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我去算命-梦想有可能是真实的未来吗
梦见我去算命,梦想有可能是真实的未来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然而所谓的梦想,能不能成为真实的未来也就要看你自己了。
反问一句:人生有命,你信命吗?
说一下我的故事:
“上小学的时候,爸妈不知道从哪里请来一个算命的老先生,普通人的打扮,手里夹着烟,留着胡子的脸上没有表情,就那样看着我。
那人一进屋就跟爸聊天,我和妈在里屋吃饭,我隐约听着是在说我。
后来妈把我叫到睡觉的屋里,让我好好呆着,不要看窗户外面。
印象里我好像没忍住,往窗户外面瞧了一眼,那人叫爸拿了一把铁锹,在院子西南角的梧桐树下挖了个坑,还埋了什么东西进去,天黑,我没看见。
“那人是干什么的啊。”我问妈。
“你不用管,你也不懂。”
后来我才知道,那人是一个算命先生,因为小时候的我身体特别不好,经常低烧不止,很小的时候我吃的药,就够好多人吃一辈子了,所以爸妈请来一个先生,给我消消灾。
后来慢慢的就好转了,不再经常得病,药也就不吃了。不知道是长大身体强壮点了,还是那位先生真的给我把病给消了。”
再后来,我到县城的初中上学,在学校寄宿,两个星期回一次家。
初一那年年春天,我正在上课,班主任从后门走了进来,到我旁边,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里。
“ *** 给我打 *** 了,说家里有事,叫你回家,这是假条,收拾一下走吧”
我有点茫然的看着班主任,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又跟我说:“你给 *** 打个 *** 问问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嘛”
上中学那会,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有专门打 *** 的话吧,只能是我们给家里打 *** ,家长想联系我们就给班主任老师打 *** ,然后班主任再通知我们。
回到家已经是天快黑了,妈给我做了好几个爱吃的菜。
“明天跟我出去一趟。”
“干啥去。”
“给你找了个人,算了个卦,明天去还个人子去。”
第二天,我早早就跟着妈出了门,那人我们一个村里的,大概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吧。
去的时候,人家刚刚吃早饭,我和妈就在客厅里坐着,我一个孩子不知道那么多事情,就看见妈很认真地坐在凳子上,时不时的跟我说一句:“一会问你啥,你就老老实实回答就好了。”
做法的地方在偏房,正南的位置摆了一尊菩萨,是什么我不认识。
然后妈从兜里拿出了买好的两包烟,递到老婆婆面前,老婆婆一点也不拘束,直接打开一包,拿起放在旁边的打火机,就点着一支。
后来的一些细节我忘了,她问我什么,我回答什么,她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妈就在旁边看着我。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婆婆对我说:“生日那天,下了课就回宿舍,不要看天上。”然后烧了我之前贴身穿的一件T恤,往我的身上喷了好多白酒,那时候我没喝过酒,那味道很辣很刺鼻。
之后她就叫我到院子里,和妈单独说了一会话。
回到家简单的换了一身衣服,把身上的酒擦了擦,背起书包我就又上了去学校的车。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爸妈找人花钱给我算卦,就是希望我以后的路会好走一点,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把以后命中注定会发生的困难帮我消除。
每次我想起来都会感动不已,对于 *** 什么的我不信,但我信爸妈。
昨天晚上和朋友聊天,因为我们是刚刚认识不久,他问我:“你什么星座呢?”
“双子。”
“双子啊,秒懂。”
然后给我推送过来一篇同道的文章,标题叫《18年 *** 波水逆来势汹汹,被点名的这四位要格外小心!》
我打开看了一遍,才明白水逆是失去好运光环,会变的事事不顺的意思,里面第三个就是在讲双子座。
实话讲,我不看星座,也看不懂星座,或者说我根本就不喜欢星座。
“看不懂,我不信星座。”
“那你信啥,信五行吗?”
