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主星亮度空-为什么地球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呢
紫薇斗数主星亮度空,为什么地球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呢?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一直在围绕地球公转。其实同时月球也是在自转的,按理说,从一个方向上看上去,自转的物体就会呈现出不同侧面的画面,但是我们从来只看到月球是下图中这样一个样子,在地球上观察根本看不到月球其它的样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时间是同步的,月球虽然也有自转,但实际上它围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中,也只是自转了一圈,也就是说公转与自转的时间是相同的,这样一来,月球就只会以一面向着地球了,于是我们也就只能看到月球上“吴刚斫树”或者说“玉兔捣药”的画面了。
那么月球为什么只会以一面向着地球呢?原因同样不复杂,就是因为月球已经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了。
潮汐锁定又叫同步自转或受俘自转,这种现象会使某个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就像月球以一面对着地球这样,这时候两者的引力就如同两者之间系了一条绳子,质量较小的天体更容易受到质量较大天体的引力控制,就像我们拿着一个一端绑着小球的绳子一样,用手将小球甩起来之后,它就只能以一面向着我们的手的方向。
通常被潮汐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的时间会和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的时间相同,那么看起来被潮汐锁定的天体就会总是以一面向着另一个天体了。
实际上月球也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天体,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按照目前的运行趋势,在十分漫长的运行时间之后,地球也有可能被月球潮汐锁定,到时候在月球上看地球,也只能看到地球的一面。
而如果地球和月球互相潮汐锁定的话,那么我们地球的自转时间也会被拉慢(实际上已经被拉慢了三倍左右,早期地球一天的时间被认为只有8个小时),一天的时间将和一个月相等。
为什么在地球上只看到太阳月亮看不到其他行星?
答:在地球上,除了太阳和月球外,另外还有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可以很明显地用肉眼看见,所以在七大行星中,也就只有这五颗行星在中国古代有名字,但是由于距离地球实在太远,只有利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五颗行星的细节。
土星土星属于气态行星,质量是地球的95倍,由于距离太阳太远,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100多摄氏度,更大视星等-0.4,公转周期29.5767个地球年。
中国古人认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转一次,就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星宿中的一宿,所以土星又名镇星。
在1610年,伽利略把他发明的望远镜对准土星,意外地发现土星长有两只“耳朵”,伽利略以为这是土星两边凸出来的东西,并把看到的图像记录了下来:
然而过几年后,土星的“耳朵”突然消失了,这让伽利略感到非常吃惊,但是他又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现在我们知道,伽利略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实际上是土星环,当土星环侧面对着地球时就好像消失了一般,大约每过15年土星环会消失一次。
水星在太阳系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日地距离的38%,更大视星等-1.9,水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辰星。
正是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太近,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时,基本上只有这三种情况能肉眼看到水星:
(1)水星处于东大距时,黄昏可见;
(2)水星处于西大距时,凌晨可见;
(3)日全食的时候,有可能看到水星。
金星金星又称启明星,是夜空中仅次于月亮的第二亮天体,视星等可达-3.3,清晨时称之为启明星,黄昏时又称长庚星。
由于金星属于内行星,所以金星和水星一样,在地球完全处于夜晚的一侧,我们是看不到的。
火星在火星冲日时,火星的视星等可达-2.9,那时候火星会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的 *** 颗行星,在地球上的观测时,位置和亮度变化很大,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逆行”的情况(实际上并非逆行,而是观测角度的原因),所以火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惑星。
木星木星又名岁星,是太阳系内更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加起来的2.5倍,是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更大视星等为-1.84,至少拥有79颗卫星。
由于木星的质量太大,如果单独看太阳和木星的话,实际上它们是相互绕行的,其绕行中心将落到太阳外部,离开太阳表面4万公里。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别的人类存在吗?
生命来自外太空吗?
