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大全:姓傅的男孩名字-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admin2023-01-06 12:40:0125

起名大全:姓傅的男孩名字,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古代对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可不止有“豆蔻年华”、“耄耋之年”这些词。可以说人生百年,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搔更短,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说法。

虽然时至今日有些词已经很少用了,但了解了解还是很有好处的。什么好处呢?比如你孩子出生或老人做寿,要写个请帖给亲戚朋友发一发,如果只是网上搜一搜就把人家现成的文案拿来,那着实没有什么乐趣。但如果你能用上这些词,那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废话不多说,咱们今天先按照时间顺序捋一下这些称谓,然后挑一些比较常用的来着重看几遍就可以了。或者您也可以把这篇文章收藏,等用的时候来看。毕竟知识这个东西,也是闲了制忙了用的嘛。

1.汤饼:出生三天。

明末有个叫程登吉的人写了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叫《幼学琼林》,其中有一个词叫“汤饼之喜”。指的就是新生儿诞生三天的时候,家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在家里吃点汤饼庆祝。

有点像现在大家给孩子办满月酒这种活动。现在有的时候孩子办满月酒,有些地方也称之为“汤饼之喜”。

2.初度:指的是周岁。

屈原的《离 *** 》一书中,关于他名字的来由,有这么两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说的就是屈原的父亲见他的生辰不凡,仔细琢磨了很久,终于给他想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

起名大全:姓傅的男孩名字-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按照《离 *** 》中的这一句,初度应该指的是屈原刚出生的时候,而不是周岁。

的确,初度原本指的是生日之时,后来也借指孩子满周岁。

3.生小:幼年时期。

著名的古典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中曾有这样一句:“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这句话出自女主角刘兰芝的一段自序,她说自己未出嫁之时,幼年就一直生活在乡间。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曾有过“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的诗句,意思就如同现在人说:“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没去过大地方。”

4.总角:从幼年到“成年”之间的这段时间。

《诗经》上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说法。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少男少女时期。

古代的成人礼,男孩叫“加冠礼”,根据《礼记》的说法,大约是二十岁左右。而女孩的叫“及笄之礼”,大概十五六岁左右。

一旦加冠和及笄,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婚配择偶了。

而未加冠和未及笄的时候,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大都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在脑袋上,如同顶着两个犄角。

5.垂髫:童年。

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中曾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值得就是童年时期的孩子。童年时期当然不带冠,所以也有头发垂下来的。

同一个年龄段可能会出现多种称谓。在童年时期,还有种说法叫始龀,指的是孩子换牙时期,差不多也就是七八岁的时候。

6.教数:九岁上下。

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出处说明。不过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叫“教数之年”,猜测是不是古代很多时候,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可以在父母或老师的指导下学一些东西了。

7.外傅:十岁。

《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 *** 。”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处,古代的孩子10岁的时候就要外出就学了。“外傅”其实指的就是师傅。

不过这种外傅之年可不是走读,基本上属于“住校生”了。

当然,学校也可能不是正儿八经的学堂,而是直接就跟随一个师傅去学习了。

8.舞勺、豆蔻:

舞勺之年:男孩十三岁。

豆蔻年华:女孩十三到十四岁。

古代有“文舞”,乃是用于宫廷和祭祀的,用舞乐的形式歌颂君王。

十三岁的孩童一般就开始学乐诵诗和舞勺。

很多人以为豆蔻年华指的是十六七岁,但其实是指十三四岁的年纪。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写的正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9.束发:男孩十五岁。

束发就是把头发扎成髻。通常十五岁开始为男孩的束发之年。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去高一级的学府读书了。

10.及笄:女孩十五岁。

《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可以理解为插簪子。十五岁的少女插上簪子,袅袅婷婷的样子就更加惹人爱了。到了这个年纪,也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11.舞象:男孩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

“舞象”乃是古武舞的名字。到了这个年纪,男孩基本就可以上阵杀敌了。

12.待年:女子成年待嫁。

这个词又叫做“待字”,所以我们现在说依然说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但还没有定下婚事叫待字闺中。按照及笄的岁数,十五岁及笄就可以出嫁了,那么待年肯定就是十五岁往上了。至于待到什么时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13.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弱冠也算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从前束发即可,但过了20岁就可以带冠了。一般带冠以后就可以娶妻了,当然古代20岁之前娶妻生子的人也很多。

比如我们都很喜欢的宋代大才子苏轼,不到二十岁就和原配夫人王弗结为夫妻,此后上京赶考。

14.而立:指30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这个词儿如今我们依然在使用。过去指的是人到了三十岁前后,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代人的衡量指标比较简单,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有所成就。

15.不惑:指40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人二十岁的时候天真,三十岁的时候成熟,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人生阅历,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这个时候遇事就不再慌里慌张,而是泰然处之。纵然世间有再多的新鲜诱惑,有时候也很难让一个年过四十的人乱了阵脚。

