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算命大师-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admin2023-01-16 21:42:0916

唐朝算命大师,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在中国文化中,看相算卦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方面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而对于算命的态度,都很微妙。最常听到的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放在《西游记》那一众高级别的神仙妖怪当中,似乎没什么过人之处,他的名字叫做——袁守诚。

书中对于袁守诚身份的介绍很简单,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渔翁张稍跟樵子李定显摆,说自己认识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他打渔的方位,百下百着。这消息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龙王就到长安城找这个算命先生去了:

(他)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属龙的本命,属虎的相冲。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龙王闻言,情知是那卖卜之处,走上前,分开众人,望里观看,只见——

四壁珠玑,满堂绮绣。宝鸭香无断,磁瓶水恁清。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端溪砚,金烟墨,相衬着霜毫大笔;火珠林,郭璞数,谨对了台政新经。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

《西游记》书中对袁守诚的介绍不多,除了说的算卦算得准,讲到他的来历是,只说了他是袁天罡的叔父。那么,袁天罡是谁呢?

唐朝算命大师-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相师(看相的大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 *** 》(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最为民间熟悉的就是他始创的“称骨算命”法。

他的卜算 *** 很简单,就是按照生辰年月日时,每一个时间对应的有一个骨骼的重量,把每个时间所对应的骨骼重量加在一起,计算出你的骨骼总重。当然,这个重量也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然后依照这个数据对照《称骨算命歌诀》,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运势。

比如:某人出生在甲子年正月初一子时

对照《称骨算命歌》上面的骨重,甲子年骨重一两二钱,正月骨重六钱,初一日骨重五钱,子时骨重一两六钱。年、月、日、时骨重加在一起为1.2+0.6+0.5+1.6=3.9,故此人总骨重是三两九钱。再对应歌诀里面三两九钱所对应的歌诀:

少年命运不通,老享清福之命——

此命终身运不通,劳劳作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

注解:此命为人品性刚直,做事公开有才能,有机变不肯休息,六亲兄弟不得力,祖业无靠,白手成家立业,末运多驳杂,不能聚财,好一双抓钱手,没有一个赚钱斗,此命蜘蛛结网,朝圆夜不圆,做几番败几番,只能稳步成家计,谁知又被狂风吹,初限二十三四,犹如明月被云侵,三十外来恰是日头又重开,二子送终,寿元五十七岁,过此八十八,死于秋天中。

这一段话基本上把人从生到底都简单概括了,这种算命 *** 和生辰八字算命、紫微斗数算命异曲同工,略有不同。虽然都是用出生的时间算命,但比较而言,称骨算命将命运分的比较粗略,只是把命运分为五十一种,概括性有点太强了,至于准还是不准,见仁见智。

除了称骨算命,袁天罡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事件。《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当然,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里面写的内容是不是被夸大的,或者是为了政治需要故意制造的都不好说。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袁天罡在唐朝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相师。而他的叔父袁守诚,我们仅靠想象也能知道,应该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按照《西游记》中写的就是:

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

但是,说来说去,这个袁守诚再厉害也就是个洞悉天机的算命先生,怎么就那么厉害,可以掌握玉皇大帝的旨意内容,还丝毫不差呢?

我们之前讲到过玉皇大帝,他在天界的地位.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那么,看起来这么厉害的玉皇大帝,行踪怎么会被一个算命先生知道呢?

我们要说回到“道”,“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天道,指的是运作永恒一切的道。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又以百态存于自然。道,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而不是一个组织,一个家族。所为悟道就是超脱,不停的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

《庄子·庚桑楚》里提到:“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

之所以讲到“天道”,是因为玉皇大帝有一项职责是执行天道,而这些天道是按照规则定好了的事情,就像四季更迭,春种秋收一样。而他的旨意只要是在天道之中,就可以算得出来,除非玉帝刻意隐藏,否则袁守诚知道圣旨上的内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开玩笑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玉帝下旨之后传到地上这段时间,按照人间的计算 *** 得有几个月呢,早就走漏消息了。当然,也不是没可能,但如果私改降雨点数会被处斩,那走漏机密消息,会不会更惨呢?这点书中并没有提到。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既然这一切都是定好的,那么袁守城应该早就知道泾河龙王非死不可,而自己也是这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那他为什么会乖乖地待在棋局之中呢?为什么会在长安城摆下卦摊?为什么会像是故意显摆似的,指导张稍打渔呢?这其中疑团太多,请听下回分解。

唐朝算命大师-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为何在二十三岁时就死于乱箭之下?

