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GEO星座运势-中国谈两次航天发射失利
2021GEO星座运势,中国谈两次航天发射失利?
5月5日傍晚18时06分,我国新一代长征5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飞船,顺利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次成功发射不仅是长征5B新型火箭的首飞成功,更是一扫前两个月长征7号甲型和长三甲型火箭发射失利后的阴霾,更重要的是这次长征5B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也代表着我国正式开始建设空间站等载人工程的 *** 步,祝贺长5B发射成功,祝贺中国航天再一次取得胜利!在说长7甲和长三甲发射失利之前,还是说说最让国人记忆犹深的长征5号遥二火箭的发射失利,虽然现阶段关于长五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原因官方已经通报出来了,说是根据地面 *** 分析测试后,显示故障点很有可能是芯一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涡轮排气装置在复杂的热力环境下,局部发生结构异常开裂,导致发动机推力瞬时下降,继而导致火箭发射失利。所以从官方报告可以看出长征五号遥二发射失利核心原因,在于长五遥二芯级采用的YF-77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出现了结构性 *** ,继而导致火箭发动机推力下降发射失利。虽然在长五遥二发射之前,其芯级采用的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就曾进行过多达15次的地面全推力试车,而且均通过了考核标准。但是在某次超推力试车中某台发动机涡轮泵泵体结构出现了裂纹,但是那次地面试车主要是检验发动机在超负荷状态下的结构性 *** 测试,而且裂纹出现的时候发动机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几十秒之久,所以按照测试标准来算的话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到长五遥二真的发射的时候,芯级火箭的涡轮泵主体真的出现了故障导致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火箭发射成败,其实这背后除了长五芯级使用的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属于全新研发型号,在成熟可靠性上还需要历经磨练外。更重要的是是也折射出我国在先进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发上的落后,毕竟现阶段我国更先进的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虽然海平面推力超过70吨,但是和国际上超过200吨的氢氧火箭发动机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而且长五芯级火箭采用比冲更高的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虽然能够提升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力,但是也因为推力较低,需多个火箭发动机并联来满足推力需求,但是过多的发动机数量也增加了故障发生点和失败几率。其次再说说同样首次发射的长征七号甲型运载火箭,长七甲是基于长征七号二级半结构的基础上,沿用了长征七号的助推器、一级与二级结构,但是额外将长三甲上的氢氧第 *** 叠加到长七甲上,由此得到一个拥有7吨地球同步运载运载力的 *** 结构的高轨道运载火箭。这款火箭未来将承担我国发射到地球同步/静止/太阳同步轨道的大型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海事卫星、导航卫星等多种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虽然现阶段官方还没有公布关于长七甲发射失利的具体事故报告,但是从目击者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出,火箭发射升空3分钟后一二级成功分离,也就代表长征七号甲型火箭一级结构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分离十几秒后飞行出现异常,长征七号在空中解体爆炸整个发射失利。那么或许火箭故障点在二级火箭上,比如二级火箭的YF-115发动机虽然成功点火但是推力不足导致发射失利。不过与长征五号芯级采用的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还属于新型号相比,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我国技术最为成熟的一款航天发动机,更是我国目前众多火箭发动机中唯一一型试车时长超过十万秒的,而且长征七号前两次的发射都非常成功,发动机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最有可能的问题就是火箭共振问题引发的发射失利。特别是在一二级成功分离后火箭出现故障来说,或许是一级和助推器集束分离引起箭体异常震动,或许是一二级分离后,此时火箭自身发射重量发生较大变化,质量的变轻导致火箭箭体自身在发射过程中震动频率发生改变,继而因为二级火箭发动机和箭体之间震动频率不一致,甚至是级间段和二级发生碰撞引发的问题,当然以上都是猜测,具体发射失利原因还得等官方通报。最后再说说4月份发射失利的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虽然长三甲和长三乙是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的明星产品,承担着我国大部分中高轨道航天器的发射任务,但是4月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为印尼发射通信卫星时, *** 火箭发生故障导致整个发射失利实在是令人惋惜。其实仔细分析长三乙因为 *** 火箭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利来说,首先这次为印尼发射的是一颗远地点距地高度接近4万公里的GEO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颗通信卫星,受限于运行轨道高度较高的原因,就算是 *** 火箭在整个发射过程中,也需要第 *** 火箭通过多次点火才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运行轨道,但是我们知道在一级火箭分离的时候,火箭当时连同卫星的运行速度此时已经接近 *** 宇宙速度,等二级火箭脱离时, *** 火箭此时飞行速度至少已经超过10KM/S,但是此时 *** 火箭的运行轨道高度还介于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之间,而且为了将通信卫星的入轨精度提升和增强通信卫星的覆盖面积,需要借助第 *** 火箭的多次点火来提升卫星运行轨道的远地点运行高度。试想一下火箭发动机在真空环境下需要多次精准的点火数十秒然后精准停机,再等待几分钟后再次精准点火加速。如此的重返之下,如果第 *** 火箭发动机某次未能准确的点火/停机,比如停机早了一两秒时间,那么对于发射载荷通信卫星而言,便很可能会因为入轨速度不够而发射失利。特别是从长三乙发射印尼通信卫星发射失利后,卫星已经坠毁来说,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一二级火箭脱离后, *** 火箭未能准确点火,导致 *** 火箭和卫星一同坠毁所致。总结来说,航天发射毕竟是一个高风险事业,没有哪个国家的火箭能保证每次发射100%成功,毕竟火箭是由上千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在发射过程中不仅要达到设计标准保障火箭发射成功。而且火箭在发射过程中,随着速度和高度的增加后,对于火箭自身和其身上每个零部件而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而这些环境都是地面模拟测试中完全不能体验到,所以在这种极其复杂的环境下,要求火箭上的上千万个零部件首次面临这种真空/冷热交替的环境下还能安全可靠,可想而知其难度有多大。所以作为高风险事业发展下的航天发射,就算是美俄这样的航天大国也不能保全自家的火箭每次发射都能成功,所以对于火箭发射失利在航天发展中也算是正常。反过来说我国航天发射失利数量略微上升的背后,反而体现的是我国每年航天发射次数的大幅度上升和航天发射挑战的难度越来越高的有力表现,正所谓”成功的人生必有一个历经磨练的人生历程“,对应到航天发射中更是 *** 的激励。
2021年航天时间表?
