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算命排行-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admin2023-01-13 12:30:3014

泗水算命排行,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我是语说漫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呢?现在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隋炀帝就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游玩,因为杨广曾经带兵平定了南陈,对于江南的繁茂也就是非常的向往,所以在成为皇帝之后,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也就动用了上百万民力修建了大运河,也是因为这条河的原因让隋朝最终二世而亡,步了秦朝的后尘,就像唐朝的诗人皮日休的诗歌写的那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 不较多。这种观点在唐朝的时候应该是主流的观点,也代表着广大百姓的观点。

但是隋炀帝杨广可是一个政治家,不是一个旅行家,一个政治家在作出某项决策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政治的因素,当然不可否认古代的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有自身的原因在其中的,但是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而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说这个问题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其实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并不是我们现在大家熟悉的京杭大运河,如果大家看地图的话,能够看到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上算是一条直线,沿着河北、山东、江苏,而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面通过永济渠与北京相连接,而南面通过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直接连接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而如今这种裁弯取直的做法其实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的,也就让洛阳不在有大运河经过,形成了如今的京杭大运河。

通过大运河的分析,我们就能够看到,不光是从洛阳往南走,从洛阳往北走更是能够直接到达北京,如果隋炀帝仅仅是为了到江南游玩,那么只要修建一个通济渠连接此前就存在的邗沟也就可以到达长江沿岸了,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费劲民力去修建永济渠一直连接到涿郡,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呢?要知道如今的北京虽然繁荣,但是在隋唐时期可是另一番景象的,因为它的北面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除非杨广对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环境有着兴趣,但是我们去看杨广后面长期居住在江都,也就知道杨广应该喜欢江南女子的,就连他的萧皇后不都是江南女子吗?

所以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也就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统治,在修建大运河之前,隋朝虽然完成了统一,不过江南并没有完全被隋朝安定,也就是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就需要统治者在江南地区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样的 *** 作本身就是耗费钱粮的事情,而大运河的修建,因为连接着洛阳,这里是杨广在登基之后修建的东都,按照《隋书》的记载:朕故建立东京,躬亲存问。这里的东京就是洛阳了,而洛阳和长安之间通过广通渠和黄河时间连接,这样大运河修建成功之后,也就能够利用水路的便利从隋朝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直接出兵江南,这样即便是江南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能够快速的平定下来。

而永济渠的修建则是针对当时隋朝更大的威胁,也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通过永济渠能够快速向北方增兵,而隋炀帝发动的三次征讨高句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大运河的修建首先就是一种军事上的考虑,其实古代修建运河并不是隋炀帝一个人,很多帝王修建运河的原因都是军事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统一百越地区,不就是修建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联系,还有隋炀帝的老爹隋文帝杨坚也修建了一条从潼关到长安的广通渠,也是能够方便更快速的投送兵力,所以杨广首先考虑的问题自然是国家的治理问题。

其实就是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们都知道在隋朝的时候,江南经过三国时期东吴的发展,以及后面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的发展,经济实力已经非同一般了,在唐朝鼎盛的时候,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就是扬州和益州了,还有所谓的扬一益二,当然隋朝的时候扬州和益州还没有发展的那么好,但是这种潜力是无法隐藏的,而杨广作为一个统帅消灭了南陈,并且在江南地区停留了很长时间,自然知道这里的经济发展的潜力,而江南地区还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所以经济实力已经不比北方地区差多少了,所以修建大运河能够方便将江南的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北方洛阳和长安地区,当然也方便杨广搜刮江南地区的钱财,这样民间没有过多的经济实力,想要不安稳都不太可能,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不就是掌控了地方的军权和财权,才让节度使成为了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吗?

