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下雨新娘命苦算命-麻绳专挑细处断
结婚下雨新娘命苦算命,麻绳专挑细处断?
“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是我国民间众口相传的一句俗语。这样的俗语就跟真理一下,一代又一代的在民间流传,被怀疑着,又被验证着,又被众口絮叨着,很是有意思。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经过很多人的质疑,也经过很多人的验证,还能继续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自然是有一番道理。充满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积累和智慧也未可知。
雷打真孝子百善孝为先。提起做人的准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自然是离不开是否孝顺父母。可是这句话却会让人产生歧义,既然是真孝子,又为何会遭雷劈呢?听上去让人觉得诡异和阴森恐怖。原来这句话是出自京戏《清风亭》这个典故。
《清风亭》是京剧里的一出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天雷报》。这个京戏说的是:在宋朝年间,有个书生叫做薛荣的,进京赶考谋取功名。这个薛荣在家中尚有两房妻室。一个正室,一各小妾。
在薛出门之时,家中的小妾正是身怀六甲已经足月将要临盆之际,可是因为京城路途遥远,没法等到妾室生产,只好就匆匆上路了。在出门之际,还特意给妻子准备了几块大银元,希望他不在家的时候,两个女子能互相照顾。
而薛荣却不知,大房正妻因为看见小妾怀有身孕,而自己身为大房却“腹内空空”,早就怀恨在心。话说,最毒妇人心,这句话一点没错。等薛荣走后第二天,大房就开始她的计划了。她跟仆人串通好,先是把小妾周桂英叫到自己的房间来叙话。可是此时,她的仆人,已经将小妾刚生下来几天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偷偷的抱出来,抛弃在荒郊野外。
而周氏回到房中找不到孩子,心想一定是中了大房的计策,急忙出去找寻。好在月光明亮,在一片树林中听到了孩子的哭声,赶紧跑过去,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孩子。她哭着把孩子的襁褓裹了裹,因为身为妾室没有地位,而且家门不幸,父母早已不在。此时孩子被大房惦记上,她自知后续肯定不会轻饶,就在这个时候,她狠心地咬了孩子一口,作为胎记。又写下了 *** 把孩子是生辰八字等记好,都包进了包裹中。夜深人静, *** 来到了一个村庄前,她走到一家磨豆腐的小作坊,把孩子悄悄地放在了磨房的案子上,远处偷偷的瞧着,只等到磨豆腐的张元秀被孩子的哭声吵醒,把孩子抱走才回到家中。
原来这个孩子也是命大,他被磨豆腐的张元秀夫妻捡到之后,取名张继保。这对夫妻本来没有子嗣,因为捡到了孩子,还只道是老天爷给的礼物。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从此张继保便在夫妻的照看下渐渐长大,而且出落的一表人才。
可是孩子渐渐懂事了,在13岁少年的时候,被同龄的小伙伴嘲笑自己是被捡来的。他哭着跑回家找爹爹问询详情,谁知道爹爹不想欺瞒孩子,便如实地告诉了他实情。张继保听后,根本不管养父母的苦心,却真的跑到了清风亭,遇见了自己的亲娘周桂英,一番的“胎记”核对,周桂英自知是当年的孩子无疑。
却说这个张继保,知道亲生父亲在京城做官,便跟亲妈一起到京城认亲爹去了。却说这个磨豆腐的张元秀夫妇,辛苦养大的孩子转眼就跑了,自己知道孩子想要 *** 厚禄想要更好的生活,他们悲痛欲绝,继而老病缠身。没过多长时间,家中的粮米都没有,两人却都沦为乞丐了。
后来,听闻张继保得了状元。二老知道了前去相认。谁知张继保全然不识,竟然反目成仇,还担心他们去外界说自己的身世,又对他们说了一番狠话。这二老更是悲痛,世态炎凉,他们双双吊死在清风亭。可能是老天爷真的睁开了眼睛,就在他们吊死的那一夜, *** ,这个新科状元张继保也被雷击毙。
所以,后人便用雷打真孝子来形容不是真正孝顺的人。这里的“真”,便是“假”。正是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雷打真孝子”其实是一句警示。警示那些佯装孝顺,其实并没有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当回事的人,那些去攀附权贵,只为了自己一己私利,却还给自己竖牌坊的人,要记得,世人都能分辨是非黑白,知道你是真的孝顺还是假的孝顺。如果你把“假”的当成真的,自然有“天雷滚滚”来惩罚。
财发狠心人“财发狠心人”,这里说的是发财必须狠心吗?其实不是。原来,这里的“狠”指的是“当机立断”。这里说的是只有那些能当机立断,能够心性果断,做事积极不拖沓的人才能成大事。可见,“狠”并不是指的心狠手辣,说的是人的秉性,需要积极进取,需要自强不息,自然是能成长为深厚的城府,这些城府自然会在需要决断的时候给人力量,让人有定乾坤的能力。而有这种能力的人,必然也是能够发财致富做大事的人。
麻绳专挑细处断麻绳是民间自己做的绳子。用三股编纂,最后成为一股绳。这样的绳子用于民间的生产劳作中。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麻绳不断的磨损,有的磨损多的地方,会变得越来越细,这样有粗有细的麻绳,自然离断开也不远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说了一个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是做一件大事,不能忽略最细微最不起眼的部分,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一样,治理一个国家这种大事,都得像厨师烹饪一样,不能放过最细微的环节。很多细微的环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位置。
厄运专找苦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厄运专找苦命人。是不是老天爷又不公平了?
