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神算命准吗-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

admin2022-12-31 12:45:4321

十神算命准吗,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

这段时间正好读《山海经》,回答问题看到《山海经》的相关问题,就忍不住要说几句。

《山海经》整个体系“出于唐虞之际”是伯益辅助大禹治水经历四方时整理而成。也可能是大禹统一后根据各部落首领兼巫师相传材料集体编撰而成。

各篇成书时节前后不同, *** 规模形成,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西汉末年刘秀(不是光武帝)、刘歆父子校订整理编辑,基本定型现在流行版本。由于《山海经》内容具有奇异特色,所以吸引力非常大,具有独特魅力,历代文人如陶渊明、司马迁、郭璞、杨慎等都爱不释手,研读不止!

从内容来看,也不全是所谓“科幻小说”,其实是一部百科全书,西汉刘歆认为是地理书,全书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山脉地理位置,山脉走向。河流发源,支流、主河与黄河、长江的关系,流向、最终注入的海域。沼泽、大湖分布,水源来源。虽与现在地理比较确实怪异,不合地理,但都交待十分清楚。如发爽之山“汎水出焉而南流注渤海。”又如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又是一部巫术,这其实是《山海经》最早的功能,是巫师预测天下大事记录总结出的规律。如邽山“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又如丹穴之山“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又如太华之山“有蛇也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等。

甚至记录早期原始部落祭祀活动,规格高低,如西山经,西山经之首华山规格就高,“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曰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显然,祭祀规格无论从种类、数量,都相当丰盛。

西次四经阴山至崦嵫山,祀礼就简单的多了,“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只用一只白鸡 ,一些粳米 放在白草编的席子上就可以了,相当简单!

《山海经》又是一本医书,有好多动物、植物都可以治病,肯定都相当于现在的偏方治病,如祷过之山“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首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又如嶓冢之山“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又如求如之山“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如此者很多!而且都是现在都不好治的疑难杂症,如瘊子、痔疮、肿瘤、心痛等,甚至害怕雷声、嫉妒这样的心理疾病也有 *** 的偏方!

《山海经》也是矿产分布记载书,什么山脉金矿,什么河流玉石,记载相当清楚。

《山海经》又是一本生物书,包括动物兽类、禽类、植物树木等,既记录生长地区,还记录形状形态,食用功效等。

所以,《山海经》不是科幻,应该是上古时期各部落的读书人,也就是巫师的百科全书,只是上古时期人类数量极少,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动物,而且形态奇特多样,后来人类数量剧增,这些动物都消失了,现在人对它们的描述就想不通了!

同时,几千年来,地球活动频繁,地理结构肯定发生变化,有些地理方位与我们现在了解的不同,十分正常,但读起来就觉得十分奇异。

由此《山海经》就变成了一部奇书!

十神算命准吗-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

姓名对人生有影响吗?

看更多好文章,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杨吉德。

每天最新原创请关注我的微众信公号:yangjidezy。

名字对人的一生命运影响是很大的。严格说,好的人名和命理形成补益,这需要对个人命理进行仔细推断。今天我讲的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字面意义上谈,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一些名字实际上起着一种暗示结局的作用。

《三国演义》中凤雏先生大家是知道的,在行军途中,见到落凤坡大惊失色,旋即被乱箭 *** ,说明名字是有克星的。

清朝咸丰皇帝的“咸丰”道理就高深了,“咸”“丰”都是从周易六十四卦中来的,咸卦三个阳爻聚集在领导层,代表政权稳固;丰卦把咸卦的九五之尊拉到了初爻民众的位置,也就是说,皇上的位子由九五变成了六五,让给女人坐了,自己跑到受管制的地位。结果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四十七年,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这不是一种暗示吗!也不知道是清朝的哪位“国学大师”给起的帝号。

十神算命准吗-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

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在雍正时期主持考试,因以“维民所止”为题,遭受 *** ,被曲解为“雍正砍头”。“雍正”二字去其头,正是“维止”二字,而且是让民众砍头。结果雍正没被砍头,反而是查嗣庭惨死狱中,还被戮尸示众。皇上的头能随便砍吗?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人名特别讲究,成为一大特色。

记得有一部西方电影,片名为“天堂电影院”,影片中的电影院因胶片着火引发大火被烧毁。好些年前在东北某市有一个放映厅,也叫天堂放映厅,也着了大火,还烧死了几十个人。

老子姓李名耳,李天一就是“老子天下 *** ”,结果被送进监狱去了。名字取大了。

小鸭洗衣机一直被小天鹅压着,她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变成小天鹅呢?名字上差着一个层次。小天鹅俯视着小鸭,笑了,自己美啊,结果被“美的”集团收购了,那是她的大本营。应该说小天鹅是个好名字,洁白秀雅,又找了个好婆家。

