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运势参考什么星座-你为什么喜欢南京

admin2022-12-28 04:42:0717

健康运势参考什么星座,你为什么喜欢南京?

大家好,我是X *** 。

前两天听说了南京入选了世界文学之都,文学之都,这是多么文艺的名字,对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份向往,日常羡慕南京人!

六朝古都,天下文枢。提到南京的书香韵味,就不得不提到南京遍地的书店,每一处都是闻书香的好去处。

想去南京旅游和想在家里造一个书房的小伙伴们今天有福了,接下来我要给大家盘点一下南京最美书店。

1

五台山先锋书店

*** :鼓楼区广州路173号五台山体育馆地下车库

南京坐标性的书店,全球最美书店。这也是来南京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是每一个文艺青年心中的圣地。

书店的门口很隐蔽,躲在绿色植物里,少了一分严肃,多了一分神秘,原本是一个地下车库,地上的双色实线可以证明。

一进门,就是一座沉思者的雕像,文学需要思考,非常应景。深处是一个庄严的十字架,在这个书的世界里,除了翻书声,几乎听不见别的声音。

书店内部很大,有专门看书休息的区域,也有提供茶水饮料的地方,还有各种周边产品可以购买。

这里的书很全,你想看的书几乎都能找到,待上一天绝对不会有人来打扰,非常舒适。

2

大众书局

*** :秦淮区建康路1号水游城4楼

大众书局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所处的位置,它就处在闹市里的桃花源,外面的熙熙攘攘与它无关。走进后,就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书的海洋。

书店里面的布置很有特色,它很“拥挤”,到处都是吱吱呀呀的木板声,躲不开的暖色灯光,随处可见的绿植,这是一个有温度的书店,它很真实,它没有一般书店的严肃、庄重,它很温馨,很活泼。

拿一本书躺在沙发上,听着轻柔的音乐,一天就这样缓慢的过去了。似乎生活的真谛就藏在这一本本书里,这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3

唯楚书店

地点:鼓楼区汉口路48号2单元(近南大)

走到店门口时,这家书店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甚至有些凌乱。走进去,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店内面积不大,每一个能放书的角落都被摞上了一本本的书。对于书迷来说,这反而是件很幸福的事,可以和书籍近距离的接触。

这家书店更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新书,所有的书都是有一定年头了,喜欢古书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民国书,线装书,在旧书的世界里待上一下午,相信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4

万象书坊

地点:鼓楼区青岛路33号

万象书坊很像一个隐者,隐于闹市间。书店的装修很有特色,原木风带来的返璞归真,就像是书店自身的独白,回归阅读本身。

万象书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包罗万象,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好看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楼有大量的书籍,在书店二楼,可以喝咖啡、看电影。

惬意、享受。

这样一家美好的书店,也是多灾多难。2015年,万象书坊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租金而选择关门,这让很多万象的读者难以接受。幸好,现在这家书店等到了它的重生,搬到了 *** 学的校园里,这里有更多的爱书人,不要再让这家书店面临这样的危机。

5

古籍书店

*** :秦淮区太平南路220号

站在书店门口,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家有年份的书店,红色招牌上印着金色的字,非常有年代感。

书店建于1936年,喜欢古籍的小伙伴一定会对新华书局这个出版社有印象,最开始的它是中华书局的南京分局,直到解放后,中华书局南京分局才变身为现在的南京古籍书店。

书店有三层,沿着楼梯往上走,红木楼梯,视觉上非常震撼,还能听到楼梯的声音,吱呀吱呀。书店里,书架也是红木色的,上面堆满了文史书籍,非常有年代感。

与别的书店不同的地方在于,去这里的人没有很多,每次来都时更大的感受就是自在。

6

金陵书苑“墨香缘”

*** :玄武区太平门街53号

墨香缘是一家民国风格的书店,走在里面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期。店内满满的民国元素,青石堆砌的墙面,红色的沙发,木质的书架,在暖色的灯光下氤氲。

