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算命先生-为何一个被盗一个千年完好无损
咸阳算命先生,为何一个被盗一个千年完好无损?
说到袁天罡和李淳风,
那就得说那本奇书《 *** 》了。
《 *** 》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是中华道教预言 *** 奇书,是隋末唐初的两位道士袁天罡和李淳风写的,这个可不是杜撰瞎写的,而是易学著作了,当时是为唐太宗李世民推算国运的。
《 *** 》只有60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只有谶语和律诗一首,看似简单,可是却神奇地推算了大唐之后的历史上很多事了,有的还非常准确,不得不说很神奇了。
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关系如何?
有的人说是师徒,有的人说是亲兄弟,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但是很多人总是会各种比较同时代的两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到底谁厉害了?很多人都认为是袁天罡更胜一筹。
据说两个人的墓地相邻不过百米,都在长安县郊的杜公祠山后,可是袁天罡的墓地完好,李淳风的确被盗,据说李淳风自己也预料到墓地会被盗了,他给袁天罡说过这样的话:
我是丞相,得罪人多,所以我的墓地不久就会被盗,而你是国师,经常为劳苦大众考虑,得民心,所以你的墓很安全。到底真假如何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智囊团的人,袁天罡会占卜,会根据风声推断吉凶,是出名的玄学家和天文学家,曾经非常准确地推断出杜淹、王珪和韦挺三个人的官运和结局,更是在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给她的母亲杨氏说道:
“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李淳风也不弱了,他是岐州雍县人,是世界上 *** 个风定级的人,还写了专门的著作《乙巳占》。李淳风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易学家,精通阴阳、天文学,数学等学说,估计是因为和袁天罡对风都有研究,很多人才说他们是兄弟,或者说他们是师出一门了。
袁天罡和李淳风谁厉害?
在传说的故事中还是有过比较的。
有次二人跟着唐太宗出游的时候,走到河边,刚好遇见两匹马,一匹为赤毛和一匹为黑毛李世民就让他们算算那匹马更先入河。
两个人细细占卜之后,袁天罡认为赤毛的马先入水,李淳风则认为是黑毛的马先入河,结果了还是李淳风猜对了。
当然我们不能就凭一件事情去定高低,很多人还是坚信袁天罡比李淳风厉害,因为他们的墓地很近,都在长安县郊的杜公祠山后,可是战火纷飞中,袁天罡的墓地居然完好无缺,而李淳风的墓地却被损坏了,认为还是袁天罡会神机妙算,给自己选了好的墓地了。
还有人分析是因为墓地虽然相距不远,可是袁天罡运气好,墓地被划入了军营范围,盗墓贼不敢盗墓了。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想想都不可能,封建几千年的年月里,战乱频频,朝代更替频繁,失控的年月很多,皇帝的墓地都被盗了,不存在袁天罡的墓地就不敢盗了。
其实这些都是也是传闻罢了,
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地相距很远,
压根就不存在相距百里的情况了。
首先,在《文献通考》中有过对李淳风墓地的记载,原文如下:
"唐雍县有天柱山,墓在天柱山之东。"李淳风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去世,墓地在陕西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也就是说李淳风的墓地在家乡,当地有纪念碑和祠堂,清明节的时候,李氏家族还要前去祭拜,觉得有这样的先祖感到自豪吧。
而袁天罡的墓地在四川的邛崃白鹤山。
贞观八年(634年),袁天罡去世,葬在他当初隐居的地方白鹤山,但是也不存在袁天罡的墓地完好无缺,根据《邛崃县志》载,袁天罡的墓年久失修,在战火中早已破败不堪,只是遗迹还在,却也找不到了。
但是袁天罡的墓地被重修了。
据说袁天罡破败的墓地是在明朝天顺年间被人无意中再次发现的,明英宗下令重修,重新修了天宫院,上面有皇帝的亲笔提匾,气势雄伟,有正殿、观音殿、万年台、牛王亭等建筑,成了出名的景观。
个人观点:袁天罡和李淳风墓地相距甚远,不存在传言的墓地相邻,一个被盗一个千年完好无损的情况,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但是都已经仙逝,没有必要比来比去了,还是研究他们的《 *** 》比较好。哪些诗词比较好?
