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算命64-易经到底有什么用
测字算命64,易经到底有什么用?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 *** 。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 *** 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 *** ,也是最早运用 *** 论的典型。《易经》 *** 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 *** 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 *** 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 *** 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辩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四合院就是阴阳平衡、和谐观念建筑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灵感,故宫角楼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
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被认为是 *** 复杂的游戏之一,当国际象棋大师被电脑击败的今天,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甚至无法达到初学者的水平。此外,《易经》在园林、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易经》编码独特的实时定位 *** 论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科学可以“重复”的神话,强调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 *** 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深远意义将日益被证明。
《易经》强调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是和谐文化、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
《易经》编码的序结构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结构的典范,比现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样的卦符,由于序结构不同而有《连山》、《归藏》、《周易》、《邵氏易》之别。
《易经》实时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对环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的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编码所依据的四论对中国文字造字、用字的“六书”有着直接影响,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都可以在《易经》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中找到依据。
《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 *** 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易经》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 *** ,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等。“咥”仍是陕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词, “与时俱进”典化于《易经》的爻辞,“和谐社会”典化于《易经》的“和谐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尔企业文化“日清/日新”、CL 的合金文化等都来自《易大传》。21世纪中国的崛起,正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字如何拆解?
拆字和其它占卜没有俩样,都是随机推断.这个机很重要:1.这个人选择的字,是机2.选择这个字的时间和背景,是机3.所问何事,也是机4.你的拆解和他的目的及是否应验,亦是机有个去赶考的书生拆字,要求先生给他算算.先生说好啊,你先随便写个字吧,于是书生写了个“忠”字,算命的说您若是去赶考一定高中(四声)。旁边的另外一个书生也跑过去找算命先生算命,他随口一说“我也测个忠字”,算命先生却说恭喜恭喜,你不但能中,还能荣登三甲.一看结果如此好,第三个书生说他们测忠字那么好,我也来个忠字,拆字先生一听,摇头说,你不但高中无望,谨防染疾.后果然应验.拆字先生道: *** 位是无心之忠乃为中,故金榜题名;第二位是接连之中,故连中;第三位是多口多心之忠,乃为患。测字心法五诀一 观物取象法(因人而异)中国的汉字结构是正方型的,上下(上中下)/左右/内外/ *** ,都是象形的。测字最为基本的自然就是要熟悉汉字的结构和象形的取意。观物就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生物,取象是指按照自然的物类聚,例如:“简”字 简意 牒也。顾名思义,从象形上来看,简字上下结构,上从竹说明是源于植物就是竹子,古人用竹子做为书写的工具。下部间从其声,门内有日,如果占字也要看时间节气,无论问什么事,其相关的是于竹子的属性有关的,且是家庭或是事业上有关的。简字本意是简单,单一的意思。与繁相对,了解了简字的意义,那么还要看节气,春占说明事情刚刚起步,夏占则为发展顺利壮大,秋占不利,冬占宜守。