与其说它是一家书店,不如说是一个居民活动中心,这里的书相对于其他书店而言要少一些,但是喝喝咖啡看看书,它完全可以满足你对一家书吧的要求。

7

二楼南书房

*** :南京市秦淮区秣陵路21号

“不灭的理想,不关灯的书房”这是二楼南书房的口号,这名字听不起和书店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它更像是一个大户人家为自家书房取得名字。

但是它确实是一家书店,坐落在闹市高楼环绕的民国建筑里,古朴的韵味。

不关灯的书房24小时营业,你随时来这里都会为你亮着一盏读书灯,可以借书也可以看书,如果都不是,只是想在这里感受下书籍的魅力也是可以的。

8

创意主题猫咪咖啡书店

*** :江宁同曦瑞都广场三楼

这家书店简直是为爱猫人士特别打造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猫,每一只可爱系数都爆表。店内还有好喝的咖啡,点一杯咖啡,逗逗猫,生活真是美妙。

除了可爱的猫和好喝的咖啡,这里的书种类非常多,满足你对一家有猫书店的幻想。这家店还非常的有爱心,店内的收入的一部分还会救助流浪猫。

喜欢猫咪的朋友们,千万不能错过这家书店。

随着 *** 时代的带来,纸质书的市场越来越小了,大家更愿意选择电子书取代纸质书,当然,电子书确实更加便于携带,但是却少了一些纸墨的感觉。

因为南京入选文化之都这件事,书又被带到我们面前来了,大家去南京游玩的时候,这些书店千万别错过了。

当然,家里在装修书房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参观下它们的装修风格,在家里造一个书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X *** 的异想生活 ID:MissX-lovelife

健康运势参考什么星座-你为什么喜欢南京

自疫情爆发以来?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分享旅行中的趣事、回答旅行中的问题!

7月18日,也就是宣布恢复开放跨省旅游团队游之后的第4天、我就去了趟西部某城市!

安检要“露脸”

与疫前没什么区别,和之前各地机场一样。不同在于核对乘机人信息时必须摘下半个口罩绳子并露出脸来

乘机

1、乘机人必须全程戴口罩

2、途中乘务员会来测体温

3、机上的毯子由疫前的反复使用改为一次性的了(单人使用),下机时使用人可以将其带走(东航)

4、餐具全为一次性的了,不再反复消毒之后使用了。

5、到了目的地机场之后凭健康码“绿码”出行

进入机场大厅测体温

1、进入机场时有红外线测体温

2、机场大厅配有医务人员

综上所述:疫后出行没什么不方便的,该遵守的遵守、该提供的健康码“绿码”提供就好啦!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过,不要去中高风险地区就好!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出行,按当地相关规定执行就是、简单。@

我是@添禄 ,喜欢我就关注我、更多资讯等着您!

当年如果刘封出兵救了关羽?

“大意失荆州”是汉末三国战略局势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夷陵之战,是刘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是关羽在荆州的败亡,害了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造成了刘备集团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

那么如果关羽在襄樊之战失败后,荆州被东吴夺取之后,刘封出兵救援关羽,能否改变后来的三国的局势呢?那是肯定,对三国的局势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最起码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手里有两个非常牛逼的大杀器,关羽和张飞,蜀汉即使不胜,也不会惨败,更加不会元气大伤的。

刘封如果救出关羽,蜀汉会有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首先来说,荆州对蜀汉来说有多重要,从争夺天下的战略上来说,荆州对蜀汉至关重要,但是荆州于北,地利在襄樊,于南下来说,地利在江夏,而这两边刘备一边都不占,湘水之盟后的荆州,对刘备来说,如同鸡肋,只不过刘备地盘太小,每一寸都舍不得丢。

基于以上的原因,关羽发动冒险发动襄樊之战,对刘备集团来说,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战略性冒险,一旦成功就有机会与曹 *** 平分中原,雍凉关中也将成为囊中之物,是值得刘备集团赌上一切去干一场的壮举,可惜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急于消化益州势力,错失良机。

