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丢东西-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诋毁中医言论的人到底怀着哪些目的

admin2023-01-05 12:45:1627

紫薇斗数看丢东西,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诋毁中医言论的人到底怀着哪些目的?

中医已经断代近百年了!从民国到如今,西医的深入人心不仅压缩了中医的受众人群,更压缩了中医的发展空间。几千年的研究成果被弃之不顾,数百代先人的智慧结晶被嗤之为 *** 。人们只看到西医的抗生素可以治好伤口炎症,却看不到中医的云南白药内外兼治还不会制造超级耐药菌!我们中华儿女数典忘祖的本性在过于激烈的所谓革命主义思想影响下,被激发得淋漓尽致!诚然,西医是精确主导的可分析的,建立在西方“科学”的原则基础上的,能够有效快速产生 *** 效果的医学体系。但这一切特征都不是西医“正确”的解读,因为西医好所以西医对不过是一种自证对错的逻辑死循环。我们盲信西医,就如同我们盲信西方科学理论一个道理!因为我们盲信西医,所以我们信了他们对中医的不认可,也质疑中医否认中医。问题是,西方世界是以逻辑严谨为尊的,他们一开始不了解中医所以觉得中医不对,但并不等于他们至今也在否定中医!相反,全世界医学界都很重视中医和中医理论,重视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结果进行西方科学化的分析解读,希望从中找到古人怎么样运用自然物质而非化合物来治愈那么多如今看来也属于疑难杂症的病症的秘密!有些中医大师,在国内甚至过的不如狗,去了国外反而风生水起。要不是国家近二十年来终于醒悟了,意识到原来自己坐拥宝库不自知,加大了中医的研究投入与开发保护,我们的中医甚至在上世纪 *** 十年代的时候都快要绝迹了!我不懂为什么网上有人屁都不知道还在大肆宣扬什么中医无用论,更不齿那些读了一辈子书把知识读到狗身上去了的所谓专家学者们,更不屑于理会类如 *** 之流的宵小之徒狂吠乱咬,我只知道,中医有没有用,你我他任何一个不懂不了解没研究没经历过的人谁也说了不算!我更知道,西方那些医学界排斥中医的势力,一边因为利益的目的大肆污蔑中医的正确性,一边同样在千方百计研究中医、研究中药、窃取中医千年秘方,我们现在知道和使用的很多针对某些病症的特效药,其研究开发中究竟有多少中医因素,谁也说不清,但中医绝对大大帮助西方世界提升了他们的医疗水平和医学认知!西方世界不仅对中医如此,对任何非西医体系的国家医疗知识经验体系都如此!因为他们发展不过也就近二三百年历史,他们深知这个世界上五六千年的文化底蕴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东西!而反观我们国内,近百年的数典忘祖和所谓的西化运动,把五千年的文明毁于一旦,一边吃着中药治好了小时候的头疼脑热,一边长大了立刻用狭隘无知的自以为是去否定中药抨击中医,美其名曰“知识改变愚昧”!我呸!你们盲目迷信的西方科学世界和西医理论解答了你们对世界的困惑了吗?治好了你的感冒发烧了吗(鬼都知道感冒发烧是自身免疫力的应对机制)?你们没有感觉到,西方世界所谓科学思维中到处充斥着类如圣经般的“信我者永生、逆我者我必亡之”形式的排他主义逻辑吗?人家千年信仰排斥中医可以理解,你们这群傻子可是千年中医的受益者,没有中医佑护中华千年,鬼来的你们这些玩意儿啊?你们排斥自己存在的根基,不仅蠢得惊天动地,而且立场何在?!逻辑何在?!至于绝大多数连中医西医是什么都不明白的二犊子们,在网上憋着劲用自己拿浅薄得普通细菌般的认知去抨击中医,我只有一句话评价“你们压根连说三道四的智商都没有,就请不要张嘴闭嘴如何如何了,无论你们怎样努力,你们也没有那个能力与智力参与这类话题!你们就请回家多读读书,多看看报,了解一下自家祖上哪位先人被哪位中医先生治好了哪个毛病,不要试图去理解,就当看故事了吧!”

神回复总是耐人寻味的?

