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骨算命原理-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
称骨算命原理,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
我是风水师,跟你分享不一样的生活!
周易对古代和现代的人来说,难度都是一样的。反而由于资讯的发达,现代人学习易学更有优势。
一、周易是古代经典中难度更大的典籍
周易成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漫长的时间,才最终成为我们目前看到版本,它不仅是一本占卜书籍,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1、在上古时期,伏羲氏作八卦
《易经·系辞》:“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准确的说应该上古先民观察天地万物,然后以图画的形式来描述。那时候易经只有图画,没有文字,只能算雏形。
2、在西周时期,文王和周公(文王之子)应该再加上当时的筮官一块给64卦添加卦辞、爻辞,这些卦爻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增删修正才最终形成。
3、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又在原基础上作了新的注解,写成10篇“读后感”(《易传》又称“十翼”),这才是目前流行的《易经》的最终版本。
正是在孔子及弟子们的努力下,这本原为占卜书籍的古经《周易》,才成为一部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著作,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从上古伏羲氏开始到春秋时期易经成书,经历上千年的时间,才最终成稿,流传下来的经典中,对解读周易的著作是最多的,据说到达600多种。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从当初一个占卜的工具书变成了蕴含大道至理的哲学著作,参透这么一本学问的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哲学是直觉的真理,涉及到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与人之间心灵本身种种生命情感,滋养人的心灵。书本直接将这份感受告诉你,你读的懂说明你有这种生命感受,读不懂说明这段感受你还没经历过 。
二、除了思想性外,语言文字演变也是参悟周易的难点
在文王之前,易经只有八卦符号,没有文字,而且当时只有八个卦。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八卦已经不足以表达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周文王推演了64卦,并做了卦辞,之后周公作了爻辞。
什么叫卦辞?爻辞?
说白了就是算卦笔记!为了方便以后占卜用的,并不神秘。
再之后,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又过去五六百年,语言文字又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孔子及弟子又写了十篇读书笔记对易经进行注释,以方便时人理解。
需要注意的一点时,中国的著作从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始才是“所说即所写”,在这之前即使是最近的清朝人,日常说话已经和现代人区别不太大了,但他们也要学习文言文。因此在学习周易方面,从孔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对周易进行新的注释,以方便当时的人理解。现代对周易的解读书籍则更多,随便一搜保证够你看一辈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不可以解读周易?
当然可以!
举个例子:
乾卦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乾卦的最基本象义是天 ,天的性质是刚健,君子占到乾卦后,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那我不说君子自强不息,我改成“加油吧,打工人”行不?行啊!
另外一个例子:
乾卦初九爻辞 潜龙勿用
“潜龙”是一种发展状态描述,“勿用”是断语,说的是潜藏的龙,时机不成熟,不要施展。
我改成“ *** 发育,别浪”行吗?当然可以!你高兴就好。
三、现在资讯发达,对周易解读参悟更加便捷
在古代读书是一种奢侈, *** 成以上的普罗大众是读不起书的,而且因为社会不发达,人们接触的书籍数量是非常有限,学富五车就代表知识渊博。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自古至今的典籍都能搜索到,而且有各类专家的视频、音频可以辅助解读经典,可以让学习者快速提升。
称骨的可信度有多高?
我们总是会听家里的长辈说这个孩子的命好不好,那么他们是如何得知的呢?这当然是根据诸多的算命 *** 得知的了,算命在我国一直都有,而且还流传至今,所以算命的 *** 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称骨算命这种 *** 可信度高不高。

称骨算命是什么
称骨算命,更先出现在唐代,它的发明者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在称骨算命的时候,最需要准备的条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时间,然后根据出生的年份、月份、日期还有时间代表的重量相加起来,得出自己的骨重,然后再根据这个重量看自己的运势是怎么样的。称骨算命这种算命 *** 的原理和四柱算命的原理差不多,都是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来知晓自己的命运,预测自己未来的运势。
称骨算命准不准
称骨算命是算命 *** 的一种,和生辰八字算命、紫微斗数算命异曲同工,略有不同,这些算命 *** 都是以我们的出生时间为前提的,但是称骨算命将命运分类的比较粗略,命运是分很多种的,但是称骨算命只把命运分为了五十一种。故对命运的考察不细致,不太准确,可以供求测者参考。

称骨算命可信度高吗
称骨算命把命运按轻重划分,二两一到三两七属于八字轻的人,三两八到五两四属于八字中等,五两五到七两一就属于八字重。此外,人们还专为八字轻的人写了一个歌诀:“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濒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从这个歌诀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八字轻的看法:八字轻的人平生灾难重重,是短命相。凡事会有阻碍,常身处逆境,终生不会得志。通过口诀得知,八字轻的人命运都不太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称骨算命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古代研究周易的著作到底有多少?
