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改换门庭什么意思-水浒传中的吴用到底是怎样的人
算命改换门庭什么意思,水浒传中的吴用到底是怎样的人?
说吴用智比诸葛亮是错的,说吴用是“无用”也差矣。
吴用在与晁盖劫生辰纲之前,是个教书先生,也算是位隐士吧,他熟读四书五经和兵书,是满腹经纶的一位“学究”,更是位不甘于平庸的人。从他主动找晁盖商议去劫不义之财“生辰纲”,就可以看出吴用表面文雅,实质也是位胆大敢为之人,也是位嫉恶如仇之人,因为“生辰纲”本就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财,抢来是正义之举。
吴用满腹经纶却未考取功名,不是水平不行,而是不愿与奸臣当道的社会同流合污,立志要与朝庭做个对头。
智取生辰纲用的是吴用之计,上梁山后被拜为军师,起到了“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作用,梁山大的战役的设计大都出于吴用之手或吴用参与了设计,从“参谋”这个角度上说,梁山无出吴用左右,神机军师朱武也只起到了“副”的作用。可见吴用并非“无用”,而是在梁山的事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如此,若说吴用智比诸葛亮,却是夸大之言。吴用的远见与胸怀还是与诸葛亮不在一个层次上的。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教刘备怎样三足鼎立并怎样一统天下,事实上诸葛亮帮助刘备完成了一半的事业,即建立蜀汉完成三是鼎立,虽然未能一统江山,但错不在诸葛亮,而在于刘备,刘备执意伐吴,违背了当初诸葛亮制定的“联吴抗曹”的大略,并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蜀汉因此而元气大伤,再无实力北上灭曹而一统江山。
诸葛亮可谓智慧之神,而吴用并未帮助宋江把梁山事业做大做强,成为独霸一方之国,而是与宋江共谋接受朝庭“招安”,违背了初衷,去做了朝庭的鹰犬,最后还落了个被朝庭毒死的命运。
可见吴用之成就差诸葛亮远了,说吴用智比诸葛亮可谓错了,然而从吴用在梁山起到的作用,说吴用是无用之人也是差矣。
李时珍是如何撰写本草纲目的?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有它的前后果。李时珍(1518——1593),24岁随父学医,刻苦精研医药典籍,在实战中迅速掌握了诊疗技术。
李时珍通过十多年医疗实践,医术高超,闻名遐迩,因治愈武昌楚恭王朱英俭其世子暴疾,被楚王推荐到朝廷做太医判。浩瀚的皇家藏书开阔了李时珍的学术视野。他淡泊于名利,厌恶 *** ,在太医院任职一年多,便辞职返乡。
李时珍在研读以往的本草中,发现以往的本草存在不少错误、重复、遗漏;有些药物形态、功能很混乱,认为本草关系病人性命,曾五次上书朝廷,建议官方组织修订本草,但均未得到重视。于是,决定以个人的力量“奋编摩之志”,重修本草。他于1552年,殚精竭虑,呕心呖血,筚路蓝缕。经过27年努力,终于在61岁(1578年)时,完成了光耀千秋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在这27年间李时珍先后到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广东等省长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采药,向沿途经无数山川、江河沙滩、海边岛礁等地区,虚心向当地药农、猎人、渔夫、农民、樵夫、药工、捕蛇人、药商等内行人求教;他深入民间虚怀若谷,躬亲实践,求得真知;他参阅各类医药书籍八百余种,修正以往本草的某些错误;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以惊人的毅力编写成功这部医药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学巨典”。后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国文字,享誉世界。
他在这27年编写岁月中,有许多巧识药性的动人故事。选择部分介绍给广大读者。
1、他为了搞清楚穿山甲,亲赴蕲州深山寻找,并剖腹查验证实它善食蚂蚁,并详细介绍了穿山甲生活习性和功效,并增补了通经脉,下乳汁的记载。
2、他巧治蕲州张府少爷斑鸠肉中毒,用大剂量生姜力起沉疴。
3、他亲自到武当山釆集并亲尝 *** 曼陀罗,详细记载形状、用法、剂量、毒性、单方等。