而第三点才应该是杨广个人的喜好了,但是古代的帝王本身就是权力的更高层,受到的制约是最少的,哪一个皇帝还没有一点个人的喜好呢?可以说大运河的修建,在当时的隋朝以及隋炀帝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符合当时的隋朝的国家利益,只不过隋炀帝有些太过于急切,在短时间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实这个时候的国家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这样的超大工程自然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加上征讨高句丽的失利,必然造成了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导致了百姓走上了 *** 的道理,就像《隋书》上面记载的: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是多么大的民力工程呢?而且统治者内部也出现了问题,例如杨广在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后方的杨玄感发动叛乱,所以说隋朝的灭亡,有着内外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修建了一条大运河的原因。

当然隋炀帝自身的问题也很大,尤其是三下江都,真的是一路上奢靡到了极致,即便是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江南地区炫耀实力,不过这种铺张浪费还是太过了,而他 *** 次来到江都的时候,光是船队长200多里,挽舟兵士有8万人,龙舟高45尺,长度达到200丈,上下一共4层,沿途官员的进献那就更加不用说了,总之就是奢靡之极,就算是第三次来到江都,当时天下局势已经那么危机了,可是隋炀帝依旧是贪图享乐,整天美女相伴醉生梦死,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大运河确实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是这个锅真的不应该让一条运河去背,就像那些 *** 之君的锅也不应该甩给他们的宠妃了,其实是一个道理。

当然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后来的王朝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但降低了南北沟通的成本,也加强了朝廷对于江南地区的控制,让南北的商业都发展了起来,这一点唐朝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从扬州的发达就能够体现出来,当然这也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毕竟交通方便了,无论是人员还是商业都能够发展起来,也让南方的经济能够快速的赶超北方,最终在南宋的时候让北方不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了,难道这些都不是大运河的功劳吗?只不过隋朝没有享受到大运河带来的成果了,如果隋朝能够像唐朝那样延续接近300年,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盛世局面的!

泗水算命排行-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三国演义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三国演义这部书,可谓古今中外的一部奇书。他并列于四大名著之中,但三国演义除了文学价值外,更可以说是一部经世济用之书。努尔哈赤当年能够用兵入神,讨平女真诸部,打败强大的明军,就是因为他深谙三国演义。我这里把三国演义的作用分为政治军事计谋(即将三国故事逐一对应到三十六计)、商战管理、职场人生三个主要部分,来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启迪

1、 瞒天过海—青梅煮酒论英雄、草船借箭

刘备靠一声春雷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逃过了曹 *** 对自己的猜忌;

诸葛亮趁大雾及夜色的掩护欺骗了曹 *** 十万只箭;

2、 围魏救赵—曹 *** 官渡之战劫乌巢军营

避实击虚,击其必救。

3、 借刀 *** —曹 *** 杀迩衡、刘备杀吕布

曹 *** 先借刘表之手,刘表再借黄祖之手杀迩衡。黄祖是傻瓜。

刘备利用曹 *** 之手杀吕布,曹 *** 有顺势而为之意。

4、 以逸待劳—彝陵之战、定军山黄忠破夏侯渊

陆逊在虢亭之战丧兵失将后,做战略退却。在彝陵这个地方消耗刘备锐气,发现对方重大缺陷,一举破敌。

定军山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三国演义

5、 趁火打劫—吕布趁刘备征讨袁术夜袭取徐州;

刘备从陶谦收了徐州后,引狼入室纳吕布于小沛。曹 *** 使计策让刘备攻取袁术,吕布趁机夜袭徐州得手。

6、 声东击西—曹 *** 攻南阳张绣,用声东击西之计策,被贾诩识破

曹 *** 假装重兵攻打东南角,但实际上计划从城防较弱的西南角攻入。被贾诩识破,将计就计,曹 *** 大败。

7、 无中生有—诸葛亮智激周瑜;曹 *** 杀粮吏以安军心。

在连吴抗曹时,诸葛亮无中生有激将周瑜,说周瑜要投降曹 *** ;

