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详解-如何从零开始 *** 学周易
周易算命详解,如何从零开始 *** 学周易?
我的《周易》是自学的,没有人教我,也没有拜师。因为是自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但也总结了一些学习经验和 *** 。尤其是对于新手想要学习《周易》特别有帮助。
下面我把我学习《周易》的 *** 分享给大家。我敢肯定,你只要读完此文,胜过你自己捣鼓1个月!我尽量把文字写得通俗易懂一点,只要你识字,就保证你能看懂!
《周易》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就是说,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都必须要学会《周易》,它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所以《周易》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这一点大家要知晓!
那么如何从零基础到 *** 学习《周易》呢?现在我发现学习《周易》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大家普遍反映周易入门太难了,周易文字深奥简古、晦涩难懂,新手学习者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再一个《周易》里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卦辞、爻辞,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障碍。
之所以大家觉得难,是因为想要学会《周易》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深入的学习。基础知识都还不会,直接去阅读肯定是看的云里雾里的,一脸茫然不知道书里是在说什么,就像是乘法口诀没学会,就直接解方程去了,这样肯定不行的。
那么学习《周易》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呢?
*** 要掌握八卦要知道八卦是哪几个、分别代表什么、更不能读错。
八卦分别是:乾[qián]卦、兑[duì]卦、离[lí]卦、震[zhèn]卦、巽[xùn]卦、坎[kǎn]卦、艮[gèn]卦、坤[kūn]卦。
八卦分别代表: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
第二要记住八卦知道八卦是哪几个了,也知道怎么读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牢牢记住它们。有朋友问八卦符号容易记混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 *** ,可以帮助我们初学者快速记住记牢八卦。
答案是:有的。
这个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也遇到过,所以就有人总结出了一套“速记八卦”的口诀,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
朱熹
这个口诀是宋代大儒朱熹他老人家给总结出来的,非常好用,那就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有了这个口诀,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记住八卦,再也不用担心记混了。
第三要掌握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首先大家要知道,先天八卦图是伏羲画的,所以又叫伏羲先天八卦图。
在我们后续《周易》的学习过程中呢,先天八卦图运用最多的卦序,大家一定要牢记:乾1 兑2 离3 震4 巽5 坎6 艮7坤8。
先天八卦图
下面再说说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在了羑里,然后他每天潜心研究八卦,后天他根据伏羲先天八卦图,推演出来了后天八卦图,所以又叫文王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多用来拟人事,在应用当中,后天八卦图运用最多的是八卦的方位,大家一定要牢记:东震西兑,南离北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
后天八卦图
第四要知道八卦的由来和简单的物像要知道八卦简单的物象,这样对我们后面学习它的卦辞、爻辞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要读《杂卦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说卦传》、《序卦传》是古人总结的、帮助我们学会《周易》的三篇,一定要读。读完之后你就大概知道周易里面是讲什么的了,再翻开书本就不至于看的云里雾里的,多少能看懂点。
杂卦传
说卦传
序卦传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新手从零开始 *** 学习《周易》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最后我想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文化、一定要文化自信!
