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算命先生-正史都有哪些有趣的记载
三国算命先生,正史都有哪些有趣的记载?
01
南北朝时期的何尚之与颜延之从小时候关系就很好。两个人长得都挺矮,何尚之经常称颜延之为猿儿,而颜延之就叫何尚之为猴儿。
有一次,二人同去太子西池游玩,在路上,颜延之问路人:“我们两个谁像猴子呀?”
路人指着何尚之说,他比较像猴子。
听了这话,颜延之得意得露齿大笑。路人看了说:“他像猴子,而您是真猴子啊。”
尚之爱尚文艺,老而不休。与太常颜延之少相好狎,二人并短小,尚之常谓延之为猿,延之目尚之为猴。同游太子西池,延之问路人云“吾二人谁似猴?”路人指尚之为似。延之喜笑,路人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猴”。
——《南史·何尚之传》
02三国时,蜀国天旱,官家下令禁酒,酿酒的人会被处罚。有官吏从百姓家搜到了酿酒工具,官员们议论要不要与酿酒的人一样惩罚。
有一次,简雍和刘备在街上遛弯,看到一男一女路过,简雍说:“他们两个就要行 *** 之事,为啥不绑了他们?”
刘备很疑惑:“你怎么知道的?”
简雍回答:“他们两个有作案的工具呀,和想要酿酒的那些人一样。”
刘备秒懂,哈哈大笑,放了那些藏着酿酒器具的百姓。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 *** ,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03齐桓公二十九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船上嬉戏。
蔡姬识得水性,在船上摇晃小舟,齐桓公害怕,不让她乱摇晃,但蔡姬不听,还在那摇晃小船,气得齐桓公把蔡姬赶回了家。
蔡国国君也很生气,就这理由把我闺女赶回了家?蔡国国君一气之下把蔡姬嫁给了别人。
齐桓公一听,气得不得了,干脆发兵攻打蔡国。
齐桓公三十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讨伐蔡国。蔡国大败。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史记·齐太公世家》
04齐国崔杼想要杀齐庄公。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听说自己的国君有难,准备去救驾。
可他生来胆小,在去的路上,吃饭时,因为吓得手抖,勺子都拿不住;上车时,因为吓得腿软,上车都踩不稳。
别人问他:“你害怕成这个样子,去了有什么用啊?”
陈不占回答:“为国君而死,是义;害怕,是我的私事。岂能因私害公?”
到了战场,听到兵器交击的声音,陈不占竟然活活吓死了。
人们都说:“陈不占是仁者之勇啊!”
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
——《新序·义勇第八》
05楚国边邑锺离城与吴国边邑卑梁城相邻,两城居民大多养蚕为生。有两国女子,因为争夺桑叶起了矛盾,竟然惹得两城相攻打。
最终惹得楚平王大怒,发兵攻打吴国。
吴国派遣公子光攻打楚国,一股气儿打下了锺离城与居巢城。
楚平王以其边邑锺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於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锺离、居巢而归。
——《史记·伍子胥列传》
06唐朝的阳城为道州刺史。道州盛产侏儒,每年都要上贡到朝廷。阳城感叹侏儒家里生离死别,有一年没有上贡。
皇帝派使者来要,阳城上奏:“道州百姓都是小矮子,若是上贡,不知道该上贡谁。”
从此,道州再也不用上贡侏儒了。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
——《新唐书·阳城传》
07明朝王越参加廷试时,一阵风刮来,把他的卷子刮跑了。经过监考官员请求,重新给他试卷,才能完成考试。
第二年, *** 国使者进贡时,竟然呈上了王越的试卷,原来他的试卷被风吹到了 *** 。
算命的人说:“这是万里封侯的征兆呀。”
廷试日,旋风起,扬其卷去,更给卷,乃毕事。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廷试日,旋风掣其卷颺去。逾年, *** 贡使携以上进,占者曰:“此封侯万里之徵也!”