诗词国之瑰宝,上千年下来,历朝历代大诗频出,各领风 *** 几十年,好诗好词擞不胜数。每个人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喜欢的诗词风格也不一样。我推荐十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诗词与诸君共品之。
苏轼 1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杜甫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李白4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居易6长恨歌
这首太长就不录了,有一首 红线毯 大家可以读一下,非常不错。
李贺7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辛稼轩8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清照9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第十首我选曹 *** 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各位高人,你最喜欢谁的诗欢迎互动。
郭汜二将下场如何?
李傕(jue)、郭汜二人本来只是董卓部下的两个校尉,在董卓阵营中只是中层将领。而且二人出身并不高,郭汜甚至在投靠董卓之前当过马贼。但是在董卓死后,凉州兵团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李傕、郭汜二人却在贾诩的建议之下,聚合兵马十万多人攻陷长安, *** 汉献帝和文武百官。李傕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拜后将军,封为美阳侯,二人共同把持朝政,祸乱长安。李郭二人是凭什么能够在汉末三国时代,上演了一出狂魔乱舞的呢,最后他二人又是怎么死的呢?
善于用兵。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李傕、郭汜二人是非常善于用兵的,其中李傕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出身马贼的郭汜也是非常勇猛,善于用兵。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用事实来说话,看看李傕、郭汜二人都打过哪些仗,和谁交过手。朱俊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曾经和皇甫嵩一起剿灭黄巾 *** ,但是李傕、郭汜却曾经在中牟击破朱俊,而且大掠陈留、颍川等郡,鸡犬不存。在李傕、郭汜 *** 长安的时候,王允曾派徐荣、胡轸迎战,结果徐荣战死,胡轸投降。徐荣曾经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打败曹 *** ,由此可见二人用兵之能力。
凉州兵团。根据《三国志》记载“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李傕、郭汜二人统兵攻陷长安城,在城中守卫的吕布不得已和李郭二人在长安城中巷战,结果吕布不敌败走。吕布在三国时代武力值可是巅峰的代表,却被李傕、郭汜二人打跑。在李傕、郭汜占据长安城的时候,马腾、韩遂联合关中部分士大夫共攻李傕,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与马腾、韩遂大战于长平观下。马腾、韩遂大败,损失一万多人,只得退回凉州。马腾、韩遂雄踞西凉几十年,麾下也是兵强马壮,却被李傕郭汜击败。综上各种真实战绩来看,李傕、郭汜二人首先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也比较善于用兵,再加上凉州兵团战斗力强悍,是他们在乱世中立足的更大凭仗。
时势造就,所谓时势造英雄,李郭二人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是他们能够掌控东汉朝政数年时间,在乱世当中闯出一片天地和东汉末年纷乱复杂的形势是分不开的。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 *** ,随后牛辅也被杀。身为中层将领的李傕、郭汜这时是过街老鼠一样,面对朝廷的清算,准备四散奔逃。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那就是贾诩。贾诩当时在李傕军中,对李傕说:“听说长安中有人打算把凉州人士赶尽杀绝,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李傕于是联合部下,同郭汜、张济等人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
李傕、郭汜能够成功攻陷长安,挟持汉献帝和百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关东各路诸侯的观望和不作为。在董卓进入洛阳,废立皇帝之时,关东十八路诸侯曾经起兵讨伐董卓。但是当董卓挟持献帝和洛阳百姓退往长安后,却没有人追击,而是各怀异志,暗中积蓄力量,意图割据自立,以待天下之变。在李傕、郭汜占据长安之后,除了马腾、韩遂曾经进攻过长安之外,关东的各路诸侯却没有人站出来,否则李傕、郭汜也不能如此猖狂。只能说东汉王朝已经失去了士族、豪强的支持,大势已去。
