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算命术-易经这部著作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周文王算命术,易经这部著作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周易》相传为人皇伏羲所著,一划开天,后生阴阳两仪,这一话就是天地交接之象,阴阳两仪就是卦中所示阴阳爻,再生一爻就有了八卦之象,所有才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仪生四象,后生八卦。
上面这是解释了八卦的衍生,后面据此出了太极的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就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例的解释,当然有了先天八卦必然就有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相传为周文王被帝辛囚禁时所著的,虽然有争议,但是已经被普遍认同。
再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年方五十,才开始读《周易》为了让后人能够读懂周易,写了《周易十翼》《文言》《系辞》《象辞》《彖辞》《杂卦传》《说卦传》《序卦传》由此周易才被后来的各学派学习推演。
有人说周易十儒家思想,其实周易比儒家早的多,而且,诸子百家皆出自周易。
周易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圣的完善后,才得到了传承。
那我们能从周易得到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周易是算卦的书,其实不然,“善易者不卜”这是《周易》自己说的,当你懂了之后就不会想去算了,卦者,挂也。把自己得象,用卦的方式,挂在自己对面,认清自己。这是《周易》教给我们的,如果想学周易,就先把《十翼》搞懂,最后看《周易》会容易的多。而且《周易》并不能给别人算,这是误区,《周易》其实是给自己算得。
传统文化中的七有何奥秘?
引言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这句话的前后出处并不统一,前者出自于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是“道”创造万物的过程,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逢七必变”最早由《易经》中的主要思想之一演变而来,泛指凡事每遇“七”字之序数便易起变化,是古代先人对事物发展的总结推理的发展规律,同时映射到生活和处事中。那么传统文化的“七”为什么会让先哲对其情有独钟?本文小尘将小尘将对“七”本源的观点归纳整理,并结合自身研究从最有依据的“周期说”来阐述一下。
数字“七”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从七言诗,到俗语“不管三 七二十一”、“七上八下”; 从上帝用七天创世( 一周) ,到中华 民族传统丧葬习俗的“头七”; 从佛道中的“七级浮屠”、“全真七子”到世界的“七大洲”……无不表明数字“七”的神秘意义与重要价值。“七”的运用不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其背后更 蕴藏着丰富的象征内容及文化内涵。这种跨越时空的人类文化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就让我们以中国古代文化为线索,寻觅神秘数字“七”的源头。 数字“七”的应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文化领域。首先就从外族文明入手,与中华民族文化产生横向对比,审视并分析“七”的本源。“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古资料表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数字早于语言文字成为 人类文明的最初表征。”
中国古代典籍中,“七”最早出现在《周易·复卦》中,其爻辞为“复: 亨。出入无疾,朋友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此卦的解释尚无定论,明朝朗瑛据此提出“天之道为七”的结论,清朝赵翼也指出: “大抵阴阳往来,多以七日为候”。《彖辞》中的解释为“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之所以用“七”来代表太阳的运行,笔者认为这里蕴 *** 原始先民的太阳崇拜。据现代学者考证,“七”作为文字,最早写作“十”形,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秦汉之际。丁山先生道: “七之见于卜辞金文者通作十 ” 。叶舒宪先生认为,“十”形恰恰象征了太阳之 数或太阳运行之道,他说: “太阳( 太极、一) 从黑夜结束时升起,带来了黑暗与光明交替的二分宇宙( 两仪、阴、阳、二) 和天 地人三才并立的现实世界( 二生三) ; 而太阳由东而南而西而 北的运行规则则为人类认识四方空间提供了基本的自然尺度 ( 四象、四) 。把太极即‘一’同两仪( ‘二’) 、三才( ‘三’) 、四 象( ‘四’) 这一衍化发展过程合起来看,其数式恰为 1 + 2 + 3 + 4 = 10。”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复卦》爻辞表明“七”是一 个表现周期的数字符号,是“天道”循环的周期性拐点。
