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算命婚姻占卜-为什么路边算命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抽签算命婚姻占卜,为什么路边算命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以目前国内的市场行情看,算命收费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说来抽签更便宜,只需几元钱,调风水最贵,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具体来说,算命(批八字)较贵,摆摊的要价几十到几百元,八卦(梅易,六爻等),奇门等也是适中;起名较低,五十到几百元。从价格看,走街串巷,摆摊算命的更便宜,花费几元到几十元就够了;算命究竟应该花多少钱呢?那要看各位算命的目的是什么?倘若只是为了玩玩,消遣娱乐,那么 *** 到地摊上算;因为地摊算命大多都是有一定的套路,当作娱乐即可。如果是为了知命改命,趋吉避凶,那就不能怕花钱,必须找精通的人测算!易学是一门及其精妙复杂的,必须精通易学之奥妙,方可做到知命改运趋吉避凶!
其实还有十位皇位?
简单来说,汉朝又复活了,自然不会承认这些伪帝。
两汉之间大致指的是公元8年西汉灭亡后到36年东汉重新统一的历史时期,在这近三十年间,天子成了廉价品,先后出现十余位天子,换句话说就是皇帝。
这十几位皇帝只有一位被史家公认,那就是汉光武帝刘秀;还有一位古人不承认、现代人承认,即新帝王莽。剩下几位虽有帝号,却都只是割据一方,在东汉统一进程中先后败亡。
1、新帝王莽:失败的改革者(8年——23年在位)王莽的古今评价属于极端分化,古人就没几个称赞他的,大多是贬损,少数几个中立的,也就说说“王莽谦恭未篡时”,以他当上皇帝前的事迹举例子。直到近现代,王莽摇身一变成了社会改革者,赞誉铺天盖地而来,称赞和否定达到了对半分的地步。到了 *** 时代,他又被称作“穿越者”,号称是把社会主义制度搬到古代。
事实上,王莽的确有真才实干,他上位的方式非常独特,不是像后世那些权臣一样是掌控兵权后才完成改朝换代的,他是靠 *** 和外戚身份双重加成当上辅政大臣,又碰上幼主在位,一步步架空皇权后禅让登场的。
*** 其实很难具象化,王莽能够靠它屹立于士林朝堂数十年,已经说明他自身的能力了,但他上台后的种种措施,又证明了他是个书生氏的政治家,一心想把社会推向并不存在的上古大同。
王莽是修习《礼经》出身的,这部儒家经典对于他而言已不是学问,而是信仰。再算上那个尊儒的年代,新朝君臣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我们无比相信传说中的三代盛世,认为只要依据《周礼》规定的去做,盛世的光辉就会再一次普照大地。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三代盛世只是圣人的谎言,为了自己的学说铺路而已,一个连铁器都没有的时代哪来的人人和乐,不过是物资极度紧张下的按需分配而已。
就这点来说,上古时期的所谓大同,跟我们要追求的 *** 是有一点点相似的,这就给王莽的复古改制披上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面纱,在 *** 时代集聚了大批粉丝。
王莽的新政包括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等等,都是周礼模式,完全不顾社会现实。
以币制改革为例,王莽在位十五年,币制改了五次,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三年改一次,等于三年前我在用人民币,突然改成美元,现在又改成卢布,旧货币还没收回,新货币就出来了,市场上新钱旧钱真钱 *** 满天飞,百姓不堪其苦。
本来王莽的上位是人心厌汉的结果,但他这么一折腾,大家直接思汉了,汉朝再惨也没这么惨呐。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 军此起彼伏,新朝江山分崩离析。
2、更始帝刘玄:乱世天子(23年——25年在位)上面说了人心思汉,为了争取人心,反抗新朝的 *** 军不少都扛着汉朝的大旗,其中喊得最响的就是绿林军,他们最初的根据地是绿林山,因而得名。
后来绿林军连败新军,聚集了数十万众,其中就包括藉藉无名的宗室刘玄和野心勃勃的宗室刘演。
