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军长的算命妻-有人说将军孤坟无人祭
重生军长的算命妻,有人说将军孤坟无人祭?
‘‘将军孤坟无人祭,戏子家事天下知’’,不知道这两句诗出身哪位才华横溢的网友之手!这既是对近几年来各种大大小小三教九流媒体无底限无职业道德的一种愤慨,也是对国家对民族唯恐社会道德沦陷的一种担忧和警示!
实际上2015和2016年两年共有二十三位开国将军去逝,但的确没几人知道!而2015年姚贝娜的去世和2016年王宝强与马蓉的是是非非丑丑美美却无人不晓!这两句诗恐怕也是由此而来!所以有人讲‘‘戏子误国!’’,话的确太极端,但道理如此!只是"误国"之重罪加在娱乐明星头上有些重了!
“戏子误国”反映了什么?首先它是民众一种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反应。激发这个论调的,自然是明星们的高收入和高关注度,其真正指向,首当其冲是改革开放以来饱受诟病的“贫富悬殊”问题。对明星远高于常人的收益感到不可理喻!
其次它是一种对社会道德滑坡的反应。娱乐圈呈现给公众的各种乱象比其他群体多,作为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他们的“坏影响力”也比其他群体大,因而把更重的责任放在他们身上是没有问题! 姚贝娜病逝后粉丝刷遍朋友圈,某军队 *** 战功赫赫去世时却少人关心;黄晓明和Angelababy这对新人的婚礼瘫痪了整个机场,中国 *** 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领奖归来却无人问津。
所以这两句诗说得是有些极端,但出发点还是对的,担忧不无道理!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
首先,张郃没有三万大军,其所辖各部最多不过万余。其次,张飞所率一万人马决不是杂兵。史书明确写着:精卒万余人。
而张郃也从未让张飞打得全军覆没过!
至于张飞打不打得过张郃,若单挑,只有天知道。若能二人统军能力,张郃远胜于张飞。下面来说一说,看看有无道理。
三国真实历史上的宕渠之战。张鲁投降后,曹 *** 主力大军回师,留夏侯渊与张郃镇守汉中,以拒刘备。
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统辖汉中诸军。张郃其时为偏将军,是夏侯渊的副将。
曹军留驻汉中的总兵力有多少人马?
史书并未具体说明曹军在汉中驻兵数字,但可以参考以下二事。
(1)左将军于禁督七军往援襄樊曹仁,七军总兵力也不过三万余人。
(2)司马懿远征辽东,所出动大军总兵力,不过步骑四万。
由此可以断定,曹军驻汉中前线总兵力,亦不过三万左右。
演义里动不动就五万十万人马,那是胡扯。真正三万战兵,已经是可以灭国擒王的大军了。而张郃作为汉中驻军副将,统率几部兵力,合理推断应为万余人马,继续南下攻城略地,连克巴东、巴西二郡,并徙其民于汉中。
然后,张郃进军宕渠,结果被张飞阻挡住了攻势。
两军在宕渠、蒙头、荡石等地筑垒对峙,相持了五十余日之后。张飞出奇兵,从小路突袭。
是役,曹军因道路狭窄而前后不得相互策应支援,所以张飞仗着地利,集中优势兵力击破了张郃设在马缘山的主寨。
于是,张郃弃寨而走。
但是:张飞只破了一寨,张郃所部也确实受了损失,但并未伤到全军根本。然后,张郃撤退。
《三国志张飞传》也清楚而明确的写着:“张郃引军还南郑。”
(张郃)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
(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
张飞是防御成功,并非大胜而全歼张郃麾下全军!
而张郃在遭受突袭,本部受损,当机立断撤出大部,保全了主力,反而因此立了功,从偏将军获拜荡寇将军之职。
否则,世上焉有全军覆没了,还能有加官升爵的奇事!
由宕渠撤军后,驻兵于广石(即今陕西勉县一带)。
刘备亲率大军与张郃再次交战。
刘备出屯阳平。又集中了最有战斗力的一万精锐,或由张飞为前方统率,分成十部,每部兵力千人,趁夜急袭张郃。
而张郃防御严整,并身率亲兵出阵搏战,大将身先士卒,三军奋勇。所以这一仗,刘备并未占到便宜,最后无功而返。
这才是史书所记载的张郃与刘备、张飞的直接交锋。
而所谓张飞大破张郃,打得他全军覆没,这只是《三国演义》小说的情绪尊刘贬曹的虚构情节。
《三国志·张郃传》:
(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那么,再来分析一下,张飞打得过张郃吗?如果二人各以个人武艺单挑,那么以演义中对二人的描述,当然是张飞胜一筹!