看我们小区保安,有什么想说的吗?

神回复:“这一队保安,加起来有十颗牙吗?”

神回复:“支付宝一个G,我寻思里面也没多少钱啊!”

神回复:“电灯:我何德何能啊!”

神回复:“准驾车型里边应该有马车!”

神回复:“冬天结冰的时候割!”

神回复:“好家伙,这贴膜技术不去给长城贴瓷砖可惜了!”

神回复:“要不是我看过我弟的作文 我还不知道我上街当过乞丐。”

神回复:“亲眼看见父亲在暴雨天浇菜,那年,我哥死了7次。”

神回复:“给你来这么一下你也叫。。”

神回复:“这一队保安,加起来有十颗牙吗?”

吃鸡现在这么大了吗?怎么回事?

神回复:“支付宝一个G,我寻思里面也没多少钱啊!”

家里装个电灯,用这种线带得动嘛?

神回复:“电灯:我何德何能啊!”

找个代驾,看情况师傅也是个老司机了,可以放心了。

神回复:“准驾车型里边应该有马车!”

这一开始是怎么挖出来的?

神回复:“冬天结冰的时候割!”

我欠债了,准备去摆摊贴手机膜,这是我这几天自己在家练习的,怎么,可以出摊吗?

神回复:“好家伙,这贴膜技术不去给长城贴瓷砖可惜了!”

为了完成任务,你撒了什么谎?

神回复:“要不是我看过我弟的作文 我还不知道我上街当过乞丐。”

神回复:“亲眼看见父亲在暴雨天浇菜,那年,我哥死了7次。”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充电的时候,插上电源会有声音!

神回复:“给你来这么一下你也叫。。”

一些出嫁格格为什么不能生育?

明清时期,那些嫁人了的格格生不出孩子确实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倒不是先天生理障碍,而是人为干扰。

格格驸马神仙眷侣?影视剧可别当真。

电视剧看多了,人们可能觉得历史上的格格真就像小燕子那样,把皇上耍的团团转还能平安无恙了。

其实清朝的格格虽然身为皇室贵胄之女,却同样肩负着和亲联姻巩固势力的政治作用。所以通常及笄之后要么送去边疆和亲,要么许配给驸马。

赐婚的同时皇上也会赏赐给她们一个 *** 的大宅院和一众仆人。别看赏赐不少,其实更多的是悲哀。

首先这宅院就是个金牢笼。嫁人之后,按规定格格并不能和驸马住一起,驸马只能住在外院。倘若没有格格的召见,是不许进入内院的。

可生孩子毕竟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偶尔召见一次两次也难保成功。这就需要多次召见,主动出击了。可格格们自打出生就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各种女戒礼法,加上贵为格格的高傲。这使得她们放不下架子和颜面去以 *** 为由像皇帝一样召见驸马。

但这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格格自身的原因。在随行的这群仆人中还有一个隐藏王者—管家婆。

清朝的格格并不只是皇帝的女儿,上至皇帝之女,下至亲王低阶妾之女都会被封为格格。而她们出生之后就有宫里派人照看,无法常伴家人左右。

而之所以有人说是皇帝的错,是因为出嫁以后,宫里会岀派位陪嫁的管家婆。一来照看格格,教其为人妇;二来掌管吃穿用度,控制驸马进出府邸。

其实之所以要派管家婆,也是皇帝的好心,错不能在皇帝。只能说皇帝做的不错,错在管家婆没做好。

因为格格离家之后,通常几年都不会回宫或回家,加上她们年纪小又性格怯懦。于是执掌大权的管家婆便自封为王了。

管家婆――格格驸马爱情路上的拦路虎。

正所谓面子又不能当饭吃。为了做母亲也好,为了爱情也好,初为人妇的格格们总是对素未谋面的夫君心存期待的,所以会下令召见一下自己的夫君。

不过,即便格格召见了,驸马要想进入内院还要过管家婆这关。可管家婆是不会放人进去的,在她们看来,公主要懂得礼仪廉耻,不可把心思都放在床榻上,这传出去会丢了皇家的颜面。