除了与太阳的联系,月亮盈亏规律也是天体周期性表象 的重要依据。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一《生霸死霸考》中提到出土铜器铭文上记录的周代记日法,即按月亮盈亏的规律, 将每月分为四期,每期七日,依次称为“初吉”、“既生霸”、“既 望”、“既死霸” 。但这不是中国最早的记日制,应该是“七” 的周期性衍生的一个规则。 无独有偶,《易·系辞传》中也出现了这种以“七”为周期 的运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意为卜筮之始 先从五十根蓍草中抽出一根,虚设而不用。崔憬曰: “五十有 一不用,太极者,不变者也。有太极之一,乃可用四十九策。” 所以那根虚设不用的蓍草便是象征永恒不变的太极,被赋予稳定、本源的内涵,而变数便以此不变而变,从而变化万千。 “四十有九”则是周期数“七”的一个变化数,“七”被作为天道周期的符号,拥有循环变化的含义,因而七个“七”产生的四十九,便被先民认为是周期的极限,是更大的循环之数,因此也内含了变化无穷的意义。
生物周期1.生长和病理周期
《庄子·应帝王》中有这样一则“混沌凿七窍”的寓言故 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 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 窍,七日而浑沌死。”“七日”代表《周易》所述的天道循环周 期,而七窍则是人体周期的特征。虽然成书于战国的《庄子》, 在时间上《周易》相差较远,但笔者认为,生物周期的现象绝不是战国时期才被先民发现的。 《诗经·曹风·鸤鸠》写道: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为何是七子而非六子八子? 《诗经·召南·摽有梅》也写道: “摽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为何其实还为七而非六非八? 笔者尚未找到明确证据,但猜想这与先民发现的生物周期有关。
就以人体自身的周期性表象来分析。《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 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 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不难看出,“七”早已被先人发现是人体周期的循环之 数。而这一点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章太炎先生曾提到“生 理学者谓人体新陈代谢,七年而血肉骸骨都非故我之物”《黄帝内经》的思想被中国传统医学继承,如《伤寒论》、《脉经》中对于病状周期的阐释。这种生物周期的发现,很可能是 原始先民在开始关注自身时就产生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意识 在原始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最原始也十分模糊 的“生物周期”概念,比如 *** 经期的周期( 平均 28 天) ,初潮到绝经的周期( “二七”至“七七”) ,是较为明显的生物周期。
2、声音声韵
在声音方面,“七”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神秘数字。先从发音来看,中国古代的音韵学按照发音部 位的不同,将“三十六字母”( 声母的代表字) 分为“五音”,发音部位分别为唇、舌、齿、牙、喉,再有一个半舌音和一个半齿 音,因此又有“七音”之称。从乐音来看,按高低次序排列形 成的音列称为音阶,其中各个音称为音级。以 C、D、E、F、G、 A、B 七个字母来命名七个音的音列。在中国,不晚于商朝就 出现了多种七声音阶,其中正声音阶的七个音名为: 徵、羽、变 宫、商、角、变徵,其演变而成的下徵音阶,七个音的名称为: 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如果在五个全音的相邻音级之 间分别 *** 一个音级,这样在一个八度内就有了十二个音级, 称为十二律。笔者发现,十二和七的联系不仅于此。《诗经 ·小雅·大东》有“七襄”一词,叶舒宪根据朱熹《诗集传》分析,“一昼夜十二辰中,从旦至暮( 自卯时到酉时) 共七辰,织女 星每辰移动一次,七辰更动七次,因而称为‘七襄’。但是,每 辰移动一次,一日应位移十二次,这样才构成一个循环,应称 ‘十二襄’,为何要称‘七襄’” ? 从音律上可以判断,“七”与 “十二”都是循环之数,再如“绕北极星旋转的北斗七星”,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十二宫”,都蕴 *** 这种宇宙的循环往复 之道,因此为表达周期而将七与十二混用也不无可能。在声律领域,人体与自然的周期遥相呼应,内蕴着极其神秘的宇宙奥妙。
现代其他领域在心理学中,“七”同样是一个无比神奇的数字。米勒困惑于人类的单维判断被限制在七级左右,于是通过实验在 1983 年得出结论———直接判断容量( 注意广度) 、瞬时记忆广 度的容量是恒定的。而这个容量恰恰是 7 ± 2。简单来说,即 注意广度的更大容量约是 7 个对象,瞬时记忆广度的更大容 量约为 7 个单位。如果要记忆更多的对象或单位则需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区间。这一发现与《周易》中以七为一个循环周期 的思想完全相符,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 了一个上古的命题。
彩虹七色同样蕴含了一种生物周期。光学中将光分为可 见光和不可见光,这是从人类的生理角度出发进行分类的。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一般人眼可以感 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 400 到 700 纳米之间,许多生物能看见 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 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这里同样蕴含 了一种生物周期———人眼能识别的可见光恰好能够大致分为 七种颜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一点与“大衍之数”以“七” 为循环变化之基的思想相符。原始先民在见到自然界中的光 学现象时,如彩虹、水对太阳光的折射现象等,都可能产生对 数字“七”的认识与崇拜心理,从而加以记录并在其他领域实施应用。
