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算命的-可是为何用仙字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不是很多

admin2023-01-11 13:03:5617

仙桃算命的,可是为何用仙字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不是很多?

在中国bai给孩子命名,是一件很复杂很伤脑筋的事情,要讲究的方面太多了,我就是专门为宝宝起名的,比如,生辰八字,阴阳五行,五格刨象法,生肖起名法等等,起名的讲究真不少,其中,男不宜bai带天,女不宜带仙。

虽然这些看上去颇有迷信色彩,但事关孩子一生命运前途,很多家长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费尽周折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以前的人的名字感觉都是比较随意的,因为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低,现在家长则喜欢将名字中加入一些内涵,给未来给予美好的希望,所以姓名多是吉祥美满、幸福安乐的字眼。

当然了,也并不是绝对,比如用片酬捐资助学的香港影星古天乐,选秀出生的内地小生马天宇等人,他们的人生运势也都很顺利,至于最近出事的翟X临,以及之前的李X一,但其实他们人生的失败不在于姓名,而是价值观出了大问题,以至于走上了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贱名好养”一词,所以很多娃儿的乳名大多叫二黑、狗蛋……在姓名之中有“天”、“仙”这样的字眼,意味着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完全比过天、赛过仙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给孩子造成特别大的压力,对于健康成长非但没有帮助,也许在这过程当中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孩子用到的字太过于“崇高”,可能会对“命”不好,如果孩子的名字太显摆对他们的人生恐怕也会有影响。

父母的爱,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在姓名之中体现,男孩子姓名带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希望男孩长大之后地位崇高,高高在上,女孩子姓名带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希望女孩长大之后漂亮到美若天仙,如红尘之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给娃起名字这件事里面可有很多的门道,其中的避讳可真不算少。俗语虽然直白,却是告诉我们,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成长才是最主要的,从小对孩子有特别大的希望,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给孩子的生存压力特别大,缺少了太多的人生欢乐,另一方面也给想对孩子关爱的人群压力,使大家对孩子敬而远之,少了许多别人的关爱,这便不是多福,而是躲福了。

虽然标题中意思并不正确,但给孩子取名该有些注意事项却是真的。首先,名字不要太过复杂。名字是个代号,如果起得过于繁琐生僻,对于他人来说就不太好记,而且要是上学不守规矩被老师罚抄一万遍名字,岂不是更痛苦。

形容没有自知之明的成语有哪些?

不自量力、蚍蜉憾树、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以卵击石、以卵投石、痴心妄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1.【成语】: 不自量力

【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举例造句】: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拼音代码】: bzll

【近义词】: 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歇后语】: 螳臂挡车

【灯谜】: 螳臂挡车;蚂蚁缘槐夸大国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英文】: 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

【故事】: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2.【成语】: 蚍蜉撼树

【拼音】: pí fú hàn shù

【解释】: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举例造句】: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拼音代码】: pfhs

【近义词】: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反义词】: 量力而行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指不自量力

【英文】: 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big tree

仙桃算命的-可是为何用仙字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不是很多

【故事】: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3.【成语】: 螳臂当车

【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解释】: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举例造句】: 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拼音代码】: tbdc

【近义词】: 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反义词】: 量力而行

【灯谜】: 最勇敢的行为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英文】: overrate oneself as a mantis trying to stop a chariot

【故事】: 春秋时期,卫灵公请鲁国贤士颜阖做大公子蒯目贵的老师。蒯目贵是一个生性残暴、胡作非为的人,根本不听颜阖的教导。颜阖去向蘧伯玉大夫讨教。蘧伯玉告诉他不能过分迁就他,但也不能得罪他,否则会像螳臂当车一样粉身碎骨

4.【成语】: 自不量力

【拼音】: 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举例造句】: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拼音代码】: zbll

【近义词】: 蚍蜉憾树、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反义词】: 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歇后语】: 以卵投石;鸭子拉车;螳臂挡车