曹 *** 和袁术在徐州攻取战中,军粮告急。跟军粮官王亘商量用小斗发粮。待群情激愤时,反无中生有说王亘盗窃军粮,斩首以平众怒。

8、 暗度陈仓—邓艾历险度阴平

三国演义版暗度陈仓。

9、 隔岸观火—曹 *** 隔岸观公孙度与袁尚、袁熙兄弟斗

实为郭嘉授计。袁尚、袁熙 *** 孙度,如果曹 *** 迫之急则双方联合,如果隔岸观火,则公孙度终斩二人首级送给曹 *** 。

10笑里藏刀—逢纪现藏刀计,袁绍取冀州。

韩馥为冀州主,袁绍军河内。逢纪先派人劝公孙瓒一起攻韩馥,另一方面又告知韩馥公孙瓒来攻。韩馥恐惧将冀州让给袁绍。

陆逊白衣渡江其实也是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司马昭任用成济杀曹髦,然后再杀成济以平众怒

成济代司马昭僵

12顺手牵羊—守残宫孙坚顺手得玉玺

在盟军攻取董卓得过程,董卓少了洛阳退到长安。孙坚奉命守残破的洛阳宫殿,在水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刘备赤壁之战后得荆州也算顺手牵羊吧

13打草惊蛇—蜀魏争夺汉中之战

黄忠定军山之后,曹 *** 大军至。诸葛亮令赵云在曹 *** 大寨旁边的山上,以五百兵依令时不时摇旗呐喊,曹 *** 惊惧,怕防不胜防,于是撤军。诸葛亮以打草惊蛇之计逼退曹 *** 。

14借尸还魂—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回旗走懿

不解释了,是真的尸体

15调虎离山—孙策计取庐江

孙策假意给庐江守将刘勋大量钱财,请其攻打上缭,待刘勋中计后,攻取庐江。

16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不解释了,经典

17抛砖引玉—张飞计赚严颜

张飞入蜀攻巴郡。严颜坚守不出。张飞一面搦战,一面找寻小路。找到小路后,放风与严颜知道。严颜届时来劫道,却被假张飞所骗。是为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曹 *** 割须断袍

潼关一战,马超打的曹 *** 割须断袍,就是擒贼擒王之计

19釜底抽薪—诸葛亮计收马超

马超替张鲁攻刘备于叚萌关,双方不可开交。诸葛亮使人送宝物给张鲁手下杨松,说刘备可保张鲁为汉宁王。张鲁令马超退兵,马超不退。于是张鲁依杨松计策给马超非常苛刻的条件。马超于是终于降刘备。

20浑水摸鱼—曹丕乘乱得甄宓

曹 *** 破邺城,命令任何人不许进袁府。但曹丕乘乱纳了袁谭之妻甄宓。木已成舟。

21金蟾脱壳—司马懿金蝉脱壳瞒廖化

泗水算命排行-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六出岐山中,诸葛亮做了木牛流马,司马懿派人来抢,但蜀汉兵扭动木牛流 *** 机关,木牛流马就推不动了,曹魏兵都觉得神奇。司马懿因此自身也出动,不了中了诸葛亮计策,被廖化追杀。他把缨盔放在树林显眼处,金蝉脱壳骗过了廖化。

22关门捉贼—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樊城。樊城是一个低洼地带,水淹形同关门。

23远交近攻—徐州攻伐战

曹 *** 和吕布都用了远交近攻的手段。

曹 *** 封官赠金给吕布,就是为了交结吕布,攻取袁术。吕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袁术的儿子,就是为了交接袁术,攻取刘备。

24假途伐虢—刘备假道伐张鲁

刘备借四川伐张鲁,其实就是为了取四川。

25偷梁换柱—诸葛亮偷梁换柱逼反姜维

诸葛亮围姜维在冀城,放归被俘的魏国驸马夏侯楙。夏侯楙一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说姜维已反,并在天水看到假的姜维攻城,坐实了姜维已反。姜维不得不归降诸葛亮。