难逃覆灭。李傕、郭汜虽然善于用兵,但是他们的本性是凶悍残暴的,不论是跟随董卓进入洛阳的时候,还是后来四处烧杀掳掠。所过之处可谓是一片残破。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扰乱关中,李、郭二人做了帮凶,他俩率兵驱洛阳民数百万赴长安,一路上 *** *** 女,夺人财物,民人死在途者不可胜数。李傕、郭汜占据长安后,长安又成了人间地狱。后来汉献帝刘协和群臣离开长安,百姓纷纷逃离,长安城空了四十多天,强壮的人逃到城外,老弱互相杀害煮食,如此惨状,导致后来两三年内,关中很少看见行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此残暴好杀,又没有什么政治眼光,李傕、郭汜难逃覆灭的下场。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等人相互争权夺利,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发展到率兵相攻的地步,双方交战连月,死者万计。汉献帝东归洛阳后,李傕、郭汜四处流窜,像流寇一样。建安二年(197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 ***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李傕退守黄白城,被梁兴、张横等击败斩首,曹 *** 下令夷灭三族。首级献给曹 *** 后,汉献帝命令高挂在许都示众,表达他对李傕的强烈痛恨。
李傕、郭汜二人有一定的用兵才能,在汉末乱世中,掌控朝政、祸乱长安。但是他们残暴不仁,暴虐好杀,不得人心,终究难逃覆灭的下场。惜乎天下英雄无数,居然让如此两个跳梁小丑上蹿下跳,狂魔乱舞,实在令人愤慨,叹息!公元198年,李傕为段煨所杀,郭汜为五习所杀,这一对形影不离的凶神、东汉王朝的催命鬼,终于了结了罪恶的一生。
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作为“四大妖姬”唯一出现在《史记》中的人物,与传说西施故事的真实存在,“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传说。同为历史上早期的性贿赂,“烽火戏诸侯”里的褒姒比起西施来说应该是最成功的“美人计”典范。史上西施与夫差的结果是吴王被西施的千般妩媚,万般多情迷得神魂颠倒,昼夜厮守与夫差形影不离,枕边风吹散了吴国的君臣关系,竟能使夫差赐剑与伍子胥令其 *** 。西施施与夫差的作用是,不理朝政直至乱了朝政。褒姒实施的美人计看起来玩的轻松,结果却是近三百年历史的西周毁于为博一笑的周幽王。话说周幽王荒 *** 无道,不思周朝于危亡,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大臣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族人为了救出褒珦。利用周幽王好美色,广征天下美女入宫之际,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严格训练后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 幽王见姒,惊为天人,甚爱,遂立为妃,褒珦也被释放了。幽王得姒,甚宠。褒姒虽生得艳如桃花,却冷若冰霜,进得宫来从未笑过。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想尽办法,褒姒依终日不笑。于是,幽王悬赏大臣求计,若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便是成语“千金一笑”的来历。佞臣虢石父提议用烽火台一试。古代的烽火都是为军事专用,都城到边镇要塞,沿途遍设烽火台。若有敌情,值守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遂起兵赶来救驾。虢石父之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一笑。犹如后世“狼来了”的开心形式娱乐美人。其结果可想而知。亡于“烽火一笑”的西汉最后让褒姒背上了妖姬的黑锅。史上“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存在过。(图片来自 *** )
请问曹 *** 在天上和司马懿遇见?
曹 *** :中达,你熬死了我,熬死了我儿子桓,我以为你是金蝉子转世,会长生不死。
司马懿:丞相说笑了,那怎么可能?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曹 *** :仲达,别来无恙?
司马懿:托丞相鸿福,还算凑合。不过,要是真无恙,老夫也到不了这儿。以前丞相对老夫不薄,我这不是一直思念丞相吗?一到这儿,就先来拜会。
曹 *** :少 *** 给我来这一套。老奸巨猾。
司马懿揶揄道:老夫惭愧,这还不都是跟丞相您学的吗。说实话,老夫当初并不想趟这趟混水,可是丞相您硬是逼着老夫出山,为您魏国卖命哪。
曹 *** 冷笑道:看来,中达是确认你司马家能够篡了我魏国的天下了?我就奇怪了,你哪来的底气?
司马懿胸有成竹地说:老夫不敢保证绝对能成功。不过,老夫临来这里见丞相之前,我儿司马师、司马昭已经掌握了你家魏国所有军政大权,万事俱备,只差改国号了。对了丞相,老夫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丞相当初为什么不杀了我?
曹 *** :中达是明白人,咋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杀了你,谁为我魏国抵御西蜀的诸葛村夫呢?
司马懿点点头:丞相果然料事如神,还真是如此。幸亏我想到了这一层,把诸葛亮一直留着。世人都说我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还说什么“孔明一步三计,司马三步一计。”嘿嘿,这样也好,连丞相这么雄才大略的人也被我骗过了。让人低估,才是智者。否则我焉有命在呀?早来这儿向阎君大人报到了,哪能等到现在呢。
曹 *** :你果然是以公谋私。不过,你也用不着得意。你有两个好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你就不担心他们在权力面前,互相伤害吗?
司马懿:谢谢丞相提醒!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就告诉过他们了。他们两的关系好着呢。
曹 *** :中达高明。不过,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尝到权势的魅力。有一句话你总听说过吧?
