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星座运势图-马未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admin2022-12-30 06:00:2017

三维星座运势图,马未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马未都是一个有思想的文化名人,收藏界的大佬,学风严谨,一般是不会轻易发声的。一般人对科学和玄学的感觉可不是这样的。

“科学”给人的感觉是现代的、先进的、美好的、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的、强大的、理性的;而“玄学”给人的感觉则是古老的、落后的、丑陋的、衰弱的、封建的、迷信的、微弱的、玄幻的。

“科学”一词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是很神圣的,可以说“科学”=真理,说一件事物很科学,就等于是100%的肯定;说一件事物不科学或 *** ,就等于是100%的否定。所有说“科学”不是者,都被称为是缺乏科学素养。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典型的唯科学主义,即只有科学认知的 *** 才有意义,才是真理。

相反,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学,给人的感觉是深奥、幽远,奇特,神秘难琢磨,不太真实,不太可靠,不太靠谱。

马未都先生为何要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呢?

我们就从根上来了解一下“科学”和“玄学”。

追求实证将科学限定在形而下领域

西方自然科学始祖、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于1637年发表其最著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 *** 》,提出了“普遍怀疑”的认识论主张。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本只有“knowledge”(知识)的意思,科学问题被当做哲学的一部份来研究,被称为自然哲学。

科学研究所遵循的基本精神就是“怀疑一切、追求实证”,“实证”指的是感官实证,笛卡尔“普遍怀疑”的认识论将科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感官可以实证的形而下领域,因宇宙本体属于形而上的存在物,是无法实证的,因此并不属于科学可以认知的范围。

在18世纪末之前,人们使用笛卡尔“科学”一词的频次并不高,有关自然方面的学问和知识都被称之为是“自然哲学”,而非“科学”。学术界大多数人奉行的并非是笛卡尔的机械自然观,而是流传2000多年的本体自然观,即自然的奥妙就蕴藏在宇宙本体之中,研究宇宙本体的是哲学,是形而上学,而非科学。

比如说,身为物理学鼻祖的牛顿在笛卡尔发文50年后,即1687年发表的、奠定其学术地位的书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非《自然科学的物理原理》。用“自然哲学”,不用“自然科学”,是因为“科学”一词在当时并没有被学术界认可,人们使用的频次并不高;叫“数学原理”,不叫“物理原理”,是因为当时物理学还没有从数学中分出来。

在康德之前,由本体自然观承载的唯理论一家独大,神圣不可侵犯。“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体是 *** ,而属于经验论的科学只是能认知“现象片段”,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康德重新塑造了被奉行经验论的休谟否定的本体自然观,厘清了本原和科学的逻辑关系。康德说:

“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存在于本原的奠基之中”。

“科学理论是人造的,我们试图把它们强加给世界。”

“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引出定律,而是把定律强加给自然。”

因从西方自然哲学之父泰利斯开始,西方2000多年的哲学史,要不是对本体没有正解,要不是对本体无解,于是,康德承认“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体是人类的先验观念,不可被实证,而追求实证的科学的“现象片段”研究,也可以揭示普遍性和一致性,也可以被承认为是“知识”。

人类文明的格局改变了!

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地位逐渐被塑造了起来!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随着科学 *** 的广泛运用,自然哲学逐渐转变为了一种源于实验和数学的可靠的 *** 体系,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分道扬镳。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开始被称为“科学”以示其与哲学的区别。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器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经济的繁荣,物资的丰富,生活的便利,军事的强盛,以极大的、显赫的功利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使科学取得了如日中天的崇高权威地位。

然而,首先,不管科学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科学认识论永远只能认知可以实证的形而下的表象世界,无法实证的形而上的本体世界与科学认识论相左,并非科学能够认知的领域;

其次,表象世界只不过是本体世界微弱的影子,宇宙自然和生命的主宰是本体,采用归纳逻辑的科学能够认知的只是事物微弱的影子,而非本质;

再者,奉行机械自然观的科学把人造机器的学问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可以造出来技术极为复杂的航空母舰,但科学却没办法造出来一根极其卑微、可以肆意践踏的小草!因小草是自然力而非是人为力的产物!只有认知本体,才能认知自然!

