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算命招牌-冥冥中自有天意有的事注定的
古代算命招牌,冥冥中自有天意有的事注定的?
“冥冥中自有天意”是真实的,不用质疑。各人有各自的因果;前世的因有今世的果;因缘果报,能量守恒,这是宇宙间的普世价值;每个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百善孝为先;吃亏是福;善良之人天必佑之;唯一改命的办法是多做善事,孝敬父母,帮助别人,多布施,建议吃素。这些都是我的闺蜜教给我的。现在我也完全相信和接受了。
她的亲身经历佐证着这一切。她出生在农材,小时候生活很艰苦。总说她父母非常不容易。她做生意了就尽可能地帮助父母,改善父母的经济状况。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衣服都会满足到。她自己是很省吃俭用。
前几年她母亲生病来城市看病,无论是住院费、调理身体的保健品、每天的陪伴,她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那年她的理财产品给她挣了将近十万元。她说这是老天看她伺候母亲比较辛苦,母亲看病花钱了,给她补偿了;还有2020年7月,她儿子在外地需要7万元钱。当时她们家里刚买完房,手头确实紧张。她就在某银行手机银行快贷了7万救了急。在8月中旬,她的理财产品又帮她挣了10万元,她就立马还了她的贷款。
另外,在我儿子还小时,我带儿子去她家玩,她老给我儿子买一大包零食,还买衣服和鞋子。我不要,她会硬塞上。她说,没事。她今天送给我儿子了,明天她的生意上就挣回来了。平时朋友聚餐,几乎都是她买单。她总能找到买单的理由。另外,现在大家都不带现金了,但她的钱包里总有许多1元的零钞。在马路上有乞讨的老人,她就会给点;有一次她没零钞了,还用微信扫的。
吃亏是福,在当前社会这是不可思议的。可她就劝我,没事,别计较。今天我们吃的亏,明天老天就补给我们了。人不报我们天报我们。等等。
她现在家庭幸福,俩儿子非常优秀,身体健康。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学习上了佛法知识。我还是学习的入门级。基本吃素了。修行在路上,准备用一生去践行。[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西游中算命先生袁守诚泄露了天机?
西游记中,一般神仙和妖怪是强者,凡人一般是弱势群体,可泾河龙王被杀这一集却很奇特,仙凡打赌赢的是凡人,杀龙王的是凡人魏征。
话说,长安城里有个渔夫叫张稍,因与算命先生袁守诚相识,袁就教他每天去哪捞鱼多,一说一个准。这引来了泾河龙王,要和算命的打赌,让他算何时下雨,下多少点数,居然都被一个凡人算准了,玉帝也要求下这么多,这个事情就有点奇怪了。一个凡人能算出玉帝的心思,那还得了。
唯一的解释是什么,是这个算命的袁守诚就是玉帝变化的,也许哪天在天上觉得无聊,就下凡来假装算命先生,刚好看到渔夫打鱼辛苦。心生慈悲,教他怎么抓鱼,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解释的通。西游记中,下雨这种事玉帝基本不管的,你爱下多少什么时候下都行,人家才不管,猴子请了龙王下雨好多次,也都没什么问题,除非像凤仙郡这种玉帝特地不让下的。你说一个凡人说,下多少雨,然后玉帝马上就通知龙王下多少了。退一万步说,点数下多或者少了,也不会被玉帝知道,而且这场雨其实也没什么实际上的意义。会关注雨多少的只有龙王和算命先生,那玉帝又怎么知道下错点数了啦,因为玉帝就是袁守诚。
泾河龙王去找袁守诚,他一眼就认出他是龙王了,不对吧,你一个凡人,怎么能认出神仙,那肯定不是凡人了,猴子因为火眼金睛,才能认出妖怪神仙,你一个人家算命的,有这本事,很明显,他不是凡人,是神仙,算命刚说完下多少雨,玉帝就马上下旨要求下多少雨,这也太巧了吧,只有一种可能,他就是玉帝本人。还有,他又是怎么知道玉帝派魏征来杀龙王,还是说这个算命的可以去凌霄宝殿上朝?所以铁定是玉帝本人了。当龙王向他求救时,他就做个顺水人情,想办法帮西天传教。
算命先生让龙王去找唐太宗,让他拖出魏征,魏征是人神官,既是唐太宗的部下,也是有资格上凌霄殿上朝的。最后梦中杀龙。后来唐太宗责备他。魏征说,如果他不杀龙,玉帝就杀他,也进一步说明了算命先生是玉帝本人。
龙王被杀,龙魂来找唐太宗索命,明明答应帮他,结果还是被杀,唐太宗到了地府,判官崔玉给他看了生死簿,是阳寿尽了,最后又帮唐太宗加了二十年的寿命,又送唐太宗还阳。回去路上,遇鬼索要钱财,唐太宗没带钱,判官建议:让他先从人间一位姓朱的人家先借钱,然后回阳间还给他,原来这姓朱的人家是做草鞋的一对夫妻,世人称草鞋公草鞋婆,他们没有儿女,平时赚钱就买纸钱烧,在地府有了不少积蓄,后来李世民借了钱,最后回到人间,给了草鞋公草鞋婆很多钱。
这草鞋公草鞋婆得到不少钱,但无儿无女,拿那么多钱也没用,就在当地修了一座桥,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因为他们姓朱,就把他的家乡叫朱公,修完桥还剩四锭银子,又用这银子在隔壁村落建了个小校,村子取名四锭村。