如此一来,正常的夫妻生活成了败坏风气。驸马和格格见一面也难上加难正,更别提同床共枕繁衍后代了。

驸马那头左右不只格格这么一个老婆,本着香火不能断的原则,自然去找别的小妾了。

紫薇斗数看丢东西-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诋毁中医言论的人到底怀着哪些目的

所以,今天当我们翻开清宫医案可以发现,清朝的格格十之 *** 一生未育且因相思病郁郁而终。

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数以百计的格格毁在了管家婆手里后,道光帝的大格格勇敢做了表率。据史 *** 载,大格格成婚之初曾召见过驸马,可被管家婆拦住了。期间,大格格并未反抗,她自知孤立无援斗不过她。

于是这一拦就是一年多,终于等到了进宫见皇阿玛的这一天。父女刚一见面,大格格便跪在地上大哭:

“父皇究竟将女儿许给了何人啊?”

道光一听,觉得甚是荒唐,便反问她:“你的夫婿难道不是符珍吗”

“符珍是何人?长什么样子?”

“你们成婚一年有余,你怎会不知他长什么样子?你没见过吗?”

“回父皇,成婚至今,女儿确实未曾见过驸马?”

“是何缘故?”

“管家婆不许我们见面?”

“荒唐,区区管家婆,哪来的权力管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情?”大格格一听,甚是欢喜,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高高兴兴的带着皇帝口谕回了府邸,管家婆被训斥一顿后再也不敢置喙了。

大格格也因此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婚后自由“恋爱”的格格,与驸马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神仙日子。

为证明清朝格格并非不孕,大格格与符珍驸马先后生了8个子女。此后,大格格成了人人称道的女英雄。

不过至今也没人知道管家婆这一群出于何种变态心理还是接到了何人秘密指令非要格格断子绝孙。只能说,自古帝王家遍地绝情冢,谁也不让谁好过啊。

有哪些碾压智商的神回复?

1、

打雷的时候关窗户有用吗?

神回复:没用的,我试过了关了窗雷一样在打。

2、

对一个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评价。

神回复: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3、

与律师谈恋爱是什么感受?

神回复:别离婚,你连 *** 都分不到。

4、

为什么女生在被表白、被求婚的时候总是会捂嘴?

神回复:这样别人才看不出自己说的是OMG,还是WTF。

5、

你都吃了什么了!能放出这么臭的屁?

神回复:咋滴,你还想要配方?

6、

我的智商可是数一数二的,

神回复:对啊,你的智商只适合数一数二。

7、

为什么很多人都找不到对象?

神回复:因为不仅自己丑,还嫌别人长得丑。

8、

人的长相到底有多重要?

神回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看长相。

9、

为什么大多数女生都喜欢称自己是吃货?

神回复:因为不说自己是吃货,人家会以为你胖是天生的。

10、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有选择困难症?

神回复:还不是因为穷。

11、

如何优雅的解释自己胖?

神回复:因为有很多事放在心里不好瘦。

12、

卖萌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神回复:看长相。

13、

吃什么最补脑?

神回复:亏。

14、

武林高手是怎么识别杀气的?

神回复:背景音乐。

15、

为什么越 *** 方地区的人性格越直接、彪悍?

神回复:天寒地冻的,哪有时间和你磨叽。

16、

男士身上最重要的装饰是什么?

神回复:房产证。

17、

如何一个月减肥 40 斤?

神回复:截肢。

18、

自己一个人看鬼片或剧情片会非常容易害怕,怎么解决?

神回复:关掉音效,打开猪八戒背媳妇单曲循环。

19、

我发现前任好丑,我应该高兴吗?

神回复:他宁可要一个丑女人都不要你,姑娘长点心吧!

20、

为何进大学的新生都急于脱单?

神回复:因为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没女朋友仅仅是因为高中禁止早恋。

21、

狗吃的这么好,有没有想过那些困难家庭?

神回复:你要是馋了你就去排队。

22、

磕头是一种陋俗。

神回复:你给我俩来吧,我不觉得俗。

23、

公务员怎么做到年薪百万?

神回复:公务员怎么做到年薪百万的 *** ,已经被写进刑法了,有需要的话可以前去看看。

24、

你听过最恐怖的歌词是什么?