罗成本来能活七十三岁,只因做人太短,折寿五十年,二十三岁就乱箭穿身而死。

在隋唐演义之中,罗成是天下第七的好汉,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这一是因为罗成手中的五钩神飞枪快准狠,再者是因为他为人英俊又不苟言笑,出手又太过狠毒。

罗成的故事有很多,两破隋朝大阵、扬州夺魁、力擒五王等为人所知。在民间戏曲之中还有个故事叫《罗成算卦》,京东大鼓、 西河大鼓、 河南坠子、太平歌词、二人转等版本都有。

罗成是 *** 星临凡,少年已成名。据说罗成曾让瓦岗半仙式的军师徐茂公给他算过一卦,看他能活多少岁,徐茂公算他能活七十三。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岁也是大岁数了,罗成很是高兴。后来罗成锁五龙定唐朝江山,因功被封越国公,可谓功成名就。

在长安游玩时,罗成又遇到一个摆摊算卦的老道,自称未卜先知。罗成就又让这个老道给自己算了一卦,还是问能活多少岁。老道算出来一个二十三岁,比徐茂公算的少了五十年。罗成当场就翻了脸,徐茂公的阴阳八卦能定江山,他给我算的是七十三岁,我们无冤无仇,你为何损我阳寿五十年。

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徐茂公是半仙,这个老道可是他的师父,他当场就揭了罗成的五个短处。

*** 短:传枪递锏私藏回马枪

当初秦琼惹上官司,被发配到北平府。正巧北平王罗艺是秦琼的姑父,他不仅没受到责罚,还在罗艺帐下任职,经常和他的表弟罗成钻研武艺。

罗家枪是独门绝技,秦家锏也算天下无二。秦琼和罗成兄弟两人练习武艺之时,罗成突发奇想,想要兄弟两个互换武艺。秦琼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却不放心罗成,说互换武艺可以,但都不能藏私,需要先发个毒咒。罗成当即发誓,若隐瞒了一路枪法,就不逢好死,万箭攒身而亡。秦琼也发下毒咒,若是隐瞒了一路锏法,就让自己不得善终, *** 而亡。

等到传枪递锏之时,兄弟两人却是各有想法。秦琼传锏传到绝招杀手锏之时,突然想道,还是别传了,表弟勇猛,传了他杀手锏,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想到这,秦琼就住手了,没有传杀手锏。罗成传到绝招回马枪时,也想道,表哥英雄,把回马枪传给他,只显他的英名不显自己手段了。就这样,罗成也收住了枪,没有继续传回马枪。

在戏曲版本都夸秦琼没有留手,实际《说唐》之中秦琼是先藏了私。当时兄弟两人都把誓言当儿戏,谁知后来全部应验了。这是罗成 *** 短,折寿十年。

第二短:逼死义父

罗成有个义父叫定彦平,隋唐有名的双枪将,枪法是一绝。定彦平用的不仅是双枪,还是四个枪头的双枪,可以克制天下大多数使用单枪之人,罗家枪正好被他的双枪所克制。

*** 摆长蛇阵围攻瓦岗时,请来了定彦平。瓦岗寨没人能破长蛇阵,也请来了罗成来破阵。正巧的是,在路上定彦平和罗成碰见了,但定彦平不知道罗成是去破阵的,罗成却知道他是去守阵的。罗成也知道定彦平的双枪天下无双,罗家枪破不了他的双枪,那他守阵自己破阵还怎么破。于是,罗成花言巧语地骗取定彦平的双枪技巧,定彦平也相信自己的义子,把所有招数都传给了他。定彦平还对罗成说道,咱们要是仇敌,你会这套枪法可就要了我的命。

