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算命准-有没有推荐的路线

admin2023-01-13 10:54:5021

成都算命准,有没有推荐的路线?

成都真的是个好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成都的生活成本相对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那是相当低的!!

在成都旅游,交通费略贵,公交车都是带空调的,所以,普通投币,基本就是2元/人。但是可以办理【天府通】,两个小时内,200号以内的公交车,只扣一次费。很划算!!

成都的旅游景点,市内的,基本都在 *** 周边,比如杜甫草堂,春熙路,九眼桥等等,相隔不远,成都遍地都是共享单车,更低0.5元就可以使用。而且还有0费用优惠,完全可以解决。骑自行车逛成都的中心区域,更是领略天府之国的上上选!!

再说吃。

成都的小饭店很便宜,各种面食就十多元一大碗!有汤有水,还可以借地休息。就算尝尝成都特色的串串,两个人,只要不腐败,几十元,也可以很过瘾的!

其他小吃,只要不腐败,不奢侈,一天,平均每人,30元可以解决三餐!

再说住。

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网上各种攻略多了!成都是发达的省会城市,你能想到的各种新潮的驴友住宿攻略,在这座城市都可以找到!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从正规酒店,到共享经济的新思路,保证有一款适合你

吃住行,在成都市内,基本上可以满足穷游的发烧友。

周边呢,精品项目,当然是有门票的了,价格中游。看你怎么选择了。

要是想领略蜀地的山山水水,那,买张长途车票,只到景区,不进门。同样可以感受到祖国西南地区的大好河山!!

穷游嘛!!咱就来个彻底的无产阶级!!!

市内的景点大致介绍如下,先过一下眼瘾吧!!

金沙遗址

宽窄巷子

***

春熙路

锦里

杜甫草堂

青羊宫

***

九眼桥

九眼桥的酒吧一条街

地铁3号线八大主题车站

(点到为止,不一而足。来了你就知道了!)

周边可以去都江堰,青城山,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熊猫基地…………

实在是太多了!!四川是旅游大省,成都又处于中间位置,旁边四面八方,随便一个方向,都可以让你玩的流连忘返!!!

都看到这里了……

……小编码字编辑不容易……

成都算命准-有没有推荐的路线

老宫女冒充唐德宗的生母沈珍珠被揭发?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又以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为最。作为代宗的爱妃、德宗的生母,沈珍珠在安史之乱期间下落成谜,任代宗苦苦寻觅多年依旧无果。等到德宗李适即位后,便一方面遥拜生母为太后,一方面下诏继续寻找她的踪迹。

为了寻找沈太后的下落,德宗任命睦王李述为迎奉使,并派遣数十位清明强干的人员到各地去查找,一旦有所发现,便要即刻上报。与此同时,朝廷还发布赏金令,向民间征求关于太后行踪的信息,一旦所言属实,将会得到大笔金银。所以消息传出后,天下 *** 动不已,让很多人都盯上了这个回报丰厚的“买卖”。

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面对着巨额奖赏,则更容易诱发层出不穷的冒名顶替者。玄宗朝大宦官高力士有位养女寡居在洛阳,因为对宫中掌故很是熟悉,所以跟她关系很熟的女官李真一因为贪求奖赏,便向使者宣称高氏极可能便是沈太后。德宗闻讯后惊喜交加,便派宦官、宫人前往洛阳验视。

然而见过沈太后的宦官、宫人早已病故,被派来验视情况的人员根本没见过太后的模样,只是觉得高氏跟沈珍珠的年龄相同、外貌相仿,在不敢肯定的情况下,竟然也说可能是。高氏很清楚冒认太后的结果,所以坚称自己并非太后,但她越是这样讲,而使者因为害怕认错人会受罚,便越是相信她是真太后。

在这种情况下,高氏被强行迎入洛阳上阳宫,并被德宗待以太后之礼。在加上侍奉她的人贪图奖赏,百般利诱高氏,让她对内对外都不要实话实说。时间一长,高氏被利欲熏心,便松口自称是沈太后。负责验视的人员如释重负,便向皇帝奏报情况。群臣听闻太后已经找到,便纷纷赶过来祝贺,并请求下诏迎奉高氏入京。

初,高力士有养女嫠居东京,颇能言宫中事,女官李真一意其为沈太后,诣使者具言其状。上闻之,惊喜。高氏辞称实非太后,验视者益疑之,强迎入居上阳宫。上发宫女百馀人,赍乘舆御物就上阳宫供奉。左右诱谕百方,高氏心动,乃自言是。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

此时,高氏的弟弟高承悦在长安做官,听闻姐姐冒名顶替太后的消息后,吓得大惊失色,连忙向德宗汇报实情。德宗半信半疑,便命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前往洛阳复查,以确定消息是否属实。结果樊景超见到高氏养尊处优、以太后自居的模样后,连忙对她说:“姑妈怎么可以冒充太后?这可是要灭门的罪行啊!”