刘玄和刘演都是舂陵宗室,属于同宗,所不同的是刘演能力出众,跟弟弟刘秀拉起一支舂陵兵,兄弟二人都是反新的主要大将。刘玄则生性懦弱,绿林军大将就看中这一点,拥立他为帝,国号汉,年号更始,是为更始帝。
刘玄称帝是在23年正月,消息一出,四海震动,各地纷纷弃新朝而去,接受汉朝的官职。到当年九月,汉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
随后汉军席卷关中,刘玄也将都城迁往长安,仿佛曾经号令天下的大汉王朝又回来了。可实际上,此时的刘玄更像是周天子,地方上的割据势力虽多向他称臣,但并不听他号令,有些更是悍然称帝,想跟他争夺天下。
刘玄却没认清这个事实,他一头扎进了温柔乡,沉湎于酒色,不理政务,同时还猜忌诸将。在入主长安之前,他就设计诛杀了刘演,还把刘秀派去河北送死,殊不知刘秀在河北翻了盘,完成了刘玄不能完成的中兴大任。
在刘玄的胡乱治理下,更始政权混乱不堪,诸将争权,地方上的各大割据势力频频向其发起挑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赤眉军。
3、建世帝刘盆子:抓阄的放牛娃(25年——27年在位)赤眉军跟绿林军并列为新末两大 *** 军,势力庞大,因把眉毛涂红而得名。
赤眉军原本的根据地是在山东,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多地,与此同时,绿林军已经改头换面成了更始汉军,杀入关中。
刘玄迁都长安后之前,赤眉军就有意投降,但刘玄冷漠回应,待遇给的很差,彻底断了两家大公司的合并可能。
24年冬,发展壮大的赤眉军频频向更始政权发起进攻,混乱不堪的更始政权完全成了纸老虎,一打就败。
到25年9月,赤眉军已经杀到华阴县,长安已经是近在咫尺。为了找个名头,他们决定效仿绿林军,拥立一个皇帝。
赤眉军在全军上下排查下来,找到七十多个汉室后裔,立谁为帝呢?朴实的 *** 军将领们决定举办“摸彩”仪式,也就是抓阄,谁摸到“帝札”,谁就当皇帝。
结果,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抓了头彩。于是这个昨天还在山坡上放牛的娃子,今天就成了皇帝,国号汉,年号建世。
很快赤眉军攻下长安城,刘玄单骑逃走。不久,走投无路的刘玄向赤眉军投降,开始当了几天长沙王,后面赤眉军也乱了起来,直接就把它给咔嚓了,更始政权灭亡。
赤眉军乱的原因很简单,关中连年战乱,老百姓都没命种地了,一下子又涌入那么多赤眉军,粮食根本不够吃。加上刘秀的军队从河北杀入关中,赤眉军连连败退。
27年,赤眉军在华阴惨败,所剩不过残兵败将,再难跟刘秀争锋。刘盆子的大哥刘恭前去跟刘秀谈判,在获得宽恕承诺后,他跟刘盆子宣布投降。建世政权灭亡。
刘秀知道刘盆子就是个傀儡,也没追究他,还封其为赵王郎中,安排他在自己叔父兼养父赵王府中生活,以免有心人再拿他扯大旗。
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赐刘盆子荥阳均输官,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不得不说这个放牛娃的运气是逆天了。
4、赵汉帝王郎:精明的骗子(23年——24年在位)王郎又名王昌,邯郸人,善于占卜算命。据说他曾发现河北有天子之气,就起了自己当皇帝的心。他又打听到王莽篡位时,长安城中有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然后就被咔嚓了。
两者一结合,王郎诈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刘子舆,还编造出自己是怎么从皇子沦落为平民(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如何从长安跑到邯郸的。
23年十月,有传言说赤眉军将渡黄河北进,为了争夺河北,刘玄派刘秀前去招抚河北,但却不给他兵马,等于是让刘秀去送死。
同年十二月,西汉宗室刘林等人在邯郸拥立王郎为皇帝,因地处赵地,史称赵汉政权。
王郎称帝后,迅速占领幽州、冀州,下令悬赏刘秀的人头,刘秀的处境越发危急。但刘秀就是善于打逆风局,没多久就把局势逆转过来,压着王郎打了。
24年四月,刘秀进军邯郸。王郎派人出城谈判,一再强调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秀撇下一句话:“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就是汉成帝这个废物复活,天下也不是他的,更何况是假称他儿子的子舆!)