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易”和《道德经》有如下差别:(一)“易”是一套抽象的符号 *** ,《道德经》则由汉字语言写成。
毋庸多言,提到“易”——周易,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符号。阴爻和阳爻,这两个符号是构成易的基本元素:
阴爻和阳爻互相错综排列,取三爻而变化,形成八卦;八卦再互相排列组合形成六十四卦。脱离了卦、爻这些抽象而神秘的符号,就无法谈论“易”。
前人说易有四大特点——“象数理气”,象居首,象就是符号,它与复杂的文字不一样,只有长横短横这两种基本符号,是一套完全靠固定符号推演的体系。爻辞卦辞等文字都是来解释爻、卦这些符号的,所以符号是“易”的基础和本质。“易”,最初并没有文字而是一堆符号,更像是图画。之后,有了文字的“易”只包括爻辞;再之后,才成为内容丰富完整的《易经》。
《道德经》从问世就是一部文字写成的著作,人们对文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运用,但无法象“易”的符号进行数理推演。
(二)“易”是占卜之书,《道德经》是哲学之书。
虽然“易”特别是成为“经”的“易”充满了高深的哲学智慧,但不得不说,它的基本样貌是一本巫术占卜之书。它的基础语句全都与占卜直接相关。比如“贞、吉、凶、悔、吝、无咎”这些词语,都是说明占卜后的结果是好是坏。
所有后人对易卦辞爻辞的理解和诠释,都是揣摩占卜文字背后的含义,即对一部“占卜书”的深挖和引申。虽然“易’的功能要比是占卜书丰富深奥得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它表面上就是一部占卜书。
《道德经》则是一部处世之书,它通过文字直接描述了自身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 *** 。人们从中,大则可以体会宇宙的法则,小则可以体会为人处事的 *** 。
(三)《易经》是儒家的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的更高经典。
很多人一提到“易”,首先想到穿着八卦仙衣的道士,实际上历史上“易”和儒家走得更近。这主要是原始的占卜书“易”,被儒家完善为一本经书——《易经》。
所以前面的标题一直用“易”,在这里才用《易经》这个称谓。
《易经》为儒家六经之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
根据记载,“易”,最开始只有伏羲画的八卦符号,后来经过周文王推演形成了六十四卦。作为一部占卜书,每卦之后有基本的卦辞,用以解释占卜的结果。
到了孔子,“易”才上升为经,因为孔子对“易”的卦象和卦辞做了丰富的注释,写了十篇注释之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这十篇文字称为十翼,也叫《易传》。这样,《易经》正式成为了儒家经典。特别是经过宋儒理学家的进一步注释,彻底脱离了作为原始占卜书的那种“土味儿”,登上了“大雅”之堂。
所以,提到《易经》,首先要明白这是一部儒家经典。近代有人说,《易经》的《十翼》非孔子所作,其实是不是孔子所作并不重要,主要是它是儒家的经典,内容反映的是儒家思想。
而《道德经》,又称《老子》,传为老聃所做,问世伊始就是道家的更高经典。
其实,“易”和《道德经》最本质的区别是:“易”涵盖整体宇宙观念,《道德经》体现哲学的一个角度。
“易”的一套抽象符号体系更具概括性,在古人看来,天地万物之道都在“易”中。所以,在古代儒、释、道各家,在表达自己思想时都会使用“易”的卦爻等符号。它不是任何一家的专利,而是各家共同的工具。
比如,《道德经》强调的“柔弱胜刚强”,很适合出世不争的人士遵循;但是在儒家思想中不被推崇,儒家强调的是正道直行,当仁不让。
又比如,《道德经》强调居下用弱处柔,“不为天下先”;而儒家则强调“中庸之道”,这两种哲学又都能在“易”的中找到对应的变化规律。
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反映了“易学”的一个方面;儒家则体现了“易学”的另外侧面;同理,其他各家思想也都能在“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阴阳术数家可以用“易”,兵家可以用“易”,数学家也可以用“易”,佛门弟子也一样可以用“易”……
在中国文化中,“易”更有普适性。
(个人浅见,不揣冒昧,仅供参考)
孔子写的十翼是否偏离易经本质?
金栋按:据易学史料,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周易》之“经”——《易经》是一部占筮典籍,即本占筮而寓哲理,定型于西周时期,出自卜巫史官之手;
《周易》之“传”——《易传》(《十翼》)乃哲学与神学混合体之书,成书于西汉时期,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作者以儒家的伦理观、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易经》奧旨,已偏离了《易经》本质。
《易经》与《易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与性质截然不同,应分别对待,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何谓“成书”?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又,古人认为,今本《易传》(《十翼》)是孔子所作。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孔颖达《周易正义》及朱熹《周易本义》等。果真如此吗?
