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失物找回-一生有很多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算命失物找回,一生有很多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一生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最让我难忘的是“2019年”“我的足迹”一一“点亮了伟大祖国53个城市,其中海拔最髙昌都市3600多米,走过了中国版图五分之一的土地。一年来,总行程28722公里(据髙德数据统计,截止七月底止),相当于地球直经往返跑了两趟一一也相当于跑了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二○一九年是我“旅游自驾游”的丰收年:在中国髙速交通 *** “七纵八横”•“71118 *** 工程”,在党和国家带领十四亿中国人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我,七十多岁老人破车能在“东南西北”主干线上,从成都出发,向西到 *** ,向东直达上海,沿“318国道”方向跑个通程;从成都出发,向南过磨憨口岸,过境老挝磨丁,孟赛,到琅勃拉邦,向北直达中国北极边城 *** 窗口城市满洲里,南北以G5京昆高速为主干线,'又跑了一个通程。(全程录像已部分上传“今日头条”@快乐天使3865 欢迎你 搜索浏览)
鼠年新春,春节前后,《七十老人喜自驾 旅游美食颐年华》旅游自驾游 环中国游•友谊拉力赛 中国“71118”“七纵八横”•“大西北一一大东南” “成都至新疆 伊梨/喀什 成都到海南三亚•天涯海角”中国版图中央出海大通道“友谊拉为赛”,我又做了个成功的探索一一完成了“成都至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探路之旅”。
我希望“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微信公众号””西瓜视频”,“抖音”等 *** 平台能联合发起,像“2019生机大会”那样开展一场“二O二O“71118”“南北东西中主干线友•旅游自驾•友谊拉力赛”,从而把中国“七纵八横”高速交通 *** “旅游业”“配套第三产业”“旅游创作自媒体”推向一个新髙潮。希望在“旅游创作”板块能推出更多“赵子奇”“钱子奇”“孙子奇”,能产生更多的“兜兜”“贝贝”“小多,力儿”“雷探长”等优秀旅游创作者。
与时俱进,时代同行。我很高兴很自豪,感谢遇上了伟大祖国一日千里腾飞的好时代,与高速交通 *** 配套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及相应的第三产业,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法制社会,打黑除恶给我们-跑遍南国北疆,即使到阿里无人区,荒漠草原,天涯海角,怒江死人谷,你都不会缺乏安全感。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革命先烈的一句铭言。我从中领悟到:老年少则中国少。在这场“史无前例”“抗击 *** ”沒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像“八十四岁高龄钟南山院士”,首都一批国医名师“姜良锋”,“金世元”(九十四岁)等一批高龄专家名师还战斗在 *** 线。以及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 ,水稻之父仍活跃在 *** 线。
在中国“四二一”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髙兴地看到许许多多退休老人仍活跃在 *** 线:在“星光大道”上,“回声嘹亮”,“挑战不可能”,“越战越勇”,“我要上春晚”,大到“央视大舞台”,小到“各社区”,“街道”,“公园”,“广场街舞”,到处都活跃着“六十”,“七十”,“八十”一批批老人的身影。
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祖国伟大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正在以各方面的实力向全世界宣示,我们正济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伟大祖国新长征路上,让更多的老人加入到“七十老人喜自驾”的队伍中来。为祖国繁荣昌盛,為推动中国高速交通 *** “旅游自骂”,促进“致富奔小康”迈上新台阶贡献我们的余热,从而焕发出新的青春!
喜欢我文章视频 愿意参加“七十老人喜自驾 旅游美食颐年华”旅游自驾游 环中国游•夕阳红•友谊拉力赛研讨的新老朋友
动动你子柒灵动的金手指 将本文一传十十传百 谢谢你持续关注@快乐天使3865 祝你好运
附录
谢谢大家一直的支持与关注 送“七十老人喜自驾”旅游创作者近照一组 以表谢意
一, *** 幅图 “2019我的足迹”
二,第二,三,四幅图 “七十老人喜自驾”“南北东西闯天涯” 每次“旅游自驾”的出发地一一成都名片 中医一条街•枣子巷
三,第五幅图 系作者《七十老人喜自驾》第六集《徒步旅行》•漫步百花書院
四,第六幅图 《七十老人喜自驾》第五集《海南之旅》封面•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大门 2020年1月14日 傍晚六点 摄
五,第七幅图 《七十老人喜自驾》第六集《徒步旅行》•百花坛 风雨亭
六,第八幅图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 景区大门
七,第九幅图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 广场
春兰秋菊之兆什么意思?