我也不信五行,但是我听过一个关于五行的笑话:
一个人找到一个大师算命,“大师您给我看一下,我总感觉自己的名字不好,您看着给我起一个新名字,给我带来点好运。”一边说着,他往大师手里塞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大师掐指一算,“你五行缺五行啊。”然后在本子上写了三个字:金灶沐。
“金木水火土,好了全都有了”
我对于五行的了解大概就这么点了。
然后我们继续斗了几张图,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很晚了,互相道了晚安。
“我信命。”不知道哪里来的感觉,说完晚安,我还是把这三个字发了过去。
“我也信。”他回复我。
就像杨绛说的:“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探口气:“服服命吧,”反正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今天下午,傻藕让我看看《前任3》,其实我早就想看,一直没有机会看。说完,我就打开了视频软件,躺在床上开始看。
这部电影刚出的时候,傻藕就看了枪版的,当时我在打游戏,她趴在床上看电影,看完了之后,我看到了她眼里有一些晶莹在闪动着。
那天我还笑话她:“你瞅你,看个电影成这样,至于吗?”
直到我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有眼泪才是正常的。
一段五年的感情,任谁都没办法轻易放下,孟云和林佳只要有一个人退一步就不会结束,但是他们两个都太犟了,明明就在身后,却躲在一边不敢出来。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在笑,但是后来我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一个走的不坚决,一个不好意思挽留。纠缠了那么久,想过打过 *** 发信息,却都没有做到过。
就像孟云在最后的时候说:“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我们用一整个青春看懂一部电影,只有当紫霞永远离开至尊宝的时候,至尊宝才能成为孙悟空。
成长是一个很痛的过程,但是走过去之后,你就会发现:
命就是这样,你遇到了什么,什么就是你的命,而不是你以后会发生什么,什么才是你的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你信命吗?
说说你在农村老家遇到过的奇怪事情?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很高兴与大家来分享在农村老家遇到的怪事吧!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小女孩,胆子特别的小。每到夜晚一个人都怕怕的。!
一次爸爸妈妈去了外婆家,天黑了还没回来。幺爸家也距我们家两百米路程,眼看天已黑了,到处黑黑的。胆小的我快怕哭了,心惊胆颤得厉害,不知道咋办。
几乎上是忍不住哭了,也只有忐忑不安的,拿着手电筒去了幺爸家, 关上了自家的门,踏出了 *** 步,二步,哎呀![擦汗],谁在后面跟着我呀!我扭过头一看,没有人呀!又继续忐忑不安的走着,咋了嘛。谁呀!老跟在我后面,我在心里不敢出声,一扭头,又没有了,再走,又没见到人,就这样我忐忑不安的逼着自己,走着走着终于到了幺爸家,这时的我已经是满头大汗咯!我把事情的原违告诉了幺爸,幺爸,幺婶捧腹大笑了,说:“你呀!那是你自己的影子,不是别人哟!不信我们现在看着你再走走试一试。”哎!怪不得老跟着我走也,一回头又没有了。原来是我自己的影子呀!从那以后我终于懂了,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呀!
虽然说事隔境迁了, 如今的我记忆还是犹新,那时的我确实是觉得太奇葩了,满头大汗的记忆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可笑呀!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
先亮答案:有,中国历史上出将入相 *** 人!!!
《千字文》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吕尚。
上文讲述了五世名相:伊尹,这篇自然就有讲讲震古烁今的——姜太公。
《千字文》中以“磻溪”为眼,引出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 功臣之后。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伯夷(曾经做过职位叫四岳的官职)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虽然姜太公是功臣之后,但是从大禹时期到商朝末年,在九百多年的时间后(按照夏朝400年,商朝600这种传统说法计算),在姜太公出生时,吕氏一族是家道没落的,早已没了当年的辉煌。
(关于姜太公的身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吕氏春秋•首时》、《博物志》、《水经注•齐乘》这些古籍中均有记载,豆浆就不一一摘抄原文了,影响阅读体验。)
姜太公出师图
2. 半生寒微。
因为家境的败落,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 也开过酒店卖过酒。(《战国策•秦五》《尉缭子》《韩诗外传》《说苑•尊贤》这几本古籍中均有记载姜太公早年的经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夫入妇家的赘婿,后来因为不擅生计而被老妇逐出家门。《战国策•秦五》说他是“齐之逐夫”, 《说苑•尊贤》、《说苑•杂言》中也有:“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 “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这样的记载,但是不论怎样,都不可否认姜太公的前半生是无比辛酸的!
