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说一身孤节-禹之前不也是黄帝他们一家子吗
算命的说一身孤节,禹之前不也是黄帝他们一家子吗?
与“家天下”相对的是“公天下”,禹是分界线。在禹以前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禹以后天下为私,天下是一家的天下。确切的说,自禹的儿子启以后,中国才真正进入“家天下”的时代。
“公天下”与“家天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帝位传承的方式不同。
“公天下”时代,帝位传承是禅让制,禅让的对象首先必须是有德之人,其次是才能出众。不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言行举止堪为万民的表率,是众望所归。某种程度上,新的帝王是上一任帝王与老百姓共同的选择。至于被禅让者与禅让者有无血缘关系并不重要。
普遍认为,从黄帝一直到大禹,王权交接采用的是禅让制。虽然从家族谱系来看,颛顼、帝喾、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子孙,但这一段时期,不是“家天下”,因为帝位继承者的选择重在公认度,就是“德”,而不是血缘远近,只要是老百姓拥戴的,“贵戚及疏远隐匿者”,都可以成为王位继承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上古五帝的情况。
高阳(颛顼)有圣德焉。
《史记.五帝本纪》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但让他 *** 主要是因为他有“圣德”,也就是圣人之徳,德行方面天下 *** ,无人能比。我们现在选人用人不也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嘛。
帝喾是颛顼的侄子。我们看看他的简介。
高辛(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史记.五帝本纪》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这不就是大公无私,我将无我吗?而且帝喾能够“修身以服天下”,堪称道德楷模。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史记.五帝本纪》
尧是帝喾的儿子。但他的仁德一点不输前几位帝王,“其仁如天”,仁者爱人,他做黄帝,那肯定是爱民如子,不!他爱百姓胜过了爱自己的儿子。
尧年老的时候,有人提议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但尧深知丹朱的顽劣,他认为让丹朱继位,是一人得利,天下受害,所以经过一番慎重考察,最终把权力交给了舜。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舜虽然也是黄帝的血脉,但几代前早已沦落为庶人,靠着种田过日子。舜之所以能被尧发现,是因为他孝顺。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史记.五帝本纪》
在那个没有媒体宣传,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段的时代,一个人的好名声从民间传到王庭,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这只能说明,舜在孝顺方面做到了极致,常人难以企及,他的孝行在民间广为传扬。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史记.五帝本纪》
尧舜传承之际,有个细节需要说明一下。尧死之前,明确把王位禅让给了舜,但舜开始并没有继位,而是把王位让给了丹朱,但人们不拥戴丹朱,最终选择了舜。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在后面禹和启的身上又发生了。这说明,禅让制的年代,帝王必须得到老百姓或者说各部落首领认可才行,也就是说王不是先王任命的王,而是大家公举的王。
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史记.五帝本纪》
禹虽然是黄帝的玄孙,但舜把王位禅让给他,主要是因为通过治水,认可了他的德行和能力。
禹的事迹我们都比较熟悉,结婚四天就去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自古以来都是大公无私的典范,受万世敬仰。
而且禹并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启,而是先后把王位禅让给了曾经帮助他治水的大臣皋陶和益。
皋陶也是位品德高尚的人,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之一,可惜的是他死在了大禹前面,所以没有登上王位。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史记.夏本纪》
而益虽然在治水时期也曾立下大功,但辅佐大禹处理政务的时间太短,相比而言,老百姓更加拥护禹的儿子启。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最后,启顺应 *** 登上王位,从此后开启了父传子的就“家天下”时代。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史记.夏本纪》
“家天下”时代,帝位传承首先强调的是血缘关系,老子死了儿子继承,嫡长子更优先。如果老皇帝实在没有子嗣,也可以传给他的兄弟。至于继位者智商如何,品行如何,才能如何,无所谓,看天意,原则就一条,王权必须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综上,禹虽然与黄帝是一家子,但禹得到王位是通过禅让,禹虽然没有传位给启,但启最终继承了王位并开创了王位世袭制,所以“禹传子,家天下”也不能算是错。
你们那的方言月亮叫什么?