这个分两步分考虑,如果是算命解签的话。第九签、中平、春兰秋菊。
1、家宅,近期容易招小人,要防着点,尤其自己做事说话要注意。
2、谋望:菊梅开绽月,也就是秋冬之季,你的谋望才能得成,只是不知道是今年还是来年。
3、婚姻:摇摆不定的局势,你有意,他/她无情,随缘就好,不用强求。
4、失物:丢的东西会在明年、后年得回,别当真。
5、官事:别太担心,只要自己不作奸犯科,是不会有问题的。
6、行人:别踌躇,夏秋之交自有音讯,别当真。
7、占病:药到病处之相,当然,你不吃药也好不了。单纯的解释春兰秋菊为:春天的兰花很好,秋天的菊花也很好。各有各的命和运,而时运的运行却又有自在的规律。
可以算卦找东西吗?
1、当然可以了,很多 *** 都可以,最常用的是六爻八卦。
2、用三枚铜钱放在手里,想着寻找的物件,投在桌子上看看是面是字,连续投六次。看看是六十四卦中的哪一卦。可以揣摩失物的下落。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大家都误以为这句话出自《易经》,这是一个大众对于国学的天大误解。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出自《易经》,而是出自于《易传·文言·坤》。
这里我就要说一下“经”和“传”的区别了。“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科书,被古人认为是绝对真理。而“传”,就属于教辅书,帮助我们分析解释阐述“经”里的含义。
就好比如《春秋》,孔子所作的《春秋》就属于“经”,而《毂梁传》、《公羊传》、《左传》(统称“春秋三传”)就是“传”,“三传”围绕着《春秋》做出解释。“春秋三传”各有各的特点,解释也不同,所以经常相互攻击。
说回《易经》和《易传》,
《易经》才是现存的最原始的文献,而《易传》则主要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学者为《易经》所作的解释和阐发,在时代上至少也要晚于《易经》几百年。……我们可以把《易经》和《易传》的关系想像成:明朝人写了一本教科书,从清代到我们现代,很多人都给这本书编写了不同的教辅,然后,教科书和这些教辅被合编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所以,我们在读《周易》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易经》和《易传》分开来看。《易经》的内容很简短,全是占卜的话,而《易传》却借着占卜阐发了很多哲学思想。
(熊逸《周易江湖》)
比如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人也认为这句话出自《易经》,其实并不是,严格来讲这句话是出自《易传》,更严格来讲就是出自《易传》中的《大象》。
《易传》一共有十篇文章,分别是:《大彖》、《小彖》、《大象》、《小象》、《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这十篇文章统称“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在很早以前,《易经》和《易传》是分开的,后来才被人混编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如果有兴趣学习《周易》的小伙伴,鄙人在这里提个醒,读《周易》时,一定要把《易经》和《易传》分开看,要不然会混淆的。
接下来容鄙人说一句题外话,很多人都把《易经》和《易传》混为一谈,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这也就罢了,就连现在那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也分不清《易经》和《易传》,这也算是“国学大师”?鄙人有时候真是搞不懂,他们是来搞笑的吧?
OK,说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很多人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都扯上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因果通三世”,认为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这个说 *** 不正确呢?我们先按下不表,看完这篇文章,答案自然就出现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我们一定要看仔细,这句话是以什么为单位?