科学可以造出航空母舰,但却造不出一根草

何为玄学?玄学是形而上学吗?

玄学之“玄”字,起源于《老子》 *** 章开宗明 *** 读宇宙本体论的一句话: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儒家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孔子主张正名,强调礼治;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提倡无为。

两汉时期,董仲舒发挥孔子的正名思想,强调社会上的等级名分。《淮南子》和王充则用道家的自然观念与董仲舒的名教观念相对抗。强调天道自然,认为圣人应顺随自然,无为而治。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chèn)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等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精神"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本体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老子的“玄”反映的是总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本体,即与众不同的“道”的特质,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何为玄学?玄学即“玄远之学”,即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本来是道家哲学上的一个用语,中国古代虽然有“哲”字和“哲人”、“先哲”等词,但却没有“哲学”一词,而是称为“道学”或“玄学”。

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源自毕达哥拉斯的philosophy(热爱、追求智慧)一词,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

玄学属于解读宇宙本体的学问,主要研究由人文始祖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即元气本体论。元气本体论是有严密逻辑 *** 的宇宙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

日本学者西周时懋(にしあまね,1829—1897)

玄学是形而上学吗?

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al”又被称为 *** 哲学,是研究宇宙本体论的学问。其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上》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

晚清学者严复拒绝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译,依据老子的“玄之又玄”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叫法,把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al”翻译成“玄学”。后一方面,因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包括“形而上学”带回国后使用;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相对“玄学”更易于被普通人理解,“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

晚清著名学者严复(1854-1921)

从“玄学”一词的内涵、外延,以及其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玄学”属于研究宇宙本体的哲学本体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而上学、 *** 哲学。

“玄学”起于汉末,盛于魏晋,至于宋朝中叶,是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取代两汉经学 *** 的哲学 *** 。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

何晏、王弼主张"贵无论",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

阮籍执扇图

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并"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

就研究表象世界的科学,与研究本体世界的哲学,或中国学术界以前所称的玄学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看科学大神是怎么说的。

爱因斯坦说:“从思想上去掌握事物”。

“从那些看起来十分不同的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哲学是科学之母”有什么证据吗?

西方自然科学认知真理的方 *** ,依据的是笛卡尔“普遍怀疑”的认识论,“怀疑一切、追求实证”是科学的基本精神,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笛卡尔也因此被尊称为是自然科学始祖。

而整个西方医学立论的根基就是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生命论,即把生命当成是一个精密的机器。西方医学是按照机械论的分解模式和物理-化学模式解读人体的,包括现在的分子生物学也是这个思路。

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理性认知自然和认知生命。奉行机械自然观的科学虽然可以造出来航空母舰、宇宙飞船、 *** 、高铁、手机、智能机器人……但却无法解读科学的终极目标——宇宙自然之奥和生命实相。

为何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呢?

科学的尽头是什么?是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

《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这句话就在解读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

《老子》第62章云:“道者,万物之奥。”

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隐藏在本体道之中,研究道本体的玄学是哲学本体论,或者说是形而上学,自然就是科学的尽头——终极。因为道是宇宙万物包括生命的终极存在、终极依据、终极智慧和终极真理!

由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论是拥有严密逻辑 *** 的宇宙观,它与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正确解读宇宙之奥的本体论!

文喜有话说 2018.1.21.

三维星座运势图-马未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北斗三号卫星本月首射?

