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大全:好听的韩国名字-他们最初是同根同源的一家吗
起名大全:好听的韩国名字,他们最初是同根同源的一家吗?
要回答好题主的问题,首先要廓清一下相关的概念:其一,需要合并同类项,把同一民族的 *** 人和韩国人合并为“ *** 半岛人”,与“日本列岛人”对举;其二是“最初”,它不是指人类之初,而是指半岛与列岛两大区域主体人群出现的时候。然后,我们来回答问题: *** 半岛人与日本列岛人都是多源头的,但是有部分重合——只能说重合部分的人是同根同源的了。具体情况,小牛做简要汇报。
一、从历史考古成果看, *** 半岛人的祖先以新罗人、百济人为主,结合了高句丽人和先期到来的箕子 *** 人;日本列岛人的祖先有两大来源——最早的绳文人和稍晚的弥生人。商末周初,箕子率领5000族人东去,在 *** 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 *** 。在此之前,在半岛南部还生活着三韩部落,这个族群的人后来分别建立了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人进入半岛,后来将国都设在平壤。唐高宗消灭高句丽后,受到唐朝支持的新罗乘机占领了百济和高句丽在半岛上的土地,建立起 *** 历史上 *** 个统一国家,在此基础上,后来逐步形成了 *** 民族。由此来推断, *** 半岛人的族源呈三个方向:既有本土固有的三韩人,也有高句丽所属的夫余人,还有由中国内陆而来的中原人。
关于日本列岛民族的起源,著名史学家樋口隆康的观点较有权威性:有5条线路——北方线路、 *** 线路、东海线路、冲绳线路和南洋线路。其他史家也基本接受他的观点,尤其赞同其前三条路线。简而言之,日本列岛人的祖先是绳文人和弥生人。绳文人大约是在3.8万至1.8万年前沿着北方陆桥南下列岛的,那时候,萨哈林岛北与勘察加半岛、南与日本列岛是连为一体的。大约三千年前,弥生人由 *** 半岛等地渡海而来,移居日本列岛,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渡来人”。他们当中也有从中国而来的,比如徐福等人。久而久之,绳文人与弥生人融合成一个民族——大和民族,也就是日本列岛的主体民族。
由此看,日本列岛弥生人与 *** 半岛人应该有较大的重合度,而绳文人的重合度则小得多。
二、从分子人类学的数据看, *** 半岛人与日本列岛人在Y染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多样之中有同一,但比例不占多数。研究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有助于人们来探究族源。父系Y染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打开大门,引导人们寻找发现族群的来龙去脉,因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留存于男儿机体的那小小的Y染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 半岛人的Y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C、D、O、N和R等各系。其中以O1b2(原O2b)为底座基因,占比接近40%。拥有这种Y染的群体,大约在1.5万年前由华南北上,他们的语言也就成了后来 *** 语的基础。O3a5和O3*人群小批量地从 *** 而来,占比超过35%,但基本没有参与 *** 语的构建。C系和D系人群加在一起,大概占到总人数的10%。此外,还有N系、R系和其他O系的人群。
日本列岛人的Y染则呈现出不同的格局:来自于绳文人的D系人口占比达35%,日本古代四大家族的源平橘就是属于D系的分支D1b1a2b1a1;而 *** 半岛人的D系占比在3%左右。O1b2占比30%,这群人大多是从 *** 半岛来的,日本四大家族中的藤原氏即属此系。其他的O系估计主要从中国 *** 而来,占比达20%。日本列岛人口中有10%的C系人群,但其中有一半是日本特有的C1a1;而 *** 半岛的C系人口以CTS2657居多。
简单地估算一下, *** 半岛人与日本列岛人同根同源的比例很难超过45%。
让你哭的最厉害的一部电影你还记得吗?