荆州南郡之地,北接襄樊,东临江夏,典型的四战之地,而且荆州的富庶在南阳、襄阳和南郡,刘备以南郡一地是很难供应荆州军的消耗的,如果刘备集团在荆州陷入两边夹击的困境,完全有被拖垮和耗死的危险,所以无襄樊的荆州对刘备集团来说,还不如给了东吴。

荆州丢失后,蜀汉面临的压力从关中的曹魏、襄樊的曹魏、江夏的东吴三个方面,集中到了关中的曹魏一个方面,力量从分散变为集中,可以集中力量在关中一地,所谓打得一拳开、防止百拳来,按诸葛亮的策略来说,完全可以联合东吴,逼迫曹魏放弃雍州、凉州,进逼关中。

而且孙权得了荆州之地,其实并不安稳,为了避免三面被打的局面,孙权必然是要不断地向蜀汉示好,在外交上刘备的主动权非常大,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经验丰富的优秀将领,威逼东吴,勒索东吴一把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说一点个人的见解,曹魏、蜀汉立国之后,蜀汉与曹魏相交应当以国与国之间的认识来进行,而刘备、诸葛亮等人依然是以窃汉 *** 来对待曹魏,不得不说是政治幼稚的表现,两国相交当以利益为重,若抛开偏见,那么蜀汉的发展空间和主动权将更加巨大,联合曹魏收拾孙权一条,就可以带领巨大利益。

襄樊、夷陵两战损失的人才,可以带领蜀汉达到另一个高度

在古代任何一次决定天下归属的大决战中,都能看到获胜一方的一些冒险的行为,垓下之战刘邦不等韩信、彭越的援军冒险追击项羽,拖住项羽,终有垓下之围。昆阳之战,刘秀以万余精锐突袭王莽大军,使莽军大乱,义军终获胜利。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三千精锐骑兵对战窦建德三十万大军,一战破敌,李唐定鼎中原。唐灭 *** 厥之战,李靖冒险以精锐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王庭本部,一战灭亡 *** 厥,解除北方威胁。

其实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对蜀汉来说,也是一次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战略冒险,其性质可与曹 *** 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相比,一旦夺取襄樊,兵临宛城,南阳就成为囊中之物,天下格局蜀汉在荆州就站稳了脚跟,真正有了争夺天下归属的实力了。

对于蜀汉争夺天下来说,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刘备走南闯北遇到了无数人才,也失去了无数人才,刘邦、李世民等人能够实施战术冒险,撬动战略局势的转变,无疑是手底下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若无秦琼、尉迟恭、侯君集等猛将,虎牢关的三千人也挡不住窦建德。

失荆州对蜀汉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反而是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为蜀汉带来的人才损失才是沉痛的打击,如果刘封能够救出关羽父子,那么就完全避免了这两场大战中蜀汉的人才损失,关羽、张飞、关平、黄权、马良、张南、冯习、傅肜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覆盖老中青的优秀人才。

蜀汉从巅峰快速衰落,除了荆州之战丢失大量土地,襄樊、夷陵两战损失近十万人马,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断档,蜀汉的 *** 代人才关羽、张飞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们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后,并没有为新兴将领留下成长的时间,而夷陵又葬送了一批新兴力量,使得蜀汉由盛而衰。

优秀将领的缺失是蜀汉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诸葛亮虽然被供奉进武庙,其实诸葛亮的骨子里还是文臣,作战风格谨慎有余而进取不足,且不说后来北伐的战略战术问题,就说汉中之战吧,如果是诸葛亮主导蜀汉必然失败,因为他一开始就认为刘备进攻汉中是冒进,在后勤供应上也小家子,还是经过人劝说才全力支持刘备夺取汉中,所以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北伐主帅的合格人选。

如果关羽、张飞等因为襄樊、夷陵两战损失的人才能够幸存,诸葛亮是断然不能成为北伐主帅的人选的,到时恐怕蜀汉在凉州、雍州、关中的作为会出现另外一番变化,拿下关中的机会要大得多。

刘封如果出兵救援,救出关羽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襄樊之战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之下失败,关羽败走麦城后,在临沮被吴军俘虏杀害,关羽被俘的地方距离益州地界仅有二十余里,如果刘封从上庸、房陵率军救援,是完全有机会的。

当然了,关羽这个人是比较自负和低情商的,他败退麦城时并未向刘封、孟达求援,而是攻打襄樊之时,因为兵力的不足,曾命令刘封、孟达率兵支援,二人以新占领的上庸之地不稳定为由拒绝了,说这话真该大耳瓜子抽这俩货了,襄樊攻克,上庸、房陵等东三郡就成为后方了,用得着你去稳定吗?