——钱谦益《列朝诗集》
08辽太宗耶律德光撤离到临城时,得了病,到了栾城,病情严重,苦于炎热,御医只能把冰放在他的胸口腹部以及手脚上降温,也让他吃点冰降温。可惜,走到杀胡林时,一命呜呼。
无奈天气炎热,要想回到辽都,耶律德光遗体必然腐烂。随行的官员只好刨开他的肚子,里外里地抹上盐,这才运回了辽都。
当时的晋朝人,叫这为“帝羓”。“羓”意思为羊肉干。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六卷·后汉纪一》
刘伯温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三个人吗?
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三人中最聪明?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单独的来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单独论这三人的智力比较,可以进行一下分析:
单独论政治、军事才能,在军事方面,姜子牙是兵家始祖,中国前期武圣,同时也是中国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刘伯温肯定是不及的,但是论政治才能,三人之中,诸葛亮应该是最为出色的,诸葛亮治蜀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如果 *** 绩的话,刘伯温完成了一统,刘伯温功绩更高。
论综合才能,诸葛亮中国智慧的化身,中国“智圣”,一直是中国智慧的代表,这并非是《三国演义》的渲染,早在明朝之前诸葛亮的知名度,就已经远超历史前人。如果论综合才能,诸葛亮无疑是三人中最为全才的人物,中国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书法家、战略家、思想家、发明家等,同时还精通,数学、物理、治国、治军、兵法、阵法、奇门遁甲、建筑等,涉及领域极广。
论才能,这三人各有长处,但是在民间中,大家更为熟悉的是诸葛亮,常常讨论的也是诸葛亮的较为多,诸葛亮在军事地位上不及姜子牙,在功绩上不如刘伯温,但是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却不比二人低,论一个人是否成功,用历史是否记住他来论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才能,历史不会记住他,如果一个人能力高,却不被历史记住,那也是失败的。在这一点上面,诸葛亮做的非常好,他用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让历史记住他了,流芳千古。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怎么能看出诸葛亮的结局?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相必大家对这句名言都有所耳闻,这是三国隐士水镜先生评价诸葛亮出山之时的一句话。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水镜先生这句预言却真实的发生了,诸葛亮最终未能平定天下,病逝于五丈原。
水镜先生作为三国时期著名隐士肯定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一些事情,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并且演义中诸葛亮又如半神般的存在,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可以一统天下的。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大败致使蜀汉走向衰败,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
水镜先生一句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好像已经注定了诸葛亮的结局,让人好奇的是水镜先生如何看出的呢?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刘备因为种种缘故在落难之时遇到了隐士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经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不负众望的三分天下,当时诸葛亮出山之时水镜先生称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
水镜先生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时天下经历了黄巾 *** 和群雄割据,曹 *** 已经雄居北方,已然成为最有实力的雄主。江东孙氏占据江东,刘备与诸葛亮想要平定天下唯有得益州和荆州联合江东共抗曹 *** 。