唐太宗回来后,办了个水陆大会,然后观音菩萨就来叫唐僧买袈裟,后唐僧就去西天取经。所以这泾河龙王可能是做错了什么别的事情,玉帝又不好动手杀他,毕竟龙族和天庭关系本来就敏感。所以让魏征动手。而这袁守城或者就是玉帝本人。唯一的解释是泾河龙王肯定为非作歹,做了什么坏事,龙族又有意维护,因为三界之主不会无缘无故的 *** ,而且因为下雨下错的被杀的更是没有过,所以说也不能怪袁守城或者玉帝,一切都是天数,天命难违。
发明斗转星移这一武功的慕容龙城有怎样的故事?
慕容龙城是后燕皇族后裔,五代末年的绝顶高手。他以天纵之才,创出了“斗转星移”这样的绝世武学。还曾亲自混入后晋朝堂搅弄风云,召集众多好汉准备起事,目的都在光复后燕。奈何造化弄人,时不我与,任慕容龙城如何惊才绝艳,英雄了得,到最后却是复国之梦化为泡影,郁郁而终。
1.少年奇才,绝世武功918年,慕容龙城在云州(今山西大同云州区)出生。从他记事时起,父亲便给他灌输后燕当年的荣光,以及慕容世家数百年来为复国所做出的种种牺牲,使光复大燕这一信念,深深镌刻在慕容龙城的心灵深处,根深蒂固,无可撼动。
慕容龙城天资聪颖,特别是武学天赋出类拔萃。他七岁学武,只用了八年时间,就将家传武学学了个干净,而且每一种武学都有父亲二十年的功力。
十岁时的一个雪日,慕容龙城在路旁遇到一位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老乞丐。看到这种惨况,慕容龙城生出恻隐之心,于是把乞丐接到家里,并为他送上热饭和御寒的衣物,悉心照料。乞丐临走之时,送给慕容龙城一本书,其中记载的是缩骨、易容之术。慕容龙城少年心性,也不管有用没用,将书中内容全部学过。
慕容龙城十五岁生辰之时,父亲送给他一把300斤的硬弓,慕容龙城十分喜欢,爱不释手。他整日拿着这张几乎与他等高的宝功,射雁逐兔,不亦乐乎。不想时间一长,竟让他发现了出弓箭中的武学妙用。
他想,弓箭的原理,是通过把人类自身的力量和弓臂、弓弦的弹力结合起来,使箭镞射向远方,从而达到射杀目标物的目的。那么人在和对手交战之时,自然也可以以自己的内气为弦,把对方攻击的力量反弹回去。
这其中自然会有力量的损耗,但有自己本身的力量弥补,反弹回去的力量,可以等于或大于对方攻击的力量。
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研究,慕容龙城终于创出了一门神奇的武功,由于这是无形的弓箭,所以在反弹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它可以将力量全数反弹给敌人,也可以将其导向其他方向。
此后五年间,慕容龙城行走江湖,试遍天下高手,未尝一败。这种历练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为慕容氏族打下了赫赫威名。另一方面,慕容龙城可以结交不少胸怀大志的好汉,为来日复国打下基础。
在慕容龙城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他新创出的这种反弹对手攻击的武功大放异彩,屡败强敌。慕容龙城为这门绝学命名为“斗转星移”,其主旨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个名字与这门绝学的原理风马牛不相及,但却为他和慕容氏披上了一层高大上的神秘色彩,对其复国大计很有帮助。
二十岁那年,慕容龙城遇到两位绝顶高手,与他平分秋色。其中一位,便是刚登基不久的大理皇帝段思平。这次“六脉神剑”与“斗转星移”之战,由于段思平的惜才之心,最终不分胜负。
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少年僧人,也使慕容龙城的“斗转星移”师出无功。慕容复见僧人指法高明,似出于“少林七十二绝技”,便虚心求教,僧人也不藏私,耐心指点。后来,慕容龙城凭这一战所得,大大提升了家传“参合指”的威力。
少年僧人看出慕容龙城执着于光复大燕,便用佛理点化,但慕容龙城年少气盛,根本听不进去。僧人似乎也知道他不可能被劝服,也不以为意,飘然离去。
2.潜入后晋,搅弄风云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为晋。石敬瑭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慕容龙城的家乡,后燕国的故地,都在其中。这一年,慕容龙城十八岁。
慕容龙城心中早有计划,他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不但时时磨砺武功,还把少年时老乞丐传授的易容术练到了极致。他曾变换相貌,与相熟的朋友同行数日,结果没有一个人发现他的破绽。
慕容龙城的计划,就是效仿他的先祖,后燕国的开创者慕容垂。慕容垂当年投身于前秦苻坚麾下,多年来一直积蓄力量,隐忍不发。直到苻坚大败于淝水之战,实力和威望降到了极点,慕容垂才以雷霆之势,建立后燕。
慕容龙城当然不可能像慕容垂那样从头做起,但他比先祖有一个优势,就是有绝妙的易容术,可以找一个大将,取而代之。他选中的目标,是石敬瑭的心腹大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