厄运其实并不是专找苦命人,它也会找有钱人,富贵的人。可是因为苦命人已经够苦了,家庭单薄,承受力弱,已经到了苦不堪言的程度,当厄运再来的时候,便更如逆水的人一样,不堪一击。
还有一句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便是说 ,如果豪门富户,或者家大业大,即便是遇到很大的打击,也不会像苦命人一样不堪一击,因为家大业大,一两个打击都可以应付过去,正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结语“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是民间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出来的俗语。这些道理简单直接,朴实易懂。看起来简单,却可以在生产劳作或者生活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毕竟,越是简单的,也是越容易被忽视的。
这些俗语,看似简单,却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单单体会表面的意思。了解了其中的深意和典故才能更好的灵活运用,真正地发挥俗语的警示作用。
这些俗语,你喜欢吗?
都具备什么特征?
一、满脸沧桑、未老先衰,不是秃头泄顶,就是一脸皱纹,形象 *** ,气质就更谈不上了。天天有气无力、嗨声叹气、怨天尤人、烦恼无限,只能挨一日算一日了。
二、身处底层、阶层固化、难以逾越,虽拼死拼活、努力进取,但运气不好、命运不济还只是勉强生存,谈不上生活。
三、从小父母就多病,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累,吃的比猪差,靠出卖劳力换的几个血汗钱还不够给父母瞧病的。
四、旧观念、旧思想根深蒂固、顽固不化,自己能力不大、挣钱不多确要生育几个子女,不能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苦了他们,自己也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满脸的风雨沧桑,三十多岁的人就像五六十岁的老大爷。
五、好不容易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但自己却养活不起,或创业失败欠了一 *** 债,老婆撇子离婚而去,杳无音信,自己只能带着个小孩子苦熬过日子。想再找等于白日做梦。
六、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又身处底层、家庭条件差,父母倾其所有到处寻医问药,还是没治好,只能干耗着等死。
七、家境贫寒又不思进取,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又老实巴交没女人缘,一辈子连女人的手都没牵过,连女人啥滋味都不知道。一生就这样浑浑噩噩、孤独终老、死无定所。
以上几点就是苦命男人表现出来的特征。
憎恨自己的母亲该怎么办?
憎恨自己的母亲?千万别!因为你还有母亲,有自己亲生的母亲,而我,从小不知道亲身母亲在哪。
所以一切都是小事。
有母亲爱当好好爱,任何时候母亲只有一个;
母亲关注你的时候,你笑脸相迎;
母亲冷落你的时候,你微笑面对;
母亲冷嘲热讽你的时候,你可以默不作声,因为无声胜有声;
母亲偏袒她人时候,你可以坦荡荡地告诉自己,没有事,这是母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母亲,怎么做高兴就让她高兴吧;
什么都没有比亲身母亲还在这个世界上重要。
是什么导致了农村媳妇跑路?