1991年由著名艺术家李雪健李仁堂田英领衔主演的,献给中国 *** 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焦裕禄》,由峨嵋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冀邢导演指导的。当年在部队,这部电影必须要组织官兵看的,当时 *** 中央宣传部下了通知的,各厂矿企业各机关团体各学校都必须包场看这部影片,我们部队团党委和政治处要求,每个党员看完《焦裕禄》这部电影,要写观后感的,原 *** 政治部要求全区各部队的党员看完这部电影,要写影评的,电影的开场就是安葬焦裕禄烈士的遗体,当影片中出现安葬焦裕禄烈士遗体时,焦裕禄烈士的长女焦守凤哭的撕心裂肺时,全场的每个官兵都被此情此景打动了,眼角里噙着泪水看完了这部影片。这部电影讲述了: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被派往灾荒严重的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第二 *** 。眼见街上成群接队的乞丐、纷纷逃亡外地的饥民,焦裕禄心情十分沉重。下决心根治长期困扰兰考百姓的风沙 、盐碱、水涝“三害”, 不久,他在多次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治理风沙、盐碱、水涝“三害”的方案,但他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招至县委 *** *** 、县长吴荣先的不满。升任县委 *** 后,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几乎每日都到治理“三害”的 *** 线工作。很得人民爱戴,吴荣先指使别人就某件事情借题发挥,想把焦裕禄整垮,结果全县群众聚在一起为他鸣冤,其后,兰考遭遇导特大水灾,焦裕禄的肝病虽已到晚期,仍坚持到抗灾 *** 线。后因积劳成疾,焦裕禄同志于1964年5月14日在河南郑州病逝,享年42岁,焦裕禄烈士的骨灰于1966年迁葬于兰考。1965年《人民日报》以《县委 *** 的好榜样》为题,宣传他的事迹, *** 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号召!
店名我想起名叫来自首尔的衣家店?
这个牌子也挺不错了。
就用这个牌子吧!我也都是买这个牌子的。男孩姓李有个孝字辈分的取什么名字?
刚认识我男朋友(韩国棒棒)的时候,他说他叫XXX。假设叫李元孝吧。
我问他,你为啥不叫圆滚滚的圆,笑死我的笑。
他说他爷爷起的名字,毛笔一挥,写了个孝字。
我问,那剩下俩字呢。
他说,李是姓氏,元是字辈,就是名字中有一个字来表现辈分。所以他本身的名字就是李元孝啊~(当然这个名字是我胡编的)韩文很多音是拼音标不出来的。尤其拼音根本标不出松紧音,比如ㅂ、ㅅ、ㅊ、ㄷ……韩文的汉字发音多是元音唐音基础,就是元朝唐朝对汉字的发音。百千年来,我们的发音已经变了。所以安汉字读名字没什么不好,大家都读着同一个汉字,只是穿越不同时代的读音。
为什么越南 *** 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为什么越南、 *** 、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其实这个答案挺简单的,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所以用汉字写他们的人名早已成为了一种规范。因此虽然这些地区现代已经很少使用汉字,但其人名的传统规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现代多数人名仍然可以用汉字精确的写出来。那么这些国家人名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演变呢?越南汉字姓名的历史
许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估计都知道,越南北部在公元10世纪之前,其实曾经长期是各个中原王朝的领土。从公元前204年左右秦始皇派赵陀南征百越之时起,越南就开始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显著影响。所以基本上越南这个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始于这个时期。
但因为之前越南这块土地距离中原距离很远,所以在中原文化来到越南之前越南当地人是如何取名字的在后世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现代人也基本无从知晓。但通过中原文化传入越南之后的一些蛛丝马迹,似乎也可以推测出之前越南人名的一个特点,即当时可能越南当地民族并没有姓氏这个概念。
(越南姓氏基本都源自中国,图为越南主要姓氏:阮陈黎范黄潘武邓裴杜……)
这样说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现代越南人的姓其实都是汉姓,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之后,在当地派驻的官员给当地人指派的姓氏。当时在汉朝将越南北部纳入领土之后,实行了与中原基本一样的治理方式。也就是在越南北部也建立了户籍制度,以方便管理。但因为当时越南当地人多数都没有姓氏,所以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无数同名的人,因此汉朝官员为了方便管理,就从汉姓里随机选择,指定成为当地人的姓氏。而在很多时候,这些身为父母官的官员干脆就把自己的姓氏给了当地人当姓,所以有些人认为,目前在越南占据了将近一半人口的阮姓,有可能就是汉朝时某个汉朝派驻当地的官员的姓氏。
(这些词在越南语里都代表汉字)
而这个官员指定姓氏的过程反过来也说明了早期越南当地人是没有姓氏的。当然,因为越南北部曾经有一千多年一直是中原王朝领土,所以在此期间迁居越南北部的中原人也有一些,而这些人后来和当地人融合,也把自己的姓氏带到了当地。但无论怎样,后来越南人的官方姓名就一直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式姓名了。而这一点在公元10世纪越南自立之后也一直没有改变,有些文化的人则还会有表字。尽管后来越南人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字喃”,但在书写正式姓名时,却仍然还是使用汉字书写,这也使汉式姓名成为了越南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 半岛汉字姓名的历史而和越南相比, *** 半岛接受汉式姓名的时间其实要晚不少。因此其在接受汉式姓名之前的人名也流传下来不少。比如在传说中,后来曾统一 *** 半岛的新罗的建立者叫弗矩内,其第三任国王名叫儒理尼师今,而这些名字明显都是跟汉字完全无关的名字,所以只是汉字的译名而已。
