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钱不适合哪些人 不适合什么属相佩戴-子女都会不要老人
五帝钱不适合哪些人 不适合什么属相佩戴,子女都会不要老人?
问:是不是人老了,子女都会不要老人?
答:不是的,那只是少部分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所有。
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天,是我们的保护神,世界上友情、爱情,婚姻都有变数,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会变。
当父母老了,腰身不再挺拔,我们就像小时候父亲拉着手一步一步往前走;当父母老了,牙口不再利落,我们就学小时候母亲一口一口喂饭的模样;当父母老了,感觉孤独寂寞,我们就像小时候放学进门找爸妈。
中国人最讲孝道,一个人事业再辉煌,不管自己的父母就是更大的失败。
一个人生活再艰难,也不能嫌弃自己的父母,只要有一口吃的父母吃稠的自己喝稀的。
十二枚铜钱在一起什么意思?
六个铜钱称为“六帝钱",是图吉利,十二个钱,有的解释是十二生肖,有的解释为一年十二个月,这两种都是寓意全家平安,年年有钱的。
作为后代的华夏族群为什么叫做龙的传人?
“人类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蛇,作为后代的华夏族群为什么叫做‘龙的传人’?”
***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被作为“人类祖先”进入华夏族的神话 *** ,起于战国兴于西汉,是比较晚的事情——远远晚于华夏族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这件事。
第二,西周,是中国的 *** 次地域和民族的“大一统”,这个时候,周族以自己为华夏族的观念,以及先祖以龙为图腾的观念,已经见诸于古籍了——这比伏羲女娲传说融入华夏族文化,早了约一千年。
第三,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大一统”。这是一次更大大规模的民族和文化融合。此时的人们,更有自信,于是去兼收并蓄、融合整合少数民族的传说、文化和信仰。
第四,再要说的是,《左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龙和蛇,离得并不远,在古代人们的认识中,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一现在人们能了解到的传说和神话,大多形成于周朝。
因为在那个时代,“识字”的人突然相对多了起来,也就有各种古籍流传了下来。
不算殷商的甲骨卜辞,从《诗》《书》《易》,到诸子典籍,告诉人们的,是在周以前,还有夏和商;周族打败了商族后建立了周朝。
周人们说,他们是“夏”族后代。
夏启,是大禹的儿子。从《尚书》里可以看出,周族是把大禹作为自己“高祖”的。再往前“捯”,就到了黄帝。黄帝,是周族的“太祖”。
和黄帝同时的,还有炎帝。《国语.晋语》说,黄帝炎帝,是少典氏和有蟜氏之子。大概,黄炎原为一族,后来才分为两族发展。
“典”为“氐”之音转;“蟜”为“羌”之音转。黄炎,皆出于“氐羌”。
“氐羌”之族,形成于黄河上游的渭水流域,大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区域。
属于“氐”的黄帝姬姓部落,具体居于姬水,大约在今甘肃临夏姬家川一带。“临夏”,是因为这里有一条大夏河,,姬姓部落,即以“夏”称之。
属于“羌”的炎帝姜姓部落,居于渭水的支流姜水一带,附近有“华”水,或近华山,遂以“华”称之。
后来,黄帝的姬姓部落,通过打仗“统一”了姜姓部落,实际上,两个部落之间早已开始通婚。于是,最早的“华夏”族就诞生了。
再后来,华夏族逐渐向东扩张,陕西、陕西,再到河南,其势力范围,达到了中原。
夏朝,应该是在这个东进过程中建立的。
二“统一”后的华夏族,以黄帝为代表。
同时,华夏族,以龙为图腾。
考古学上的陶寺遗址,相当史籍记载的夏代。
1983年,高炜、高天麟、张岱海等学者写的《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报告中说:“从陶寺蟠龙的具体形象看,作蛇躯鳞身,……无角,也无爪。……是陶寺龙纹具有一定原始性的反映。就整体看,可谓似蛇非蛇,似鱷非鱷。从而看出,陶寺蟠龙的模特儿,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的综合体。因此,在此以前,大约还有形态更原始的龙。……龙盘的规格很高,蟠龙图象非同一般纹饰,很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正是活跃于‘夏墟’,以龙为族微、名号的部落。”
考古学的证据,与历史学的朝代,不好简单地划等号。但作为据今4000-3600年这个时间点,恰好是与史籍记载的夏代相吻合的。而且,陶寺这个地点,恰好也正在华夏族东进的路线上。
不管陶寺是不是夏朝,在这里生活过的族群,以抽象的“龙”为图腾,是毋庸置疑的。
从古籍来看,黄帝称轩辕,《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龙体”。《封禅书》亦说:“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
《淮南子.天文篇》云,中央土“其帝黄帝,……其兽黄龙”。
《国语.晋语》说,禹之父鲧入羽渊化为黄能。“能”当为“龍”之讹误。