《周易》及其研究解释的历代重要著作
一、《周易》研究,侧于注释的历代著作选列
《子夏易传》 为说易之书最古老,真本已佚,春秋·卜商撰。
《易传》 相传为春秋孔子所撰。
《周易注》 郑康成注一卷,汉·郑玄撰。
《周易注》 魏·王弼。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周易口诀义》 唐·史徵。
《周易释文》 唐·陆德明。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易传》 宋·程颐。
《温公易说》 宋·司马光撰。
《周易新讲义》 宋·耿南仲。
《周易本义》 宋·朱子撰。
《易说》 宋·赵善誉。
《周易经传集解》 宋·林栗。
《周易祥解》宋·李杞。
《周易浅述》 清·陈梦雷。
《周易函书约注》 清·胡煦。
《周易傅义》 清·朱轼。
《周易玩辞集解》 清·查慎行。
《周易述》 清·惠栋。
《周易章句证异》 清·翟均廉。
《御纂周易折中》清·康熙五十四年。
《周易稗疏》 清·王夫之。
《周易尚氏学》 清·尚秉和
《周易解故》 清·丁晏。
《周易姚氏学》 清·姚配中。
《周易古经今注》 近代·高亨。
二、《周易》研究,侧于发挥的历代著作选列
《易纬·乾坤凿度》 汉·郑玄注。
《易纬·乾凿度》 汉·郑玄注。
《易学辨惑》 宋·邵伯温撰。
《易小传》 宋·沈该撰。
《易璇玑》 宋·吴沆撰。
《易原》 宋·程大昌。
《周易义海撮要》 宋·李衡。
《周易玩辞》 宋·项安世。
《周易总义》 宋·易祓。
《易通》 宋·赵以夫。
《易象意言》 宋·蔡渊。
《周易要义》 宋·魏了翕。
《易说启蒙小传》 宋·税以权。
《易学启蒙》 宋·胡方平。
《周易傅义》 宋·董楷。
《周易象义》 宋·丁易东。
《易原奥义》 元·宝巴。
《周易衍义》 元·胡震。
《周易爻变义蕴》 元·陈应润。
《周易大全》 明·胡广。
《易用》 明·陈祖念。
《易象》 明·黄道周。
《易象解》 明·刘濂。
《六交原义》 明·金瑶。
《周易生生真传》 明·俞国人。
《易灯传》 宋·无撰名氏。
《易解心灯》 明·蒋士龙。
《易学象数论》 清·黄宗羲。
《周易洗心》 清·任启运。
《读易辨疑》清·李开先。
《易象数理分解》 清·谢维岳。
《周易现象》 清·李光地。
《周易笔谈》 清·杭辛斋。
三、周易图解选列
《周易钩隐图》 宋·刘牧。
《易图说》 宋·吴仁杰。
《易图通辨》 宋·雷思斋。
《周易图说》 元·钱义方。
《易纬·坤灵图》 汉·郑玄
《周易旁注图说》 明·朱升。
《易经图释》 明·刘定之。
《周易卦变图传》 明·吕怀。
《伏羲图赞》 明·陈弟。
《易图亲见》 明·来集之。
《易芪图说》 清·潘咸。
《易图疏义》 清·刘鸣坷。
《周易后天归图》 清·黎由高。
《易图明辨》 清·胡渭
四、河洛专著选列
《太极图说》 宋·周敦颐。
《易数勾隐图》 宋·刘牧。
《河洛定仪赞》 明·俞国人。
《河洛真传》 明·俞国人。
《河图发微》 明·陈士槐。
《河图洛书原舛编》 清·毛奇龄。
《河洛先天图说》 清·刘天真。
五、周易考略、训诂、占筮选列
《周易经传训解》 宋·蔡渊。
《古易音训》 宋·吕祖谦。
《周易文诠》 元·赵访。
《卦变考略》 明·董守渝。
《古周易订估》 明·何楷。
《读易考原》 元·萧汉中。
《卦变考略》 明·董守谕。
《周易象训》 清·姚球。
《周易校勘记》 清·阮元。
《周易策辞考》 近代·李镜池。
六、周易占筮之书
《易林》 汉·焦延寿。
《京氏易传》 汉·京房。
《玄珠密语》 唐·王冰。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
《皇极经世》 宋·邵子。
《周易筮述》 清·王宏。
《春秋占筮书》 清·毛奇龄。
《周易古占法》 宋·程迥。
《奇门遁甲符应经》 宋·杨维德。
《易塞通变》 宋·雷思。
《遁甲演义》 明·程道士。
《奇门遁甲占验》 明·程道士。
《星学大成》 明·万民英。
《星占三卷》 明·刘孔照。
《星命总括》 明·耶律纯。
《奇门遁甲》 明·无名氏。
《黄帝奇门遁甲图》 明·无名氏。
《通占大象历星经六卷》 明·无名氏。
《易学筮贞》 清·赵世时。
《六壬大全》 郭御青著。
《六壬指南》 陈公献著。
《六壬大全》 无撰著人名氏。 (杨力)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人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这段话大致说明了易学的流派。意思是说,《周易》的内容是推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左传》里面记载的占筮筮例,大概还是古代太史占筮的传统 *** 。到了汉朝,经学大师都用象数来说明,与古代的传统还比较接近。象数派传到京房、焦赣,一变变成说明占验征兆的书;传到宋朝的陈抟、邵雍,再一次变成以河图、洛书探究天地奥秘的书,于是《周易》就不再适合民用了。三国魏的王弼把象数全部扫荡无余,用老子、庄子的思想来解释《周易》,于是出现了义理一派。义理派传到宋朝的胡瑗、程颐,才开始用儒家的思想来阐明易理。再传到李光、杨万里,又用历史事实去考证它的卦爻辞,于是就出现了争论。以上象数、义理两大派,分出象数、祥、图书、义理、儒理、考史六个宗系,互相攻击驳斥。另外,《周易》的大道广大无边,无所不包,可以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算术,以至于道家用炉火炼丹,都可引《周易》作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学说。爱好标新立异的人就把这些学说拉进《周易》里来,所以《周易》的说法就更加繁杂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比较客观。《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带有母科学的性质,揭示自然与社会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科学都不会与它毫不相关。所以它揭示的普遍性认识可以反映在各种学科里,但又不能把《周易》与某种学科混为一谈。比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用《周易》讲炼丹,这不能说明《周易》是炼丹的书。魏伯阳也不是在讲《周易》,他是用易道来建立自己的学说,另有其价值。从开派的角度说,这类著作都是大手笔,但对《周易》来讲只能是末流。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按天地自然之道,正确揭示了本学科的规律,都可能与《周易》的正确原理保持一致性。不仅是上面提到的算术、音韵学等等,其他如中医、气功、美学、国画、书法都可援易以为说,这丝毫没有什么奇怪。