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字四柱算命免费-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易经
农历八字四柱算命免费,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易经?
《易经》是一部古老的智慧书,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曾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梁漱溟教授说:“《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张岱年教授曾说:“《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更高典籍。”季羡林教授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易经》获得成功的智慧和 ***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的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全书从《易经》六十四卦的本意出发,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易经》中有关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易经》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易经》,用《易经》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我也读过,不过这要看你个人怎么理解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重悟不重读,懂与不懂之间,恰好!见卦知象,观爻生意,象变意不变是谓不易,象变意必变谓之变易,象不变意变谓之简易。三易之道近似超意识,故惊鸿一瞥而知人,闻声心动而知其性。诚如斯,夫子方言“善易者不卜”,不卜而知曰章,卜而知之曰微。
*** 会被追责吗?
疫情结束后, *** 不会被追责, *** 还要连任[捂脸]@今日头条
帮忙算一算?
算命!也叫四柱预测,批八字。祖国幅员辽阔,同一时间出生的人很多,命运却不尽相同。所以除了本身的出生时间,出生地也很重要(风水因素)。现在都用北京时间,北京的6点和新疆的6点,就不会是同一个时辰了。这是时间因素。再有,职业论命都是收费的,在这做免费的预测,得到的也是一知半解的答案,就算有命理师认真答复,也是寥寥几句,又能看出什么来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下图:名言警句,需“悟”其内含)
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出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出自明代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其中的大多句子,至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比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等。
(下图:《增广贤文》)
二. 怎么理解“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含义。1. 凡事不是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作为。
如果我们从小不学习,不上进,不努力工作,不努力追求美好的爱情,不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就会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天上掉不下来馅饼,凡事也都是需要努力和追求的,所以,有所为,或者积极的努力,是这句话含义的根本出发点。
(下图:努力才有希望)
2. 努力之后,应该看淡结果和得失。
不是每次努力之后都有收获,收获,或者获得满意的结果,还要牵涉到天时、地利、人和等不同的因素。我们要做的,是力所能及的把事情做好,有没有结果,或者结果的好坏,我们应当看淡,这样我们才会心情平和,才会活得洒脱。
(下图文: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热爱生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态度,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下图文: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我今年50岁了?
题主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50岁学不通《周易》很正常,现在为大众较熟知的讲《周易》的学者大家,如:南怀瑾、曾仕强、傅佩荣等人,都没敢对外宣称自己学通了《周易》。
目前对《周易》的研究大约在两个方向上,大部分人还是着迷于《周易》传说中的占卜、预测功能,希望通过研究《周易》,使自己获得神奇的占卜、预测能力,对《周易》进行纯粹哲理研究的人则少得可怜。题主说自己非常喜欢《易经》,以笔者臆测,题主也应该属于大部人中的一员,抱着这种心态研究《周易》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读懂《周易》,因为自秦、汉至今,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人们都是抱着这种心态研究《周易》的,这也是为什么近现代人不能读懂《周易》的主要原因。
那么,《周易》预测存在吗?说存在是错误的,说不存在,则过于武断。《周易》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人通过学习《周易》,获得两种能力,并于《系辞》中清晰地告知了读者。
其一、知几,其神乎!
“几”者,事之微;“神”者,谓之智。此句的大意为:“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征兆,正确预判掌控事物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人能称为智者。”是以古人赞智者曰:“智者上知千年,下知千年。”
其二、开物成务。
“开物成务”,说的是看问题的 *** 与解决问题的 *** 。“看问题的 *** ”,通过问题的表象,看清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 *** ”,从问题的根本处着手解决问题,驭繁入简。即郑玄之:“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现在又回到题主的问题,以上两种能力,需用通过对《周易》的深入学习才能获得,然而,如何读懂《周易》,是摆在众多《周易》爱好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周易》是人类历史上的 *** 部百科全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能够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在于她的“简洁精微”,也正是《周易》的简洁精微,给读者阅读《周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周易》的简洁在于:向你展示问题,而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向你展示正确的应对,而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应对。其中微妙的道理,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周易》的每一句话的字面意思,对于有一定古文基础,手中再有一部《古代汉语字典》的人来说,都不难理解,但其背后所蕴含地深刻内涵,却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到的。
笔者在2019年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的车祸,机缘巧合,开始阅读《周易》,遇到了与大家相同的问题,不过笔者没有走捷径,用了大约四、五年的时间,搜罗了本地市、区两地书店内,所有能够买到的经史子集类古人典籍,后来老婆为了证明我乱花钱,将我所购买的书籍定价累计相加,达七、八千元之多。那几年读书的感觉确实好,似乎呼吸到口中的空气都是香甜的,经过几年的大量阅读,然后再读《周易》,感悟完全不一样了。
下面笔者将大量阅读古籍后,对《周易》卦、爻辞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例一、《坤卦·爻辞》之“无咎无誉”,从字面理解“无咎无誉”:“生活(或工作)中,人要做到避免因过失而受到别人的指责,也不要因有成绩而获得大家的赞誉。”《周易》这是在教人做平庸的人吗?
现在看古籍的记载会给我们什么启示,1.《初潭集》载:赵姬,是东郡桐乡令虞题的妻子。虞题死后,大皇帝敬重她的文才,召她进入宫省,号为赵母,她为《列女传》作解,并为各种辞赋作注写了数十万字。将要嫁女儿,女儿临去,赵姬告诫女儿说:“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耶?”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2.《庄子》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问主人杀那只雁?”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3.《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恭顺)。”
从第三条《论语·宪问》看,孔子非常明确地指出,人处于不同的环境,要以不同的处世态度处世。回到 *** 条,赵姬要求女儿以“无咎无誉”的平庸态度在丈夫家生活,肯定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赵姬女儿将要嫁入的家庭应该是一个拥有众多儿女的大家庭,以平庸的状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易被人忽视,就可以避免陷于家庭纷争的漩涡中。很显然,“无咎无誉”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处世艺术,当然,庄子最狡猾,他的“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灵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例二、《履卦·卦辞》之“履虎尾,不咥(dié咬)人,亨”,此句《卦辞》字面意思更简洁,大意为:“一个人大胆地踩住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他,万事亨通。”但是,这句《卦辞》要说明什么问题,难免会让人一头雾水。
还是来看看古籍中的记载对我们理解这句《卦辞》有什么助益吧,《孙子兵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理解了《孙子兵法》这句话的朋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卦辞》中的人敢于踩住老虎的尾巴,不是因为他胆子大,而是因为他有制服老虎的能力,所以老虎才不敢咬他。“履虎尾,不咥人”,是说人做事,事前要有充分地准备,行事要大胆果敢。从例一与例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做人该平庸时要平庸,该果敢时则果敢。
正如笔者上文所说:“《周易》向你展示问题,而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向你展示正确的应对,而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应对。”没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根基,就直接阅读《周易》,想读懂《周易》,几乎不可能。
《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周易》,范围天地,句句经典,她可以打开并拓展人的思维,使人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事务,故虞世南曰:“不读《易》,不可为将相。”非常可惜,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还有不少人迷信于《周易》占卜、预测,是问,古往今来,有那位帝王将相,是靠《周易》占卜、预测,获得人生之成功的?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为中国文化之源头。欲溯其源者,唯溯流逐步而上,学习无捷径可走。
结语
我是重日,一位以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国学视角讲《易》者,近期将在头条陆续登载用《周易》的内容,讲解人生,讲解天下的文章。阅读重日的文章,必然会让你对《周易》有新的认知,法结有缘,感兴趣,请关注。
(图片源于 *** ,侵权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