首先质疑者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认为《易传》非孔子亲撰,见于《易童子问》。近代疑古学派如顾颉刚、李镜池、高亨等同意欧氏之说,不认同出自孔子。欧氏这本《易童子问》对初入易学门径之答疑作品,多半是对传统说法的怀疑。其中比较精彩部分如下。
(1)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
曰:“何独《系辞》焉,《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
(2)童子曰:“敢问其略?”
曰:“《乾》之初九曰‘潜龙勿用’,圣人于其《象》曰‘阳在下也’,岂不曰其文已显而其义已足乎?而为《文言》者又曰‘龙德而隐者也’,又曰‘阳在下也’,又曰‘阳气潜藏’,又曰‘潜之为言,隐而未见’。
“《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其言天地之道、乾坤之用、圣人所以成其德业者,可谓详而备矣,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者,是其义尽于此矣。
“俄而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又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又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其德行常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其德行常简以知阻。’《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者,谓六爻而兼三材之道也。其言虽约,其义无不包矣。
“又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材之道也。’而《说卦》又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曰:‘辨吉凶者存乎辞。’又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汇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又曰:‘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于系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
“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余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于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于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孔子之文章,《易》《春秋》是已,其言愈简,其义愈深。吾不知圣人之作,繁衍丛脞之如此也。虽然,辨其非圣之言而已,其于《易》义,尚未有害也。而又有害经而惑世者矣。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是谓《乾》之四德。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则又非四德矣。谓此二说出于一人乎?则殆非人情也。
“《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图者,八卦之文也,神马负之自河而出,以授于伏羲者也。盖八卦者,非人之所为,是天之所降也。又曰:‘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然则八卦者,是人之所为也,河图不与焉。斯二说者已不能相容矣,而《说卦》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则卦又出于蓍矣。八卦之说如是,是果何从而出也?谓此三说出于一人乎?则殆非人情也。
“人情常患自是其偏见,而立言之士莫不自信,其欲以垂乎后世,惟恐异说之攻之也,其肯自为二三之说以相抵牾而疑世,使人不信其书乎?故曰非人情也。凡此五说者自相乖戾,尚不可以为一人之说,其可以为圣人之作乎?”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欧阳修的逻辑很简单,说理也很充分。就是他发现《周易》本身‘以经解经’不但很繁琐,还有很多严重的自相矛盾。可见,欧氏读书总带着理智的怀疑。完全没有怀疑精神的人读书,其中问题再明显他也看不出来。读者很容易核对欧阳修的看法是否正确。假如不能读懂他的上述话,就不可能核对他的见解正确与否。那样,干脆不要问津《周易》。”
但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的出土,说明《易传》确实与孔子有关。刘震《周易导读——帛书易传》说:“今本《易传》其思想来源于孔子,其定型完成于汉代,是一部历经战国秦汉完成的作品。……而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周易》的研究者们开始刻意加深《周易》与孔子的关系,至晚到宣、元年间,今本《易传》正式形成。”
显然今本《易传》非孔子亲撰(述而不作),当是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所为!
都说易经很难学?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凡事只要掌握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学习起来自然也不会太难。只是《易经》在人们的意象里早已先入为主,几乎成了高深莫测的玄学学代名词。那么《易经》究竟难在哪里?