无论是医学、生物学、音律学、心理学还是光学,都是生产 力发展后人类对人体自身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而这些生物周 期现象的发现,却都与生产力发展程度无关,因此史前时代的 先民不难发现这些现象,但缺少有意识的总结与探索,因此借助崇拜“七”这个生物周期共通的神秘数字来填补原始思维中的空白,笔者认为,这是“七”兴盛的原因之一。 “七”也渐渐成为后世文化集团、文学创作的结构要素,文 化集团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前七子”、“后七子”、 “吴中七子”、“岭南七子”、“古文七家”、“毗陵七子”、“舜之 七友”、“全真七子”、“黄帝七辅”、“汤七佐”。文学作品如《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 *** 》中西门庆的七个妻妾(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 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 、《西游记》中七大妖圣( 牛魔王、蛟 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美猴王) 、《西游记》中 七个蜘蛛精及蜘蛛精的七个干儿子( 蜜蜂、蚂蜂、蠦蜂、班毛、 牛蜢、抹蜡、蜻蜓) 等等。若是还只认为“七”的出现只是种巧合,那么再看“七子之歌”( 香港、澳门、 *** 、九龙、威海卫、广 — 24 — 州湾〈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 ,此处的“七”的出现是 因为作者将“旅顺”和“大连”合二为一,将“八”合为“七”,因 而绝对不是文学创作中无意识的“七”的运用,也不是无意识 的“七子”的形成,而是诗人闻一多受到“七子模式”影响的表现。
总结以上只是小尘对传统文化“七”数字的一种学说的解读,另外我国的学术界还有天象说和数式说等其他学术理论并都有充分的依据,但是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要解释数字“七”的含义,确实应当以周期说为主要学术方向和依据,再辅以天象说的看法,数式说的后期发展理论,从而探讨深究神秘数字“七”的含义,这对于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探寻原始思维模式,了解民族精神、心理的变迁都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上最荒 *** 的皇帝有哪几个?
北齐皇帝高洋:把老婆的尸骨做成琵琶,都是喝酒惹的祸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前期励精图治,后期骄奢 *** 逸的帝王,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洋的父亲高欢、哥哥高澄都是东魏权倾一时的权臣,东魏表面上姓元,实际是他们老高家的。经过父兄的苦心经营,到高洋掌权的时候,通过上演一场“禅让”的好戏,魏国一下变成了齐国,史称北齐。
话说高洋小时候,长得那是相当磕碜,《北齐书》记载: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就是说他皮肤黑,两腮很大,长着双重的足踝,身上有鳞片状的皮肤,其实就是一身牛皮癣。
这样的长相在整个高氏家族都是垫底的,自然受到家人的百般嘲笑,他哥哥高澄就对他说过,就你这样以后怎么能享受荣华富贵呀,前一阵给你算命的那位先生是不是大忽悠啊,怎么会说你以后大富大贵呢?
高洋虽然外表不行,但却极其聪明。有一次,老爸高欢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叫来,想考考他们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们每人一堆乱麻,让儿子们想法设法理顺。
只见几兄弟有的还在冥思苦想,一点 *** 都没有,有的呢,正在一根一根地捋,结果半天还没捋出一个头来。而高洋他怎么办呢?只见他掏出一把刀,二话不说,一刀下去砍断了眼前这堆乱麻,完了还自言自语到:乱者须斩,就是说乱的东西必须砍断,这就是快刀斩乱麻的由来。
高欢被儿子的举动惊呆了,想不想小小年纪的高欢竟然有这种魄力,作为父亲那是相当高兴。
还有一次,高欢各自分配给儿子们一些士兵,让他们分别从四座城门出发,攻击来犯的“敌人”。其实,这些敌人是高欢让自己的手下骑兵冒充的,目的还是要测试一下儿子们的能力。
结果,其他几个儿子都怕的要死,以为自己面对的是真的敌人,都不敢向前进攻。只要高洋天不怕地不怕,带着手下与“敌人”干起来了。可想而知,高洋这个行为在高欢的心中又是一个加分项。
高欢死后,东魏的实权到了长子高澄的手中,然而,没几年,高澄却被自己的厨子合 *** 死了。就在高氏家族群龙无首的时候,是有魄力、有胆识的高洋站了出来,他冷静处置,迅速稳定住了局面,并把东魏的实权紧紧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废了东魏孝静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
做了皇帝后的高洋,没有了任何约束,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他勤于政事、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对内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对外四处征战,多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以及南边的另一个齐国,就是南朝的萧齐。