定彦平哪里知道罗成是个白眼狼,他就是去破阵的。罗成表面笑嘻嘻,心里想的却是咱们马上就是仇敌了,你的命就在我手里攒着呢。这还不算,罗成又是一番花言巧语,夸定彦平比罗艺摆阵厉害,要他跟自己讲长蛇阵的奥妙。定彦平也是毫不藏私,一一传授各种技巧。

等到瓦岗破阵之时,定彦平就自尝恶果了。罗成化妆假称自己是程咬银,直接对上了定彦平,狠心以单枪破双枪之术一枪扎伤定彦平。幸亏定彦平见机得快,虽重伤还是跑了。

再到铜旗阵之时,定彦平又倒霉的碰上了破阵的罗成。这次罗成也不隐瞒了,直接告诉了定彦平假扮程咬银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罗成就没打算让定彦平活着离去,定彦平自然已不是他的对手,被他逼得拔剑 *** 。这是罗成的第二短,狠心逼死义父,天理不容,折寿十年。

第三短:监斩单雄信

罗成是 *** 星转世,单雄信是青龙星转世,两人天生的不合。

秦琼母亲过寿之时,罗成和单雄信初次相会。程咬金因为在半路劫道,先被罗成打又被单雄信打,就两边挑拨两人动手。单雄信又哪里是罗成的对手,被他如提小孩子一般放倒,狠打了一顿。从这开始两人就不合,虽然其后结拜成兄弟,但一直不对付。

瓦岗寨之时,罗成前去破阵,就曾为难单雄信。当时罗成为主将,他将所有人都安排了,只留下两支令箭,让单雄信选择一个。 *** 个是长蛇阵东西南北中加上四个犄角九路的总接应,第二个是打阵胆对付双枪将定彦平。凭单雄信的本事哪一个也担任不了,所有人都知道罗成这是为难单雄信的。这只因罗成这人心眼太小,一直看不上单雄信,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不过,秦琼可不容许罗成胡闹,看他耍笑单雄信,气得让他直接回北平府吧。罗成最是佩服表哥,看他着急了,才算作罢。

瓦岗散去后,单雄信去洛阳投靠了王世充。罗成、秦琼、程咬金也去找了单雄信,单雄信对三人可谓不薄。不过,徐茂公很快就来请三人了,秦琼和程咬金编了个理由跑到了唐营,只有罗成因病留在了洛阳。罗成知道单雄信和他不对付,就故意大骂秦琼,又设计要送母亲回老家打算借机投唐营。单雄信知道罗成诡计多端,怕他是金蝉脱壳之计,让他赌个誓。这套罗成最熟,当即就来了个。

罗成用的就是金蝉脱壳之计,直接跑去了唐营。其后,罗成锁五龙力擒五王,单雄信孤身踹唐营被擒。因为李渊曾射杀过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单雄信宁死不降,上了断头台,而监斩人正是罗成。这是罗成的第三个短处,背信弃义监斩兄长,坏了结义之情,再损寿十年。

第四短:醉卧龙床

罗成是北平少保出身,又身负绝技,因此为人最狂傲。

在投降唐营之时,罗成给李世民出了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让李世民趴在地上,马鞍配在身上,马嚼子勒在嘴里,再让罗成骑在身上,驮进唐营里。这就是让李世民当马,瓦岗众兄弟都责备罗成无礼,李世民却是求贤若渴,跳下马就趴在了地上。当然,罗成也并没骑在李世民身上,他感念李世民礼贤下士,就归顺了。也有版本说,罗成扶着李世民走了八步。

