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抽签算命-人的命真的是天注定的吗
文王抽签算命,人的命真的是天注定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因为人们普遍在孩子出生时就找算命先生算过这孩子将来是否功成名就,还是低不成高不就,读书是否中状元,还是在家耕田等等……。父母早已心中有数,并且多数父母从此为这孩子贴上了是什么命的标签。
自从看过《了凡四训》这故事后,从此我改变了多数人都认为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观念,讲命运由天注定我认为这个故事是最有力的例子了,称之为东方 *** 励志故事,袁了凡先生告诉你如何改变命运,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袁了凡原名袁黄,了凡是他开悟之后起的名字。袁了凡是明朝官员,祖籍浙江嘉善县人,袁了凡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学医,一来可以治病救人,二来可以养家糊口,如果医术精湛,就可以四方闻名,帮助更多的人,这是父亲的心愿,于是他听从母亲的意见。
15岁一次偶然机会袁了凡在慈云寺遇上了很会算卦的老者孔先生,孔先生是云南人,他得到宋朝邵雍先生所精通的巜皇极数》的真传,邵雍精通《周易》八卦巜河图》《洛书》袁了凡见这位长者胡子长长,长得像一位仙人,于是乎恭教跟他谈了起来,孔先生一眼就看出他是做官的命,就问他:你是读书的人,为什么不认真读书跑来这里呢?袁了凡就把家里母亲叫他学医的原因告诉了孔先生。
缘份不浅啊!两人还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就把孔先生请回家中并告诉母亲的经过,母亲叫袁了凡好好招待孔先生,既然孔先生精通命理就请他为你仔细占上一卦吧!结果十指一算果然将过去、未来的事说得头头是道,虽然未来的事我们不知道准不准,但过去事孔先去讲得分毫不差呢!这时袁了凡动了想读书的念头。最后在表哥朋友开的教书馆里读书。
在去读书前孔先生按照《皇极数》给袁了凡推算一轮,他说你 *** 次县考是第14名,第二次府考应是71名,第三次提学考(即省考)应是第9名,那时的秀才都要通过这三考。
到了第二年果然 *** 、二、三次考试分别是第14名、71名、和第9名。天哪!可见孔先生真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啊!于是又请来孔先生为他推算一生的流年运程。
这次孔先生为他推算哪年考第几名,哪年补廪生,哪年做贡生,做贡生之后哪一年当上四川省的县长,做三年半官后就辞职回家了,最后推算袁了凡在53岁那一年的8月14曰丑时寿终正寝了。并且告诉他一生遗憾的事情就是命中无儿子。
天哪!袁了凡与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都不好过,但他还是将孔先生的话用笔一步步记录下来。
接下来但凡有考试的名次都和孔先生算得一模一样,准确无误,于是,他彻底相信了一个人的命运真的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的,从此以后,他看淡了一切,不再有任何追求了。
由于他文章写得好,被安排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当时能到国子监的都是拼命读书的,但袁了凡却每天 *** 那里,动都不想动,书就更没翻过,既然他的人生,命运己安排好了,努力还有什么用?讲到这里,我们一般人还是别算命运的好,以免对人生失去了乐趣。
在北京国子监待了一年后,被安排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途中经过栖霞山袁了凡去拜见出了名的得道高僧云谷禅师,到了那里见禅师在打坐,刚好旁边有一个坐垫,也就没打扰禅师,面对面 *** 在那里,一坐就是三天三夜。说到这里马上是最最重点改变袁了凡命运的对话了。
禅师从定中醒来,惊讶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都是妄念纠缠,而你参禅三天,竟然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袁了凡说:师父,我的命运早已被孔先生算定了,我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退隐,什么时候si,都被孔先生算定了,我想改变都改变不了,那 *** 脆就什么都别想了。还有什么妄念的呢?
云谷禅师说:哦,以为你是个定力非凡的人,原来还是一个凡夫世俗,你这样 *** ,虚渡光阴啊!袁了凡听后问:师父请详细讲。云谷禅师说:禅定重在定上,你看似无妄念,而实际是被命运所拘,这样乱 *** 是颠倒梦想,还会走火入mo呢!人生总有愿望,你怎能就这样全盘放弃了呢?