很多时候,一提四十岁就感觉这个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郭德纲的相声里也调侃“四十岁就不让霍霍了”。其实不然,四十岁的人精神充沛,还是很具有学习力和竞争力的。

16.艾:指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50岁的人大多已经白头,当然白的程度因人而异。形容白发苍苍如艾,也叫艾服之年。

不过这一条放在现在有点不适用,毕竟染发剂和假发几乎随处可以买到。50岁依旧可以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除此以外,50岁按照《论语》,还有一种说法叫“知天命”,就是这名字有点长。

17.花甲:60岁。

也叫耳顺之年。

这里的“花甲”可不是因为头发斑驳。而是过去用天干地支纪年。60年刚好一个甲子,也叫花甲。“花”字形容的是天干地支互相配合的参差感。

18.古稀:指70岁。

杜甫的诗句里写过“人生七十古来稀”。估计在那个时候,70岁已经算是长寿,很多人没到这个岁数就已经与世长辞了。因此70的就十分稀少。诗圣才有了如此感悟。

19.皓首:泛指老年人。

起名大全:姓傅的男孩名字-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也有个说法叫“白首”。

20.耄耋(mào dié):指 *** 十岁。

也直接用来形容年纪很大的人,但对着一个70多岁的老人说耄耋就有点违和,都得80岁以上才用得上这个词儿。

21.黄发:指长寿老人。

《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按照古人的说法,长寿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头发就开始由白转黄,因此“黄发”指的是长寿的老人。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也曾经写“黄发垂髫”,指的就是长寿的老人和小童。

22.鲐背:也指长寿老人。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鲐是一种海鱼,背部是青色的,肚皮是白色的。但是它身上有一些深蓝色波浪状的条纹。

而人老了会生长老人斑,鲐背指的是老人身上的老年斑如同鲐鱼身上的条纹。也有种说法,说90岁以上才能叫“鲐背之年”。

23.期颐:指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期表示期待,颐表示供养。这个意思是说百岁以上的老人,基本生活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和供养了。

以上便是关于各个年龄段的古语称谓,不过这只是一部分比较常用的,并不是全部。同一个年龄段有时候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

这么多成为如果全部记住估计脑袋要大了。除了我们平常经常见的三十而立哪一类的,下面这几个估计就够用了。

花甲、古稀、耄耋。

这种比较有文化的词,一般用在年纪大的人身上,既避免了一下子把人年纪给报出来的尴尬,又会让对方觉得你很有涵养。

其他的部分作为兴趣了解一下还是不错滴。

起名大全:姓傅的男孩名字-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在古代11岁的男儿童叫什么?

1、黄髫。

“总角”、“黄髫”指的都是小孩子的发型发色,以此代指小孩,就像说“须眉”是指男子一样。

2、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3、垂髫。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1、0岁

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周?,指婴儿周岁。

3、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8岁

总角: *** 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4、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9岁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10岁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2021百家姓前1000姓排名单?

2021年百家姓排名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林、罗、高、郑、梁、谢、宋、唐、许、韩、邓、冯、曹、彭、曾、肖、田、董、潘。

新百家姓是指某些机构对中国姓氏进行调查,然后按照姓氏的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所得到的姓氏排名(至少要有前一百位的姓氏排名)就被称为新百家姓。198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袁义达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抽样数据资料,开始对我国的姓氏做统计研究。1987年,袁义达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同年,中国科学院正在进行有关姓氏研究的消息被一些媒体广泛传播。1987年5月2日,袁义达将此次姓氏统计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于众,被称为“新百家姓”,这也是最早的新百家姓。

2021年2月, *** 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

(一)“百家姓”排名

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王李张刘 陈杨黄赵 吴周徐孙 马朱胡郭 何林罗高

郑梁谢宋 唐许韩邓 冯曹彭曾 肖田董潘 袁蔡蒋余

于杜叶程 魏苏吕丁 任卢姚沈 钟姜崔谭 陆范汪廖

石金韦贾 夏付方邹 熊白孟秦 邱侯江尹 薛闫段雷

龙黎史陶 贺毛郝顾 龚邵万覃 武钱戴严 莫孔向常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 *** 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

(二)姓氏选取:

《民法典》第1015条明确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亲属的姓氏;(2)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3)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我国姓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和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子(女)从父姓”的传统习俗,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特别是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随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频有出现。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16的雅称?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意思是: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

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意思是: 指年过15岁的少年,就可以上大学就读,去学习各种技艺,学会大艺,大艺即《诗》《书》《礼》《乐》,大节乃大学之道。

傅姓男孩取名寓意?

姓傅男孩取名雄伟,傅姓百家姓中排名不前不后,且汉或 *** 都有。是男孩起名雄伟是寄希望将来长大英俊、洒脱,功成名就,立身处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