但是,如果在真实的三国中,轻侠出身的张飞,对阵职业军官出身的张郃,二人单挑起来,谁胜谁负,那也只有打了才知道!
若论张飞与张郃的统军能力,那么从正史上看,张飞是显然不如张郃的!自古以来,善于用兵者,必定会善抚士卒。将军爱兵如子,方能使军中士卒甘为将军之前驱,并为其效命死战。
如果连爱护士卒都做不到的将军,他显然是不合格的,也决不是真正名将。
而动辄酗酒、且以打骂军士为乐的张飞,明显是不懂为将者当爱兵如子这个道理的。
而与之相对的是,张郃却是深得曹军中\基层各级官兵们信任与爱戴的。
夏侯渊中伏身亡,汉中诸军惶恐不安。
军司马郭淮力推张郃替代指挥全军,而张郃果然不负众望。在诸军一片混乱时,调度有方,力挽狂澜,恢复了大军的秩序,避免了全军覆没。
这样,张郃在汉中方面军主帅阵亡之际,临危受命,保全了大军,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消息传到长安,曹 *** 再次对张郃大加赞赏,授予了张郃假节、都督汉中诸军的大权。
由此看张郃。能在危机时刻得到三军将士信任,可见其治军领兵的能力。而这种风采,正是平日有 *** 士卒习惯的张飞所没有的。
《三国志.张郃传》:
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
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图片来自 *** )
在真正的历史中?
双向空城计,叔詹VS公子元。
叔詹……哦,这个人的名字很拗口,不翻翻史料还真不认识他,叔詹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卿。楚国令伊公子元率大军攻打郑国,叔詹首创空城计。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国家多如牛毛,兼并战争频繁的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楚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呢?原来啊,楚文王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元早就对他的嫂子文夫人垂涎三尺了,正所谓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以至于想方设法占有她,奈何嫂子不甩他。为了引起嫂子的注意,证明自己不是 *** ,于是公子元决定攻打郑国,建功立业。
春秋时期,楚国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大霸主,而郑国弱小,郑国抵挡不住楚国大军的进犯,虽然已经向盟国齐国求援,但楚军已兵临城下,等援军到达之时恐怕已经城破国亡了。郑国君臣上下急的就像 *** 着了火似的,关键时刻上卿叔詹献计:把军队藏起来,避免暴露自己的实力,然后城门大开,市井巷陌向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公子元一看懵圈了,这是要干哈呀?攻进去吧怕有埋伏,不攻吧好像又没瞧见对方有军队,还是先按兵不动再观察观察吧。 这一观察就把援军绐观察来了,齐国也是一霸,听说有人要欺负他小弟,就联合鲁国、宋国一起来绐小弟郑国出头。公子元一看对方援军已到,战机已失,四国联合来自己肯定扛不住揍,算了,撤吧。
这就是历史上 *** 个空城计,但这还没完,要不怎么叫双向空城计呢。公子元也挺贼的,撤退时怕四国联军在后面追击,就选在晚上撤退,而且古代行 *** 移要拆营拔寨,为了迷惑联军,楚军连营帐都不要了,做饭的灶火照常点着,旗子也照常挂着,趁着夜色悄悄的溜了。
而联军那边呢,看着那边营帐整齐,旌旗飘扬,炊烟缭绕,也不敢贸然进攻,等发现实情时,楚军已经跑远了。好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升级版空城计,李广。
空城计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战,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它有很多种形式,要灵活运用。空城计不一定在坚守城池时才用的上,比方说飞将军李广在漠北草原上上演的一出升级版空城计。
李广是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人才,尤其箭法无双,他的名字就是以后神箭手的代名词。李广名震漠北,匈奴对他既敬畏又害怕,称他为飞将军,有李广在的地方匈奴人都绕着走。
有一次李广带了百十来个士兵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骑兵,这三个匈奴人恰巧是射雕人,箭法也十分了得,面对李广这百余人小队伍一点也不虚,弯弓搭箭一连射倒好几个汉军士兵。这下可把李广惹恼了,你这叫关公面前耍大刀,李广面前秀箭法!李广大手一挥,压上去绐我灭了他们!于是李广带着队伍包超合围,追了好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来,杀了两个,活捉一个,总算出了口恶气。