谈判破裂后,刘秀攻城二十余日,最终攻破邯郸,王郎乘夜出逃,途中被杀,赵汉政权灭亡。
5、嗣元帝刘圣:透明的天子(23年在位月余)刘圣又名刘望,汉景帝后裔。
刘圣跟刘玄、刘秀这些宗室不同,他还没远到成为平民,在西汉末年,他的身份还是钟武侯。王莽代汉建新时,作为西汉宗室的刘圣自然丢了爵位,沦为庶民。
这让刘圣不能忍,他暗中积蓄力量,积极联络汉室子弟和豪强义士。新朝末年,他在汝南一带起兵,迅速攻占汝南。
不久,新军在昆阳之战惨败,新朝的大将严尤、陈茂逃到汝南,投奔刘圣。
刘圣大喜过望,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严尤和陈茂,两人投桃报李,力劝刘圣称帝。
23年八月,刘圣在汝南称帝,沿用汉朝国号,自称“大汉嗣元皇帝”,以汉朝继承者自居。
这就是在公然挑衅更始政权了,都是刘家人你还称帝,要是有赤眉军那样的势力也就罢了,偏偏还只是只菜鸡。很快,刘玄派大将刘信率领数万军队南下,做皇帝不到两个月的刘圣被杀。
6、孺子婴刘婴:我才是皇帝(25年在位不到一月)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逝,皇位再一次空悬,王莽为了长久执政,选了年幼的刘婴为继承人,立为皇太子。
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也是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皇太子,明明皇帝都没了,他却还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西汉因此度过了三年没有皇帝的日子。
这三年,西汉没有真皇帝,却有假皇帝,那就是王莽。他以皇太子年幼为由,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假是 *** 的意思)。
做着做着,王莽想当真皇帝了,于是代汉建新,西汉灭亡。刘婴被降为定安公(又作安定公),封地包括平原郡的5个县,地方百里,民万户。
不过我们却不敢让刘婴就封,他可担心有人拿他当大旗反抗自己。王莽把长安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将刘婴养在其中,与外界隔绝任何联系,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许和他讲话,导致刘婴成人后不识六畜。
毕竟身份摆在那里,随着新朝覆灭,刘婴又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奇货。
动作最快的是平陵人方望,更始政权刚乱起来的时候,他就刘玄觉得要完,得另寻出路。他觉得刘婴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汉室正统,当受天命,就联合安陵人弓林等人,把刘婴从长安接走,带到了临泾。
25年正月,方望尊刘婴为帝,刘玄立刻派出李松和苏茂等将领,把这几千人打得落花流水,刘婴被杀。
7、梁汉帝刘永:逃亡皇帝(25年——27年在位)刘永是梁孝王刘武的第八代孙,其父刘立当梁王时跟汉平帝的外戚卫氏来往密切,汉平帝驾崩后,王莽掌权,把卫氏连根拔起,连带着处死了刘立,刘永也失去了继承梁王封爵的资格。
刘玄称帝后,刘永前去投靠,刘玄封他为梁王,以睢阳为梁国国都。
刘玄迁都长安之后,政治日益腐败。刘永心思顿时活泛起来,想依靠梁国起兵割据,夺取天下。
刘永一开始进展飞快,攻占二十八座城池,又在名义上将东海郡董宪、齐地张步、西防佼强等人收为部属,一时间威震关东。
25年十一月,刘永自称天子,史称梁汉政权。此前刘秀已经称帝,两个刘姓汉室亲争夺正统的战争,迅速拉开。
为夺取天下,刘秀制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的战略,派大军进攻刘永。刘永连吃败仗,率领残部逃进了睢阳,坚守不出,加上汉军内部发生叛乱,梁军士气大振,汉军围攻睢阳数月不下。
