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算命抽签-是阐述中国的隐士文化吗
易经算命抽签,是阐述中国的隐士文化吗?
【易经乾卦中的“见群龙无首吉”解】
“群龙无首”,现在的解释是: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所以,现在提到“群龙无首”,更多的是贬义词,但是,这个词出自《易经》乾卦用九的爻辞里,原句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从这个“吉”字就知道,原来的意思和现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见群龙无首,吉”呢?
《易经》中只有乾卦出现有用九,所谓的九,指代的是阳爻,这里用九的“用”字就是使用、运用的意思。用九就是使用阳爻的意思。再换个字,就是“该”,该阳就阳,该怎样就怎样,这是用九的真正的意思。
用九的爻辞曰:“见群龙无首,吉”。这里的“见”通“现”,就是表现、出现、化现的意思。这里的“群龙”,并不是一群龙,群在这里是多的意思,更接近于“各个、每个”的意思。“首”是头面,样子。这句话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就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见群龙无首”就是这个意思。
曹 *** 把酒论英雄,对龙有一段描写:“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藏于波涛之内。”这就是对“见群龙无首”的 *** 的解释。
《易经》讲究三易:变易,不易,简易。“见群龙无首”讲的就是变易。上善若水,随方就圆,要象水那样,变化多端,这就是见群龙无首的意思。
乾卦的六个爻都是阳爻,阳爻就代表龙,乾卦中的六个爻,就代表了龙不同时段的状况: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不是说是阳爻,又在乾卦里,是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初九潜龙爻勿用,上九亢龙有悔,即便是龙,该藏的时候也要藏起来,该盘的时候也要盘起来。《易经》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从这里可以看出,用九即是天德。天德就是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道德经》里讲到:“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又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类似这样的话,《道德经》里有很多。说白了,仍然是: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这就是“天德不可为首”的道理。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什么能,什么不能。不能的时候要“潜龙勿用”,能的时候才“飞龙在天”,但是,事情还不能做得太过,太过了就“亢龙有悔”,所以,说来说去,就是中庸,走中道。或者说,就是要把“该”学的学好,该干的时候好好干,不该干的时候就窝起来。能这样做就是“见群龙无首”,就是高深莫测,就“吉”了。
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 *** 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 *** 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周易》是古代卜筮之官在三代以来积累起来的非常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一部预测吉凶的法典。它的最后成书,当不晚于春秋中叶,但要追溯其原始,则可推极于初民们的征兆迷信。在当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未获得真正的 *** 。于是借助某种神秘的预兆来决定和推测自己行事的可否与吉凶,便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它也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周易》形成如今这样一种固定的框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化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周礼》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不可得见,但近年来安徽阜阳、湖北江陵以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简与帛书,无论卦序或卦爻辞,都与今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卜筮这种迷信活动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在不断的筛选和规范化。
甚至可以说,《周易》是我们的先民有自己的文明史以来的文化活动的伟大成果。这是先民们站在自己的实践水平上,直观地、经验地反映得来的成果,是他们对天地万物的因果联系的更高抽象。正如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人《易》,故《易》说愈繁。”唯其如此,它才被学者们理解为只有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公式而没有数目字的“宇宙代数学”。唯其如此,它才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的中间环节。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占测仅是其中一部分功能。如今,虽然周易预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有价值的成果并不多。周易预测研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 *** 对于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对现今民间“假易迷信”的大力肃清,恢复周易本来面目及声誉。庆幸的是,得益于 *** 对学术易学的支持,当前社会出现了许多研究机构,对易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使古老的易学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伏羲干嘛的?
伏羲(生卒年不詳),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聖王,華夏太古三皇之一,與女娲同被尊為人类始祖,傳說與女媧一樣,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太昊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 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
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八卦演生易经,开華夏文明。近代之求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因其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有人认为,伏羲即 *** 。 *** ,“盘”字古义为开端,“盘”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 *** ,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 *** 开天地的传说。
有人了解易经吗?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不能不读,怎样读怎样去领悟,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找到它的结合点,对于怎样开启你的智慧,“知行合一”才是关键。
富人爱烧香这句农村俗语?
