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算命真假-人的命真的是天注定的吗
易经算命真假,人的命真的是天注定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因为人们普遍在孩子出生时就找算命先生算过这孩子将来是否功成名就,还是低不成高不就,读书是否中状元,还是在家耕田等等……。父母早已心中有数,并且多数父母从此为这孩子贴上了是什么命的标签。
自从看过《了凡四训》这故事后,从此我改变了多数人都认为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观念,讲命运由天注定我认为这个故事是最有力的例子了,称之为东方 *** 励志故事,袁了凡先生告诉你如何改变命运,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袁了凡原名袁黄,了凡是他开悟之后起的名字。袁了凡是明朝官员,祖籍浙江嘉善县人,袁了凡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学医,一来可以治病救人,二来可以养家糊口,如果医术精湛,就可以四方闻名,帮助更多的人,这是父亲的心愿,于是他听从母亲的意见。
15岁一次偶然机会袁了凡在慈云寺遇上了很会算卦的老者孔先生,孔先生是云南人,他得到宋朝邵雍先生所精通的巜皇极数》的真传,邵雍精通《周易》八卦巜河图》《洛书》袁了凡见这位长者胡子长长,长得像一位仙人,于是乎恭教跟他谈了起来,孔先生一眼就看出他是做官的命,就问他:你是读书的人,为什么不认真读书跑来这里呢?袁了凡就把家里母亲叫他学医的原因告诉了孔先生。
缘份不浅啊!两人还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就把孔先生请回家中并告诉母亲的经过,母亲叫袁了凡好好招待孔先生,既然孔先生精通命理就请他为你仔细占上一卦吧!结果十指一算果然将过去、未来的事说得头头是道,虽然未来的事我们不知道准不准,但过去事孔先去讲得分毫不差呢!这时袁了凡动了想读书的念头。最后在表哥朋友开的教书馆里读书。
在去读书前孔先生按照《皇极数》给袁了凡推算一轮,他说你 *** 次县考是第14名,第二次府考应是71名,第三次提学考(即省考)应是第9名,那时的秀才都要通过这三考。
到了第二年果然 *** 、二、三次考试分别是第14名、71名、和第9名。天哪!可见孔先生真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啊!于是又请来孔先生为他推算一生的流年运程。
这次孔先生为他推算哪年考第几名,哪年补廪生,哪年做贡生,做贡生之后哪一年当上四川省的县长,做三年半官后就辞职回家了,最后推算袁了凡在53岁那一年的8月14曰丑时寿终正寝了。并且告诉他一生遗憾的事情就是命中无儿子。
天哪!袁了凡与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都不好过,但他还是将孔先生的话用笔一步步记录下来。
接下来但凡有考试的名次都和孔先生算得一模一样,准确无误,于是,他彻底相信了一个人的命运真的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的,从此以后,他看淡了一切,不再有任何追求了。
由于他文章写得好,被安排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当时能到国子监的都是拼命读书的,但袁了凡却每天 *** 那里,动都不想动,书就更没翻过,既然他的人生,命运己安排好了,努力还有什么用?讲到这里,我们一般人还是别算命运的好,以免对人生失去了乐趣。
在北京国子监待了一年后,被安排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途中经过栖霞山袁了凡去拜见出了名的得道高僧云谷禅师,到了那里见禅师在打坐,刚好旁边有一个坐垫,也就没打扰禅师,面对面 *** 在那里,一坐就是三天三夜。说到这里马上是最最重点改变袁了凡命运的对话了。
禅师从定中醒来,惊讶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都是妄念纠缠,而你参禅三天,竟然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袁了凡说:师父,我的命运早已被孔先生算定了,我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退隐,什么时候si,都被孔先生算定了,我想改变都改变不了,那 *** 脆就什么都别想了。还有什么妄念的呢?
云谷禅师说:哦,以为你是个定力非凡的人,原来还是一个凡夫世俗,你这样 *** ,虚渡光阴啊!袁了凡听后问:师父请详细讲。云谷禅师说:禅定重在定上,你看似无妄念,而实际是被命运所拘,这样乱 *** 是颠倒梦想,还会走火入mo呢!人生总有愿望,你怎能就这样全盘放弃了呢?
