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纯阳不算命-什么是阴年阴月阴时生的人
四柱纯阳不算命,什么是阴年阴月阴时生的人?
阴阳是这样分的,十天干,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十二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六十甲子是由阳配阳阴配阴构成的,当一个八字的四柱都是由阴组合构成的,就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生的人,俗称纯阴八字,当然四柱也有纯阳的,现举例纯阴的,例如今年2021年就是辛丑年,为阴,凡今年出生在阴历二月四月六月八月十月腊月的人,就是阴年阴月 ,而每月中凡出生日是乙丁己辛癸日的都是阴日,一天十二时辰中出生在丑卯巳未酉亥时的人就是阴时。现举例,如果某人出生在农历2021年六月初五18:10,就是辛丑年乙未月癸亥日辛酉时,阴年阴月阴日阴时生人,四柱纯阴,这样的人一般寿命都长。
周易和道家有关系吗?
周易,源自古人的卜筮。卜筮,是一种古老的预测方式。
人们对于过后的事物需要做出一定的判断时,就需要预测。由此产生预测学。
现在人们预测事物的条件很多,比如科学公式,传统经验,历史记录总结的规律,等等。而古人没有这些条件,所以只能通过神灵的信息来预测,而获得神灵信息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天象,气候,做梦,灼烧龟甲,卜筮,等等,所以卜筮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不要觉得古人这样做很可笑,在当时看来,这都是非常合理的方式。这些方式有些也遗留到了现在,比如抽签或者摇铜钱算卦。甚至很多高学历和高身价的人,也会借助算卦的方式来进行预测,就是因为其它预测方式不能给出完整和可靠的预测结果,所以只能借助传统方式来预测。因此不能单纯的认为这属于迷信,这些方式有它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
在卜筮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了很多对卜筮结果的记录,这些记录一个是卜筮的结果,后来演变成八卦、六十四卦,一个是对卜筮结果的解释,后来演变成爻辞、卦辞。传说,八卦是三皇之一的伏羲发明的,到了商代末期,周文王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负责卜筮的人把爻辞卦辞*** 成册,这就是《周易》。
传承到春秋时期,孔子认为《周易》中包含了很多古人的哲理,于是按照他的理解,对《周易》挂爻辞的内容进行了解说,形成了现有的《周易》的内容。
此后,《周易》成为儒家弟子学习的课本,并在汉代被列为国家的教材,与《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并称为“五经”,于是《周易》也被称为《易经》。
道家的产生,也与《周易》相关。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儒家更多的关注人际关系,道家更关注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和人的关系,而《周易》中包含的天地乾坤、阴阳变化、祸福相依等思想观点,很大程度上给道家提供了营养,使道家在诸子百家中*** 个提出了完整的宇宙观。由此完善了道家的理论架构,并且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易经》也成为儒家和道家共同的经典。
网上现在有很多关于天象的文章迷信色浓重博人眼球到底有何用意?
就问题而提一个问题吧,
记得夏至日环食那天吧,在日环食开始前有部分地方出现日晕是怎么回事?
日晕的科学原理我们知道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围绕太阳环形,呈彩色。日晕的出现,往往预示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
古代人对日晕是看法日晕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预示着灾祸。
特意从网上搜了搜日晕的预示:
从阴阳学的角度看,日晕的出现和阴阳交和有关系,阴阳交和则意味着男女关系。因此,古人说“晕,攻也,纯阳攻阴气故也。阴阳不和,昏姻错乱,*** 风流行,男女互相奔随,则此气盛。”《尔雅.释名》
这样似乎能解释通了,阴阳变化,即将出现日食,代表由阳转阴,这只是古代阴阳学的意思!
结语:古代人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认为天方地圆,通过观天象来总结生产生活中即将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或许这就是古代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不同的认知,许多人把古代的一些风水论、阴阳学、观星术等等皆归类带有迷信色彩。
即便现在用科学的角度对一些天象解释的清清楚楚,但套用古代带有迷信色彩的学说依旧解释的通,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各种天象异常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预示解说的明明白白。
也许那些发表天象迷信色彩的严重的文章或许只是传递古人的学识与文化,不必太过在意,古代“科学”在现代还存在必有存在的道理。
另本文所说迷信非鬼神论,只针对古人对天象的认知观测学说等。
卜卦算命有无科学道理?