曹 *** 又是一位治世之能人,在其平定北方之后发展农业水利,呈现出一片繁衍生息之状,北方人口众多,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供给和兵力。曹 *** 又是一位唯才是举的诸侯,其手下在守城攻城,治世谋略上都有一定的实力,并且可以奉天子而令不臣,曹 *** 可以说占据天时。
江东孙权善于识人,江东多才俊已经成为天下共识,江东士族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江东在孙权在其手下共同治理之下也是一片祥和。江东水师也是不容小觑的存在,江东虎臣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又有天险做屏障,可以说江东占据地理。
刘备得荆州和益州之后肯定不是曹 *** 的对手,以诸葛亮之才势必要刘备得西川程三足鼎立之势。刘备既没有雄厚的底蕴,只有汉室后裔天子皇叔之名,以光复汉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实力,天下士族与百姓其实也不愿意战乱不断,可以说刘备很难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如此这般我们可想而知,刘备得荆州和益州,再得西川三足鼎立。对于刘备实力而言,攻不了曹 *** ,打不败孙权,曹 *** 一人就要两人联手想抗,并且刘备最弱。刘备不但要防止曹 *** 攻打自己,还要提防东吴,蜀与吴明面上联合抗曹,内地里也是尔虞我诈。诸葛亮想要帮助刘备平定天下,肯定要吞并曹魏东吴其中的一个,就蜀汉实力而言,攻打强大的曹魏难,吞并东吴也不是易事。
诸葛亮自比管仲肯乐毅定是一位守成之人,诸葛亮肯定不会贸然出兵,照此下去必然定格在三足鼎立。
只能说水镜先生司马徽只能根据天下大势和诸葛亮性格判断出蜀汉三分天下,毕竟水镜先生对天下诸侯有所了解,成大事者只有曹 *** 孙权刘备三人。
以水镜先生的能力自然知道刘备失去了先天时机,如果诸葛亮在曹 *** 未得北方,孙氏未占据江东之时出山辅佐刘备,也许刘备会有另一番天地,奈何时机已过,诸葛亮也无力回天。
水镜先生这句卧龙得其住未得其时可谓是对诸葛亮刘备的客观的预言,刘备一代仁主,卧龙之才可谓是完美组合,奈何也无法战胜得天时的曹魏和得地理的东吴。
第四位号称万人敌是真的吗?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王不过项”指西楚霸王项羽;“将不过李”指唐朝末年的猛将李存孝;那么这“拳不过金”指的就是北宋武学奇才金台了,金台何许人也?他乃周侗的老师(没有正式拜师,但教了很多功夫于周侗,其实就是周侗师父之一。至于说金台是周侗师兄一说,这是源于金台比周侗只大8岁,后人的猜测而已)是也!周侗还有一位师父,正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少林武学宗师谭正芳,周侗之所以后来成为一代武学名家、教出那么多武功高强的徒弟,首先就和他这两位武功盖世的师父有关,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师父于他是这样,他 *** 弟亦是如此!其次是他自己悟性高,终成为一代宗师。
周侗,生于北宋康定元年(即1040年,宋仁宗时期),字光祖,华州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人;周侗从小长得很好大壮实,且臂力过人,书中记载他成年后身长九尺,年幼时就拜少林派武学大师谭正芳为师,将少林派螳螂功、鸳鸯腿、玉环步、鹰爪功等悉数学成;他也是谭正芳最小的徒弟,谭正芳晚年的武功是最成熟的时候,能教的都教给了周侗。
周侗成年后又得到武林高手、素有“拳不过金”说法的金台的指点,学到了金台的上乘轻功、枪法、骑马射箭等,因为这个金台以前是北宋仁宗年间一名爱国将军,对骑马射箭、枪法这些技能非常精通,后来由于朝廷奸臣当道,他甚为不满,这才隐退江湖,一心钻研武学。
根据小说《今古传奇》、《金台奇侠传》
中的记载,他当年还传授过蔡京武功,支持过王安石变法,后来不满朝廷,隐退于嵩山脚下,经常与少林派高僧切磋武功,后来还和李沧海比试过,从此爱上了李沧海,书中暗表——“又把行藏付海山”。
单拎出来写这么一段,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周侗为什么教的那些徒弟马上、马下功夫都如此了得,什么骑马射箭、刀枪棍棒都会,原因就是周侗的师父当年就把这些教给了他。
周侗武功大成后,也是金台力荐他去了开封府教拳(后被包拯推荐于军中教拳),金台认为包拯是个好官,自己当年是跟错了人,希望周侗一身武功要用在保国为民上面,其实后来周侗也把这一点传承给了林冲等人,这都是一种传承关系。
这里必须要说明:周侗当时的武功除了谭正芳和金台传授的,他自己也在此基础上精进了不少,例如“五步十三枪戳脚”、“鹰爪翻子拳”、“关中红拳”等功夫,江湖人送外号——“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
后来战争爆发,周侗一身武艺想去战场施展,报效国家!无奈朝廷却很软弱,皇帝无能,朝廷只是一再的退让的态度让周侗心灰意冷,他选择了退出官场,一心去精修武艺,招收高徒,把自己和老师金台的愿望寄托于下代弟子当中,这才有了本文中提问到的“五大弟子”。
那么这五大弟子都是何许人也?第四位号称“万人敌”是真的吗?