然而此时他们已经离开汉军大本营很远了,忽然前面出现匈奴大部队,约有数千个骑兵。李广手下的士兵吓尿了,哆哩哆嗦的,而李广沉着冷静的分析到:敌众我寡,又远离大本营,如果逃跑匈奴人必定会来追击;如果按兵不动用疑兵之计,匈奴人怕有埋伏必然不敢贸然追击。于是李广不仅不逃,反而命令队伍朝着匈奴大军的方向继续前进,在离匈奴大军二里地的地方下马卸鞍,饮马休息。
匈奴人也整不明白这是唱哪出,太不把我们匈奴放在眼里了吧,于是便派一个军官前去侦察。李广二话不说,拔箭便射,将这名匈奴军官射杀。匈奴人大惊,之前只是怀疑汉军有埋伏,现在实锤了,不然他们不敢如此嚣张,撤吧!如此李广顺利回营。
三国 *** 空,孙坚。
三国时期 *** 个摆出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坚。孙坚是东汉末年的一员猛将,为子孙后代在江东立足打下了基础,相传他是春秋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代。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废少帝而私立汉献帝,独揽朝权。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合征讨董卓,孙坚作为长沙太守也参与其中。然后讨董之战,关东部队接连失败,唯有孙坚的队伍取得胜利,保持着对董卓西凉军的威慑。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使者前往劝说,想与孙坚联姻,结为 *** 之好。董卓的威逼利诱被一身正气,卓荦不群的孙坚严辞拒绝,并痛斥董卓大逆不道,使者被骂的灰溜溜的逃走了。
初平元年,孙坚联合袁术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在城门外招集官属,设帐饮酒,为大军送行。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便派兵赴前去迎战。孙坚正和部下正吃着火锅唱着歌,董卓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孙坚镇定自若丝毫不畏惧,敌兵越来越多,孙坚才懒洋洋的起身,指挥引导部队秩序井然地入城。董卓官兵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必有大军埋伏,不敢攻城,引兵撤退。孙坚不愧是孙武的后人,笑谈之间,退却数万敌兵。
一提到空城计大家就会就想到诸葛亮,但是跟这些前辈比起来,诸葛亮还是往后稍稍吧!
怎么判断所在地以后会不会拆迁?
做为地产从业人士,我以深圳这边做案例讲解下怎么判断所在地会不会拆迁?
如果有关系, *** 是问下 *** 内部人员,比如说国土规划局,这是最靠谱的!国家有专门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这是顶层设计国家整体的,当然,每个省份和城市或者县都会有它自己的国土规划部门,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路线都是他们设置拟定的,这是最官方的途径![机智]另外,还有就是管理所在地街道办和镇区的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但是前提是你得有这层关系渠道,要不然一般人是没有这层消息来源的!
[玫瑰]为啥要问 *** 相关部门人员呢?因为他们有最新的规划信息,哪里需要建什么哪里需要拆迁他们都是 *** 手资料,特别是之前规划有变动的时候,他们这样的一手信息才是最真实的!特别是有个别现象,只是规划多年但是又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时候他们这边的最新消息才是最真实的![玫瑰]
百度或者进入当地 *** 网站,找找“某某区十三五规划”或者是“某某区十四五规划”,一般里面都会有提到整个城市和片区的整体规划,有民生经济和房产社保之类的规划!里面也会介绍哪些片区是整体拆迁,会显示这里会用来做什么,或者保留现状等等,也会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园区,学校和医院等等公共配套设施等等规划,当然这是个大方向,毕竟规划嘛,都是会随着城市发展和需要而变动的,所以说如果具体到某个位置, *** 是咨询当地国土规划部门和拆迁部门,但是有时候你不是业主他们也不会跟你说得太具体,因为怕大家去投资炒作“拆迁概念”导致片区物业价格上涨,导致居民购房成本上涨,同时开发商和 *** 拆迁成本和难度系数加大!国家有国家顶层设计规划,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路线!同时每个省份和城市也都是按照国家规划前提下去做具体细化![机智]上面是国家级十三五规划,下面是市区规划,市区这种就要具体到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等城市规划!
