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凤阁兄弟-三台八座同度或对拱什么
紫薇斗数凤阁兄弟,三台八座同度或对拱什么?
台座
台座即三台、八座,在斗数中为一对杂曜。它们有一个特点,必须同度或会合然后始产生力量,若单独一颗,则简直可以视为不存在。甚至两星会合,力量亦不见得很大,必须与其他的对星配合,然后始能发挥其特性,这些对星即恩光、天贵;龙池、凤阁;台辅、封诰等诸杂曜,以及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等辅佐吉曜。
三台八座的力量,是增加人的地位,或使财产、事业变得有名声或安定。所以它们最适合作为主星的仪仗(古人称为銮兴),所谓主星,即紫微、天府、日生人的太阳、夜生人的太阴。
与主富主贵的杂曜对星比较,台座的性质较为平庸。但在流年配合太岁,却主一时的声势。
古代星宿好听的名字?
我来推荐几个好听的古代星宿名字:
温慧
“温”是古代客星的一种。所谓客星,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古代记载中的客星,主要是彗星、新星和超新星以及其他天象。慧星几乎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天体之一,古代将带尾巴的星称为“慧”,认为慧星经过某些星宫有“破军”之势。“温”对应人物的水属性,而“慧”则对应她的强悍性格。
摇光
摇光星也就是“破军星”北斗第七星,星象寓意:身体力行,求新求变,吃苦耐劳,勇于任事,不畏横暴,善恶分明,反应迅捷,坦白直率。
蓬絮
古代占星书中又把客星分作五类,『皇帝占』中称:“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其中,“客星出,状如粉絮,拂拂然”,称作王蓬絮星。所谓“蓬絮随风”,不仅仅暗示了这个人的五灵属性是风,更符合女孩柔弱纤秀的外型。
紫微
紫微星乃中天之星,也就是太阳,星象寓意:求知欲盛,好胜心强,厚实稳重,不疾不徐,自爱自重,重视品质。紫微星号称“斗数之王”,是帝王之星,这个名字寓意着领导才能,寓意掌控大局,有远见,以后能大有作为。
星璇
璇,从玉,旋声,本义为美玉。星璇者,璇星也。璇星,中国古代星名,为北斗第二星(北斗 *** 星为枢,第二星为璇)。璇还可作北斗星的 *** 星至第四星的统称,便是北斗星的斗部。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天文志上各有所司,天璇(璇星)为法星,主阴刑、地。还有一说是璇星与月对应,而在二十八星宿中则对应胃昴毕觜四宿。
天梁
天梁星为南斗第二星,星象寓意:慈悲为怀,成熟稳重,思想超然,客观公正,具有侠义精神,能够临危受命,施恩不求报偿,重视公益服务。天梁星古称“阴星”,又称“寿星”。天梁星为善最乐,喜欢造福人群能够敬老尊贤,态度祥和、不疾不徐、有长者的风范。
历史上刘伯温为什么不能全身而退?
刘伯温
刘伯温这是一个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又被各种小说演义神话了的人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而对于刘伯温最多的说法就是其算无遗策,甚至于“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而这样一位明朝开国功臣却无辜惨死,殃及子孙,不得不让人唏嘘。
实际上刘伯温的悲剧命运在他出山辅佐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一方面是他为人刚正直率,容易得罪人;另一方面朱元璋一直拿刘伯温当“枪”使,用来对付淮西勋贵们。
刘伯温剧照
刘伯温的出身是明朝开国元勋中比较好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后。刘伯温的六世祖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祖父刘庭魂、父亲刘炝都是学问人,在元朝为官。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刘伯温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12岁考中秀才,14岁通读儒家经典,17岁学习程朱理学,23岁一举考中进士。而且刘伯温还浏览诸子百家经典,天文地理、兵书战策、奇门斗数样样精通,被当时的人称赞为“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刘伯温剧照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刘伯温就是这样的人。元朝建立一开始就对权贵管束不严,到了元朝末年更是法纪败坏,豪绅地主勾结 *** 污吏公开欺压百姓、 *** 夺财、夺 *** 女、无恶不作,这些属于当时的常态。而刘伯温当地方官的时候就是看不过眼,为民做主,严惩作恶的豪强恶霸,对于劣迹官员不论官职多高也敢检举 *** ,最终遭到元朝官场排挤陷害,辞官归隐。
要是一般人咋的也改一下脾气,但刘伯温不改刚正不阿的本色,从1360年加入朱元璋势力开始,不论是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还是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就是朱元璋本人都被刘伯温批评过。像刘伯温这种人没有上级保护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而朱元璋偏偏就不是那种好上级。
1360年是朱元璋势力转型的一年,为了争霸天下,拉拢士大夫地主阶层,朱元璋邀请了一大批有名望的儒士辅佐自己,这其中就包括刘伯温。
刘伯温加入朱元璋势力后成为其主要智囊,参与军 *** 年,统筹全局,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但是刘伯温锋芒太露,对事情判断精准、计谋策略无所不中,让朱元璋都忌惮了。所以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使用上,一方面是不让他掌握军政实权,另一方面利用刘伯温刚正不阿、重视法治的特点,让他对付日渐膨胀的淮西勋贵们。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是历 *** 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人之一,没名望、没背景,创业全靠一帮淮西老乡帮助,淮西勋贵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核心力量。朱元璋与淮西勋贵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创业初期自然没有太大的尊卑区别,但1368年朱元璋称帝之后,淮西勋贵中的很多人依然没转变观念,没将朱元璋当皇帝就犯了忌讳。
另外在明朝建立后,淮西勋贵把持朝政,拉帮结派,组党营私,违法乱纪,坑害百姓,因此朱元璋将刘伯温推了出来,让其担任御史中丞去对付这些人。刘伯温上任后整肃纲纪,不论是谁都依法惩治,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被他得罪个遍。
恶心人的地方是刘伯温整治不法的淮西勋贵们,朱元璋却经常玩个“恩自上出”,赦免淮西勋贵们的罪行好收买人心。“好人”朱元璋做,“坏人”刘伯温当,偏偏淮西勋贵们还掌握着军政实权,刘伯温的下场可想而知。
刘伯温剧照
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胡惟庸趁机下毒。刘伯温肚子剧痛,感觉不对劲,抱病觐见朱元璋反应胡惟庸给自己下毒的事,朱元璋根本没在意,只是让刘伯温安心养病,刘伯温一下就寒了心,没几天就去世了。
以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于朝臣的掌控力度,就连大臣在家请客吃饭请了谁、说了什么话都一清二楚,胡惟庸给刘伯温下毒他能不知道么?只不过当时明朝初定,朱元璋还需要淮西勋贵对付外敌,没到翻脸的时候,就牺牲了刘伯温以安抚淮西勋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