3. 愿者上钩。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文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
关于姜太公钓鱼,还有几个凸显细节的传说故事。
*** 个是说姜太公古怪的钓鱼方式(鱼钩是直的,鱼线也不入水),成功吸引了大家伙的注意力,大家都劝姜太公这样是钓不到鱼的,姜太公不以为意。后来,这件事果然传到周文王的耳朵里了,周文王先后派士兵、官员去邀请姜太公,结果都失败了,于是沐浴更衣斋戒三天,这才请到了姜太公。
第二个是说,周文王邀请到姜太公后,姜子牙却要周文王亲自拉车,才肯上门。周文王求贤若渴,二话不说请姜太公上车就走。周文王力大无比,拉着车朝西边一口气就走了301步,突然跌倒。跌得头晕目眩,爬起来后周文王竟搞错了方向,糊里糊涂的拉着车朝东边走了507步,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路。
姜太公便说:“天数啊!文王,你一共走了808步,周朝就存在808年。(西周301年,东周507年)”文王一听只有800多年,很是后悔,还想继续拉车,然而姜子牙说:“天数如此!兴衰存亡,自有定数,岂是儿戏!”
原来姜太公让周文王拉车的意图一是看文王的诚意,二是测算上天恩赐周朝存在的年限,由于是天机,不可泄露,就有了“文王拉车”千古传说。
反映文王拉车故事的壁画
4.文治武功。
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外修仁德,内整武备。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周文王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姬昌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可以说不论在外交上、内政上、军事实力上和民心所向上,都已经占据了制高点,伐纣一事,只欠缺一个时机了。
周文王殒,周武王姬发即位。二年后,商纣 *** 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纣王荒 *** 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发兵时姬发占卜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
28日拂晓,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商纣王也集结70万(一说17万)兵马赶至牧野。
(关于武王伐纣的准确时间,是由国家发起夏商周断代史工程后,经多方验证,并最终确定的,时间就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
小时候连环画中的武王伐纣图
5. 牧野之战——血流漂杵
据《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姜太公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纣王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
牧野之战示意图
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商纣王手中最后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商军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商纣王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 *** 。
关于牧野之战的惨烈程度,后世文人们用“血流漂杵”来形容,足见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厮杀。据《逸周书•世俘》记载:被 *** 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还有平民,在整个战事结束后仅缴获的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因为姜太公的寿命极长,《千字文》中,接下来几位安邦之臣的故事与姜太公也有交集,所以关于姜太公在牧野之战后的故事,会在后面介绍其他几人时,穿插着讲解。
本文为豆浆的奶爸守则首发在悟空问答上的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
王娡的儿女中汉武帝成了一代贤君?
王娡本来已经嫁人生女了,却被母亲活活拆散,送给皇太子刘启当小妾,又生下三个女儿,以及一个儿子汉武帝刘彻,刘彻后来成为一代贤君,王娡也成为富贵无极的太后,那她的四个女儿结局如何?
王娡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她的母亲臧儿是项羽所封的燕王臧荼的亲孙女,只不过臧荼在西汉建立后被刘邦所杀,家道因此中落。
那时候臧儿只有几岁,等到她稍稍长大了,因为家庭贫困,只能嫁给一个叫王仲的贫民为妻,生下了一个儿子王信,以及两个女儿王娡和王皃姁。
由于王仲去世的早,臧儿就改嫁了,嫁给了长陵田氏,生下两个儿子田蚡、田胜,田蚡后来还当上了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王娡稍稍长大之后,被臧儿做主嫁给了一个农民金王孙,生下一个女儿金俗,一家人虽然生活贫苦,但金王孙很照顾王娡,日子过得倒也甜美。
但是,臧儿其实一直不满足于现状,她想要恢复家族昔日的荣光,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一天,臧儿找来一个相面师,唤作姚翁,给两个女儿看相,姚翁看完后对臧儿说,“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这让臧儿两眼放光,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没过几天,臧儿就强行将王娡接回家中,这让金王孙很气愤,就是不肯跟王娡离婚,臧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到处托门子找关系,最终将王娡送到太子府,成为了皇太子刘启的小妾。