神回复:每一个单身狗都得砍头,想爱就别怕别怕伤痛。

25、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怎么回复比较霸气?

神回复:“司机一行酒,亲人两行泪。”

26、

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

神回复:结婚。

27、

改天请你吃饭?

神回复:不用了我今天有空。

28、

我想给你整个世界。

神回复:那你整吧!

29、

你为什么这么黑?

神回复: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30、

为什么古代女人都是裹小脚?

神回复:怕她们逛街,败家啊!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

*** 有一个真实的案件,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爸爸把妈 *** 头拿下来了。」长辈吓得赶紧报了案。人们说小孩子才不会撒谎,于是逮捕了孩子的爸爸,可真相真的如此吗?

1988 年,一个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口的「童言」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桩万众瞩目的「 *** 」大案就此浮出水面。一夜之间,「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字眼充斥在台北市每一个角落。

(一)妈妈呢?

1988 年 10 月 5 日前,台北市的 *** 局里来了位中年女人,她焦急地左右张望着。「警官,我那可怜的女儿被杀了!」报案的女人名叫陈桂梅,她口中被杀害的女儿名叫吴瑞云。

紫薇斗数看丢东西-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诋毁中医言论的人到底怀着哪些目的

(吴瑞云)

陈桂梅在 *** 局里痛哭流涕,称自己知道凶手是谁,手里还有录音证据,求警方赶紧实施抓捕。台北警方一听是 *** 大案,立马重视起来,陈桂梅带来的录音当即回荡在警局的每个角落。

「那天晚上爸爸把妈 *** 头拿下来,就没有再看到妈妈了。」

「妈 *** 脚也被爸爸拿下来了,肚子里的东西,被装进了很多黑色的小袋子里。」

「爸爸要我们说,妈妈跟别的男生一起走了。」

录音里是一个孩子的稚嫩声音,可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 *** 们惊骇不已。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重大杀妻分尸案!在 20 世纪 80 年代, *** 警界正在经历治安历史上的黑暗期,枪击、 *** 案件不断,被捉拿归案的凶手却寥寥无几,公信力大不如前。所以面对此等大案,警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即刻开始询问陈桂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尽快破案以重拾 *** 尊严与威望。根据陈桂梅断断续续的描述和那段录音中的童言,一个惊人真相浮现在眼前。

(二)出海归来

1988 年 7 月 12 日,吴瑞云出海工作 6 个月的丈夫姚正源回家了。24 岁的姚正源是名海员,与吴瑞云育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为了多多赚钱养家,年轻的他选择了「海员」这个时常离家、不能陪伴妻子和儿女,但收入有保障的职业。为了庆祝姚正源平安回家,平日总是看不上这位女婿的陈桂梅特意打来 *** ,邀请他们一家四口明日来家里好好团聚庆祝一番。

(吴瑞云与姚正源结婚照)

姚正源满口答应下来,想到自己不在的时间里全靠岳母照顾妻子、孩子,肯定要登门感谢一下。然而到了第二天(7 月 13 日),敲开陈桂梅家门的只有姚正源,女儿吴瑞云和孩子却没有出现。问起姚正源原因时,他只说吴瑞云在家陪孩子,就不过来了。这让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的陈桂梅感觉不对劲,她沉着脸给女儿打 *** 问究竟怎么回事,毕竟这个女婿「人一般」,这次女儿没有跟来,一定又是吵架闹别扭了。当吴瑞云接通 *** 后,说辞与姚正源一致,说要给两个孩子准备晚餐,就不过去了。做妈 *** 陈桂梅自然心疼自家女儿,所以这顿饭吃的心不平、气不顺,草草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桂梅的心因为两通 *** 变得不安起来。

7 月 15 日,吴瑞云开口向陈桂梅借了 2000 块钱,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来过 *** ,而这之后关于吴瑞云的行踪,陈桂梅都是从女婿姚正源的口中获悉的。