如果因为关羽并未在败退时求援,说刘封没有机会救援,那完全是胡扯,不论是关羽在襄樊求援,还是失荆州后,刘封主动进行救援接应,都足以救出关羽。

*** 种,如果刘封依令在襄樊率军增援,那么关羽败走麦城后,就不会因为荆州军心不稳士卒离散而被围困,因为还有刘封的一支兵马,可能翻盘的机会不大,但是自保问题不大。

第二种,吕蒙攻占荆州后,又派陆逊占领秭归,阻断了关羽撤往益州的退路,关羽败走麦城后,荆州兵军心不稳,士卒逃散之后,关羽败退的方向是临沮,其实就是刘封的上庸和房陵方向,刘封出兵救援完全可以接应关羽。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

海兰珠是皇太极的至爱,可要是让她儿子当皇帝,别说孝庄不同意,多尔衮会 *** 个跳出来反对。

海兰珠,是科尔沁嫁给皇太极的第三个女儿。

1614年,科尔沁领主莽古思把16岁的女儿哲哲,嫁给了皇太极为福晋,遗憾的是哲哲膝下无子。

9年后,科尔沁又把族里的二公主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封为庄妃。

谁想,庄妃连生个都是格格,这可把科尔沁郁闷坏了。

怎么生个儿子就这么难?

然而,科尔沁不死心。让庄妃的母亲以探亲的名义,带着海兰珠到盛京看望哲哲皇后。

此时的海兰珠已经26岁,孀居在家。曾经,她可是科尔沁最美的公主,所以,科尔沁决定再赌一把。

海兰珠很美,可将一个再婚之女送给皇太极,那是欺君犯上。但,她若是跟随母亲去探亲就不一样了。

果然,皇太极看到海兰珠之后,对她一见钟情,丝毫不嫌弃她的出身,甚至把她视为今生至爱。

五宫之中,海兰珠最得宠,地位仅次于哲哲皇后。

海兰珠也很争气,嫁过去的第二年就为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

皇太极欣喜若狂,颁布了“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的圣旨,特意在大政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并大赦天下。

庆贺皇八子诞生一事,不论是圣旨的措辞还是庆典的安排,完全是“储君”的规格。

来庆贺的邻近小国还上了皇太子贺表,并进献皇太子礼品。

只可惜,皇八子出生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紧接着,宸妃不堪承受丧子之痛,抑郁而终。两年后,皇太极也追随而去。

那么如题所问,假如皇八子没死,他能当上大清的皇帝吗?

虽然皇太极宠爱海兰珠,但仅凭宠爱就想当上皇帝,我觉得很难。

多尔衮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他的生母阿巴亥,可是被努尔哈赤宠了26年的大妃,多尔衮也曾是努尔哈赤看中的继承人选,多尔衮都没能当上皇帝。

哪怕后来多尔衮军功卓著、权倾天下,他跟皇位始终差着一步之遥。

自古以来最终能登上帝位的人,都是经过多方势力角逐之后的结果。

仅凭皇太极的宠爱,或许能当上太子。可皇八子想当皇帝,那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要得到哲哲皇后、孝庄、跟多尔衮的支持,他们不同意皇位坐不稳;其次,要保证皇太极的身体足够健康长寿。

可实际上,哲哲皇后跟多尔衮孔都倾向于支持孝庄的皇九子,而皇太极的身体早已呈现衰败的趋势。

健康运势参考什么星座-你为什么喜欢南京

如果没有皇太极做后盾,海兰珠根本玩不过孝庄。

1、孝庄可以接受自己不受宠,但她绝不允许儿子默默无闻

孝庄嫁给了皇太极后,十七岁到二十一岁,四年内生了三个女儿。说明这期间她跟皇太极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但是在这之后的四年,她都没有生育,而其他后妃为皇太极生了8位子女。