司马懿:什么话?
曹 *** :富不过三代。自古以来,前三代人多多少少还知道一点勤俭持家的道理,后面三代靠着祖宗福佑余荫,可就不明白这些事理了。他们只会骄奢 *** 逸,胡作非为。更何况,魏蜀吴三国是在大汉王朝废墟上分立的国家,你两个儿子即使篡了我魏家天下,统一了三国,你司马家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治理。你的那些子孙,只会给世人留下笑柄,必将死得很惨。
司马懿无奈地摇摇头:那个就不是老夫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了。
曹 *** :也是。再问你一个问题。假如在我活着的时候,你会篡权吗?
司马懿摇摇头:不会。
曹 *** :为什么?
司马懿:丞相的威德布于四海,您就是借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在您面前狐假虎威呀?那不就是孔夫子面前背三字经,鲁班面前玩大斧子吗?
曹 *** :算你识相。我量你也不敢。听说你对那个小妾张夫人不错,是不?
司马懿点头:我是对她不错,整个司马家族府上,都是她在管家 *** 持。丞相您是怎么知道的?
曹 *** :她是我通过手下人安 *** 你司马家的,她每天用手机向我汇报工作。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司马懿:现在,她每天也跟你汇报工作?可能吗?
曹 *** :怎么就不可能?
司马懿摇摇头:阴阳相隔,这怎么可能?除非她是鬼。
曹 *** :中达果然冰雪聪明,不错,她还真是鬼。当初我成立盗墓办公室的时候,夏侯惇是主任、发丘中郎将。他们在挖掘一座古墓的时候,遇到一个大粽子,就是你这个小妾张夫人。我们采取了一点办法,让她恢复人形,诱你上钩,你果然色迷心窍,把她收为小妾。从此以后,你们司马家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事,事无巨细她都跟我汇报。
司马懿被吓了个半死。他哆嗦着:闹半天我每天搂着睡觉的美女,是个鬼?
曹 *** :你以为呢?
司马懿:丞相,不管您怎么说,老夫终究还是不信。结果呢,江山社稷现在还不是归我司马家族了吗?
曹 *** :我魏国从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刚刚运作了46年,就被你司马家坏了,你以为你们司马家就可以长治久安吗?我早就给你算好了,你司马家的天下也只有51年。
司马懿:为什么是51年?
曹 *** :51年减去46年,等于五年。我看过你的生死簿。你是公元179年出生,256年78岁寿终正寝。我当年对你不错,征你出山,你不同意。但我逼你出山,实属不智。我至今后悔死了。故此,我在阎王爷面前给你说了点好话,又花了五根金条,让阎王爷把你的寿命减了五年。
司马懿:丞相何须如此歹毒!
曹 *** :你别生气。你的寿命尽管少了五年,但这五年不会白给你减,阎王爷又给你司马家的社稷里加上五年。你子女得了好处,你也没亏。
司马懿不解:丞相,人人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世间不公平,阴间最公正。难道阴间的官员也收受贿赂吗?这是真的?老夫不信。
曹 *** :哪儿的乌鸦不是长着黑色羽毛呢?中达为何不信?我曹某人间尊容,到了地府阴间仍然还是官。来人!
立刻从不知道什么地方钻出来十几个长相狰狞的恶鬼,整整齐齐站在曹 *** 面前:城隍大人,您有何吩咐?
曹 *** 道:把这个口是心非的东西司马中达弄到十八层地狱,好好伺候伺候!
“得令!”
鬼卒立刻用铁链把司马懿绳捆索绑,要簇拥着带走。
司马懿大叫道:阎王爷!有人行贿受贿,我要实名举报!
鬼卒道:你位卑职小,谋朝篡位,举报无效!带走!
司马懿:老天爷啊!这还有王法吗?我不服!我要到阎王爷那儿告你们这群小鬼贪赃枉法!
鬼卒道:曹某是我们的金主,阎君收的钱比我们收的钱还多呢,你敢告我们,我们就让你再死一回,永世不得超生转世!
司马懿:我本来就已经死了,难道还怕死吗?
鬼卒道:你再胡言乱语,那我们就让你司马家族全部灭绝,不信你不怕!
司马懿立刻闭口无言了。
曹 *** 笑了:仲达,你还是认命吧。无论到了哪儿,你都是我曹某的属下。你是孙猴子,大闹天宫,我就是那个如来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