答案是“家”。
我一直都在说周朝和秦汉以后的朝代不一样,周朝是一个封建制的社会。周天子往下分封自己的兄弟和重臣(通常会有联姻关系),现成诸侯国。而诸侯继续分封自己的亲戚和重臣,就是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往下分封,直到贵族的最后一级,士。在春秋时代,只有贵族才可以参与战争,士,也就是士兵一词的来源。
封建制让周天子到士都成为了一家人,大家之中有小家,也可以说是宗法制,大家族嘛。
《国语·晋语八》叔向为韩宣子历数的栾氏家族的故事也是“余庆”与“余殃”的极佳例证:栾武子身为晋国正卿,土地不足百顷,祭器也不齐备,一心发扬美德,赢得了诸侯的爱戴与戎狄的归附,使晋国得享安宁。所以当栾武子弑杀晋厉公,犯下弑君这样的大罪,却未被国人责难,自身安然无恙。及至栾武子死后,其子栾桓子一改乃父之风,骄横无度,贪得无厌。以栾桓子的所作所为,实在应该招致灭顶之灾,然而仰赖父亲栾武子的美德余荫,竟然得以善终。到了栾桓子的儿子栾怀子,不效乃父而效乃祖,行事常以美德善念。照理好人当有好报,而栾桓子当年种下的恶因在儿子身上结成恶果,致使栾怀子 *** 逃亡楚国。
《国语·晋语八》同样记载了栾怀子 *** 逃亡的前因后果,而此事的主谋,晋国大夫阳毕,所给出的理据恰恰与叔向的上述逻辑如出一辙。其时晋平公忧虑于兵患频发,大夫阳毕为之筹划一劳永逸的定国之策说:“筹划的关键在于教令明确,教令明确需要有足够的权威,树立权威则在于君主您自己。您不妨选拔那些世代有功于国而后代衰微的世家子弟,给他们安排官职,把前代奸臣的后人找出来除掉,这就会提高您的威望,使您长保君权。……栾氏欺瞒晋国人已经很久了,栾武子就是败坏宗族的罪魁祸首,他当年弑杀厉公来增加自己宗族的势力。您现在只要诛灭栾氏,人们就会畏服您的权威;您只要选择瑕、原、韩、魏等功臣的后人,给他们官爵和赏赐,人们就会感念您的恩德。恩威之施恰到好处,国家自然安定。”
(熊逸《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上面这个故事里,爷爷(栾武子)一心发扬美德,赢得了诸侯的爱戴与戎狄的归附,使晋国得享安宁。因此当爷爷弑君时,未受到该国人民的谴责。而爸爸(栾桓子)一改乃父之风,骄横无度,贪得无厌。以栾桓子的所作所为,实在应该招致灭顶之灾,可却得到了善终。而孙子(栾怀子)不效乃父而效乃祖,行事常以美德善念,却因为爷爷和爸爸的过错而莫名其妙躺枪,被国君赶出国。爷爷和爸爸种下的恶因,孙子得到了恶果,这个故事很好的体现了当时的宗法制社会,也就是所谓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个制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父债子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难理解这个制度,但是在社群主义立场和家族视角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秦汉以后,宗法制解体,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小家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现象还存在着。
“一人得道,鸡犬 ***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听过。最近去世的二月河先生笔下的雍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雍正还在做四阿哥的时候,有两个包衣奴才他特别器重,一个是年羹尧,另一个是李卫。在雍正继承皇位之后,这两个人也“鸡犬 *** ”了。年羹尧的最 *** 职做到了平西北大将军,而李卫则是兵部尚书、浙江总督等职。
历代恩荫以宋代为最。赵翼《廿二史劄记》有一节专论宋代恩荫之滥,提到当时恩荫最滥时,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甚至连门客和私人医生都有官做。
(熊逸《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与恩荫相反的则是连坐,既然恩荫可以名正言顺惠其家人,恶报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大家可能对“连坐”这个词很陌生,但是,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某个人犯了什么错,于是皇帝就要把他株连九族,要把无辜的人一起杀掉,这就是“家”的概念。