短短几年,高洋就把北齐发展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甚至有人称他为“英雄天子”,这个时期的高洋,真可谓迎来了自己人生高光时刻。
然而,“英雄天子”做了没有六七年,不知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成就已经足够向天下人炫耀了,高洋开始变得飘飘然,自我感觉超级好,朝政也不管了,每天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尽情放飞自我,慢慢掏空了自己的身体。
高洋是一个疯狂的音乐爱好者,经常在皇宫里昼夜不停地嗨歌,甚至亲自击鼓伴奏,起身跳舞,史 *** 载“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 以夜继昼”。
被酒精 *** 的高洋,彻底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常常作出一些让北齐的臣民们目瞪口呆的事,比如他还经常涂脂抹粉,披着头发,身穿奇装异服,有时拿着刀、背上弓,在大街上游荡,有时 *** 身体,骑着快马在大街上飙车。凡是被他杀害的人,大多下令肢解,有的放在火上焚烧,有的投到河里。
被酒精 *** 得久了,高洋甚至变得有些变态,他有个嫔妃叫薛贵嫔,虽然是青楼女子出身,但高洋毫不介意,与她是恩爱有加。然后,有一天高洋酒醉之后,想到薛贵嫔不大光彩的过去,竟然怒火中烧,头脑一发热,就让人把薛贵嫔给锯了。
等到第二天,高洋酒醒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妾薛贵嫔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昨晚上已经死了,那真是一个后悔莫及啊,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过了几天,高洋还是没有从失去爱妾的痛苦中走出来,当时正在跟群众在大殿举办宴会,想着以往这个时候都是薛贵嫔陪在自己的身边,如今却是孤家寡人一个,越想越伤心。突然,高洋灵机一动,竟然让人把薛贵嫔的人头拿过来了,他就当着大家的面抱着一颗人头边喝酒边痛苦,此情此景不免让台下的大臣们瘆得慌。
这还不算完,前面说过了高洋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抱着爱妃的人头喝酒还不过瘾,他要充分利用薛贵嫔的身体,于是就让人把薛贵嫔的尸体拖上来,亲自动手,把腿骨做成了一把琵琶,还亲自上阵演奏了一曲。
薛贵嫔虽已死去,但身体却得到了充分开发,头和腿有了用处,而其他部位呢,高洋一块不落地都装进了棺材里,还搞了一个相当隆重的出殡仪式,高洋披头散发地跟在送葬队伍里,一路上号哭不停。
最终,酗酒无度的高洋,终因酒精中毒究掏空了自己的身体,死时年仅31岁,在他短短的人生中,竟前后判若两人,一个是英明神武的有为之君,一个是荒 *** 无道的昏聩之人,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的算卦术是迷信还是科学?
信则有不信则无。
如果你信的话,那么中国的算卦术就是科学,而且是在古人的智慧结晶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演变而来的。为什么说是科学呢?因为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几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河图洛书,伏羲画卦开始,到周文王作易经,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做十翼,老子道德经,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整个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探究人在自然界生存生长的过程中,如何更好与自然相处的一门学问,以便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能够如何的未卜先知,窥探天机,从而做到趋吉避凶,利于人们生存生活。所以其诞生是基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心理状态。
而具体的占卜、算卦、预测之术有很多,大致我把他分为以下几类:
1.临时起意型的占卜。这类占卜在古代应该主要是用来占卜国家大事,讲究心诚则灵,起卦前都有一套严格标准的,通常是对于国运走势进行的一种测算,比如说战争前的预测,根据结果来推算胜败,从来影响国家的重大决策;或者达官显贵在做重要决策之前做的一种测算,以便进行更好的决策计划。这类占卜算卦最初应该仅仅是通过易经64卦来进行占卜的,而后期逐渐的发展演变,逐渐的门类繁多起来,其中也有自己的一套占卜流程体系,比如如何起卦,如何解读卦辞,如何类象,如何看吉凶等等;
2.个人命运型占卜。主要以一定的条件专门研究命理占卜的,最常见的就是以出生时间排出四柱八字,通常八字来进行命理占卜,从而测评个人命运祸福,对于人一生的婚姻感情,财富,健康,寿夭等进行预测,预测出个人在某年某月会发生会吉凶之事,从而教人一定的化解 *** 以趋吉避凶。而这类研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体系的,比如根据一定的规则排列出年月日时四柱,排出大运小运,再找出十神,神煞,找出喜用神,根据五行的相互影响作用来对一个人的一生运势做出一定的推算和预测。另外还有相面之术,摸骨算命等等;