很明显,她失宠了。

孝庄并不怕失宠,被冷落的那些年,其他妃嫔已经生了八个男孩。可她并没有去争宠,而是安静地沉浸在她喜欢的历史典籍中。

可是当她怀上福临后,一改往日的行事作风。她可以不受宠,但是她的儿子要出头。

首先,孝庄把五彩的宝石、珍珠系在裙内,让宝石珍珠的闪光在宫灯的照耀下,像金龙戏珠在衣裙内盘旋。

宫女 *** 看到这样的景象,纷纷跑来一看究竟,然后“庄妃娘娘裙下红光缭绕,真龙天子问世了。”的传言迅速传遍宫中。

而且越传越神,皇太极得知后,竟跑来看望孝庄。

得到关怀的孝庄急中生智,又告诉皇太极,她梦到一个圣人把怀中的男童交给了她,还说:“这男童就是统一天下的圣人。”

《清世祖实录》:诞之前夕,孝庄文皇后梦一神人,抱一子授之,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

值得注意的是,孝庄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海兰珠的皇八子刚刚出生,而且皇太极还把他视为太子。

很明显,孝庄也在赌,或许自己这次怀的也是一个皇子呢?

所以,她要给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造势,让众人知道此子“受命于天”。

果然,不久九皇子诞生,皇太极赐名福临。福临的到来,也提升了孝庄在宫中的地位。

这说明,在皇九子还没出生时,孝庄跟海兰珠的竞争已经开始了。只是这样的状态没有维持多久,皇八子就去世了。

以孝庄的心计,我认为,她是不会让皇位旁落的。

特别是经历了阿巴亥大妃 *** 生殉一事,她明白了能够保全自己的,唯有握在手中的权力。

孝庄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用一封遗诏逼死了大妃阿巴亥,自己登上了皇位。

《满洲实录 》 中所谓 :“ 然后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为乱 , 预遗言于诸王日 , 俟吾终必令殉之 。 ”

意思是:大妃嫉妒心强又有机变,努尔哈赤担心留她在世,恐会为害后人,所以让她殉葬。

之后,孝庄又亲身经历了皇太极为了稳固皇位,幽禁阿敏、除掉莽古尔泰、排挤代善、并将两黄旗跟正蓝旗的管理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这两件事,对同为后妃的孝庄来说, *** 不小。

阿巴亥大妃那么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都是如此结局,更何况自己啥都没有。

孝庄的世界没有爱情,但是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她领悟了宫中的生存法则。如果没有办法,那么不争不抢,安生度日。

如果有机会,她是不会放过的,毕竟自己的小命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滋味不好受。

所以,皇八子如果活着,他想当皇帝就要孝庄点头才行。

然而,孝庄会让步吗?

我觉得很难,如果孝庄不在意皇位,就不会有上述的“裙下红光缭绕”跟“仙人授子”一说了。

另外,即使孝庄没有意见,哲哲皇后也不见得会答应让皇八子当皇帝。

2、哲哲皇后不可能支持竞争对手海兰珠

孝庄之所以会入宫,都是因为哲哲皇后。

因为哲哲不能生儿子,所以想找一个“替补”,好生个儿子帮自己巩固后位。

于是,年纪小、好 *** 控,长得漂亮又识大体的孝庄,就成为了她的 *** 人选。

而海兰珠,刚进宫,什么功绩、贡献都没有就一飞冲天,地位仅次于哲哲之下。于科尔沁来说,他们是高兴的,毕竟自己的女儿受皇太极宠爱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对哲哲来说,这并不是好事。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已经威胁到了她的地位。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追封她为“敏惠恭和元妃”。

《清史稿》记载: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

“元妃”这个封号可不一般,指的是 *** 次娶的嫡妻,皇太极为了给心爱的海兰珠追封,竟丝毫不顾哲哲皇后的感受。试想一下,哲哲对海兰珠就没一点防备?

