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算命-一个人可以固执到什么程度

admin2023-01-13 22:54:2510

北京香山算命,一个人可以固执到什么程度?

为了劝儿子回家,他除夕夜吊死在门口。可即使搭上了一条老命,儿子也始终没有回家!

有人说,这老头子是最固执的人,不管孩子在哪里,只要过得好不就行了?还有人说,他儿子是个固执的,反正不过三里地,你随他回去不就行了,何苦白白赔上老爹的一条性命?

七十多岁的林大川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嫁到外县了,过得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

四个儿子中,有三个过得挺惨的。只有老三在我们那边小有名气,算得上是百万富翁了。

老大自小是我们当地出了名的混不吝!小学没毕业就和一群小混混拉帮结派。据说,他结婚多年,从来不知道疼爱老婆、照顾孩子。

独自一人外出打工,他吃喝 嫖 赌 样样占全!不仅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还打 *** 让老婆捡破烂卖钱给他寄过去!

林家老二自小就脑子聪明会读书,一路读到了大学,也算是改换门楣、光宗耀祖了!后来娶了大同学同学,还是个城里姑娘呢!

虽说娶了城里姑娘,但他们俩人有感情基础,所以人家没有要彩礼,只说了不能没有个住的地方,所以,让老林家给个十几万的首付就行。

因为只出了十几万,明知道在市里买不到什么大房子。所以,买房子之前,老二家的已经和林大川夫妻说好了,以后自己在城里住,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老两口同住的。这是要从此划清界限了!

林大川当时想也不想就同意了!毕竟自己可是有四个儿子的人!放眼望去,整个村子谁有他生的孩子多?除了林老二,他家还有老大、老三、老四呢!不去就不去,他们还怕自己要真去城里了,还不习惯呢!

由于当年林老大吃喝嫖赌全占了,老二成绩好,一心只读圣贤书,老两口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

老三只能早早辍学,跟着隔壁村的一个老木匠学了手艺补贴家用。自家二哥的学费、以及那十多万的首付钱大头都是老三出的(当时老二是一毕业就结婚,根本没什么存款)。

所以,轮到林老三结婚的时候,家里真的是什么像样的物件也拿不出来……

而他的师傅于老木匠家里有一位独生女,多年来,于姑娘与林老三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再衡权利弊之后,林老三决定入赘于老木匠家里。

林大川夫妇自然没有意见,儿子入赘到自己师傅家,师傅自然不会亏待他。自家省了彩礼钱不说,女方家就在他家还是隔壁村儿,前后不过三里地距离,孩子说回来不就回来了吗?

至于生孙子继承香火?那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自己可是有四个儿子呢!除了老三,不还有三个儿子吗?将来还愁没有孙子抱?

就这样,老三成功入赘到自己师傅家。

待到老大、老二、老三都成家立业不在眼前,唯 一的女儿也嫁到隔壁县城里了。

老两口开始将所有的宠爱都集中在老四身上!果然,老四不负众望,被他们宠到了局子里。这些年来,我从来没见过他家老四。听村里人说,这些年一直在蹲大牢呢,估计有生之年出不来了。

后来呀,林老大离 婚了!离 婚后,他依旧不务正业,也不会照顾孩子,也养不起孩子。

他老婆把两个儿子都带走了。没多久,前妻就改嫁了,并给孩子们改了姓。

此后,林老大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过……

老二两口子定居在市里定居。只是偶尔回家一趟,但他们夫妻每次回家根本就不像是回自己家,简直就像是去做客一样!

他俩从不在家里过夜,就算来不及返回市,也只是在镇的宾馆开个房间住一晚。而且,城里人不存在重男轻女,他们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没有再生二胎。任凭林母寻死觅活也不行!

老三虽有一儿一女,但人家随的是亲家姓,也常年住在亲家那边。老四就甭提了(村里人只敢在背后说说)!

林大川夫妻俩始终想不明白:当年自己可是有四个儿子的人!在村里,那可是能横着走的!为什么如今自己都七十岁了,连一个孙子都没有?搞得他们平日里都不敢出门了,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们家。

直到林母去世前都是郁郁寡欢的,一直在反思自己上辈子到底是做了什么孽。

老伴儿去世后,林大川一 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的背怎么也直不起来,一天到晚拄着拐杖坐在自家院里发呆。

入赘邻村的老三觉得父亲这样不行,再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得老年痴呆的,到时候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于是,他和岳父岳母(也就是师傅师娘)一商量,便把父亲接回自己家。此时的林老三早已不是一个小小的木匠,他有了自己的装修队伍,手里永远有着接不完的订单。

住在老三家的那段日子里,林大川享受到了贵宾级待遇!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儿媳张口就是俺爹冷不冷?闭口就是俺爹饿不饿。

北京香山算命-一个人可以固执到什么程度

亲家老头子也天天劝他出去走走、晒晒太,还给他介绍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孙子孙女一放学就围上去“爷爷爷爷爷”得叫个不停!