26指桑骂槐—曹 *** 杀蹇硕

曹 *** 在当北都尉的时候,杀宦官蹇硕给所有的宦官看。

27假痴不癫—司马懿假痴不癫赚曹爽

司马懿非常隐忍,一直装病,曹爽几次三番派人探视他,他都装的很像,仿佛生活不能自理。最终骗过了曹爽。

28上午抽梯—刘琦用计

刘琦是刘表的大公子,后母蔡氏欲对他不利。刘琦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认为这是刘琦的家事。于是刘琦把诸葛亮骗到一个屋子里,把上楼的楼梯抽掉,诸葛亮不得不说。

29树上开花—猛张飞断喝长坂坡

张飞在长坂坡守当阳桥,后面树林命众兵马尾扬灰尘就是使用的树上开花的疑兵之计。

30反客为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反客为主

不解释。

31美人计—貂蝉

不解释

32空城计—诸葛亮

赵云也摆过空城计,对吧

33反间计—周瑜用蒋干除蔡张,曹 *** 用反间计挑拨马超和韩遂

曹 *** 故意在阵前跟韩遂亲厚,并给一封书信,上面关键字段多有涂改,终于激起马超疑心。

34苦肉计—黄盖

不解释

35连环计—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使曹 *** 铁链连接所有大船是一计,与之后的火攻又是一个连环计。

36走为上—刘玄德马跃檀溪

刘备在荆州蔡瑁摆鸿门宴欲害他,尹籍报信,骑的卢马于东门跃过檀溪脱险。

二、三国演义与商战管理

三国演义对商业与管理的启迪非常大。一直以来有非常多的解释。笔者从自己对商业管理理解的角度,做一个抛砖引玉。

1、 桃园结义:团队创业的愿景

其实刘备团队创业是白手起家,非常成功的。其他曹 *** 和孙权其实都是几代人的积累。而刘备团队就是贩夫屠夫。刘备团队的武将和谋臣,尤其是武将,是曹 *** 都羡慕的。靠什么?这个团队之所以这么有凝聚力,就是一开始就有明确并激动人心的愿景。

刘备“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心同力,然后可图大事”。我觉得马云也就这水平吧。后期诸葛亮的加入,也是看中匡扶汉室这个愿景。

2、 隆中对: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表的很清楚,从诸葛亮加入团队后,团队就不再漂无定所,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在一开始夺荆州,夺益州,执行的非常不错。所以三分天下是从诸葛亮加入有隆中对开始的。任何好的企业要非常了解大的形式并有长远规划。

其实,曹 *** 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一种战略规划。

3、 子午谷奇谋:风险管理的能力决定执行方案

子午谷奇谋本来是一出公案。但是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已经把为什么不走这招险棋说的非常明白了。就是这招好是好,但是一旦失败,我承受不起这个风险。

当时的形式也是这样的,蜀国国小民弊,其实是经不起这样大的失败的。一旦失败不但国基不稳,相信诸葛亮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了。这样投降派谯周等就会占上风,蜀国可能提前被魏国吞并。

一个企业执行方案,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考虑风险或者不了解风险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

4, 三让徐州、两让荆州:从仁义说信用

刘备政治上的仁义,就是现代商业中的信用。刘备的仁义在三让徐州过程中,跟反复无常的吕布有着鲜明的对比。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刘备在仁义中得到了天下。

在商业中可以说人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只得眼前之蝇头小利,那将寸步难行。

正如刘备自己所说“ *** 以急,吾以宽, *** 以暴,吾以仁,每与 *** 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泗水算命排行-隋炀帝为何要开凿大运河

5、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从创新说竞争力

蜀国国小民弊,在与曹魏的竞争中,还能略占上风,这与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其中,像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这样的技术创新,直接增加了蜀国的效率,阵斩大将张郃,直接见到了效果。这对尤其是现实的企业,启迪非常大。