*** 位:“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根据《水浒传》记载,他出生于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身躯九尺如银,眉分八字,目炯双瞳,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门。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
卢俊义在梁山一百单八将排行第二,仅次于宋江,由于宋江武艺有限,而卢俊义又有“大战金沙滩”、“活捉史文恭”等英勇事迹,实际上他是梁山头号猛将。卢俊义在征辽过程中,大显身手,一人跃马挺枪与辽国四元猛将大战一个时辰,胜辽国猛将耶鲁宗霖,而后耶鲁宗雷、耶鲁宗电和耶鲁宗云等人纷纷被卢俊义勇猛高超的武艺吓跑。
故此,卢俊义也被誉为“棍棒天下无双”!
卢俊义武功如此之高,其实都是从他师父周侗那里学来的,卢俊义在《水浒传》里曾经说过:“我在东京(河南开封)学艺时曾与他见过一面,”这里的东京学艺指的就是跟随周侗学武,其实他只是跟周侗学了半年而已,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悟性,学起来特别快,半年的时间就把师父周侗的武功精髓学到不少。这里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卢俊义是周侗 *** 个弟子,周侗对卢俊义为人很看重,所以教起来也是毫无保留。
《说岳全传》第三回,周侗初次登场,与老友见面时有提到:
“老妻去世已久,小儿跟了小徒卢俊义前去征辽,殁于军中。就是小徒林冲、卢俊义两个,也俱被奸臣所害。如今真的举目无亲了。”
周侗说他的儿子跟随卢俊义征辽,然后死于军中,他敢把儿子交给徒弟卢俊义,说明对卢俊义的信任和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呼应了前文,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一直未变!他之所以提到了卢俊义和林冲这两个徒弟,应该是那个时候最为喜欢的两个弟子了。
第二位:“豹子头”林冲!林冲,出生于东京(开封),《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马军五虎将之一,曾经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的这个禁军教头其实就是当年他师父干的差事,他师父周侗不干了以后,林冲学艺大成就顶了这个差事。
林冲的武功在当年的北宋时期也是 *** 高手行列,要不然也坐不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交椅,特别是他的马上功夫,十分了得,他的丈八蛇矛、花枪耍得出神入化,鲜有对手。
换言之,周侗的二弟子武功会差吗?肯定不会!只不过要稍逊于他的同门师兄卢俊义,《铁臂金刀周侗传》里,有提到周侗在东京分别传授卢俊义、林冲等人武功的事情,这与《说岳传》里的说法一致!也与《水浒传》里卢俊义说“见过林冲一面”完全对得上。说明他们是师兄弟,不过关系不熟,跟周侗学艺时不是一个时间段。
第三位:“曾头市教头”史文恭!说史文恭是周侗的徒弟,有些人会有一些不同意见,因为周侗自己就没主动说过这件事,这里主要原因是史文恭后来的所作所为有 *** 门,周侗觉得丢人,所以不愿意提他,可以看做是品行不端被逐出师门了。
《水浒传》里,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这史文恭武功高强,当年一支毒箭就要了晁盖的性命,就连林冲和他对打也占不到便宜,基本处于下风,但是只有卢俊义的武功能够克制他,什么原因?一个师父教的呗,大师兄卢俊义知道他的武功路数,对付这个师弟,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这还真不是瞎扯,也不是什么巧合,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史文恭就是周侗的徒弟。
《说岳全传》里也有交代:周侗的大徒弟是梁山泊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三徒弟就是一箭射手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