确定好第二点整个片区和具体片区规划,还可以通过 *** 网站或者搜索“法定图则”,上面有所在地区的没块地皮 *** 规划的用途和性质,比如说,85号地块是用来做九年制教育用地或者幼儿园用地,或者是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等里面都会有体现![机智][机智][机智]搜索进入 *** 网站[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机智][机智][机智]然后进入所在片区的法定图则[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机智][机智]进入你要找具体片区法定图则!里面都有相关的具体规划,很详细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关注最新新闻,看看有没有最新消息关于片区规划或者拆迁的,同时走访片区周边,看看有没有开发商进驻或者 *** 部门的标语,或者平时多跟当地居民邻居多交流,没准人家有最新消息或者内部消息呢!多认识相关人员,比如说新闻媒体工作者,房产销售人员,多走访当地的房产中介门店和售楼处,以及 *** 部门工作人员或者村委里面的等等,他们可能有最新消息来源,具体的后面也要靠自己去伪辨真!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 *** 途径了解!总之,拆迁和城市更新本质上是为了更加合理的布局整个城市的居住,产业,民生配套等功能,从大局上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具体到个人我们需要多方了解确认好才能做决定,特别是涉及到房屋买卖和租赁的物业可能拆迁或者将要拆迁的时候,我们需要谨慎再谨慎!!!历史上有哪些风云人物无法叶落归根?
上海滩青帮大亨杜月笙,自幼生于高桥,后身逝于香港,最终却葬在台北,再没能回到故乡,也始终无法叶落归根。
从小混混到青帮大亨上海滩,一共有三位青帮大亨。
一位是黄金荣,本是巡捕房的小捕快,后来依靠妻子林桂生,黑白两道双吃,摇身一变成了青帮大佬,但因为贪恋美色,最后只能隐居幕后。
一位是张啸林,本是位衙门领班,但他不甘寂寞,凭着拳脚功夫闯荡上海滩,后也成为青帮三大亨之一,但因为投敌,最后被刺杀身亡。
还有一位,就是杜月笙,他本是高桥镇的小混混,后来投奔黄金荣,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成了三大亨之一。
前两位青帮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而杜月笙却是出了名的“会做人”。
也因此,杜月笙是旧时上海滩公认的“杜先生”。
童年凄苦,高桥流浪杜月笙,生于1888年,在高桥镇的杜家宅出生。
但很快,不幸降临了。
杜月笙四岁时,杜母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6岁的杜月笙只能跟着姥姥和舅舅一起生活。
舅舅是个木匠,也赚不到太多钱,而且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他便让杜月笙辍学打工了。
舅舅平时很忙,姥姥又已经年迈,也没人看管杜月笙,在打工的路上,他迷上了赌钱,甚至有一天还偷了舅舅的钱。
舅舅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
无处可去的杜月笙,来到十六铺,投奔开水果店的伯父,但他架不住手痒,依然赌钱,最后被伯父赶出了水果店。
之后,杜月笙也去过,别的铺子打工,但因为赌钱始终不得老板喜爱,再后来他干脆自己卖起了水果。
然而,卖水果的钱,还不够杜月笙挥霍的。
为了赚钱,他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劫道,得到的钱大家平分,一天风风火火,但杜月笙却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过这样的生活。
就在这时,有人介绍杜月笙去投奔了黄金荣。
起初,杜月笙只是黄公馆众多门徒之一,平时也只是做些杂事,但他胆子大、办事靠谱,很快获得了老板娘林桂生的赏识。
在林桂生的提拔下,黄金荣也对杜月笙委以重用,并且让他独挑大梁掌管赌场,渐渐走入了黄金荣的核心权力圈层。
金荣爱美,月笙上位其实,上海滩青帮三大亨是有排位顺序的,分别是:老大“黄金荣”,老二“杜月笙”,老三“张啸林”,但后期才变了顺序,由“黄、杜、张”变为了“杜、黄、张”。
初期,杜月笙和张啸林都是黄金荣的门徒,能有一席之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那么杜月笙这个门徒又是何时排到黄金荣前面去的呢?