袁了凡说我确想建功立业,求子求福的愿望,可我怎么冲破我的命运呢?禅师说:命由因缘所定,运可以随因缘而转,孔先生从《易经》的数理算你的命运确实分毫不差,但如你及时醒悟,多做善事,宽厚和善待人,处处与他人方便,人人都喜欢你,那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反之,如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处处为难别人,人人都不喜欢,那就成孤家寡人,无人帮助了。人若一心为己,心生贪念,做事损人又不利己,若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终日寝食难安,天天被妄想、贪念纠缠。再比如做了不好的事,说了不好的话一定要真诚忏悔,及时改过,从此要改恶念为善念。
而如果你做了恶事以为多拜佛、念经、许愿啊!以为就会免除恶报,殊不知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命是由前因所定,心起一善念,做一善事,就增一分福报,心起恶念,做一恶事,就加一分恶报,你做事的一言一行,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所以,从此以后,要一心向善,改过自新,命数就一定会超越的。
最后云谷禅师送袁了凡一份“功过格”,用来平时记录功与过。从那之后,袁了凡每每认认真真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读书、考功名,还做了大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认真记好“功过格”,真的改了命,不仅添丁而且还活到73岁。
看到这里你还相信人的命运由天注定吗?常人的命运大多被命数束缚不能冲破,而大善的人是可以改变命运冲破命数的,是可以自己掌握命运的。反之,大恶的人也是会改变命运的,可惜改变的是转福为祸。《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只要真心,再真心,努力,再努力做利人利己的事,少私寡欲。命运还会被拘束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看了这故事,希望你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智慧之人。
大家好,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留言讨论。一路有您,共同成长。
去哪拜师学易经?
先看看各代古人的不同爻辞和象解,然后从本质上去理解(不要拘泥于卦、象,许多人最终把周易变成算命书,就是太注重卦象了),实际上从乾卦至未济,是一个轮回,描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
为什么有的好人得不到好报?
善恶总有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也有的人说,好人无长寿,祸一千年的。这是人们盼他们这些祸害早死而说的。
总之,人生善心善为,活到90或百多岁,人们还盼他多活些年。
好人一生平安,即使去世,美名常留,代代相传。
为什么古人大都迷信?
这是一个没有考察历史背景的问题。迷信是个现代的说法。古人其实很聪明,原始生存能力比我们现在人强。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知识积累不同,新石器时代万物有灵,人类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奇妙。夏商周是巫术时代,人类掌握了一些自然知识,认识了一些天文历法规律,形成了礼教。
秦汉以后,儒道杂学做为社会信仰,伴随着早起的神话传说,形成了当时人的社会心理。唐宋以后,儒道禅和民间信仰与市 *** 识慢慢兴起,又影响中古时期人的生活。
元代以后,市民经济崛起,戏剧结合民间信仰成了生活的一种惯例。明清一以贯之,只是封闭的地方才会更加保守,导致极端化。
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易经?
天盘八卦--周易平面宇宙模型的推演及其意义
周易宇宙模型失传之后,经过邵雍们的胡搅蛮缠,二千多年以来,«周易»真的无人能读懂了。但其实«周易»的脉络是很清晰的,还是能够读懂的。本文就开个头,以推演周易平面宇宙模型(天盘八卦)为例,为各位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太愚在前面的文章中,曾介绍过天盘八卦的推演,但较简要。现作详细介绍。
1.推演八卦卦位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如图一。
图一
在上述这个圆形之中画一根贯通圆形的水平直径,如图二。
图二
图二之中,上半圆表象阳,即天;下半图表象阴,即地,故«系辞»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说,图中的一横表象道。
八卦图最早是伏羲推演出来的,故人们把上述由图一变为图二的过程称为“伏羲一画开天地”。
再在图二之中画一根中垂线,如图三。
图三
再把图三之中的四个分块平分,如图四。
图四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排定八卦卦位的依据。
初涉易道的朋友,需牢记以下关系:
天地=乾坤=父母,
雷风=震巽=长男长女,
水火=坎离=中男中女,
山泽=艮兑=少男少女。
这四对卦,又称为夫妇正配,即每一双卦,都是一对夫妻。
在排卦位时,还必须明确: *** ,阳为天,阴为地,故阳卦表象天,阴卦表象地;第二,排卦须符合古代礼法秩序,因为«周易»成书的时代是最讲礼制的年代。其基本秩序是: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第三,排卦时,须以夫妇正配成双成对演进。
天地定位:把表象天的乾卦排于图四之中水平线(道)之上的左侧 *** 个卦位上,把表象地的坤卦排于道之下的左侧 *** 个卦位上,如图五。
图五
当乾坤两卦确定之后,其他卦的卦位也跟着可以确定下来,这就是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把艮卦和兑卦填入乾、坤二卦的对称卦位上,如图六。
图六
气,空也,空气也。图六之中的艮、兑两卦与乾、坤两卦之间隔着两对空缺的卦位,象这两对卦之间以气流相通,是谓通气。
所以,“山泽通气”的意思是说,把艮、兑二卦排好之后,这两卦与乾、坤两卦之间的关系,是气流相通的关系。
把艮兑两卦排出来之后,就明白古人为什么在说完“天地定位”之后没有接着说“雷风相薄”,而先说“山泽通气”,原来,这是出于对称性演绎卦位的需要,才作出这种有违古代伦理秩序的表述的,否则,就是拿着枪指着他的背,古人也是不敢忘记礼法秩序的。
雷风相薄:薄,“林薄也”,即林木之间长得密密麻麻,距离贴得很近叫做薄。“薄”字从 *** ,是以草叶很薄以表薄的概念。相薄,引申为贴近。
所以,雷风相薄的意思是说,在贴近乾、坤两卦的卦位上填上震、巽两卦之后,震、巽两卦与乾、坤两卦呈贴近相邻,如图七。
图七
水火不相射:射,即射线。沿着两点画一根延长线,就叫做射线。两个对宫之卦的关系,就叫做相射。例如,邵雍的所谓“先天八卦”,其坎、离相对,就叫做水火相射。大师们对邵雍之图中如此直白的“水火相射”的关系居然连质疑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真的是匪夷所思!