所谓观物取象既是如此。二 聚散不弃法(朝好的方面说)每个字都有其自己的结构,即便是 *** 的字,如:人、土、心、日等等,都有其可以聚散拆装的 *** 。聚就是把字完整的来分析,散就是分散拆开来看,最终还要不弃原字的本意。例如:“注”字,左右结构形水声主,灌溉的意思。拆开来看,水边做主,利于的方向因该是北方,主也就是占字人的本身,若是占事业或工作说明主人有进入的意思了,水的性质是往低处走的。散拆还可以组装,还是一句话,最后必须回归本意。聚和散不可以分离的。三 阴阳五行法(见机行事)万物得阴阳化合出于一物,测字也应聚气凝神与易连通。首先熟悉八纯卦的基本属性,例如:“豆”字,豆为谷物为圆,乾象也。五行为金,利在西方,为圆满收获之意。分清阴阳,辩认五行,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其五行的基本属性,金、木、水、火、土,归类五行。万物不外其内,例:“中”字,东西南北中,中为中央土,其属性为土,土厚淳德,结合春夏秋冬,如占身体当为脾胃,为事应守正中和,应和方位节气具体分析。四 凝神感应法(灵感巧合)所谓凝神感应就是在测字前,尽量使自己放松入静,松、静、定、慧,排除所有的杂念,用心体会,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都是有感应相通的。当然这需要自身的积累,强求不得。感应到的触类相通,例如:某人求占,先不要去理会字本身的意义,也就是排除干扰,聚气凝神感应对方的信息,也可以所见所闻,瞬间的感觉往往也是很精确的。譬如求占者得一“云“字问婚姻,那么就感应云的景象,是乌云还是白云,是夏天的云还是秋天里的云,云的形云的状在自身的冥想中成立,若是秋天流动的白云,若求占者是未婚女性,那么也就是说他现在心有意而动,有了自己的意中人,由于云处于天而动,自是有心无行,秋天有肃杀之气,云得风而动,云想衣裳花想容,情犊初开。云聚云散空欢喜也。五 一法通万法通测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字知人知事,也是根据综合的易理数术而言。最为常用的 *** ,就是将字拆开在组装起来分析。结合八卦的属性,例如:某人占疾病得“坤”字,左为土右为申,土中埋金其光暗淡,乾为脏坤为腑,土为脾胃金为肺,夏伤脾胃秋伤肺,若为男性脾气不和肺气不喧,故病在肺受脾胃所困。通过数字结合六十四卦,还是“坤”字,左土三数为离卦为上,右申五数为巽卦为下,得火风鼎卦,三五/八数,得二爻变之旅卦。鼎卦,木生离火,肝火旺,变火生土,火燥烈土,土不润难使金泽,故肺气受损脾胃不和。无论用什么 *** 其结果是一致的,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更是一个容易引起非议的问题。而且。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勇气,更要有底气、有根据,不能想当然的乱说。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已经做好被狂喷的准备,但希望众多喷子不要象卫道士那样挥舞屠刀乱砍一气,而希望能象学者那样以讨论的态度,用科学的精神,具体地指出本人的错误或者不足,这样才有利于易经的解读与发展,更利于达到我们对易经崇敬与发扬的共同目标。在这里本人先向能够指出具体错误或者不足的有识之士表示感谢和敬意。
先说易经的现状,易经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人们也研究了数千年,但到现在为止,易经在世人中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公认的认识,所以,现在人人对易经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解释易经,但是都是在没有基础理论、没有规律、没有逻辑的情况下,一上来就直接解释易经,虽然释易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也大致如此,所以其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也不能得到公认。在易传中虽然有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十翼,但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对卦序、卦义等的诠释也比较牵强,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公认,现在社会上对易经的混乱解释就是一种证明。
下面进入主题,先给出结论:要想学好易经 *** 学习于雁鸣的《易经新论》一书,或者收看今日头条的《易经新论》连载。(注意:这里写明是易经,不是周易,就是说不包括易传部分,因为易传是后人对易经的诠释。)真是大言不惭!本人先替那些喷手喷自己一把,以解他们的心头之狠。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这是有根据的,有依据的,否则也不敢妄言。具体的理论与依据如下面所述:
一、本人撰写了《辩证唯物主义新论》的哲学专著,共45万字,2011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四段式周期与规律、建立了位置理论,论述了阶段理论、多时空理论,同时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传统理论中的不足,增加了差异统一规律,使其与对立统一规律形成理论的整体,这些理论与规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成为研究易经的理论基础、逻辑基础与规律基础。
二、本人撰写了《易经新论》一书,约65万字,已经得到黑龙江省版权局的授权,待出版。此书有《辩》书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增强了诠释易经的更高可靠性的依据,分别从事物运动周期与规律、数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且得到了统一的结论。