“穷人爱算命,富人爱烧香”,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生活中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确实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那么,究其原因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这多少涉及到心理学范畴了,不管是穷人也好,还是富人也罢,他们都是为了求得心理上的一种安慰而已。
01. 先说说为什么“穷人爱算命“?人生在世,谁都期望自己大福大贵,生活富足,财源滚滚,成为人人羡慕尊敬的有钱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腰缠万贯的富人。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贩夫走卒,拼尽了全力只是为了得到温饱的生活,甚至还有一些人穷困潦倒,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吃了上顿愁下顿儿,境遇是十分的凄惨。
人之所以受穷,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时运不济,干啥啥不成,虽然自身也足够上进,却因为方向选错,努力白费,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自然是心中抑郁万分。
还有的人是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奉行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酒喝凉水的人生态度,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
有句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穷不可怕,但做人要有志气,只要肯吃苦,走正道,勤俭持家,再穷的日子也会慢慢地好起来。
可有些生性懒惰,脑子里尽盘算着一夜暴富的人,把自己的惨淡处境往往归咎于命运不好,期望让算命先生给破解一番,幻想着有朝一日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整日里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
我的妻妹年过半百了,年轻时好好的工作不要了,张口闭口要干大事业的,总是一副自命不凡的姿态。
几十年来一直在四处游荡,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望老人,更别说尽一点孝道了。若是破天荒的现身了,也是向家人伸手要钱,甚至八旬老父的那点退休金也不放过,张口就千儿八百的一点也不脸红。
有时家人劝她找个工作,最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可她的回答几十年千篇一律,说算过卦了,明年就好了。
这明日复明日的,狼来的故事一讲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讲得十分认真,家人却没有那么久的耐心,不想倾听这种乏味的梦呓般的故事。
最近她愈发神神叨叨了,嘴里时常念念有词,常常跑到街边的卦摊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儿,完全是生活在自我臆想的空间里。
02. 再聊聊“富人爱烧香”的道理?人一旦有钱了,进入了富人阶层,他的思维模式与穷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不会象穷人那样卜卦算命,梦想着改变窘迫的命运。
因为富人已经拥有大量的财富,认为自己的命运是上天眷顾的,是上上签的宿命,只需烧香拜佛求保佑就好了。
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富人都是有原罪的。
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有的人为了牟取暴利,会采取见不得光的不正当手段,甚至不惜触犯了国家法律,只是因为隐藏的比较巧妙,暂时没有东窗事发。
然而,风平浪静的表面,其实内心的惴惴不安也是一种难熬的折磨。所以,这些富人会烧香拜佛,期望上天饶恕自己的罪过,以求得心灵的安慰与救赎。
当然,更多的人是通过自己的胆识和辛勤劳动,跻身于富人的行例。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以独特超前的敏锐眼光,先人一步,抢占互联网电商的制高点,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迎来了人生的颠峰时期。
作为世界 *** 富豪的马云,烧香礼佛众所周知,即使出席公众活动时,手上也会盘上一串佛珠,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不过,马云对烧香敬佛有自己的领悟。他说,不要在周末去烧香,那时所有人都去庙里烧香;不要有了困难去求菩萨保佑,菩萨每天都收到无数人的 *** ,我们该求菩萨的平安,“你好了,大家才都好”。
他还说,不要去灵隐寺普陀寺这种大庙,要去那种小庙,因为大庙香火已经够旺了,小庙没人去,你去小庙捐香火就是在帮菩萨;不要在天气好的时候去,要在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去,那个时候别人都不去了,你去敬佛拜佛,菩萨会感到暖心的。
由此可见,马云的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功,其异于常人的思维模式是我们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假若你目前生活不如意,切莫随波逐流,甘于消沉,更不能寄托于飘渺虚无的卜卦抽签上,而是要以“我命由我不由天”一腔豪情,绝地反击,实现逆袭人生。
如果你是有钱人,就应像马云一样乐善好施,多做一些公益活动,这样才是真正的烧香拜佛,才会得到更大的心灵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