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算命最准的一家-你的家里有没有流传过什么传说
徐州算命最准的一家,你的家里有没有流传过什么传说?
不知道所指哪方面,但看到问题的 *** 感觉,就是让我想到对我影响更大最深,至今刻骨铭心的早期记忆。也许不是您所说的那种传说,但不管如何,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也算是传说吧。
我真的是命运多舛,老父亲就说过我的命硬,我不知道老父亲说的命硬指的是哪方面,但我知道,我不随俗,叛逆。你可能认为所有人年轻时都是叛逆的。是的。但是我的叛逆不是青春时期,青春期以后依然如此。具体就不说了,只说传说吧。
我的祖辈成分高,家里住的是高宅大院,我们村里的河就是我老祖父垫宅基地时挖土形成的。后来因为分家另处,只有我爷爷留在了这所老院子里,而我父亲作为家中老小也就一直住在老院子里。图片来源 ***
我父亲小时候,这所老院子有三层炮楼,八杆长枪,每一杆长枪都是一大车小麦换来的,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只见过两层炮楼,我父亲说,早在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扒掉了一层,说日本人有望远镜,看到有高楼就会炮击。
我记得,炮楼的墙壁很厚,土墙的,大概有50公分吧,门是木质包铁皮的,也有20公分厚,一层没有窗户,只在北墙的上方开了一个小瞭望窗口,整个房间封闭严密,冬暖夏凉,夏天时,里面很凉爽,我们经常在里面睡觉。 *** 事件时,有人举报说我家有枪 ,就把门后保存的枪,实际上就是几根铁矛给收缴了,至于 *** ,早在解放后就上交了,而且我父亲也经常帮着人民 *** 做事。
图片来源 ***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家的 *** 。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我从别人家看到的宣传画,凭记忆可以回家画出来,包括文字的结构布局、横竖画的角度,就在我父亲在徐州公干时留下的布质封面的记事本上,我不知道那是我的天赋,我父母亲也没发现我的这个特长。可是,我偏偏喜欢带着我心爱的狗跑到老炮楼,那个凉爽的底层木地板上画画。
在我上小学前,我母亲病倒了,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在我舅舅他们的议论里,我记得我母亲的病是因为 *** , *** 的祖辈就住在我家的炮楼里。她生气了,原因是我家已经多年没供奉她,而且还有一个孩子得罪了她,那个孩子就是我。理由就是我经常去老炮楼带着狗威胁她家的安全,伤害了她的孩子。
我母亲直到病故也没说过这事与我有关,只是后来听我父亲说的。他说,在我老祖父那辈人,逢年过节,全家人都要到炮楼前摆供,那时候有个规定,在这大院住的所有人在这个时候都要到齐,恭恭敬敬地上供敬酒,这是家庭传统,而且不能让凶物,比如狗进入炮楼,惊动神灵。到我爷爷那时候,我家的粮囤里总是满满的,常年不见粮囤里的粮食减少。我父亲说的这些,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神话故事,我根本不相信,而且常常反驳,但我父亲从不制止我。
有一天晚上,爷爷给我两毛钱,叫我晚上不要出去玩。我跟父亲也说了,父亲好像知道爷爷找我似的,只是微笑着,并没说什么。炮楼就在院内东北角,这时候的炮楼只剩下一层了,因为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所以就只剩下四面围墙和一个相对 *** 的小院,炮楼的底层就成了杂物间,炮楼外的半个小院一分为二,一边是厕所,一边是猪圈,因为我常在炮楼玩,我的狗就在猪圈旁安了家。
爷爷把我弟弟支走了,我到炮楼,只是爬上爬下,找我存放的琉璃蛋,墨水瓶,弹弓、折纸玩具等,我根本没在意爷爷在做什么, 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给大仙赔不是。
我自幼喜欢狗,我家的狗都是在我被窝养大的。就在我母亲病重期间,直到后来我二十岁离开家乡要到外地上学时,我家的狗一直送我到很远的地方,怎么打也不回。当我知道我母亲的病故与我和狗有关系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老父亲,他说,那时候政治环境紧张,民间的说法怎么能给小孩挂上钩?