这些诠释揭示了易经的理论基础、逻辑基础与结构基础,揭示了易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本人揭示了易经的数学体系。在对易经的传统解释中,也有人将八卦用二进制表示,但把方向搞反了,因此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了。本人纠正了这个错误,将六十四卦用正确的二进制数表示,证明卦象就是二进制的体系,它完全满足二进制的表示方式,也满足二进制的运算规律。通过这些数字关系,本人建立了易经的自然科学体系,并揭示了易经的核心规律,在本人对易经的诠释中全程都要应用到这些数字和核心规律。
四、本人建立了易经的新卦序 。在易经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卦序,卦序不正确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卦义,也就不能正确的应用易经。传统的卦序是错误的,它没有规律、没有理论的支持、没有逻辑的支持。本人应用二进制的数学方式,应用事物运动的周期与规律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卦序,并且在不同角度建立起的新卦序能够得到一致的结果。不仅如此,本人将新卦序总结出十个规律,由此更证明了新卦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五、本人总结出384个以上的哲理。在对易经的传统诠释中,有人总结出四个定律、八个规律、25个天规等,最多的是64个准则。本人则不同,在对易经进行全面的理解与透析之后,本人将每一爻精炼为一条哲理,64卦就有384个以上的哲理,这些哲理是指导人们行为与思维的准则,有了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可以明辨前进的方向与 *** ,可以彻悟人生的真谛,并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经、更广泛的宣扬易经,更尊崇易经的价值。
六、本人建立十个颠覆性结论。由于具有上面论述的重点内容,本人对易经的诠释与其他人相比是基础不同,诠释内容不同,因此诠释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得到许多完全不同于传统诠释的结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十个颠覆性结论。如颠覆国际传统认知的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发明的观点,颠覆国际上认为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等等,因为内容较多这里不好一一罗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收看本人的《易经新论》连载。本人在今日头条正在进行《易经新论》的连载,大约要发布200集左右,现正在发布中。
为了让读者大体了解本文的重点,这里将卦象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新卦序、新卦序的十个规律展示出来,供有识之士研判与评论。
卦象的二进制表示形式:
于雁鸣创建的新卦序:
新卦序的十个规律:
将图2、5和图3、5进行总结,得到如下十个规律:
1、每一宫横排卦象的上卦都相同。如图3、5和图4所示;
2、每一宫横排卦象的下卦按核心规律规律01537624排列。如图3、5和图4所示;
3、竖排的八宫按照的核心规律排列。如左侧宫名所示;
4、每一列卦象的上卦按照01537624的核心规律排列;
5、每一宫卦象的标志数字按照核心规律排列。如艮宫,以 *** 个数字32为基数,用全部8个数字32、33、37、35、39、38、34、36分别减去32,即得到01537624的规律;
6、每一宫卦象的标志数字可以按照自然顺序连续排列,形成自己确定的数字区间。如艮宫的数字可以表示为32、33、34、35、36、37、38、39;
7、八宫的八个数字区间可以按照自然顺序从0至63连续排列。这八个数字区间按八宫和规律顺序的具体排列是:
0坤宫 0 1 5 3 7 6 2 4 是从0开始连续到7的区间;
1震宫 8 9 13 11 15 14 10 12 是从8开始连续到15的区间;
5离宫 40 41 45 43 47 46 42 44 是从40开始连续到47的区间;
3兑宫 24 25 29 27 31 30 26 28 是从24开始连续到31的区间;
7乾宫 56 57 61 59 63 62 58 60 是从56开始连续到63的区间;
6巽宫 48 49 53 51 55 54 50 52 是从48开始连续到55的区间;
2坎宫 16 17 21 19 23 22 18 20 是从16开始连续到23的区间;
4艮宫 32 33 37 35 39 38 34 36 是从32开始连续到39的区间。
将0到7、8到15、16到23、24到31、32到39、40到47、48到55、56到63的8个区间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自然顺序0到63的连续排列。
8、八宫的八个数字区间按照核心规律排列。如将上表坤宫的 *** 个数字0设为基数8,然后用0 1 5 3 7 6 2 4这8个数分别乘以8,就得到0 8 40 24 56 48 16 32的8个数,这些就是八宫的 *** 个数,说明八宫的数字区间按核心规律排列;
9、八宫的卦序与六十四卦的整体卦序严密契合。如将坤震离兑乾巽坎艮八宫的卦象连接起来就得到整体的卦序和卦象;
10、卦象与卦序严格遵守数学规律。在整体的卦象中,它们都遵循数学的表示形式与计算规律,两卦的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另外的一卦,如兑卦011011(27)加临卦000011(3)得到的是大过卦卦象011110(30);在整体的卦序中,它们都遵循数学的排列规律,如坎宫是从16到23的自然数字区间,八个这样的区间连接成整体的自然数字空间,在数学上,完成了由64个数字表示0到63连续数值的功能。
这些规律充分证明了新卦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证明本人诠释易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易经》,以上这些数据和规律是必须掌握的。