在全球的军事发展状态之中,还有一项 *** 是人们所不能抛弃的,它就是全球定位 *** 。定位 *** 最早是为了给航海的船只和军事装备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可以让他们精准的到达目的地和攻击到目标。到那时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在日常出行找也越来越依赖它了。重要不再隐藏!中国又一黑科技即将发射,美:请中国放慢脚步,在北斗的崛起下,美国显得分外眼红。

自从进入新世纪开始后,中国总共发 *** 有将近24枚的卫星,其中目前任然在对工作的导航卫星还有将近20多颗。所谓的卫星导航 *** ,就是利用天空中的卫星来给地面上的服务器来做出地理和方位上的指引功能。他们能够成功的辨别方向,而且就现在的导航 *** 来看,他们的精确度已经能够达到十米级了。

目前除了美国的GPS和我国的北斗导航之外,还有俄罗斯的GLONASS *** 、欧盟的伽利略 *** 能够提供全球导航服务。目前我国的北斗也是最年轻的一款,同时它也是唯一一款正在建设中的导航 *** 。在北斗三号卫星即将发射之际,美国却说出了对外中国应该放慢脚步的言论。

虽然导航卫星 *** 的建设技术和建设难度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和工艺。所以美国过于杞人忧天了,而其北斗的建设将直接将我国面对的封锁给打开。而且北斗还能够提供在我国境内的所有的定位服务,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在抢险救灾方面做重要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北斗 *** ,已经可以向整个亚太地区提供各种定位服务。在我国的境内运用更是非常的广泛,在海洋航行方面和军事方面,现在都已经全面实现了北斗的应用,一些汽车上面也逐渐的应用了起来。

但是面对比北斗早建成20年的GPS。北斗还有很多方面要改进,其中就包括全民推广方面。目前美国GPS的应用芯片成本已经能够压缩到2美元,而我国的还需要数百元,所以还要努力。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呢?

首先很高兴看到了你的问题!人类作为已知宇宙中的主宰者,我们迫切的需要了解这个世界,探索和学习是人类的基因所存在的,并且是我们最基本的特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遗传,2000年前,或许人类不知道什么是宇宙什么是星系,但是今天我们却知道了一切!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孤独!试问我们自己:你孤独吗?

依照大数据,外星人是存在的!

我们居住在一颗蓝色的星球上,它就是地球,宇宙中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实际上,我们的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及无数颗小行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

而我们的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公转,一周约为2.25亿年,银河系中存在着约4000亿颗恒星,每颗恒星都拥有着很多的类地行星,因此如果按照数量来看的话,你想以想象下,宇宙中存在着数万亿颗星系,每颗星系存在几千亿颗恒星,每颗恒星又有着十几颗不同的行星和卫星,大数据告诉我们外星文明是存在的!

从进化论来看人体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的,而有些重型元素来自于恒星死亡的那一刻,也就是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会将大量的重金属物质散落到宇宙空间,形成大面积的星云,而正是这些星云构成了太阳系,因此如果生命的起源来自于某种元素反应的情况下,那代表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因为这些元素散布于宇宙各处!而现在人类依靠着液态水的存在来预测外星生命体!

以往我们认为存在着水的行星应该不算很多,但是最新的数据来看,几乎每颗恒星系中必定会存在着一颗有水的星球,无论是液态水还是固态冰,这都代表着生命的起源来自于外天空中的某种化合物产生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类地行星的发现,外星人存在的几率也在增多!如果银河系中存在4种外星文明的话,那么整个宇宙将存在着数万亿种不同的外星种族!

按照行星的分析来看,外星人貌似是不存在的!

如同我们的宇宙一样,我们的宇宙是由无数的巧合构成的,这种巧合同样的诞生了地球和生命,如果地球在45亿年前没有遇到巧合,今天的世界将不会存在,因此生命存在的因素有着很多的特征和条件,目前来看,首先是水、大气层、辐射、天体质量、距离母星的距离、是否处于可宜居带等,其中细化分析的则是恒星的质量、太阳风的频率、星体的自转和公转等相关情况!

目前来看,符合以上所有特征,并且和地球达到99%相似的星球为0,人类当前一经发现了5000颗不同的外行星,这些类地行星经过细化、过滤、淘汰制等环节,最终保留下来的只有几颗,然而在经过细化分析,没有一颗和地球相似,因此外星生命体不存在!