是的,如果先人的亲、能、功等等可以荫及家族与子孙的话,那么罪过是不是也应当适用同样的原则呢?也就是说,是否连坐、 *** 之类的残忍手段也和“八议”享有同样的道德依据?事实上即便是鼓吹仁政的孔子也提出过支持连坐的主张。在以往被认为是王肃伪作的《孔子家语》里,孔子对弟子冉有如是说:“大罪有五种, *** 是最轻的一种。这五种大罪及其相应的惩罚是:逆天地者罪及五世,污蔑周文王、周武王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 *** 者罪及自身。”(《孔子家语·五刑解》)
(熊逸《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不止是连坐、 *** ,有的祖宗犯了事,就连其子孙也不能到朝廷做官。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有“禁锢奸臣子孙”一条,罗列掌故,如唐太宗下诏,禁锢宇文化及、司马德堪、裴乾通等人的子孙,不许他们做官。至德年间朝廷大赦,惟不赦安禄山党羽及李林甫、杨国忠、王鉷的子孙。宋高宗即位,诏令称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李彦、梁师成、谭稹皆为误国害民的奸佞,子孙不得做官,章惇的子孙也不可仕于朝廷。明太祖也有诏令,称宋末蒲寿庚、黄万石的子孙不得仕宦。
(熊逸《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在宗法制的大家族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才得以真正体现。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就是很多朋友逢年过节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可能就会围着你问,哎呀女朋友找了吗?哎呀孩子准备生了吗?你可能会觉得她们是多管闲事瞎 *** 心,这明明是你一个人的事。其实在她们看来,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她们不是在多管闲事,她们认为,你的事并不只是你的事,而是整个家族的事。我们这一代人,是以个人为中心,认为这是我们的私事,可是上一代人却不同,她们没有摆脱家族制的那种思想。所以说,逢年过节回家,理解下她们,不要嫌烦。
所以说,中国宗法制下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和佛教的“因果通三世”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以家族为单位,无论是好事坏事都会波及到子孙,而佛教是以个人为单位,“因果通三世”的这个“三世”并不是指三代人,是指三次轮回转世,你上上辈子种的因,可能这辈子才得到果报。
什么?一定要让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有用途?好吧好吧,那也不是不行的。假如我在党政机关中有一官半职,官场新人来找我帮忙(行贿),我来者不拒(受贿),而且还主动帮忙,等我退休了之后,这些官场大爷都念着我的好,都来主动帮我儿子,于是我儿子便在官场中平步青云,一飞冲天!
当然了,如果你按照我说的这样做,可能会被当成腐败份子抓起来,到时候请不要来怪我哈!
OK,关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事先说到这,下面我借着这篇文章来说一说《周易》的几个问题。
首先,《易经》是怎么来的?
传统的说法是:伏羲创作了八卦,周文王把八卦两两重叠,发展出了六十四卦,这就完成了《易经》。
我们学历史的都知道,凡是伏羲时候的事,三皇五帝啊什么的,压根靠不住;周文王虽然时代晚了不少,可情况其实也是一样。所以说,这些事情根本不必当真。
那么《易经》到底是怎么来的?
近年来,我国出土了许多甲骨文,那些可都是珍贵的考古资料。所谓甲骨文,就是殷商人拿乌龟壳占卜。占卜的 *** 是烧乌龟壳,从烧出来的裂痕看占卜结果,然后再刻在龟壳上。周人也不起乌龟壳怎么办?没关系,我们用蓍草(专门算卦的一种草)。所以,《易经》很可能就是周人取代甲骨占卜的一种简化的 *** !
那么,用《易经》算的卦准吗?
准!百分之两百的准!
我举个例子,今天我出门之前有位大师给我算了一卦,说我出门会有血光之灾,可我不听劝,硬要出门,出门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就代表着《易经》不准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假如我一辈子都过的顺风顺水,安享晚年,得以善终,这就可以盖棺论定了吗?不行。假如我的儿子一辈子也过的顺风顺水,这只可以盖棺论定了吧?还是不行。直到我子子孙孙不知道多少辈,终于遇到了事情,这才应验了当年的铁口神算!
毕竟,我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是整个家族。
这并不是在笑话它,事实确确如此!
那么,《易经》到底是怎么算卦的呢?
