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农历算命生辰八字-人出生算命按阴历算还是阳历
用农历算命生辰八字,人出生算命按阴历算还是阳历?
通常情况下算命是按照阴历来算的,因为阴历是我国古代创造的历法,算命也是由古代人发明、完善并一步步流传下来,一直保存至今的一门科学性与专业性十分强的深奥学问。
而阳历是由外国传入我国的,并不是我国的本土历法,只不过内容比较简单易记,所以现在普遍使用阳历纪年法。但是,算命真正用到的知识是我国的天干与地支的干支纪年法,只有干支纪年法才能看出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这才是算命最重要的依据。
算命是不是封建迷信?
今天出生的人,天生为人伶俐,待人忠诚坦白。虽然因为家族缘份比较淡薄,而有早年离开家庭到异地求学或发展的趋势,所幸个性豪爽慷慨,乐于与人交往,而能获得众多朋友,为自己带来助力与贵人运。整体大运方面:年轻时来自家族或父兄的庇佑较少,因此略显辛苦波折;中年之后运势逐渐转好,及至晚年更为振兴,无论事业或技艺发展都能顺利且有所成就,是属于晚年安乐的命局。
我如何去给别人算卦?
你如果要想给别人算卦,首先要熟读易经,理解卦辞的含义,更要对天人合一的境界理解透彻,运用好易经变化之道,还要学习生辰八字,阴阳历法,风水六爻等等。算命不是 *** ,而是要引导人做事要实事求是,符合自然规律,遵循天道,人道,地道。让人们趋吉避凶,知足常乐。
*** 次听说生肖是从立春开始算的?
生肖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究竟是从立春开始算起,还是过了春节才算下一年?对易经如果没有一点了解的话,很多人搞不清楚很正常。
先表明我的观点,生肖肯定是从立春开始算的,这个毋容置疑。
大家都喜欢看日历,日历上公历农历都有。立春时呢,有的日历软件对农历做了修改,有的没改,这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了,咋不一样呢?
下面这个日历没改过来,还是庚子年,庚寅月。
这就不符合古人的年上起月法了。
古人为了方便记忆,总结出了年上起月的口诀(也叫五虎遁元),具体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比如今年庚子年,那正月寅月用哪个天干呢?这里就用到第二句“乙庚之岁戊为头”,那正月就是戊寅月。
庚子过了是辛丑,辛丑年正月寅月用哪个天干?这就用到第三句“丙辛之年寻庚上”,那明年的正月就是庚寅月。
上面那个日历截图显示庚子年,庚寅月显然不对。
下面这个万年历显示的已经是辛丑年了,虽然立春交接时间为晚上22:58分,但是今天就已经显示辛丑年了。
如果属相按照过了春节才算,那为什么立春的时候民间有“躲春”也就是“躲太岁”之说呢?躲哪个值班太岁?不就是就是丑牛吗?既然值班太岁已经交接了,你就得听交接后太岁的了。这跟我们平时领导交接工作一个样。
所以,属相应该按照立春来算,立春前后属相不一样,虽然都在同一年。
那农历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农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时间描述,更在于文化的延续
1、二十四节气本就属于太阳历,并不是24节气随着阳历走!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测太阳视运动规律,而总结出来的描述一年四季的24个节点的历法,它随着四分历在商、周时期就已广泛应用,到春秋战国发展到顶峰。历法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使得我们华夏祖先不用为吃饱而 *** 心。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精力发展思想文化,于是在春秋战国涌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 *** !从这个角度看,天文历法有着它独到的历史贡献!
2、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时间度量,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续
为什么说历 *** 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呢?这就要从历法的诞生说起。我们现在所用的阳历其实是西历,也叫公元纪年法,是源自西方社会的纪年法。因为它把基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所以也称基督纪年。
西历诞生之初,只确定了一年的时间,每个月怎么分配是很随意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2月是28天?为什么7月和8月都是31天?这些都是当初的罗马皇帝人为规定的,并没有天文学根据的。沿用至今只是因为习惯而已!
反观我们的农历,它其实是阴阳合历,前面说了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位置的变化导致日影长度不同来确定的,并且兼看北斗七星在夜空的角度(用量天尺测定),背后都是有很严谨的天文学原理的。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分不清农历和阴历的区别,认为农历就是阴历。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不了解。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而阴历是古人观测月亮朔望周期变化而产生的时间历法,月亮每29天左右一次朔望(圆缺)的周期称为月。所以阳历中是没有“月”的概念的。
为什么说农历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呢?因为我们的古人在做研究时,总是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这点恰恰是当今社会,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现象频出,应该反思的一面!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
又记载: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其中,把24节气中“冬至”到“夏至”的时间定为太阳运行182又8分之5度,一个月是29又940分之499日,阳历和阴历一年相差10又940分之827日,所以19年要7闰。古人没有小数点,用分数完美的达到了跟现今科学测量数值非常接近的值,这难道不是由于古代先祖严谨、务实的学究态度吗?!
3、农历中的干支甲子 *** 非常独特,同时还具备时间能量特点!
最后多讲一点,咱们农历中的干支甲子 *** ,非常独特!因为从甲子到癸亥,每60天一个循环。在年的层面,也是每60年一个循环,因此可以完美的呈现华夏文明的历史脉络,比如人文始祖——黄帝在公元前2697年登基,为什么4500多年的历史还能这么确定?因为那天是甲子年的甲子日,顺着干支甲子就能推出!试问哪个国家历史脉络不用今天的高科技手段(碳原子测定)能做到对自己文明进程的清晰回顾?
那为什么说干支甲子还具备能量特点呢?这里要说得命理学了,一般人都知道去算命,算的什么?不就是四柱八字吗?四柱八字是什么?就是干支甲子!为什么报出生时的干支甲子,命理先生能推出你的性格特点或者更深层的命理信息?就是因为干支甲子同时具备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以及阴阳五行属性!
总而言之,农历的文化传承意义远远超出其纪时功能意义!当初自己在探索农历背后的文化根源时,就一次次被华夏文明的智慧所震撼!被中华文化求实求真的精神所折服!
同时,希望我们更多年轻人重拾文化自信!重归文化自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