这还没完,臧儿借着出入太子府的机会,夸赞自己的另一个女儿王皃姁也很漂亮,刘启便将王皃姁也接入宫中。
金王孙四处寻找妻子,却找不到,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女儿金俗独自生活。
王娡入宫后,很受刘启宠爱,被封为美人,先后生下三个女儿,以及一个儿子刘彻,这样她就一共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
据说,王娡怀刘彻的时候,梦见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她将此事告诉刘启,刘启觉得这是显贵的征兆,感到非常高兴,后来汉文帝去世,刘启继位为帝,是为汉景帝,不久后刘彻出生,王娡因此被封为夫人。
王娡的妹妹王皃姁也很得宠,与她一起被封为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姐妹二人在宫中如鱼得水,家人也跟着沾光,全部得到了封赏。
不仅如此,王娡还挺会做人的,对窦太后十分孝顺,窦太后非常喜欢她,这也影响到窦太后的女儿,也就是刘启的亲姊妹窦太主也很亲近她,她在宫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很稳固的。
但遗憾的是,王娡的儿子刘彻因为排行比较靠后,年纪也比较小,所以只被封为胶东王,太子是刘启的长子,也就是栗姬所生的儿子刘荣。
这一切原本是无法更改的,但因为栗姬专横跋扈且比较愚蠢,因此葬送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事情是这样的,馆陶公主本想将女儿陈氏(陈阿娇并非史载名字)嫁给刘荣,这样陈氏未来就可以成为皇后,馆陶公主的权势也就可以继续了。
但是,栗姬向来不喜欢馆陶公主,所以一口拒绝了,这让馆陶公主十分恼火,由此对栗姬和刘荣怀恨在心。
恰在此时,王娡提出让儿子刘彻跟陈氏结成娃娃亲,馆陶公主觉得刘彻是“梦日入怀”出生的皇子,也是可以做太子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开始谋划将刘荣拉下太子宝座。
在未来的日子里,馆陶公主不停在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导致刘启对栗姬有所不满。
后来,刘启生病了,担心自己有不测,就让栗姬照顾未成年的皇子,但栗姬竟然不答应,这让刘启十分震怒。
馆陶公主适时火上浇油,暗中让大臣们奏请立栗姬为皇后,彻底触怒了刘启,刘启便废掉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立六岁的刘彻为皇太子,王娡则在馆陶公主和窦太后的支持下成为皇后。
王娡被立为皇后之后,家人也鸡犬 *** ,哥哥王信被封为盖侯,弟弟田胜封为周阳侯,田蚡被封为太中大夫,三个女儿后来也被封为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
刘彻自不必多说,他十五岁继承皇位,一共当了五十四年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发展经济,开拓疆土,将汉朝带上巅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那么,刘彻的四个姐姐都是怎样的结局呢?
01,修成君金俗。
王娡离开前夫王金孙之后,女儿金俗就一直生活在民间,长大之后嫁给一个平民,生下一对儿女。
汉武帝即位之初,有一次跟宠臣韩嫣聊天,韩嫣无意间说起王太后还有个女儿在民间,汉武帝 *** 次听说这事,就责怪韩嫣为何不早点说。
没过几天,汉武帝就打听到了姐姐金俗的住址,就在长陵边上的小市场,汉武帝亲自去迎接,但金俗没见过什么世面,看到门前有那么多士兵和马车,就非常惊恐地跑到家中不出来。
汉武帝便进门拉住金俗的手说,姐姐,你怎么隐藏得这么深啊!金俗这才知道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他还是大汉朝的皇帝。
汉武帝将金俗带入宫中,王太后与金俗相拥而泣,母女相认的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金俗在民间吃了不少苦,汉武帝为了补偿她,就封她为修成君,还赏赐给她钱千万,公田五百顷作为汤沐邑,另赏赐奴婢百人,以及宅邸一座。
王太后也对金俗十分宠爱,好的东西都都赏给她,她的一对儿女,女儿被王太后做主嫁给了淮南王刘安的太子刘迁,儿子则被封为修成子仲,后来修成子仲在京城横行霸道,王太后和汉武帝也都不管。
总之,在王太后和汉武帝的庇护下,金俗一家子在京城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史书上没有交代金俗的结局,但想必是善终。
02,平阳公主。
王娡与刘启所生的三个女儿,以平阳公主年纪更大,因此地位也更高,封为长公主,她的一生很不平凡,尤其跟卫氏一族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平阳公主长大后,嫁给了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生下一个儿子曹襄,原本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他见姑姑馆陶公主将女儿陈氏嫁给汉武帝,陈氏后来成为皇后,馆陶公主也权势熏天,她就感到非常羡慕。
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平阳公主就在家中豢养了很多美女,让一个叫卫子夫的人当教练,教授这些美女歌舞,然后等待机会将这些美女送给汉武帝。
有一次,汉武帝去霸上祭祖,回去的时候路过平阳侯府,平阳公主就把美女们叫出来给汉武帝表演歌舞,但汉武帝一个都没有看上,平阳公主就让卫子夫出来,结果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当时就将卫子夫给临幸了。
第二天,汉武帝带卫子夫及其弟弟卫青入宫,临走前平阳公主拉着卫子夫的手说,以后如果富贵了,可不要忘记我啊!