史文恭武功也是十分高强,曾经二十回合胜了“霹雳火”秦明,一箭射中晁盖,他若不死,曾头市就很难拿下。
我曾经看过一本叫《周侗传奇》的连环画,其中就记载了周侗和史文恭的故事:周侗与石佛寺贼人、绰号“瘦猴”的惠明正在恶斗,因屋内狭小,施展不开,故将惠明引入院内,史文恭冲出来与惠明厮杀起来。惠明不是等闲之辈,史文恭和他打的难解难分,十多个回合后,史文恭逐渐招式被惠明压制,史文恭已经气喘吁吁,此时,周侗大喝一声:“文恭退下,让老夫来收拾狂徒!”周侗抄起银枪来战惠明,不到十个回合,那惠明汉如雨珠,脸色苍白,孜然无力招架周侗的攻势,周侗趁机用银枪罩住惠明命门,“噗嗤”一声,银枪戳入惠明咽喉,惠明当场毙命!史文恭在一旁看得傻眼。
第四位: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民族英雄岳飞,岳鹏举!岳飞,字鹏举,生于1103年3月24日,河南汤阴人。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更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年少时期就广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后拜周同为师,这里的“周同”在后来的小说里即称之为“周侗”,跟随周侗学习武艺,骑马射箭、刀枪棍棒、打拳踢脚样样精通,那时候就已经是“汤阴县无敌”的存在。
《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飞学射于周侗,尽其术。”
在岳飞 *** 岁时,汤阴县里来了一个老者,大家伙都说这个老者武功高强,是个世外高人,此人正是周侗。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周侗怎么突然来到了汤阴?原来是周侗唯一的儿子死于军营后,老人家悲痛万分,在相国寺隐居了一段时日,此次来到河南汤阴正是应曾经的官场好友刘光世的邀请,一是邀请老人家出来散心,二是希望周侗能够在当地招弟子教拳,不然一身武艺后继无人了太可惜!而刘光世当时驻军在河南汤阴一带,消息这才传开了。
岳飞知道后就跟母亲说自己要去拜周侗老爷爷为师,学习武功,将来保家卫国!岳母随后同意!
周侗 *** 次见到小岳飞,就问:“孩子,你来学武是为了什么呀?”
岳飞:“学好武艺将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
周侗又仔细打量了小岳飞一眼,点头示意:“好,好,好啊!”说完还捋了捋胡须。
周侗收徒不是小事啊!第二天他就亲自领着岳飞去往岳飞家中,岳飞母亲请周侗上座,沏茶倒水,招呼一番。
周侗四下环顾,就看到了墙上有一副字,周侗问:“这壁上的佳句,可是尊作么?”
岳飞抢答:“是先人命为鹏举二字。”
岳母赶忙回应:“小子年幼无知,望老先生莫要见怪!”
周侗叹息一声,道:“老朽见令郎小小年纪很有抱负,将来必成大器!但需要一个名师点拨,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不是老夫夸海口,空有一身本事,传了两个徒弟,俱被奸臣所害!”
周侗说着说着眼睛还红了,接下来就把他儿子的事情也说了出来,然后就把收岳飞做义子的想法说了:“不改名姓,不是过继,只想把一身本事传给岳飞,在自己百年以后,岳飞把他埋于土即可!”
其实就是义子,岳母当然同意,岳母也巴不得呢!不过这件事并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没有张扬。只有他们三人知道!从此周侗于岳飞的身份就是亦师亦父了。
一开始周侗也就教岳飞基本功,从蹲马步起,蹲马步时让岳飞头顶一只碗,碗不能落地,每天蹲马步就是仨时辰,可把小岳飞累坏了,他还不高兴,反问师父说这不是什么武艺!周侗一开始没有回复他,只是让他自己去领悟。
回家还和母亲说,学不到武艺,师父天天让他蹲马步, *** 妈告诉他,学武要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
有一天,周侗拿出一把弓,对小岳飞说:“鹏举啊,你不是要学真正的武艺吗,来来来,你把这张弓拉开了,你能拉开了我就教你骑马射箭!”
