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人是怎么算的-我家祖传算命
算命的人是怎么算的,我家祖传算命?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叫迷信。迷,通俗讲做迷糊,是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的意思。但若组词做“痴迷”、“迷恋”则是中性偏褒义之词。迷信,则是痴迷更痴迷的信一种学说或者事物,思想意识为其左右,是否迷糊了,不一定。有人痴迷一种学问或十分的执著一件事物,则是信念坚定,若是善念,必利己利人。反之,亦然。
由此,可以说,算命不是迷信,不过是一种术业,或者一门学问,过去,则是一种职业。若是痴迷了,便是迷信。
中国古代算命术的由来据可靠文字记载,中国自商代以来便有算命术,甲骨文就是记载当时算命的过程和结果。这种算命术叫龟占,甲骨文上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卜辞”。所谓“命”,包括自然界的变化,世事和人事,不仅仅是现在所说的“算八字”。
殷商时期的西岐开始流行蓍草占卜,也就是“易占”。易占的结果被不断的总结、提炼,最应验的被记录下来,就是卦辞和爻辞。卦象、卦辞、爻辞后来被编纂成书,这便是《周易》。《周易》在西汉时开始被大规模的解读、解析,八卦被赋予象、数、向、义、理等新的元素,为易占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提高了《周易》的应用效率,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与此同时,以京房为代表的《周易》象数派,引入邹衍五行终始学说,代入天文学阴阳干支概念,更准确的诠释了《周易》祥察周天变化之本义。京房的易占,就是后来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甲法”,又称“六爻预测法”。
纳甲法是周易预测正宗 *** ,别看奇门遁甲、大六壬,以及“易隐”等易占多么的高古神奇,其实都是在纳甲法的基础上,不断代入元素,运用不同工具,增强了信息量和预测的难度而已。
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与易占,民间逐渐以此引申和分流。人们发现,人的出生信息与天文干支是相通的。于是,也按照易占的方式,运用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则,推算人的命运。由于这种预测术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为基准点,来运算人的未来,便称为算命。又因为年月日时是构成人出生时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又是由八个天干地支组成,所以,算命术又叫做“推四柱(四柱预测)”、“算八字(掐八字、八字预测)”。
中国古代预测学大致就是这两大分类,其实也是本宗于一源。这两大源流后来又继续分支,大致有堪舆术、测字术、相术等等。至于马前课、圆梦术、择吉术,等等,属于民间杂占,并非正宗 *** ,也不是周公、诸葛亮所发明。熟悉周易基础理论,掌握阴阳五行规则,这些杂占不在话下。
中国古代算命术不是迷信本文导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算命术,需要有一个辩证的思想。因而,我从两个层面来简要讲一讲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周易》的价值和内涵。《周易》是研究宇宙变化规律的大学问,是人类更高等的哲学。我不赞同中国古代哲学是朴素的辩证法之说,有《周易》在,就是一座人类文明的巅峰。
所谓“周”,并不是朱熹所言之“代名也”,而是周天,也就是宇宙。“易”则是由日月构成了这个字,日落月升,月落日出,是周而复始的交替,古人早就由此认识到天是圆的,是谓“周”。由此,得出太阳、太阴概念,这便是中国古代预测术的重要基石。《周易》就是根据周天的变化,推演宇宙间万象变迁。而五行终始学说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形态构成,此说迄今无法推翻,而且因为其赋予了阴阳概念,即便是反物质出现,五行学说也立得住。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形象的揭示了宇宙间目前认知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隐含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变化规律。
周易之“易”有三义,我认为,“太仆掌三易”并非指的是“连三、归藏、周易”,而是指周易的三种变化状态,即简易、变易、不易。连山、归藏、周易是“易”发展的三个阶段,原本就如一棵树,由种子到树苗到成材,是一棵树长成的三个不同的时期而已。若是把太仆掌三易说成是连山、归藏、周易,则太仆只掌一易,是句废话。
周易之三义中,简易就是每个卦的爻变,没有改变卦的属性,是内部的量变。变易则是六个爻全部由阴变阳或者由阳变阴,变成了另外一个卦,则其五行属性发生了根本改变,是质变。不易,则是一个卦没有动爻,没有发生变化。然而,由于自然运行发生了日月、节令、方位等等的变化,不变的卦暗藏着变化。这就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理论的最早诠释。
落脚到算命(算八字)上,人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信息,要不,何来“先天性不足”之说呢?这个信息就是八字,比如,我写这篇回答时,有一个小生命隆重来到人间,则其生辰八字为:己亥 乙亥 己酉 壬申(今日立冬),古代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方位也以干支标记,那么,这个小生命的出生信息就与宇宙相通了(宇宙即时间和空间)。如此,其四柱上的每一个干支信息,就要与时令、方位相适应,并中和其他柱上的生克关系,否则,就会产生不寻常的信息。而随着他(她)的不断成长,将面临每一天每一时自然信息的变化,其成长过程就要以其先天信息应对这些变化,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实践证明,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密码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读的。中国古代算命术基于这样的原理,我想,它不是迷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古代算命术又是迷信,为什么呢?