7 月 16 日,姚正源忽然告诉陈桂梅,他们要从克难街的国光国宅小区搬走了,新家因为固定 *** 还没装好,所以暂时不能打 *** ,等一切整顿好了就马上恢复联系,临了还补充了一句,「岳母不必担心」。但女婿的话非但没能让陈桂梅放心,反而让她更加焦虑了。「女儿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陈桂梅又在家等了两个月,但结果如之前一样,吴瑞云依然没有跟陈桂梅联系过。苦等多日之后,陈桂梅又再次给女婿姚正源打 *** 询问情况。这一次,姚正源干脆了当地告诉她,「吴瑞云跟我吵完架离家出走了,我已经报过警了。」一听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眼,陈桂梅瞬间慌乱起来,这解释太牵强了。她思索起女婿近几个月来的表现,疑窦顿生。

10 月 4 日,陈桂梅又张罗了一桌好菜,借着关心孩子的名义,让姚正源带儿女来家里吃饭,饭桌上,姚正源的 *** 从进门起就没停过,一个接一个。见到此情景的陈桂梅当即抓住了机会,趁姚正源不在时,赶忙拉来五岁的哥哥询问妈妈去哪里了。「爸爸把妈 *** 头拿下来了哦。」哥哥童稚的声音说出了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听闻此言的陈桂梅大惊失色,两个多月的猜测在此时也得到了印证,原来是女儿遭遇了不测!为了确认外孙没有胡乱编造,陈桂梅在 10 月 5 日这天,孤身来到了姚正源所说的新家。她压抑着恐惧再次悄悄询问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回答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恐怖,也就是开头提及的几句恐怖童言。第二天一早,陈桂梅带着两个孩子的录音,跌跌撞撞地向 *** 局走去。

(三) *** 凶手

10 月 6 日,姚正源被警方突袭抓捕。在幼儿园门口等候两个孩子放学的他,在上 *** 前一阵挣扎,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面对警方多次的审问,这个皮肤被海风吹得发红的男人一脸惶恐,瞪大了眼睛。「不是我,我没 *** !吴瑞云肯定没死,她要离婚就离,我也不至于 *** 。」见姚正源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警方放出了两个孩子的录音。听完之后,姚正源像疯了一般大喊「冤枉」,表示自己从 7 月15 日起就没有再见到过吴瑞云,之后的日子一直在做水电零工,同时也会去跑跑出租,直到被警方突然抓捕。而在警局之外,「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劲爆的字眼,瞬间传到了台北市的每个角落,当地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起「恶男杀妻事件」。

(当时的媒体报道)

一夜之间,姚正源等于「恶魔」的说法喧嚣而起,各种谩骂和猜忌如潮水般涌来。

母亲陈桂梅更是声泪俱下,向媒体四处哭诉姚正源的残暴和女儿吴瑞云的可怜。

就连住在姚正源夫妇旧址的房客,也向大众讲述自己的惊悚经历——「我梦到一个断头女,穿着红衣,满地都是血。她也不说话,就默默看着我。但我觉得,她肯定是被害死的。那人,除了她老公还能有谁?」这位房客还说,自己入住时曾在冰箱里发现一袋用硬塑料纸包裹的腐肉,已经生蛆了,臭气熏天,不过那袋腐肉早就被丢弃了,无处可寻。人们纷纷猜测着,冰箱里的腐肉想必是吴瑞云残缺的尸体。惨死的吴瑞云让人唏嘘不已,所以在姚家原先居住的克南街上有人为吴瑞云设了一座灵堂,供人拜祭,以慰冤魂。

(坐落咋克难街的灵堂)

然而对于姚正源的调查和审讯,却陷入了僵局。因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审问姚正源,他都坚称自己没有杀害吴瑞云,并一口咬定是岳母陈桂梅从他与吴瑞云结婚起就不喜欢自己,一定是她故意指责陷害。见过大风大浪的警方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姚正源身上疑点重重。

比如姚正源一直声称吴瑞云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可在警方排查后发现,吴瑞云根本没有在电子厂上班,而是在一家三温暖店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浴 *** 店)。作为一个丈夫,怎么会不清楚自己妻子在哪里工作呢?还有,姚正源突然搬家的行为也引起了警方怀疑,在原先小区住了很多年的姚家夫妇,为何会在姚正源出海归来的三天后,迅速搬家离开了呢?