【灯谜】: 苍蝇 ***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没有自知之明

【英文】: 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

【故事】: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5.【成语】: 以卵击石

【拼音】: yǐ luǎn jī shí

【解释】: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举例造句】: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拼音代码】: yljs

【近义词】: 以卵投石、不自量力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不量力

【英文】: kick against the pricks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他到齐国去的路上碰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他脸色不好,不宜前去。墨翟根本不相信他的这一套,说算命先生是迷信,迷信是战胜不了真理的,拿迷信来否定真理就好比“以卵击石”,对真理毫无损伤

6.【成语】: 以卵投石

【拼音】: yǐ luǎn tóu shí

【解释】: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举例造句】: 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敌,譬犹以卵投石,以蜉撼树,徒见其不自重耳。 ★清·梁启超《立宪法议》

【拼音代码】: ylts

【近义词】: 不自量力、无济于事、自取灭亡

【反义词】: 行之有效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取灭亡

【英文】: like an egg knocking itself against a stone

【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他到齐国去的路上碰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他脸色不好,不宜前去。墨翟根本不相信他的这一套,说算命先生是迷信,迷信是战胜不了真理的,拿迷信来否定真理就好比“以卵击石”,对真理毫无损伤。

7.【成语】: 痴心妄想

【拼音】: chī xīn wàng xiǎng

【解释】: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举例造句】: 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拼音代码】: cxwx

【近义词】: 胡思乱想、痴人说梦、想入非非

【反义词】: 切中事理

【歇后语】: 小虫吞大象;癞蛤蟆吞月亮

【灯谜】: 做梦吃仙桃

【用法】: 作谓语、主语、宾语;指胡思乱想

【英文】: wishful thinking

8.【成语】: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拼音】: 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解释】: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举例造句】: 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拼音代码】: lhmr

【近义词】: 不自量力、痴心妄想

【反义词】: 量力而行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痴心妄想

【英文】: begging for the moon

9.【成语】: 好高骛远

【拼音】: hào gāo wù yuǎn

【解释】: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举例造句】: 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秦牧《画蛋·练功》�

【拼音代码】: hgwy

【近义词】: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义词】: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歇后语】: 登上泰山想 ***

【灯谜】: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不切实际

【英文】: aim too high

10.【成语】: 志大才疏

仙桃算命的-可是为何用仙字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不是很多

【拼音】: zhì dà cái shū

【解释】: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举例造句】: 此人言过其实,志大才疏。

【拼音代码】: zdcs

【近义词】: 眼高手低、一无所能

【反义词】: 精明强干、游刃有余、一柱擎天

【歇后语】: 一张纸包棵蒜

【灯谜】: 空想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空想家

【英文】: hitch one's waggon to a star

【故事】: 东汉时期,孔融竭力维护汉献帝的利益,对曹 *** 的政策进行讽刺与反对。为节约粮食,曹 *** 下禁酒令,孔融则写文章大吹喝酒的好处,当着东吴使者的面说曹 *** 的不是,结果被曹 *** 杀头。后人评说他是志大才疏的人,办不成大事

11.【成语】: 眼高手低

【拼音】: yǎn gāo shǒu dī

【解释】: 眼力过高,手法过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 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 *** 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举例造句】: 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 ★ *** 《 *** 八股》

【拼音代码】: ygsd

【近义词】: 志大才疏、不自量力、好高骛远

【反义词】: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歇后语】: 大象抓凤凰;看着天摸着地

【灯谜】: 可望而不可及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动手能力差

【英文】: be fastidious but incomperent

神话故事中天上的神仙待了几千年不寂寞吗?

天上神仙待了几千年不寂寞吗?