这种例子在社会上俯拾皆是,有些事防不胜防,主要是聪明人太多。但明知犯忌讳还要做,就怨不着别人了,遇事还是多动动脑子为好。

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更是一个容易引起非议的问题。而且。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勇气,更要有底气、有根据,不能想当然的乱说。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已经做好被狂喷的准备,但希望众多喷子不要象卫道士那样挥舞屠刀乱砍一气,而希望能象学者那样以讨论的态度,用科学的精神,具体地指出本人的错误或者不足,这样才有利于易经的解读与发展,更利于达到我们对易经崇敬与发扬的共同目标。在这里本人先向能够指出具体错误或者不足的有识之士表示感谢和敬意。

先说易经的现状,易经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人们也研究了数千年,但到现在为止,易经在世人中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公认的认识,所以,现在人人对易经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解释易经,但是都是在没有基础理论、没有规律、没有逻辑的情况下,一上来就直接解释易经,虽然释易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也大致如此,所以其结论不能令人信服,也不能得到公认。在易传中虽然有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十翼,但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对卦序、卦义等的诠释也比较牵强,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公认,现在社会上对易经的混乱解释就是一种证明。

下面进入主题,先给出结论:要想学好易经 *** 学习于雁鸣的《易经新论》一书,或者收看今日头条的《易经新论》连载。(注意:这里写明是易经,不是周易,就是说不包括易传部分,因为易传是后人对易经的诠释。)真是大言不惭!本人先替那些喷手喷自己一把,以解他们的心头之狠。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这是有根据的,有依据的,否则也不敢妄言。具体的理论与依据如下面所述:

一、本人撰写了《辩证唯物主义新论》的哲学专著,共45万字,2011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四段式周期与规律、建立了位置理论,论述了阶段理论、多时空理论,同时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传统理论中的不足,增加了差异统一规律,使其与对立统一规律形成理论的整体,这些理论与规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成为研究易经的理论基础、逻辑基础与规律基础。

二、本人撰写了《易经新论》一书,约65万字,已经得到黑龙江省版权局的授权,待出版。此书有《辩》书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增强了诠释易经的更高可靠性的依据,分别从事物运动周期与规律、数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且得到了统一的结论。

这些诠释揭示了易经的理论基础、逻辑基础与结构基础,揭示了易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本人揭示了易经的数学体系。在对易经的传统解释中,也有人将八卦用二进制表示,但把方向搞反了,因此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了。本人纠正了这个错误,将六十四卦用正确的二进制数表示,证明卦象就是二进制的体系,它完全满足二进制的表示方式,也满足二进制的运算规律。通过这些数字关系,本人建立了易经的自然科学体系,并揭示了易经的核心规律,在本人对易经的诠释中全程都要应用到这些数字和核心规律。

四、本人建立了易经的新卦序 。在易经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卦序,卦序不正确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卦义,也就不能正确的应用易经。传统的卦序是错误的,它没有规律、没有理论的支持、没有逻辑的支持。本人应用二进制的数学方式,应用事物运动的周期与规律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卦序,并且在不同角度建立起的新卦序能够得到一致的结果。不仅如此,本人将新卦序总结出十个规律,由此更证明了新卦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五、本人总结出384个以上的哲理。在对易经的传统诠释中,有人总结出四个定律、八个规律、25个天规等,最多的是64个准则。本人则不同,在对易经进行全面的理解与透析之后,本人将每一爻精炼为一条哲理,64卦就有384个以上的哲理,这些哲理是指导人们行为与思维的准则,有了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可以明辨前进的方向与 *** ,可以彻悟人生的真谛,并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经、更广泛的宣扬易经,更尊崇易经的价值。

六、本人建立十个颠覆性结论。由于具有上面论述的重点内容,本人对易经的诠释与其他人相比是基础不同,诠释内容不同,因此诠释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得到许多完全不同于传统诠释的结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十个颠覆性结论。如颠覆国际传统认知的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发明的观点,颠覆国际上认为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等等,因为内容较多这里不好一一罗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收看本人的《易经新论》连载。本人在今日头条正在进行《易经新论》的连载,大约要发布200集左右,现正在发布中。

为了让读者大体了解本文的重点,这里将卦象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新卦序、新卦序的十个规律展示出来,供有识之士研判与评论。

卦象的二进制表示形式:

于雁鸣创建的新卦序:

新卦序的十个规律:

将图2、5和图3、5进行总结,得到如下十个规律:

1、每一宫横排卦象的上卦都相同。如图3、5和图4所示;