这种龙图腾和对龙的崇拜,在后来经过多次融合的华夏族一直流传下来。比如,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办公的地方叫“龙廷”;皇帝生气是“龙颜震怒”;皇帝出行须执“龙旂”;大臣给皇帝提不同意见,叫“逆龙鳞”;皇帝的子孙是“龙子龙孙”,等等,不一而足。
三周朝,是中国的 *** 次“大一统”,其中,也包括了对前朝商族文化、传说、神话的“大一统”。
商族,是居于黄河下游东夷族中的一支。东夷,一般被认为,受到了辽西红山文化晚期的影响,形成了“鸟”崇拜,因此,亦被称为尊奉各种鸟为图腾的鸟夷。
商族在甲骨文中,称自己的高祖是“蘷”。在神话中,称为帝俊。
周族建立周朝后,把帝俊演化为帝喾和帝舜两个人;并让夏族远祖黄帝与帝喾成为了祖孙关系;帝喾,还成了东部的摯、尧及商祖契,包括西部的周祖稷的亲生之父。
这一“整合”,周人就把自己的祖先列为了长子,商族的祖先做了次子。
《山海经》中,帝俊为后稷祖;《国语》中,帝喾为周祖,实现了东西方大融合。在这一帝系中,舜与禹都在尧廷为臣,又依次为帝。但无论如何,一个东夷一个西戎,都成了黄帝之孙颛顼的长房与次房子孙。
在古籍中,东方鸟夷族有主要的两支——太皞和少皞(昊)。
太皞,风姓,遗墟在陈,即今豫东一带。他的后裔有任、宿、须句、颛臾等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由甲骨文可知,“风”即“凤”,太皞族原以凤鸟为图腾。
少皞(昊),《左传》说其以鸟名官,即以鸟为图腾,共有九种扈鸟,称为“九扈”。其曾抗击夏族东进,终因失败,使夏启得以建立夏王朝,此即非常有名的有扈氏。
周族的“大一统”,也表现在对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上面,包括楚苗。
这些西南夷诸族,大多出于氐羌。《史记.西南夷列传》云:“皆氐类也。”
伏羲女娲传说,出于苗彝等族。这些少数民族,视其为自己的先祖。
关于伏羲女娲何以为人首蛇身,皆因其以蛇为图腾。我写了一篇这方面的问答,有兴趣可搜出来看看。
这要说到禹。
顾颉刚先生考证说,“禹”字古从虫。到现在,仍有人耻笑此事。又怎知,禹一直是周族崇拜的“高祖”,“禹从虫”,恰好反映了周族对龙的崇拜。
进一步说,古代“虫”字,即为蛇,古文实即蛇神。
闻一多曾写《神话与诗》一文,其曰:“龙的基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大蛇这オ接受了兽类的四角, *** 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麟和鬚,……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
龙和蛇的关系和演变,这说的很清楚了。
关于龙的最初“诞生”,或许与远古先民夜观天象有关,甲骨文的“龙”,与北斗七星非常相像。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多赘述。
经过两次“大一统”,华夏族已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之后的 *** 概念,这个族里的人,也就都是“龙的传人”了。
西游记里有哪些冷知识?
我整理了《西游记》里的128个冷知识,一起来看看我们从小看到大的《西游记》,你还记得不?
1、四大部洲的正确念法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应该是——>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北,俱芦洲。其中瞻部意思指当时的中国。
2、花果山不是普通的仙山,不但孕育了神猴孙悟空,而且是十洲三岛的祖脉,大地之根,比如来所在的灵山,以及须弥山要强大的多,花果山经常有龙、麒麟和凤凰出现,但因为后来孙悟空和天兵天将对抗,最终被二郎神和手下付之一炬。3、孙悟空不是花果山的那块石头整个变化的,而是石头产了一个石卵,然后变成了石猴,和人类的生产过程类似。4、孙悟空刚出生时不久看到水帘洞外石碣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几个字是楷书,而楷书始于汉末,但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汉时也就是公元9年发生的事情,那时孙悟空已经近五百岁了。5、水帘洞曾经有人居住过,而且规模不小,可以容纳上千人。6、椰子酒是花果山最常提到的酒。7、孙悟空到西牛贺洲是走的海路,这与后来他和师徒几人走的陆路有所不同。8、菩提老祖的斜月三星洞是个字谜,谜底是:“心”字9、唐僧要取的大乘佛经,悟空早在菩提祖师那里就已经听过,应该说孙悟空的佛学根基和启蒙时间要远远早于其师傅唐三藏。10、西游记中菩提祖师打了悟空脑袋三下,从而启发他来学艺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五祖弘忍传授启迪六祖慧能的的传授衣钵的故事。11、孙悟空开始在菩提那里七年都是在扫地打水,真正学艺只有三年,就变成如此厉害的角色,而红孩儿在火焰山整整修炼了三百年。12、悟空并没有学到想要的长生不老之术,而是靠自己凭借暴力获得除 *** 籍。13、孙悟空学艺后回花果山做的 *** 件事是到附近的国家 *** 。14、孙悟空在花果山曾经变化成美女勾引人吃人。15、在孙悟空去龙宫抢兵器前,金箍棒突然放光,好像和孙悟空有心灵感应。而且从后来看,只有孙悟空叫金箍棒变化才灵。16、金箍棒的重量斤数13500斤,这和一个肺活量不错的成年男子人一天的呼吸次数接近。17、孙悟空的其他六个结拜兄弟,除了后来牛魔王还出现过,其他五人都在他大闹天宫后不见了踪影,并且,在孙悟空和天兵天将争斗时,没有一个人出手,只是在他 *** 次打赢时过来一起喝酒庆祝,是典型的酒肉朋友。