不仅是这些间接的学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响的谶纬、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术、堪舆选择等等,也都以周易做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历史中,研究《易经》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经邦济世的大人物。他们或为圣贤、帝王,或为名相、名将,或为名医、高僧,或为诗人、思想家……他们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简单来说,《易经》思想起源于伏羲、神农和黄帝,成熟于周文王、周公、孔子,发扬于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易经》在后世的发展历程一线贯穿。
《周易》研究历代重要人物
远古、周伏羲首次发明了八卦,所谓一画开天。八卦衍生《易经》。伏羲是华夏太古三皇之一,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虽然没有典籍可以考证,但任何一部讲周易的著作都会把他列在首位。
炎黄二帝
《周易》之前有两个版本的易经:《连山易》《归藏易》,前者为神农所创。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归藏易》为黄帝所创。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前。或有人说连山为夏朝之易,归藏为商代之易,因年代久远,俱已失传。
周文王
《周易》为周文王所创。他在被囚禁时根据伏羲的研究继续演绎,发明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公
周文王之子,西周杰出的政治家。一般认为,周公为《易经》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辞。
孔子
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易传,后来易传被称为“十翼”。“十翼”被后人视为《易经》的导读资料。据近代以来学者考证,十翼并非孔子所作,当为孔子的后来传人根据孔子讲解易经时的记录和对孔子后其他思想家对易经的解读汇编而成,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精通易理,把周朝姜子牙所传的“奇门遁甲”精简为现在我们常用的用法。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发展了《易经》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理论,促进的了易学的发展。
京房
京房师从焦延寿学易,发明了“六十四卦纳甲法”,和八宫卦 *** 。被后世称为“京氏学”,对易学发展有极大影响。
郑玄
郑玄注《易经》,把象、彖与 *** 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说”与“爻辰说”,对后世影响较大。
魏伯阳
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借《易经》爻象论述道家的丹道修炼之理,是 *** 早的丹道理论著作。
虞翻
虞翻发明“月体纳甲说”“卦气说”“卦变说”等,与京房所创的“纳甲法”并称。
诸葛亮
诸葛亮精通易学众多分支,创作“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相传此阵法有周天365种变化。
郭璞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理论,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擅长多种奇异的术法。占卜奇验。其人一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是风水术公认的祖师爷。
陆绩
陆绩,大名鼎鼎的怀橘陆郎。通晓天文历法,对易学有精深的研究。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王弼
王弼少年天才,英年早逝。一改 *** 烦琐的 *** ,不用象数,而用老子思想解易。其易学体系庞大,内容深奥。
萧衍
萧衍将易学与佛理结合在一起,以佛理解易经,以易经解佛理,著有《周易大义》等书。
孔颖达
孔颖达继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学。依据《易传》对《易经》进行解释,重新肯定了象数易学的价值。
僧一行
僧一行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对历法有极大贡献,创造大衍历,被称为“历千古而无误差”。
袁天罡
袁天罡天文学家、星象学家,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 *** 》《袁天罡称骨歌》等。
李淳风
李淳风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和袁天罡合著的《 *** 》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虚中
李虚中所著的《李虚中命书》是四柱命理的里程碑,首次让命理学登上学术宝殿。
孙思邈
孙思邈大医学家,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以及“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等观点。
陈抟
陈抟公布多张易经图示,把老庄思想、道家方术、儒家思想、佛家观念融归一炉,民间称为“陈抟老祖”。
周敦颐
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作《太极图说》等,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 *** 讨论。
邵雍
邵雍继承陈抟的思想,梅花易数的创始人,创立的“先天象数理论”,以数建立起庞大的易学思想体系,贡献卓著。
张载程颢、程颐的表叔,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合称北宋五子。建立了“气”为核心的易学思想。
程颐
程颐与其兄弟程颢创立了“天理学说”,将易学发展到新高度,集义理派之大成,使义理派向儒家转变。