只要是生活在农村,就一定知道“妻跑族”这个现象,一些女性生完孩子人就不见了,而且这个现象近年来在农村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是为什么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种背离社会道德的现象却越来越多了呢?个人理解,原因如下:(大家看看我分析的对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原因一:女性越来越物质化!俞敏洪曾在演讲里面讲过这个问题,他说:女性的选择,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我非常认同俞老师的这个观点。曾经一位名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表述方式有所不同,那句话叫做:女人征服男人,男人征服世界。
这与“妻跑族”现象看似无关,实际上两者的关联性极大,正是因为女性越来越物质化了,所以农村“妻跑族”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物质是婚姻的基础,但是女性过分的注重物质,势必导致对婚姻的忠诚度大大降低。
而女性越来越物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物质的追求大于对婚姻的忠诚。
现在女性结婚要的彩礼就看的出来,明码标价,而且漫天要价,这种靠物质 *** 起来的爱情自然不会长久。
农村男性的家庭条件本来不好,娶个媳妇又要彩礼,又要买房,一下子家底全部掏空了。
本来两个人一开始的感情全部依靠物质维持的,婚姻毫无忠诚度可言,没有了物质自然就出现了“妻跑现象”。
原因二:女性对于结婚的神圣意义越来越淡化!有句话说得好:以前的人呀,什么东西坏了,喜欢修,但是现在的人,东西还没坏,就想换新的了。
以前和现在的婚姻也是如此,以前的人看待婚姻,觉得婚姻是非常神圣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择一人相伴终老。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女性看来,婚姻不过是一场交换,男的给彩礼,女的提供一个地方为男方养育子孙后代,婚姻失去了神圣的意义,自然就变得不牢靠了。
但凡两人的婚姻出现一点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用一个走来解决问题,这也导致了“妻跑族”现象越来越多。
原因三:夫妻两人长期异地,感情名存实亡。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这是困扰所有的农村青年的现实问题,也是导致农村夫妻名存实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我观察,很多“妻跑族”现象的产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夫妻长期异地。
男性长期在外务工,一年到头才能回来一次,而女性则独自在家做家庭主妇,照顾老人和小孩。
这样长期以往,很多家庭主妇,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与长期一人独自在家守寡没有区别。
而且很多农村的男性还很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赚钱,女人就应该在家好好顾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殊不知女人是水做的,是需要时常来呵护的,结婚之后长期处于守寡状态,自己的老公还不能理解自己,最后只得逼的女人当“妻跑族”了。
所以,一些“妻跑族”是男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最后总结农村妻子“跑路”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认为有女人的原因,也有男人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女性物质化,导致了一些传统优良的道德观念丧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女人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来。
但是这其中男性也要改正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多多关心女人的感受,只有都行动起来,才能改善“妻跑族”的现象。
人生 *** 的结局是什么?
人如果知道什么时候走,而且穿戴整齐安详离去,不给儿女留一点摞乱,这应该是 *** 的结局吧!
外婆走的那天万里晴空,阳光明媚。外婆坐在床上望着窗外,面容慈祥而平和,过一会儿她把我父亲叫到身边说“给我穿上吧,我走了”。父亲当时又确认了一次“妈,您说什么?”外婆说“到时间了,我走了”外婆无疾而终,享年98岁。
外婆生于1921年河北人,自小家境富裕,外婆的父亲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徐先生,乐善好施。外婆自幼不识字,裹脚,品行端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到20岁由媒婆撮合,嫁给了外公。
外公也是河北人,与外婆是邻村,家徒四壁,用外婆的话讲“ *** 只能用瓦盖着,穷得小偷进门都要哭死。”
据外婆说当时外公家米坛子里经常只有半碗米,吃完了没钱买,就要到处去借去佘。生活所迫,外公带着外婆,和他的母亲从河北去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外婆生下我大姨,这样一家四口住在一个不足八平米的小屋里,外公白天出去干活挣钱,外婆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
那时候可是真穷啊,外婆最怕寒冬腊月和阴天下雨,一个是家里没米没柴,另外就是外婆脚踝上有一道十厘米左右的大口子,是九一八事变, *** 进村时,为了躲避追杀,年幼的外婆抱着刚刚出生的弟弟,从窗户直接跳了出去,扎在了破瓦片上,当时也顾不得疼,抱起她弟弟就跑,等安全了,血也凝固了。留下一个大伤疤,每当阴天下雨,就钻心地疼。
外婆跟着外公,先后辗转到北京,天津,黑龙江最后才在沈阳定居。那时候我的母亲排行在二,也才刚刚会走路。
在沈阳立住脚跟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大家子人没等高兴,就又愁了起来,外婆说那个时候,最怕早起睁开眼睛,一大家子的人等着吃饭,家里连地瓜秧子都没有了。
为了生计,外公和朋友一起去 *** 进了点货,做起了小本生意,这时候我的三姨和舅舅也先后出生了。
谁知日子刚刚见了起色,外公就遭人陷害,给扣上了一个“投机倒把”的帽子,锒铛入狱,这一下就是十年!