*** 是更大的硬伤算命术自发明以来,祖师爷教人以善,帮助世人趋利避害。但是,由于这个行当逐渐职业化,其弊端便逐渐凸显出来。首先一条,便是宣扬 *** 。
所谓 *** ,就是人的命运是先天性的不可改变的,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枉然。这种 *** 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古代算命术的精髓。古代大师讲得很明白,他们把人的一生分为“命”、“运”两个层级,命是先天性的,运则是成长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出生无法选择,即便是现代医学发达,可剖腹产选择出生时间。但是,从我的实践来看,几乎无一例能够按照事前预测得到想要的“麟儿”。我们得尊重宇宙规则,遵循自然法则,人的意志若是强加给自然,纵然一时得逞,也不可能决定一生的命运。为何?
命,是人生的出发点,然后,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到达终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遇到风和日丽、大道坦荡的顺境,也将经历险山恶水、暴风骤雨的逆境,甚至有致命的打击和生死的考验。这就是“运”,运就是人生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运”,这不过就是选择人生道路,不断完善自我的问题。
在算命术中应用,就是以人的出生信息,与每一段的运程(大运)、所处的年(流年)月(月令)日(还可以推算到时辰)、方位、所处的环境、所交往的人群,所从事的职业,等等诸多元素相比较,综合判断人的状态,推演未来变化趋势。
而这些元素同样以阴阳干支来代表,形成一个小宇宙,来分析判断人在这个小宇宙之间出于何种状态。如果好,就继续在这个小宇宙中运行自己的“命”。如果不好,则可以来一次小小的时空穿梭,进入到另一个小宇宙。这个其实不难,比如,身边的环境不好,可以稍作改变,移动一下方位即可。
然而,很多职业算命人并非如此运用古代算命的精髓,宣扬 *** 者不在少数。这样,就造成了对命运的迷失,从而失去了人生方向,以及对未来的判断而丧失信念。中国古代算命术是被玩坏的,自己把自己送到了“迷信”的路上而遭到历代排斥甚至打压。
其次,很多江湖骗术伤害了这门古老的技术,被无情的扫进了迷信的垃圾堆。江湖之上有高手,也有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大师、高人,他们以自己的良知默默的传承技艺,不夸大算命术,谨慎的从业或者潜心的研究。这样的大师值得尊重。
但是,一些有术或者无术的江湖术士,从业道德非常低劣。技术较高者,先讲准一个人此前发生的事情,得到高度信任后,便信口雌黄,编造其人未来的灾祸。然后,索要钱财,帮人“解灾”。到此,有谁敢不信?在此,绿野老道揭秘一下,所谓解灾,就是时空趋避。上面讲到,咱们可以来一次微型时空穿梭,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去做相同或者不同的事情。比如,咱们要踢一场球,预测出选定的日子下大雪,那么,我们再另选一个日子,这场球岂不是踢成了么?这样,根本就不需要搞那些荒唐的仪式,甚至画符、吃解药解灾。
至于学了几句口诀便敢街头算命的人,他们只是混生活而已,并无害人之心。懂得这一行的,尽量别去打扰他们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正是邪,完全在于从业者的选择。这种选择,也是“运”的抉择。算命原本不是迷信,咱们千万别自我迷失,自陷迷信泥淖。而要以科学的辩证态度,谨慎对待,任何夸大、神化、乃至于居心不良都要予以 *** 和去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做学问的一个基本态度。
上述言论仅供参考,如有冒犯哪位大师,敬请谅解。
算命人说的喜事一般指什么?
这个范围大了,看来给你算的人水平一般般啦。
以给人看的时候,不光要告诉求测人有喜事,还要给人家点明是哪方面的喜事才好,不要让人家瞎猜!比如是升官了 是结婚啦 是发财啦等等算命是按虚岁还是实岁?
根据民间风俗习惯,算命是以虚岁为标准的。
虚岁,则是从头包到尾,从出生这一年计起便算一岁,一直计算到需要算命的这一年。例如:你是1990年9月出生的,如果要计算到今年(2022年3月),那么你便是33虚岁了,1990年出生当年你算一岁了。
实岁,则是周岁,不是从头包到尾的,岁数计算到月份。以上实为例,那么你已32周岁了。
民间的风俗习惯,凡是算命,睇相,睇日子结婚、入伙、建屋等都是按虚岁的。
为什么那些算命的老追着我?
