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大全:姓窦的女孩名字-怎样评价号称大唐 *** 美女却又荒唐又狠毒的安乐公主李裹儿
起名大全:姓窦的女孩名字,怎样评价号称大唐 *** 美女却又荒唐又狠毒的安乐公主李裹儿?
安乐公主李裹儿,出身高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富美,但本质就是傻白甜,她的一生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低开高走,然后断崖坠落。生前吃喝玩乐,所有能享受到的,一样不落,一生奢华,终了却是为人做嫁衣,成了别人的棋子,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便香消玉殒,作为“唐朝 *** 美人”,其遭遇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先说下李裹儿人生经历家族背景
自唐高宗李治把武则天接入宫中,大唐王朝便开始热闹了起来。
武则天先后生有四子二女。
为了干掉王皇后,亲手捂死了尚在襁褓中的长女(即安定思公主),以自己女儿生命的低价扫除了前方障碍。
长子李弘,次子李贤,都有谦恭仁德品性,且勤奋好学,先后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猝死。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武则天清障行动的继续。
剩下的儿子李显和李旦比较有意思。可能是前面两位兄长的遭遇给这哥俩儿敲响了警钟,李显的性格可以用“胆小怕事”来描述,而李旦,绝对是那种深藏不露的大智慧。
童年际遇
李显被立为皇帝后,宠爱韦后,捎带脚的给了韦家不少恩赐,刚当上皇帝两个月,就让他老丈人韦元贞来当宰相,大臣裴炎坚决反对,李显说,我把天下给了韦后一家都没问题,别说一个宰相了。这事儿武则天知道了,老太太一怒之下,直接把儿子废成了庐陵王。
公元685年,在去房陵的路上,韦后动了胎气,在荒郊野外,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并没有什么准备,李显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把孩子裹了起来,这孩子就起名李裹儿了。唉,堂堂大唐王朝的公主,也和民间争抢狗剩、二蛋的名字了。
虽然是被贬,但是一家人待遇比寻常管家还是要好,吃喝用度没有一样缺失。就这样,李显一家在房陵倒也过得自在逍遥,李裹儿也算是渡过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重返长安
转机发生在李裹儿十四岁那年。
其实,武则天折腾了一辈子,就是想把大位传给武氏。可是,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人较量中,武承嗣首先败北,剩下的武三思在朝野中名声很臭。想想自己百年后,能给自己上香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儿子吧,哪有侄子供奉姑 *** ?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圣历元年,召还东都,立为皇太子,依旧名显。所以,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决定还政李唐,就这样,在公元699年,李显重新被立为太子,一家老小重新回到了长安。
肆意挥霍
刚回到长安的那几年,李裹儿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毕竟,她的奶奶还活着。公元704年12月,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筹划已久的逼宫行动,迫使武则天退位,是为神龙之变。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失败的话,李显又成了背锅侠,这事儿他毫不知情,发动兵变的前一刻,张柬之等人才通知他,可见这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把这哥儿们吓成了什么样。
李显顺利复辟,李裹儿的人生,也迎来了挥霍的春天。
挥霍到什么程度呢?大兴土木,霸占农田这些事简直就是稀松平常,根本不值一提。就以她穿的一件衣服---百鸟裙为例,漂亮到什么程度呢,做个对比,现在巴黎时装周上的东西和它比就是个渣。
为了织造这条裙子,先不算耗费银钱,就单单为了这原材料,就不知道捕杀了多少珍禽名兽,反正据说长安城都见不到漂亮的鸟了,甚至有大臣上奏禁止捉鸟了!大唐王朝的环境保护,居然是这样一个开端。
下面重点说说为人做嫁衣这事。总体感觉,李显这一枝,在智商方面,明显不如他弟弟李旦。
公元701年,李显与韦后所生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三人议论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这哥儿俩给武则天吹枕边风,于是这三人 *** 掉。
亲哥哥 *** 掉后,李裹儿似乎看到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当皇太女的想法开始生根发芽。奈何李显就是坚持李重俊为太子。
结盟武氏
神龙之变留下了武三思这个祸根,此时的武三思亦想除掉李重俊,于是武三思和李裹儿结成了战略同盟。
另外,武则天曾经的身边红人----上官婉儿,此时已经变成了李显的昭容。当年,上官婉儿为了站稳,私通武三思;这时,武则天已经没了,她继续寻找新的靠山,便充当了 *** 客的角色,把武三思献给了韦后。
武三思则有自己的盘算,一心想着重拾武氏荣耀,韦后便是一个突破口,在他卖力的进攻下,韦后自然也是想着效法武则天了。
四个人就这样快乐的玩到一起去了。
武三思唆使儿子武崇训、儿媳李裹儿不断挑唆李重俊,这让李重俊的危机感空前严重起来,于是在公元707年起兵,斩杀武三思、武崇训等人,然后逼宫,结果失败被部下杀害。
李重润、李重俊已经挂了,只剩下一个李重茂,李裹儿的理想似乎越来越近了。三年后,唐中宗李显猝死。对于他的死亡,史上众说纷纭,有一个版本,说是韦后、李裹儿这娘儿俩把他给干掉的。
我们假设确实是这样,那个时候,李显并没有完全控制朝堂,李显死亡,这显然不符合韦后、李裹儿的利益诉求。
收拾残局
李显暴毙,韦后的哥哥韦温掌管兵权,韦后娘儿俩达到了人生顶峰。韦温和安乐公主谏言韦后效法武则天临朝称制,只是担心太平公主和李旦会成为阻力,就想除掉他们。
拼智商的时候来了!