2021年中国卫星发射年表
序号
发射时间
载荷
火箭
发射场
工位
状态
1
2021-01-07/23:20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
长三乙 遥六十二
西昌
2
成功
2
2021-01-15/10:53
吉林一号宽幅和阿根廷小卫星
长征二号丁 遥五十八
太原
9
成功
3
2021-01-16/11:02
银河航天5G-01星
快舟一号甲 遥九
酒泉
场坪
成功
4
2021-02-20/05:07
新技术试验卫星C~F号
长征二号丁 遥六十一
西昌
3
成功
5
2021-03-09/19:55
北斗三号GEO-2星
长征三号乙 遥六十九
西昌
2
成功
6
2021-03-16/21:34
新技术验证六号卫星
长征七号甲 遥一
文昌
201
失利
7
2021-03-24/11:43
遥感30号06组
长征二号丙遥四十二
西昌
3
成功
8
2021-04-09/19:46
印尼PALAPA-N1通信卫星
长三乙遥七十一
西昌
2
失利
9
2021-05-05/18:00
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
长征五号B遥一
文昌
101
成功
10
2021-05-12/09:16
行云二号01、02星
快舟一号甲 遥六
酒泉
场坪
成功
11
2021-05-30/04:13
新技术试验卫星G~H号
长征11号遥八
西昌
场坪
成功
12
2021-05-31/16:53
高分九号02星、和德4号
长征二号丁遥五十一
酒泉
9401
成功
13
2021-06-11/02:31
海洋1D
长征二号丙遥四十
太原
9
成功
14
2021-06-17/15:19
高分九号03星等
长征二号丁遥五十二
酒泉
9401
成功
15
2021-06-23/09:43
北斗3G3
长征三号乙遥六十八
西昌
2
成功
16
2021-07-03/11:10
高分多模成像卫星、西柏坡
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三
太原
9
成功
17
2021-07-05/07:44
试验六号02星
长征二号丁遥二十九
酒泉
9401
成功
18
2021-07-09/20:11
亚太6D
长征三号乙遥六十四
西昌
3
成功
19
2021-07-10/12:17
吉林一号等
快舟十一号遥一
酒泉
场坪
失利
20
2021-07-23/12:41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长征五号遥4
文昌
101
成功
21
2021-07-25/11:13
资源三号03星
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五
太原
9
成功
22
2021-08-06/12:01
高分九号04星
长征二号丁遥五十六
酒泉
9401
成功
23
2021-08-23/10:27
高分九号05星等3星
长征二号丁遥五十七
酒泉
9401
成功
24
2021-09-04/15:00
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长征2FT遥三
酒泉
921
成功
25
2021-09-07/13:57
高分十一号02星
长征四号乙遥四十六
太原
9
成功
26
2021-09-12/13:02
吉林一号高分02C
快舟一号甲遥三
酒泉
场坪
失利
27
2021-09-15/09:23
吉林一号高分三系列9颗
长征十一号H遥二
海射
海射平台
成功
28
2021-09-21/13:40
海洋2C卫星
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一
酒泉
9401
成功
29
2021-09-27/11:23
环境二号A/B卫星
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二
太原
9
成功
30
2021-10-12/00:57
高分十三
长征三号乙遥六十三
西昌
2
成功
31
2021-10-26/23:19
遥感30号07组
长征二号丙遥四十三
西昌
3
成功
32
2021-11-06/11:19
阿根廷卫星
长征六号遥三
太原
16
成功
33
2021-11-07/15:12
天启十一号星
谷神星一号遥一
酒泉
场坪
成功
34
2021-11-12/23:59
天通一号02星
长征三号乙遥七十三
西昌
2
成功
35
2021-11-24/04:30
嫦娥五号
长征五号遥5
文昌
101
成功
36
2021-12-06/11:58
高分十四
长征三号乙遥七十
西昌
3
成功
37
2021-12-10/04:14
GECAM双星
长征11号遥九
西昌
场坪
成功
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占地多少亩?