这十年是外婆人生中最悲惨的十年,不但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出去忙生计。外婆一米五的身高,小脚,当时做过拉煤工,听说一天也能挣几块钱。
一天下来脱下鞋,脚上的血泡都大得吓人,外婆只能用针把血泡挑破,然后清理一下包上,第二天接着干活,由于缺乏营养,外婆手脚干裂,裂的口子像小孩嘴似的,专心的疼。
白天拉煤晚上到家,把老人孩子都照顾睡下了,外婆就开始点着小油灯做鞋垫,缝“八分”,怕油灯照得孩子们睡不着,外婆就用毛巾把油灯挡住,一干就干到后半夜。
有一次实在太困了,自己的头发都烧着了,闻到糊味才惊醒,要是再晚一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六零年自然灾害,外婆顶着烈日去排队领馒头,一晒就是一上午,当时因为太饿了,眼前一黑就晕倒了,等醒来发现,脸颊,额头,膝盖全都磕破了,牙也磕掉了一颗。
外婆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当时孩子们还小,日夜 *** 劳的外婆患上了严重的心绞痛,发作起来满地打滚,有几次都差点去找阎王爷报道。
后来外婆开玩笑说,阎王爷看我还没受够人间的罪,就把我踢回来了。
外婆省吃俭用,尽量多省出一点粮食,把从面口袋扫下来的面粉攒着,放在小罐子里,烙成饼装在布口袋里,带着孩子们,一路徒步到看守所去看外公。
一个小脚又不识字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一走就是大半天,见了面说几句话就得往回走,到家以后都已经天黑了。
终于外公出狱了,当时赶上改革开放有政策,外公当时做生意都是正常买卖,手续都留着,经过申报上诉,外公 *** 了!可是人生最美好的十年也白白浪费了!
*** 后外公开了一个小喷漆厂,当时对这些蒙冤受屈的人有一些政策优惠,外公这时候才真真正正地赚到了人生的 *** 桶金。
不知道是不是造物弄人,就在一家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喜悦时,外公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可能是经常与油漆接触,外公本分善良,所以厂里的订单也多,外公时常和工人一起加班到很晚。估计这就是他癌症的诱因。
外公弥留之际,拉着外婆的手,一遍遍摸着外婆的脸说“谢谢你,辛苦了,把家照顾得这么好,对不起,我要先走了”外公走的时候73岁,外婆哭的昏天黑地,几近晕厥!
一生动荡颠沛流离,好不容易老了好一点,外公却又走了,真是天不遂人愿啊!
后来舅舅发达了,大把大把地挣钱,外婆也终于跟着舅舅享受到了大房子,吃着珍馐美味,穿着绫罗绸缎,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外婆从此就会安度晚年,可谁知老天爷偏偏不让外婆安生。
舅舅有经济头脑,事业做得风风火火,但是怎奈年轻气盛,投资不利。那时候一元钱买断了一个药厂,同时买断的还有药厂的工人开销和所有债务。
隔行如隔山,对制药一点不懂的舅舅,就这样栽了。所有资产清零,这几年挣的钱也血本无归。在43岁的时候突发心梗去世。
外婆又经历了人世间最残忍的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
等舅舅的丧事都处理妥当,母亲决定把外婆接到我们家。当时大姨要照顾双胞胎的孙子,三姨的孙女也刚刚出生。
外婆在我家有单独的房间,被她收拾得非常干净,床单用别针把四个角都固定好,以防出褶皱,当时八十多岁的外婆还能自己洗衣服做饭,能自己缝扣子。
逢年过节外婆还会一显身手,做上几个拿手菜。手脚还是一样的麻利。
可是每当外婆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时候,却显得那么孤单,一个老人,后背微驼,头发花白,闲来无事就会讲起她年轻时的故事。
从她小时候裹脚有多疼,嫁给外公有多穷,一起奋斗有多累,外公如何 *** ,一直讲到外公开小工厂挣钱。
却唯独很少讲起外公和舅舅的去世。
慢慢的,外婆的话越来越少,吃的越来越少,睡的越来越少,闭目养神的时间越来越多。
外婆时常告诉父亲,她自己做的“装老衣服”放在哪里,都是外公去世以后她自己做的,就是怕那一天来了儿女手忙脚乱,买的衣服尺寸不合适,她会不喜欢的。
外婆走的前几天,对我们说,她的妈妈来接她了,她的妈妈还是那么年轻,头发梳的油亮油亮的,衣服穿的整整齐齐。
自从外公走后,外婆的心绞痛再也没犯过,外婆说是老头子把病给她带走了。
所以外婆走的时候,思维清清楚楚,说话口齿清晰,心里明明白白。她说她这辈子所有的罪都遭完了。
父亲说,给外婆穿好衣服以后,她自己坐在那里。靠着床头,身体慢慢向下一滑,非常自然地就躺下了。
外婆安安详详地走了,她一定是拉着 *** *** 手,就像小时候那样,欢欢乐乐的,蹦蹦跳跳的。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
有人说人生 *** 的结局就是善始善终,是无疾而终。但是我还是想再加上一句,人的一生本来不易,不是每个人都能轰轰烈烈,儿女做到尽孝,老人没有遗憾,这应该就是 *** 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