与李裹儿同龄的李隆基,平日广交各色人等,尤其羽林军中的豪杰;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一手 *** 出来的闺女,手段自然高明,两个人强强联合,韦后乌合之众怎会是对手。
在公元710年,发动唐隆之变,一举铲除韦后、李裹儿。这位二十五岁的大唐公主,一生为之奋斗的皇太女目标,随着她的身体一起香消玉殒了。
结束语从705年到710年,先是李裹儿两口子 *** 李重俊,感到危机的李重俊便干掉武氏一族;随后李重俊兵败被杀。这一阶段,韦后、李裹儿取得重大胜利,朝堂大权尽落韦后。之后李显死亡,韦后想称帝,铲除李旦一枝,最终被蛰伏几十年的李旦和太平公主反杀。
纵观李裹儿这一生,这不就是一枚棋子吗?奋斗了几年的成果,刚张开嘴,肉就被别人抢走了。真是应了那句话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痘的谐音成语?
斗艳争芳,斗志昂扬,勾心斗角,艰苦奋斗,傲霜斗雪,豆栅相煎,豆蔻年华,红豆相思,箪食豆羹,打牙斗嘴,逗节成枝,逗嘴皮子,厮迤厮逗,瓜剖豆分,抖转星移,抖酒百篇,斗筲之人,斗方名士,精神抖擞,斗酒百篇,煮豆燃萁,冷灰爆豆,糠豆不赡,豆重榆猽,目光如豆。
缓解产后腰痛的 *** 有哪些?
产后腰疼,似乎是成为宝妈头痛的一大常事,甚至经过多年都不好转。但是,要说什么1招解决,并不科学,腰疼,也是有分类的
卸货前,肚子大,腰椎前凸曲度增加,生产之后天天都得抱着娃,再加上本来运动就少,核心力量差,盆底肌松弛、腹直肌分离,相爱相S,这些情况都导致腰部的压力太大,只有找到腰痛原因才能解决TA
一.如果是怀Y导致的骨盆前倾(1)一方面,要增加腹部的力量,可以采取夹枕头做卷腹运动,就非常棒
(2)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臀部的力量,在这里推荐做臀桥、后踢腿、深蹲来加强
(臀桥:一种健身运动,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腿屈曲略宽于肩,脚跟踩地发力将臀部抬起至大腿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臀部抬起时上背部支撑地面下落时下背部贴地,但臀部悬空,臀部抬起时呼气,臀部下落吸气)
二. 如果是因为抱孩子导致的肌肉僵硬这里让腰部肌肉得到放松,腰痛就会缓解
做法:仰卧位屈髋屈膝左右扭动,还可以双腿到胸前进行牵拉放松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体态,尤其别含胸,站立时收腹仰头,站似一棵松
三. 如果是因为劳损或者腰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缓解动作:急性期卧床腹式呼吸就有帮助
(腹式呼吸:仰卧时,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更大程度向外扩张腹部,然后保持住,当呼气时候,腹部向里面凹进,保持胸部不动,更大限度的收缩腹部,尽量把气体都排出去,达到极限)
此外,在卧床期间还可以做一做麦肯基,真的难以忍受时候,贴膏药,甚至戴上束腰,熬过急性期,之后找个单杠吊着放松下压力,后续 *** 应增加核心力量的练习。
麦肯基:
1. 骨盆贴实地面,用手把你的身体推到更大幅度
2. 膝盖双手接触地面,每次抬对侧手脚,保证你的身体和骨盆不要发生旋转和倾斜
3. 臀桥可以训练到你的核心肌群,所有核心的训练动作都一要慢
4. 让你的耳尖髋膝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用脚支撑,增加自己的阻力
这四个动作每天坚持做30秒至一分钟,坚持一个月能很好改善腰间盘突出
四. 骶髂关节、尾骨疼痛骶髂关节、尾骨疼痛,请去医院康复科,找专业医生指导 *** ,还能陪你锻炼
我是窦医生,今天有点跑偏,不过我还是擅长不孕疑难杂症的,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