岳飞喜出望外,这就攒足了劲去拉这张弓,哪知道怎么也拉不开,周侗在一旁客了,说:“怎么样,拉不开吧!说明你基本功还不行!”
从这之后,岳飞练习基本功时用心多了,也没有质疑和抱怨,每天就是苦练,终于到了十岁出头,他就能拉开写张弓了。
后来,周侗又教他骑马射箭,一开始岳飞也射不准,周侗就把他带到树林里学习,让他射大树,大树射中了又教他射细竹,最后就教他射树叶,岳飞最厉害的是射击树上落下来的树叶,这是动态射箭,岳飞在十三岁时就能做到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一次岳飞在骑着马练习射箭,他发现一只兔子,准备开弓射击,哪知道周侗大喝一声:“住手!”岳飞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骑马来到师父面前,周侗告诉岳飞:“教你射箭不是用来伤害无辜动物的,是将来上战场对付敌人、保家卫国的,以后切莫伤及无辜!”岳飞听完点头说好。
周侗见时机成熟,就开始教岳飞真正的、比较高深的拳脚功夫和枪棒功夫,包括“鹰爪翻子功”、形意拳、“关中红拳”等等。
岳飞在周侗那里习武近十年,把老先生一身武艺大部分学成,19岁参军为大宋效命!
第五位:“行者”武松!其实武松是周侗不记名弟子,武松当年打死老虎以后,送虎膏到京城给 *** ,正是这期间遇到了周侗,周侗一看这武松长得,呵~颇有几分当年自己的形象,五大三粗的,臂力过人,虎背熊腰,是个练武的好材料。
武松也是久闻周老前辈大名,此次遇见,甚是幸会,也希望老爷子能教他几招。周侗是个热心肠的人,看到好材料,岂能错过?于是就开始教他武功。
但是武松只在京城待了两个月,周侗也只教了武松一些形意拳、鸳鸯腿和一些刀法。这也是为什么武松在打虎以后不用棒改用刀的原因,也是武松在打虎后武功比之前进步很多的原因,他受到了周侗的指点,虽然只有两个月,毕竟那是名师指点,武松也算功夫人才,练起来很快。
武松算周侗不记名弟子,没有学到周侗武功精髓,学习时间太短了,武松自己也没有把这段说出去。跟鲁智深的情况类似,都是受到周侗指点,说是他的弟子也可以,就是没有那么正式的、全面的去学习。
周侗第四位弟子岳飞号称“万人敌”是真的吗?纵观整个历史和传说,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就几人,其中“西楚霸王”项羽首当其冲,《史记》有记载他在垓下之围时一人杀了汉兵数百人,有以一抵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能力,称其为“万人敌”,无可厚非!他有这实力。
第二位是有着“南朝 *** 帝”之称的刘裕,曾经用几万兵力击败了北魏二十万大军。
第三位是“将不过李”的猛将李存孝,此人和项羽齐名,勇猛无敌,虽然说他率领十八骑就拿下长安有些夸张,不过此人确实很猛,若是李元霸是真实人物,那么李存孝就是李元霸这个级别的。
这第四位,要么是杨再兴,要么就是岳飞岳鹏举了(按小说是高宠),杨再兴是名门之后,老杨家的绝学武功他都继承了下来,一杆长枪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说岳全传》里他被誉为“百万军中 *** 人”。再来看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这是《宋史·岳飞列传》原文记载。
说岳飞天生神力,能拉300斤的弓,南宋300斤比现在300斤要重不少,而他腰张弩(依 *** 部和腿部力量的强弩)达八石,约等于现在的1200斤。
另外,岳飞曾单人单骑冲进金营,其独池迎敌,对面有骁将挥刀迎前,被岳飞斩于马下,敌大败!而其中著名的战役要属“郾城大捷”和“朱仙镇大捷”了。
首先看郾城大捷:由于宋高宗求和政策,当时的岳家军孤军临敌,金兀术看准时机,抢先向郾城发动进攻,大将杨再兴一马当先,杀金军将士近百名,而自己也身中数十枪。岳飞此时亲自出马,率领四十骑左右开弓,箭无虚发,麓战数十回合,岳飞击退金军,获得胜利!金军只好出动拐子马、铁浮图来战,再次被岳家军大败而归!金军从此心理落下阴影,只要听到是岳家军,就胆怯三分!之后金营里更是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
再看朱仙镇大捷:金兀术十万大军在离开封西南四五十里地蓄势待发,与宋军展开对攻态势,岳家军五百铁骑率先出战,双方交手,金军溃败,而且是接连溃败,节节败退!岳飞高呼:“此次要杀到黄龙府!”