首先咱们知道神仙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说经讲道何来寂寞一说,所以神仙们是不会觉得寂寞的。

但是有些神仙因为偷偷下界,跑人间走一遭,就被人间的繁华似锦,帅哥美女给吸引了,所以就算重回天界,也会思念凡间,就像七仙女和董永,小七原来在天上住着可是无忧无愁的好不快活,从来没有觉得寂寞是什么?自从下凡间走一遭,在一颗大树下遇见了董永。

从此便是董郎,在无仙界,小七动不动就偷偷下到凡间,私会董郎,最后被她爹玉帝发现了,完了又给抓回天上去了,可是天庭只关住了七仙女的人,却关不了她思凡之心,最后玉帝没辙,只好成全董永和七仙女,但是前提就是让七仙女放弃仙籍,七仙女为了董郎宁愿当一个普通的凡人

还有一位思凡仙女织女,同样没有什么好结果,织女是天上织布的仙女,归王母娘娘管,王母娘娘发现这个织女动力凡心之后,很是恼火,可是又能怎么样,织女可是王母娘娘跟前的红人,王母在知道劝说织女没有用。

最后王母娘娘只能同意,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织女是没问题,人家是神仙可以飞的,这个牛郎咋整,最后就只能有劳我们喜鹊儿,给牛郎织女牵线搭桥,让他们得以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得以在鹊桥相会,也让这个美丽传说,流传至今。

所以说这个神仙们不敢随便动寂寞的心,谁敢说寂寞立马给你贬下凡间,去受苦去,让你觉得人间好,上面所说两位仙女可都是跟玉帝王母关系密切的,最后没能落一个好下场,要是换成普通神仙就不可能讲情面了,直接丢入投生道,贬为凡人,所以神仙们都不敢觉得寂寞。

东方朔的故事?

说到东方朔,相声界都封他为鼻祖,其实东方朔还是小偷界与魔术界的鼻祖。那么历史上的东方朔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召天下贤士报效朝廷。东方朔毫不谦虚的写了三千片竹简夸赞自己的才能,汉武帝读了两个月后才把这些文章读完,最后不耐烦的汉武帝只是随便给了他一个小官,把他和放 *** 侏儒当成了一个级别。

腹黑的东方朔告诉这些侏儒患者汉武帝要杀了他们,结果所有的侏儒便向皇帝求情,问明理由后汉武帝觉得东方朔十分幽默,便把他留在了身边,让他天天给自己讲笑话。

东方朔是射覆的高手,汉武帝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东方朔都能猜出痰盂中所藏的物品,汉武帝的伶臣郭舍人便因此十分嫉妒他,不仅趁机说他的坏话还要求与他比试,东方朔轻易的赢了郭舍人后,便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和宠幸。

东方朔终其一身更高职务为太中大夫,并未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但是他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做出了一定影响。

因为东方朔一生诙谐幽默,擅长说笑话,而所讲的笑话与后来的相声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相声界把他供奉为祖师爷不无道理。东方朔临终前说话又变得十分规矩,他劝汉武帝不要听信谗言,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深受汉武帝的重视。

关于东方朔,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在《西游记》中,东方朔是东华帝君的徒弟,他曾经偷过王母娘 *** 仙桃,所以民间又奉东方朔为小偷界的鼻祖。不仅如此,东方朔还精通变戏法、打卦测字、看相算命等,魔术界也尊他为鼻祖。

为了纪念东方朔,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都会有大量崇拜者赶到东方朔祠和东方朔墓供奉跪拜。

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

确实有这个传闻,说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十二字预言,准确地在一千多年后的大清朝应验,不仅预言了大清朝入主中原,还预言了康熙皇帝登基。

提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到“神机妙算”,更会想到他的用兵如神,在各类题材的演绎中,也都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军师形象,因此,各种有关他的传闻和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这也就更让诸葛亮有了神秘感。

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国 *** 劳一生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其临终前,传闻他曾安排部下为他口中放上七粒米,以保将星不灭,用此来迷惑司马懿的大军。

