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算命立子-立子之年什么意思
免费算命立子,立子之年什么意思?
立子年的意思就是妇女生儿子的年月。
在中国总是有重男轻女,母凭子贵的现象,所以许多妇女希望自己能生儿子,于是求算命先生为自己算算“立子年”。
这说法有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据说以往有许多妇女相信立子年这一说,一旦算得后,就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坚持怀孕生子,以至发生了许多悲剧。所以在现今社会,立子年一说几乎销声匿迹了。
迷信害人啊!!
太山高度多少米?
泰山主峰玉bai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
泰山,位于中国du山东省中部zhi,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玉dao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 *** 山”的美誉。在25亿年左右,被称之为“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使泰山 *** 次露出海平面。
而在3000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中,泰山南麓发生山前断裂,所处的盆地下沉,而北麓大幅度抬升,形成了泰山巍峨高耸的雄姿。缘于泰山地层的清晰,岩体的复杂,自18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的历史,并被世界地质学界所公认。
泰山神话传说:有眼不识泰山
有 眼 不 识 泰 山
现在,人们常挂在zhi嘴边的一句话叫"有眼不dao认泰山",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因只看表面现象而没有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或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这句话的由来,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呢!
传说在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谁知孩子不到一岁,一场伤寒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又过了一年,他们又生了个可爱的女儿,还没满月也夭折了。连失两个孩子,夫妻两个心里沉甸甸的,整天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如今妻子又有了身孕,这本来是个好事,可夫妻两个却愁眉不展的,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的命运担忧。
后来,丈夫碰到了一外算命先生,看了他的面相后告诉他说:"立子不住,是因为那两个孩子的名字与他们的生辰八字相克。以后再生孩子,你当天晚上出了大门往北去,碰到什么吉祥的东西就取个什么名字,这样泼泼辣辣地叫,不但能保住性命,而且准能成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年进了腊月没几天,随着一声啼哭,妻子又生下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按照算命先生的嘱咐,当天晚上,丈夫出了大门往北,沿着登山的盘路一直走过斗母宫,除了寒冬腊月如刀的北风和山上那冷冰冰的石头,什么吉祥的东西都没有碰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妻子问丈夫所见,太夫哭兮兮地回道:"除了远处黑乎乎的泰山和近处冰冷冷的石头,什么也没见到,这孩子恐怕又有没指望了。"说话之间,眼中早噙满了泪水 。
妻子听丈夫如此说,不但没有难过,反而笑着对丈夫说:"看你这个榆木脑袋,泰山是名扬四海的大山,这个名字不但响亮,而且硬气,不论是穷苦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 来进香,就连皇上都来朝拜,我看是最吉祥不过了,咱们就给他取名泰山吧!"丈夫听妻子所言在理,就答应了。
却说有了泰山这个响亮的名字,那孩子不但长得胖大水灵,而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十分招人喜欢 。
说话"泰山"长到了十岁,成了个小机灵鬼,整天带着一帮小兄弟不是用黄泥弄个狗呀猫呀的泥塑,就是用秫秸扎个鸟呀兽的,虽无人教他,却做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这一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来到泰城做活,正巧投宿在"泰山"家中,一住就是半年。穷人的孩子无钱念书,学种手艺也就可以谋生了。鲁班临走的时候,"泰山"的父母提出让孩子跟他学习木匠,鲁班觉得孩子尚小,但又不好回绝,只好收下了"泰山"这个徒弟。
从此,"泰山"跟着鲁班师父走南闯北,走东家转西家,给人家做家具,做门窗。"泰山"对那些锛呀刨的似乎无心学习,而对鲁班的木雕倒是很感兴趣,每当鲁班在那此太师椅、拔步床上描龙绘凤、刻花刻鸟的时候,他总是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过后自己再找块木头学着师傅的样子刻。由于"泰山"的年龄小,还是个孩子,鲁班师傅也不逼着他学,任他做,任他玩。就这样,"泰山"跟了师傅将近一年,师傅见他在木工方面确实不入门,怕他学不成手艺,反被锛呀锯的伤了身体,不好向他父母交待,就对"泰山"说:"木工是个力气活,你年龄还小,先回家去,等长大了想学的时候,再来找我。"随后,就派人把他送回了泰安。
"泰山"回到家里以后,又开始了天天打柴挖药的活计。有一天,他发现那些挖回来的树根奇形怪状,有的像喜鹊登梅,有的象猴子探月,有的象二龙戏珠,有的象麒麟送宝,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雕刻手艺,反复琢磨,精雕细刻,把那些平常只能当烂柴烧的木头,制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来游泰山的人 *** 。
几年以后,鲁班为了造登城云梯,带着他的徒弟到泰山来选木材。当他来到岱宗坊附近,见有人摆着许多用树根雕成的工艺品,栩栩如生,不禁叹为观之,连声叫绝。就在鲁班细细品味那些工艺品的时候,只听摆摊的人说道:"师傅,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泰山'呀,你什么时候到的泰安,怎么不到我家坐坐?"