《易经》涉及领域广,对读者要求高《易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难以逾越的高峰和总纲领,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诸经之首和大道之源,如此可见,《易经》在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还有,《易经》蕴 *** 深刻自然法则与和谐辩证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内容涉及到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诸多百科式的方方面面的领域等,因而被后世很多人捧为圣经而孜孜研习。
而正因《易经》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自然对阅读者个人综合素质、文理科知识技能储备等要求就高。也就是说对阅读者素质有一定要求,比如要有悟性、有知识支撑等,方能真正读懂其深意。
比如,要懂得基本的自然科学、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生活常识,等等,有如此的知识功底,便能很好地学习易经。
《易经》距今年代久远,古文难懂。《易经》之所以带给世人高深莫测和玄幻,其中也有其古文晦涩难懂,给人们造成理解困难,如此仿佛就成了玄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认为《易经》很难学。
其实,大多原因还是古文带给我们的距离感,还有其中的文字背景和意义难懂,各种释义更是众说纷纭。毕竟过去了几千年,除非专家才对数千年前的史实了然于胸。
还有对几千年前的实事故事理解不清晰,造成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原词,需要借助很多资料才得以大致释然。而且还不是完全的明白,也就是对历史不明,对古文字功底差。
还有《易经》里对神化和 *** 的各种注解繁杂,如此便干扰读者的正常思维与理解能力,再有,人们的知识体系、领悟能力、人生经历等不同,所以对《易经》的理解差别很大。
《易经》中封建传统文化的知识局限《易经》是阐释是天地世间的万象变化的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强调天人合一,指导人们从整体角度与认识与把握世界 ,即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这与后世观点是一致的。
但《易经》中的迷信、算卦和占卜等给这部经典披上了太多神秘玄幻的外衣,而这种封建文化又与现代文明是相悖的。我们崇尚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故弄玄虚不适合当下,同时也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其他情况:其他让人们认为难学的还有,所传 *** 可能有误,人们的文理学科结合能力差,等等。
当然我们要科学客观看待《易经》,既不能故弄玄虚的夸大,也不能极力贬低其学术价值,否认先人们的智慧。而我们能做到平衡且客观的 *** 办法是:与时俱进。跟不上历史潮流,只囿于古代局限的知识体系,也是不智之举。
但认为《易经》很难学,却也没看到事物的本质联系,也是不智的。如果真喜欢易经,想要理解易经的精髓,就努力去提升充实自己,克服古文的晦涩,多学习古代传令文化并取其精华,那么学习《易经》将不再难。
(文中图片来自 *** ,如侵则删)
(END)
大家对算命有什么见解?
每个人什么性情,感情顺遂与否,事业成就高低,原生态家庭情况,过去发生的 *** ,但凡比较专业的命理师,透过你的生辰排盘,一目了然。
但人不能只看命运的定数,而忽略了微妙的变数,我们来到这世间,是带着任务与考试而来的,你经历的每件事,遇到的每个人,看似偶然,实则都是必然。
人总是寄托于什么时候能遇到好的另一半?什么时候事业能成大事?什么时候感情变得顺?难不成到了命理师所说的时间遇到正缘,你的感情就一劳永逸了?你的事业就长长久久飞黄腾达了?
当然不可能,因为你不改变问题的根源,只依托于外界运势,很少深度思考你为什么不顺,完全把锅甩给流年大运,再归结为命中注定,就真的注定你的命运也被算住了,始终处于这个命运的循环当中,算命也是毫无意义。
当你感情不顺时你先想想,你的秉性里有没有花心滥情,恐惧空虚,性刚强硬,孤傲毒舌,疑心重重,自私 *** 控这些负面特质,这些就算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这就是你今生的课题。
上天难道没有给你机会去改变缘由命运的轨迹吗?你今生事业上吃的这些憋,情场上受的苦,无一不再提醒你,发狠心,对治自己的劣根性也许很苦,但你改的越多,命运就越容易有转机,否则你遇到什么缘分最后都会衍生出问题,可你真正悟到了没有?
但大部分人还是会掉进周而复始的坑里,甚至很少意识到命运的那部分变数始终在自己手里,改命,难啊,真的太难了,因为人要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真的太难太难了,干脆消极论之,怪自己没投好胎。
所以,有的时候命理师能算准大部分芸芸众生的命运,却算不准三种人的命,大善,大恶,大修行人,前两者很好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要常行善积德,少作恶,并不是唬人的,对运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善。
第三种,也就是大修行人,发大狠心,不断的去深思,饱尝了痛苦与孤苦的精神磨砺,慢慢的去悟,去从心念上发生变革转变,转化为行为,命运自然发生了微妙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