就凭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的恩宠,只要海兰珠有想当皇后的念头,哲哲随时都得给她让位。

哲哲要儿子的目的是稳固自己的后位,可不是给自己树敌。

所以,在孝庄跟海兰珠都有儿子的情况下,不受宠的孝庄跟独霸专宠的海兰珠,对哲哲来说支持孝庄才是明智的选择。

难不成她要扶持一个强劲的对手,然后再把中宫之位让给她?

其次,孝端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孝庄才是她的主心骨。

皇太极去世时,整日里她只知道哭哭啼啼,遇事就只能依靠孝庄出来摆平。

哲哲虽然身为中宫之主,她温良贤淑,但在很多大事面前,孝庄才是她的主心骨。

孝庄敬哲哲是长辈,她们有着拥立福临继位的共同目标。

而哲哲皇后对孝庄的支持,也给了孝庄去跟两黄旗交涉的底气。

皇帝跟皇后本为一体,如果皇太极不在了,新帝又尚未登基,那么皇后就是两黄旗的主子,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可以说,皇后代表的不仅是她自己,她的背后还有两黄旗这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哲哲与孝庄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利益、有需求,这样的关系比单纯的姑侄关系更牢靠。

3、多尔衮,是个为了孝庄连皇位都不要的人

多尔衮雄才大略,对皇位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海兰珠跟孝庄相比,对多尔衮而言似乎海兰珠更好拿捏。可事实上,他不可能选择海兰珠。

皇太极尚在,海兰珠不需要多尔衮的支持。

如果皇太极不在了,当初豪格跟多尔衮之争,就会变成海兰珠跟多尔衮之争。

而实际上,海兰珠根本没有竞争实力,最后也还是会演变成多尔衮跟孝庄之间的较量。

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跟豪格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大动干戈。而孝庄就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背后干了两件大事,然后让福临坐稳了皇位:

其一:维护两黄旗利益,赢得两皇旗支持

两皇旗出于对皇帝的效忠,坚持“立帝子”支持豪格。

孝庄召见索尼,只一句“豪格可是正蓝旗”,就让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意识到,豪格上位后,他的正蓝旗势必会打压两黄旗,直接影响到自身利益,从而改变主意支持福临。

可以说,多尔衮之所以会放弃,他并非输给了孝庄,而是输给了孝庄背后的两黄旗。

要不是两黄旗誓死坚持“立帝子”,多尔衮不会轻易放弃。

《清史稿》:吾属食于帝皇太极,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吃皇帝的,穿皇帝的,如果不立帝子,那势必会有一场刀兵相见的博弈。

而此时大清正处于入主中原的紧要关头,刀兵相见,必然会动摇国本,弄不好,大清江山就此葬送。

关键时刻,多尔衮宁可输了皇位,也不愿意毁了江山。

其二:对多尔衮,孝庄一方面用实权笼络,另一方面用感情牵制

福临即位后,鉴于多尔衮的能力跟势力,孝庄退居幕后,韬光养晦。

多尔衮虽然没当上皇帝,但是出任摄政王,掌握了军政大权。

不过,没能当上皇帝,终究让多尔衮心有不平。

于是,在权欲的驱使下,他私造龙袍、令史官为他撰写起居注,命工匠为他修建比皇帝的寝宫还豪华的府第……

可就算多尔衮跋扈成这样,为了不让他废帝自立,孝庄依旧隐忍,不断给他加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甚至取消了多尔衮的御前跪拜礼仪。

《清史稿》:“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

此时,多尔衮跟皇帝的区别,只在于没有坐到那张龙椅上而已。

他为什么不直接自己称帝呢?