这时,鲁班才发现,那摆摊的小伙子不是别人,原来就是前几年跟随自己学艺的"泰山",不想几年前的一个玩童,竟有这手绝活,顿生后悔和惋惜之情,不禁 脱口说道:"你刻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当初不该把你送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认泰山。"
话毕,"泰山"收拾好东西,拉着师傅回了家。据说,后来"泰山"在鲁班和的指点下,创造了许多根雕珍品,从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这门艺术
汉武帝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千古一帝,可以说我国两千年的封建政治格局是汉武帝奠定的,影响深远。同时,汉武帝的个人生活也丰富多彩,给大众留下了众多 *** 的谈资。汉武帝一生中有过很多女人,历史上非常有名,也曾被汉武帝非常宠爱过的有五位: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赵婕妤。
要说汉武帝最喜欢的女人,什么是“最喜欢”?当然是指最宠爱,最长久。像卫子夫中年以后宠爱就慢慢减退,被王夫人,李夫人等后来居上,晚年被废后,死后被埋在乱葬冈,连个正经的墓地也没有,即使儿子的后来 *** 了,汉武帝也没给卫子夫 *** ,汉武帝对卫子夫只能说是曾经深爱过。赵婕妤也如是,被汉武帝赐死,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能说明汉武帝对她的感情之并不那么深刻。
历来人们了解汉武帝的感情生活,都是从史 *** 载的对后妃的宠爱及赏赐程度的角度去分析,今天我想从另一个切入点分析汉武帝的感情。汉武帝不仅是位伟大的帝王,也是位优秀的诗人,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篇,诗以咏志,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文字最能体现他内心的情感,先来看这首: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其中“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句常常被人认为是指汉武帝渴望贤士,当然兰和菊自古就是君子的象征,这种解释也说得通。但细思就会发现,这种解释与汉武帝的性格不符。西汉名臣形容汉武帝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本质上是个充满欲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他并不需要道德完美的君子,而是喜欢有才能的人,即使他们品德有缺陷,如张汤,霍去病等。在我看来,这首诗就是怀念他心爱的美人的,一个如兰如菊般秀雅芬芳的美人。兰生于无人的空谷幽林,绽放幽香,不与群芳争艳。菊花在百花凋零后凌霜盛开,不与群芳争齐斗艳。汉武帝爱的女人是个如兰如菊般幽静孤独,清逸秀美,淡雅脱俗,孤标傲世的美人。
再来看另一首诗
佳人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 *** 。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是李延年为汉武帝表演时唱的曲子,其目的是把自己的妹妹李夫人进献给汉武帝,因此这首诗被认为是写李夫人的。但是个人认为李夫人与诗中形容的“绝世而 *** ”不符。李夫人生于娼家,从小生活在繁华喧嚣,欲望横流的歌舞坊,不可能“绝世而 *** ”,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写的不是李夫人。诗中美人“绝世而 *** ”的品性与兰、菊的品性完美契合,由此推测佳人歌和秋风辞的“佳人”实是同一人。那么,汉武帝的后宫中有没有一个离群索居的佳人呢?还真有一位,那就是被废后退居长门宫的陈皇后。
大多数人比为长门宫是未央宫中的宫殿,是冷宫,其实不是,长门宫在长安城外东南的霸陵县长门亭内:
《水经注》记载: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可见长门宫在霸陵县,今陕西长安城东南。
再看《汉书-东方朔传》记载:
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
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与偃善,谓偃曰:“足以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于足下何如?”偃顿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说,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主大喜,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