三、三国演义与职场人生

1、 从诸葛亮事必躬亲看职场授权与灰度管理

诸葛亮事必躬亲是勤奋负责的一种表现。但司马懿就不这样看,他听闻,认为诸葛亮不久就要累死了。果真如此。

管理一个团队,必须做好授权并做好授权后的控制。打工皇帝黄俊曾说,管理人是让别人伟大,而不是自己伟大。一定要知人善用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作用,团队才有积极性,才有生命力。才能求胜。不作授权其实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然诸葛亮不是不自信,他是对事情要求太高,一般人做的他看不上。万事不可求全责备,要做好灰度管理。华为这么牛,很大一部分就是灰度管理。

这点诸葛亮就要跟司马懿学习。司马懿在曹 *** 帐下做参军,他献的计策曹 *** 多有不用,后期更是被曹真压制直到装疯卖傻。诸葛亮送给他女人衣服他也不介意。实在不行就象征性的派兵出去对抗一下,并快马向大本营要禁止出战命令。这些其实都是大智慧的表现。

2、 从郭嘉的“十胜十败”说看激励的重要与向上沟通

郭嘉不仅仅是与袁绍官渡之战时候的十胜十败,包括在曹 *** 与吕布征讨过程中,在征讨乌桓的过程中,都是在形式看起来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及时给曹 *** 以激励,点明形势的重点和方向,事后看确实犹如神助。这也是曹 *** 谋士这么多为什么独宠郭嘉的原因。

在与领导的沟通中,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多用激励。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也是要多用激励。

田丰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明知道袁绍多忌,偏偏每次都是批评袁绍,然后袁绍不听,事后事实就打袁绍的脸。不死才怪。

据说郭嘉从来不主动向曹 *** 献计,平时非常低调。但是只要曹 *** 一问,就是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这也是曹 *** 喜欢郭嘉的一个原因,并欲托之以后事。这也是我们需要向郭嘉学习的地方。

三国演义堪称一本古代智慧工具大典,反复攻读,反复有收获。可以说是万用之宝。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心得。这道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吕后为什么会嫁给刘邦?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吕雉父亲因躲避灾祸来到沛县,而在宴会上认得了刘邦。善于相面的吕公,觉得刘邦谈吐中虽然一股 *** 气息,但是没有任何的怯场。而且气质不凡,于是决定把吕雉嫁给刘邦。

2.绝了县令的念想

吕雉的母亲曾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说明吕公来到沛县后,沛县县令曾经说娶吕雉为妾,所以吕公觉得还是刘邦更有前途才将女儿下嫁刘季。

3.吕雉内心想法

吕雉一共三兄妹,可以算的上大户人家女儿。知书达理,平时遇到的可能都是谦谦君子,而刘邦给他不一样的感觉。冥冥中,被刘邦吸引也就同意了这场婚事。

所以吕雉下嫁刘邦可以说是在种种原因下产生的结果。

二八年华的吕雉为什么肯嫁给游手好闲?

谢邀!

首先需要更正一下的是,吕雉嫁给刘邦时连二十都未到,更别说二十八了。

吕雉之所以会嫁给刘邦,主要是当时几个人物之间互动的结果,具体包括沛县县令、吕公、萧何、吕雉,当然还有刘邦。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咱慢慢道来。

一、游手好闲的刘邦

在公元前220年前后,已经年近四十的刘邦还是沛县一个游手好闲的亭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吧。古时候人口少,不像现在一样一个乡镇动辄都有几万人,那时候一个乡也就是一两千人,“乡 *** ”也就他一个光杆“官员”。

四十岁了仍旧一事无成,没有娶亲,还有一个长相肥胖的私生子,刘肥。刘邦也没啥追求,整天想着哪里可以混吃混喝,遛鸟斗狗。四十岁在古代都算是老年人了,毕竟那个年代,因为医疗条件也好,因为饮食习惯也罢,很少有能够活过六十岁的。