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无相忘。”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平阳公主也是有野心之人,她不甘于平庸,而是对权势和地位有着执着地追求。
汉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曹寿去世了,平阳公主因此守寡,但她不甘寂寞,很快就找到汉武帝,在汉武帝的做主下,她嫁给了另一个显赫诸侯,也就是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自那之后,平阳公主过了很长时间的平凡生活,而在此期间卫子夫逐渐得宠,生下汉武帝 *** 个儿子刘据;再加上馆陶公主和陈氏失势,卫氏一族因此崛起,卫子夫最后成为皇后,卫青成为汉武帝最宠信的臣子,卫家其他人也都鸡犬 *** 。
又过了数年,卫青因为痛击匈奴而成长为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快速崛起,成为独自领军作战的骠骑将军,卫氏一族数人封侯,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
前115年,平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夏侯颇去世了,罪名是与死去父亲的侍妾 *** ,被人揭发之后畏罪 *** 。
这件事十分蹊跷,因为私通这件事很隐蔽,外人是怎么知道的?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这件事应该是平阳公主暗中 *** 作的,而她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嫁给当时已经是人臣之首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夏侯颇去世后没多久,平阳公主故意公开在诸侯中挑选夫婿,有人说卫青没有妻子,很合适,她却故意说,卫青曾经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那人便说,现在卫青富贵了,姐姐是当朝皇后,三个儿子都封侯,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于是,平阳公主就找到汉武帝,提出要嫁给卫青,汉武帝自然不会拒绝,于是赐婚给平阳公主和卫青,还为二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成为卫青的夫人后,平阳公主的权势也逐渐走向巅峰,但她依然不感到满足,为了培养更多可依靠之人,她又将李延年的妹妹介绍给汉武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李夫人。
李夫人十分受宠,不过她在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平阳公主为此很失落,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进献美女给汉武帝了。
平阳公主与卫青生活了九年,夫妻感情很好,卫青于前206年去世,她就再也没嫁人了,一心一意守护卫氏一族。
后来,汉武帝大面积罢黜侯爵,卫氏一族数人失侯,但在平阳公主的帮助下,卫青的儿子卫伉继承了卫青长平侯的爵位,这可是个万户侯,汉武帝时期可没几个万户侯,虽然后来卫伉再次被汉武帝撤销侯爵,但那时候平阳公主已经不在了。
平阳公主守寡数年后去世,她去世前要求跟卫青合葬,得到了汉武帝的准许。
可见,平阳公主对卫青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对由主仆转变成夫妻的故事,历代被人传诵,成为佳话。
平阳公主死后,发生了很多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巫蛊之祸了,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皆因此而死,卫青的儿子卫伉等人也牵连其中,卫氏一族因此走向落寞,如果平阳公主还在的话,事情或许不会这么糟糕。
03,南宫公主。
相比于平阳公主,南宫公主的人生就很平常了,但她好歹是个公主,还是汉武帝的亲姐姐,也差不到哪去。
据记载,南宫公主长大后嫁给了南宫侯张生,这个张生可不简单,是汉武帝女儿鲁元公主与赵王张敖之子南宫侯张偃的孙子,跟南宫公主其实是远房亲戚,而且差着辈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都出身贵族,可谓门当户对。
只不过,张生不是个省心的人,虽然坐拥万贯家产,还有一万六千六百多户食邑,但他就是个纨绔子弟,因为为非作歹而被剥夺了侯爵。
丈夫失去了侯爵,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南宫公主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了,汉武帝很贴心地让她跟张生离婚,并将她嫁给另一个诸侯,也就是张侯耏申。
本以为这样南宫公主就有好日子过了,但没几年耏申也因为犯罪而被剥夺侯爵,史书上关于南宫公主的记载就断了,个人揣测南宫公主这一次没有改嫁,不然一定会被史 *** 载,她极有可能继续跟着耏申生活,最后得以善终。
在《汉武大帝》中,南宫公主被汉武帝以和亲的方式嫁给匈奴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死后,她又嫁给妻子伊稚斜单于,这是匈奴的收继婚制所导致的,她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 *** 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历史上南宫公主并没有嫁给匈奴单于,因为汉朝一般不将真的公主作为和亲,而是选择宗室女或者宫女,封为公主后远嫁匈奴或者西域诸国,南宫公主是汉武帝的亲姐姐,汉武帝怎么会让她和亲呢?