许多进化论者们痴迷于一个概念:生命莫名地起源于另一个行星又通过外太空来到地球上。
原因是:
他们无法解释地球生命的起源,众所周知,就连最简单的活细胞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复杂性。
随着人们在化石记录中越来越深的岩层里(根据进化论的教条,也就是越来越古老的岩层里)发现生命的迹象, 许多人开始主张:地球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生命进化;因此需要一个更古老的行星。
美国宇航局(NASA)
当然,假设生命起源于另一颗行星,这也解决不了进化论者面对的问题:即无生命的化学物质怎么转变成一个活细胞——它只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
悬赏——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
生命需要的条件
美国宇航局(NASA)
根据我们对地球生命的知识,太空中最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将是与地球各方面都相似的行星。这包括:要有一颗与我们的太阳很相似的、异常稳定的恒星,与之保持恰当的距离,恰当的公转轨道和自转速度,以维持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达到一个不能太热、不能太冷、恰到好处的黄金标准。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存在液态水——在活细胞内,水提供了氨基酸和其他有机分子混合和反应所必须的液体介质。
还需要一个无毒的大气层,可以吸收或者反射足以致死的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还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以折射太阳风(一股高能带电粒子流)。复杂的生命形态还需要适当比例的氧气。地球刚好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
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火星曾经满足过生命存在的这些条件。然而,许多科学家已经不再接受这种观点了。比如,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1984年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 含有微生物化石的主张。虽然有人声称火星上曾出现过灾难性的洪水,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火星是不是曾经像人们想的那样温暖湿润。
生命起源于另一个行星的假设解决不了进化论者面对的问题,即无生命的化学物质怎么转变成一个活细胞的问题——它只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
进化论的“虔诚信从者”所遭遇的最新挫折,是对(据信是)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研究表明陨石内包含的硫同位素来自大气化学反应,而不是细菌。令人更失望的是美国宇航局最近两次火星探测任务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损失了火星登陆飞行器。
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生命起源于火星。同样,在木星的一颗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卫星——木卫二星上,生命所必需的其他条件却几乎没有。
寻找其他行星
最近,研究者们发明了两项技术以寻找系外行星,也就是那些可能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环绕着其他恒星的行星,这给天体生物学(太空生物学——对外星生命的研究/搜索)打了一针强心剂。
技术
行星不会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它们环绕的恒星所发出的光。因为这种反射的光线太弱,也许只有主星亮度的十亿分之一,所以人们设计一种技术来间接“观察”这种行星。
一个行星围绕它的恒星公转时,二者会以一种大小一致、方向相反的引力互相牵引。当行星接近恒星时,质量大的恒星受行星的牵引,会向着行星稍微移动。从地球上观察,可能看到恒星发生周期的地摆动。
另外一个技术是,当一个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轻微地但周期性地使恒星的黄白光晕变淡。在地球上的观察者需要置身于行星运行轨道的同一平面时才能观测到这个现象。
发现了什么?
研究者通过使用特殊软硬件侦测恒星摆动,并应用“摆动说明有行星” 的理论,声称已经发现了573个系外行星(编者注:截至2011年8月9日),包括首次发现的三行星 *** (环绕着仙女座Upsilon,距离地球大约44光年)。
在已经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没有一个能满足支持生命存在的任何条件,所以人们仍在继续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的行星(我们所知道的最适宜生命的行星体积)。由于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所以一个大小与地球相仿的行星,其引力只有木星的1/300(在同等的距离上),因此任何一个大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所造成的摆动也许太小,以至于靠着目前的设备无法侦测到。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更多的问题
即便发现了一个能够支持生命的系外行星,也有几个主要问题会阻止携带生命物质的岩石到达地球,如:
1. 需要达到逃逸速度
一块石头(或者宇宙飞船)想要摆脱母星的引力,就必须达到逃逸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18千米/秒,即每小时40248公里(每小时 *** 09英里)。火星的是5.02千米/秒,即每小时18072公里(每小时11229英里)。因为火山熔岩的 *** 达不到以上的速度,科学家们猜测岩石是被巨大的小行星撞击溅出行星,进入太空的。
2. 距离的阻隔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我们4.37光年,这意味着光——以每小时30万公里(186000英里)传播——耗时4.37年才能来到我们这里,总距离为40万亿公里。如果有一个大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最适宜的体积)环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运行,它上面有一块岩石以地球的逃逸速度被抛出,它需要115000年才能到这里。
即使一个大小跟地球相仿的行星距离我们不是太远,只有40光年(银河系直径的二千五百分之一),从那个行星出发的任何一块岩石都需要超过100万年才能达到地球。
3.其他问题