4、他深入蕲蛇活动的山区,请教捕蛇人,了解该蛇的生活习性。他亲自去捕捉蕲蛇并予研究,记录下蕲蛇的功能与应用。
4、他亲自进行“药理学试验”。他通过自己尝试或用于病人以及通过简单的物理试验(在当时难能可贵),得出真知,因而药效得以肯定。①、他用牵牛、楝实 *** 肠道急症收大效,证实可用于急腹症。②、他苎麻叶试验化猪血成水,证实苎麻叶可化人体淤血。③、他凤仙子煮鱼刺后酥软,发现该药有透骨软坚作用。④、他发现生姜、大蒜、胡椒久食易生发疮,患目疾,奉劝后人不可多食。⑤、他用银杏仁捣烂擦器皿可祛除油腻污垢,证实银杏有很强的除痰浊作用。⑥、在诊病中发现病人误用甘遂与甘草同服致死,证实甘遂确实反甘草。⑦、吃胡椒生燥热伤目,服用绿豆汤即平息,证实绿豆可制约胡椒辛热之性。⑧、巧用香薷治顽固症,证实香薷不仅只是祛暑发解,还有很强的利水功能等……。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6部。共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96首,插图1000余幅,并提出了当时 *** 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从微至巨,从贱至贵,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这些基本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尤其对植物进行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这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接近现代植物分类学,可见在四百多年前是何等先进。
《本草纲目》涵盖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冶金、地质、化学、农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被誉为“东方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三易其稿,竭诚尽智,精益求精。1590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欣然作序,赞颂李时珍是:“北斗以南一人”。作序:“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玆岂仅以医书靓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
李时珍被国人誉为“药圣”,当之无愧!在他诞辰500年之际,人们无比崇敬这位明代的著名医药学家,他的功德将名垂千秋!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本图片来自 *** ,首先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
为何短短42天便倒台了?
明朝的末代皇帝最为凄惨的就是崇祯,他在自己想要力挽狂澜之时,没有能够做出成就,国家也随之而败落。在垂死挣扎的最后时期,他选择在皇宫当中,将自己的亲人全数杀害,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女儿也不放过。在做完这一切以后,他带着自己的贴身 *** ,慌忙的逃窜,最终登上煤山上吊身亡。在李自成入京以后,也迅速的找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并且将他好好的安葬了起来。
本以为占据了大多数民心和优势的李自成能够成气候,至少能够在明朝以后,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并且将其延续下去。可是历史却并没有照着这种轨迹发展,反而是在他入京以后的42天之内宣布结束,可见李自成的确没有做皇帝的命。
那么在他进入京城的42天之内,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根据相关史 *** 载,李自成军队进京以后:
一、奢靡成风、不得民心
每天至少要消耗八千蛊粟。长久这样下去,军队的库存肯定不够。李自成此时将魔爪伸向了明朝官员甚至是百姓。当时颁布了《掠京令》,专供军队筹集军饷,甚至还 *** 一些惩罚工具来惩罚不守条例的官员,其中包括五千具夹棍,这种夹棍上有棱以及铁链,凡是受刑的手脚必备夹碎。为了使自己的政权更有影响力。甚至还在公开场合设置凌迟。当时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是人心惶惶,这为日后李自成被推翻奠定了基础。
