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会算命吗-后世儒学有哪些违背孔子之学的地方
孔子会算命吗,后世儒学有哪些违背孔子之学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汉朝是儒家思想的鼎盛时期,主要儒学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唐朝是道家思想排在 *** 位,然后才是儒和释即佛家。宋朝又是儒学的兴旺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朱熹。明朝差一些不比汉朝和宋朝兴盛,但儒学也是主流,代表人物是王阳明。清朝主要是满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当时是所有的中国文化统称为汉文化,到了清朝中期,又有西方文化融入其中,实质上清朝是满、汉、西方文化相融合的朝代。
后世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董仲舒和朱熹,董仲舒是扩张了孔子的儒学,朱熹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篡改了儒学,朱熹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所以整个中国历史的儒学都不是孔子的儒学。孔子的儒学到了汉朝时被正式推上了历史舞台,主要是董仲舒的作用,但董仲舒确把孔子的儒学从两个方面给扩张了,一个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另一个是三纲五常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意思是说,君王是代表天来治理国家和国民的,君王的权力是上天授于的,这样就把君王的权力无限给扩大了。孔子的思想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君使臣以礼在前,然后臣才能事君以忠,这是孔子的君臣关系思想。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是各就其位的意思。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是以德治国治民,而使民信服。这样首先君王就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董仲舒的思想在这一点上,脱离了孔子的思想,把君王神圣化了。
孔子从没有说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话。孔子的忠君思想并不代表君为臣纲,孔子的孝道也不代表父为子纲,特别是对夫妻关系孔子没有任何说教,只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来说明孔子的无耐而已。故此,董仲舒的三纲把孔子的齐家治国思想给扩大化了。
宋朝的朱熹是如何篡改的儒学,我从他的《论语集注》中摘录了两个问题如下:
《论语.里仁篇》4. 11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朱注日: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尹氏日:乐善恶不善,所以为君子;苟安务得,所以为小人。我们看这就是朱熹的评注,是不是整个篡改了孔子的思想。怀不是思念的意思,德也不是善,怀土是所处之安吗?刑非法,孔子是不 *** 律的。怀惠看做贪利了,君子和小人居然引伸为公与私,乐善恶不善才是君子,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什么才是君子,或者说是故意的篡改。
我们再看孔子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朱注日:程子日: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这是完全篡改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说的知命是说要知道自己才能的大小,并不是说象算命、命运之类的东西。孔子连鬼神都远之,对算卦都可以不占,又怎么能相信命运这类学说呢?而朱熹干脆引伸为相信命运学说。不知道朱熹是有意为之,还是不知道孔子的真意呢?所以说朱熹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来评注的《论语》。
(欢迎关注,探讨,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周易是迷信?
作为群经之首《周易》是华夏古老经典奇书,在中华风水学,预测学上都烙有周易的名号。搞预测,和堪與风水的大师都知道,《周易》乃易界之母,经古代圣贤用他们智慧,在易经的基础上,分化出许多预测方式,如,高层预测,三式,太乙,六壬,奇门。六爻,四柱,斗数,梅花易数……等等。风水有,葬书,玄空飞星,杨公风水……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周易的卦意。
正因为这部的神秘,让那些没看过《周易》这部經典书籍的人,感到朴朔迷离,神秘至极,从他们的想想中总是跟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没有读过,或没有读懂《周易》的朋友很可能认为是迷信经书,再看大街上算命的,开算命馆的都是打着周易旗号,在芸芸众生的心目中一直感觉《周易》就是迷信,就是来算卦的。其实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周易》是一部论天地与大自然法则,和人类生活处事伦理道德,全书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各有爻辞,这些撰辞都是古代圣人所撰,用他们的智慧和大德告知后人怎样为人处事,怎么与大自然的相处,又怎么趋吉避凶等等。她并不是朋友们所说的是迷信,如
果朋友们有兴趣的话,抽时间也读一下《周易》你会大有受益,用心读去,到最后你会说,周易真的不是迷信,是有科学罗辑思维模拟性的经典古文化。
周易是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吗?
谢谢邀请。
我最怕人家一看我写的
《你一定能看懂的64卦》,
或者经常进入头条推荐的易经问答,
就问我会算命会化灾么?
一个饱受精神痛苦的山东头条友就是一个,
可我爱莫能助。
首先说易之来源吧。
易经: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但天永远高于人,
所以人法天,以之来作为事情发展的依据。
最初是因为农民生产节候的需要,
慢慢地神化,把天道人格化、主体化,
似乎在 *** 纵着人间和人们的生命和生活。
如果说天说地还有象形可稽,
那其后神秘之道如何呈现,只能是鬼神(鬼者归神者伸也)。
不知人焉知鬼?
鬼神之道要知道,就必须有媒介:人和物。
人,巫祝,
物,蓍龟。
所以易经的目标是通神明之德以赞育天地者。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占筮都有正确的结果,
用上综合归纳法,就不断提炼出了规律性的东西,
并不断地形成象数理占的演绎 *** ,
希望它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但是终极来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了,
阴阳五行八卦无非是抽象化后得意之概念形态。
再说易之化用。
那是教你做个君子,
从天地万象中体悟立身之道。
孔子说《大象》皆是"君子如何",
是以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谋道不谋其利也。
说到时位,乃天之所定,人力何为?