高氏见状,便喝令左右退下,然后悄声对樊景超说道:“我是受人强迫,并非自愿冒充太后,如今到了这般田地,我该怎么避祸?”樊景超气得连连跺脚,便一方面向德宗汇报实情,一方面把高氏带回家。然而高氏冒充太后的消息引起朝野大哗,群臣纷纷上表请求处死高氏。

然而德宗思虑再三,非但没有严惩高氏,反而将她无罪释放。事后,德宗跟大臣们讲道:“如果因此事处死高氏,那么以后查知太后下落的人,很可能会因为不确定消息的真假而隐匿不报,这样的话,太后便永远不会找到了。所以,只要能找到真正的太后,朕即使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时在建中二年(781年)二月。

上命力士养孙樊景超往覆视,景超见高氏居内殿,以太后自处,左右侍卫甚严。景超谓高氏曰:“姑何自置身于俎上!”...高氏乃曰:“吾为人所强,非己出也。”以牛车载还其家。上恐后人不复敢言太后,皆不之罪,曰:“吾宁受百欺,庶几得之。”引文同上。

此事过后,冒名顶替沈太后的人屡次出现,但无一例外都被揭穿,而德宗最终也没能找回生母(“自是四方称得太后者数四,皆非是,而真太后竟不知所之。”引文同上)。等到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寻找太后的工作虽然仍在继续进行,但大臣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沈太后恐怕早已不在人间。

所以等到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后(805年),便下诏停止搜寻沈太后,为她上太皇太后的尊号,并隆重地为她发丧,同时,又建衣冠冢于代宗陵,立神位于代宗庙中,让其享受身后哀荣。至此,这场耗时三十余年的搜索活动,在了无所得之后,正式归于终结。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你相信天意吗?

我相信天意,是天意改变了我的命运,一生的命运。

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如果不用天意来定论,无法解释。我要感谢老天,是她在关键的时刻,助了我一臂之力,扭转了我的乾坤。

我是一九六三年出生的,经历过拨乱反正和十年 *** ,也是深受其害的一代人。童年的受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到了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初中生了。七八年,勉强考入高中,两年后,意料中的不会功成名就,回村当起了农民。

在当时,农村的高中生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在一个村里,也就几个人。大多数都是在生产劳动的同时,等待机遇,谋求一份发挥文凭本领的职业,一是不枉费文化知识,二是不想一辈子就泡在这土坷垃窝里,浪费自己的青春。

一九八一年,国家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和个体 *** 经济政策。我们村也迎来了 *** 个个体 *** 企业大户,我被聘请进厂担任会计员。

一边从事着自己家的责任田的管理,一边干着厂里的份内工作,每个月能挣到六十多块钱,在村里,也算是很光彩的事了。

一九八四年十月,我正在上班工作,老板的爹走了进来,微笑着对我说,你怎么还有心思工作,我听说,高中生都去公社报名,要考乡干部呢。我忙回问道,是真的?老板爹说,我还能骗你,今天可是最后一天了。

我听后,撒腿就往大队部跑去,一问的确如此。于是,我回家借了辆自行车,就往公社跑去。

由于去得匆忙,到了以后才知道到,的确是最后一天。而且,报名还需要毕业证和一张一寸照片。

此时已临近中午,我手底下啥照片也没有没,现照是来不及了,我苦思冥想,终于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我们毕业时各留了一张对方的照片,几年过去了,还不知道有没有留着。

为了报上名,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他,骑了十多里路的车,还好,在他的相框里找到了我那张照片。

我甚至于没多说几句话,忘了问他报没报名,就又急急忙忙赶回家,连中午饭都没有吃,拿上毕业证,就又往公社赶。

等报完了名,已近下午下的时间,此刻,我才觉得肚子饿得咕咕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招录工作是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先是由公社组织初选,而后是县里进行最终考试。

回到家后,我打听了一下,我们村一共有五人报了名。我思前想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进入 *** 机关工作,那该是多么光荣的事啊。

我决定孤注一掷,拼上回。毕竟,毕业那么多年了,好多知识都模糊了。

第二天便辞掉了工作,一门心思地把自己关屋里,进行 *** 的复习,大概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公社下发了准考证,就在我就读的高中学校进行初选考试。