难道是为了隐藏或躲避些什么?

(姚正源的新住所,桃园龙潭)

带着这样的疑问,警方与法医迅速前往姚正源的新、旧住所,可惜的是,现场既没有任何血迹反应,也没有找到作案工具。这也说明吴瑞云被杀害或者分尸的 *** 现场,都不在家中。

如果没有找到吴瑞云的尸体和实质性物证,姚正源就不能被定罪,于是警方改变了调查方向,他们开始从姚正源可能埋尸的地点着手,展开排查。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新转变让警方从姚家小兄妹口中得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线索。当警方试探性询问两个孩子爸爸的行踪时,发现他们竟然可以详细地描绘出姚正源埋尸的地点和具体过程。

「早上的时候,爸爸开着计程车带我们两个到了青年公园跑马场附近。之后我们就被锁在了车里,隔着窗户,我们看到了爸爸挖了一个大洞,把妈妈埋了进去。」

尽管这种让孩子二度回忆恐怖画面的做法受到了众多专家和民众的抨击,但结果仍是让警方兴奋不已。真相,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在大家掘地三尺几个小时后,万众期待的结果却没有适时出现,孩子口中的「尸体」根本不存在,甚至连一根人类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找到。

因为这次「兴师动众」的出警,直接将警方推至风口浪尖,让本就所剩无几的公信力不升反跌,惹得众怒连连。人们也不禁发问,两个年幼的孩子所说的证言到底能不能采信?

(四)反转来袭

从青年公园回来后,台北警方陷入了巨大疑惑之中。一面是姚正源坚称自己冤枉,一面是真假难辨的恐怖童言,案件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就在警方苦苦寻人之时,几位证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起初,一位吴瑞云的好友站出来称自己在 8 月份还见过吴瑞云,怎么可能在 7 谁被分尸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目击者出现,最后发现竟然有五个人分别在 8月份、9 月份见过吴瑞云!与此同时,一个自称吴瑞云本尊的人也突然打来一通 *** ,说自己没死,只是不方便出现,让 *** 不要再找了。然而当警方邀请她出面澄清时,女子却果断拒绝,迅速挂掉了 *** 。警方判定,这是一个恶作剧。公众的议论喧嚣直上,警方的压力日益增长,他们越来越怀疑录音里那段童言童语的真实性。故而当时的检察官管高岳在侦查庭上,以配合调查为由将陈桂梅支走,再次轻声询问那对备受瞩目的小兄妹。

「爸爸杀了妈妈吗?」

「不知道……」

听到这个回答,检察官屏住了呼吸,接着又问,「是有人教你们那样讲的吗?」

在静静等待几秒之后,4 岁的姚家妹妹终于对着检察官点了点头。

这个「教」孩子说谎的人,就是陈桂梅。

对此,台北警方邀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来分析姚家兄妹的「翻供」行为,专家称「从心理研究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有时他们会无意识得编造事实,也会在被刻意引导后展开联想。」由于姚家兄妹翻供,所以之前所有的指证都不再具有可信度,再加上没有找到案发现场、尸体、作案工具等实际证据,被关押八天的姚正源被无罪释放。从警局离开时,姚正源对警方说,两个孩子一定是被岳母陈桂梅唆使说谎的,因为陈桂梅不是 *** 次状告他杀害妻子了,在两三年前,因为吴瑞云离家出走一个月,陈桂梅就曾大张旗鼓地指责姚正源杀了女儿。事已至此,「恶男杀妻分尸案」反转成了一桩「普通失踪案」。面对教唆孩童说谎、扰乱警方办案的指控,陈桂梅大呼冤枉,说自己也是被两个孩子骗了。由于线索太少,案件就此被搁置,吴瑞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三年后,这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件重回公众视线,风波又起……