同时,诸葛亮还留下了十二字的预言,虽然当时没人明白其中的含义,但这个预言,却在一千多年后的大清朝,得到了准确的应验。

在这十二字的预言中,不仅准确的预言了大清朝的建立,还预言了康熙皇帝的登基,甚至,连诸葛亮自己的坟墓被谁修缮,都一清二楚,这就让千年后的人们,对这个“神机妙算”的军师,更加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怎么会如此准确地预言出千年后的事情呢?这一切,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诸葛亮真的能预知未来吗?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个所谓的“十二字预言”,好好地分析研究一下。

诸葛亮临终前,蜀汉的大军与司马懿的大军,正在五丈原对峙。

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是病情日益恶化,而司马懿则想方设法地打探诸葛亮究竟有多严重,在根据使者的回报诸葛亮“早起晚睡,事无巨细皆亲览,饭不过几升",司马懿就判断出,军师诸葛亮”进食少而事务烦”,已经是活不久了。

果不其然,很快,诸葛亮便撑不下去,在其临终前,对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同时秘不发丧,成功地迷惑了司马懿,使蜀汉大军安全的撤回到蜀国境内。

这其中,诸葛亮临终前的部署,成为了各类题材的演绎中,最让人感兴趣之处,比如“口中放七粒米”、“抬棺南行,绳断埋棺”等,让诸葛亮的死,充满了神秘色彩。

传闻,诸葛亮临终前,安排部下在其死后,将其放在一个提前做好的木匣子当中,同时在其口中放上七粒米,这样就可以让其将星不灭,司马懿就不会知道诸葛亮已经去世,而这个 *** ,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还有,诸葛亮还交代,在其死后,让四个人抬着装他遗体的木匣,一直朝南走,什么时候绑木匣子的绳子断了,木匣落地,才可以停下来,并在木匣落地之处,就地挖坑埋葬以此作为诸葛亮的坟墓所在。而事实上,直到今天,诸葛亮真正的坟墓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除了这些有趣的传闻之外,最让感到神秘的另一个传闻,莫过于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后主刘禅交代,让刘禅为其修建祠堂,并在祠堂前立一个石碑,刻下十二个大字,这十二个大字,就是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秘预言了。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对于这十二个字的意思,当时的刘禅等人自然是一脸懵,也不明白诸葛亮在说什么,不过,在他们心中,诸葛丞相向来是神秘莫测,他不说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按照他说的做就行了。

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等人为其修建了祠堂,也就是如今的 *** ,而在 *** 里,曾经就有上述十二个大字的石碑。

*** 又被称为孔明庙、丞相祠,位于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这座祠堂最早是为了纪念诸葛亮所修建的专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包含刘备殿、文臣武将殿以及诸葛殿的君臣合祀祠庙。

而那块刻有诸葛亮预言的石碑,据说就是在康熙十一年,被修缮 *** 的当地村民给挖出来的。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川湖总督蔡毓荣经过上报康熙皇帝,并得到批准后,由其倡导对日渐破败的 *** 进行修缮,为了将 *** 一步到位修缮好,包括蔡毓荣在内的四川官员,共同进行了捐资,最终,由四川按察使宋可法主持修缮工作。

修缮工作共进行了将近两年,到了康熙十一年时,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而就在整修大门时,村民们从地下挖出一块石碑,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块石碑造型古朴,一看就知道是古物,虽埋在地下,但擦拭之后,上面的字迹仍旧十分清晰,村民们找来一个当地的老儒生,经过仔细辨认后,发现上面写着十二个大字,正是“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但对于这几个字的意思,老儒生也是一脸茫然,村民们就更别提了,因此, *** 挖出石碑的消息,很快就被层层上报,负责修缮工作的四川按察使宋可法,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宋可法对于石碑十分感兴趣,连忙推掉公务,赶到了修缮现场,并将石碑上的十二个大字给临摹下来,命人安置好石碑后,就开始了对这几个字的研究。

在找了好几个学问渊博的人之后,宋可法终于将这十二个字的来龙去脉给弄清楚,原来这几个字,就是当年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来的遗言,而这其中的含义,更是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水月主”,一个水,一个月,再加上一个主人的主,这不刚好就是大清的“清”字吗?