生命的起源存在着众多的疑问因素,直到今天为止,人类依旧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起源的!如果在未来人类知道自己是如何起源的,就会知道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外星文明,因为通过分子等元素的结合,我们就能知道哪些星球或者星系具备着这种元素,从而预测该星球是否存在外星文明!

通过以上的答案,我相信你也理解了其中原因,外星人依靠大数据来看它是必将存在的,但是由于人类目前没有发现它们,并且随着类地行星的淘汰制,越来越多的天体被淘汰出局,因此外星生命体又是不存在的!外星生命体是否存在,取决于未来人类的技术!在未来,这个问题将会有具体的答案!

我是宇宙V空间,一个科普天文爱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间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疑问,请在下方评论和留言!图片源于 *** !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 *** 开通?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卫星导航 *** 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自1994年开始预研的北斗卫星导航 *** 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北斗卫星导航 *** (以下用北斗指代),将中国人千百年来“寻路 *** 斗七星”的经验变成现实,也在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围绕关于北斗的十个经典问题,详细解读这个宏大工程的意义。

一、为什么有GPS还要做北斗?

美国的GPS起步于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尤其商业运作以后,已经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但是,它的本质是军用卫星导航 *** ,隶属于美国空军,毫无疑问会时刻以本国利益为 *** 位。在实践中,卫星工程师不仅能在信号方面增加干扰、欺骗手段等,还能停掉某一地区的服务,芯片定价权和使用权限等也在他们手中。

例如,GPS开放民用服务后,普通用户只能使用定位精度更差且增加了选择可用性(干扰)的民用码定位服务。2000年5月2日,为打压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俄罗斯军民两用卫星导航 *** )的商业化空间,GPS *** 选择主动去掉干扰参与竞争,定位精度瞬间提高10倍以上。但这也意味着,它可以随意恢复任何干扰、甚至彻底停止区域服务。这类事情在近些年印巴冲突、中东地区冲突中屡见不鲜。

当天06:00时GPS *** 去除干扰后,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图源: *** ://schlaggo.de)

GPS目前几乎用在了美军任何一种需要定位的武器中,民用方面也占据着全世界千亿美元计的巨大市场。因而,无论是事关国家国防安全,还是导航应用市场的巨大商业利益,中国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 *** ,这个领域不会存在真正意义的国际合作。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先后建立了全球卫星导航 *** ,日本、印度建有区域卫星导航 *** ,这几个国家/地区都把相应 *** 作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意义可见一斑。

二、为什么北斗有三种轨道?

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星座只部署在距离地球约20000千米的中远地球轨道(MEO),以实现轨道周期(约12小时)与信号覆盖范围的更佳平衡。为达到全球任一点都能收到4颗卫星信号以实现定位授时的目标,至少需要24颗卫星保证服务质量。

日本和印度星座仅服务本国,选择了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的轨道,距离地面35786千米,从地面观测相对稳定。其中,日本QZSS高度依赖美国GPS *** ,使用至少3颗卫星运行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保障日本高纬度地区和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下的使用。印度由于更加靠近赤道,在IGSO之外还使用了定位于赤道上空的静止/同步地球轨道(GEO)。

北斗卫星轨迹在地面投影:蓝色8字形轨迹为IGSO卫星,红色定点为GEO卫星,绿色为MEO卫星(未全部展示所有卫星,图源: *** ://doi.org/10.1038/srep04692)

而对于北斗而言,“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北斗兼具了MEO、GEO和IGSO三种轨道。MEO(倾角55度、高21500千米),保证全球高精度定位。主要运行在亚太地区的GEO(倾角0度,高35786千米)和IGSO(倾角55度,高35786千米)则保证亚太和“ *** ”地区更高精度定位。

三、为什么北斗有一号、二号、三号?