朱熹
朱熹集北宋以来易学之大成,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认为理重于气、先于气。
刘伯温
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易学术数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驰名天下,与诸葛亮并称。
来知德
来知德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 *** 人,其成果有“来氏易”之称。
王夫之
王夫之批判了从周敦颐到朱熹所坚持的唯心主义理学,他的唯物主义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顶峰。
黄宗羲
黄宗羲在象数易学上有独到造诣,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多有创见,影响了整个清代。
尚秉和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学易、先学筮”,对象数易学贡献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学》等。
当代易学名人名家及其著作也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历史上最通晓天文地理的人是谁?
历史上有很多通晓天文地理命理风水的奇人和预言,有些已证伪,如传说的姜子牙《乾坤万年歌》,据考证应是清朝文人伪托而著,而有些仍待考证。
以下列出十位著名的风水大师,有待大家进一步讨论和考证吧。
一、鬼谷子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不仅通晓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百工科技、医学心术,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据说他的师傅是老子,他的弟子有兵家的孙膑、庞涓,纵横家的张仪、苏秦。
据说鬼谷子曾两朵花神断庞涓与孙膑。
二、张良
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据传张良曾圯上受书黄石公。
《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想定都洛阳,张良利用形法相地法说服了刘邦定都长安,他说:
“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三、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 *** 智人,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并担任蜀汉丞相辅助刘禅直至去世。
据说诸葛亮作有《马前课》,每次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
《马前课》前言如下:
‘’俗曰:孔明马前课乃军中闲暇之时,作此以,示后人趋避之方。此十四课为马前课中之别裁,每一课指一朝,其兴衰治乱 可得诺言外。至十四课止者,两次来复之期也。殿以末济,以见此后又一元矣。其中豕后牛前一课乃反语,事实是彼有咎不知弥补确欲盖弥彰。‘’
四、管辂
管辂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术士。据说他年 *** 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天文地理,占卜看相,风水堪舆,无不精微,甚至会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著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
《三国志》记有管辂预知大名士何晏不久即死的事情。
五、郭璞
郭璞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后来王敦果然覆亡。
郭璞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相传郭璞曾预测“黑衣作天子”终结南北朝乱世。
六、袁天罡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道士、相师。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 *** 》(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易镜玄要》等。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传说,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又说,“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七、李淳风
李淳风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著有星占学方面的《乙巳占》10卷。李淳风是世界上 *** 个给风力定级的人。
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 *** 》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八、杨筠松
杨筠松是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他曾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世称救贫先生。
杨筠松著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九、赖文俊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是宋代相地术大师。赖文俊撰有《绍兴大地八铃》及《三十六铃》,此书分龙穴砂水四篇,各为之歌。今佚。
十、刘基
刘基,字伯温,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据说刘伯温作有《烧饼歌》,预测国运。
(一起读书,分享心得,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