美国宇航局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的弗朗西斯·库欣克塔说:“DNA会在星际旅行中被辐射 *** 。”其他的危险包括:太空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没有宇航服的保护)、太空中缺乏营养和氧气(没有宇宙飞船的补给)、进入地球大气层(没有隔热板,已证明细菌也会被烧灭)、与地球撞击(没有降落伞)。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20块碎片与木星发生灾难性碰撞,借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到这种碰撞的力度。(见图)
一系列时间推移图像显示木星表面受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碎片的撞击。从这个巨大的气体行星被撞击后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开裂的冲击带,有些比地球还大。
总而言之,星际旅行对生物体来说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圣经的观点
神在创造周的第四天创造了太阳系(创世记1:14-19),我们没有圣经上或道德上的理由认为他当时没有创造其他的行星。
至于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则是另一回事了。圣经告诉我们,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是经上帝命定的创造过程(创世记 1:27)。圣经还告诉我们,神的目的集中在地球上。于是神在 *** 天创造了地球,然后在第四天才创造了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的“光体” (创世记11:4),也就是说这些是为了人类的益处。
男人和女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创世记 1:27)。这一点,再加上人的堕落、道成肉身、神通过 *** 基督的一次性受死和复活而拯救人类、基督还要再次回到地球、还有对全人类的最终审判等因素,表明了地球在亿万群星的宇宙 *** 有的重要性。这与进化论者常持的地球无足轻重的观点相反。
以上所述也意味着神没有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创造其他生命形式。
然而,如果有一天在火星、木卫二或者太阳系内其他地方上发现某种形式的微生物,这并不证明它是在那里进化(或是创造)出来的。这样的生命很可能来自地球,因为:
正如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提到的:如果岩石可以从火星崩到地球了,这个过程也有可能从地球到火星。
相比星际旅行来说,细菌孢子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旅行中存活。
在地球大气上层的孢子可能会被推入太空,然后被太阳风吹到另一个行星或卫星。
每当人工航天器到一个行星或卫星上登陆并采样,这些天体的表面就有被地球细菌污染的风险。
太空生命的热衷者喜欢说,“没有证据不是没有的证据”。或许如此,但他们从来没有能够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关于宇宙中所有的所谓其他文明的著名问题:“那么,人都在哪里呢?” “寻找外星智慧计划”已经实施50 多年了,目前使用的设备能够每秒扫描2800万个无线电频率,但还未捕捉到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智慧”信号。
美国宇航局(NASA)
我们从“海盗”号拍摄的这张图片可以看到火星表面的荒凉情景。研究者希望能在冰冷的火星尘土中找到生命的痕迹,但是一无所获。
为什么如此狂热于在其他星球上搜寻生命?
这样的发现可以证明以下观点:生命能轻易地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中产生,甚至可以说必定会产生。
如果可以证明太空中其他地方存在生命,就可以支持称地球上的生命发源于“外太空”的人(见正文)。
探索外星生命的科研项目比面向地球的平凡研究更能吸引公众的兴趣和 *** 的拨款。
2000年4月,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 *** 届太空生物科学会议,600名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地质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聚集加州,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讨论我们在宇宙中是否是独一无二的。悲观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英国古生物学家S. C. 摩利斯(Simon Conway Morris)一语道破: “我认为除了我们自己,再无生命。”美国宇航局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火星项目的科学家丹·克里斯(Dan Cleese)也说,现在是 “降低期待”的时候了。
结论
为了验证“天体生物学”而进行的狂热搜索已经获得了很多数据,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不过(如果有任何用处的话)进一步证实了《创世记》的记载,既生命是在地球上创造。尽管有进化论者的宣称,尽管有许多好莱坞 *** (如《外星人》、《星球大战》、《 *** 日》等等)富有想像力的描述,外星人从太空造访地球的事情将永远停留在科学幻想的范畴。
外星人造访地球?
面对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百万吨级尘埃 *** 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一些涉及其他星球上智能生命的电影已经成为 *** 的吸票机,比如《阿凡达》、《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电影和《 *** 日》。这些都是文化标志。但是正如我们多次指出,其他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说法,是与《圣经》上的教导相矛盾的。这种思维的前提是化学进化,即生命是由无生命化学物质演变而来。正如下文即将说明的,星际旅行的想法有巨大的科学难题,包括能源的严重缺乏。
恒星之间的距离着实是天文数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是4.37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就是说,尽管光速高达300,000千米/秒(186,000公里),但阿尔法星的光需要4.37年才能到达我们这里。一光年将近10万亿公里(约6万亿英里)。此外,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当物体越接近光速时,其质量就变得越大,推动其加速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但先不论这些问题,早在遇到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假想的外星人需要首先解决其他难题。
NASA
假设外星人宇宙飞船的质量只有10吨或10,000公斤(只能运载两个人的阿波罗登月舱重约15吨)。那么,加速到100,000公里/秒(光速的三分之一)需要多少能量呢?根据普通经典物理学公式近似得出(无论需要多少时间逐渐达到这个速度)必需的总能量:
E = ½mv²
= ½ × 10,000 kg × (100,000,000 m/s)²
= 50 艾焦 (5 × 1019 焦耳).