而根据 *** 半岛的史书《三国史记》记载, *** 半岛上的汉姓是由新罗国王在不同时期赐给其臣民的。但现代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传说成分比较重, *** 半岛人名汉化的过程应该是伴随着儒学传入当地,当地向中原王朝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而这其中的转折点应该是发生在中原文化最为兴盛的隋唐时期。
(在汉式姓名普及之后到近代以前,每个 *** 半岛的人名都是以汉字为规范)
但相比于越南,其实 *** 半岛学习汉氏姓名相对来说一直不是特别的彻底。这一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 *** 半岛的多数平民一直到近代都没有自己的姓。姓氏在 *** 半岛曾经长期是被称为“两班”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和身份象征。而处在社会中下层的人群如果想有姓氏,就必须得到某个两班家族的批准,即同意认可其是自己家族的成员。有很多时候,平民要想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姓氏,就必须要向两班贵族巨额酬金。而在 ***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公元18世纪,这种作法一度泛滥成灾。比如根据一些统计数字,在今天的韩国大邱地区,在公元1690年时,拥有姓氏的两班家族还只占当地总人口的9.2%,到公元1729年,这个比例就增加到了18.7%,而到公元1858年,当地人里已经有70.3%都已经是有姓氏的“两班”家族成员了。而这其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花钱买的姓氏了。
(公元19世纪中叶的 *** 两班贵族)
但即使如此,到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 *** 半岛之前,在 *** 半岛还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没有姓氏,他们的姓氏都是在近代确定的。所以 *** 半岛相比于越南在姓名这方面其实汉化程度是低一些的。而且因为 *** 半岛距离北方草原地区不远,所以在历史上曾经臣服于元朝。而在元朝时期,当时 *** 半岛的王氏 *** 王朝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元朝的一个自治区,所以当时其王族除了使用汉式姓名之外,有时还会和元朝的蒙古贵族套近乎,同时拥有一个蒙氏姓名。比如 *** 恭愍王本名叫王祺,但他同时还有一个蒙古名叫伯颜帖木儿。当然,这也可以说是 *** 半岛受中原政治形势变化影响的结果了。
所以 *** 半岛文化自从隋唐时代逐渐汉化之后,汉式姓名也成为了其规范人名,有1000多年是其人名唯一的写法,因此虽然 *** 语(韩语)和汉语差异极大,但在取名时选择能与汉语对应的字词已经成为了规范做法,这也成为了 *** 民族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汉字使用减少之后的人名状况但在近代,这两个地区因为历史的变故,汉字的使用范围都出现了急剧萎缩。其中越南在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后,从1910年开始强制推行以法文字母创制的新越南文字“国语字”,并在1919年废止使用汉字。自那时起,汉字在越南就逐渐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到近代,还认识汉字的越南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多数是一些年龄很大,上过私塾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专门学习中文的人。
(现代汉字在越南的应用基本只局限在一些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里了)
因此多数现代越南人是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汉字写法的,但多数越南人的姓名却仍然可以通过一套规范办法用找到准确对应的汉字。这套办法首先是姓氏表里找到各个姓氏对应的汉姓,然后确定其名字两个“字”的意义,通常也能找到对应的汉字。如果遇到同一个发音对应多个汉字的情况,那么在翻译时一般会根据惯例,即某个越南语发音通常会翻译成哪个汉字就翻译成哪个汉字,除非其本人指出自己名字的含义不是对应这个汉字。但因为现代越南会读汉字的人已经非常少,所以这种情况也很少见。
(汉字应用的减少使 *** 半岛人名与汉字的对应关系也在减弱)
而韩国的情况则更加规范一些,因为在韩国每个人的 *** 上都还会按照传统写上这个人的汉字姓名,而且韩国人在学校也都要学习1000多个汉字,所以韩国许多人的汉字姓名都还具有官 *** 律地位。但因为近年韩国年轻人的汉字能力也下降的非常快,而且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所以有许多人在给孩子取名时会使用 *** 语(韩语)里的本土固有词汇,所以这些名字虽然也都有汉字写法,但有时候其实等于也是找到发音接近的汉字翻译过来的。而 *** 在这方面情况也类似,虽然 *** 不会在 *** 上写汉字姓名,但其国民在学校所学习的汉字数量却比韩国要多,有2000到3000个,所以多数 *** 人名也都能通过一定的规则与汉字对应。
所以无论是越南还是 *** 半岛,因为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多数人名现代仍然能与汉字对应,也就是能用汉字精确的写出。但随着汉字在这些国家应用范围越来越小,所以其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弱也是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