940年,慕容龙城先是 *** 了景延广的一名没有家室的亲兵,易容成他的样子。慕容龙城在景延广身边呆了一年半之久,直到将其语言、性格模仿得惟妙惟肖,才联络江湖上的朋友策划了一次“刺杀”,并在过程中李代桃僵,把景延广掳走幽禁起来,自己则变成景延广。
此后两年,慕容龙城只是按照景延广的性格行事,一心辅佐石敬瑭,并无异动。
942年,石敬瑭病危,临终前让大臣冯道和景延广辅佐儿子石重睿登基。但慕容龙城想到石重睿才能不足,性格懦弱,恐怕会像石敬瑭一般,做一个安分的儿皇帝,他慕容龙城又如何火中取粟?
于是慕容龙城尽力说服了冯道,支持石敬瑭的养子,对契丹态度强硬的石重贵登上了帝位。
石重贵登基之后,慕容龙城扮演的景延广,一反石敬瑭在时的小心谨慎,开始对军政大权大包大揽,并且支持皇帝反抗契丹。
为了引起契丹的不满,慕容龙城下令 *** 在后晋的契丹商人,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还差点儿 *** 契丹的使者乔荣。
慕容龙城的种种行为,果然引得契丹大怒。944年,契丹举兵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
慕容龙城见引起契丹和后晋大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将景延广悄悄送回,自己则带着搜刮来的财宝,潜回家乡,招兵买马,准备起事。
3.时不我与,郁郁而终慕容龙城回乡前,父亲劝他继续潜伏,找机会借景延广身份起事。但慕容龙城觉得起兵之时,必须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如此才能令天下归心。
再说景延广被囚禁了两年,不见天日,回来之后变得胆小怯懦,精神恍惚。清醒过来之后,景延广发现自己的权力更胜从前,竟然没追究被掳之事。但他的怯懦,也导致他不敢领兵打仗,导致后晋出师不利。
945年,契丹再次南下攻晋,皇帝石重贵亲征,击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带着军队主力投降契丹,石重贵 *** 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契丹三年灭后晋,令慕容龙城始料不及,他本以为后晋能够支持五六年之久,而且会消耗掉两国很大一部分实力,给自己以可乘之机。可如今他尚未准备充分,如果仓促起事,恐怕很快就会灰飞烟灭。
更令慕容龙城心寒的是,他聚集起的众多好汉,看到契丹灭了后晋,纷纷离他而去。只有姓邓、公冶、包、风的四名高手义气深重,表示誓死跟随于他。
而这四人,后来成为慕容氏的四大家将,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慕容复那一代。若非慕容复丧心病狂, *** 忠心耿耿的包不同,恐怕他们的后代还会一直跟随下去。
看到形势如此,慕容龙城只好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不曾想接下来的郭威、柴荣、赵匡胤都是一代雄主,根本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慕容龙城和赵匡胤曾在江湖上相逢,后者曾以一套长拳闯下了偌大的名号。慕容龙城和赵匡胤交谈之后,发现他的武功、谋略都是一流,曾想招揽于他,却被赵匡胤婉言拒绝。
后来,慕容龙城不断听到赵匡胤步步高升的消息,直到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消息传来,慕容龙城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光复大燕的机会,自此沉迷酒乡,消沉度日。
975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南唐。同年冬,慕容龙城郁郁而终。
注:文中慕容龙城易容成后晋大将景延广之事,纯属杜撰,只为博大家一笑,切勿当真。
康熙 *** 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康熙帝和弘历的 *** 次见面,因为康熙帝见弘历“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一下子就抬升了弘历的身价,也让他的父亲胤禛从手受益良多。
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雍正帝胤禛的第四子。事实上在弘历之前,胤禛有过四个儿子,但其中三个都夭折了(一个未序齿),只有老三弘时还活着,他比弘历大七岁。
弘历和弘时一样,其实都不是雍正帝的嫡子,他们都只是庶子。雍正帝的嫡子是其嫡妻乌拉那拉氏为他生的嫡长子弘晖,但他七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古代嫡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皇室而言,所以胤禛起初对庶子弘时和弘历并不是太上心,再加上他一直忙于夺嫡之争,忽略了弘历的学业,导致弘历直到九岁才入学读书,比其他皇族子弟晚不少。