算命的概念更大,算命的算法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占卜*** 。比如塔罗,星座,卜卦等等。即中国而言也有不同的流派,包括四柱推命,梅花易数,*** 相法等等。
至于是否科学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人类的认识,也就是智慧,其实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要说占卜算命,就是人类现在已知的一切都是虚假的真理。正如尼采所言“何为真理,不被驳倒之谬论即是”。
不过也有积极的一面,无知是我们的资本 ,好好利用。在没有获得终极智慧之前,现有的知识也可以将就用着吧。
先从命运是否可以计算这个问题开始吧,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个问法,要计算一个人的命运需要什么条件,或者具备什么样的知识。
以下的条件是我们假设的:
*** 类条件:知道世界运行的规律。知道所有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作用规律。另一个问题,所有计算都需要时间,如果一个算法理论上可以计算出来,时间需要几百年,这也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一个优化算法。
第二类条件:前面的条件估计有不小难度。那么我们换一个简单的思路,人的一生会经历哪些事件,研究统计一下,生老病死,富贵贫贱,喜怒哀乐,爱恨别离。经历相似事件的人,会有什么特质或是特质呢?推测过去,是由果推因,推测未来是由因推果。仔细深入研究,当发现必然性关系的时候,就很接近了。(比如平庸的总是多数,杰出的人必有专注的特质,运气好的人必然经常都开心,精于一艺者必有不同气质……)。
其实以上只是关于命运计算问题的两个思路而已,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可以发现无限可能。人类过去和现在一直都在探索研究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算法,其实就是前辈留下来的遗产或者可以称为科研资料吧。
卜卦算命其理论依据是《易经》〈1〉。无论流派如何,这种算法其实是按我前面提出 *** 类条件出发的。其基础假设是:世界所有变量均可分为两类,即阴与阳。但绝对的纯阴和纯阳是不存在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性质本质上是阴阳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关系。这个其实很哲学,有一种非常简洁的美感。
《易经》发育出来很多东西,中医理论,对儒家思想的影响,占卜算命。影响十分深刻深远。所谓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见仁见智〈2〉。
占卜算命,取得卦象容易,解读卦象难,卦象更像是一个谜语。以前研究过一段时间,参阅了大量古典文献〈3〉,邵雍先生的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非常哲学。并且设计了实验,*** 如下:添加陌生网友,让他们提一个他们知道,但我不知道,且可以验证的问题,类似射覆。
网友:中午有朋友来找他拿东西,问这个东西是什么?
我:说任意一个事物都可以。我以此为卦象来测算。
网友:钥匙
我:他来找你借钱。
网友非常吃惊,问我是不是会通灵,借了多少钱,朋友会不会还之类的问题。唉,其实只是实验,钥匙就是卦象,钥匙体为金,用为开,为通。具备这种特质的明显就是钱了,钥匙开锁过程出而复入必然是会还钱的。
当然也有部分实验失败,而且非常遗憾,始终无法解决精确到时间点,精确细节问题也无法解决。解卦水平无法提升,反向验证又是通的。后来我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也不给人算卦。和气致祥,戾气召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做耕耘,莫问前程。命运是个大谜语,费力去猜,不如把握当下努力谱写灿烂的诗篇。
特别注明:本人不从事卜卦业务,也非易学大师,纯属曾经爱好而已,分享已知一切。这个领域有真才实学的少。
注:〈1〉《易经》是属于道家学派的,称为群经之首,儒家先哲孔子曾经作注,道家在古代文明阶段长期发挥着类似现在科学研究院的作用,对文明,科技,文化推进发挥过重要作用。
〈2〉孔子更倾向于从修身角度解读易经,如解释乾卦,天行健君子强不息。即从天象运行不息中感悟到君子当自强不息。易*** 字部分,每一卦均有这种类似的,从现象获得的启迪。比如震卦,君子以恐惧修省。听着打雷害怕,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过错。这一段通俗易懂,受益无穷。
〈3〉古典文献,言简意赅,凡是涉及到必然关系的论断要尤其注意。比如:《道德经》中有言,轻诺必寡信。轻诺是现象,寡信是结果。而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必然的;另一方面,一理万象,万象一理。当把所有现象归结到一理,这个理又是很简洁的语言表达的,那么有些文字就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浅显,而是深刻与简洁的统一。诚如《易》所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看周易相关书籍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说一句成语:纲举目张。意思就是“提起鱼网上的大绳一抛,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学习“周易”也是如此,首先弄清楚“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再按照其内容的步骤看下去,也就容易多了。
下面,我就对“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远古时期,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予以科学的解释。为了安抚人们思想及心理平衡,只能以“占卜”的形式、“天意”的说法给予解释。“占卜”不仅要有一套规则、*** ,还要有一套用来解释卦象的词句,这就是早期的“周易”。那为什么叫“周易”呢?
传说中当年周文王被囚在羑里,为了解闷儿天天就用筮草推演伏羲八卦,整整推算了七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占卜”*** 和解释的说词,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那么,他真是靠“玩儿”此游戏来打发这漫长的七年时间吗?我认为不是。为什么?
那会,国家不仅幅员辽阔,且交通不便,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及信息的交流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再加上各地的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各自“占卜”*** 和“卦象”解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我认为:周文王在羑里囚禁期间,绝不是天天玩儿弄筮草打发时间,而是深谋远虑的思考着在推翻商朝以后,如何能更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国家。于是,他将各地不同的“占卜”*** 及解释词句汇总、归纳后,再推演出一套完整、统一的筮法和释词,做为今后指导、统一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几百年后,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以为此“大过”,也绝非是指其个人的行为无大过,而是说在自己的思想理论上可以无大过了。他之所以会做到“韦编三绝”,也未必是在苦研“算法”,而是为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吸取和借鉴《周易》思想精华。
因此,我以为:要想 *** 的学好《周易》,首先要认清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打破了他的“神秘”性,就算是掌握渔网的“纲”。然后,随便买一本带白话文翻译的《周易》,再按照我前面在悟空问答“如何在短时间内记住《易经》中的64卦”一文中的*** 背下64卦。至于64卦的图形,我在下面的图片中发了张“易经64卦歌谣”,您按此背下来就行了。最后就是没事儿时翻翻《周易》中各卦的爻辞……
其实,爻辞中也没那么神秘,无非是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乾卦,就是告诉你: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先眯儿着,等待时机成熟了您再“飞龙在天”,如此而已!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