一直到26年八月,汉军乘夜杀入城内,刘永带着家人慌忙出逃,跑到了虞县。
随后汉军四处攻城略地,原梁国属地望风而降,坚守抵抗者寥寥无几,就是有也被汉军灭了。在这种情况下,刘永身边的部众想袭杀刘永,投降汉军。
刘永命大,躲过一劫,带着几十名亲信逃了出来,跑到谯县。在谯县,刘永等到了三万多的援军,立刻摆开阵势跟汉军开战,结果又是惨败。
刘永再次弃城出逃,跑到了湖陵,汉军也停止了进攻,回师休整。
27年四月,刘永又杀回睢阳,汉军大军包围睢阳。三月后,城中粮尽,刘永率军突围,汉军紧追不舍,刘永为部将庆吾所杀。
刘永死后,其弟刘防举城投降,其子刘纡却被残部立为梁王,继续对抗刘秀,直到两年后被灭。
8、庐江帝李宪:在哪里上班,就在哪里当皇帝(27年——30年在位)跟同时期许多军阀不同,李宪不是靠 *** 军发家的,而是靠打 *** 军发家的。他原本是庐江郡的属令,新朝末年,庐江郡爆发农民 *** ,人数多达十余万。
李宪被王莽任命为偏将军、庐江连率(即太守),率军 *** *** 军,历经数年努力,李宪将 *** 军全部扫平,但新朝却已经是大势已去。
新朝灭亡后,李宪据庐江郡自守。不久自称淮南王,派兵攻打掠取郡县,扩充地盘。
27年,坐拥九座城池的李宪在庐江郡自称皇帝,这是新朝灭亡后唯二非刘姓人建立的政权,其他政权就算是非刘姓,也要谎称是刘家人,比如王郎,可李宪就是这么大胆,九座城就敢逆思汉潮流而动,结果跟找死没区别。
28年,刘秀调动四郡兵力攻打李宪,把李宪包围在舒县一年。
到30年正月,城中粮尽,汉军发动总攻,很快就攻下舒县。李宪弃城逃走,被军士帛意追击斩杀。
9、匈奴儿皇帝卢芳:故事大王(29年——30年在位)事实证明,骗子所见略同,能够想出假装汉帝之后的不止王郎一个,至少还有卢芳,而且卢芳的故事更加离奇、更加具有戏剧性、也更加虚假。
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多少找了个赵飞燕 *** *** 民间的理由,卢芳却看不起汉成帝,直接找了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当祖宗。
按卢芳所说,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文伯,他的曾祖母是匈奴谷蠡浑邪王的姐姐,嫁给汉武帝为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后来遭遇江充之乱,长子遇害,皇后连坐被杀,次子名叫次卿,逃命到长陵;三子名叫回卿,逃往安定三水县境内的匈奴属国左谷。
后来大将军霍光平定了内乱,迎立次卿,回卿则留在了左谷,生子孙卿,卢芳,就是孙卿的儿子。
卢芳编造这个谎言,显然是为了结合当地情况,一方面迎合边民人心思汉,说自己是汉武帝曾孙,另一方面寻求匈奴支持,说自己是匈奴王室的外曾孙。
还别说,那个年代读过书的人没几个,谣言不胫而走,许多边民和匈奴部落都信以为真,来到了卢芳麾下。卢芳振臂一呼,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轻易就割据了安定地区。
更始政权杀入长安后,刘玄人们卢芳为骑都尉,镇抚西陲。没几年更始政权败亡,安定地区的胡汉首领们经过会商,尊卢芳为上将军、西平王。
凭安定地区这点人马,自然是不够争夺天下的,卢芳想到了请外援,派人去跟羌族和匈奴商量和亲的事,其实就是搬救兵。
匈奴单于欣然接受卢芳的美女,然后把卢芳接入匈奴,立为汉帝。
29年,匈奴派人护送卢芳这位儿皇帝入塞,定都于九原县,并劫掠占有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与胡通兵,侵苦北边。
匈奴想把卢芳培养成看门狗,但卢芳不争气,连看门狗都做不好,身边的部将接连火并,死的死,降的降。30年,汉军大兵压境,走投无路的卢芳只好再次亡命匈奴。