二、抢妾行为
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妻陈圆圆抢到,而且拷打吴三桂的父亲,李自成不仅不规劝手下,还要求吴三桂投降。吴三桂得知后,便发誓为父亲和妻妾报仇。最终李自成在逃亡中被敌军 *** ,此时据他做皇帝只有42天,无论何时执权者都应谨记,以民为本。正如《过秦论》所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杀谋臣军师李岩
李岩是闯王成功路上的一位主要谋划者, *** 初期,为李自成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深得民心,也成就了今天的李自成。
牛金星为了争权,迷惑李自成说李岩有可能将其取而代之,李自成对李岩便心存戒心,最终授意牛金星将其饮酒毒死。
四、对降臣百般侮辱残杀。
李自成自己没有文化,认为文人无用,对很多文臣百般羞辱。
对所有亡明大臣非但不加以利用,反而轻易践踏侮辱,轻则用刑,重则 *** 。
据记载,李自成手下士兵将对待很多降臣的态度是:下令 *** 其妻女后 *** 游街。李宗明还为京城大臣准备了夹手指的刑具,几乎整个京城的官吏都遭了秧。
李自成建立的王朝,为何短短42天便倒台了?一、农 *** 识作祟,小富即安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
李自成最根本的致命缺点在于农 *** 识中“小富即安”的思想一直在发挥着主导地位,进入北京城以后,李自成纵容手下开始了“搜括富室,桁夹助饷”的无德行径,将所掠夺之财物尽数运往自己的大本营——西安。也就是说,李自成从开始就没把北京城作为大顺政权的行政中心,在“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下,李自成率领手下将士“数日沉醉、忘乎所以”,完全忘记了自己率军 *** 的初衷。
二、敌对了对他更大威胁性的吴三桂
他当时还得罪了于他而言,有着更大威胁性的吴三桂,原本吴三桂有意投降于李自成,但是由于李自成在早期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抢走了吴三桂的妾室。这让吴三桂十分的丢脸,所以与李自成结下了梁子。后来在看到李自成这样的行为以后,更是对他十分不耻,所以最终的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势力,与满清的贵族一起直接倒戈相向,使得这个短命王朝,能够在短短的42天之内快速灭亡,这里面吴三桂所出的力量,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鼠疫的横行,让李自成的失败成为了必然
根据《明史》的记载,对清朝政权和大顺政权至为关键的“山海关大战”。
中,清军将士为8万、雾散桂所辖山海关守军有5万,而大顺军队则拥有20万余众;而且,在山海关的最初阶段,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只是“坐山观虎斗”,吴三桂数次请求多尔衮出兵的前提下,清军才开始在“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众”下,率军进攻。也就是说,大顺军队的20万军队和吴三桂的5万守军,几乎打成了一个平手;清军加入对战中以后,大顺军队更是迅速溃败。
大顺军队为何战斗力突然下降了呢?
据史料记载,从崇祯十六年开始,京城一带就开始流行鼠疫重疾。李自成率军入京的崇祯十七年三月,正值春暖花开、气候适宜的时期,也正是京城鼠疫大规模爆发的时期。大规模的鼠疫感染,让大顺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自然打不过虎狼之师——八旗军队乃至吴三桂的山海关守军了。
四、忽略了明朝旧部
李自成为了掠夺财物,凡是以前是明朝官员的,他就疯狂地去掠夺他们的财物。再加上李自成找到崇祯皇帝的尸体后,没有及时将他安葬,而是将崇祯皇帝的尸体放在城楼上三日,此来宣告大明王朝的终结,这就更让明朝旧部的官员心生不满。
结语所以,称李自成为“大顺皇帝“是高抬他了,他只能算一个超大号的流窜作案的山大王,一个不懂治国,不懂政治,但在这方面又稍有觉悟(冲他招纳了几个文人,抽空读了些书和大多时对百姓还不错来说的)的鲁莽武夫。打天下,决不只是杀杀砍砍的事,他做一员武将是可以的,但绝对坐不稳江山。
八仙升仙后在天庭都掌管什么职位?