这事要提到两个女人, *** 个是演员露兰春,第二个是美女吕美玉。
黄金荣爱慕露兰春,上海滩人尽皆知。
1.为了捧红露兰春,黄金荣出人出钱搭建新舞台,并且自己也时常过来捧场。
2.为了护着露兰春,黄金荣命人甩了浙江军阀卢永祥儿子卢筱嘉两个耳光,因此被关进大牢,还是杜月笙四处游走,救他出来。
3.为了迎娶露兰春,黄金荣不惜逼迫妻子林桂生交出正室之位,哪怕妻子以离开为要挟,黄金荣也铁了心要娶露兰春。
然而,露兰春此时刚二十出头,而黄金荣已经年过半百,她怎会愿意当这金丝笼里的雀?
不出所料,没过几年,露兰春卷走黄金荣所有钱财,和薛家二少爷私奔了。
最后,黄金荣只能妥协,他答应露兰春离婚,露兰春还给他所有钱财,二人不欢而散。
这时,他又想起原配夫人的好,但大姐大林桂生一辈子也没回头,受了情伤的黄金荣一蹶不振,帮中很多事也都交给杜月笙管理。
过了一阵子,黄金荣有所缓和,转身又看上美女吕美玉,在追求人家的过程中,被情敌算计,撸了他巡捕房探长的官。
从此,黄金荣隐居幕后,而门徒杜月笙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的首位青帮大亨。
吃三碗面,玩转江湖发迹后的杜月笙,曾对身边人说过:“人这一辈子,有三碗面最难吃,分别是体面、场面、情面。”靠这三碗面,他在人际江湖中如鱼得水。
1.体面:让自己舒服是本能,让所有人舒服才是本事。
1922年,黄金荣被卢筱嘉抓走,之后丢进了何丰林的大牢里,在营救他的行动中,更大的功臣要属杜月笙。
站在何丰林的立场,杜月笙送去一箱金条,并且邀请他入股公司,一起赚大钱;
站在卢筱嘉的立场,杜月笙令两位青楼头牌特来陪伴,并且邀请卢永祥入股公司;
站在黄金荣的立场,杜月笙特意请来青帮老先生张镜湖,为卢筱嘉和黄金荣摆宴调解;
站在自己的立场,杜月笙没有着急去救黄金荣,而是在大家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开始行动,这也为他带来了实际利益。
不管是卢筱嘉父子,还是何丰林,亦或是黄金荣,他成全了所有人的体面,他自己也因此和黄金荣兄弟相称,地位水涨船高。一个人,让自己舒服很容易,因为这是本能,但要让所有人舒服,才是真正的本事,也是这碗体面的真正要义。2.场面:不是简单的排场,而是恰如其分的周到。
1927年,吴开先来到上海任职,杜月笙有心结交,就让手下派人去接,但吴开先不想接触青帮,索性提前甩脸下车,害得杜月笙等了许久,也没见上一面。第三次 *** 打过来时,吴开先实在是过意不去,陈君毅忙前忙后,只好答应前往。
到了约定那日,吴开先来到杜公馆,刚进大门,总管万墨林在那里恭恭敬敬地站着。再往里走,上海著名律师秦联奎热情地带吴开先进入了客厅,而杜月笙连忙走到客厅门口,亲自迎接吴开先。三道迎宾之礼,道道周全。不仅如此,杜月笙还姿态谦卑地说:“老早就想约先生谈谈了,但我这里实在太忙了,就一直拖延到今天,您可不要怪罪啊。”听到杜月笙如此高情商的话,吴开先才明白,杜月笙不是一般的青帮子弟,他是真君子,二人因此结为朋友,吴开先后来还曾多次帮助杜月笙。这碗场面,不是简单的排场,而是恰如其分的周到,背后更是杜月笙交朋友的真诚,以及他为人处世的高情商。3情面:适当留些情分,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1930年,“暗杀大王”王亚樵带着斧头帮众人,前来收酬金“江安”号轮船,但作为经理的张延龄,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交船。
张延龄,是张啸林的侄子,也同时是杜月笙的门徒。但偏偏,王亚樵谁的面子也不给。王亚樵先派人炸了张啸林的后院,又派了百余人拿着斧头,直接进入了船里,威胁张延龄,吓得他急忙跳了船。张延龄跑去和杜月笙哭诉,结果他没想到,杜月笙却说:“你何必和这般亡命之徒计较呢,速速把船交出去吧。”之后,王亚樵提出要求,平分上海买办职位,杜月笙同样答应了。
旁人只待,是杜月笙害怕王亚樵,可彼时王亚樵只有几百人马,而杜月笙却早已大权在握,有无数青帮子弟为他效命。真要是真刀 *** 打起来,鹿死谁手,胜负尚未可知。只不过,杜月笙给王亚樵留足了情面,而“暗杀大王”也识趣,后来他四处找麻烦,但却没有找过杜月笙的麻烦。这碗情面,是做事不要太较真,适当给人留些情分,这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而除了这“三碗面”,杜月笙最会做人的地方,其实是他始终守住了身为中国人的底线。
在抗战时期,他用青帮大佬的身份,捐钱捐物,出人出力,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故而,在旧上海提到“杜先生”,谁都知道是杜月笙,那是要竖大拇指响当当的人物。
那么,杜月笙既然是上海滩青帮大佬,为什么会病逝在香港呢?可以说,杜月笙在上海叱咤风云,名下产业无数,在上海老家养老不成问题,又为什么会病逝在异乡香港呢?