卫星导航 *** 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是大型航天载荷发射技术、大型星座运营维护技术、高水平通用导航卫星平台研发技术、无线电远距离通讯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技术等诸多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门槛极高,其中任何一项都面临严苛的技术封锁。但困难从来都不是“造不如买”的借口,从1994年开始,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把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也就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

北斗一号主要是试验 *** 。在2000-2007年间发 *** 4颗试验性质卫星,全在地球静止轨道,它以区域测试服务为主要目标,目前已全部退役,不算入正式星座。

北斗二号主要是区域导航 *** 。在2007-2019年间共计发 *** 20颗(包含备份星),8颗为GEO卫星、7颗为IGSO卫星,主要服务亚太。5颗为MEO卫星,仅能提供有限的全球覆盖。 *** 总体上服务于亚太地区。

北斗星座示意图(图源:北斗办)

北斗三号是全球卫星导航 *** 。从2015年至今共计发 *** 35颗,其中5颗为测试性质,不提供服务。正式星座中,3颗为GEO卫星,3颗为IGSO卫星,24颗为MEO卫星,向全球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于此同时,卫星平台也在不断大幅改进,不同北斗卫星(包含试验星)在东方红3号等卫星平台基础上反复改进,演化出了10余个版本,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北斗二号大部分卫星依然在正常工作中,因而实际处在运行状态的北斗星座超过40颗,大幅超过了GPS的32颗,未来随着北斗二号部分卫星逐渐退役,总数会降低,但会维持在30颗以上。

四、为什么北斗都用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我国的王牌火箭,更大特点是第 *** 采用了比冲(衡量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指标,越大越好)更高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因而它也是长征火箭家族用于发射更高更远任务的专属火箭,例如嫦娥、风云(二/四)、各种通讯卫星等,北斗家族同样如此。

从左至右:长征三号基本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火箭对比(图改自:GW_Simulations)

经过多年成熟发展,长征三号火箭形成了四种主要构型,基本型已于2000年退役。目前现有长征三号甲、乙和丙三种主要型号服役,以及近10种改进版本。相比较长三甲,长三乙/丙增加了助推器,且做了大幅升级,能力更强。其中长三乙不仅携带了4个助推器(长三丙2个)、还可携带远征上面级,能够执行北斗一箭两星任务,能力最强。北斗所有发射任务中,长三乙实现了15次一箭两星任务,运送了30颗卫星入轨,可以说是王牌中的王牌!

五、为什么北斗能服务无限个用户?

北斗三号是一种无源定位 *** ,每一颗导航卫星的本质就是告诉你这么一个事情:现在几点了(时间ts),我在哪里(xs,ys,zs)。当你(接收机)收到信号时,可以通过比对,得到接收机上时间与接收到的卫星信息显示时间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乘以光速就是你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还有一个 *** 是数中间隔了多少个信号波长。卫星由于有专门的科学家维持,它的位置极其精确,误差在1厘米级别;卫星上搭载的钟是原子钟,几百万年才可能错1秒,因此,它的所有信息几乎可以被认为无误差。

那么你只需要解出四个参数:在地球上的三维坐标x,y,z和钟差t(毕竟用户的石英钟不可能和原子钟精度相比,需要把它的误差做一个未知数解出来)。观测到四个卫星,就可以构建四个方程,解出四个未知数。

三维星座运势图-马未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用户只需接收到四颗卫星信号,即可精确确定自身位置和时间(图源: *** ://doi.org/10.9790/0661-17333441)

所以,对卫星而言,永远只做一件事情:往地面发信号,一直在说我在哪儿,几点了,卫星不需要做任何辅助你的计算。用户只要能收到信号进行解算即可,与这些卫星没有任何交流,也不消耗它们任何一丝能量,这也就意味着,理论上用户量是无限的。而且,每一位用户都可以享受米级定位精度和纳秒级授时精度。

2020年6月14日全球可以看见的北斗卫星数量分布图,可以看出能实现全球定位(>3),且亚太地区数量更大、定位精度更高(图源:北斗办)

六、北斗有哪些特色绝活?