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属于天庭编外人员,职位是有的,但是他们没上仙位表,也就是说不在完整地仙位"编制"行列。
八仙这个说法由来很早,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不同的朝代八仙的身份各不相同。现在常见的"八仙"的说法是从元代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脱胎而出的,作者马致远以"吕洞宾"之口,介绍了八位仙友,分别是:掌管群仙箓的汉钟离、乱梳头发的铁拐李、韩愈的亲侄子韩湘子、宋朝的皇亲国戚曹国舅、倒骑驴的张果老、背着一只葫芦的徐神翁、手持云阳板的蓝采和以及吕洞宾自己。
马致远笔下的八仙都是男性,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在明朝小说家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中,八仙变为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增加了一名女性人物,这样,在八仙当中,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种特点全部聚齐,《东游记》中的排序与名单在民间广泛的流传,直至今日。
八仙和其他中国的神话传说人物一样,真实,接地气,爱恨嗔痴全都有,具有拟人化的人格,这可能也是八仙的传说能够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吧。关于八仙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在元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描述了这八位仙人最生动有趣的一面。
相传有一年,蓬莱岛的牡丹开的特别绚烂,白云仙长邀请八仙前往赏花,等到八仙来到东海岸边时,却发现潮水汹涌、惊涛骇浪,要是乘坐船只恐怕不大稳妥。正当众人发愁时,吕洞宾提议,大家都是神仙,何必拘泥于凡人的渡河 *** ,不如拿出仙术,看谁能顺利渡海。
此话一出,各位仙人都起了兴致,他们取出各自的法宝,争先恐后的出发。
要说八位仙人的法宝,也是有趣,张果老手拿一个渔鼓,渔鼓又名竹琴,是一种乐器,将渔鼓踩在脚下便可乘风破浪;吕洞宾的法宝是一个宝剑,吕洞宾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师爷,挥动宝剑可以斩妖除魔。
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名门之后,翩翩佳公子,擅长吹奏洞箫,但是,他的宝物却是一只玉笛,可能笛声更为悠扬婉转吧。铁拐李位列八仙之首,随身喜欢背一个大葫芦,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别人也不知道。
汉钟离有一个芭蕉扇,此扇乃用前年芭蕉制成,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曹国舅作为皇亲国戚,法器是一个上朝用的玉板。蓝采和提着一个花篮,这本是采药装药的篮子,因为蓝采和爱美,用鲜花装饰,就变成了花篮,花篮中花香幽幽,一来可治病,二来可以祛除妖气。
唯一的女性何仙姑,她用来过河的法器则是一朵莲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就赶到了蓬莱仙岛上,就因为这个传说,八仙的法宝:玉板、扇子、洞箫、渔鼓、宝剑、葫芦、荷花、花篮等八物被称为"八宝""暗八仙"或"道家八宝",它们经常以装饰物的形式出现在道教建筑中。
八位仙人,经历各不相同,虽然时常结伴出现在蓬莱仙岛赏花,或者在天庭为王母贺寿,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确实非常大,所以"职位"也各不相同。
铁拐李,封为救难药王真君,铁拐李在民间就有"药王"的称呼,据说,他是因为青年时期遭遇家国动荡、社会混乱,所以看破了红尘,以求仙问道为志向,精通药理,尤其擅长铁医治风湿骨痛之病,颇受百姓爱戴。可惜他葫芦里面装满仙丹却治不好自己的腿疾。
汉钟离,封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汉钟离出身将门,官拜大将军,后来打了败仗,心灰意冷,遁入道门,汉钟离聪慧、悟性极高,能文善武,所以在道教中,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张果老,封为阴符洞渊省道真君,张果老在八仙中是年龄更大的一位,为啥他年龄更大呢,因为他的拿手绝活就是炼丹,炼丹不就是为了滋养身体、长生不老么,所以最擅长炼丹的人最长寿,这符合古代人的想象。
吕洞宾,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吕洞宾是道教"纯阳祖师",与汉钟离一样,是北五祖之一。吕洞宾乐善好施,平时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用随身佩戴的宝剑 *** 坏人。
曹国舅,封为天宝升化净士,传说中,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虽然有一个母仪天下的姐姐,但是他却不贪恋荣华,甘于过平淡的生活,很快也就悟道成仙了。
韩湘子,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据说前世是只白鹤,投胎变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哥哥韩会之子,年少时,他得到了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慧根极深,长大后便在终南山修道成仙。
蓝采和,封为妙法百草莲花真君,蓝采和性别男,爱好女装,喜欢扎两个发髻,经常衣衫不整的出现在街头,撒酒疯的方式就是在大街上唱歌,应该是八仙中最接地气的一个。
这一个个的头衔看上去确实很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八仙缺并没有在天庭中有一席之地。因为,天庭的职位是有规矩的,天庭以玉皇大帝为尊,掌管三界,即:天界、地界和冥界。
天界的仙位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宫殿的主人,天界共有36天宫,72宝殿,每个宫殿内都有专门的神仙掌管,比如说嫦娥就掌管广寒宫,天帝住的地方是紫微宫,八仙并未掌管宫殿,所以这一方面的职位没捞上。
除了掌管宫殿的神仙,还有一些管理各类事务的仙位,比如孙悟空担任的弼马温,是一个看 *** 小官,雷公、电母、风神、月老、土地公,都各自有自己负责的一些事物。百花仙子、二郎神杨戬、托塔天王李靖也属于这一类,手中有点小实权,地位也不低。
最后一类就是掌管星宿的神仙,如太白金星、太阴星君、夜游神、水德星君 ,这些神仙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管各的星宿,互不侵犯。
这样看来,八仙不属于这三类,确实在天庭上是没有具体职位的,但是,他们可爱可亲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不在天庭又有什么区别呢。
后来和吕布在一起后?