*** 的预言真实存在吗?
存在是肯定存在的,因为这个书在《宋史》里就有记载的,在《元史》里也有被提及。
但是,里面的内容有没有被更改就不知道了。
比如说这本书是唐朝人写的,后人拿到以后,根据史实重新改动一下,使这个书变得跟后面的史实更准。
有人就发现,这个书在前四十几象特别准确,后面就含糊其词,那再过二三百年,可能后面的象也更准确了,因为可以进行调整啊。
反正咱们是唯物主义者,不搞封建迷信。
今天我看有一个人算命,要求算自己女儿将来读书情况怎么样。
我的天啊,你女儿读书情况怎么样,你心里没数啊,你不应该问算命先生,你到你女儿的书桌前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所以,这个书咱们可以以猎奇的心态去翻翻,说到底是一个文字游戏。
下面就以文字游戏的心态来看看它到底讲什么。
这本书号称中华预言 *** 奇书。作者是两位好丽友: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
这两人都是唐朝初年的算命大师。他们最传奇的相命都是关于武则天的。
先说袁天罡。这是位四川成都人。有一次,他给一位杨氏算命,发现这位杨夫人“法生贵子”。杨氏一听。赶紧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出来,看那一个是贵子。结果袁天罡说道:“这两人能官至三品,但也就保家则已,称不上大贵。”杨氏又把女儿叫出来,袁天罡:“此女贵而不利夫!”
还不是?杨夫人想了一下,抱出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孩。袁天罡一见,大呼一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再一看,是个男孩,袁天罡叹道:“可惜是个男孩,若是女孩,当为天子。”
这个小孩就是穿着男孩衣裳的武则天。
再说李淳风,据说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他最传奇的也是关于武则天。
当时贞观年间,长安“太白屡昼见”,也就是大白天能够看到金星。当时,李淳风任太史令,也就是国家天文馆馆长,他推算出来:“帝传三世,武代李兴”。而且民间也在流传一个《秘记》。传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就把李淳风叫进来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李淳风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确实如此,这个人已经进宫了,为陛下的亲属,三十年后,就要王天下,而且差点把唐室子孙杀光。李世民就说,那我先下手为强,看谁像就 *** ,杀光了就可以了吧。李淳风回答说这是天命,人不可违。天命的王是杀不死的,杀多了没用,而且三十年后,这个人也老了,可能还有所收敛。如果杀了。三十年后换另一个精壮的,只怕后果更严重。
后来,李世民看到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在玄武门上班,自己又好死不死取个娘炮小名:“五娘子”。而且封号是武连郡公。李世民越看越怀疑,就找个借口把李君羡弄死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主角不是李二家的门卫,而是跟他睡过的小老婆武媚娘。
从上面这两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两位都是牛人了。这两个人受李世民委托写一本书,算一下大唐国运。李淳风就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推就不可收拾。一下推算到唐以后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背:“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换衣间休息吧。”
所以这本书就叫《 *** 》,这个书跟脑洞老师的风格很像,文字配图,一幅图,一段谶语,加再一首诗。一共六十个,预言了从唐开始到未来的中国大事。
据说是相当灵的,或者说,发生过的都已经灵验。这里脑洞老师举两个例子。
第三十五象 戊戌 震下兑上 随
谶曰: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帝出不还,三台扶倾。
颂曰:
黑云黯黯自西来,帝子临河筑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中兴曾见有奇才。
金圣叹曰:此象疑有出狩事,亦乱兆也。
解释一下,这个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是个大才子。著名的文学点评家。就是拿本书,说那里写得好,那里写得不好的。大家喜欢看《水浒》的,一定要看看金圣叹的评本。这个金圣叹看了《 *** 》,做出了点评,也算一个参考意见吧。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后人判断,这说的就是英法联军进攻中国,打进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到热河。这就是“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咸丰皇帝最后也没回来,死在了热河,继位的是同治皇帝。这就是“帝出不还,三台扶倾。”三台拼起来就是一个“治”字,暗指同治皇帝。这是解释谶。
至于后面的诗则是这样的。
黑云黯黯自西来:打西边来了强盗。
帝子临河筑金台: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办了小台子办公呢。
南有兵戎北有火:南边的太平天国在闹兵乱,北边咱们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了。
中兴曾见有奇才:这个曾就是曾国藩,此人是个奇才,出来力挽狂澜了。
是不是比街头的王瞎子准多了?