从中可知,长门宫最开始并不是皇家离宫,而是窦太主(陈皇后母)家的私家园林,称作长门园。陈皇后被废后就住在娘家的长门园。长门园又是怎么变成长门宫的呢?陈皇后被废后第二年,其父陈午就死了,其母窦太主寡居寂寞,就开始养起了小情人,这个小情人叫董偃,他的好友爰叔提醒他:“你与公主私通是大罪,要是被皇帝知道了你将大祸临头”,并告之他解救之法,让他回去劝窦太主把长门园献给皇帝,因为“此上所欲也”。窦太主依计把长门园献给了皇帝,果然“上大悦”,把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不但没有怪罪董偃私通公主,而且非常宠幸董偃。汉武帝为什么会如此想得到、而且如此高兴得到长门园,当然是因为里面住着陈阿娇。所以我推测,汉武帝和陈阿娇后来应该是复合了。司马相如《长门赋》的序言中也提到“陈皇后复得亲幸”。
长门宫在长安城外霸陵县境内,远离长安城,靠近顾城庙(文帝庙),周围沒有人烟,都是萩竹和田地,陈阿娇自被废后就一直独自居住于长门宫(当然复合后,汉武帝会时常来看她),完全吻合“绝世而 *** ”的情境,把她比喻为“空谷幽兰”、“荒野之菊”再恰当不过了。
既然陈阿娇才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人,那陈阿娇为什么还会被废呢?我觉得陈阿娇被废另有隐情,并不是汉武帝想废她。因为汉武帝如果要废陈阿娇有正大光明的理由,无子,无需制造一个不明不白的巫蛊案来废后。而且史记张汤传中记载“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於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如果是汉武帝自己设计的,那么汉武帝让张汤来查不是引火烧身吗?
如果不是汉武帝想废掉陈阿娇,那谁还有能力废了陈阿娇呢?这个人就是汉武帝之母王太后。
自从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后,窦氏外戚(窦婴,馆陶公主,陈阿娇等)的权势日益衰落,而王氏外戚(王太后,田蚡等)的权势日益状大,王太后时常干政,太后之弟因王太后之故被任命为丞相,对朝廷之事,官员任命大包大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对窦婴又是向他索要城南的田地,又是诬蔑他蓄养谋仕,图谋不轨,最后窦婴被斩。窦婴死后不久,汉 *** 载 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夫共守,笞欲杀之。”竟死。从这里记载推测田蚡可能被人使用了邪术,使用邪术之人很可能是为窦婴报仇的馆陶公主。而王太后知道是馆陶公主害死了自己的弟弟,就报复在陈阿娇的身上,炮制巫盅案逼皇帝废掉了陈阿娇。
陈阿娇和汉武帝青梅竹马,从小一块儿学书,一块儿玩耍,一起度过了刚即位时被窦太后打压的困难时期。都说年少时的感情是最真挚的,汉武帝更爱陈阿娇也合情合理,至于很多人会认为汉武帝不爱陈阿娇,源于对陈阿娇的两大误解: 年龄和性格。
一,关于陈阿娇的年龄
很多人因为馆陶公主开始想把陈阿娇许配给汉景帝的长子刘荣,刘荣当时约16岁的样子,就认为当时陈阿娇至少有10多岁了,比刘彻大了至少七八岁。其时细想一下,很可能是两人年龄相差较大,这门亲事才没结成。刘荣和陈阿娇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如果两人年貌相当的话,馆陶公主完全可以直接向汉景帝请求结亲,何必先问栗姬。之所以先征求栗姬的同意,正是因为陈阿娇年龄比刘荣小很多,先征求栗姬同意,两人达成一致才好共同请求汉景帝同意。再说,当时馆陶公主的次子和王皇后的三女儿(即汉武帝最小的姐姐)隆虑公主先结了亲,两个人的年龄差约0-3岁的样子,那么以此推测,陈阿娇与汉武帝的年龄差最多也就3岁。所以两人产生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关于陈阿娇的性格
拜电视剧里陈阿娇的形象所赐,陈阿娇在大众眼里成了一个骄横跋扈,蛮不讲理,愚不可及的人。陈阿娇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根据她的出身、成长环境等来分析。陈阿娇的母亲是公主,父亲是列候,妥妥的皇亲贵戚,作为一个贵族女子该具备的学识,素养,才艺等自然都会学习。而且陈阿娇在六七岁时就与刘彻订亲,是未来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其父母自然也会加强对她学识,举止修养的培养。汉景帝自然也会时刻考察这位未来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如果陈阿娇真是个骄横跋扈的人,恐怕汉景帝早就解除婚约了。总之,陈阿娇应该是符合当时社会贵族女子该有的样子,端庄大方,举止得体,虽然会有些傲娇,小脾气,但不会过分。根据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的描写,陈阿娇会弹古琴,弹过或听过古琴的人就知道,要弹好古琴一定要心静,这样看来,陈阿娇应该是个娴静优雅的美人。
五花八门是什么意思?