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在临终前写了一封表白信:“此生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估计当年不少的观众都流下了时代的眼泪。
其实,伍次友这个洒脱、狂放而又颇有正义感的书生,不过是二月河在剧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清朝康熙元年,历史上并无此人。
不过,既然提到了《康熙王朝》,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那些年追过的“三角恋”。
在大型历史题材正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十分美好,他们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姐弟”,也是皇帝和侍女,更是互相爱慕着对方的人。
而一切美好却随着伍次友的出现而失衡。
在《康熙王朝》里,平民出身的伍次友才华横溢,他是康熙认定的老师。
康熙十分崇拜伍次友的才华,经常去找他见面聊天。
随着与康熙的交集越来越多,伍次友结识了苏麻喇姑。
伍次友的洒脱不羁、风度翩翩、刚毅勇敢、忧国忧民,让苏麻喇姑打开了自己的少女情怀。
同样处于怀春年纪的伍次友,对眉目如星、温柔如水的苏麻喇姑也动了情。
于是,伍次友多次向康熙暗示自己与苏麻喇姑情投意合,请求康熙皇帝将苏麻喇姑嫁给他。
这个时候的康熙才意识到自己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他心里十分难受,但又不好拒绝。
每一次,康熙都假装自己“没听懂”。
伍次友又不傻,几次暗示无果后,他便明白了皇上对苏麻喇姑的想法,从此再也没提过此事。
和天子争女人?不是伍次友懦弱怕死,而是他明白,他应该退出。
所以当苏麻喇姑流泪质问伍次友为什么不向皇上求娶她的时候,伍次友十分平静地说:“那个人是皇帝,我不敢。”
也是从这时候起,苏麻喇姑明白了皇帝对她的感情。
后来,当康熙暗示明珠对伍次友下手时,一向温婉的苏麻喇姑,毫不顾忌康熙的面子,直接戳破他的心事。
三个人隐晦的心事,这才变得明明白白。
作为过来人的孝庄,她早就看穿了孙子的心事。于是,孝庄下旨赐婚,让苏麻喇姑给康熙当妃子。
早前,孝庄曾经警告过苏麻喇姑,对皇帝不可有非分之想。现在她为了让孙儿开心,不惜打破常规。
没想到,苏麻喇姑竟然抗旨了。
她以死相逼,断发起誓,终身不嫁,从此青灯伴古佛。
一直到去世,苏麻喇姑才表露心迹,写下了对康熙的表白信。
当然,这些都是编剧的安排,从历史角度看,这样的剧情不免有些“狗血”。
事实上,以苏麻喇姑的年龄,都可以当康熙皇帝的奶奶了,她比康熙足足大出了40岁。两人完全不可能是剧中的青梅竹马、互生情愫。
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高出男女之情的。毫不夸张地说,于康熙而言,除了祖母孝庄太后之外,苏麻喇姑便是他最敬重的女人。
苏麻喇姑与康熙的缘分,还得从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说起。
苏麻喇姑,一听就不是满人的名字。没错,她与孝庄太后一样,都来自蒙古。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她出身于贫困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家庭的艰难使她过早成熟,小小年纪就出来帮家里干活,以此挣取微薄来贴补家用。
苏茉儿长得清秀伶俐,做事细心周到,很快就获得了科尔沁部落的一个管事的青睐,就将她推荐进了贝勒爷家里做侍女,侍奉贝勒府中的二 *** 布木布泰的生活起居。
而这位闺阁中的二 *** ,就是未来大清的孝庄太后。她是顺治帝的亲妈,康熙皇帝的亲祖母。
当时的苏茉儿与孝庄,都是豆蔻年华的少女。两个女孩子日日相伴,在一起十分投缘,虽说是主仆关系,但是却情同姐妹。
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便被哥哥护送到盛京,与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成亲,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二个福晋。