北斗有一系列特色技术,举三个小例子。

星间链路技术,各个卫星之间可以彼此通信联络。这样仅需在中国境内对卫星进行主控、监控和信息注入,既解决了全球建站安全性的问题,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卫星之间可以互为校正,也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维星座运势图-马未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2008年汶川地震灾难时,15勇士在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完成了“惊天一跳”,他们就带有北斗 *** 接收机(图源:央视网)

短报文 *** ,通过卫星实现天地双向通信,而其他几个 *** 仅能单向接收卫星信号。这意味着卫星可以向拥有此项授权服务的接收机发送专属讯息,特殊环境(大洋,荒漠,深山、极地)、灾难救援和军用环境下价值意义巨大。

部分北斗卫星还携带了国际Cospas-Sarsat卫星辅助搜索和应急救援计划的有效载荷,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参与国际合作的应急救灾工作中。

七、北斗能怎样服务于科学研究?

北斗更大的特点是高精度授时和定位,对于科学应用而言,高精度接收机可以利用载波相位信号和差分技术等轻松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毫米级基线精度。笔者从事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研究,本质就是用星载的接收机给卫星确定位置,也可以实现1厘米级定轨精度。在高精度卫星轨道的辅助下,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也可以大展身手。因此,卫星导航 *** 的出现,使得人类对地球重力场、地球磁场、 *** 板块运动、地球自转、海洋潮汐、冰川极地、自然灾害等地球科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利用卫星导航 *** 对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已成为科学卫星应用的常态(图源:ESA)

除了助力地球科学的研究,在其他领域,北斗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卫星信号需要穿过复杂的电离层和对流程等抵达地面,北斗更是有三个主要频率,每种信号受到的影响不同。当它们 *** 在一起,就提供了能帮助大气研究的海量信息。再例如,北斗的高精度原子时,可以用来同步大型科学试验,精准授时。除此之外,北斗还会带动一系列通讯、电子、芯片等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多个行业的科学研究。

八、北斗能怎样服务于普通大众?

普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导航卫星了,北斗也在迅速融入,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典型的莫过于定位服务,例如地图导航、共享单车/打车、快递查询等,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类的生活。

依赖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和农用机械已经在逐步颠覆传统农业形式(图源:Pixabay)

交通 *** 高精度时刻表、国家大型电网输电、金融 *** 超高频交易、通讯终端永远准确的时间,都有北斗原子钟的身影。大型基建工程,高铁、大桥、机场建设,都需要北斗定位。农林牧渔,交通运输、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地理测绘、森林防火、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面积测算等,都需要高精度 *** 服务。而目前很多新技术,例如自动驾驶、无人码头,自动化农业,无人机植保等,也离不开北斗的强大支撑。

九、北斗的未来是什么?

北斗在完全建成之后,将会继续保持一定频率的卫星发射活动,以替换逐渐退役的老卫星,常态维持至少30颗的全球服务星座。北斗卫星也将不断升级,提供更好的定位服务。与此同时,在低轨(数百千米高轨道)可以建设导航增强星座,在地面、尤其是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中,可以建设辅助站点,最终实现实时动态厘米级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北斗的定位精度,实现空天地信息一体化。

在备受关注的商业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对物流和定位的需求越来越高,北斗的商业应用价值也会被极大开发。按照欧洲全球定位研究中心的估计,2025年左右世界范围内的卫星导航定位设备需求量将超过92亿部,年产值将超过2680亿欧元,这是个海量的市场,其中亚太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将傲视全球,年增速可以达到40%以上。在这片红海中,北斗无疑是最有潜力狙击GPS *** 的一个。规模化的应用会大幅降低硬件收费水平,进一步确定商业市场领先优势,从而形成正循环,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实现 *** 长盛不衰的同时依然能快速迭代。