04,隆虑公主。
与两个姐姐相比,隆虑公主是最悲催的一个,她就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隆虑公主是汉武帝唯一的同母妹妹,原本应该获得美满的婚姻,但她在很小的时候,由于母亲王娡让儿子汉武帝与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定了娃娃亲,作为交换,王娡又将最小的女儿隆虑公主许配给馆陶公主的二儿子隆虑侯陈蟜(音同娇)。
也就是说,为了加强两家人的联姻,隆虑公主成为了汉武帝政治婚姻的添头,王娡因此与馆陶公主亲上加亲,联盟关系就更加稳固了。
等农旅公主稍稍长大之后,就嫁给了陈蟜,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有时候住在长安,有时候住在封地隆虑县,但一直没有生育子女。
一直到两人结婚十几年后,隆虑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被汉武帝封为昭平君,昭平君稍稍长大后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
我们都知道,馆陶公主仗着自己是汉景帝的妹妹、汉武帝的姑姑,专横跋扈,干扰国政,为非作歹,大肆敛财,女儿陈皇后也任性妄为,被汉武帝所不喜,陈家可谓家风不正,几个儿子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隆虑公主嫁给这样的人家,想必很难像其他公主那样威风,也很难抬得起头,因此过得不是很顺心,这也是她很长时间没有跟丈夫陈蟜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前116年,馆陶公主去世了,此时陈家已经在汉武帝的刻意打压下逐渐失势了,陈家子孙就应该老老实实做人才对。
但是,陈蟜就是个纨绔子弟,好色成性,他与哥哥堂邑夷侯陈须争家产,还在母亲大丧期间与女子 *** ,史书说他“行禽兽之事”,性质十分恶劣,影响很不好,还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为了给心爱的妹妹出头,就杀掉了陈蟜,剥夺了陈蟜的封地。
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奸,禽兽行,当死, *** ,国除。陈蟜死后,汉武帝善待隆虑公主,隆虑公主因此生活无忧,但她的儿子昭平君性格顽劣,她为此感到十分担忧。
为了保儿子平安,隆虑公主拿出黄金千斤和钱千万上缴国库,用于国家建设和军事行动,同时请求汉武帝,日后昭平君如果犯法了,请汉武帝饶他不死。
汉武帝答应了隆虑公主的请求,没过多久隆虑公主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大约四十多岁,被汉武帝隆重下葬。
那个时候,馆陶公主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大儿子陈须在陈蟜被杀后不久,也因为犯罪被杀),孙子中也只剩下昭平君一人,因此昭平君就是陈家唯一的传人。
不过,这个昭平君也不省心,有一次竟然在喝醉酒之后,将隆虑公主出嫁时从宫中带出来的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给杀掉了,这让汉武帝十分愤怒,就将他给抓起来了。
有人对汉武帝说,当初隆虑公主提前交了罚金,陛下答应她了,应该免除昭平君的罪。
汉武帝觉得有道理,还说,我妹妹年纪很大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前又将昭平君托付给我,我不忍心杀他。
但是,廷尉要求汉武帝严惩昭平君,汉武帝思索良久后说,法令是先帝创建的,我如果因为妹妹而 *** 律法,对天下人不公平,于是批准廷尉的处罚,将昭平君处以极刑。
其实,汉武帝一生中也不是一次两次徇私了,赦免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之所以坚持要 *** 昭平君,不是因为法律,而是对陈家很嫉恨,并且昭平君对他最小的女儿夷安公主并不宠爱,他也是在给女儿出头。
就这样,隆虑公主死后不久,唯一的儿子昭平君也被 *** ,连个给他祭祀的人都没有,可以说是很惨的了。
你听说过哪些反转故事?