苏麻喇姑作为贴身侍女,便以陪嫁丫头的身份一同嫁进了皇宫,继续陪伴在布木布泰身边。
入宫后,苏麻喇姑这颗宝石才开始熠熠发光。她除了将刚嫁进宫还不适应新环境的孝庄侍候得舒舒服服之外,还自学了很多新技能。苏麻喇姑出身蒙古,由于家境贫寒,文化水平有限。但她入宫后,很快便精确掌握了满语(清朝的母语),还写得一手漂亮流畅的满文。可谓: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她出色的针线手艺和设计巧思,更是在清朝留下了惊艳的一笔。1636年,皇宫里开始忙着准备制定清朝上下冠服。在物色设计人选时,孝庄便推荐了心灵手巧的苏麻喇姑。在参与朝服的设计中,苏麻喇姑结合了满、蒙、汉等各族服饰的经典之处,将之融合创新, *** 出了精美又独特的清朝服饰。也是从这时候起,奠定了清朝衣冠饰样的标准,一直流传于后世。不仅如此,她还成为了孝庄太后事业上的得力帮手。1643年,皇太极驾崩,孝庄的儿子福临才6岁。帝位空悬之下,福临(顺治帝)更大的竞争对手便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在孝庄太后的精心谋划下,福临最终夺得帝位,但是大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孝庄 *** 被多尔衮隔离,无 *** 常见面。这时,苏麻喇姑便成为了 *** 之间的信息联络站,她不动声色地传达着秘密任务,一直到顺治帝独当一面。她不仅陪伴了顺治的成长,还照料了呱呱落地的康熙。1654年5月4日。康熙皇帝玄烨降生,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命自己最信任的苏麻喇姑来照顾小孙儿。此时已经42岁的苏麻喇姑,又化身为玄烨的 *** 保姆。在玄烨(康熙皇帝)一岁半的时候,清宫里面突然爆发了一种天花的水痘症,这种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治愈药物,患病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时间,整个皇宫人心惶惶。凡是没有出过天花的皇子们全部转移到紫禁城外避痘。当时小玄烨被安排住到了宫城西华门外,而孝庄太后则住在紫禁城的慈宁宫。苏麻喇姑为了兼顾侍奉孝庄和玄烨,便每天骑马往返于慈宁宫和西华门。正是有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小的康熙皇帝才得以躲过灾疫。就连康熙皇帝都感慨,苏麻喇姑承包了他的父母之爱。康熙帝在晚年时回忆童年时说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苏麻喇姑虽出身低微,身份只是一个宫女,但是她知书识礼、贤惠纯良,技能满满。这也是孝庄指定她照顾康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的教导和影响下,康熙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矢志读书","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读书,成为了玄烨陪伴终身的爱好。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女性名将?
自古男儿多豪杰,战场虽然大多以男子为主导,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仍然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将领。受文艺作品的影响,很多巾帼英雄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同时也虚构了不少女性将领,例如穆桂英等杨门女将。那么,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著名女将,大家又认识几位呢?