这天刘邦混吃混喝的机会又来了,县令的一位富贵朋友吕公一家因为避难来到了沛县,要举办Party呢。

据说这位吕公的老家在如今的山东地区,富甲一方,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土匪,害怕遭到报复,举家迁到了相邻的省份安徽,来到沛县这个有朋友的地方。

二、慧眼识人的吕公

吕公宴会进门要收礼钱,一千贯钱的方可坐主桌,不然只能坐在边远角落。刘邦心想坐主桌有面子,酒肉也比其他桌要好,要想办法坐在主桌才行。

他进门时大摇大摆,分文未带,唱喏了一声“一万贯”,就径直坐在了吕公身旁,和县令一左一右。

仆人见状悄悄走到吕公身边,在耳旁一通嘀咕,接着吕公和县令的眼睛反复在刘邦身上打量,只见他脸不红心不跳,吃口肉,喝口酒,根本就没把两人凌厉的眼光当回事。

县令了解刘邦的为人,知道他又来混吃混喝了,还混到了主桌,正想发作,却被吕公制止了。

吕公年纪大了,阅人无数,像这样做了亏心事还理直气壮的人心里素质好啊,做事不讲规则只注重实利。如果是在太平年代,这样的人定然会吃很多苦头,但当今天下群雄并起正需要这样的非常人。

吕公心思一动,当众说道:“老朽有一女,方十八,待字闺中,不知阁下有意否?”

话还没说话,主桌的县令,包括也在县衙当差的萧何等人,喝进嘴里的酒和吃进的肉差点都一股脑喷了出来。他们面面相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连刘邦也大感意外,这感情是要将自己的宝贝闺女当下就许配出去啊。

可看到吕公认真盯着刘邦的眼睛和欣赏的神情,众人心想,这吕公估计是老糊涂了吧。

三、甘心下嫁的吕雉

吕雉能嫁给刘邦,一方面固然主要是因为她的父亲吕公的安排,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是极为人所看中的,几乎相当于现在白纸黑字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另一方面也肯定是因为吕雉也不太排斥,不然在父母面前寻死觅活的这婚事大概率也结不成。

据说其实萧何早就看上了吕雉,想法设法的接近,就快要有些进展,没想到直接被吕公嫁给了刘邦,心里那是一万个不爽。当面就悄悄凑过去说了一通刘邦的坏话,结果被吕公只是轻轻呵呵一笑了之。县令也想接着说点他这个不成器下属的坏话,结果也被吕公制止了,只得作罢。

事后,当吕公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的时候,差点没被轰出来。吕雉不解,这是什么爹啊,直接将自己亲闺女往火坑里推啊。

“闺女啊,你就相信爹一次,见见人,实在不行咱再说,大不了爹不要这张老脸了。”吕公最后求饶似的对哭哭啼啼的吕雉说。

刘邦 *** 次来见吕雉的时候,相当于是一次面试,只有两人在。刘邦推门进去,吕雉正端坐在大厅的椅子上,上下反复打量了一下破衣烂衫的他,人还其貌不扬,心里怒火冲天。反观刘邦,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拘束,左顾右看,直接一 *** 坐在了椅子上。

“ *** ,谁让你坐的。”要说这吕雉也是性情中人,直接抄起自己的绣花鞋朝刘邦丢了过去,鞋底正好集中了他的脑袋,又掉在了地上。

“哎呦,姑奶奶,怎么这么大火气。”刘邦笑嘻嘻从地上将鞋子捡起来,朝吕雉走过去,二话不说,直接将她的腿托起来又帮她将鞋穿上了。

“滚回去坐下。”吕雉又命令说。

“得,我坐回去,总得来壶茶吧。”刘邦拍了拍手,又笑嘻嘻的坐了回去。

从后来的结果看,刘邦的这次面试是极为成功的,他如愿娶到了吕雉,一起住进了他那三间茅房,成为他后来能够建立汉朝的更大助力。

吕雉还一连帮他生了多个孩子,陪他颠沛流离,一度命悬一线。当然吕雉也成就了自己,刘邦死后,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 *** 个垂帘听政的封建王朝女性。