重要不重要都无法改变。
从易来说象数理占各有其妙,
人人皆可作出解读,
于心有德亦不失易之为道。
至于占,因时因事因人因地皆变,
无有固定之占。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你信那个筮?
对命相占卦我不懂,
但有两点:
一是周易本是古代社会占筮结果选绎,
是否通于今世,我不得而知。
若通也只是大概的道理上。
二是自信不迷信,迷信不自信,
乾卦开宗明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世事起于困屯而不能终于未济。
众神已经死去,
人只能自己图強!
历史在变但人类的梦想没实现,
这个追求就不会成为历史,
而是将来之来。
自己去努力吧,
算命的还等下一位呢!
中国古代四大思想家是谁?
TOP、4 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而且对于现在“黑”孔子的人,在下有一点要说的是,后世的儒家与孔圣人的儒家有很大区别,早期的儒家是要求门下学生掌握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本身的武力也是极高的,据说能赤手搏熊,射术更是一绝,百步穿杨箭无虚发。而且在孔子的弟子中,有富甲天下的商人子贡,也有名将冉求;就算到了汉朝末年,还有士大夫卢植提兵上阵 *** 黄巾 *** ,北宋大词人范仲淹和辛弃疾也都是名震天下的武将,在南宋时期也有虞允文领兵作战大败金国入侵,明末还有袁崇焕督师蓟辽;儒家出的名将可真是数不胜数,与后世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士大夫区别极大。TOP、3 鬼谷子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位老师了。鬼谷子据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在战国时期,但逢鬼谷门人出世,必然搅得天下腥风血雨,加上其神秘性,因而成为古代最为传奇的存在。TOP、2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更大的著作之一。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后世演化为天道圣人……老子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都适合治国,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老子的学说适合休养生息,西汉初年就是以黄老学说治国,才有了“文景之治”,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但是盛世之时适合用正统儒家思想治国,文武兼备,典型的就是汉武帝及之后的汉王朝,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对外不断扩张。TOP、1 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更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这也是为何后来小说《封神演义》要特地为姜子牙加上那句“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了,可见姜子牙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而且姜子牙还是 *** 位被官方承认的“武圣人”,在南宋之后,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角度考虑,才换为岳飞,在清朝时期,因为某些原因又将岳飞换成了被神化之后的关羽。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敬鬼神而远之”是《论语·雍也》中的一句,是樊迟问知时孔子的回答,樊迟这个人吧,在《论语》中多次出现,问知、问仁,可见这位同学也是非常好学的人了。但他每次问孔子,得到的答案都有所不同,非常具有“孔子特色”,因为孔子一向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事物,给出更符合当时的答案,所以要明白“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也要从原文中,先搞清楚对话环境是怎样的,然后才能解释。
樊迟问知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知”通“智”,问知不是问知识,而是问智慧,樊迟问孔子:什么才叫真正的智慧?
什么是智慧呢,可以包含很多方面,这一次孔子的回答偏向于政治,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务就是服务,务民就是 *** ,孔子的意思是说,你当官从政的人,就好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不要去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要“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从政的智慧。
樊迟孔子为什么要从“从政”的方向来回答樊迟的问题呢?
樊迟这个人啊,出身不是特别好,是吃苦长大的孩子,孔子评价樊迟曾说“小人哉,樊须也”,小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奸小之人,而是生活在底层的那一部分人。
孔子对樊迟这样的人,所教的都是一些便于实际 *** 作的道理,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樊迟将来如果走上仕途,他该如何去做呢,这就是孔子的回答。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是相信鬼神存在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说孔子不相信鬼神,而是在教育的时候,要以君子的正道为标准,不能崇拜鬼神,否则就会被鬼神所制约。
同样的,你从政了,要去服务(或治理)民众,你应该怎么引导人民?很简单,相信鬼神存在,要对鬼神怀有敬意,但不能沉迷于鬼神,不能迷信。
因为鬼神离我们太远,所谓人神殊途,鬼神是天道,而我们所走的是人道,“天道远、人道迩”,鬼神的天道,离我们很远很远。人道却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每个人就生活在人道中,你所经历的所有事,从商、从政、上学、成家、社交……都在人道之中。
这就是作为领导者,该引导人民所走的路,距我们遥远的鬼神,我们保持敬重,但不能迷信,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农民,就好好种地,是皇帝,就好好治国。
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个有智慧的 *** 了。
鬼和神鬼神其实可以有多种解释。
上古时期那些大神,是从人到神,人也可以找到天梯,达到与神交流的程度,姜子牙还可以封神;后来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出来的鬼神,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又是另外一种了;还有宗教带来的神。
以上的鬼神,对于老百姓而言,无非三种情况:完全不信、相信存在、迷信。
在儒家孔子而言,就是要教会老百姓第二种:相信存在;杜绝第三种:迷信。
儒家对鬼神其实是非常敬重的,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因为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是 *** 死去了,灵魂还存在,成神或成鬼。祭祀为什么是一种礼仪,祭礼,还被明文写进了儒家经典《礼记》中?
儒家对鬼神的敬重,就体现在祭礼中——“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也”,礼不足而敬有馀,这就是要把“相信鬼神”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反过来就是迷信了。
所以,孔子对樊迟的回答,就是希望领导者,在服务或治理百姓的时候,要用合理的方式对待鬼神。
最后,请不要站在今天的视角,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古人的思想,否则,这个讨论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