十年后,匈奴又把卢芳派回来了,想让他在高柳建立伪政权。结果卢芳根本无处下手,干脆上表向东汉投降。
刘秀既往不咎,封卢芳为代王,并允许他在明年正月回京觐见。卢芳却在冬天就擅自拥兵入朝,当南行到昌平(在今北京)时,被朝廷发现。朝廷严令卢芳返回,心中有鬼的卢芳一路向北,向东汉边地发动进攻,失败后逃入匈奴境内,最终死于匈奴境内。
10、白帝公孙述:成家不成(25年——36年在位)除李宪外,另一位称帝的非刘姓人士就是公孙述,他跟李宪不同,他是既有大军,又有地利,割据称帝是胸有成竹的。
公孙述原本是汉朝的公务员,曾兼摄五县,五县都管理得井井有条。新朝时期,公孙述被任命为导江(原蜀郡)卒正(即太守),以能力出众著称。
新朝灭亡后,蜀地大乱,南阳人宗成侵入汉中,公孙述迎他入成都。宗成却任由部众劫掠,百姓不堪其苦,公孙述非常不满。他联合境内豪杰,发兵攻灭宗成,结境自保。
24年秋,刘玄派张忠为益州刺史,率兵万余,进攻蜀地。述在绵竹大败汉军,干脆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
25年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帝,国号成,崇尚白色,又称其为白帝。随后公孙述四处出击,占据益州全境。
刘秀的战略是“先关东、后陇蜀”,所以公孙述很是过了几年皇帝日子,指哪打哪,威风凛凛。
32年,刘秀已经平定关东,全力经营西部,他先向盘踞在西北的隗嚣下刀子,公孙述连忙派人救援,但还是没能改变隗嚣败亡的结局。
隗嚣失败后,刘秀发出“既得陇,复望蜀”的感慨,蜀地人心也浮动不堪。
随着天下大部平定,公孙述想以益州一州之力逆天已无可能,汉军进攻时,逼得公孙述用刺杀的法子来续命,虽然干掉一名汉军统帅,但成家也开始倒计时了。
36年十一月,公孙述阵亡。次日,成都投降,汉军屠城,成家破灭。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
请问谁懂《周易》是本什么书?
“我儿子15岁了,马上中考了,天天迷上这本书?”
我说:
迷上书籍是好事,书是文化瑰宝的主要传承物。好书者心是爱好文化,有文化必有作为。
《周易>这书通常是被说为是占卜书,要是说占卜书籍那确是周文王和周公旦以及武王占卜大小事务后的记录文.
每个爻辞记录文或是记录了一件大小事,可以看成是最初的历史书籍.这个和《圣经》一样,《圣经》说上帝的故事,也是数千年前的记录文献,以“上帝” *** 的眼光看前世界的一物一事的记录。
但《周易》无边界无限制,可以用于科学数理化和哲学人生观看待社会万般变化。一时之间以15岁的年纪基本上无法看懂也是出于好奇而己,但也是对知识的探索,本应是好事。
《易》之为书也,应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易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易,故有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商之未世,周之盛德也。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古代人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经周易之学来避灾求吉,算是一种利用。
而近代近代提炼易经的阴阳仪“0/1”数据并编程计算机语言也是一种经济利用。
但有些人不从研究从易学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而是各种评击。俗话说“百般无用,为书生”者是这般景象了。
能把《易经》中提炼出一部分为自己所有才是王道,如我把《易经》用于命理星座算术服务于有需要的人,各取所需赚取生活费也是一种利用。
传统预测法有哪些?