北京香山算命-一个人可以固执到什么程度

可即使是这样,林大川心里非但没有感受到温暖,还越来越失落!

直到那年的中元节,老 *** 他上坟时,他终于说出了压在心里几个月的大事:“老三啊,你能不能和爹回咱家住?”

老三一愣:“当然可以啊!不过这两天太热了,过几天凉快了,我就陪你回去把旧屋扫扫打扫。也是啊,你来这边都几个月了,那边该落一层灰了……”

“不是!”林大川打断儿子的话:“我的意思是说,咱以后都住那边了,再也不住这儿了!你现在也赚钱了,咱又不差钱,凭什么还一直在他家当个上门女婿?你就不能硬气一回?”

“不是,爹你什么意思?你想让我离 婚吗?那可不行!闺女有了,儿子也有了,你居然想让我离婚?”老三一听这话,就着急了!

“不是离 婚!你听我解释,我的意思是,你带着你媳妇儿,还有俩孩子都回咱村儿! *** 是把俩孩子的姓也改过来……”一听“离 婚”俩字,林大川激动得直摆手。

“那是不可能的!别说我爸妈(老三岳父岳母)和孩子不愿意了,就是我也不愿意呀,我在这儿住了二十多多年早习惯了!

当年咱家孩子多,经常吃不饱,我上有大哥二哥、下有幼弟幼妹,简直就是个透明人儿。

从我14岁小学毕业那年,就在师傅家学手艺,师傅非旦没有收学费,还包吃包住。师娘心疼我还给我做衣服。我当时就想,我要是师傅家的孩子该多好吧!

没想到,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师傅真的不嫌弃我,收了我做上门女婿……

爹,你今天说的这话,我就当没听到,以后可不许再提了!”

后来,林大川也确实没在儿子面前再提起过这件事。

直到那年除夕,从早上贴对联开始,林大川就开始唉声叹气的。只说他们老林家昔日有多么多年的辉煌,现如今,老宅竟然一个人都没有,他说什么也得回去!

儿媳和亲家劝他别回去了,在哪过年不是年?这边人多热闹。

林大川不仅不听劝,还反过来劝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和他一起回家。说孙子孙女本应姓林,是他们老林家的根儿。

别说孙子孙女了,就连老三也不愿跟他回去呀。

僵持了一整天,他们谁也没有说服谁!夜幕降临之时,林大川带着一竹篮亲家母给他准备的年夜饭、穿着儿媳给他买的新衣服,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午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起时,老三一家放了鞭炮,就围着餐桌吃饺子。

推杯换盏中,老三一个不小心,衣袖蹭到了碗,半碗饺子“哐当”一声掉在地,瓷碗瞬间炸裂。

众人齐齐对着他道了一声“岁岁平安”之后,岳母站起身来把碎渣子扫到一边,又起身出了堂屋,打算去厨房给他再盛一碗。

然而,岳母刚刚出门,突然尖叫一声瘫倒在地!

众人闻声,慌忙出去查看。只见岳母伸手指着大门口的老梨树上,嘴巴张的能吞得下一只鸡蛋!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众人发现大梨树上隐隐约约有个人影在晃动着~~

走近一看,吊死之人正是林大川!老三家的这个新年过得让人终身难忘……

有人说,林大川太固执了,不管孩子住在哪里,姓甚名谁,只要孩子过得好不就行了?

也有人说,是老三太固执了,父亲都70多了,他一个老头子,他想让你们回家,你们跟着他回去不就行了?左右不过三里地,住哪不是住?何故让父亲搭上一条老命?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这对父子究竟是谁更固执一点呢?

相由心生的典故及例子?

“相由心生”源自唐朝“悲度还带”的典故:说的是唐朝裴度年轻未达时,一天,在路上巧遇一算命先生。先生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可过了一段时间,那位算命先生再见到裴度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目光澄澈,脸相改变,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灾祸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不过是归还了一条偶然拾到的别人的玉带而已。算命先生说:“正是你做的这件善事救了你一命,日后你一定会位极人臣,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言。”“裴度还带”的故事说明,凡事都会发生转机,人生是在不断变化的。