“庚不大”,不大,那就是小,庚庚字加上小子,不就是康熙的”康“吗?

至于“盖十八”,这个更好解释,盖即为“宀”,十八摞在一起,就是个“木”字,“宀”加上“木”,不就是个“宋”字吗?

整句话连起来,意思就十分明显了,诸葛亮的预言则是,大清将一统江山,康熙就是当今圣主,而重新修缮 *** 的,就是一个姓宋的人,另外,诸葛亮又称“卧龙”,所以才会“龙复卧”。

这个解释一出来,让所有人都纷纷惊叹,惊叹诸葛亮在一千多年,就准确的预言的未来的事情,不仅知道大清要入主中原,还知道康熙皇帝,甚至连为其修缮祠堂的都知道是谁,果真是“神机妙算”,真乃神人也!

而作为主人公的宋可法,自然是大功一件,没办法,诸葛军师都说了为他修缮祠堂的就是姓宋的,这件事传开后, *** 瞬间名声大涨,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碑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也让人们对清朝的好感,也增加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这块碑文,真的是诸葛亮留下的吗?碑文中的内容,究竟是不是诸葛亮所说的?

首先,能够确定的是,目前的 *** 中,是没有这块石碑的,至于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我们无从考证,因此,对于这块石碑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待商榷。

其次,即便是真的有这块石碑,也不应该在成都发现,因为现在的 *** ,在三国时叫做汉昭烈庙,是祭祀刘备的所在,至于诸葛亮死后,则是在沔阳(今湖北仙桃)建立了庙宇。

因此,即便是诸葛亮临终前刻有这块石碑,也不会在成都发现,更应该是在沔阳发现,不可能诸葛亮会将石碑放在刘备的祠堂前,即便是他愿意,刘禅也不乐意啊。

最后,就是石碑的内容了,要知道诸葛亮临终时,蜀国正是焦头烂额之际,诸葛亮也是为蜀国 *** 碎了心,但凡有一丝精力,都会想如何击败司马懿,因此,他又怎么会在临终留下一句让刘禅等人不明所以、并且和蜀国无关的话呢?完全没必要啊。

所以说,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这块石碑以及关于这个石碑上预言的传闻,很有可能是假的。

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闻和故事呢?并且,这个故事怎么会如此的巧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碑文的内容上。

前文讲过,碑文中十二个大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大清会入主中原,康熙皇帝会登基,而一个姓宋的人会修缮 *** ,从这里面,我们再结合发现石碑的年代以及地点,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

发现石碑,是在康熙十一年,而在这一年,康熙皇帝正在干一件大事,那就是按部就班的削藩。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就在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一的吴三桂起兵 *** ,说明了康熙的削藩最终是失败了,抛开他为何失败不谈,单说在康熙十一年,为了削藩,康熙皇帝就需要一个极为稳定的环境。

而在当时,对于满清入主中原,部分人还是持有敌对情绪,再加上三藩蠢蠢欲动,以及让清朝统治者极为头疼的“朱三太子”,这些都是影响削藩的潜在隐患,而四川也不例外。

因此,这种为满清统治者进行“合法”包装的事情,就应运而生。

为什么选择诸葛亮?就是因为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的神仙人物,由他说出的话,也会让很多人信服。

同时,民间流传的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也很多,像前文提到的“口中含七粒米”、“绳断埋棺”以及“诸葛亮戏耍刘伯温”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老百姓对此也是津津乐道,在这种情况下,再多一个,也不显得突兀。

于是,在宋可法等官员的“炮制”下,一个关于诸葛亮在千年之前留下的预言就这样诞生了,三国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准确的将大清朝入主中原给预言出来,简直神了!

至于有没有人较真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反正目的是已经达到了。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根据史料,进行的一系列推测而已,这块石碑,究竟是不是真的?而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留下预言,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正是这种“不得而知”,才让我们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这就是研究历史的有趣之处。

各位朋友,你们认可这个观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