这相当于全世界超过一个月的能源消耗!有什么燃料可以产生如此庞大的输出?还需考虑燃料本身的质量,起飞时燃料要随着飞船一起加速。
反物质是唯一有可能实现的解决办法,因为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E = mc²,它可以湮灭普通物质并完全转换为能量。假设完全地湮灭了(当然这是最不可能的)500公斤的反物质和物质会产生:1000 kg × (3 × 108 m/s)² = 90 艾焦。这看起来似乎够了,但这还远着呢!外星飞船到达地球时还需要大约等量的能量才能使飞船减速,而此时燃料已经耗尽了。并且这只是一艘小飞船,电影里高速运行、精细 *** 作的大型飞船需要多少能源……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幻想。值得注意的还有:我们还没有生产出反原子(也许已经造出了大约十万个反氢原子,这是一个超微数量)。
沙粒变成 ***
Wikipedia
一片脱落的涂料在“挑战者”飞船STS-7前方视窗上造成的 *** ,损伤像火山口。
能源短缺不是外星人唯一需要担心的。他们也需要避免细小的沙粒,甚至一片脱落的涂料。我们自己的航天器,尽管速度只有10公里/秒(22,000英里/小时),也因碰撞而造成严重损坏——见图。这些假设的外星飞船的行驶速度比“挑战者”要快一万倍,所以撞击的能量会高一亿倍。在这样的速度下,甚至一片雪花所携带的动能也相当于4吨 *** ,这些能量必须释放在船体上,否则它将穿透一切结构。7 如果撞上一个1公斤的物体,碰撞所释放的全部能量就相当于一个百万吨级的 *** 。一群小陨石或一群小行星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飞船必须配备某种转向器,并耗费大量的能量回避撞击。
结论
因为许多人相信生命是从其他行星上进化而来的,而且外星人可能比人类早几百万年,所以他们也相信外星人有时间开发那些如科幻小说描绘的难以置信的技术。然而,再多的先进技术也不可能否定或“消除”支配我们宇宙的物理定律。对于接近光速的旅行来说这都是必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以更快的速度了。以上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正如《圣经》的“大概描述”所显示的,没有外星人会从其他行星上来访问地球。以上的简单物理学表明这个想法是多么地荒谬:即使听起来保守的“亚光速”旅行所需的能量也超过全人类一个月的消耗,即使微小物体的撞击也像核爆炸。所以如果你喜欢科幻,尽管好好享受;但如果你要事实,请回到神的话语。
ATLAS彗星已神秘碎裂?
从去年9月份至今,有两颗彗星一直很受关注,分别是鲍里索夫彗星和阿特拉斯彗星,前者被认为来自于太阳系之外,后者被认为来自于太阳系柯伊伯带的外围,从起源上看两者很不相同,但是它们在向内太阳系进发的过程中都碎裂了。
鲍里索夫彗星被认为是第2个闯入太阳系的系外天体,第1个是奥陌陌小行星,这颗彗星几乎是从太阳系黄道盘面的垂直方向上切入,在还没有到达近日点的时候,速度就高达每秒33公里,因此被认为是太阳系外的星际访客,因为太阳系内的天体不可能从黄道盘面的垂直方向上进入,速度也不会这么高,不过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天文学家发现鲍里索夫彗星已经 *** 成两块,在火星轨道附近到达近日点后,开始远离太阳系,最终它将消失的无影无踪。
阿特拉斯彗星彗核体积直径200米左右,虽然被认为是太阳系内的彗星,但是天文学家通过轨道计算发现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长达5467年,因此也被认为是距离内太阳系非常遥远的长周期彗星。它上一次光临地球附近的时候,人类文明的曙光才刚刚闪现。
从去年12月末到今年4月份,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暴增了800倍,如今还没有到达近日点,到5月23日才会到达近日点,但是天文学家在4月中下旬的时候就发现这颗彗星已经碎裂,而且碎成了很多块,本来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个彗星有机会成为几十年来最亮的一颗彗星,但是它的碎裂使得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