“裴度还带”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末王定保撰写的《唐摭言》中。现将《唐摭言》摘录如下:“裴晋公质狀眇小,相不入贵。既屡屈名场,颇亦自惑。会有相者在洛中,大为搢绅所神,公时造之问命。相者曰:‘郎君形神稍异于人,不入相书。若不至贵,即当饿死。然今则殊未同贵处。可别日垂访,勿以蔬粝相鄙。候旬日,为郎君细看。’公然之,凡数往矣。无何阻朝客在彼,因退逰香山佛寺。徘徊廊庑之下。忽有一素衣妇人,致一緹褶于僧伽和尚栏楯之上,祈祝良久,复取茭掷之,叩头瞻拜而去。少顷,度方见其所致意。彼遗忘,既不可追,料其必再至。因为收取,踌躇至暮,妇人竟不至。度不得已,携之归所止。诘旦复携至彼。时寺门始开,俄睹向者素衣疾趋而至,逡巡抚膺,惋叹若有非橫。度从而讯之。妇人曰:‘新妇阿父无罪被系,昨告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余缗,以遗津要。不幸遗失于此,今老父不测之祸无所逃矣。’度无然复细诘其物色,因而授之。妇人拜泣,请留其一,度不顾而去。寻诣相者。相者审度,颜色顿异,大言曰:‘此必有阴徳及物,此后前途万里,非某所知也。’再三诘之,度偶以此言之。相者曰:‘只此便是阴功矣。他日无相忘,勉旃勉旃。’度果位极人臣。”

译文如下: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未发迹时又瘦又小,相貌也不够贵重,多次在功名场上受挫。连他自己都感到很疑惑。正好洛中有个相面先生,很被达官贵人推崇。裴度便特意造访问命于他,相面先生说:“郎君的相貌神采,稍异于常人,相书没有描述。郎君若不能发达致贵,就会饿死。然而,如今还看不出你有什么特殊能发达致贵之处,可另日来访,别鄙视粗蔬粝食。等十来天后,我给你仔细看看。”裴度答应后,几次前往,都因有朝客在相面先生处,只好先去游览香山寺。当裴度徘徊在走廊和侧房之间时,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色衣服的妇女,把由丹黄色贴身单衣系成的包袱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了很长时间,又掷茭问凶吉,叩头瞻拜后离去。过了一会儿,裴度看见那件包袱还放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忘了,想追去送给她已经来不及了,裴度料那妇女一定会再来,于是就把包袱收起来。可等来等去,等到太阳落山了,还不见妇女来,裴度只好把包袱带回到住处。第二天早晨,又带着包袱去了老地方。寺门刚开,就看到昨天那个妇女急急忙忙跑来,茫然失措,又惋惜长叹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灾祸。裴度就跟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那妇女说:“我的父亲没有罪被拘押起来,昨天求得贵人给我二条玉带,一条犀牛带,放在用贴身衣服裹成的包袱里,价值一千多串钱,打算用来贿赂管事的,不幸在此丢失,我老父亲就要大祸临头了。”裴度很怜惜她,又仔细地追问那东西的颜色,都说对了,就还给了她,妇女哭着拜谢,请裴度留下一条,裴度却头都不回地走了。不久,他到相面先生那里,相面先生仔细审看后,脸色陡变,惊叹道:“这种面相一定是你有阴德上身,前途不可 *** ,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经过再三诘问,裴度才把前几天的事告诉了他。先生感慨万分,说这是阴功积善所至。裴度后来果然作了宰相,位极人臣。

宋代的《太平广记》等书,也记载了《裴度还带》的故事。到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元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故事更有了戏剧性。剧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

到了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与《醒世恒言》亦记载此事。特录《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如下:唐朝有个裴度,少年时贫落未遇。有人相他纵理人口,法当饿死。后游香山寺中,于井亭栏干上拾得一条宝带。裴度自思:“此乃他人遗失之物,我岂可损人利己,坏了心术?”乃坐而守之。少顷司,只见有个妇人啼哭而来说道:“老父陷狱,借得一条宝带,要去赎罪。偶到寺中盥手烧香遗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怜见还,全了老父之命。”裴度将一条宝带即时交付与妇人,妇人拜谢而去。

他日,又遇了那相士。相士大惊道:“足下骨法全改,非复向曰饿革之相,得非有阴德乎?”裴度辞以没有。相士云:“足下试自思之,必有拯溺救焚之事。”裴度乃言还带一节。相士云:“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可预贺也。”

后来,裴度果然进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正是: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缺阴功。假饶方寸难移相,饿莩焉能享万钟?

“相由心生”,“裴度还带”,讲的都是劝人向善,多做善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多做善事,不仅是积德,而且还能改变自己的面相。因为,做善事的人,心情总是愉悦的;而愉悦的心情,总是能让人精神焕发的;而焕发的精神,也总是会反映到面相上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宋朝 *** 夷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少林寺是寺庙还是旅游景点?