《易经》为 *** 经典,并且先人们在此基础上发明、完善了各类预测术,
一、四柱八字称为四柱、八字、四柱推命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为四柱。八字以日柱天干为自己,据其和年柱、月柱、时柱干支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节气旺相状态,断人一生命运的吉凶祸福。
二、六爻
六爻又称为文王课、金钱卦、五行易、火珠林卦法,由汉代京氏易发展而来。
三、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进一步简化了占卜 *** ,可以年、月、日、时的数目或其他可数之数起卦,以八除之余数定卦名,以六除之余数定变爻,结合爻辞及五行生克的关系以断吉凶
四、紫薇斗数
紫微斗数,中国传统命理学的最重要的支派之一。它是以人出生年、月、日、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构成命盘,结合各宫的星群组合,干支理论,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吉凶祸福。
四、风水堪舆
又称为看风水、相地术,看阳宅称家相,看阴宅为墓相,多用于选择墓葬、修房、迁址等。
五、相术
相术包括面相、手相、人相、骨相等,看人的五官、精气神、声音、步态、风度、气质、身材断人命运。
六、奇门遁甲
奇门是用时间和方位占断吉凶的一种术数。
七、六壬
以占卜时日的支为基准,先以占卜月的季节、占卜日的干支、占卜时的地支级成六壬课式,按五行生克关系配以六亲、十二天将,以三传、四课的生克关系而断吉凶
八、杂占
杂占包含解梦、通灵预测、塔罗牌、占星、抽签、扑克牌等等。
李清照说的一句穷家祸日十五六?
大宋才女李清照,绝对的词坛大腕。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官居宰相,公公赵挺之官拜参知政事,丈夫赵明诚,从太学生到地方官,一路顺风顺水,曾经做到江宁知府,这个家庭可谓地位显赫,权倾朝野,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可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宋徽宗靖康元年十二月,北方 *** 金朝强势崛起,铁蹄直捣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大宋北朝从此灭亡,赖大宋朝廷辉煌腾达的李清照一家从此走了下坡路。更要命的的是赵明诚赴任途中一 *** ,含恨而亡,撇下养尊处优惯了的李清照,更兼远离家乡颠沛流离,可苦了李清照。那时就业机会少,李清照五十左右岁,空有一肚子墨水,讨生活成了大难题。万般无奈之下,李清照便放下身段,在杭州武陵门外开了一个卦摊儿,凭一根三寸不烂之舌,靠给人打醮算命钱艰难度日。那日子艰难凄惨,李清照苟延残喘度日如年。这天,李清照刚摆上竹签罐,插把卦旗,放好笔墨纸砚,刚一抬头,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站在当街,朝东南望了一望,又狠狠地剁了一脚。转过身,又向西北方向凝望了一阵,然后一步一步挪向挂摊。李清照看的仔细,姑娘十七八岁,身着红绿大花案裤褂,虽不富贵,但保暖无忧。看那面相天庭饱满,唇红齿皓,红云似苹果的两腮鼓囊着,透着活力,眼含热泪,欲说还休。