为什么袁术更先有实力称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诸侯来说,其实袁术的名望和实力曾经最强。

袁术本来就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嫡传,哥哥袁绍是庶出,按照汉代礼法是不能继承家业的。

换句话说,袁术是当时全国最强大的官二代,单单家族的朋友、部下、同僚就占据了中国大半个官场。

所以,袁术开始的实力非常强,占据了中原 *** 富饶地区,兵精粮足,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军阀。

客观来说,以袁术的实力,他确实有称帝的资本。

超级大傻帽官富二代:三国大草包系列之袁术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自大无知的官富二代——袁术

客观来说,袁术并非是个小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三国早期资本最雄厚,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他出生自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袁家,又是嫡出之子,早年就被举孝廉,并担任过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等高级职位。

董卓乱京以后,袁术占据了极为富庶的南阳郡,并参与了浩浩荡荡的讨董勤王行动,为十多路诸侯中的一路。

然而,在其后的群雄割据乱世中,袁术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在众多重大事情的判断与决策上一再失误,更逆大势而行孤身称帝,最终在外敌的联手打击和内部的 *** 背叛中惨败身亡。

大家可能并不是太清楚,“四世三公”这个家庭背景意味着什么,所谓的三公在当时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是全国更高的三个职务,由皇帝亲自任命并直接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袁家在东汉时期,连续四代都有人担任过三公的职务,也就是说袁术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到他父亲共四世,都是 *** 厚禄……这要放到现在,可就是标准红色大家庭,袁术可谓是一生下来就 *** ,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反观他同父异母的长兄袁绍,由于是家中小妾所生(庶出),在家里地位颇见低微,远远比不上袁术。

少年时期的袁术在史书上记载不多,但从有限的史料中还是能看出他年纪轻轻就颇具侠义风范,在家里行事得体,熟知忠孝礼仪。

在外则经常与其他富二代少爷们一道喝酒畅玩,从事田猎 *** 等贵族运动。在家族的庇荫下,袁术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没用多少时间便从地方官吏晋升为了朝廷大员。如果不出意外,亨通的官运会一直持续下去,袁术沿着父辈们的足迹走到三公的位置上,只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黄巾 *** 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的根基,何进大权独揽,宦官干涉朝政,两方面政治激斗,再次加深了朝廷的危机。等到董卓进京,又是“换皇帝”又是搞“政治改革”,搞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稍微有点背景的人都得另谋出路了。

袁术申请外调至南阳郡,看得出他还是很有眼光的,一来这里远离东汉朝廷政治中心,可以避开 *** ;二来这里人口密集钱多粮足,适合作为根据地以便将来起事。

南阳和汝南是东汉更大的两个郡,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万,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万,一个 *** 一个第二。袁术这两个郡的实力比两个州都强。

再加上粮草充足的淮南,以及长期染指的荆州,袁术可以说要兵马有兵马,要粮草有粮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 *** 军阀。

应该说,袁术这时候的形势是全天下 *** 的,外有袁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名声威望,内有治地的富裕,钱粮兵源都不缺。此外,还有能征善战的孙坚父子为他作为军事先锋,不断攻城拔寨,扩大统治地盘。若能依次为基础,勤勤恳恳,励精图治,袁术完全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王之资”,就算是争天下不济,守土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袁术一开始也做得很好,他充分信任孙坚,放手让其指挥,并在袁绍试图偷袭豫州的时候,出兵为孙坚保住了根据地。