袁了凡说我确想建功立业,求子求福的愿望,可我怎么冲破我的命运呢?禅师说:命由因缘所定,运可以随因缘而转,孔先生从《易经》的数理算你的命运确实分毫不差,但如你及时醒悟,多做善事,宽厚和善待人,处处与他人方便,人人都喜欢你,那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反之,如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处处为难别人,人人都不喜欢,那就成孤家寡人,无人帮助了。人若一心为己,心生贪念,做事损人又不利己,若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终日寝食难安,天天被妄想、贪念纠缠。再比如做了不好的事,说了不好的话一定要真诚忏悔,及时改过,从此要改恶念为善念。
而如果你做了恶事以为多拜佛、念经、许愿啊!以为就会免除恶报,殊不知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命是由前因所定,心起一善念,做一善事,就增一分福报,心起恶念,做一恶事,就加一分恶报,你做事的一言一行,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所以,从此以后,要一心向善,改过自新,命数就一定会超越的。
最后云谷禅师送袁了凡一份“功过格”,用来平时记录功与过。从那之后,袁了凡每每认认真真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读书、考功名,还做了大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认真记好“功过格”,真的改了命,不仅添丁而且还活到73岁。
看到这里你还相信人的命运由天注定吗?常人的命运大多被命数束缚不能冲破,而大善的人是可以改变命运冲破命数的,是可以自己掌握命运的。反之,大恶的人也是会改变命运的,可惜改变的是转福为祸。《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只要真心,再真心,努力,再努力做利人利己的事,少私寡欲。命运还会被拘束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看了这故事,希望你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智慧之人。
大家好,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留言讨论。一路有您,共同成长。
为什么有人说预测学往往不靠谱?
不是说预测学不靠谱,是预测人不靠谱,比如:《奇门遁甲》一个局,10人就有3-5种不同看法,你能说《奇门遁甲》不靠谱吗?再比如:生辰八字完全一样的人,一个出生在 *** 大院,一个出生在农村,能说他俩都是一样的命运吗?如果说一样,那么,这个预测的人就不靠谱。
笔者实践多年哦,我们老祖宗的预测 *** ,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思考,最简单的看日子就很有学问,日本为什么在1931年9月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为什么在1937年7月7日发动 *** ,这些都是老祖宗经典文化,但是, *** 本人学的淋漓尽致,我们国人要思考了。
主要是学易经的什么?
易学是一门很广阔的天地的学问。
学起来简单,想要精通却难得很。它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就学好周易而言,需要考验你的学识和经验。至于学到什么不是看你自己想要什么吗?
首先、它是模拟天地变化的一种模型吧。
以两个基本概念,阴和阳,通俗讲就是矛盾双方,就矛盾的关系就分为好几种,所以请参看 *** 的矛盾论。另外注意先读十翼,搞清基本卦象,然后研究乾坤二卦,你就算入坑。恭喜你从此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坑。很难爬出来。
第二、可以搜集历代关于周易的评述,读一读各家的注。不过似乎就扬雄的太玄,可以比较接近它的意思。
第三、可以读一读诸子百家的书,你就可以知道,周易对于诸子百家的影响。
我,高中的时候被它的义理所吸引,常常要睡觉的打着灯照着读上一会儿。后来又被它的数术吸引,就学着去了解 *** 水等。再后来又对丹术有兴趣,就去看了一下周易参同契。现在对中医感兴趣,可以看看书了解一下,不打算看病治人,因为关乎生死,所以打算学点知识就算了。
周易是否也会得到国人的支持?