1、商朝妇好:史载 *** 位女将。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原配王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卦表明,妇好曾多次奉命征战沙场。甲骨文记载,某年夏天,商朝北方发生战争,双方僵持不下,妇好便主动请缨率军出征,最终获得大胜。此后,武丁便经常让其挂帅出征,先后战败周边二十多个方国。甲骨文有“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的记载,而这也是妇好出兵最多的一次,以当时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妇好率军一万三千出征,这在当时已经是规模极大的一场战争了。虽然妇好年仅三十多岁便不幸去世,但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出现频率却相当高,在仅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她的名字便出现了200余次。
2、晋朝荀灌:12岁率军突围求援。荀灌是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曹魏名臣荀彧的五世孙女。荀灌虽为女子,但却自幼喜欢舞枪弄剑,常常跟随在父亲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在名师指导下,荀灌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善枪法。建兴三年(315年),时值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杜曾率军一万围攻宛城,宛城守将荀崧眼看城中粮食即将耗尽,便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年仅12岁的荀灌遂主动请缨,率领十几个勇士突破重围,并顺利向南中郎将周访求来援军,击退杜曾军队。
3、前秦毛皇后:率军力战不退被俘而死。毛皇后乃前秦将领毛兴之女,出身将门的她自幼习武,成年后嫁给前秦高帝苻登,并被立为皇后。毛皇后虽然贵为皇后,但因其善于骑射,又极为悍勇,因而在苻姚之战中,毛皇后也随军出征并统军一万,负责驻守辎重粮草所在的大界营。后来,后秦姚苌因战局不利,派儿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则和苻登两面夹击,斩杀后秦两万余人。然而,取胜的苻登却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姚苌探知后亲率三万精锐骑兵偷袭大界营,毛皇后率领女侍卫和军队力战不退,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力竭被擒,姚苌见其美貌出众又武艺高强,便想纳其为妃,被拒后遂将其斩首示众,年仅21岁。
4、南北朝、隋朝冼英:被尊称为“岭南 *** ”。冼英是南梁、南陈、隋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后因率领汉、俚各族百姓归附隋朝而被封为谯国夫人。冼英本为广东茂名人,后嫁给北燕后裔、高凉太守冯宝为妻,婚后两人共同主政,隋朝攻灭南陈时,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之地归顺隋朝,而在此后的岭南反隋运动中,她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下仍然协助朝廷平定岭南。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 *** *** 则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 *** 人”。
5、北魏花木兰:替父从军。作为最著名的巾帼英雄,一直以来关于她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过,史书对于其姓氏、籍贯、生卒年分等信息均无记载,不过祖冲之的《述异记》和李亢的《异志》均提到木兰姓花,因此明清以后广泛采纳了“花”姓。彼时,由于北方柔然经常南下侵扰,于是朝廷规定每家抽一男丁上前线,花木兰家中因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弟弟又太过年幼,于是花木兰便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凯旋归来之后,念其功绩较大,再加上孝心可嘉,皇帝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甚至有提拔重用之意,但花木兰却因家中有老父需要照顾,最终婉拒返回家中。
6、唐朝平阳公主: *** 位以军礼安葬的女性。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和嫡妻窦皇后的爱女,成年后嫁隋末武将薛绍为妻,迁居长安。李渊起兵之时,薛绍返回李渊身边,平阳公主则留守关中李氏庄园,散尽家财聚集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后又凭借胆色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仅三月便扩军数万,并引军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因其军队军纪严明,平阳公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李娘子”,其军队则被称为“娘子军”。李渊兵进关中时,平阳公主麾下军队已达七万,并攻占了 *** 地盘,后与李世民合力攻克长安。李渊称帝后将其封为“平阳公主”,奉命前往山西驻守李家大本营,其驻兵之初因此被命名为“娘子关”。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平阳公主突然去世,李渊念其军功,以军礼安葬之,而平阳公主也成为了历史上 *** 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7、唐朝樊梨花: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将领。与花木兰一样,樊梨花身上的戏说成分同样很多,且史料并未提到关于她的记载,她的事迹大多出自于各地史志稗史。樊梨花乃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物,其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梨花后嫁于薛丁山为妻,大唐贞观年间,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并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甚至以武力与唐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派薛仁贵前去征讨,而樊梨花则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其事迹也基本发生在这一时期。至于其他的故事,则大多为文学作品虚构。