要是换成嫡子,胤禛的态度恐怕就不一样了,但奈何他的嫡妻乌拉那拉氏自从嫡长子弘晖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生孩子了,这是后话。不过乌拉那拉氏那时候还年轻,所以胤禛期盼她再为自己生个嫡子这件事,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弘历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钮钴禄氏当时还只是雍亲王的胤禛的妾室格格,其地位要比弘时的母亲李氏低不少,因为李氏虽然是 *** ,但她却是胤禛的侧福晋,正所谓子以母贵,所以弘时在家里的地位其实要比弘历高。
弘历母亲的地位低,再加上他的年纪小,所以他不受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也就是弘历十岁的时候,他因为 *** 次跟爷爷康熙帝见面,就被康熙帝所喜欢,还被康熙帝领到宫中抚养,他的人生因此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
那是在三月份,康熙帝到胤禛的雍亲王府作客, *** 次见到了十岁的弘历,康熙帝的反应是既感到惊奇而又喜爱,不久后又下令将弘历领到宫中亲自抚养,弘历的人生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胤禛也终于明白父亲康熙帝极有可能要传位给他。
有人说,康熙帝是因为喜爱“好圣孙”弘历,所以选择胤禛为继承人,正如明成祖朱棣喜爱“好圣孙”朱瞻基,所以选择朱高炽是一样的道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康熙帝 *** 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弘历除了可能长得可爱点,讨人喜欢一点,聪明伶俐一点,并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吸引康熙帝的。那么,弘历既是庶子,年纪又小,康熙帝又有九十多个孙子,怎么就单单看上弘历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康熙帝会去胤禛家里。
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很多人都十分了解,我就不再进一步铺开讲。但自从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之后,夺嫡大戏似乎归于平静,但实际上四爷党和八爷党依然在明争暗斗,持续的事件长达数年之久。
不过在夺嫡之争中,胤禛似乎更聪明,他善于使用两面派做法,以不争为争,以无欲无求的态度欺骗了康熙帝和八爷胤禩,实则暗地里对胤禩实施打击;胤禛还培植隆科多和年羹尧为支持者,然后采取整顿积习的策略来针对胤禩实施仁政的策略,从而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认可。
到康熙六十年的时候,胤禛已经取得了很大优势了,但他觉得超长待机的康熙帝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这让他有些焦急,也觉得不得不多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能力上进一步展现自己之外,在一些小事上也不能疏忽。
康熙帝晚年身体不太好,不太喜欢朝堂上的纷纷攘攘,而是喜欢清静的环境,读读书写写字,或者搞一些养生。而且在经过残酷的九子夺嫡之后,康熙帝对于儿子们是否孝顺十分看重,这是成为他继承人的必备品质。
胤禛就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便决定针对这件事有所行动。
为了投康熙帝所好,胤禛在自家小花园种了很多树,也养了很多花,还修建了一些假山和水池,环境十分优雅,非常适合闲居休养。胤禛多次邀请康熙帝请到家中做客,康熙帝那时候似乎因为在重点考察他,所以也很给面子,多次到应邀前往。
康熙六十年三月,康熙帝再次来到胤禛家中,不过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他 *** 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弘历。历史上记载康熙帝当时的反应是,“见而惊爱”,作出一副很喜欢弘历的样子,还跟弘历待了好一会儿,然后就回宫去了。
也就是说,康熙帝并不是一见到弘历,就下令将其带到宫中去的。这就说明弘历身上有些特质很让康熙帝喜欢,但没有让他喜欢到一见到弘历就想要亲自抚养的程度。
事实上,根据康熙六十年的夺嫡情况来看,康熙帝心中储君的 *** 人选,其实就是皇四子胤禛,只不过他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而已。
康熙帝之所以会去胤禛家里,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胤禛的积极态度,二是多一些机会考察一下胤禛,第三才是去享受一下环境优雅的老年生活。