当我满怀信心地去迎接 *** 次筛选考试的时候,尽管一再提醒自己切莫大意,但还是出了意外。但随后便迎来了柳暗花明。

考试前天晚上,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于路远,还跟邻居大叔家借了自行车,把课本资料等都收拾挺妥。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吃过饭便去约几个同考的人,骑上车子就朝公社赶去。近二十里的路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几个人有说有笑的,也没觉着累。

到考点后,还有四十多分钟。此时, *** 件事,就是找考场,把准考证拿在手上。可当我翱遍了全身后,也没找到,仔细一想,还是忘在了家里的桌子上。

这下我慌了,怎么办?回去取,来回要一个多小时,肯定会错过入场时间,不回去,那就意味着放弃考试,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今后的人生道路还不知是啥样,机会不可能总是降临到你的头上。

没时间多想,我拉起自行车,飞也似地往家疯赶,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恨不得把自行车骑得飞起来。

到家后,父亲说,看到了我忘在桌上的准考证,派二伯家堂弟去学校追我去了。可能是走的不是一条路,所以才会没遇上。

当我又拼尽全力赶回考点后,老远就见堂弟在校门口蹲着。我上前接过准考证,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推,跑步来到考场。

此时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但我还是要试一试。当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身上冒着热气的来到考场。

还没等喊报告,监考老师已来到门口,我定晴一天,沮丧的心里立刻就燃起了希望,原来是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

老师见是我,直接就喊了我的名字,问,你怎么了,大冬天的,出这么多汗?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师好,我把准考证忘家了,来到后,我又赶回去的,所以才……。

老师犹豫了一会儿,大概有半分钟的时间,然后看着我小声说,我看题了,不难,进去后沉住气,慢慢做,还能做完的。说完,就让我进了考场。

当我刚做完最后一道数学题时,心里长长得舒了一口气,也就在这个时候, *** 响了。我拿着试卷,故意地走在最后边,交给老师后,我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概有五天的时间,我接到通知,预选通过,准备去县里的考试。此时的我,既高兴,而又感到压力不小毕竟高中毕业三年多了。这一次,我们村只有两人通过。

但我还是要下定决心,奋力一搏的。于是,基本上就像是在校学习一样,除了吃饭外,就是看书、做题、背诵,挑灯夜战到深夜。

大概是一个月后,公社组织带领着去了县城的一中,进行了最终考试。这次的题目有些难度了,尤其是数学,最后一大题没有答上来,感觉没多大地把推握,在家只有等待,过不过,只有请天有命了。

大概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突然一天,村里喇叭在喊我的名字,让我去大队。我怀着疑惑的心情不紧不慢地向大队走去,心里还犯嘀咕,什么事呢?

来大队后才知道,是公社来人给我搞政审来了。来人通知我,我的成绩上线了,明天去公社,统一组织去县医院做体检。我们村有两人上线,只要政审通过,体检合格,就算是被正式录用了。我听后,简直是高兴死了。

我几乎是跑着回的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母。政审我不怕,家庭成份、家庭人员都没问题。而且,我的身体,除了有些瘦弱,也没啥毛病。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我从此就是有工资的人了,也没枉我这些年来的求学之路。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我被通知,带些生活用品,去县委党校参加理论学习,也就是正式上班前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于一九八五年元月一日正式上班。被分配到距家五十里地外的办事处(现在叫乡镇)工作。

上班后,签订了招干合同,任期三年。通过我个人的努力,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地的提升,职位也不断地进取,在签订了三次合同后,九三年,国家实行公务员制,我被取消合同制,通过考试,转成国家公务员,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国家干部。

能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这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而且,现如今,我的事业、家庭都比较积极向上,即将退休的我也知足了。每每想起自己走过的大半生,总是时不时地回忆起往事。

想起当年告诉我考干部的老板的爹,是他在报名时及时地告诉了我;想起了我的同学;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如果不是他在我考干部时监考,在超过入场时间后,仍对我很是照顾,让我进场,也许,我的这一生就会是另一个结局;想起当年给我送准考证的堂弟,当时也就十五六岁吧,近二十里路,而且是刚学会骑自行车,还好,一切顺利。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是老天对我特别的恩赐,才让 *** 相遇光明,这一些都好似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帮助我,这股力量,除了天意,我无法解释的通。

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又巧遇了几次类似事情的发生,都有这样的感受,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机会就不期而至,使我获得一种力量的助推,或是柳岸花明,或是更上一层楼。每每此时,我总是在心中默念,感谢老天爷的帮助。

著名泼妇贾南风干过哪些荒唐事儿?