8、北宋折太君:出身“折家将”的“杨门女将”。杨门女将虽然大多为虚构,但折太君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其乃府州折氏之女,其父折德扆,两位兄长折御卿和折御勋皆为一时名将。生于武将世家的折太君,青年时便已经熟读兵法、文武双全,经常协助父兄抵御外敌。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结盟,折太君遂嫁给杨业为妻,后随杨业侍奉北汉,夫君在外征战,她便组织杨府的男女仆人丫环习武。北汉被灭后杨业归宋,折太君又随之迁居开封,杨业在“雍熙北伐”中阵亡后,折太君据理力争,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缘由,最终使得潘美官降 *** ,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则被削职为民。折太君除早年有征战记载外,嫁给杨业之后并没有带兵记载,但杨家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名将世家,与折太君的贡献却是分不开的。
9、南宋梁红玉:从 *** 成长为抗金名将。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自幼随父兄练就一身武艺,后祖父和父亲因平定方腊叛乱失败而被处死,梁家就此衰落,梁红玉则沦为京口营妓。方腊 *** 被平定后,童贯班师回朝后召营妓侑酒,梁红玉因此与韩世忠相识并嫁给对方,并在其妻白氏去世后成为继室。南宋建立之后,梁红玉在建炎三年(1129年)因平定苗傅叛乱立功,获封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此后,梁红玉多次随韩世忠出征,并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梁红玉随韩世忠出镇楚州,最终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年仅33岁。
10、南宋杨招讨:山部杨招讨女将军。南宋末年,蒙古南下攻打南宋,蜀地百姓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而在史书中的将士牺牲录上,其中有“名山部杨招讨女将军”的记载,不过关于其事迹,却并未有过多的记载。根据有限记载,基本可以推测出,杨招讨应该率领的是四川 *** 的团练兵,充分利用四川多山洼盆地的地形特点,大胆创新采用堡垒协防体系的灵活战术对抗蒙军铁骑,可惜却无力回天,最终英勇就义。
11、明朝瓦氏夫人:明朝 *** 抗倭女将。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其父岑璋是归顺直隶州土官,自幼便文武双全,不仅饱读诗书,且精通兵法武艺,成年后嫁给田州土官岑猛,改称“瓦氏”。因屡屡侵犯临州,岑猛及其子岑邦彦在朝廷的围剿下兵败身死,之后瓦氏夫人先后抚育岑芝及其子岑大寿、岑大禄两代人,并代掌州内政务。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于倭患严重,瓦氏夫人奉命率兵前往浙江前线抗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次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 *** ,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同年四月二十八日, *** 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 *** 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后因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
12、明朝秦良玉:唯一位列王朝名将的女性。秦良玉出身明朝忠州,自幼文武双全,后嫁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杨应龙叛乱,马千乘奉命率军平叛,秦良玉则率兵五百押运粮草,后夫妻二人均立下大功,秦良玉更是位列南川路战功 *** 。丈夫马千乘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因得罪监军 *** 邱乘云被囚禁致死后,因儿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遂代领夫职。明末天下大乱,秦良玉与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朝历代在修史时,即使要为女性名人列传,往往也只会将其列入列女传中,而秦良玉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作为王朝名将而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13、明朝葛嫩娘:将门虎女抵抗清军。葛嫩娘出身将门之家,其父葛挺昱是一员镇守边关的武将,身为独女的葛嫩娘于十岁左右开始缠着父亲学武和统兵之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其父率军抵抗,最终全军覆没,葛嫩娘则趁乱逃走,后流落于南京秦淮河,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诗妓。后来,葛嫩娘结识了世家子弟孙克咸,并与其一起应福州守将杨俊之请前往福州,面对清军南下,葛嫩娘动员全城妇女,对她们进行编排和紧急训练,面对清军围攻,葛嫩娘又趁夜突围向郑芝龙求援,可惜郑芝龙不为所动,无奈返回福州。后清军破城,葛嫩娘与清军展开巷战,结果力竭被擒,清兵见葛嫩娘貌甚美,欲逞 *** ,葛嫩娘绝望之下咬舌自尽。
14、太平天国苏三娘:天地会出身的女将。苏三娘本姓杨,原为江湖卖艺女子,擅长使用飞镖,后嫁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苏三为妻,而苏三手下则有一支农民 *** 队伍,苏三娘于是便常跟随丈夫外出作战。苏三后因叛徒出卖被杀,苏三娘为丈夫报仇后,遂率两千余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 *** 。此后,苏三娘跟随洪秀全转战各地,先后参与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入南京之后获封女营副总管,负责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咸丰三年(1853年),苏三娘奉命与罗大纲各率男女军攻打镇江,战斗中她冲锋陷阵,飞身登城,其英雄事迹不胫而走。之后,苏三娘奉命镇守镇江,曾指挥女军多次粉碎了官兵的反扑。不过,从咸丰四年(1854年)后,苏三 *** 事迹便不再见于史料。
以上便是本人所知的十四位巾帼女将,她们虽为女子,却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其中或许有所遗漏,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