凉月子。
我们这里把月亮叫做“凉月子”也是有他的道理及依据的。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冷月”,俗语说“冷月如霜”嘛,“冷月”者亦即“凉月”也。传说嫦娥姐姐在月宫住的的地方就叫“广寒宫”,嫦娥姐姐常年住在这寒冷且冷清的广寒宫里是否悔不当初偷灵药不得而知。唐诗人李商隐有《嫦娥》诗一首曰:“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道,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大观园残荷塘边亭子里最后一次对联,史湖云出联: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则对曰:冷月葬花魂。《红楼梦》作者用残荷败柳映衬着冷月花魂,预示着大观园已繁华不再必将曲终人散,一派萧杀凄凉之衰象,在林妹妹眼里月是冷的,心里冷的,人世间是冷的……世态炎凉人情薄,万世皆休万事空。
另苏东坡中秋夜在其词中也写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好一个“高处不胜寒”。
又,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晏珠: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等等,诸多文人墨客都喜用“冷月”来描写月亮。
可见人们心中一直认为月宫是寒冷的,故人们称月亮为“凉月子”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加之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迅猛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及儿童也直接就叫“月亮”了。
孤代表什么含义?
这是八字当中的一种神煞,它的意思,命犯孤星,是指命中孤独或者孤老的意思,但经过多年的论证,其实神煞说法应该进行改正了。神煞算命是有很大误区,所以这个是不能决定整体命运,更不能涵盖一切。
鬼谷子算命术中的几句诗怎解?
这么多,谁有耐心替你细细解。就说总判的意思吧。总之这是个苦命。只有行藏一段还算稍好点,但也需有贵人扶助。
其余的都是孤独劳苦命。
判断此命孤中有克,短处求长,只宜赘舍过房,不可靠亲守祖,辛苦早,发福迟,未老先头白,无事生烦恼,千件事难成,三般事不了, *** 脚头债,第二骂佛债,第三儿女债,见佛张眉怒目,神昂头不拜,若要后成须见破,黄连根上生甘草,谁信甘从苦中来。
……………………………………这里总之说这命很苦,孤独且相克,只可给人当上门女婿或者过继他人当儿子,不能依靠父母亲戚。
半生辛苦,要发福得到很晚的时候。
反正就是未老先衰,烦恼多多,一事无成。
要想成功,只能苦尽甘来。
击破玉环格玉环击破令人惜,妙手良工修不得,却来海上探珊瑚,探得珊瑚高五尺。
鸳鸯惊散月三更,竹杖芒鞋独自行,来到白云山顶上,药瓢付与吕先生。
………………………………………………………………这是说命格的。
玉环打破了就没法修补了,所以说这命也很苦。
最后是竹杖芒鞋独自行,就是说要孤独终老,了此残生。
桃园三结义独孤一支是什么意思?
桃园三结义表示兄弟3人, 孤独一支表示去世1人或仅仅有1人还在世。
此故事为:相传有一个算命先生,卦相奇准,从不失误,不准不收卦金。一人不信,欲探究竟,径自来到卦摊前,果见一个老者,仙风道骨,鹤发童颜。“先生,请为我卜一卦。”“不知欲问何事?”“我想问我兄弟几个,不知先生能否告之?”
先生抬头略看一眼,给出九个字:“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是为何意?”来人不解,欲问究竟。先生笑而不语。再问。先生道,“我已说明”。
“我就一人,你怎么说是三结义呢?”“先生我就知道你是独子。桃园三结义,说你这人交朋友不亚如桃园三结义,可惜!命里太孤,孤独一枝,上无兄下无弟,对不对?”“哦,我忘记了,我还有一个兄弟,自小送人了。”“兄弟二人?我就知道你还有兄弟,桃园三结义,原本你命中兄弟三人,咕嘟出一枝去,只余二人。”
“我其实是兄弟三人。”“三兄弟?太对了,桃园三结义,原本你命中兄弟三人,孤独一枝,兄弟三人咕嘟于一枝上。”“那我兄弟四人!”
“四个就更对了。桃园三结义,原本你命中兄弟三人,那边又咕嘟出一枝来,就是四个了。”来人哈哈大笑,交了卦金,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