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占地2323.02亩。
河北地质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 *** 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学校建于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功选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中央人民 ***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85年6月从宣化迁至河北省省委石家庄办学1996年5月成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定名为河北地质大学。
ccop是什么?
CCOP(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Geo-science Programm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组织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泰国首都曼谷。
2010年1月19日,在中国、泰国和越南均派出代表竞争的情况下,中国代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何庆成博士以多数票当选为东亚及东南亚地球科学计划协调委员会(英文简称CCOP)技术秘书处主任,这是我国代表继二十年前首次担任该职务之后第二次成功竞选。
2021年11月,中国成功当选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指导委员会 *** 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中国驻CCOP常任代表李金发担任CCOP指导委员会 *** 。
为什么最近航天事业一直有问题?
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朋友,在最近可能心情都不太好,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半年时间内,我国发射的好几枚运载火箭都出现了发射失利,所以不光是我国航天人感觉很焦急遗憾,对于广大关心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朋友来说,心情也是很低落。
相信不少人知道今年我国2020年航天 *** 公布的内容中,我国将会按照发射计划进行包括嫦娥五期登月工程和新一代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火星探测/高分卫星发射,以及专为商业航天市场研发的长征8号运载火箭首次试飞工作,可以说今年的航天发射不光任务重/型号繁杂,而且今年发射次数将超过2019年达到40余次。
所以在新年初始我国航天产业就开始百花齐放,多款新型火箭和前代成熟火箭开始按照发射计划执行发射任务,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火箭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整套体系工程,除了我们看不见和附属的发射场地等设施外,光是火箭自身的零部件数量就超过一百个以上,而且火箭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除了火箭自身的振动等因素外,也包括外界大气压等因素的干扰,所以如何保证火箭在发射到航天器入轨的这几个小时内平安无事,除了需要火箭自身的设计足够优秀外,更离不开日常组装和发射前的全面检查工作。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和长征七号甲型运载火箭首飞虽然都发射失利,但是别忘了这两款火箭都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都采用了大量先进但是还没有成熟可靠的新技术在内,所以这几次发射失利其实从航天发射惯例来说也算是意料之中的预想,因为火箭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复杂因素也很多,再加之这两款火箭都是大量采用新技术的新运载火箭,自身的很多新技术并没有经过多轮发射验证成熟可靠性,所以不能以这两次发射否定之前的成就。
当然除了新火箭外,本月初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尼卫星时,第 *** 火箭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其实内究下来也是能够看出其发射过程有多么困难的。首先这次发射的是一颗运行在远地点距地高度接近4万公里的GEO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颗通信卫星,受限于运行轨道高度较高的原因,就算是 *** 火箭在整个发射过程中,也需要第 *** 火箭通过多次点火才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运行轨道,但是我们知道一级火箭分离的时候,火箭当时连同卫星的运行速度此时已经接近 *** 宇宙速度,等二级火箭脱离时, *** 火箭实质不光飞行在高度更高的真空环境中,而且此时飞行速度至少已经超过8KM/S,但是此时 *** 火箭的运行轨道高度还介于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之间,而且为了将通信卫星的入轨精度提升和增强通信卫星的覆盖面积,需要借助第 *** 火箭的多次点火来提升卫星运行轨道的远地点运行高度。试想一下火箭发动机在真空环境下需要多次精准的点火数十秒然后精准停机,再等待几分钟后再次精准点火加速。如此的重返之下,如果第 *** 火箭发动机每次未能准确的点火/停机,那么对于发射载荷通信卫星而言,便很可能会因为入轨速度不够而发射失利。
总结来说,运载火箭这种高端且精密性极高的复杂体系工程能够很好的发射升空到航天器安全入轨,本身就已经是意外中的惊喜了,就像前两年美国SpaceX公司首飞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时候,虽然猎鹰重型火箭是由三枚经过多次成功发射的猎鹰9一级火箭并联而成,但是SpaceX公司CEO马斯克仍然表示,只要猎鹰重型火箭不直接在发射台爆炸就是成功的。而且细数下来,每年虽然全球发射运载火箭的次数基本在百枚左右,比如2018年全球发射次数达到114枚,2019年也达到了103枚。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发射失败的火箭也不是没有,比如前几年SpaceX公司的猎鹰9活跃的时候,虽然全年发射次数能够超过20枚,这还是单款型号的发射次数,但是SpaceX公司发射失败直接在发射台爆炸/发射未能入轨等发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就连航天大国俄罗斯过去几年虽然发射次数不少,但是每年仍然有发射失利的新闻爆出。
而且对于我国来说,过去几年内我国开始用更加先进的长征5/6/7号运载火箭执行发射任务,并逐步取代老旧的长征2/3/4号运载火箭,所以一方面是新火箭还需要经过多轮发射检验整体可靠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逐步扩大,每年的发射任务越来越多,所以光是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发射失利的几率也会同步放大,但是这些在航天发射中其实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