用《易经》算卦,需要用到五十五根蓍草。当然,我们找不到蓍草,用围棋子代替也行,没有围棋子用火柴也行。要算上一卦,就必须要经过多次的演变和推算,平均算一卦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说,什么子平八字、诸葛神算、邵康节的《皇极经世》、梅花易数、陈抟老祖的河图洛书、京房和焦赣、等等等等,都不是周易正宗。除了周易,上面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很靠后的,越附会越复杂,也就越让人找不着北。记住,以后遇到算命的,只要他问你生辰八字,就不是正宗的周易!只是周易的名号最老,招牌最硬,他们都爱打着周易的名号到处忽悠人。
呃……说句实话啊,其实《易经》的真正算卦 *** 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的这套 *** 是古人半蒙半猜搞出来的。有多古呢?只有宋朝那么古,而且还是朱熹搞出来的!
没办法,有总比没有的好。
当然,这种 *** 是不靠谱中最靠谱的一个。
能不能说说你经历过或目睹过善有善报的故事吗?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三爷爷身上的事,我三爷爷生活在吉林辽源市弥陀寺旁边,今天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我三爷爷的命其实挺苦。
早年因为家里穷怕养不活,我太爷爷就把刚出生没多久的三爷爷过继到一个信佛有善根的家庭。
所以我三爷爷从小就是烧香拜佛的行善之人。三爷爷年少时家人也带他去算过命,但都说说他命不太好,缺乏子嗣。
所以在很早的时候,收养他的那户人家在我三爷爷十几岁时就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娶的女人姓王,小时候发高烧,烧坏了脑子,所以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而我三爷爷成年娶了她后经常受邻居们的嘲笑,但我三爷爷也从来没嫌弃过,自己在外面打工,晚上回家后就去照顾她。
后来邻居看我三爷爷每年如一日的照顾,也都起了敬佩之心,慢慢的有的时候我三爷爷不在家,邻居也会帮忙照顾一二。
可好景不长,她生了一场大病,三爷爷虽然为她训遍医生,甚至一些偏方,但仍然不治身亡。
她去世后,三爷爷的父亲就告诉了我三爷爷当年的事,而我三爷爷也回了老家认了亲。
虽然回老家认了亲,但是我太爷爷因为还有2个儿子,而三爷爷的养父母只有他一个,所以认亲过后就又回去了。
当时正是解放前,治安动荡,经常发生 *** *** 的事。有一天,三爷爷到郊外办事,就被一群抓去了去。
并把他全身 *** ,当作肉票给三爷爷的家人写信,要XX银元才能赎人,否则就会撕票 *** 。
因为三爷爷的养父母这些年积德行善,基本家里没啥钱,只好找到了我太爷爷,我太爷爷感觉这些年亏欠我三爷爷太多,所以就准备把家里唯一值钱的土地卖了。
在那荒乱之年,不仅生计困难,农民更困难,所以也没人出得起那些银元,所以只能请求他们宽限些时日。
话说我三爷爷被绑到山上后,因为一时半会也走不了,所以贼人对他只是看着不让跑,再加上他为人机灵,主动讨好这些贼人,贼人也就慢慢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终于在一个下雨的夜晚,他趁出来解 *** 的时候,摸黑夹杂着雨声跑出了出来。
但很快,看着的守卫发现了他逃跑。一群土匪在三爷爷后面不断的鸣枪吓唬。
因为下雨,天又黑,对这个地方的山路也不熟悉,竟然跑到了一个断崖边,早年是一个采石厂,我爷爷正好跑到了石厂最上头,但这个石厂因为动荡也荒废了多年。
石厂峭壁几丈高,掉下去肯定会摔死。贼人见我三爷爷被困在断崖,就在后面吹口哨大笑收回了枪,打算把他绑回去再折磨。
而我三爷爷当时的想法是,这次逃不成,回去肯定也是生不如死,还不如跳下去来个痛快,眼睛一闭,就打算跳崖 *** 。
正在要跳崖前,三爷爷竟然看到了死去几年的曾婆婆。据三爷爷和我讲,当时看到三奶奶身材跟生前一样矮小,神智却变得很清醒。
她对三爷爷说,让他放心跳下来,她在下面可以接住,我三爷爷当时以为是死前的回光返照,因为知道三奶奶已经去了很多年,怎么可能会出现,于是就豪气的跳下了断崖。