这一阵子是袁术最得意的时候,和孙坚的合作也正处于蜜月期,两大集团强弱互补,联手起来简直无敌于天下。但遗憾的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三国形势的慢慢发展,袁术性格中的一些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袁术先是对孙坚起了疑心,担心他的军功越来越大会盖过自己的风头,于是开始明里暗里削孙坚的兵权,并扣住粮饷不发。尤其是当孙坚不幸死在荆州黄祖暗箭之下以后,袁术对其儿子孙策越来越不待见,各方面的打压,大有将孙家军解散的趋势。

然后,袁术又做起了皇帝梦,他认为汉室已经衰微,刘氏气数已尽,而自己作为天下 *** 豪门袁氏大家族的家长,理所应当建立新朝,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于是,袁术开始在自己的领地里大兴土木,改组行政机构,增设三公九卿,为称帝作准备。精明而又不甘于人下的孙策瞅准了这个机会,用之前偶然得来的传国玉玺,换取了自己的 *** ,率领几千人马取江东去了。

其后的事情,就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差不多了,袁术称帝国号“大成”,年号“仲业”。而此举非但没能赢取到民心,反而是将袁家四世三公建立起来的威望践踏而尽,还将自己塑造成了树大招风的众矢之的。以往相互之间恶战不休的众诸侯们一下子尽弃前嫌,联合起来发动了类似当年“讨董战争”一样的“讨袁战争”。

曹 *** ,孙策,吕布,刘表,哪一个是好打发的主?现在联手一道多路进攻,袁术军事实力再强也根本挡不住。更严重的是,之前在南阳的横征暴敛早已经激起了民愤,原有的忠心部下也离心离德。军事上一败再败,手下人一再叛变,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反复地折腾,袁术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帝号,北上投靠自己的大兄袁绍,希望能看在一家人的份上收留他。

然而,在行军的路上又被“汉室宗亲”刘备率军截住,粮草耗尽进退不得,想喝点蜂蜜水解渴的简单愿望都实现不了。在哀叹了一句“袁术何至于此”过后,这位“大成仲业皇帝”便大吐呕血,就这样在一张行军床上凄惨身亡……

拥有如此牛逼的家族身世,坐享南阳这么一副厚实家当,却没过得几年便彻底玩完。袁术自己败亡也就算了,还搞得治下之地民不聊生人口减半,原本富甲天下的南阳郡在他的腐朽统治下变成了人间地狱。

尤其是在称帝过后,袁术大搞建设修建皇宫城楼,城南城北都筑起祭坛,生活也奢侈荒 *** ,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数百之数,罗绮丽装遍地都是,精美食品应有尽有……这些荣华富贵的代价就是,江淮一代老百姓 *** 饿死,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其实,袁术只是犯了所有富二代和官二代都几乎会犯的通病,强大的家世带来了从小的养尊处优和一帆风顺,少了应有的挫折和磨砺。

而且天生就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的家族恩泽天下,自己就是当皇帝的料,只要称了帝就会四海归心,一统天下……想当皇帝的想法没错,人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但关键是你得有那能耐,所谓的四海归心也是建立在你文功武略之上,而非是你的祖先有威望就行。

事实证明,袁术的能力和他的兄长袁绍比都差远了,袁绍好歹还能打败公孙瓒尽收北方四州,只是败在曹 *** 这样的超级对手手里。而袁术呢?能力可能连袁绍手下一个部将都比不了,叫他当个诸侯都是超出能力范围了,却偏偏还做起了皇帝梦,也就怪不得灭亡了还没人同情。

或许,还是罗贯中送他的两句诗最为贴切: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PS:在三国类影视作品和三国题材的游戏中,袁术的外表形象往往都被刻画地比较阴暗 *** 。其实,有关袁术外表的描写史料上几乎没有记载,倒是袁绍的外表记载颇多,诸如:身长伟岸,行步有威,有英雄之表等……个人觉得,真实的袁术应该属于那种外表相对普通的人,虽然不算丑陋,但无论身高颜值都不如他哥,这恐怕也是他的一个劣势所在,毕竟在古代,那也是个看脸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