罗成归顺后,李世民大摆筵席庆贺。罗成醉酒之后,就睡在了李世民的龙床之上。李世民虽不在意,但他是紫薇星下凡,是皇帝之命,罗成只是虎将,怎能占据君主之位。这是罗成的第四短,臣子欺君,又折寿十年。

第五短:负心杀妻

在隋唐之中,罗成的花枪和狠毒都是为人所知,他最狠的就是杀了两个妻子。

当初攻打孟州城时,屡屡攻打不下。无计可施之下,英俊的罗成化身为翩翩公子,勾引了两个守城将军的女儿胡金婵和王金娥,成功破了孟州。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心高气傲的罗成觉得这件事不利于自己的英雄之名,不顾胡金婵和王金娥对自己情深意切,用毒酒毒死了她们。这是罗家人的一贯作风,罗成的父亲罗艺负心于姜桂芝,罗成的儿子又在新婚之夜逼死屡次救自己的屠炉公主。这也是罗成的第五短,负心杀妻,再折寿十年。

到了这里,罗成已折寿五十年,自然由七十三岁变成了二十三岁。其实,在不同版本中,罗成的五个短处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版本说罗成十一岁领兵扫北,杀戮无数;还有说贾柳楼结义滴血,罗成不咬中指不算还坐在上首等等。总之,都是罗成这人品德都是问题,最后合该折寿五十年,因此本该活七十三的他二十三岁就应誓乱箭穿身而死。

同罗成算卦一样的故事还有韩信算卦,也是做了人神共愤之事折寿。这些故事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暗室亏心无人见,自有 *** 眼在上观。正所谓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袁天罡和李淳风谁更厉害些?

对于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这个问题(秉烛读春秋)是这样认为的。据说袁、李两人之间是师徒关系还是同事关系,历史上争论不休,可谓莫衷一是。说到两人到底谁厉害问题,我认为袁天罡更胜一筹。

我们都知道,两人成名于风水、阴阳八卦、相术、堪舆、奇门遁甲等绝学。两人的学术成果就是合写了著名的《 *** 》一书。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让二人推测下大唐国运,两个人一时兴起,一直推到了华夏2000年的历史了,幸亏李淳风推了袁天罡一把,这才没有继续推测下去。从合写 *** 这本书来看,两个人不分高低,平手而已。

接下来是李世民看到一本谶书言:“唐三世后,女主武王”,首先李世民想到询问袁天罡,袁天罡为李世民做出了解释:“不可杀武则天,他认为三十年后,武则天已老,没有那么大的 *** 力了,对李家人有慈悲之心,如果现在杀之,可能还会有一个比她更厉害的女人出现,两害相侵取其轻”,所以李世民采纳了袁天罡的建议,没有杀武则天,由此可见,袁天罡比李淳风高明一点,如果李淳风厉害,李世民应该先找李淳风询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还有一件事就是为武则天寻找墓地中的两人表现,我觉得袁天罡做的比李淳风厉害。当时,武则天听说李淳风和袁天罡在看风水上都很牛,就先让李淳风去选择地方。李淳风花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时间,最后来到了咸阳市乾县的梁山,认准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并且找了一个地方埋了一枚铜钱。他回来之后,袁天罡就出发了,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来到了山上,就从头上拔下了银簪插在一块土地上。更为牛逼的是,这根银簪刚好插在李淳风找到墓穴做的记号――铜钱中间的方孔中。可见,在风水学方面,袁天罡还是略胜一筹。

还有一件事:那是在武则天小的时候,袁天罡为还在襁褓之中的武则天看相,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她是以后国家的女主人,而且不是皇后,而是皇帝。果然如袁天罡所料,武则天在67岁的时候登基做了皇帝。史书没有记载李淳风这方面的事情。由此得出在相术方面袁天罡更胜一筹。

那么李淳风就那么不堪吗?非也,他和袁天罡只差那么一点点而已,也就一微米吧。

李淳风从小就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及阴阳学,他编注的十部算经对之后中国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李淳风是世界上 *** 个为风定级的人,可见,李淳风做的都是实实惠惠的事。

说到死后两人之墓被盗一事,李淳风的墓被盗数次,而袁天罡的墓千年来没人敢盗,两个人的墓地相距几百米远。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是不是觉得袁天罡更厉害呢?