两个月来已有两颗彗星莫名破碎,就连星际访客也未能幸免,那么这两颗彗星为什么会碎裂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 个原因就是因为慧星中含有很多的水冰,还有一些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冷冻成的冰,在向着内太阳系前进的过程中,太阳光的照射会越来越强烈,这样的彗星表面的水冰和固态的一氧化碳等就会蒸发,形成长长的彗尾,但是这一过程又会改变彗星的形状,而彗星又是有自转状态的,阳光照射导致的气体蒸发加速它的自转速度,其形状的改变会导致彗星各部位受力改变,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很容易导致慧星 *** 。
第二个原因是内太阳系是整个太阳系中物质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在这里有大量的尘埃、小行星以及太阳风等物质状态存在,那么在彗星闯入内太阳系之后,就有可能会于这些事物迎头相撞,于是就会破碎了,有人形容这种破碎方式为彗星“撞墙”破裂。
彗星碎裂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想目睹到这种天象却也并不容易。天文学家们又看到天鹅座有一颗彗星正在向内太阳系进发,这颗彗星被发现有着绿色的彗发和蓝色的彗尾,看上去很炫目,大致于5月27日到达近日点,不过它在接近地球的时候,光度会有多强?是不是能被人眼直接观测到?是不是也会“撞墙”破碎?目前都还不清楚?不过一般认为它也将是肉眼可见的。
参考资料:
《环球网》3月28日文章《天文学家称正在逐渐变亮的阿特拉斯彗星正在上演一场“盛大的演出”》
《环球网》2019年9月14日文章《太阳系可能又迎来了星际访客》
北极星真实面貌?
2018年,一部美剧《天赋异禀》中的一位北极星 *** 姐火了许久,头发的染色也相当吸引人关注,剧中她拥有着强大的磁场吸附能力,不管眼神还是身材展现的美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 *** 季 *** 集的监狱,北极星 *** 姐就已经抓住了很多观众的眼球,给第二集吊足了胃口。
艾玛·杜蒙特,1994年11月15日出生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2009年才首次主演电影作品《真实青春期》,从而正式出道演艺圈,之后还参演了《亲爱的莱蒙·利玛》、《无人行走》、《心舞》、《寄养家庭》等影视剧。
直到2017年的新剧《天赋异禀》又名《X战警:天赐》,当中一个角色北极星突然在中国开始火热,艾玛·杜蒙特的关注度就开始逐渐飙升。
而出生美国华盛顿的艾玛·杜蒙特不止长得好看,4岁的时候就学会了中提琴,小提琴等乐器,15岁还在Los Angeles Derby Dolls接受了轮滑训练,16岁获得模特比赛时尚杂志《V》的总冠军大奖,还签约了公司;之后也就开始纽约时装周走秀的生涯。
欧林工程学院!2012年的艾玛·杜蒙特还在大学时,对机械学上有着相当高的智慧,不仅在机械比赛中担任队长,还获得双身份“机器人 *** 控员”和“机械工程师”,同年间,还获得机器人竞赛的队伍导师。但这也不仅仅是她的 *** 爱好,对于芭蕾舞,她还前往过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学院、蔻尔尼旭艺术学院、Spectrum舞蹈学院,美国芭蕾舞剧团、杰佛瑞芭蕾舞学校、俄罗斯莫斯科的波修瓦芭蕾舞等学院接受特殊训练,由此看出艾玛·杜蒙特的后天努力,是有多么的勤奋。
当然,颜值也重要,不单中国,美国也一样有颜值的,虽然中国人看美国人的外貌会觉得奇怪,但中国和美国都有审美的标准;然而能让中国也喜欢的女孩颜值,定然不赖,包括官方对艾玛·杜蒙特的评价:“艾玛·杜蒙特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有惊人的高智商。穿上芭蕾舞裙的她,从酷酷的 *** 姐变身成为了超古典美女,她的腿又细又长,线条也特别的好看 。”
这些我们从电视剧《天赋异禀》中看出艾玛·杜蒙特身材特别地妖娆,前面提及了她的天赋和才华堪称典型的学霸体质。后面就揭露一下她的素颜照了……
也许大家看《天赋异禀》都会觉得艾玛·杜蒙特的脸蛋就那样的,其实素颜后,完全就是一个小公主一般,官话称为“超古典美女”。
而小美女变女神的瞬间,也只不过是妆颜后的大变身;在网友爆料的一则纽约漫展,艾玛·杜蒙特身穿黑色低腰连体小西装参加漫展,完美的显露出了女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