我问父亲,人家都挖坑、下铁夹子逮大仙,为啥我们家就不行。我父亲只是微笑着,也不表态,我就疑心那是大人们太迷信,根本就不信这一套。就在我母亲被医院宣布放弃救治,回到家后,我舅会经常找来那个胖乎乎的老太太,来帮我母亲看病,而且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点着黄纸一直烧着,口中念念有词,从母亲的病床前一直走到炮楼,又从炮楼拍打着火把,最后把火把放在大门前的路口。
从那以后,我心里慢慢笼罩着一种恐惧的阴影,炮楼成了我的梦魇,我的伤痛我的罪,晚上再也不敢一个人跑到里面睡觉,那个承载着我美好童年的炮楼,突然变得阴森恐怖起来。即使多年后老院子完全变样,找不到老炮楼的踪迹,每每回到老家,也总是心不由己地瞥一眼那个曾经的存在,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留恋,也有静静夜晚下那个闪烁迷离的火把,和那个佝偻着身躯的老妇人的身影。
诸葛亮出山算不算逆天而行?
汉末三国,群雄争斗,读《三国演义》的确是能让咱们了解到很多三国历史的细致,虽然大多数都是美化过了,但是有的地方依然是可以作为历史的借鉴的。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也是数千年来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一起看看。诸葛亮出山算不算逆天而行?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国人眼中,他是士大夫的典范,智慧和忠臣的化身。但是,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却是有许多让人诟病之处。
诸葛亮也算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只是到了东汉未年,家族日渐势微,没落了下来。诸葛亮天资聪敏,自幼饱读诗书,识天文,晓地理,洞察天机,而且他志向高远,常自比春秋时名相管仲和名将乐毅,自视甚高。
东汉末年,黄巾大 *** ,天下豪杰并起,诸候争霸,诸葛亮恰逢乱世,一直等待时机,一展抱负。他在南阳卧龙岗草庐隐居,时刻关注天下大势,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其未出茅庐而能三分天下,足见其战略眼光之独到。
可是,他即使有天纵之才,但始终未被人发现启用。他的好友徐庶,是汉室宗亲刘备的军师,曹 *** 慕其才名,用计将他诓至曹营,在辞刘备时,因感念刘备厚恩,才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诸葛亮因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时刘备势微力寡,素有问鼎天下雄心的刘备,闻知诸葛亮之才后,亲往草庐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感于刘备的诚意,遂出山辅佐他争霸天下。
诸葛亮为什么在刘备三请之下才出仕,这里是有许多原因值得考究的。首先,诸葛亮洞晓天机,知道天下纷乱之后的结果,统一天下的心然是曹魏一伙人,所以他对刘备的邀请,只好迴避。他不想逆天道而行事,遭到天遣。也许,此时他内心的期待是被曹 *** 所赏识重用!顺天意,助曹 *** 平定天下。只可惜,曹 *** 对诸葛亮并不知晓。在刘备三次邀请之后,诸葛亮知道命该如此,况刘备素有仁厚之名,只好认命辅佐他。
其次,古代读书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如此赏识看重自已,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虽知逆了天道,也只好勉为其难。
最后,士大夫立世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也想建立功业,既然有人赏识自己,为求青史留名,也只好出山,否则就辜负了自己的满腔抱负和卓识才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诸葛亮才出仕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霸业。
曹 *** 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当时实力更大的诸侯袁绍,统一了北方,一跃成为无人可比肩的势力。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使曹 *** 大败。东吴孙权解除了危机,刘备趁机壮大了自己,有了立足之地,随后,刘备取汉中,夺西川,尽得巴蜀之地,终于成为可与曹 *** 和孙权分庭抗礼的一方诸侯。至此,天下基本形成了鼎足而立之势,诸葛亮也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意图。诸葛亮也因此名扬天下,功成名就。
诸葛亮做为一个位极人臣,被君王倚重的丞相,其治国理政的才能和对君王的忠心无可厚非。他不但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不负刘备托孤之重,忠心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让后世人敬仰。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推迟了中国的统一,实在是有违历史的潮流。
他为保住弱小之蜀国,以攻为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使国力只相当于曹魏五分之一的蜀国穷兵黩武,耗尽了国力,加重了中国的战乱。他这么做,也只是延续了蜀汉灭亡的时间,从根本上意义不大。如果,他能顺应历史客观的发展规律,使曹魏早些统一中国,那历史必然是会另一个样子。那样的话,司马氏就不会有出头之日,也就不会代魏统一天下,建立晋朝。司马氏所建立的晋朝,可以说是对历史没什么贡献的王朝。