她本是代替妹妹出嫁,却改变了中国三百年历史。

说到历史上可以权倾朝野的女性来来 *** 也就那么几个,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女皇陛下武则天,还有奢靡成性的慈禧太后,甚至有帮助自己丈夫的刘娥,还有一位更是曾经影响过华夏历史的女子贾南风。

贾南风顶替妹妹坐上了太子妃的位置。

贾南风是当初贾充的女儿,一提到贾南风后期的作为就不得不提到贾充对于司马氏家有恩情。贾充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所以贾充背后实力相当的雄厚。由于贾充对于晋武帝司马炎来讲有莫大的恩情,再加上司马炎想要巩固好西晋的疆土,便让太子司马衷娶了贾南风。最初的过程当中司马衷被指婚的对象并非贾南风本人,贾充原本是想要让自己的小女儿当太子妃的,但是小女儿的年岁尚小,又不适合分配,只能由年岁大些的贾南风代替出嫁。

贾南风稳坐太子妃之位。

贾南风坐上太子妃的位置可谓是金枝玉叶变凤凰,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定性的框架。在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一般都是崇尚一夫一妻多妾。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贾南风却有着我们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崇尚专一的情感。在专追求一夫一妻的道路上,贾南风受到了重重的阻力。眼见着其他嫔妃,渐渐地有了丈夫的指示,而自己的肚子却没有自己理想中的争气,心有不甘的贾南风,甚至明目张胆地让丈夫失去和其他嫔妃的胎儿。

贾南风不愧是郭槐的亲生女儿。

贾南风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不仅因为自己背后有个权倾朝野的爹爹贾充,更为重点的是贾南风的母亲(郭槐),也不是省油的灯。郭槐也是和贾南风有一样的目标追求,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当中,追求专一的情感,在收拾其他女子的过程中,郭槐也吓到了自己的孩子,失去过两个儿子,也造就了贾南风追求专一情感的目标。贾南风在这样耳闻目染的环境下,当然也学会了母亲郭槐理想和追求。

贾南风,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为根本性的出发点。一个人一旦有了定性的思维,便很难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就如我们很多人看那些架空历史性的影视剧时,经常会自动化的把影视形象认为是正史上所发生的史事,但很多事实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那般。贾南风正是在母亲日复一日的追求感情的过程当中也学会了义无反顾地为自己争取权益,却一根筋,不懂得审时度势。

贾南风有颗不安稳的心。

虽然贾南风让丈夫的失去了和他人的孩子,但是在贾充的硬背景下。还是有许多人替贾南风求情,更为离奇的事件是贾南风只受到了轻微的处罚,便保住了太子妃的位置,更夸张的是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顺利继承父业,后来贾南风也顺利的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皇后。你以为贾南风会这样顺风顺水地过完下半辈子,当然作为本文的女主角,她是坚决不会的。因为她为了配合主题,她要影响历史。贾南风影响了华夏300多年的历史。

贾南风将太子视作自己的敌对势力。

贾南风虽然位居高位,却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司马衷对贾南风爱护有加,是因为贾家的势力庞大。贾南风没有给司马衷生下继承人,所以贾南风对于其他嫔妃的孩子更是嫉妒,再加上晋武帝去世前已经帮助自己的儿子司马衷选择好了 *** 人。板上钉钉的太子,更是成为了贾南风的肉中刺。

贾南风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付太子。

后来贾南风突破了重重阻碍,想要让自己成为权倾朝野的掌权人。在此期间,曾经不可一世的母亲郭槐,也许是年岁渐老,渐渐有了悔意,觉得自己当初太过轻狂,才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想再让女儿步自己的后尘,郭槐奉劝贾南风一定要善待太子。贾南风却没有将母亲的忠告听进去,反而是假孕来蒙蔽世人的眼睛。想要借由自己生下“子嗣”,来名正言顺地对抗太子。

结语:

都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南风的作为是朝廷上下所预料得到的,而其他的皇家宗室之所以坐视不管,是想借由贾南风的手使太子下台。好有机会来窥探想得到的地位。后来司马伦当政,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皇族内部事件。贾南风正是导致西晋 *** 以及后期300年动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你好,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也是姓王,所以也非常有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统计,王姓近些年已超过李姓,成为全国人数最多的姓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列也足可看出,王姓在历史上也是大姓、人数较多的姓。下面根据历史时期,列出王姓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补充。