人类已经进入卫星导航的时代,且永远无法离开导航卫星了。

哔哩哔哩网站要发射遥感卫星?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这天,有着众多狂热粉丝的哔哩哔哩动画宣布,B站正准备送给所有人一个节日礼物,这就是B站计划将在六月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颗"哔哩哔哩遥感视频卫星。该卫星具有高精度三维立体成像功能,可实现高分辨对地遥感观测,捕捉夜晚城市微光,观测地球极光变化。 今后哔哩哔哩视频卫星将在卫星拍摄的海量遥感视频、图片的基础上更新科普内容,包含科技、人文、历史、地球、公益、教育等多个领域,用卫星航拍美丽地球,并且现在已经可以在B站预约发射当天的现场直播。乍看一个以动漫、鬼畜素材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去发射自己的卫星是不是在干跳槽越级的事情呢?毕竟以B站的主要业务来说,其既不是为用户提供出行道路导航的的导航类公司,也不是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测的天气类公司,所以似乎犯不上自己发射一颗卫星的必要啊,虽然B站宣称发射卫星后将为用户提供包括卫星航拍地球的精美地理人文画面,但是关于这类素材的获取按照以往都是从其他授权播放的,每年只需要按照播放量支付相应的授权费即可。首先从B站计划月底发射的这颗遥感视频卫星的出处来说,其并不是B站自己研发的,而是B站从中国长光卫星通讯购买了其正在建设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计划”中的某颗卫星的某项业务,也就是说B站作为该卫星的定制方,只是额外拥有了该卫星具备科普平台所需的一些包括视频拍摄和调动类功能。那么等该卫星在本月底发射成功后,将于此前已经发射成功的十几颗吉林一号卫星共同组网成整个“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为用户在线科普一些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应急救灾、城市建设发展等领域的知识宣传科普职责。而且B站也不是国内 *** 家定制卫星的互联网公司了,此前早在2018年2月初,万通控股冯仑就首发了国内 *** 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卫星;到2018年12月斗鱼 *** 颗独家冠名的卫星“斗鱼666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再到2019年12月20日,在刘慈欣、何夕、谢云宁、宝树、杨晚晴等著名科幻作家的共同见证下,全球首颗以科幻机构命名的卫星——“科幻世界号” AI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全体中国科幻人和幻迷们从此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也可以说B站是国内第四颗 *** 定制的国产遥感卫星了。那么包括斗鱼、B站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执着于发射自己的专属卫星呢?

从此前斗鱼率先发射属于自己的视频遥感卫星的目的来说,斗鱼是打算借助属于自己能调动资源的卫星来捕获一些我们肉眼在地面不能见到的很多地球美景,包括自然地理美景和一些从太空视角的城市建设类人文美景,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以增强斗鱼的直播内容流量,毕竟相比我们更能肉眼见到的豪车、大胃王等 *** 视频而言,卫星直播画面放在全球可是少只有少的存在,所以这么大的卖点肯定引流到更多的新老用户,继而为斗鱼争夺到更多的广告类等其他辅助收入源,那么斗鱼发射视频遥感卫星的举动也就极大的增强了斗鱼的业务专属和粉丝经济性。而从B站发射的同样是位于太阳同步轨道、且同样能每天绕地球15圈、且视频遥感精度达到米级别的遥感类卫星来说,B站应该也是要走此前斗鱼想走的路;既在卫星发射成功后,在B站将会有一个永久直播的卫星在轨运行模拟视频界面吸引新老用户,同时围绕该遥感视频卫星,从线上到线下,从地表到太空轨道建设起一套完整的包括科技、人文、历史、地球、公益、教育等多个领域具备社会正能量的新型直播概念,并借助长光卫星这样的专业化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和B站这样拥有众多粉丝的互联网公司,共同打造一个能够“为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等具有社会正能量的知识传播”平台,以此来增强B站的直播热度和实力。毕竟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肯定是大力支持国内商业卫星市场茁壮发展的,而且B站发射卫星的目的又是为青少年传达科学类的正能量知识,所以这也有助于提升和增强B站在国家视角前的”正面形象“,让B站在国内一众互联网视频公司内,以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形象持续出现在公众面前,扩展和提升B站在国内视频类网站和互联网公司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