脑洞老师再举一例。
第三十九象 壬寅 震下艮上 颐
谶曰:
鸟无足,山有月。
旭初升,人都哭。
颂曰:
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
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金圣叹曰: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定也。
什么意思,大家看金圣叹的评论: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再看一个小太阳露出来。大家应该猜出来了,这是讲日本侵华。
图片中的太阳就是日本了,还有一个岛,更证明是日本岛国。
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这个谶语好理解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
这个颂是这样解释的.
十二月中气不和:12月中,指一年的中途,也就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南山有雀北山罗:这是指日本扶持的两个傀儡政权。南山有雀,指汪精卫,汪精卫的精卫就是一种鸟。北山罗,就是指溥仪,溥仪姓爱新觉罗。
一朝听得金鸡叫:1945年,正值中国的鸡年。也是金圣叹说的酉年。
大海沉沉日已过:日本投降。
据说鲁迅当初看到这一篇,也认为这是日本要侵华的预言。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 *** 》里有一篇可能是预言 *** 回归 *** 的图。也就是
第四十三象 丙午 巽下离上 鼎
谶曰:
君非君,臣非臣
始艰危,终克定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三十年中子孙结。
金圣叹曰:此象疑前象女子乱国未终,君臣出狩,有一杰出之人为之底定,然必在三十年之后。
大家看这个图,就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大人当然就是 *** ,小孩就是 *** 。最后小孩子还是跟着大人走了。
看谶:君非君,臣非臣。 *** 跟 *** 现在就是这种关系,同属一国,但两边的 *** 并不相互臣属。
始艰危,终克定,就好理解了。 *** 跟 *** 现在有一些困难,但最终都解决了。
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这两句脑洞老师不太明白,但“惟有外边根树上,三十年中子孙结。”这句就有点明显了, *** 跟 *** 不过是一个根上发出的两根树苗,而三十年似乎指出了回归的时间。
当然啦,脑洞老师相信科学的,现在是科学的时代,不是动物成精的时代,书当然也不能成精。脑洞老师只是介绍一下古代的一些书籍,
最后,再说一下,跟一些预言书经常做一些悲剧结局不同的是,《 *** 》的最后十分乐观。
比如第五十九象 壬戌 艮下兑上 咸
谶曰:
无城无府 ,无尔无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颂曰:
一人为大世界福 ,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 ,东南西北尽和睦。
金圣叹曰:此乃大同之象,人生其际,饮和食德,当不知若何愉快也。惜乎其数已终,其或反本归原,还于混噩欤。
看到这里,脑洞老师工作起来就特别有劲。前途总算是光明的!
大家觉得有没有必要把道德经易经和中国的古典文化都纳入教材吗?
老鬼用举例的方式阐述一些有必要让中华民族的孩子从小应该了解的古为今用的案例!我们成年人看到也会震撼的:
1,谦受益 满招损
这句话,其实出自《易经》哦!六个字里面,有三个是六十四卦中的卦象:谦、益、损
地山谦卦、风雷益卦、山泽损卦。在小学教育中,将此三卦的卦象、寓意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并且去身体力行!
2,改革、革命、革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革,易经中一卦(泽火革卦)大意:三十年牛皮会自然损坏。寓意:三十年左右就会有一次较大的历史变化哦!
例如,革命亦如此。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197879中国改革开放……大的发展、轮回是有规律的。
3,愚其志—企业文化
道德经中现在帝王角度所谈愚其志,换成现代企业管理,便是建立起企业的企业文化
4,子路受牛——大善、大恶一念之间
让孩子真正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关键,建立正确的、适应社会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典礼浩如烟海,在少儿阶段用什么样科学的、易于接纳的 *** 传授给孩子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国家教育体系需要思考的!我等庶民,希望教育会越来越好。
成年人,没有读过多少典籍便对传统文化妄自菲薄不可取!支撑中华崛起的、利于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的智慧,里面很多很多,没看过,别轻下结论!
唠叨到处。权当谈资。
越分享,越快乐!越多分享,越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