所以说,康熙帝见到弘历只是个意外,但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意外。
康熙帝见到弘历之后,虽然当时没有做什么,但他回宫之后就派人向胤禛索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然后才下令将弘历带到宫中亲自抚养的。
那么,弘历的生辰八字有什么特殊的呢,以至于让那个康熙帝要亲自抚养他?
根据故宫博物院公布的首批清内阁大库档案记载,弘历的生辰八字是这样的: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康熙帝虽然对八字有些研究,但为了保险,他还是请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弘历的生辰八字进行解读,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弘历是富贵天然,子孙众多,福寿绵长!
当时康熙帝还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写了批语,专业水平也挺高的:
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大家看这个批语,简直跟预言似的,跟弘历后来的人生是对得上号的,因为弘历后来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他文治武功都有,号称是十全老人,而且子孙众多,自己也活了八十多岁,受命非常长。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是十分相信生辰八字的,特别是皇室家族,对这些东西是十分讲究的,甚至可以因此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康熙帝自然也不例外,弘历的生辰八字这么好,各项指标都这么优秀,简直是做皇帝的好料,所以康熙帝对弘历就更加喜欢了,因此下令将其接到宫中亲自抚养。
当然了,将弘历接到宫中抚养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这么做了,就等于默认胤禛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了,那么康熙帝当时如何考虑的呢?
前面我也说了,康熙帝可能早就将胤禛视为自己的 *** 人人选了,只是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而已。但康熙帝在看到弘历的生辰八字之后,开始逐渐坚定自己的选择,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将弘历接到宫中。
所以说,弘历是沾了胤禛的光才得以跟康熙帝见面的,但因为弘历的生辰八字很好,反过来对胤禛也是很有帮助的。
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居住,可能也是为了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准备选择胤禛作为储君了,大家不要再给他使绊子了,而是要开始极力辅佐他,帮助他,给他打下一些基础,他将来继承皇位了也好开展工作。
不过比较神奇的是,康熙帝将弘历接到宫中之后,他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让康熙帝决定十分震惊。
据记载,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让他的启蒙老师富察·福敏继续当他的老师,教他学习汉文和满文,弘历“过目成诵”,展示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
有一次,弘历在滔滔不绝地背诵书籍的时候,康熙帝极为惊讶,手中的茶杯还差点摔到地上去了。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后,康熙帝还让允禄和允禧教弘历使用火器和弓马骑射,弘历的表现也很出彩。
有一次,弘历跟着康熙帝去热河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狩猎,康熙帝让他带着侍卫一起去射杀一只熊。弘历靠近熊之后,或许是熊发现他了,突然向他冲了过去,但他并没有害怕,而是镇定自然,先是稳定住胯下之马,然后朝那只熊连开数枪将其击毙。
要知道,弘历那时候只有十一岁而已,站在远处的康熙帝都为他捏了把汗,但他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的魄力,也让康熙帝十分惊叹。康熙帝回到大帐之后,还向一个妃子夸赞弘历,说他“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康熙帝的意思是,弘历的命不但金贵而是命硬,他是一个比我有福气的人。要知道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天下哪有比皇帝更有福气的人呢,皇帝又怎么会让天下存在比自己更有福气的人呢?