谢谢邀请,关于少林寺是寺庙还是旅游景点的问题,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旅游景点,因为每天在少林寺里发生的那些事情在真正的寺庙里是看不到的。

*** 次知道少林寺是上世纪那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后来又拜金庸金大师的武侠小说所赐,对少林寺一直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明教、丐帮、少林寺......在金大侠的武侠世界里,少林寺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在那些精神矍铄、白须飘飘的老和尚面前,任何 *** 势力都不敢肆意妄为,甭说德高望重的方丈大师了,那些达摩堂、罗汉堂、戒律院的长老们一个个的武功造诣都深不可测,就连在藏经阁中,日常功课就是扫扫地、抹抹桌子的扫地僧都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呢:)

少林寺确确实实是一座千年的古寺,然而现在却变味了,当下的的少林寺是什么,就是个景点,就是个只知道赚钱的公司。前几年曾经去过两次少林寺, *** 次去是在郑州出差时顺便跟团去的,从郑州坐大巴到少林寺所在的登封也就不过50分钟左右的车程,记得那天在大巴车上,导游就给大家讲了许多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到了少林寺,千万不能随意去撞钟,因为撞一次就会被收取100元......记得那一次大巴车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而游客们都很听话,跟着导游在少林寺里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第二次去少林寺是陪朋友去的,因为 *** 次去时就对少林寺没多大的好感,本来不想去的,但那次和我同行的两位老师执意想去,俺也就只好随大流,就从新乡的万仙山开车去的登封,路上就耽误了将近四个小时,傍晚时到的,就在少林寺山门外找了家客栈住下了。

第二天因为我起的比较早,就跟着早上晨练的当地人混进了少林寺,而同行的两位老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其中一位老师有正规的记者证,但卖门票的地方就是不让他进,找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理由来搪塞,直到这位老师发了火,提出要在媒体上曝光后才给了他一张免费券,另外那位老师就只好乖乖地买了一张100元的门票才进去了。

在少林寺里游览的过程我不想多说了,反正不管走到哪个殿哪个堂,到处都是举着旗子挂着扩音器的导游背解说词的声音,外加各种各样的陷阱,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僧衣卖香的、卖佛珠的、卖经书的......而俺两次去少林寺,在寺里看见了不少穿僧衣的“和尚”,有聊天的、抽烟的、玩手机的、打盹的、发呆的,就是没看到念经的,这哪里还是佛门清静地啊,不是景区是什么?

再说说少林寺最有名的武僧表演吧,表演时间一到,大家都排着队依次进去,然而在即将进入表演厅的地方又有个“照相”的拦在那里,要求每个进入的人都必须踩着他们放在地上的“两只大脚”并两眼平视前方让摄影师拍照,自然表演结束后就有人来喊,让游客们去看照片,20块钱一张。记得俺当时是把帽子帽檐拉低遮住了双眼就直接进去了,后来就更没去看他们拍的照片了,这些景区才有的现象在少林寺都有,少林寺还是寺庙么,不是!

假如某天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确实是曹雪芹写的?

这个假如,根本不存在。

后四十回水平高低,是比较而言的。续写《红楼梦》,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在这众多的“差”中,高鹗续书是最“不差”的。但,仍旧有无数地方,明显与原著不是一个水平。

好吧,好坏的问题我们先不说,只说一个细节,你来看看,会不会与前八十回出自同一人之手。

*** 百零三回“施毒计金桂 *** 身”,夏金桂误饮毒汤而死,真是大快人心。不过, *** 次喝汤,香菱不小心烫手摔了碗,“他倒没生气,自己还拿笤帚扫了,拿水泼净了地”。

这里的“他”,是指夏金桂。我就想问一下,“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少奶奶,怎么用得着自己扫地?不算薛家的奴才仆妇,至少有宝蟾、小舍儿两个陪嫁丫头,难道都是死人?况且“他倒没生气”这句话是宝蟾说的,哪有少奶奶扫地、泼水,丫鬟站在旁边看着不动的?你相信这样的情节是描写“玉堂金马”细致入微的曹雪芹手笔?

并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太高明的欣赏水平,只要读书认真一点,就可以了。

中国有哪些古建筑值得一看?

如果要找一种最能够代表中国美的建筑,则非古典园林不可。

与西方园林相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追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它蕴涵了建筑、文学、哲学、诗画、雕刻等传统艺术,充满诗画情趣和含蓄意蕴,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三千多年的时光中创造了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园林。其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以及留园被誉为四大园林,前两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后两处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以仁寿宫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区和由万寿山、昆明湖等组成的游览区三个区域。

其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构成了颐和园的基本框架。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现存更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承德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主要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中国现存更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更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避暑山庄的外八庙与山庄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而外八庙则金碧辉煌。它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场所,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苏州拙政园: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占地约5.2公顷,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的更大特点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庭院错落、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苏州留园: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其精湛的建筑艺术独创一格、收放自然。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令人叹为观止,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留园现分为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主要景点有冠云峰、盛家祠堂、还读我书斋、雨过天晴图、自在处、待云庵、济仙亭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