现在很多人一谈起易经就有几大误区:
一是易经是本占筮书。
二是建国后易经从未得官方认可。
三是易经同宗教有神论的一般,是反科学。
一、易经是占筮书吗?迄本易经不是本占筮书。而是一本说哲理的著作。这个非常容易证明,只要看了全本易经,你会发觉很多时候迄本易经用以判断吉祸福的爻辞与象辞不少是前后互相矛盾的,爻辞说吉、象辞却凶,反之亦然!因此迄本易经并非占筮书。
迄本易经毫无疑问易本儒典。儒家重人为,“不知生,何知死”。
儒家以孔子为主,及其后世门徒的不断增删其人文思想,造成迄本易经。就算周易古经部分即所谓的“文王”课,这个本来肯定是用于占筮的文辞,因为我们看到…吉、咎等判断语。然则亦非一定,文王课爻辞中有不少并没判断吉凶断语的!请问若是一定铁钉钉的占筮文为什么竟连断语也没有?
不见到现庙宇中求签问卜的签文每个都有吉凶断语吗?上上签、下下签赫然在目,吉凶明瞭。因此明显现文王经亦不能用于预测,还是回应上面所说,现本易经是儒家以自家的人文理念进行了增删编著的伟大中华经典。
比方有成语:得意忘形!就是形容汉魏大儒王弼,作《周易注》(其是迄最重要的易经注释图书之一)时删不少上古本易经用于卜筮的象数内容,正史称王弼扫象,得意而忘形,就是说这个典故了。
二、未得官方认可?在我国,最能体现官方对历史事物取态的是高等院校的教材,相信这个没人会反对…在1993年7月由王连升主编的 *** 个版本的全国高等(历史)教材-《简明中国通史》中的第五章第五节,已经明确将易经一锤定音为中华民族的人文经典,在高等教科书中把某著作定义为“经典”十分罕见,这个已经明晰官方的取态了。
由此您可以固硬的认为易经是古代的沉渣,但你却绝扭曲不了官方对易经的正面表态!因为白纸黑字写在教科书。
三、易经是宗教神学这般?首先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宪法保障国人有宗教信仰自由。
然外,数十年一直雄居世界 *** 大学的哈弗(佛)大学就有神学院。看来神学也能登大雅之堂。神学并不等同于反科学,因为一位神经正常者都知道,作为全球 *** 科技大国的 *** 院校就有的是神学专业,何以反科学呢。
然则进一步,又叫个另一些人眼呆口枘的事实:迄本易经并無讲神论鬼的内容!你不信,请你告诉我易经那篇那章在说鬼神?说得出,我在这白纸黑字说的:我将我的头条号改名为“ *** 书斋”!反之,请你也将你的帐号加上“ *** ”标的!呵呵呵…
原因简单:因为儒家向来不论鬼神。孔子论语说得清晰:子不语怪力乱神。正如以上所讲迄本易经是本儒典,是孔子为主,后又有各代杰出大儒增删的版本。
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 *** 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 *** 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周易》是古代卜筮之官在三代以来积累起来的非常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一部预测吉凶的法典。它的最后成书,当不晚于春秋中叶,但要追溯其原始,则可推极于初民们的征兆迷信。在当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未获得真正的 *** 。于是借助某种神秘的预兆来决定和推测自己行事的可否与吉凶,便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它也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周易》形成如今这样一种固定的框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化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周礼》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不可得见,但近年来安徽阜阳、湖北江陵以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简与帛书,无论卦序或卦爻辞,都与今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卜筮这种迷信活动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在不断的筛选和规范化。
甚至可以说,《周易》是我们的先民有自己的文明史以来的文化活动的伟大成果。这是先民们站在自己的实践水平上,直观地、经验地反映得来的成果,是他们对天地万物的因果联系的更高抽象。正如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人《易》,故《易》说愈繁。”唯其如此,它才被学者们理解为只有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公式而没有数目字的“宇宙代数学”。唯其如此,它才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的中间环节。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占测仅是其中一部分功能。如今,虽然周易预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有价值的成果并不多。周易预测研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 *** 对于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对现今民间“假易迷信”的大力肃清,恢复周易本来面目及声誉。庆幸的是,得益于 *** 对学术易学的支持,当前社会出现了许多研究机构,对易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使古老的易学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