由于晋朝注重门阀制度,崇尚黄老思想,西晋仅存在了不足百年,而东晋耽于偏安一隅,导致了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比较黑暗的时刻。不但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汉文化遭受了极大的摧残,遗祸后世,影响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也开启了外族人大举入侵中原的先河。
没有外族人的大举入主中原,也许就没有后世的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如是,中国就不会有近代的百年耻辱,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诸葛亮27岁出仕,辅佐蜀汉27年,亡故时54岁。也许,诸葛亮在出山时,就知道自已逆天行事,命不会太久。但不晓得他知不知道,由于他阻碍了中国的统一,致使五胡乱华,对后世所造成的遗祸呢?
小编结合史 *** 载分析了以下,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感激于刘备当初“三顾茅庐”之恩,所以对刘备忠心不二,刘备死后给诸葛亮托孤让其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虽然明知机会不大,但是向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去对得起刘备,所以在他有生之年选择连年北伐,但是最终都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战果。
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出了诸葛亮的忠心不二,诸葛亮出山,不为天下统一,不为建功立业,只为顺应天命。为隐者,我忍苍生受难;为相者,不想天下三分。
中国真的有 *** 吗?
*** 这个东西,典籍中并没有关于其成分的确切记载。人们通过对一些医学著述的描绘,推断出 *** 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曼陀罗花。
可以肯定的是, *** 确实存在,但究竟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争议。对于普遍流传的有几种说法, *** 有可能是草乌、曼陀罗这几种东西分别作为原料 *** 而成。
先来说说 *** 种东西,草乌含有乌头碱,对人身体确实能起到 *** 效果。虽然如此,但是草乌本身就含有剧毒,服用甚至有可能致死,因而这种说法或许并不靠谱。而现在,普遍把曼陀罗看作 *** 的主要材质。
那曼陀罗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曼陀罗是一种植物,又名风茄儿、洋金茄花、山茄子,有毒副作用,但也常被用来做止咳药。常产于中国西南等省,其本身的确具有 *** 、镇痛作用,现常用于手术 *** 等功效。据记载, *** 就是利用其曼陀罗花晒干后磨粉 *** 而成。现代科学证实,在曼陀罗内部含有一种化学式为C17H21NO4的植物碱,这是一种有着强烈 *** 和致幻作用的中药 *** 剂,名叫东莨菪碱。服用这种植物碱确实能起到让人昏迷的作用。
不过既然有毒,那大家可能会问,倘若你哪天中了这种 *** ,那该怎么解毒呢?并且,在许多小说和影视剧当中也确实有提到似乎有某种特制的药汤可以使中了 *** 之人苏醒。实际上,对于 *** 之毒的解药,古籍中对此记载不算少,不少古书当中都有提出,“甘草解百药毒”,现代中医也认为中了 *** 之后用甘草汁做成药剂便可以解毒。不过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倘若中 了曼陀罗的毒,为了防止不当,应当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急救才较为妥当。由此看来, *** 这种东西或许确实存在,不过在古代神秘的它,如今已被现代人通晓了它的秘密。
宋代周去钧《岭南代答》中记载:“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则挈箧而趋。” *** 的作用不仅于此,在古代,它的更大的作用还是医学临床上的 *** 。
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今天我又重读《岳阳楼记》,发现了一点新东西,有了新的感悟。一篇中等篇幅的文章,坚持看到结尾,我相信一定会给你启发:
为什么会感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前学习岳阳楼记,只知道最重要的就是这最后一段议论,这是学习文章的通法,也可以说是教条,并没有多少思考。
当我今天重读岳阳楼记之后,发现这样的感叹是源于登楼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曾经身处不同的环境。我把原文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现代的情况去尝试解释这句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阴雨不断,整月不见天日,阴风呼啸,污浊的大浪前仆后继;阳光、星光暗淡,商客不能通行,船只不能航行;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给我的感觉就是环境恶劣,氛围压抑。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登楼的时候就会怀念家乡,忧谗畏讥,悲伤流涕。
放在当今,可以理解为你一直身处逆境,长期不见天日,这时候的内心是低迷、痛苦的,抑郁、孤独是这些人的典型心境。当他们看到悲景,看到失败,他们会失望迷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等到春天来了,天空明亮,波澜平静,上下天光,化为一色;沙鸥飞翔,锦鳞游泳;岸边绿草芬芳,郁郁青青;湖面长烟飘荡,高空月光皎洁;渔人对唱,此乐何极!
