却大吵着要回香河老家,孙子劝留不住,只得将她送回老家。

此后三个月,周凤臣生活如旧,没有任何异样。可在11月时,老人却突然剧咳不止,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肺炎,需要紧急住院。

老人一生治病救人,这次自己得病时,却没有用任何药物。她似乎看穿了一切,开始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举动。

入院后,老人就一直剧烈咳嗽个不停,但奇怪的是,老人咳嗽的要比其他病人严重,甚至到了有些夸张的程度,可医生在检查她其他指标时,却一切正常。

之后周凤臣更是停止了一切进食,每日除了按惯例服用些丹砂外,就只喝少许凉水。而且每次喝完,都会伴有大量的呕吐,虽然米粒未进,呕吐物里却有大量的蝌蚪状不明物体,儿女不明白,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可这种现象连医生都解释不清楚。

接下来的几天,周凤臣却突然吩咐儿女给她准备饭食,还特意叮嘱必须是凉拌菜与凉饭。吃完后果然很快大量腹泻,医生得知其食谱,赶忙制止。但周凤臣却执意要继续,似乎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在反复几次后,周凤臣再次停止了进食,无论家人如何劝说,她都不肯再吃一点东西,直到去世,老人再也没有进食 *** 。

住院期间,女儿为了安慰周凤臣,对她说道:“孙子今天就来看你啦”。但周凤臣却摇摇头说:“他明天下午才能赶到”,待了一会又说:“你大哥在上楼了”。片刻间,周凤臣的大儿子果然走进了病房,让女儿惊诧不已。

在孙子到来后,周凤臣开始吵着要出院回家,她对孙子闹脾气道:“我能耐大着呢,能让这水(输液管)不流”。孙子自然不太相信,可转眼间吊瓶果然不再滴液了,吓得孙子赶忙叫来护士,可一连换了几个地方都输不进液,按压回血却是正常。

隔天,周凤臣吵得更凶,在得知医生和家人仍然拒绝她出院时,周凤臣生气道:“你不让我回家,我就让你们后悔!”随后两眼一闭,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儿女都吓坏了,赶忙上去摸老人胸口,发现她不仅没了呼吸,连心跳都停了!儿女这下慌了神,哭喊到我们回家,这就回家!周凤臣却突然笑着坐了起来:“这才对,我们走!”

老人这一番 *** 作,着实把儿女吓了一跳,难道老人真的能完全 *** 纵这具肉身了吗?

回家后的 *** 天,周凤臣就又开始剧烈咳嗽,儿女担心想要把她再送回医院。周凤臣却摆摆手,只是吩咐给她一壶凉水和一个铁盆,她咳嗽一阵便吐出大口粘痰,接着就用凉水漱口,如此反复居然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第二天清早,周凤臣居然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儿女面前,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她告诉儿女,开始为她准备丧事。可此时的周凤臣宛如正常人,根本不像是即将离世的样子,但她只是吩咐儿女照做,并且将一家人都召集到院子当中。

按周凤臣的吩咐,儿孙在院内摆好贡品,随后将两百朵纸扎的红花一把火烧掉,半小时后,她家门口正南方的天空中居然出现了四朵熊熊燃烧的大火球。火球呈玫瑰红色,十分艳丽,直径有一米多,持续了整整五分钟。

又过了4天,周凤臣对孙子说,自己想要去北京。一路上周凤臣虽然躺在车里,却对目前所在的位置一清二楚。

到北京后,在女儿的帮助下,她最后一次彻底清洗了身体,并指示女儿在她身上的几个穴位处擦上调配好的药膏。

11月24日,也就是周凤臣出院14天后,晚上睡觉前她突然将孙子叫到了床前。对他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要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随后便像睡着了一样,闭上了眼睛。

听了周凤臣的话孙子十分纳闷:奶奶虽然有些神秘之处,可毕竟也只是个普通农村老太太,怎么可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但以老人的性格,她是从来不会说吹嘘自己的空话的。

孙子替老人关上灯离开了。此时他竟然没有注意到,老人其实已经停止呼吸,离开了人世。

离世三十年肉身不腐,成为世界之谜

周凤臣老人离世后的24小时内,遗体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体温也没有下降,身体四肢未出现僵硬现象,手指仍然可以柔软活动,她就像睡着了一般。

家人看到这一反常的现象,赶忙停止了原本的葬礼计划。家人们不禁猜想:老人会不会还没有离世,她会像上次一样突然恢复心跳呢?

老人并没有醒来,一周后,老人的指尖开始变红,手背和皮肤出现了红色液体,身体迅速膨胀,呈现出气囊状。又过了两天,她的皮肤出现了部分破损,大量无异味的红色液体从体内流出,身体也随之干瘪下来,直至恢复原状。

之后老人的身体就这么一直放在她老家的卧室里,而她的身上也开始分泌出一股清香的油脂,更神奇的是,期间老人的皮肤出现了破损,几天后居然自行痊愈了,仿佛还活着一般。

就这样整整过了三年,1995年,老人的遗体彻底被油脂包裹,满屋散发着一股香气,且身体再也没有腐败变化,被人称为“金刚琉璃体”。

民间拿米和衣服算命-七斗八簸箕是什么意思

自周凤臣老人过世以后,已有过10万人来拜望过老人的遗体,其中不乏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以及佛教的高僧,真的如老人生前所说,她的事迹已经轰动了全世界。

对于老人遗体之谜,也有各种解释。有人说是老人生前的习惯与去世前的一系列举动,保持了体内的清洁,防止了遗体腐烂。也有人说是放置老人遗体的土房干燥,抵挡了细菌的滋生。

有科学家曾给老人遗体做过心电图,发现竟然还有细微的波动。而佛教高僧则认为老人这是虔诚信佛,修得了正果。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阿嘉洛桑图旦,曾专程来拜望老人,并为老人题字“ *** ”。

写在最后

香河老人周凤臣,之所以能被称为奇人,不仅仅因为她离世后遗体不腐的神秘。更重要的是,老人那传奇色彩的一生。

老人一生都恪守着五条原则:

1,走到天边口要对着心,心眼儿要放在正地方。

2,遇事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光想着自己。

3,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5,一个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她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谨记这几条原则,更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能一心向善。

在这个追名逐利的当今社会,像老人这样能做到泰然一生,从不怨天尤人的人真的寥寥无几。

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周凤臣老人这样清心寡欲,但牢记老人的这五条口诀,一心向善,终会受用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