其实还真不关袁天罡啥事,原来是唐朝灭亡后,宋朝赵匡胤把袁天罡之墓所在的地――四川阆中长安县杜公祠山附近的 *** 地方划为了军事重地,老百姓禁止出入,长年有重兵把守,不巧的是,李淳风的墓划在了军事用地之外了,盗墓贼不敢去军事基地中的袁天罡墓去盗墓,所以千年来袁天罡之墓保存完好。

综上所述,无论从能力和运气来看,袁天罡比李淳风厉害那么一点。

(文/秉烛读春秋,👍点赞点关注。)

唐朝开国名将是谁?

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位,看其遭遇。

唐朝开国元勋张亮,郑州荥阳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弃农投军,加入瓦岗寨,因揭发他人谋反,深得李密信任,后随主将徐世绩降唐,任职郑州刺史。

张亮文不行武不行,却很有 *** 运。

几年后,在房玄龄引荐之下,张亮入秦王府担任车骑将军。唐朝建立后,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受封郧国公。

征伐 *** 的时候,张亮坐镇指挥,被突然出现的 *** 兵吓傻了,在胡床上站不起来了,估计尿裤子了。

手下将士还以为他临危不惧呢,于是士气大振,击败了 *** 兵马,受到李世民赞誉。

张亮自从抛弃结发妻子之后,名声开始败坏,他续娶李氏为继室,这个女人蛮横而 *** ,令张亮很纠结,即喜欢她,又很惧怕她。

李氏与人私通,张亮把这个人收养为义子,改名为张慎几。

唐朝算命大师-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李氏“喜好巫蛊左道”,经常和一些巫师往来,又乐于干预政事,逐渐败坏了丈夫的声誉。

张亮收养干儿子成癖,一共有五百多人,他这种行为引起别人的猜疑,怀疑他图谋不轨。

张亮有个叫公孙节的干儿子曾经说过一句谶语:“弓长之主当别都”,相州州治邺城曾为东魏和北齐的首都,张亮认为这话的意思是自己将会在邺城成为霸主,于是蠢蠢欲动。

行事乖张的张亮对宠信的术士程公颖说:“你曾说过当今圣上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这话说得太神了!”

程公颖知道张亮想听的话,于是就说张亮躺着的时候,如同一条卧龙,张亮大喜。

张亮还对公孙节的哥哥公孙常说:“我有一个小妾,有人给她算命说将来能做王姬。”

公孙常煞有介事说:“谶书当中确实有您的名字哩!”说得张亮心花怒放。

张亮常常聚集一些术士,暗中谈论谶语的事情,终于有一天被人告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陕州人常德玄揭发张亮蓄养义子五百人,图谋不轨。

李世民立即派人突击审讯张亮,但是除了一句谶语,基本上没有其他证据,张亮只不多动过念头,没有实际行动。

李世民就拿张亮豢养干儿子说事儿:“亮有义儿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张亮养了五百个干儿子,啥意思?这不就是要 *** 的节奏吗?

张亮苦苦哀求,陈述自己辅佐李家父子建立大唐的功劳,李世民不为所动,下令斩首张亮,抄没家产。

西游记里算卦的袁守诚到底是什么人?