五花金菊花ー一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ー一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一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一一比喻玩杂要的人。土牛花一ー比喻一些挑夫。八门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评、团、调柳ー门金(一说巾)ーー"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门皮ーー“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门彩ー一“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四门挂一一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五门评ー一说评书的。唱大鼓书的叫"使长家伙的”说评书的叫“使短家伙的”。门团ー一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七门调一一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清未也一说为买 *** *** 的。八门柳ー-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从以上的解释来看,五花八门更多是指清朝时期的各种职业。
襄阳结婚有什么习俗?
婚嫁 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阳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传庚”。男方父母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择期。订亲之后,男女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阳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迎亲。民间也叫“过期”。迎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称“暖郎酒”,女方叫“梳头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齐楚,披红挂彩,坐轿或骑马,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鞭炮锣鼓声不断。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凤冠,顶头盖,红袄罗裙,拜别祖先后上花轿,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然后,新郎轿(马)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锣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轿后,由牵亲娘子搀扶新娘下轿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怀酒。当天“闹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参加,谓“三天无大小”。其间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第三天,新 *** 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 *** 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建国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被废除,旧的婚礼仪式也随之改变,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婚礼多选择在国家法定或民间传统节日举行。50-70年代以简朴为荣。女方不要彩礼,男方不计嫁妆,步行或骑自行车迎亲,礼仪大方朴素。国家公职人员结婚,一般在机关内举行典礼仪式,以喜糖烟茶待客。民间虽宴请亲友,但也较简朴。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某些人家为婚嫁购置高档家具、家用电器、以小轿车迎亲,并连日大宴宾客,往往使双方家庭多年积蓄为之一空,也有些青年和家长崇尚节俭,不摆阔气,不受礼,不请客,让新婚夫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集体婚礼,在热烈而朴素典礼仪式之后,新婚夫妇共植同心树,这既象征爱情天长地久,也为绿化环境作了贡献,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而逐渐形成新的风气。
旧时,男子失偶再娶,礼仪与初婚相同,谓“续弦”。女子一般不再嫁,再嫁曰“再醮”,俗称“再走一家”。再嫁无仪式举行,男方着人迎至家中即可。建国后寡妇再嫁得到社会肯定和法律保护。