这事吧,不怨您,怨那些算命的不妥了,按算命界的行规呀,是不许追着人家索人算命的,又不是黑白无常怎能去索人命呢,对吧?俗话说倒霉上卦摊,人没个旦夕祸福谁去招算命的?算命行业呀,是别人求他,并非他求别人的职业的。
别人求了,还要摆个架子的,爱算不算吧也由他的。以前的算命大师开馆的,傲得狠,在楼上的。客人在楼下报上生辰八字,他批好了吊个篮了下来,交钱把算命结果取走。次一点的 *** 边蹲庙口的,也是易算天机,明码标价每卦一两银子的,从来没瞧见过见谁逮谁,眼晴发禄得想把人逮进他饭碗里的。这事只能说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那算命的,哪还有算命先生的派头呀?算命吧虽说属九流,但总排名在乞丐之前的对吧?现在怎么轮落得象叫花子呢?怎么说被人求到时候,多少得人称为先生的,怎么去追人找吃,一点自尊都没有,一点人格都不要了,真的会算命的呀?所以呀,这事不怪您。怪那没本事不争气的算命界的 *** 呗,把算命界老祖宗的脸丢尽了。历史上有哪些临死之前也要皮一下的人?
“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这是李世民对薛万彻的评价,可以说将薛万彻抬得很高,当然薛万彻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是很优秀的。但诚如李靖所说:“(万彻)勇而无谋,难以独任。”也就是说薛万彻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最多也就只能做一个将领,但无法做一个统领大军的将帅,从薛万彻的经历来看,李靖的这个评价是相当准确的。
薛万彻出身武将世家,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都是很勇猛的武将,而薛万彻和薛万均两兄弟很早就在罗艺麾下效力,很是勇猛,后来随罗艺入唐,一直都是很威猛的存在,虽然说不上战无不胜,但败绩很少。
贞观时期,在攻打突厥、土谷浑、薛延陀和高句丽的战争中,薛万彻的功绩都是很不错的,也因此被李世民看重而春风得意,不仅官职不断上升,从左卫将军到右卫大将军,更是在644年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成为李世民的妹夫、大唐的驸马。
但是薛万彻本质上就是一个纯粹的武夫,不懂谋略,就只知道打仗,有时候不免恃功而骄,有点仗势欺人的意思,并且口无遮拦,时不时说出点怨望的话,所以有人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最初是选择相信薛万彻的,当着薛万彻的面将那书信读了一遍然后烧掉,也是希望薛万彻能明白他的苦心,自此之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一言一行。但这件事却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薛万彻的副将也跑来说薛万彻口出怨望,即便李世民不想处置薛万彻,但架不住李勣也来添一把火。
李勣认为薛万彻既是将军又是驸马,这样的身份如果口出怨望的话,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李世民最终决定将薛万彻流放到了象州,但薛万彻在象州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不久之后,李世民去世,其子李治登基,大赦天下,薛万彻也因此回到京城,被李治任命为宁州刺史。
薛万彻虽然在象州吃了一段时间的苦,但是人都有一个通病,即好了伤疤忘了疼,薛万彻也不例外,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也管不住自己的腿,他回京的时候经常和房遗爱在一起,说些怨望的话,并决定和房遗爱搞事情。
后来房遗爱的事情被查出来,薛万彻也被扯了出来,李治没有理由再继续留着这个姑父,就下令将其处斩,薛万彻在这个时候倒还是一条硬汉子,丝毫不惧怕死亡,反而大声说:
“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好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不失为一个叱咤沙场的将军,说完之后就准备赴死。但是薛万彻被处斩的过程实在是比较曲折,因为那个监刑者一刀下去啥事也没有,薛万彻还好好的活着,只是脖子上有个血印子。也不知道是面对薛万彻这样的勇武将军害了怕进而手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这 *** 刀下去并没有完事。
薛万彻一看,这叫啥事啊,没想到死也死不痛快,遂大声喊道:“使劲!”(“何不加力!”)监刑者挥刀使劲砍向薛万彻,三刀下去,薛万彻的首级才终于落了地,这过程也真是遭了罪。
要不是薛万彻皮糙肉厚,本身就很勇猛,又是常年混战场的,而且并不惧怕死,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反应,要是换做别人,就是疼也疼死了,一刀能解决的事,偏偏来了三刀,想也知道有多么痛苦。
不过还是佩服薛万彻临死前的这种态度,即便是面对死亡,也能从容应对,这算不算是死之前也皮了一下呢?估计那个监刑者心里是害怕的,本来一刀没解决就心慌了,薛万彻再吼这么一嗓子,更是心惊胆战,要不也不会三刀才解决,想来手抖,腿也抖了。
而与薛万彻死在同一件事上的人还有不少,其中就有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如果说薛万彻死的并不算冤的话,那李恪就是完全被冤枉的,他是被长孙无忌硬扯进来的。在被侄子下令处斩后,李恪在被临刑前也是说了一番话,这一番话足见李恪的“皮”,他说了什么呢?《资治通鉴》记载:
“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为什么说李恪“皮”呢?因为李恪的这句话最终成为了事实。仅仅六年后,长孙无忌就被李治解决了,不仅他自己在流放地被逼 *** ,他的儿子、近亲也都被流放岭南,这或许是长孙无忌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