百家姓图

一、先秦时期

(1)王诩,即鬼谷子,又被称为王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传奇人物。相传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的老师,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古代兵法集大成者。

(2)王翦,秦国将领,生卒年不详,与其子王贲一起均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更大功臣,破邯郸、消灭燕赵,以60万大军消灭楚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余三人为白起、廉颇、李牧)。

二、两汉时期

(1)王陵(前?~前181年) ,随汉高祖刘邦平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2)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前19年),名嫱,字昭君,四大美人之一,汉元帝时期出塞匈奴,为汉匈边境带来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另外,成语“沉鱼落雁”就是形容王昭君的。

王昭君

(3)王政君(前71年-13年),汉元帝皇后,汉成帝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太后之一。其侄子就是著名的穿越者——王莽。王莽篡位时,向其所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怒摔玉玺,使玉玺失去一角。

(4)王莽(前45年-公元23年),新朝建立者,王政君之侄。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其政治理念太过超前,以至于被现代很多人称为穿越者。“王莽谦卑未篡时”——白居易的诗句,将其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穿越者王莽

(5)王充(27年~96年) ,字仲任,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

(6)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东汉末年大臣,曾任司徒。三国演义中,貂蝉的义父就是他,设计使貂蝉周旋于董卓和吕布父子之间,致使二人反目,最终吕布刺死董卓。

吕布戏貂蝉

(7)王粲(177年~217年) ,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相传王粲喜欢驴,而他的作品深受魏文帝曹丕喜爱,后来王粲死时,曹丕带领大家在他坟前高声学驴叫,以此纪念王粲。有点“我们一起学驴叫,嗷嗷嗷来想念你呀”的味道。

三、三国时期

(1)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魏国重臣、经学家。诸葛亮说“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 *** 之人”就是说的他,还被诸葛亮骂死了。不过正史中,王司徒可是寿终正寝的,《世说新语》中也有他的故事。

王朗

(2)王平(?—248年),字子均,蜀国后期著名大将,深受诸葛亮器重,马谡守街亭,副将为王平,马谡不听王平意见导致失街亭并被斩。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1)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东晋开国元勋。这一时期,王氏为名门望族,并占据朝廷中枢,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书法珍宝。

兰亭集序(部分)

(3)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与东晋的 *** 并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 *** ”。

五、隋唐时期

(1)王世充(?~621年),本姓支,字行满,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建立郑国,后降唐被流放。

(2)王勃(649年~676年),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滕王阁序》乃是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部分)

成都算命准-有没有推荐的路线

(3)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盛唐诗人,代表诗作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

(4)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盛唐诗人、画家,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被称为“诗佛”。

(5)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

六、五代十国时期

(1)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是十国中的前蜀开国皇帝。

(2)王审知(862年~925年) ,字信通,又字详卿,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开国之君。

七、两宋时期

(1)王旦(957年~1017年) ,字子明,北宋前期著名宰相,曾以著作郎编辑《文苑英华》。

(2)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期以宰相之位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也是@扬扬爱读书最为钦佩的古代同姓名人,钦佩之至!!

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八、元朝时期

(1)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儒林外史》开篇即为对王冕的介绍。

(2)王实甫(1260年~1336年) ,字德信,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位列元曲四大家。著有《西厢记》等。

九、明清时期

(1)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字伯安,号阳明子,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阳明心学深得后世很多名人的推崇。

王阳明

(2)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明朝著名文史学家,是“后七子”领袖之一。

(3)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字而农,号涢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四大学者。

(4)王懿荣(1845年~1900年), 字正儒,龙骨(即甲骨文)的发现者。

(5)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谥忠悫,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成都算命准-有没有推荐的路线

十、民国~至今

(1)王大珩(1915年~2011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两院院士。

王大珩院士

(2) *** (1908年~1993年),上将军衔。曾任 *** 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 *** 等。

(3) *** (1921年~2006年),原 *** *** 的夫人。

(4) *** (1906年~1974年),1943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 *** 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5)王近山(1915年~1978年),开国中将,著名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的原型。

就先举这些例子吧,历史上的王姓名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开国的将军中,还有很多王姓名人,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这些历史上的王姓名人,不仅是我们王姓的骄傲,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过光辉灿烂的事业,他们为我们国家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后辈的我们,我们也会沿着这些历史先贤的足迹,继续做好国家的一份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应该就是对这些前辈、先贤们更大的尊敬。

关注@扬扬爱读书,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和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