对于杜月笙来说,他有不得已的苦衷,故必须离开上海,而香港是他权衡利弊的最后选择。
杜月笙为何离开上海?1949年,各地接连解放,上海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杜月笙虽然没有像张啸林一样投敌,但他毕竟出身青帮,难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但要彻底离开上海,杜月笙还不舍得,这里毕竟是他的故乡,而且自己的产业也都在上海,还有就是黄金荣以年迈为由选择留在了上海。
可杜月笙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离开上海,而且必须尽快离开,因为他想起自己手上有债,而且还是血债!
1927年, *** 利用杜月笙的青帮力量,抓捕了许多进步人士,后为了瓦解工人力量,杜月笙的手下还除去了工人领袖汪寿华。
杜月笙心想,这是一笔血债,必须尽快离开上海!
为何是香港?对于杜月笙来说,离开上海已经是板上钉钉,但之后的去向,又成了新问题。
就在这时, *** 寄来一封信,大概内容是:我绝不允许你投靠别人,要不你直接来 *** 吧,我能保护你。
然而,杜月笙并不相信 *** 。
二人早就相识,当初落魄的 *** ,还给杜月笙递过帖子,杜月笙也一直有好好收藏,但这拜师贴最后却不翼而飞。
这件事,杜月笙就已经怀疑到 *** 头上了,而真正让他心里有隔阂的,则是另外一件事。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认为自己一直在抗日救国, *** 大小会让他当个官,结果 *** 命令钱大钧做市长,命杜月笙的门生吴绍澍成了副市长。
这件事让杜月笙颜面扫地,从此更加疏远了 *** 。
杜月笙曾经对情人孟小冬说过:他就像个夜壶,没有利用价值就被 *** 扔掉了。
这种情况下,杜月笙肯定不会选择去 *** ,而香港那边有熟人,并且天高皇帝远,故而杜家一大家子全搬去了香港。
而杜月笙本就患有哮喘症,再加上这一顿折腾,后来病重时已经卧床不起,需要靠氧气瓶维持生命,两年后就病逝在香港了。
杜月笙再也没能回到故乡高桥1951年,63岁的杜月笙病逝,对于他身后的埋骨处,也大致形成了三种意见。
高桥。理由是,这里是杜月笙的故乡,但当时情况复杂,杜月笙遗体难以回到上海。香港。理由是,五姨太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婚姻典礼,是在香港举办的,这里是他们的家。 *** 。理由是, *** 认为,杜月笙一生辛辛苦苦,生前没有来到 *** ,死后也要过来。在杜月笙去世的第二年,四姨太姚玉兰接受了 *** 的邀请,带着子女和杜月笙的棺材来到 *** ,杜月笙也因此葬在了台北。
从此,一代枭雄杜月笙,再也没能回到故乡高桥,也始终无法叶落归根。
写在最后当初,没离开的黄金荣,在上海受到了优待,每天扫扫大街,清闲度日,可惜晚年的他,身边无人陪伴,最终孤独病逝。
反观杜月笙,即使死后落叶没有归根,但他痴恋几十年的孟小冬,却始终陪在自己身边,留下了一段儿女情长的佳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另一种圆满了吧!
你怎么想?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