3.风水堪舆型占卜。主要以人们生前身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好坏来推测其对个人家庭后代的影响来做的一种推断。在古代最开始,应该是在人们对于城郭建造城镇选址时所用,用于古代的城市建设和规则。后期发展到我们常见的阴阳宅风水师就是这一类,也就是传说中的相地之术,从古代发展到现在,也是衍生和流传说很多门派,比如说三元风水,三合风水,过路阴阳,玄空飞星,八宅等等。而每个门派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地之术的体系,如根据三元九运来找到一个家的屋子里面的吉凶方位,根据主人的命理来进行合理的风水布局,以便风水能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发展;
4.国家大事的一种测算。这类预算占卜在古代主要用于服务皇家统治阶层,比如我们经常看电影电视的时候,古代通常都有专门观看星相的一个部门,司天监之类的,可能每个朝代名称不同,但基本职能就是观察天象,以预测国运,对于国运能否永祚王朝能否昌盛天下能否太平做出一系列的推算,可能主要以28星宿,星象学,北斗七星,三元九运,奇门遁甲之类的预测体系来进行推测,这类预测学应该是古代更高水平的一类测评学,专门用于服务皇家;
5.美好寓意的一种寄托。也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对于今后生活能够平顺安康而做了一种提前推算预知,也就是求个好兆头期待个好结果的一种向往型的测算。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结婚要先进行合婚测算,买个车提个车都要看看时辰好不好,搬家结婚红白喜事,现在流行的办公室风水摆件,挑选车牌好,取名改名,买手机号前的测算等等,都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种,对于美好平顺安康通达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向往,而提前所做的一些类似测算占卜类的工作。当然还有易学在中医当中的应用,中医中常讲的阳火旺阴虚等等。
所以说算卦术也是有自己的一套严格体系的,而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几乎已经涉及和影响到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对于信的人,自然相信这就是一门科学,不然也不会流传这么久。而且有些东西也真的不是科学就能解决或者解释的。而对于不信的人,当它是封建迷信就行了,不信即可。
易经就是算卦的书吗?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无价之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没有把有关易经之类的书籍烧掉,可见说这一瑰宝得以留传至今。《周易》的思想是 将混沌的世界派生岀万物:混沌开天,象征着合一;是分两仪,即为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少阴、太阳、太阴。四象派生岀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和坤,分别代表自然界的万物(见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上篇梅花易数和万物类象 华山文艺岀版社),根据起岀的八卦、动爻、互卦和变卦,结合起卦时间断岀事物的过去和进展情况,给人以参考。结合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来断吉凶。这种占卜,只要你对这种学科理解比较透彻,完全能准确地预测岀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周易》又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学无止境的学科。但是把《周易》完全用于占卜也是不可取的。
十几年前,我在集市上买了邵伟华的《周易预测学》,就将这本书细读了几遍。书中深奥的知识有些难学。后来又在地摊上发现有陈园(邵伟华的学生)编著的《周易预测学入门》又买了这本书。陈氏所著的《入门》很好理解,结合邵伟华的著作研读了数月,于是就有了跃跃欲试的信念。下面结合我的实际预测事例来证明:
例一:得一笔意外小财
我的邻居女主人早饭后就岀去了,直到傍晚还没回家,于是我就给她家人说我能预测她的情况,于是就摇得一卦。当时由于没有记录,起了什么卦忘了。起岀卦后我给他说:她岀门后先去了东北方向,又经过正北后停了一会又到西北方就该回家了,并且能得到一笔小财。中午还会有人管饭,人不受罪。人也没有远走,最远离家有八、九里地。话音刚落,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个口袋,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后来经过询问,一切果然应验。她说,这两天缺钱花了,突发奇想,吃罢早饭后拿了一个口袋去捡破烂,先去了东北,又到家的正北方正好到了中午,遇上熟人又叫她吃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又去捡了会破烂,最后到西北方向距家八里地的一家废品站上卖了十九块钱。当时邻居对预测结果感到十分惊奇。
例二:孩子找到了
2003年的一个冬天的晚上,时间将近十一点,寒风凛冽,乌云密布。我欲解衣欲寝,闭门后约半个小时。一阵剧烈的敲门声吓了我一跳,我急忙开门迎客。来人是一位街坊,他很着急,说:“你快给我算算俺家的小孩子去了哪里,今天下午 *** 嚷了他几句就岀去了,现在还没回来,晚饭也没吃,真是急死人了。”我问了他孩子岀走的时间,就起了卦。由于时间久远,记得起了《泽山咸》卦。我对着卦象审视了片刻,对他说:孩子并没有远走,在你家正西方,往破房子或砖垛靠近墙壁的地方。孩子很受罪,衣着单薄……没等我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第二天他见了我就说,孩子在离家15米的砖摞子的缝隙间找到的。
通过上面的实际例子,你说这种学术有科学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