(五)鬼神之说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被冤枉的姚正源在关押期间收到的漫天 *** ,在他无罪释放后并没有停止,很多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是他杀害了妻子,姚正源社会性死亡。更雪上加霜的是,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住院了。近几年来一直在跟进这起「杀妻案」的记者,看到姚家小女儿住院,立马兴奋了起来。试想,一个母亲如果看到自家女儿车祸住院,必然会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记者们看准了这一点「母爱本性」,在医院外日夜蹲守,等着吴瑞云亲自现身后立马安排头版头条。然而直到小女儿痊愈出院,众人期待的那个「母亲」也并未现身。不论是警方、媒体还是当地民众,都认为到如此关头仍不出现的吴瑞云,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陈桂梅这边,虽然涉嫌指示姚家小兄妹作伪证,但她那一颗爱女的心,却比金子还真。在案子被搁置的三年间,陈桂梅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女儿,走过了无数城镇和角落。渐渐得,陈桂梅开始放弃常规寻人办法,竟然出乎意料地借用起了「天道」,时常宣称女儿已含冤而死,曾看见女儿的卧室里有烟灰缸、钱币这类东西飞来飞去。

(陈桂梅声称从吴瑞云卧室「飞」出的钱币。)

最轰动的一次是陈桂梅花大价钱请来的「著名」 *** ,竟然帮她找到了女儿吴瑞云的尸骨!喜出望外的她马上让警方配合寻找自己的女儿。正常来说, *** 破案依靠的是证据、是科学,但这次台北警方却参与到此次莫名的鬼神之说中。当时的警政署长庄亨岱一心想要快速破案以挽回颜面,所以亲自带队来到了 *** 所指的藏尸地点。桥下人头攒动,人们好奇得来回穿梭,大家都想知道,上天会不会可怜这位思念女儿的母亲。年轻的 *** 们挥舞着锄头,大有几年前青年公园掘地三尺的架势。

(警方在寻找「尸骨」的媒体报道)

在桥下的淤泥被挖掘了两三圈之后,警方果真挖出了一具白皑皑的尸骨。陈桂梅大惊,立马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大喊着「女儿好惨啊!」。警政署长庄亨岱紧皱着眉头,马上派法医将尸骨带回去检测,驱散了围观群众。然而,当人们都以为这桩长达五年的「命案」终于有了结果之时,反转再次上演。经法医鉴定,那具尸骨不属于人类,是猪骨。三年前因轻信孩童之言而备受指责的台北警方,三年后彻底颜面扫地。吴瑞云失踪案再次被搁置。

(六)意外现身

时间来到 1993 年的 2 月,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花莲警局,说是给自己孩子上户口。她神情畏缩,仿佛在惧怕着什么。紧接着,「吴瑞云」三个字赫然出现在 *** 面前的登记簿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怔愣不已。查证后发现,这女子正是「杀妻分尸案」的主角、当年挖地三尺也没有寻到的吴瑞云!这么多年来,她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连孩子出了车祸,作为母亲的吴瑞云都始终没有现身呢?经过审问,吴瑞云这才羞愧地交代,当年自己根本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和人私奔了。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姚正源赌气出海工作,在家里独守空房的吴瑞云耐不住寂寞,去了一家名为七吉三温暖的 *** 会所上班,而在跟姚正源的通话中,她谎称自己找了份电厂的工作。在三温暖会所里,吴瑞云结识一位杨姓男子,寂寞的她仿佛又重拾了爱情,没过多久,他们相恋了。在姚正源出海归来后,吴瑞云顿时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有了依靠,跟母亲陈桂梅借了笔钱,与杨姓男子私奔了。

乌龙事件闹大后,吴瑞云不是没有想过澄清,那通说吴瑞云没死的 *** ,就是她亲自打给警方的,然而胆小自私的吴瑞云不敢亲自出面澄清,因为杨姓男子对她的过往一概不知!原来,从认识杨姓男子 *** 天起,吴瑞云就动了心思,对外一直谎称自己名叫刘瑞莲,她的现任「丈夫」根本不知她有家有室,甚至连姓名,都是假的。她此次之所以现身,实属万不得已,因为她和杨姓男子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到了年纪要上学,而上学就需要有合法的户口。若不是因为这个,自私的吴瑞云也许永远不会现身,「杀妻分尸案」也会变成一桩悬案。