在小说《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些主角外,还写了一系列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看似很不起眼,实际上却是整部书中不可或缺甚至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袁守诚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袁守诚的身份,小说第九回有过交代: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

袁天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唐朝非常有名的玄学家和天文学家,发明了称骨算命法,大名鼎鼎的《 *** 》就出自他的笔下。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晋书》中《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行志》等章节的编写。但关于他的叔父,除了小说《西游记》,查遍史书文献也没有发现有确切记载。因此,袁守诚很有可能是吴承恩为了小说情节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

不仅如此,即便在小说中,袁守诚也是非常神秘的存在。首先,他行踪诡异,来无影去无踪,除了在泾河龙王一节中出现之外,之后便人间蒸发一般不见了,这一点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乌巢禅师比较类似;其次,他神通广大,不仅可以精确算出未来一段时间下雨的时辰、点数,还能认出神仙、妖怪,具备“火眼金睛”的能力;最后,他还非常熟悉天庭的机构设置、人员职务以及刑罚措施。

种种迹象表明,袁守诚的身份并不是一个普通算卦的那么简单。从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行踪和拥有的能力与神仙无二。那么,他是否有可能是某位天界大佬下凡呢?我认为非常有可能,并且基本断定他就是观音的化身,且看如下分析。

*** ,二者活动范围一致

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到达长安后,她征用了一座土地庙用作临时休息办公的场所。关于这座土地庙的位置,书中写道:

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再来看看袁守诚算命摆摊的位置,第九回泾河龙王变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里寻找袁守诚,在西门大街上遇到了他,书中写道:

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观音菩萨临时居住的土地神祠和袁守诚摆摊算命的地方都是在长安城里的市街之上(与现在不同,唐朝时用于商贸的市街并不多,仅有固定的几处),活动范围基本一致。

第二,二者兴趣爱好一致

袁守诚为泾河渔翁张稍卜卦时,收取的报酬并不是银两,而是一尾金色的鲤鱼。并且二人每日合作,属于长期固定主顾。书中写道:

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挂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

无独有偶,观音菩萨恰好也有养金色鲤鱼的爱好,如今不少观音圣像中都会出现金色鲤鱼的身影。小说第四十九回,孙悟空等人来到通天河,遇到了灵感大王,其真身就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的金鱼:

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

除了二人之外,在《西游记》中,再没有其他神仙、妖怪或者凡人对金色鲤鱼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如此高度一致的兴趣爱好,让人不得不怀疑二者实际是乃是同一个人。

第三,二者使命目的一致

袁守诚之所以会出现在长安西门大街上,名义上是在给老百姓算挂,实际上他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泾河上的渔翁张稍。二人每日合作,从未间断。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让张稍可以打到更多的鱼虾,进而惊动泾河龙王。并借机除掉他,为唐太宗游地府、举办水陆大会做铺垫,最后促成西天取经计划。因此,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这位神秘的袁守诚便再也没有出现在长安西门大街上。

而观音菩萨此次前往长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取经人选,确保西天取经计划顺利实施。这一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为西天取经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因此观音假扮成袁守诚,伺机除掉泾河龙王,并故意让他去向唐太宗求情,进而引出唐太宗超度亡灵的需求,最终让西天取经变成合理、合规、合法的官方行为。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点。泾河龙王被砍头之后,曾经去找唐太宗讨要说法,正当二人在梦中挣得不可开交之际,观音菩萨及时出现并赶走了泾河龙王的魂魄,书中写道:

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观音将泾河龙王赶走之后,泾河龙王便到地府告状去了,并很快被十殿冥王安排投胎。期间并没有机会再次扰乱唐太宗,但唐太宗并没有得到安宁,每日夜里都会有邪崇找上门来,无奈只能让尉迟恭和秦叔宝充当门神站岗。即便如此,他身体却每况愈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那到底是谁每夜扰乱唐太宗,并让他有机会去地府走一圈呢?毫无疑问是观音菩萨,因为只有她是该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她之所以赶走泾河龙王自己亲自上阵,就是担心泾河龙王达不到让唐太宗游地府的目的,还是自己亲自参与来的更稳妥一些。

综上所述,结合袁守诚的活动范围、兴趣爱好以及在全书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他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观音菩萨。整个故事中,袁守诚摆摊算挂、泾河龙王被斩、太宗游地府都是观音菩萨一首策划并实施的。对此,书中还有暗示,当唐太宗游览地府结束准备还阳时,那尾标志性的金色鲤鱼又出现了:

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边,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

原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亲自监视下完成的。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