但康熙帝却当着妃子的面说弘历比他有福气,这就至少说明他当时对弘历已经从喜欢上升到欣赏的程度了,也有意无意向外界传达一个讯号,那就是弘历是一个可以在未来当皇帝的人。
既然弘历未来可以当皇帝,那么胤禛自然就必须先当皇帝了。所以说,因为弘历在康熙帝面前的表现良好,又进一步确保了胤禛从夺嫡之争最终脱颖而出。而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胤禛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
那么,自从弘历入宫之后,胤禛又是如何看待弘历的呢?
儿子弘历对自己取得胜利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胤禛自然是很高兴的。但自从弘历入宫之后,他就很少见到弘历了,所以他对弘历有什么新的看法,也就无法体现了。但自从胤禛继位之后,他对弘历的态度就立马体现出来了。
胤禛继位之初,除了弘历和弘时之外,他还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儿子弘昼,但胤禛唯独对弘历格外关照,非常重视他的教育,请了很多老师教他读书,而且这些老师要么是一代大儒,要么是朝廷重臣,比如说张廷玉,朱轼和徐元梦等人。
胤禛还选派了很多宗室重臣教弘历学习武功,经过数年学习,弘历精通满文和 *** ,武功也十分了得,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除了重点教育之外,胤禛对弘历的格外关照还有很多,比如说让弘历代替自己做一些超出常规的事情。
就比如说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胤禛原本应该亲自去祭拜景陵的,但他却让弘历代替自己去。根据清朝礼仪,这种事是一般只有天子或者储君才能做的,但胤禛让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代替自己去做,可见他对弘历是多么看重。
还有一件事可以也说明胤禛是多么看重弘历,我们都知道弘历其实老二,他有个哥哥弘时,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做法,胤禛登基之后,怎么着也应该是弘时受重视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康熙时期,弘时作为胤禛实际上的长子,就没有得到任何册封。胤禛继位后,弘时也没有得到册封,而且他还在雍正四年的时候被胤禛逐出皇宫,过继给胤禩为子,连他皇子身份都给剥夺了。
这还没完,到雍正五年弘历与富察氏成婚的时候,胤禛又以削去弘时的宗籍,交由胤禛的十二弟胤祹管教,一年半之后就去世了。
弘历更大的竞争对手弘时就这样没了,虽然当时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但谁都知道弘历就是太子的唯一人选。所以说,无论是康熙帝也好,还是雍正帝也罢,都在有意无意打压弘时,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弘时本人行为不端之外,还在于他们想要给弘历扫清道路。
胤禛为什么这么看重弘历,还不是因为康熙帝喜欢弘历,弘历有帮助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的功劳。而且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好,他本人的资质也是胤禛几个儿子中最让人满意的。
也就是说,弘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更佳的,他想不被胤禛内定为继承人都难。
总结一下:
弘历在入宫之前,康熙帝已经对胤禛重点考察了;弘历入宫之后,康熙帝才最后下定决心让胤禛成为自己的 *** 人。
而弘历的生辰八字确实是好,再加上他表现出的资质确实优秀,因而让康熙帝喜欢,最终间接助攻胤禛从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
所以说,胤禛和弘历其实是相互成就的,没有胤禛,弘历不可能被康熙帝发现;没有弘历,康熙帝未必最终下定决心让胤禛继位。
河南一卫生院张贴生意兴隆对联引争议?
当了官落 *** 人分两种:
一种人初心倒也赤诚,奔着为党为人民的崇高理想而去,奈何身入江湖身不由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渐行渐远失却初心;另一种人当官目的本就不纯,道貌岸然地发表完就职演讲后,就着手“生意兴隆”了。
相应地当了官不落 *** 也分两种:
一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官;一种是初心肮脏但精于掩饰的官油子,不会傻到过年时在自家门上张贴“生意兴隆”的对子。
再比如一个大小伙子到了娶媳妇儿想女人的年纪了,你在心里怎么想也可以,别人又不知你想得什么。但你不能跑到大街上一个个死盯着人家大姑娘小媳妇儿得看,这样你就是 *** ,是要受道德谴责的,严重了还得受法律制裁。
你这个医院也好,卫生院也罢,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全世界都知道你想赚钱,但你不能把这个意图明目张胆地贴在门上,还选了过年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以彰显你的耿直,这未免太也隆重。你考虑过社会影响吗?你晓得自己生在礼仪之邦吗?你知道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吗?
在我们农村,有的人身体不好,家里常备着熬药的壶。若有人来借,用完了是不能主动还的,必须要等主人家再用时自己去取。这是一种避讳,也是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