评书里更有岳飞八百人在青龙山破敌十万的说法,虽然这有些夸张,但不得不说岳飞确实厉害!
综上所述,岳飞武功高强、天生神力、用兵如神!称他是“万人敌”一点都不为过。所谓“万人敌”并不是指某个人能杀敌一万,而是指此人能抵万名敌人的能力,不止是勇,还要谈智和谋。古代打仗人多不一定会获胜,但是有了岳飞这样的名帅良将,又是有勇有谋,真能抵万人!说岳飞是“万人敌”是真的!
岳飞被誉为“武圣”,综合整个历史,能达到他这种全面能力的人寥寥可数,“万人敌”之称实至名归。
最后谈一下他的武艺,他是周侗最小的徒弟,又是义子,跟随周侗学习武艺时间最长,基本上周侗的武功他都悉数学会,所以真的要论纯武功,岳飞在当年也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已然超过了他的所有师兄们!
不过周侗公开承认的几个徒弟(除了坏人史文恭),他们都太忠,导致下场都不太好,都是被奸臣所害!岳飞也没能逃出这个怪圈。
刘伯温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
预测未来,在现代人看来也只有天气预报能做到!而在古代有四个人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厉害,不仅能预测天气,还能“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载,中晓世间万象”,这四个人分别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朝时期的袁天罡跟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帮助落魄的刘备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时期夺得了一份天下,并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写的预测未来代表作是《马前课》!
袁天罡是大唐时期的奇人,命相,风水大师,据说他精通“风鉴”之术,听风刮出的声音,就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奇人李世民怎么能放过呢?后来被李世民征进朝中,为大唐效力!他写的预测未来代表作是《 *** 》《称骨歌》
李淳风据说是袁天罡的徒弟,名师出高徒,李淳风在天文,历算,阴阳上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李世民时期被任命为太史令,他跟袁天罡合作完成的《 *** 》堪称一本预测奇书,传闻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件都被成功预测!他写的预测未来代表作是《 *** 》《小六壬》
刘伯温是明朝时期的军事家,为朱元璋的大明统一立下了汉马功劳,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是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是世人拿他跟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对比!他写的预测未来代表作是《烧饼歌》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他们四人都有自己的预测“神作”,这五大“神作”中以袁天罡李淳风合作完成的《 *** 》最为出名,精准预测了自大唐往后两千年的历史大事,所以论预测未来的能力还是袁天罡李淳风更准确,当然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傅,所以袁天罡比李淳风更准确!
而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以在战场排兵布阵,出奇谋而著称,属于军事方面的天才,虽有预测方面的奇书,毕竟在预测未来方面属于业余水平,所以他两人排在袁李二人之后,而世人一直拿刘伯温对比诸葛亮,说明诸葛亮比刘伯温要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袁天罡预测未来更准确,李淳风次之,毕竟人家都是专业级别的,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和刘伯温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