十神算命准吗-山海经到底出自哪个时期

2、每一宫横排卦象的下卦按核心规律规律01537624排列。如图3、5和图4所示;

3、竖排的八宫按照的核心规律排列。如左侧宫名所示;

4、每一列卦象的上卦按照01537624的核心规律排列;

5、每一宫卦象的标志数字按照核心规律排列。如艮宫,以 *** 个数字32为基数,用全部8个数字32、33、37、35、39、38、34、36分别减去32,即得到01537624的规律;

6、每一宫卦象的标志数字可以按照自然顺序连续排列,形成自己确定的数字区间。如艮宫的数字可以表示为32、33、34、35、36、37、38、39;

7、八宫的八个数字区间可以按照自然顺序从0至63连续排列。这八个数字区间按八宫和规律顺序的具体排列是:

0坤宫 0 1 5 3 7 6 2 4 是从0开始连续到7的区间;

1震宫 8 9 13 11 15 14 10 12 是从8开始连续到15的区间;

5离宫 40 41 45 43 47 46 42 44 是从40开始连续到47的区间;

3兑宫 24 25 29 27 31 30 26 28 是从24开始连续到31的区间;

7乾宫 56 57 61 59 63 62 58 60 是从56开始连续到63的区间;

6巽宫 48 49 53 51 55 54 50 52 是从48开始连续到55的区间;

2坎宫 16 17 21 19 23 22 18 20 是从16开始连续到23的区间;

4艮宫 32 33 37 35 39 38 34 36 是从32开始连续到39的区间。

将0到7、8到15、16到23、24到31、32到39、40到47、48到55、56到63的8个区间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自然顺序0到63的连续排列。

8、八宫的八个数字区间按照核心规律排列。如将上表坤宫的 *** 个数字0设为基数8,然后用0 1 5 3 7 6 2 4这8个数分别乘以8,就得到0 8 40 24 56 48 16 32的8个数,这些就是八宫的 *** 个数,说明八宫的数字区间按核心规律排列;

9、八宫的卦序与六十四卦的整体卦序严密契合。如将坤震离兑乾巽坎艮八宫的卦象连接起来就得到整体的卦序和卦象;

10、卦象与卦序严格遵守数学规律。在整体的卦象中,它们都遵循数学的表示形式与计算规律,两卦的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另外的一卦,如兑卦011011(27)加临卦000011(3)得到的是大过卦卦象011110(30);在整体的卦序中,它们都遵循数学的排列规律,如坎宫是从16到23的自然数字区间,八个这样的区间连接成整体的自然数字空间,在数学上,完成了由64个数字表示0到63连续数值的功能。

这些规律充分证明了新卦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证明本人诠释易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易经》,以上这些数据和规律是必须掌握的。

过阳历生日是不是比过阴历生日更规律?

这个问题,必须先分清“太阳年(即回归年)”与“历法年”的区别。

太阳年,中国古人测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365.2422天)。非整数。

公历,中国人称“阳历”。公历历法年以太阳年为参照。但是,历法年的天数必须取整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所以,历法年不等于太阳年。

中国的农历为阴阳合历。月的天数以月亮的一个朔望周期计,而月的朔望周期约二十九天半,非整数。而历法月必须取整数,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历法的日,也取整数时辰,古代一日十二时辰、一百刻,现代一日24小时。而事实上,地球每一天的自转时间是不均匀的,不一定为24小时,钟表时24小时叫作“平太阳日”,而“真太日”或大于或小于24小时。

以公历计算生日,如二十四节气一样,立春日出生,在公历历法上有1至2天之差。

农历为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闰,平均为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所以,某人的生日,在农历历法上有十多天之差。

顺便说一句,周易八卦八字算命就是天命对应天数。事实上,天命与天数对应不上。所以,八字算命毫无准确性可言。

命理学哪部书写得 *** ?

命理学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四柱(八字)预测学。

梅花易数、大六壬、奇门遁甲等虽然也是预测,但可以别开命理,做到“来人不用问”。

四柱预测学书籍,比较经典的有:《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全书》、《滴天髓》、《穷通宝鉴》、《千里命稿》、《子平真诠》等。

这些书,由于出现的时代不同,理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适合初学者学习,有的适合研究者学习。

如《渊海子平全书》是命理爱好者的初级读物;《三命通会》是星命学的总汇等等。

至于哪部书写得 *** ,则要从读者的角度来看。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学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

如果没有易理基础的,应当学《渊海子平全书》或《千里命稿》,如果想提升造诣的则看《滴天髓》、《三命通会》。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的东西既有精华之处,也存在不少的糟粕。

只有博览群书、“学而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学习古籍的正确 *** 。如果仅凭一本“正宗”、“秘本”而闭帚自珍,这是孤陋寡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