表舅和表舅妈 的颜值都很高,年轻时都属于校草校花级别的人物。表舅妈已经50多岁了,但看上去就像30多岁,身材纤细,脸型有点像女演员陈数。
表舅有点明道的影子,尤其是鼻子,特别像,听说年轻时候也是好多小姑娘追着要嫁的对象。
表舅妈年轻时候,因为长得美,有很多追求者,只是不知道怎么嫁给了表舅,听说连婚礼都没有,婚后六个月,她就生下了大表妹。
这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在心里猜测,这个小孩到底是不是表舅的,可表舅一口咬定,孩子就是他的,只是表舅妈干活时不小心伤了身子,才导致孩子早产。
表姨话里话外的也说这个孩子不是表舅的,因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产婆给表姨说孩子是足月生产的。
表姨暗地里说了表舅很多次,还让表舅和表舅妈离 婚,可表舅一百个不愿意,还说就算孩子不是他的,他也愿意。
表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以后再也不管表舅,也不会帮他们带孩子。
周围的邻居,大家虽然明面上没说什么,但是私下里还是会拿来谈论,但是表舅表现得非常爷们,他对于别人异样的眼光,根本不予理会。
也不知道这是他的头一个孩子,还是本来表舅就喜欢孩子,他对这个小女孩,宠爱有加。孩子到了读书上学的年纪,他跑前跑后,送去更好的学校。
后来,表舅妈又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儿,舅舅也是一样的宠爱一样的培养。
两个女孩长大之后,按照风俗,一般都是一个嫁出去,一个招上门女婿。表舅在选上门女婿的时候,点名要村里的某个王姓年轻人做大女婿。
表舅妈不知道为啥就很不乐意,跟表舅吵了好几次架,都没能说服对方,终于有一次,两人为这事打了一架,表舅动手的时候,真的是毫不留情。
后来,表舅妈还是没能改变表舅的想法,招了王姓年轻人做大女婿。
随着两个表妹长大,众人 质疑大表妹不是表舅亲生女儿的事情也逐渐被众人淡忘,可是有一天,表舅和亲家母在宾馆 *** 的事被表舅妈抓了个正着,表舅妈撒泼打滚,闹了起来,邻居都来看热闹。
表舅妈又哭又闹,不依不饶,她抓着表舅的衣领,毫不客气,又抓又挠,表鼻的脸上被抓得严重破了相。
她还想去打亲家母,却被表舅拦住了,他们家的大瓜,也被爆出来了。
“是,我偷人了,但你没有吗?大女儿是谁的?你做的事我不想计较而已,这么多年,我对你还不好吗?” 表舅用力甩开表舅妈,怒吼道。
并且,表舅不顾众人的眼光,把亲家母护送出酒店,上了出租车又折回来把表舅妈拉回家,明显不想让表舅妈去追亲家母,众人目瞪口呆!
表舅妈哪里受过这样的气,她不顾颜面地瘫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起来:“你个杀千刀的,我答应把你和别的“狐狸精”生的野种招回来做上门女婿,你以前的事就算了,不和你计较了。
你还要得寸进尺,还要和这个“狐狸精”旧情复燃,藕断丝连,不带这么欺负人的··....鸣鸣鸣!”
众人一脸黑线,面面相觑,原来表舅夫妻二人,都有私 生子,都不是什么好鸟。之前,大家都觉得表舅深爱表舅妈,连带宠爱她的大女儿。
实际上,表舅这个花心大萝卜,藏得挺深,他把女儿培养得样样出 色,是为了当他的儿媳妇,这么多年来,表舅下了一盘大棋。
当初,表舅和亲家母(那时候,亲家母已经嫁人了)有了私情,亲家母怀了表舅的孩子,并生了下来,(就是现在的表舅的大女婿)。
所以,表舅明知大女儿不是自己亲生,明知表舅妈是要找接盘侠,他一点也不介意,表现得很大度。
直到大女儿长大后,表舅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招回来做了上门女婿,他是将表舅妈和别人生的女儿当做媳妇培养的。
题外话: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大女儿和大女婿(也就是表舅的亲儿子),受不了众人的议论纷纷,离 婚之后远走他乡,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这世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两个女儿都不搭理他们,表舅和表舅妈 的日子,也越发难过,也许,这是上天对他们的另一种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