(七)一点想法

纵观整个案件的发展,我的 *** 观感是:荒诞。吴瑞云自私自利,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不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不现身,这是荒诞之一。母亲陈桂梅思女心切,教唆外孙指认女婿杀妻,这是荒诞之二。台北警方在案件调查中主次不分,想依靠孩童证言与鬼神之说快速破案,这是荒诞之三。正是因为以上三方面的离谱之处,导致了一场长达五年的大乌龙事件。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姚家两个孩子的「恐怖童言」,这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一、致命的童言「小孩子才不会撒谎。」

正是秉承着这一浅显的认知,警方逮捕了姚正源,民众开始了无限猜疑与攻击。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吴瑞云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果两个孩子的证言没有被推翻,那无辜的姚正源的后半生,会不会永远背负着「杀妻」的嫌疑,永远活在谩骂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2018 年的安徽淮北,一名五年级男生向父母谎称自己被老师 *** 。第二天,男生的父母联系了八位亲属一同赶往学校,在见到老师的 *** 瞬间,男生的妈妈与小姨致直接就把老师按到了墙角,一边撕扯头发一边 *** 其他部位。最后,说谎的男生承认自己撒谎,他的父母被处罚拘留 15 日,而这位勤勤恳恳的老师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与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部丹麦电影,《狩猎》。主人公卢卡斯是个善良温和的中年男人,离婚后的他找了份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性情温和,耐心负责,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些早熟的五岁女孩卡拉也不例外。

当卡拉对卢卡斯产生好感后,不仅亲手 *** 了心形的小礼物塞到卢卡斯包里,还扑过去亲吻了他的嘴唇。面对卡拉的示好,卢卡斯当然是拒绝的,还让她把心形小礼物送给其他小朋友,这让卡拉备受打击,她决定报复这位老师。

(电影剧照,主人公卢卡斯)

当天晚上卡拉就去找院长倾诉,卢卡斯对她进行了「 *** 」。之后,卢卡斯的工作被无限期暂停,儿子打来 *** 质疑他、前妻专门来讽刺他、好朋友与他划清界限,自家狗狗甚至被恶意毒死、所有人都开始指责卢卡斯……更加荒唐的是,当 *** 与园方询问其他小朋友时,他们的答案竟然与卡拉惊人的一致。可面对漫天的谣言,卢卡斯的解释太过苍白和无力,没有证据,容不得辩解,一句「小孩子不会撒谎」让他在短短几天内「社会性死亡」。

这是不是像极了被冤枉了的姚正源?到了影片最后,卡拉承认自己撒了谎, *** 在卢卡斯身上的枷锁终被卸下,但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枷锁仍在,甚至更加沉重。当卢卡斯站在 10 月的北欧森林里,享受重见天日的幸福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一枚 *** 与他擦肩而过!

二、集体的撒谎行为

结合吴瑞云案与电影《狩猎》,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孩子间会出现集体撒谎的情况?

比如姚正源的两个孩子口径极为一致地指认爸爸杀了人。再比如卢卡斯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详细地描述出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位置、墙壁、沙发的颜色,表示自己也曾被 *** 。

但实际上,杀妻分尸根本没有发生,卢卡斯家里也没有地下室。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从众行为」的实验,参与实验者是 123 位大学生。每组 7 人同时参加考试,其中只有 1 人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余6 人都是「演员」。被试者被安排在倒数第 2 个回答问题,这样他可以听到大部分不正确的回答。阿希为实验准备了 18 套试题,每套两张,一张绘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绘有比较线段,被试者需要在右图的 abc 选项中选出比左图短的选项。

(阿希实验内容示例,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在实验过程中,卡片共出现 18 次,但从第 7 次开始,「演员」们开始故意选出错误答案,以此来观察被试者的从众心理和个体 *** 性。实验结果表明,约有 75% 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的发生;25% 到 33% 的被试者没有被其他人所影响,保持了 *** 的判断;所有被试者的平均从众行为 34%。在实验结束后的询问中,被试者普遍反映在实验中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因此我们可以试想,群体压力之下的成年大学生都会有从众行为,更何况总是希望「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们呢?在充满谎言的洪流中,说真话的人往往是被边缘化的那一个。

It's always assumed that children tell the truth. Andunfortunately, very often they do.

我们总假设孩子们不会撒谎,但可惜,他们经常撒谎。——

《狩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