春天到就是你的事业、你的生活出现新的转机的时候,很多人像摩登兄弟,冯提莫的火爆全国,就是春天到来。之前的努力,加上现在抖音平台给予的支持,让这些人走到观众视野。然而,火爆,或者取得了成就时,是最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
所以作者告诫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希望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轻,把环境看的太重,把过去的风光成就看的台神。
不以物喜的含义、反例为什么有的人登楼他是悲观的,有的人他是乐观的?大家可能没有想过,但是却又很容易想到。
不以物喜,它说的是不要因为你得到了很多就沾沾自喜。
这两天看过刘强东的一次演讲,他提到京东现在成长速度是多么迅速,也讲了京东这些年确实赚了很多钱,同时告诫京东的兄弟们,这些一切的一切,之前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讲归零。这里面“归零”的思想,就是不以物喜。
近年我们不是没看过多少人因为一时爆红,自己本人的素质却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所以导致爆红后开始心理膨胀,觉得自己有多么厉害,多么成功。例如美女杨凯莉(莉哥)侮辱国歌的事件,旭日阳刚成员 *** 开豪车因小区老人挡道而打人的事件。。。
这些都是因为本质上没有明白不以物喜是怎样心境,过于依靠自己曾经成就,仗势欺人,败性败德。
不以己悲的理解、典例最典型的就是马云对于自己学校的个人看法,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学校而自卑过,也没有因为自己失败那么多次而自卑过,反而是这些不顺成就了今天的马云。
大家可能认为马云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如果他没成功就不会这样说了。这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可以从马云早年经历中看到蛛丝马迹,就是他过人的乐观。马云高考三次,曾经高考数学只得了一分,他自卑了吗?没有。他还是坚持高考,相信教育会给他带来改变。他面试失败了30多次,他自卑了?还是没有。他反而因为面试不能成功,另择良地,死而后生,选择互联网这个大趋势,站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前夕的风口上,最终铸就了如今的阿里巴巴巨型企业。
马云失败了那么多次,他没有放弃,源自于他骨子里有永不放弃,和不以己悲的独特魅力。
现在说什么叫“不以己悲”,我相信各位已经知道了这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自卑。你自卑了,不光光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也会不把你当回事。自卑其实是最没用的心思,越自卑,越失望,越失望,越自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跳出这种循环需要你敢于面对别人,而不是面对自己。
很多人说马云长得丑,可是马云却说,没觉得自己真的特别丑,丑都是别人说的。马云就跳出了恶性循环,他敢于面对别人。
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过度在意你有多么不堪,多么无能,不会在意一个小角色,一个跑龙套的,他们在意的只是强人的吃喝拉撒。你的自卑只会让你更加不堪,更加无能。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心境确是由自己掌控。一个不以己悲的心,是积极的象征,它能给你带来潜意识的力量。
也许你不信,但是我相信。
八仙过海人物性格?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 *** 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更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面而看不见。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 *** 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形象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 *** 、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 *** 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