18、孙悟空牛魔王等七个大圣的兄弟排名是按照身材大小,孙悟空最小,因此排最后第七,牛魔王个头更大排老大。19、阎王只是十个冥王之一。20、养猴子是为了让马常活动吃草,后传成可防止马儿得瘟疫,“弼马温”的确是“避马瘟”的意思。可见玉帝对悟空是量才施用。21、孙悟空的真正形象是:两耳过肩,尖嘴龇牙。想象一下。22、哪咤有一样兵器是绣球,但却是用来打人用的。23、在孙悟空还没有看管蟠桃园之前,他的齐天大圣府就造在蟠桃园的右边,这一切似乎是事先早已安排好的。24、蟠桃的确十分稀少,平均每年仅结73只,计算 *** :按照每株桃树每次能结100只蟠桃,前面1200株每3千年结12万只,中间1200株每6千年结12万只,后面每9千年结12万只,在1.8万年间总计结132万只,平均每年共73只 。25、孙悟空当上了齐天大圣之后,与如来等五方五老曾经互相以兄弟相称。26、在天庭,如来和观音的地位相等,同属五方五老。27、龙的肝、凤的髓,熊掌与猩唇是蟠桃宴会上的菜肴食品。28、赤脚大仙参加蟠桃宴被孙悟空骗到了通明殿足足呆了一整天,才反应过来跑到玉帝那里告状。29、悟空的瞌睡虫是与增长天王打赌猜数字时赢的。30、鬼怪也是可以为天庭正式效力,如:大力鬼王。31、玉帝许诺二郎神剿除孙悟空成功之后,高升重赏,但实际上后来并没有兑现,只重赏而没有高升,而且二郎神在孙悟空从八卦炉中逃出后再也没有出面捉拿孙悟空,而巨灵神后来还曾再次出现过参与捉拿牛魔王。32、托塔天王李靖的宝塔是如来给的。33、佛教的四大天王在道教的玉帝门下供职。34、火眼金睛”只是眼睛被熏红了,是个老害眼病,后来被当作具有观察力的代名词,本身不是什么本事。35、孙悟空被投入老君炉时,并没有夺取他的如意金箍棒。36、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和孙悟空打斗胜负不分。37、北天门是真武大帝镇守,孙悟空闹天宫时从未敢走过北天门。38、如来在玉帝面前称自己的称呼是:老僧。五帝钱为什么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五帝钱”,是指清朝的五个皇帝所铸造的铜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据说,这五枚铜钱串在一起,在古代民间具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之功效。
古人,之所以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的钱币,作为有吉祥寓意的五帝钱,是因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五个皇帝处于清朝国力最强大的年代,他们相继在位一百八十年之久,而在位期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百姓乐业,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年代;而且,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五世其昌”的说法,而其他朝代,即使有五个不错的皇帝,也不是五代相连;因此,“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那个时候所铸的五种不同的钱币,才有资格被称为“五帝钱”。
此外,古钱币,还可以见证一个朝代的兴衰败落。只有社会安定繁荣,钱币才会铸造的精良,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五个帝王所处的时期,已是清朝国运衰败的时候,所以这五个帝王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远不如“五帝钱”的五个帝王有份量,所以人们才不会用他们五个的钱币来“祈福消灾”。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五帝钱”:
一“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顺治通宝”四字楷书的字样;在钱背面,有文字沿穿孔左右,铸有满汉文“福”字样。据说,顺治皇帝年间,为了稳定经济曾经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史称“顺治五式”。
二、“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康熙通宝”的字样,在钱币的背面,有穿孔左右为满文“宝泉”的字样。据说,它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币,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币。
三、“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雍正通宝”四字宋体书写字样;在钱币的背面,有文字沿穿孔左右,铸有满文“宝、泉”的字样。
四、“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这枚钱币的正面有上下左右楷书“乾隆通宝”四字的字样;在钱币的背面,饰有“八卦纹”,因此它属于“花钱”。
五、“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这枚钱币的面,有以楷书书写“嘉庆通宝”四个大字;其背面,有穿孔左侧镌一满文“宝”字的字样,穿右侧有满文铸造钱局名“泉”字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