貂蝉侍奉过董卓,后来和吕布在一起后,吕布为何不嫌弃貂蝉?
问出这个问题的,绝对是直男癌晚期患者。中国社会在汉代,还远远没有达到有" *** 情结"这种东西。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时期,人们对二婚女子一点歧视都没有,人们更看重的是女子姿色如何,女子能带来的社会资源如何等等等等。
比如,汉初有个叫薄姬的女子,算命先生说他能生出真命天子。于是魏国国王很宠爱她,因为有她存在,魏王豹直接称王叛变刘邦。刘邦灭了他,把薄姬抢过来,两人还生了一个孩子叫刘恒。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那一位。
因为薄姬的示范效应,有个王臧儿的女子,觉得自己女儿王志很有姿色,应该到宫里闯荡一番。可是王志已经嫁给金王孙了。王臧儿逼女儿离婚,然后进宫去。王志很有出息,居然当了皇后,他的丈夫就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他的儿子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娶的阿娇和卫子夫等人都不是二婚,可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却再死了老公之后嫁给了昔日家里的马奴,今日的大将军卫青。卫青可没嫌弃过平阳公主啊!
不过最开放的是汉朝开国功臣陈平。陈平的妻子据历史记载是"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都嫁了五次,克死了五个丈夫,可是陈平就是不怕死,不仅没有被克死,反而还功成名就。可见所谓的天煞孤星克夫之命,其实都是骗人的。
貂蝉、吕布和董卓的三角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人们对于女性贞洁的概念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改嫁根本不是事!
真实历史中,貂蝉的故事有可能取材于曹 *** 的杜夫人。这位杜夫人,原本是秦宜禄的妻子,还给秦宜禄生了一个儿子叫秦朗。杜夫人生的国色天香,秦宜禄觉得自己用太可惜,就献给了主公吕布,从而在吕布那里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徐州之战时,关羽听说杜夫人长得美,就要求曹 *** 把这个女人送给他。关羽义薄云天,可是从没嫌弃过杜夫人已经侍奉过三个男人了。
可是,关羽的好事最后还是被曹 *** 截胡了。曹 *** 一见杜秀娘直接被迷住,娶回了家。杜秀 *** 儿子秦朗也被视如己出,成了曹魏名将。
曹 *** 还有个尹夫人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曹 *** 恨不嫌弃收留了这个小寡妇,并且把尹夫人的拖油瓶儿子何晏视如己出。何晏还娶了曹 *** 的女儿金乡公主。这对多年兄妹成夫妻的故事,完全没有违和感。
当然有人说曹 *** 爱 *** ,这是曹 *** 个人爱好,其实这不对。刘备也喜欢 *** 。
刘备进入益州后,要建立蜀汉江山,结果刚娶到的孙夫人直接跑了。咋办?蜀汉不能没有皇后吧? *** 建议,干脆娶了刘焉的三儿媳妇吴氏。吴氏是蜀汉大族、名将吴懿的妹妹,刘备娶了吴氏,直接就成了刘璋家的亲戚,霸占益州名正言顺。
三国之后,人们娶二婚的习惯丝毫没有停止过。
西晋灭亡后,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被汉赵皇帝刘耀收下,又一次当了皇后。羊献容这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做过两个朝代的皇后奇女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相当 *** ,现任老公不行,一脚踢开换一个就是!
到了唐朝,李治没嫌弃武则天,李隆基也没嫌弃过杨贵妃。大家都这样,谁也别嫌弃谁。
到了宋朝,越来越多的傻子相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情结开始建立起来。这些宋朝人,自己打不过别人,却总爱抱怨女人面对 *** 时不能 *** ,都是废物。明朝清朝和民国,都差不多,谁也别笑话谁。
这就是二婚女人的简单历史,真正懂女人的男人,不仅不会嫌弃二婚女人,反而会把他当个宝贝来爱惜,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