所以,在图七中所空缺的两个卦位上分别填上坎、离两卦,这两个卦之间的卦位关系不是相对相射的关系,且这两个卦与乾坤两卦之间也不是相对相射的关系,如图八。
图8
2.配置象数
«系辞上»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这段话论述到周易有10个象数。
1)配置象数10。«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古人在绘制八卦图时受到启发而归纳出来的宇宙生万物的概念,具体解释详下“太极原理”。
为完成象数配置,在此先要明确,太极包括初极和终极,其中,以0表象初极(古时没有0的概念,是为混沌),以10表象极大即终极。由图一变为图二的过程,就是“太极生两仪”。据此,在图二的水平线的一端写上数字10,以表象终极(极大);在另一端写上数字0,以表象初极即极小(过去没有0的概念,是为混沌)。成象如图九。
图九
2)配置象数5。“天数五,地数五”,意思是说,5数既是天数,也是地数。故在图三的中垂线上端写上一个5数,以象天数五;在中垂线的下端写上一个5数以象地数五,如图十。
图十
3)配置其他象数。«系辞下»第四章:“阳卦奇,阴卦偶。”故阳卦配置奇数,阴卦配置偶数。
上述已明确了5数、10数之位,只余下1、3、7、9四个奇数,和2、4、6、8五个偶数。前面又已明确,“道”以上为阳为天,以下为阴为地,即乾、震、坎、艮为阳卦表象天,配置天数即奇数;坤、巽、离、兑为阳表象地,配置地数即偶数。
按顺配和逆配,得到两个方案,如图十一(方案一),如图十二(方案二)。
图十一 方案一
图十二 方案二
上述两个方案,选用哪一个?
«系辞上»第章:“天德不可为首也。”首,即首数。方案二(图十二)之中乾卦之数为一,是“天德为首”,与“天德不可为首”的论述不相符,故方案一(图十一)是最终选用方案。
这个平面图,有天有地有万物,能够演绎宇宙万物的生灭、循环往复和更新换代(详下),它无疑是一个平面宇宙模型。
3)验证象数配置的正确性。 *** ,«系辞上»第九章:“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由于«系辞»把5数列入天数,10数列入地数,故
天数=1+3+5+7+9=25;
地数=2+4+6+8+10=30。
凡天地之数=25+30=55。
第二,«系辞上»第九章又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五位,即5数之位。图十一中两个5数居于中轴线的两端,故这根线就是五位。相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合,同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说,以5-5线为对称线,对称位置上每两个数分别相加,其和均相等。
7+3=10,
9+1=10,
10+0=10,
6+4=10,
8+2=10,
中轴线上两个数相加,5+5=10。
是为五行相得而各有合。
前文已用“乾之策”“坤之策”“二篇之策”三个数作过验证,在此不再重复。
所以,象数的配置是正确的。
请死抱邵雍大腿不放的大师们用邵雍之图去算一算,看它能否得出“天数”“地数”“凡天地之数”。邵氏之图犯了如此简单的小学生级的错误,还有人说什么邵雍之图不是太愚这样的人可以否定得了的!在太愚的眼里,邵氏之图一文不值!