“姑娘,”李清照打量着她,先开口了:“姑娘,遇上难事儿了?别着急,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况且你这也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事,坐下吧,我给你看看。”姑娘看看李清照,眉目清秀,气宇轩昂,沉稳大方,那个智慧的大脑奔儿更是圆润明亮,说出话来字正腔圆,不紧不慢,坚定自信,姑娘看罢,竞走了神,心想这时何方神圣,莫不是观音再世,仙女下凡?“姑娘啊,”她正思磨着,李清照又开口了:“你属虎的,今年十八岁了,还没出阁,这里有点蹊跷吧?”听到这,姑娘张开了嘴,刚要说话,李清照立即用手势打断了她:“你的心在西北方,可是天不从人愿,却从东南招来了烦恼。。。。。。”听到这,那姑娘眼泪刷的就下来了,紧接着扑通一声双膝一弯,跪在了李清照的面前。
原来,姑娘是本地蔡家庄人氏,家境小康,虽不富贵但日子还好过。早先年与临安西北方江宁行商严家定了娃娃亲,两家来往密切,严家小伙与蔡姑娘从小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渐生情愫,按老规矩,到了这个年纪,两人早就应该成婚了。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严老板与经商路上患了重病,一命呜呼,严家小伙回家奔丧守灵三年,这期间变生出了故事。原来,蔡家做生意不顺,赔了本钱,还跟临安东南常州地界的潘家借了高利贷,不料借鸡生蛋不成又蝕了米,蔡父还不起高利贷,倒是潘姥爷看中了蔡姑娘,向蔡父提出娶蔡姑娘为妾,高利贷就免了。万般无奈之下蔡父就答应了潘姥爷的请求,两人商定择良辰选吉日就要成婚。姑娘一听万念俱灰,但又心有不甘,无可奈何之下,偷偷溜出家,一路漫游到了武陵门,恰又遇李清照的卦摊儿,姑娘走投无路之际,想求签打卦问个前程,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姑娘想,这个女菩萨神了,说的那么准,跟她说实话吧,说不定她能给个解扣的方也未可知。于是姑娘便把自己的身世遭遇统统倒给了李清照,祈求有个两全其美的仙方。
看着姑娘那双望眼欲穿的眼睛,李清照提起笔,在纸上大大的写了一个“兆”字,姑娘虽不是满腹经纶,但童年衣食无忧,也跟哥哥们学了些“人之初,性本善”的,颇认得几个字,于是脱口而出,“先生,”她弱弱的问道,“难道有什么好兆头吗?”“有”,李清照的回答坚定而自信:“姑娘,你身体健壮,靠力气就能讨生活,敢于跑到外边来寻出路,说明你胆略过人。只要你大胆的往前走,不愁将来没个好出路。”“那,先生,请指条明路吧?”姑娘说吧,给李清照扣了一个响头。李清照指着那个大大的“兆”字,说“好兆头,就在”,她顿了一下,用笔在“兆”字的下边轻轻的抹出了一个“走之”旁,姑娘一看,分明一个“逃”字。李清照话没出口,眼睛却直瞪着姑娘。姑娘睁大了眼睛,听李清照面授机宜,“到西北方去,那是你的家”!
姑娘恍然大悟,把包袱里的银子分了一大半给了李清照,走了。
列位,李清照何以算的那么准?难道她真的有刘佰温知道人间上下五百年的本事?当然没有,但李清照何许人也,既满腹经纶又聪明绝顶,街头半仙的那点伎俩早就被清照窥破了。
那时,姑娘家一般的到了十三四五六岁就得出嫁,到了十七 *** 不出阁,就是大龄剩女。蔡姑 *** 身条体态显然是个大姑娘,清照肯定拎得清。精准的断定姑娘十八岁,天衣无缝。这是为啥?
其实算卦本不灵,主要是靠察言观色。这里有句俗话:“穷家祸日十五六,富家闺女十七八。”穷人养不起大闺女,就得早出嫁在十五六岁儿。富家不在乎一张口,就多住两年在十七八岁儿。李清照看这闺女的穿戴,知道她虽不是豪富之家,可也是吃不愁穿不愁的茬儿,所以才这么说。如果万一姑娘是十七岁,怎么办?占卦先生就会说:“我说的是虚岁呀!”若姑娘是十九岁,占卦先生就会说:“我说的是周岁呀!”所以这么一蒙就蒙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