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秀哭牌算命歌词-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
何文秀哭牌算命歌词,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
1、袁派《断肠人》
《断肠人》演出于越剧改革初期,因而仍以「四工腔」为主腔,但是在这段唱腔的后半部(从“滴铃铃铜壶漏不尽”起)袁雪芬为了表达剧中人悲痛的感情,在原来”四工腔“的基础上,运用了变宫音,使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区伸展,
如“叮当当何处钟声响,扑隆隆更声在楼上”两句唱,通过低音的运用,使宫音交替性转换到下四度的属调上去,增加了悲剧色彩,形象地把雨夜的凄凉景象与人物内心绝望、苦痛的心情揭示了出来。这种在甩腔前大量运用低音的曲调成为袁雪芬唱腔的特征音。
2、范派《梁山伯与祝英台》
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创腔和演唱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
3、伊派《何文秀》
尹桂芳在《行路》、《访妻》唱段中,将越剧早期“四工调”与尹派唱腔有机融成一体,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在《哭牌算命》唱段中,借用了苏州弹词和杭州武陵调,使之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些唱段已收入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越剧小戏考》。
尹派弟子均以此剧为尹派擅长表演的剧目,很多弟子演出过该剧。
4、傅派《情探》
《情探》传统越剧剧目,出自明传奇《焚香记》,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傅全香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剧情为: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结为夫妻,王魁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自缢自死,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
好听的越剧名段?
有三支香 送王郎 引路 琴心 盘妻.赏月 何文秀.访妻 焚稿 葬花 十八相送 送花楼会 貂蝉拜月 见画像 游上林 宝玉哭灵 洞庭惜别 山伯临终 见画像 何文秀算命 何文秀心连心 盘夫 五女拜寿请姑娘放心喝下暖肚汤 五女拜寿哭别 双玉蝉 红丝错话到嘴边舌打强 穆桂英挂帅招亲 就斤姑娘我格祖父会起早 追鱼书馆 西园记自从与张君见一面 打金枝我本是金枝玉叶驸马妻 劈山救母宿庙题诗 劈山救母我彦昌自别 *** 后 汉宫怨喜爱妻产下皇儿是天赐 陈三两骂堂 杜十娘不幸我自幼死爹妈 梁祝楼台会 双烈记夸父 碧玉簪归宁 碧玉簪送凤冠 白蛇传断桥 碧玉簪手心手背都是肉 。。。 这都是我自己看过的,不是抄袭别人的。
越剧共有多少流派?
越剧用真声本嗓,就能借助身体各部位共鸣发出不同类型的音色 ,加上各类演唱者本身的嗓音条件,和特有的腔、代表剧目,从而形成流派。(开始听的人可以从起落的旋律区分)
其实熟悉之后就像不同的乐器一样,很好区分的
越剧主要13流派,常活跃的大概八种。
小生:
尹派柔、撩。
范派刚健平稳。(梁山伯)
徐派起伏大,高亢(贾宝玉)
陆派清新。
花旦:
袁派低厚,胸腔发音。代表人物有傅派双杰之 上海越剧院 国家二级演员 盛舒扬; 傅派双杰之 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国家二级演员 董鉴鸿
王派低薄,口腔为主。 上海越剧院 国家二级演员 王派 花旦 忻雅琴
傅派高厚,头腔为主。 杭州越剧院 傅派花旦 温珊珊
吕派高脆,鼻腔为主。代表人物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国家一级演员 章益清; 浙江小百花 国家一级演员 熊琦
还有金派花旦,发音像小生。
戚派花旦,低沉, 代表人物,杭州越剧院 优秀青年演员 戚派花旦管雨爽。
毕派小生张派等等等等。
以上列举了一些我所知道的派别和人物,再附上几张美美的剧照啊~
越剧 *** 碗天堂肉词语选自哪里?
选自越剧尹派名剧《何文秀》中《桑园访妻》选段里。这段戏,是何文秀乔装改扮为算命先生,一路行至桑园(妻子居住的地方),悄悄垫上石头,从桑园竹屋窗口里偷看……看到里面正好在为他(何文秀)作三周年祭日,桌上摆满数碗菜肴:其中 *** 碗就是天堂肉……唱词出自这里,是尹派名唱段。
越剧何文秀传奇结局?
明世宗年间,吏部何尚书遭严嵩诬害满门抄斩,其子何文秀只身潜逃之夜入严嵩党羽王家后花园,幸遇府中千金王兰英毅然护救,叛亲随行,并在途中私结夫妻,同来故乡海宁投亲。未料堂叔即原任海宁何知县也受株连发配充军,他在投亲无门之际,暂以卖字画为生。豪门恶少张堂,惊兰英之艳,生窥觎之心,将他俩诱入府中,就以朝廷逃犯胁逼何文秀休妻改嫁,遭到严词拒绝。善良的丫鬟梅香私放王兰英逃出魔掌后,被张堂努杀并栽赃何文秀,何文秀又蒙逃犯 *** 张府婢女之罪打入县衙死牢待毙。
海宁王知县惊悉严嵩在朝犯事,去职下狱,预感朝廷事变,虑及何尚书人死案翻的官场利害,与张堂合谋欲除何文秀以绝后患。因狱头王义知情仗义,与何文秀一起焚狱夜逃。张堂闻得王兰英下落,率众来到杨妈妈茶馆抄查,被身怀武艺得杨妈妈打得狼狈而逃。杨妈妈为保王兰英安全,连夜撤离而去。三年后,严嵩死于狱中,朝廷选贤图治,何文秀应试高中,又逢其父昭雪,即被封为江南巡按重返海宁,微服暗访王兰英,乔装算命 *** 状,最后大堂会审张堂和王知县,为民除害,夫妻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