3.太极原理--原始反终原理
上引«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话讲了宇万物是如何生成的。
1)太极的概念。如上所述,图十一中的10表象极大,0表象极小,则图中的0-10线的两端表象两极(极小,极大),即初极和终极。所以,0-10线就是太极。
太极本来无形,把它抽象为“一”字形,故又称为太一。«庄子列御冦»:“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
2)宇宙万物的生成。
太极生两仪:
仪,即遵守一定规则的匹配关系。在图一之圆中画一根直线变为图二,图二之中的两个半圆完全对称,匹配也;且上半圆表象阳,下半圆表象阴,即阳在上,阴在下,规则也。所以,图中的两个半圆就是两仪。
由于是画了一根线(太极)之后,才得到两个半圆,故称为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象者像也,即一模一样。图三之中的四个分块,不就是一模一样的吗!所以这就是所谓四象。
由于四象是在“两仪”基础上产生的图形,故称为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把四象平分,再配置八卦,不就是四象生八卦吗!
八卦表象万物,所以,上述演绎过程就表象宇宙从虚无之中分化出阴阳,阴阳 *** 生成万物。
敢问大师们,邵雍之图如何去生成万物!
3)太极原理--原始反终原理
*** ,宇宙万物的一个生命过程。«系辞上»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段话蕴含太极原理。
把图二和图十一综合在一起,成象如图十三。
图十三 太极简图
把上面这段话翻译为:易图是天地的模型,因此能够用画在丝帛上的易图来演绎以模拟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通过这个图,向上看到的是表象天的阳卦及其象数,向下看到的是表象地的阴卦及其象数,由此可知,事物隐秘的一面会通过其表征反映出来。图中的数通过“道”实现原始反终,看了这个图,人们就懂得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的道理。
图中的原始反终是以卦与数结合,再通过道来实现的:
阳卦(0)→艮1→坎3→(5)→震7→乾9→(10);
阴卦(0)→兑2→离4→(5)→巽6→坤8→(10)。
两列数交汇到10之后,再沿着10-0线回到原点(0),是为原始反终。所以,0既是始,又是终。
两列数交汇到10,10是极限,再回归到0,就像一个生命走到极限之后,复归于虚无。
图十四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一个生命历程,故知死生之说。
第二,宇宙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之中循环
由太极简图可知,当宇宙由极限归0恢复到原点之后,不知经过多久,0(混沌)又分化出阴阳,阴阳再 *** 生成万物(八卦),然后又发生原始反终归0。所以说,宇宙是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中循环。用框架图表示如图十四。
图十四
4)万物的更新换代和循环往复
«系辞上»第四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段话蕴含万物的更新换代和循环往复的原理。
*** 太极级数扩展图--太极全图,如图十五(其由来详见前文,在此不再复述)。
图中,每一级数代表一代,级数扩展至无穷,表象万物生生不息。
*** 代(0-10)按上述太极简图的方式演绎实现原始反终,表示 *** 代终结,然后进入第二代:
阳卦(10)→艮11→坎13→(15)→震17→乾19→(20);
阴卦(10)→兑12→离14→(15)→巽16→坤18→(20)。
两列数交汇到20之后,通过10-0线实现归0(原始反终),表象第二代消亡,;然后又进入第三代的演绎,以至无穷,是为太极。
再回头解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道本无形,故精(密)。道的概念源于天盘,故天者道也。天者气也,天盘配置八卦,八卦是万物,故说精气为物。
太极全图以级数之间的往返实现循环,好比游魂,故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5-5线表象鬼神,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周易模型在秦汉相交时期失传以后二千多年来,再没有人能够读懂«周易»了,但又想对其中的太极作出解释,于是,北宋的周敦颐提出了“无极生太极”说(源出老子),终究不通。到了明朝,由赵撝谦、来知德等人抛出一个所谓双鱼太极图冒充太极,明清以来,其图大行其是,真太极就无人继续探究了,终给太愚拣了一个 *** 宜!
4.太极原理的当代意义
现代宇宙理论对宇宙的起源说,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大爆炸起源”说。用两个图来表示,如图十六,如图十七。
图十六
图十七
这两个图都是基于 ***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佛理德曼对宇宙所作的解释,由美国物理学家哈瓦.罗伯逊和英国数学家阿瑟.瓦尔克所建立的宇宙模型,称为弗利德曼宇宙模型。
如两个宇宙模型所示,在早先,宇宙以一个奇点存在(估计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突然间发生一次大爆炸,然后宇宙不断扩展。在达到极限时,宇宙开始坍塌,最终又收宿到大爆炸前的奇点。这与太极原理是多么相似!
各位大师,请看看吧,周易的理路真的是很清晰的,但在邵雍们的努力下,它成了一锅烂粥,而易学大师们一直都在津津乐道于阴阳五行而不能自拔,这就难怪有人说周易没有价值了。
但是,当太愚把太极的真相揭示出来之后,相信没有人敢漠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