不要忘了多尔衮跟孝庄之间,还有“太后下嫁”一说。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这一事件,但是无风不起浪,他们之间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感情牵扯。

多尔衮的嫡福晋,是孝庄的堂姐。嫁到盛京时,她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俩人差不多同一时间出嫁,远离娘家的姐妹俩又是妯娌,多尔衮也是同龄人,平日里走动窜门,很容易玩到一块儿,彼此间有亲情,也有友情。

尤其是在多尔衮生母 *** 生殉大汗的那段时间,以孝庄的性格,必定给予了多尔衮夫妇安慰和照顾。

后来,皇太极对孝庄感情淡漠,或许这就是孝庄跟多尔衮感情的开始。

再加上,入主中原后多尔衮为了平定战乱,兢兢业业。人非草木,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也不足为奇。

正是因为有了感情因素,多尔衮才再一次放弃了皇位。

所以,并不是海兰珠好拿捏,多尔衮就会支持她的儿子,或者说通过她登上皇位。多尔衮摄政期间,同样有自立为帝的机会,只是他没有这么做罢了。

这也是孝庄的高明之处,她巧妙地借用各方势力遏制了多尔衮篡权的野心。也巧妙地利用感情,将多尔衮拿在了手中。

4、皇太极身体不好,不会长寿,他想让儿子继承皇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八子想当皇帝,皇太极是最关键的一个人。如果他能健康地活到皇子成年,从他手中接过家业,那皇八子当皇帝毫无悬念。

可从皇太极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很难撑到小皇子成年。

史 *** 载皇太极去世时是“无疾而终”。他之所以会突然离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兰珠的死,导致他心情抑郁所致。

《清史稿》:“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

事实上,皇太极猝死,海兰珠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皇太极的身体不好,其实早有预示。

早在松锦之战时开始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当时领军的是多尔衮,在明军的冲杀下,清军损失惨重。皇太极得知消息后,连续6天奔袭松山前线,找到明军漏洞,切断敌后粮道才活捉了洪承畴。

这一战,皇太极是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指挥战斗。

流鼻血是皇太极的旧疾。而且,一旦出血,就要用碗接,出血量大得惊人。并由此经常引起头晕目眩,周身无力。

另外,据《李朝实录》记载, *** 曾派名医为皇太极治病,还进贡了一些化痰去热的药物。

《李朝实录》:四月六日“清人言于世子馆所,以为皇帝病风眩,愿得竹沥,且要见名医”。

由此可见,皇太极的病不只流鼻血,还有其他顽疾。再加上他体型肥胖、饮酒、嗜肉的不良饮食习惯,为猝死埋下了隐患。

皇八子出生时,皇太极已经45岁。

年轻时他四处征战,身体得不到休养。人到中年,登基称帝后政务繁忙,身体、精力日益不济。

关于皇太极的死,海兰珠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即便海兰珠没有死,皇太极的这些旧疾,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露。况且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都是急症,说不定哪天就崩了。

这样的身体状况,皇太极就是想让皇八子当皇上,恐怕他的身体也熬不到孩子长大。

失去他的支持,皇八子面对孝庄、多尔衮这样的竞争对手,他依仗什么去稳坐皇位?

写在最后

海兰珠受宠固然是她的优势,但是,皇八子仅凭皇帝的宠爱就想坐稳皇位,那过于理想化了。

有句话叫福祸相依。

皇子太小,盛宠之下反而会招来祸端。

比如顺治的四阿哥,明明排位第四,一生下来就说是“朕的 *** 子”,结果很快就没了;

又比如康熙的胤礽,一出生就封太子,最后活成了箭靶子,谁都把他拉下来。

更重要的是,海兰珠除了皇帝之外,她没有队友。

能当上皇帝,从来都是各方势力较量之后的结果。

可海兰珠除了会哄皇太极开心,啥啥不会,一旦失去了皇太极这个靠山,谁会帮她?

如立皇八子为帝,这个结果会让豪格不服,多尔滚不服,多铎也不服,这些都是会起兵的主,不可避免又是一场皇位之争。

胜出者,我觉得很可能还是孝庄。

多尔衮智勇双全没错,但是论谋略,他玩不过孝庄。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三国里你喜欢谁?

曹 *** ,才华横溢,文韬武略。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样样精通,琴棋书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胸怀大志。

健康运势参考什么星座-你为什么喜欢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