说来也怪,三爷爷说他跳下去时,感觉整个身 体是飘着下去的。,一点也没感觉痛,但是怎么落地的他却不记得了,因为他当时往下掉的时候就已经昏迷。
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是第二天了,醒后摸摸身体没啥事,往上一看,没想到在石头缝里竟然还长了颗树。
当时因为天黑看不清,这会天亮了看到了哪颗在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而我三爷爷也是因为这棵树,外加下雨地上有积水,下落的时候有缓冲,所以躲过了一劫。
三爷爷经此大难,就回了农村老家,怕贼人找就把养父母也接到了农村,随后就大病了一场。
躺了能有半个多月,才起床,会想起此次能脱险,全靠三 *** 保佑,因为如果不是她告诉我三爷爷在下面接着,我三爷爷也不会跳的那么果断。我三爷爷也经常对我们说,哪颗在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就是三奶奶变得。
这事说来也怪,我三爷爷病好后,再去那个悬崖,竟然没找到当时救了他的那棵树。
所以为了感谢亡妻的救命之恩,请寺里的法师们来到三奶奶坟前,为三奶奶做了一场 *** 事超度,从此再也没有看到过三奶奶投梦和显现。
三爷爷当时在村子里待了一年,听说那伙贼人走了,就又回去了。回去没多久经人介绍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娶了第二任妻子王奶奶。
王奶奶也是一位学佛之人,天天念佛,也劝三爷爷跟着念佛,而我三爷爷常年在寺庙脚下,养父母也是信佛之人,所以在王 *** 教导下,三爷爷也开始懂得了敬畏因果。
夫妻两人同心,各自学习手艺。很快三爷爷开了一家做面食的小店,王奶奶就在家做一些咸菜出来卖。日子慢慢好过了,但是两人还是膝下一直无子。
时值荒乱之年,外加旱灾,常有灾民走在街上,饿死或病死。大街上也常见卖身葬父、卖儿卖女讨食的人家。
三爷爷和王奶奶就把面食店改成了粥铺,每日为灾民祈福施粥,还为一些病倒的灾民抓药看病,当时救活了不少人,为此也基本把这些年积攒的钱财全部耗尽。
这事过去了数月后,店也正常改回了面馆,但因为救灾口碑好,所以刚开店就人满为患。可好景不长,突然领街发生了火灾。
以前的房子,都是挨着修建的,也是易燃材质。发生火灾后,火势很快就烧光了好几家铺子,火也蔓延到了三爷爷的这排房子,很快就要烧到了他的店铺。
当时三爷爷与王奶奶也想逃命,但屋里有养祖宗的牌位,如果跑了实在不孝。所以两人就生死置之度外,跪在家里的供桌前,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请求菩萨保佑。
就在大火要烧到三爷爷店铺的前两家时,突然风向变了,火势顺着大风就改了方向,烧到了向东的另一个方向,慢慢的火也越来越小,最后被扑灭,多年后,人们谈到这场大火,还在感叹不可思议,怎么风突然就改变了方向。
经历这次火灾,我三爷爷和王奶奶每天烧香拜佛助人为乐,只要有需要的帮助的,必定会想办法去帮,也结了不少善缘。
过了二年,三爷爷和王 *** 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有一天,王奶奶竟然突发呕吐,看了中医说是怀上孩子了。当时三爷爷听了后高兴坏了,近十年才当上父亲。当时以为一辈子也不会有孩子。
王奶奶生下头胎是一个女儿,之后连续又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一直到近五十岁,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
三爷爷常说,这是天佑,每个孩子都是佛菩萨送子,当年算我命中是注定无子,想不到人到中年竟然得了五个子女,而且个个孝顺听话懂事。
故事的最后,我的三爷爷和王奶奶,晚年过得比任何人都幸福,儿孙满堂孝顺。我三爷爷当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心中有信仰,人活得才会幸福。
他们都是无疾而终,走得很安详。他们的五个子女,也都继承了三爷爷和王 *** 善良,他们也都学佛行善,经常到寺里捐钱烧香,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